预应力梁板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一览
- 格式:doc
- 大小:547.00 KB
- 文档页数:3
梁板预应力施工常见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分析梁板预应力控制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标签:梁板;预应力;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1 概述近年来,我国的桥梁建设突飞猛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得到应用,施工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桥梁施工工序较多,各工序间的关联性较为复杂,所以有效控制好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相当重要,特别是梁板的预应力控制难度更大,下面就梁板预应力施工控制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作一简要分析与探讨。
2 造成预应力控制常见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在预制梁板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主要是预应力未达设计要求或超过设计,据以往施工经验分析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预应力施加未达设计要求2.1.1 常见现象。
(1)空心板等构件出坑时预应力会出现在跨中位置下边裂开。
(2)T型预应力板梁在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会裂开。
2.1.2 原因分析。
(1)预应力施加未达设计要求。
按照规范规定,预应力筋张拉时应遵循双控原则,即除了要满足千斤顶油表读数控制外,预应力筋伸长量误差还要在理论值+6%范围之内。
如果在施工中一味地以张拉力来控制,而忽视对伸长量的控制,那是不可取的,只有当张拉到一定应力后,伸长量与拉应力才形成线性关系。
所以,即使施加的总应力在油压表上是合格的,但伸长量仍然是达不到的,假如在此时进行预应力锚固,梁的预应力就达不到设计要求。
(2)施工中不能用未标定的千斤顶和油压机来决定预应力的大小和分级,使预应力不够。
当然也有其他原因,比如违章操作、机械故障等。
(3)预应力筋材质不合格,达不到设计标准,也会直接影响到伸长量和弹模。
(4)计算错误:如伸长量计算错误,特别是起初张拉力和初始伸长值的计算。
(5)管道摩阻导致预应力损失较大,有无遵循实测后修正设计原则。
2.1.3 应对措施。
(1)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操作。
(2)严格对预应力材质进行试验检测,规范张拉机械的计算标定,尤其是伸长率和弹模试验。
一、预应力空心板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一)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多造成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多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偏大;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离析;过振等。
(二)空心板板顶厚度不够此问题是空心板预制施工中最容易形成的质量弊病。
由于空心板顶板处位于受压区,主要依靠混凝土承受使用荷载的全部压应力,顶板厚度不够将直接影响到空心板的整体承载力,严重时可导致梁板报废。
成因:(1)浇筑混凝土时芯模发生了上浮;(2)芯模定位措施不当;(3)橡胶芯模在定位筋之间形成波形。
(三)梁体局部空洞在梁体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常会于钢筋布置稠密、变截面、预埋管道(后张法)、锚垫板等部位形成空洞。
这将减少混凝土的受力截面积,影响其使用功能,严重时可使梁体报废。
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偏大、钢筋稠密,间距过小、预埋件四周截面狭小、管道遮挡了混凝土拌和物不能直接倾倒到位、个别角隅处空间狭小等造成振捣不到位。
(四)预应力筋的预埋管道堵塞在后张法空心板梁施工中,往往因混凝土浇筑振捣造成预埋管道漏浆而堵塞,导致预应力筋无法穿入或己穿入预应力筋局部粘结。
(五)混凝土分层界面明显在空心板梁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常会因混凝土方量较大、后穿芯模、机械故障、停电、突降暴雨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分层浇筑或浇筑中断时间过长,待拆模后混凝土的表面出现两层界面,颜色明显不一致,严重时甚至出现错台、漏浆现象。
这不仅是梁板表面外观问题,也是混凝土内部质量问题。
因为它造成该界面缺少粗骨料的挤嵌咬合作用,从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抗剪薄弱层。
