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4
生理学研究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生理学是研究生命体系结构、生物化学及各生理系统功能以及其调节的学科。
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密不可分,通过相互作用保持了人体稳定的内外环境。
下文将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四个方面,阐述它们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
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氧气,通过排出二氧化碳来维持内环境。
呼吸过程由外呼吸和内呼吸两部分组成。
其调节主要体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化学感受器。
外呼吸指的是空气在外部环境和肺部之间的交换,其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运动神经控制肋骨外展收缩,胸膜膨胀和收缩,使肺的容积发生变化而引起气流进出肺部。
此外,中枢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调节心率、血压等,进一步调控呼吸。
内呼吸就是指在组织细胞内发生的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其调节主要通过化学感受器。
当人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或氧浓度降低时,感受器就会发送信号给中枢神经系统,促使呼吸频率和深度发生改变。
2.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两部分,其主要的功能是将氧和养分输送到组织细胞中。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主要体现在心肌细胞自身的特性及神经系统和荷尔蒙的影响。
心肌细胞自身的特性主要指自律性和兴奋性。
心脏可以自主地产生兴奋冲动,并通过导电组织传导到各部分,激发心肌细胞收缩。
此外,心肌细胞还具备内激素的调节能力,当心肌细胞伸展或缩短时,会产生肽类抑制因子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物质可以调节心脏的兴奋性和收缩力。
神经系统和荷尔蒙是调节心血管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影响心率和心肌收缩力。
而荷尔蒙主要是通过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等影响心肌细胞的收缩。
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将食物转化为可被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的重要系统。
消化过程主要由口腔、食管、胃及各种腺体组成,其调节主要涉及神经、激素及局部因素。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来调节胃的运动。
动物消化学了解动物消化系统的生理与疾病动物消化学:了解动物消化系统的生理与疾病动物消化系统是指由多个器官和组织组成的生物系统,旨在将食物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并排除不需要的废物。
作为一门研究动物消化过程的学科,动物消化学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动物的生理和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动物消化系统通常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脏等器官。
食物在经过这些器官时,会逐步被分解和吸收。
1. 食管:食管是一条管状结构,连接口腔和胃。
它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从口腔推进至胃部。
2. 胃:胃是一种扩大的器官,位于食管和小肠之间。
胃中存在有强烈的胃酸和消化酶,它们协同作用以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分子。
3.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主要有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
小肠内壁具有很多绒毛状的小突起,增加了其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
4. 大肠:大肠是连接小肠和直肠的结构,其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同时储存并排除体内废物。
5. 肝脏:肝脏是动物消化系统中最大的器官,具有重要的代谢功能。
它产生胆汁,解毒有害物质,并参与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
二、动物消化系统的生理过程动物的消化过程可以分为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阶段,这两个过程密切配合,完成对食物的彻底分解和吸收。
1. 机械消化:机械消化是指通过咀嚼、搅动、挤压等机械力量对食物进行细碎和混合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口腔和胃中。
2. 化学消化:化学消化是指消化酶通过水解作用将大分子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在胃中,胃酸和消化酶开始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而在小肠中,胰腺和小肠壁分泌的酶则负责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核酸等。
三、动物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1. 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是由食物或饮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和腹痛等。
2.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黏膜出现溃疡病变的疾病。
其常见症状为上腹痛、恶心和呕血等。
3. 肝病: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
乳用牛品种一、口腔内消化1. 采食和咀嚼(1)采食:是指动物取得饲料的过程。
采食前动物依靠视觉和嗅觉去寻觅和鉴别食物,摄取适宜的食物送入口腔。
唇、舌和齿是动物的主要采食器官,但各种动物采食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
牛采食主要依靠舌。
牛的舌较长,灵活而有力,舌面粗糙,能伸出口外,将饲草卷入口内。
由上颌齿枕和下颌门齿将草茎切断,或靠头部牵引动作将草扯断。
绵羊和山羊主要靠舌和切齿采食,绵羊上唇有裂隙,便于咬啃短草。
猪常以吻突掘地寻食,并依靠下唇和舌将食物送入口内。
舍饲时靠齿、舌和头部的特殊运动采食。
马主要靠切齿和上唇采食,马的上唇灵活,放牧时,可将草拨至上下切齿之间切断,并靠头部牵引动作把不能咬断的草茎扯断。
舍饲时,也靠唇的运动将饲料送入口腔。
动物饮水时,上下唇合