同时,在上层混凝土振捣时会使下层己初凝的混凝土因受振可能产生微小裂纹,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和耐久性。
(六)预制梁板外观质量缺陷梁板外观质量作为梁板的一个检测评定标准,尤其在立交桥、城市桥梁、景观设计桥梁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高度重视。
常见的梁板外观质量缺陷有:线形不直、蜂窝麻面、露筋、漏浆、跑模、接缝错台、板底鼓包、砂浆垫块痕迹明显、局部裂纹等。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施工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预应力混凝土因其多方面的优点在市政桥梁工程中被广泛采用。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施工质量成为这类桥梁能否长期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就桥梁预应力梁板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进行归类总结,以期对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施工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预应力梁板常见问题防治措施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与普通混凝土工程相比,有许多特殊技术要求,相关施工规范都有详细规定。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严格执行这些规范、施工人员对常见问题的重视程度、认识程度不足以及处理问题的经验欠缺等原因,导致一些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下面分别就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工程一些常见问题和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1.梁板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应力作用、外部荷载作用以及温差、干缩变化等,其形态各异。
桥梁结构中小于等于0.05mm的裂缝对使用没有多大危害,但大于0.05mm的裂缝终究会对结构的耐久性产生影响,同时有些裂缝会随着时间的延长继续扩展,因此不能简单处治。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根据生成的主要原因,可分为:沉缩裂缝,包括塑性沉降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硬结前,施工后6小时内;温度裂缝,按深度又可分表面、深层、贯穿裂缝,一般出现在施工后1至2天内,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出现在21天内;干缩裂缝,分塑性干缩(龟裂)和长期干缩,分别出现在1至7天和数月内。
对这些裂缝的预防措施主要有:(1)重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尤其是正确进行施工配合比设计,准确估计粗、细骨料中的含水量,采用合理水灰比,按实际情况掺加必要的添加剂或优质粉煤灰,以减少沉降量和塑性收缩,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和易性及泌水性。
(2)在混凝土浇筑1~2h后进行二次振捣,表面拍打、振密。
箱梁及t梁的翼板待梁身混凝土泌水沉降完成后才继续浇筑。
混凝土面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减少收缩量。
(3)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如采取夜间浇筑、降低骨料温度或加冰水、通过预埋管道通冷却水降温;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或加入粉煤灰降低水化热升温等。
**项目经理部预应力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和处理措施编制:复核:日期:一、常见问题预防及处理1、锚垫板面与孔道轴线不垂直或锚垫板中心偏离孔道轴线1.1现象张拉过程中锚环突然抖动或移动,张拉力下降。
有时会发生锚杯与锚垫板不紧贴的现象。
1.2原因分析锚垫板安装时没有仔细对中,垫板面与预应力索轴线不垂直。
造成钢绞线或钢丝束内力不一,当张拉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力线调整,会使锚环突然发生滑移或抖动,拉力下降。
1.3预防措施锚垫板安装应仔细对中,垫板面应与预应力索的力线垂直。
锚垫板要可靠固定,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移动。
1.4处理方法另外加工一块楔形钢垫板,楔形垫板的坡度应能使其板面与预应索的力线垂直。
2、锚头下锚板处混凝土变形开裂2.1现象预应力张拉后,锚板下混凝土变形开裂。
2.2原因分析通常锚板附近钢筋布置很密,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密实,混凝土疏松或仅有砂浆,以致该处混凝土强度低。
锚垫板下的钢筋布置不够、受压区面积不够、锚板或锚垫板设计厚度不够,受力后变形过大。
2.3预防措施锚板、锚垫板必须在足够的厚度以保证其刚度。
锚垫板下应布置足够的钢筋,以使钢筋混凝土足以承受因张拉预应力索而产生的压应力和主拉应力。
浇筑混凝土时应特别注意在锚头区的混凝土质量,因在该处往往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粗骨料不易进入而只有砂浆,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4处理方法将锚具取下,凿除锚下损坏部分,然后加筋用高强度混凝土修补,将锚下垫板加大加厚,使承压面扩大。
3、滑丝与断丝3.1现象锚夹具在预应力张拉后,夹片“咬不住”钢绞线或钢丝,钢绞线或钢丝滑动,达不到设计张拉值。
张拉钢绞线或钢丝时,夹片将其“咬断”,即齿痕较深,在夹片处断丝。
3.2原因分析锚夹片硬度指标不合格,硬度过低,夹不住钢绞线或钢丝;硬度过高则夹伤钢绞线或钢丝,有时因锚夹片齿形和夹角不合理也可引起滑丝或断丝。
钢绞线或钢丝的质量不稳定,硬度指标起伏较大,或外径公差超限,与夹片规格不相匹配。
浅析预应力桥梁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摘要]在预应力桥梁施工中常会发生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本文根据实际经验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预应力;桥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预应力砼桥梁凭借着自重小、跨度大、节约钢材、节省投资等优点在高等级公路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预应力桥梁施工技术难度大,人员、材料和机械性能要求高,在施工中更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现将预应力施工常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一、施工中施加的预应力不足1.具体表现(1)预应力空心板等构件在预制场出坑时即出现跨中下缘开裂。
(2)预应力T梁营运中跨中下缘开裂。
2.形成原因(1)施工中施加的预应力不足。
按施工规范规定,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双控”进行,即除千斤顶的油压表上的读数控制外,实测的预应力筋的伸长量误差必须在理论计算值的±6%误差范围内。
但施工单位往往以拉力机的张拉吨位控制,伸长量并不重视,或者测量不准。
事实上由于预应力筋在张拉前是自然松弛状态,拉力机施加的初始预拉力大部分用来调直,用来克服这种自然松弛状况,当拉直到一定吨位后伸长量与拉力才是线性关系。
因此,预加的总吨位虽在油压表上到位了,但预应力筋伸长量不够。
如此时锚固,那么梁得到的预应力就达不到设计吨位,也就是说预应力不足。
(2)施工中千斤顶和油压机未标定,不能用标定曲线来决定总吨位的大小和分级,使预应力吨位不足。
也有部分原因是机械故障和违章操作所致。
(3)预应力筋材质不过关,达不到部颁标准,特别是延伸率和弹性模量等。
(4)计算错误:如伸长量的理论计算错误,特别是初始张拉吨位和初始伸长值的计算错误。
(5)管道摩阻损失较大,曲线束甚至达到0.4~0.6σk,应实测后修正设计。
从该点看似乎应坚持超张拉程序。
3.防治措施(1)预应力操作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并考核通过获上岗证后,方允许参加实际生产操作。
预应力施工常见质量风险及预防措施本章为桥涵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预应力施工,主要内容是预应力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风险点。
这些风险点主要产生以下危害:预应力水平未达到设计要求或预应力损失过大,构件在使用中产生裂缝从而发生破坏。
1 预应力钢筋安装质量风险点:预应力钢筋锈蚀、断裂;预应力施工机具使用不规范;预应力钢筋安装不规范等。
1.1 预应力钢筋锈蚀、断裂表现形式及危害:1)预应力筋在施工阶段发生锈蚀,减小预应力筋截面积,预应力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还易产生断丝或预应力筋整根断裂;当锈蚀严重影响握裹力时,会降低结构的安全性;2)预应力筋在施工阶段发生弯折、断裂,无法张拉;3)张拉后未及时压浆,引起锈蚀。
钢绞线张拉前锈蚀钢绞线弯折、断裂防控措施:1)钢绞线应规范存放、专人保管;2)在临近张拉时放置钢绞线,并在张拉前采取必要的防锈措施;3)钢绞线穿束后应加强保护,避免受到外力而发生损坏;4)尽量缩短张拉与混凝土施工(压浆)的时间,并及时封闭端头(先张法)或封锚(后张法)。
钢绞线外露处包裹防锈1.2 预应力施工机具使用不规范表现形式及危害:1)张拉机具随意摆放,保养不到位或不及时,导致设备损坏且不能及时维修;2)张拉机具未按规定要求标定,张拉用油泵压力表指示不准,不能保证张拉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3)张拉油顶与油表不配套;4)压浆用压力表损坏,无法控制压力;5)压浆管爆裂致使无法正常压浆。
油表损坏无法读数油表污染无法读数防控措施:1)建立预应力机具标定台帐并严格按规定要求配套进行标定;2)选用可靠性良好的施工机具并专人负责保管、使用、保养,保证施工机具完好性,避免出现中途损坏、油表指针抖动厉害等问题;3)有条件的可使用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4)选用质量较好的压浆管并严格控制压浆时的压力;5)为避免液压油混入杂质而导致油路不畅,应定期更换液压油。
正常状态的油表1.3 预应力钢筋安装不规范表现形式及危害:1)先张法板梁钢绞线定位不准,实际预应力位置与设计不符;2)先张法板梁失效管端头未密封或发生破损,无法实现预应力失效功能;3)后张法施工波纹管横、竖向定位不准确,定位不牢靠,导致施加预应力位置与设计不符,构件易产生裂缝;4)钢绞线编束混乱,两端不能一一对应或管道内发生缠绕,影响张拉;5)锚板位置与设计不符,发生歪斜,导致预应力施加方向、位置与设计不符,影响梁体的结构安全;6)预应力筋与锚垫板不垂直,张拉时产生应力集中,可导致预应力筋断裂;7)锚下螺旋筋遗漏或直径、匝数与设计图纸不符。
预应力梁桥施工质量常见通病问题与防治方法摘要:预应力梁桥的常见质量通病,重点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质量通病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质量通病;产生现象;原因分析;防治方法阜新市高林台大桥位于阜新市北外环八家子段,桥长181.6米。
上部结构为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现主要说说预应力桥梁较常见质量通病问题及防治方法:一、预应力筋的滑丝和断丝问题1.现象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时,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发生断丝和滑丝,使得构件的预应力筋受力不均匀或是构件不能达到所要求的预应力值。
2.原因分析(1)实际使用的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直径偏大,使锚塞或夹片安装不到位。
张拉时已发生断丝或滑丝(2)预应力筋没有或未按规定要求梳理编束,使得预应力筋松紧不一或发生交叉,张拉时造成钢丝受力不均,已发生断丝。
(3)锚具的尺寸不准,夹片的锥度误差大,夹片的硬度与预应力筋不配套,易断丝或滑丝。
(4)锚环安装位置不准,支撑垫板倾斜,千斤顶安装不正,也会造成预应力筋断丝。
(5)预应力筋张拉表面的浮锈、水泥浆等未清除干净,张拉时会发生滑丝。
(6)预应力筋事先受损伤或强度不足,张拉时产生断丝。
3.预防措施(1)预应力钢材与锚具应该具有良好的匹配是保证锚固性能的关键。
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锚固性能试验用的材料一致。
如现场更换预应力筋与锚具之一.应重做组装件锚固性能试验。
(2)预应力筋编柬时,应逐根理顺,捆扎成束,不得紊乱。
(3)预应力筋穿人孔道后,应将其锚固夹持段及外端的浮锈和污物擦拭干净,以免钢绞线张拉锚固时夹片齿槽堵塞而引起钢绞线滑脱。
(4)千斤顶安装时,工具锚应与前端工作锚对正,使工具锚与工作锚之间的各根预应力钢筋相互平行,不得扭绞错位。
如工具夹片开裂或牙面缺损较多,工具锚板出现明显变形或工作表面损伤显著时,均不得继续使用。
(5)焊接时,严禁利用预应力筋作为接地线。
在预应力筋旁进行烧割或焊接操作时,应非常小心,使预应力筋不受过高温度、焊接火花或接地电流的影响。
桥梁预应力空心板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预应力空心板作为桥梁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施工中控制好其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施工中预制空心板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和预防处治方法(一)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1. 预制空心板底板超厚,顶板厚度不足。
有的施工队为了保证顶板厚度,人为加大了板高的尺寸,影响到桥面铺装层的厚度。
2. 空心板底混凝土不密实,出现渗水、漏水现象。
3. 预应力空心板封端对梁板总长控制不严出现长短不一,有的封端端面不垂直、斜交角大小不一致,增加了伸缩缝安装难度。
4. 预埋件埋设位置有的不正确,有的甚至漏设。
5. 空心预制板顶板横向或底板纵向出现裂纹。
6.底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被脱模剂污染。
7. 底板平面不平整,板两端安设支座的位置高度不一致,使板产生扭曲力。
8. 锚栓孔位置不对。
(二)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 空心预制板的芯模固定不牢,混凝土振捣时因挤压力的作用使芯模上浮,造成空心板底面超厚,顶板厚度不足。
2. 振捣时出现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3. 在振捣时模板出现胀模甚至跑模。
4. 施工技术人员出现疏漏。
5. 预制板空心板混凝土顶板出现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一是水泥用量过大或温差过大或养生不及时等易出现干缩裂缝,二是底座不牢,沉降不均匀出现横向断裂,三是吊装或堆码,受力支点不当出现断裂;底板出现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到位的混凝土不密实,水泥砂浆或水泥聚集在一起,出现干缩裂缝。
6. 垫放塑料保护块数量不够或该垫的位置没垫。
7. 底板平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前设置预制底座时对其平整度验收把关不严存放时间过长,存放时受力不均,混凝土徐变导致底板变形。
8. 在拼装空心板侧模时未保证锚栓孔位置。
另外若桥为曲线桥,需要根据曲线调整梁长时,锚栓孔位置也很难保证。
(三)对以上质量问题的预防及处治方法:1. 加高板体尺寸的方法绝不可取。
若预制空心板建筑高度已超过设计标准,直接影响桥面铺装层的厚度,使桥面铺装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可以取调整墩台帽或垫石高度或凿除超厚的顶板部分。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箱梁常见的裂缝1、现象⑴箱梁易在桥面板产生横向裂缝,裂纹方向较有规律。
⑵桥面板及下缘斜向产生龟裂,裂纹方向无规律,但裂纹有的很宽,达1〜2mm⑶腹板产生竖向裂缝,制作过程中的一种主要裂缝,严重的达0.2〜0.4mm⑷下翼缘板产生纵向裂缝,一般位于梁侧附近,通常在锚头后面或压浆孔附近首先开裂,然后沿钢束走向开裂,裂纹宽度一般为00.5〜0.1mm长度在0.5~4m之间。
2、原因分析⑴桥面板产生横向裂缝可能是由于连续梁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引起的,个别可能发展到腹板,也可能是由于桥面板在局部消弱处产生应力集中。
⑵桥面板及下缘斜向产生龟裂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干缩产生。
⑶腹板产生竖向裂缝主要由于混凝土收缩(与水泥品种、用水量及养护方式有关)引起,也可能是由于温差引起的。
⑷下翼缘板产生纵向裂缝主要是由于预应力作用,梁体产生过大横向应变,也有可能是预应力管道保护层太薄以及寒冷季节压浆中的多余水分受冻膨胀引起的。
3、预防措施⑴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文件执行。
⑵按实际情况、条件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
⑶对现浇结构严格控制好支架的沉降。
⑷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降低水泥水化热的升温。
4、治理办法⑴发现细微裂缝时,及时抹平压实,再覆盖养护。
⑵对于一般结构裂缝宽度小于0.1mm的,可采用水泥浆或环氧胶泥进行修补。
⑶裂缝宽度较大时,应先沿缝凿成八字形凹梢,然后用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嵌补,裂缝较深时,可根据受力情况,采用灌化学浆液,包钢丝网水泥等法处理。
(二)腹板与底板承托部位出现空洞、蜂窝、露筋、麻面1、现象由于漏振或振捣不足,混凝土结构不密实,钢筋与混凝土不能有效握裹,造成蜂窝、空洞、露筋等质量问题。
构件表面混凝土内的水分被吸产生麻面现象。
2、原因分析⑴振捣间距过大,在振捣器振捣不到的地方形成漏振。
⑵在预留孔、预埋件及钢筋过密处浇注、振捣方式不对。
⑶施工时采用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又不够,在构件表面产生麻面。
预应力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⑴张拉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滑丝、断丝。
张拉过程中滑丝、断丝的主要原因:锚垫板下面喇叭口处混凝土清除不彻底,造成锚垫板中心与预留孔中心不重合;工作锚具中心、锚垫板中心和千斤顶中心不重合;工作夹片的硬度较低;下雨天进行张拉,钢绞线表面有雨水。
⑵预防措施
①在装入工作锚具时,派专人清理锚垫板喇叭口处混凝土,以保证预留孔中心与锚垫板喇叭口中心与重合。
②工作锚具一定要装如锚垫板的凹槽内,保证锚具中心、锚垫板喇叭口中心、预留孔中心和千斤顶中心重合。
③每批锚具进场后,及时检验夹片的硬度,进行锚具组装件的锚固性能试验,确保进场的锚具是合格品。
④在下雨天进行张拉时,钢绞线上面的雨水用棉纱进行清除,保证在张拉过程中不出现滑丝。
梁板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范本一:梁板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张拉设备故障问题1.1 导向器失效在梁板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导向器起到引导张拉钢束走向和限制偏移的作用。
如果导向器失效,会导致张拉钢束偏离预定轨道,造成施工质量问题。
导致导向器失效的原因可能包括:安装不牢固、损坏、磨损等。
1.2 螺栓断裂螺栓是张拉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螺栓断裂,会导致张拉设备失去固定钢束的能力,造成预应力梁板的失效。
导致螺栓断裂的原因可能包括:螺栓材质质量不达标、螺栓预紧力不足、螺栓腐蚀等。
2. 钢束问题2.1 钢束腐蚀在梁板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钢束常常会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容易受到腐蚀。
钢束腐蚀会导致钢束强度下降,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导致钢束腐蚀的原因可能包括:施工期间未保护好钢束、环境腐蚀因素等。
2.2 钢束锈蚀钢束在保护层受损或有缺陷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大气中的湿气侵蚀形成锈蚀。
钢束锈蚀会导致钢束截面积减小、强度减小,从而影响梁板的受力性能。
导致钢束锈蚀的原因可能包括:保护层质量不达标、湿气侵蚀等。
3. 布设问题3.1 锚固长度不足在梁板预应力张拉施工中,钢束需要在锚固部位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来固定钢束。
如果锚固长度不足,摩擦力不足以抵抗预应力的拉力,会导致钢束滑动或者脱落,使得预应力梁板失效。
导致锚固长度不足的原因可能包括:设计不合理、施工误差等。
3.2 锚固部位破损锚固部位的破损会导致钢束无法牢固地锚固在梁板中,从而影响梁板的预应力效果。
导致锚固部位破损的原因可能包括:施工操作不当、锚固部位材质不合格等。
4. 法律名词及注释4.1 预应力:指在混凝土构件未受荷载时施加预先确定的拉压力,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抗裂性和变形性能。
4.2 张拉钢束:用于施加预应力的金属束,通常由高强度钢丝组成。
4.3 导向器:用于引导张拉钢束走向和限制偏移的装置。
4.4 螺栓:用于固定张拉设备和钢束的螺纹连接件。
刍议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桥梁作为交通建设的关键部分,其质量和使用安全是满足城市交通的必要基础。
预应力混凝土以其承载能力高,在桥梁建设中被广泛应用。
随着预应力工艺和材料的发展,在桥梁工程实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给桥梁结构的质量带来一定隐患。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浅略论述。
标签:桥梁;混凝土;预应力;质量问题;控制措施1 常见预应力施工质量问题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总结,预应力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主要有四种:①预应力穿束受阻、无法穿束;②钢绞线张拉时滑丝、断丝;③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有较大偏差;④管道压浆不密实。
2 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分析2.1 预应力穿束受阻、无法穿束预应力筋孔道漏浆致使穿束张拉受阻,后张法预应力穿束困难或者无法穿束;已经穿束的预应力钢筋被泄露的混凝土浆液包裹,张拉时部分预应力钢筋受力不均,导致断丝现象;由于管道堵塞,压浆困难。
2.1.1 原因分析由于采用波纹管作为后张法预应力孔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破裂,或者由于振捣时振动到波纹管导致混凝土浆液进入孔道,造成张拉穿束困难。
2.1.2 控制措施(1)除进场后的有关检验外,安装波纹管时需再次对其外观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检查,要求无孔洞和不规则的折皱;咬口宽度均匀,无开裂和脱扣现象。
(2)波纹管的接头连接管应采用比波纹管大一个直径级别的同类型管道,其长度宜为被连接管道内径的5~7倍,同时不小于40cm。
在接头处宜设置2处定位钢筋使其定位准确,以免角度变化导致波纹管道不圆顺,造成穿束困难。
最后把连接管道两端缠裹紧密以防漏浆。
(3)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避免振动波纹管。
(4)对浇筑混凝土之前穿束的孔道,应在预应力筋安装完毕后,要再次对波纹管进行详细检查,以查出穿束时可能被破坏的管道,并及时进行修复。
并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应每隔1h拖拉一次预应离钢筋直至混凝土初凝为止。
2.2 钢绞线张拉时滑丝、断丝钢筋张拉过程中出现滑丝和断丝现象,其结果会使预应力钢筋受力不均,甚至使构件不能达到足够的预应力。
预应力砼梁(板)在预制张拉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预应力砼梁(板)因其节省材料,自重轻,减小砼梁的竖向剪力和主拉应力,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便于安装等优点,在国内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预应力施工工艺相对较复杂,要求预应力结构施工的专业性强,但在实际施工中,有的施工队伍水平不高,经验不够丰富,加之有的设计方案考虑欠妥,引发梁(板)预应力施工过程中损失过大;空心板梁张拉后梁端顶底板中间部位出现纵向裂缝;工字梁梁体扭曲变形、梁端底部砼破碎。
1 预应力空心板梁张拉过程出现纵向裂缝的原因及对策1.1先张法1.1.1缺陷及原因先张法施工的空心板梁的梁端放张后顶底板中部附近出现自两端向跨中延伸的1至2.5m长的纵向裂缝的现象较为常见,经考证,均为放张作业不规范造成;主要原因有的采取单侧放张,还有的承包人采用乙炔—氧气切割放张,而且还是非对称、相互交错切割,使梁体单侧受力,导致梁端中部产生自梁端向跨中延伸的纵向裂缝。
1.1.2对策均匀放张。
多根整批预应力筋放张,宜采用砂箱法或千斤顶法。
用砂箱放张时,放张速度应均匀一致;用千斤顶放张时,放张宜分数次完成;单根钢筋采用拧松螺母的方法放张时,宜先两侧后中间,并不得一次将一根力筋松到位;严禁切割放张。
1.2后张法1.2.1缺陷及原因后张法空心板梁在张拉过程中,梁端也有出现类似先张法的纵向裂缝,甚至有的在张拉时发生梁端底板砼压裂破碎的现象。
分析其原因,一是设计上对张拉时梁端砼局部应力集中考虑不周;二是张拉时,张拉顺序不当,张拉速度过快;三是梁体砼质量低劣、或张拉时间过早,以及锚垫板附近的砼不密实,导致梁端砼在张拉后出现碎裂。
1.2.2对策1.2.2.1梁端布筋设计应充分考虑张拉时产生的局部应力集中,增加横向分布钢筋数量和适当增加封锚端和梁端砼的几何尺寸。
1.2.2.2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宜采取分次、逐级对称张拉;张拉时,均匀加载,不宜过快;以尽可能减小张拉过程出现局部应力集中。
预应力桥梁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与预防措施摘要:随着我国建筑桥梁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顺应桥梁的发展速度,提高建筑桥梁的施工质量,必须要提高桥梁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预应力桥梁也具备了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桥梁依然存在了很多问题,尤其是质量问题。
通常这些质量问题都会在各项桥梁工程施工当中出现,影响了桥梁的质量安全。
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要根据预应力桥梁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和预防措施,从而保证预应力桥梁施工的质量安全,提高我国桥梁工程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预应力;桥梁施工;质量问题;预防措施交通事业的繁荣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人类的生命安全,生产活动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的生活,必须要提高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在我国交通建设中,桥梁建设占到了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必须要提高桥梁工程的建设,保证桥梁质量的安全。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预应力桥梁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了诸多问题。
这就要求着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保证预应力桥梁的正常施工。
预应力桥梁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1、预应力桥梁施工过程当中,通常会出现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断裂或滑落的现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桥梁施工中所需要的预应力值。
这常常是因为在施工中使用的预应力钢丝或者是钢绞线的直径太大时,不能很好的安装锚塞和夹片,或者是没有按照相关的编束要求对预应力钢筋进行编束,使得编束的预应力钢筋出现交叉、松紧不同的现象,而在张拉时很容易使得钢筋受到了不均匀的力度。
另外在安装锚具时,没有对锚具的尺寸进行准确的计算,使得夹片与预应力筋之间存在了很大的误差,而在安装锚环的位置时也没有准确计算,很容易导致支承垫板出现倾斜的现象,因而预应力钢筋出现断裂和滑落的现象。
1、常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
(1)预应力钢筋或金属螺旋管生锈。
主要是材料堆放不符合要求造成的。
考虑到运输成本等原因,预应力钢筋和金属螺旋管一次进场的数量都较多,如果工程进度滞后,它们在现场堆放的时间就会很长,一旦受潮,很容易生锈,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预应力钢筋应放置在离开地面清洁、干燥的环境中,并应覆盖防水帆布。
而金属螺旋管应搭棚堆放,并离开地面至少40cm。
(2)张拉前梁(板)底板跨中附近出现横、竖向裂缝。
主要是由制梁台座在灌注混凝土时或之后出现了不均匀沉降引起的。
有些施工单位不重视制梁台座的地基处理,或在灌注混凝土前没对制梁台座进行预压,很容易出现不可挽救的质量问题。
重庆高速公路某大桥为14*30米T型梁桥,因制梁台座在T梁灌注前未进行预压,结果前期灌注的4片T梁在拆模后全部在梁底跨中附近出现裂缝,直接导致这4片T梁全部报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后经测量,此4个制梁台座最大沉降达8cm。
所以,如果梁(板)是在预制场预制,制梁台座地基应用砂包做预压处理;如果是在钢管支架上预制或现浇,应清除支架地基的浮土,大致整平、夯实,并做好排水工作,钢管架立柱下应放置枕木或条石。
最后,钢管架还要做预压处理。
(3)张拉后空心板端部截面的顶、底板出现竖向微裂缝。
主要是由于空心板端部横向配筋较弱引起的。
江西泰赣高速公路一座大桥为7×16M后张预应力空心板梁,此桥上部用跨上预制横移的方法施工,空心板在张拉后发现端部截面的顶、底板在中间附近出现竖向微裂缝,长度达20cm、宽达1mm。
经检查混凝土强度及钢筋强度均达标,预应力张拉力控制良好,施工顺序恰当,而且此种情况在其他工程项目也较为常见。
后来加强了空心板端部1m范围内的横向钢筋后,此种情况消失。
(4)张拉时工作夹片与钢绞线互相刮损。
主要原因是工作夹片与限位板型号不配套。
当千斤顶拉出钢绞线时,工作夹片跟着后退,退到后面的限位板后夹片找开,钢绞线被顺利拉出,当限位板的限位值相对夹片偏小时,工作夹片张开的量不够,工作夹片于是与钢绞线互相刮损,这种情况会磨损工作夹片的刻丝,导致钢绞线滑丝,出现质量事故。
(5)张拉时锚下混凝土因局部受压被压裂。
这种现象在各个项目中都比
较常见,主要原因是锚下混凝土不密实或锚下混凝土配筋不足。
预应力梁(板)的腹板一般比较薄,而锚固区的钢筋又很密,如果混凝土中碎石粒径偏大或者振捣不好,很容易出现混凝土不密实的情况。
所以,除了要控制好碎石级配外,还要严格控制碎石的最大粒径。
同时,在振捣锚固区的混凝土时,可以换成小一型号的振捣棒振捣或加长底(侧)模振捣器的震动时间。
另外,设计人员在锚下一般只设计了螺旋形配筋或钢筋的其中一种,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应同时采用两种钢筋,能圈套的提高锚下混凝土的局部承压能力。
(6)张拉时预应力筋出现断。
这种现象原因很多,第一,预应力强度指标等不符合要求;其次,施工时实际张拉力超出设计张拉力许多;另外,预应力管道渗入了水泥浆。
预应力筋出现断丝情况,应首先对预应力盘进行检验,看预应力筋是否质量合格。
如果预应力筋质量合格,则应校验千斤顶和油表,检查实际张拉力是否超出设计张拉力。
有些施工队伍习惯或根据实际情况要在灌注混凝土前将预应力筋穿进预应力金属管,而金属管在灌注主梁混凝土时有可能会渗进水泥浆,凝固的水泥浆会对张拉预应力筋生产影响。
当千斤顶一次张拉多根预应力钢筋时,预应力钢筋会出现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导致断丝的发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先在预应力管道内穿入橡胶棒后再灌注混凝土。
预应力管道的接头一定要用胶布缠密实,而且在浇注混凝土时,振捣棒注意不要直接接触预应力管道,以免把它戳穿。
为防万一,在梁(板)混凝土灌注完毕,终凝之前,将预应力筋或橡胶棒前后拉动,防止渗进去的水泥浆凝固成块。
(7)张拉实际伸长值超出理论计算范围。
如果发现预应力钢筋实际伸长值超出理论计算值6%以上,应首先重新校验张拉千斤顶和压力表。
如果张拉千斤顶和压力表都正常,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理论计算时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ES取值不准,导致理论计算伸长值偏小或偏大(一般是偏小),所以如果实验条件许可,ES值都应该通过试验取得;计算预应力钢筋理论伸长时预应力筋的长度L没有加上锚垫板至工具夹片的前端的距离,导致理论伸长值偏小;计算预应力钢筋理论伸长值时,计算张拉最大控制应力采用设计值,但实测伸长值时却是在预应力筋在超张拉应力(1.03QK或1.05QK)的情况下量测,这就导致理论伸长值相对实测值偏小
(8)灌浆时孔道堵塞。
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在浇注混凝土时,水泥浆渗
进管道,凝固后堵塞孔道;二是灌注水泥浆水灰比不当,水泥用量过多;三是灌注水泥浆搅拌后放置时间过长;四是灌浆时中途出现停顿。
(9)灌浆后梁(板)底板预应力管道位置出现裂缝。
有混凝土保护层过薄或灌浆时压力过大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水泥浆中膨胀剂用量过大,水泥浆凝固后膨胀将混凝土干用胀裂。
所以预应力管道应严格按照设计图中预应力筋的曲线坐标用定位筋牢牢固定;空心板梁的芯模应使用可靠有效的措施固定,防止芯模上浮或下沉;压灌水泥浆中膨胀剂的用量一定要通过试验确定,具体试验方法可以参考《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2、处治方法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但问题真的出现时,只要不影响外观和使用安全,可采取一些措施来纠正或弥补这些缺陷。
(1)预应力钢筋允许有轻微的浮锈,但如果有肉眼可见的麻坑,预应力钢筋应作废。
金属螺旋管生锈,如果除锈后其有效厚度小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金属管应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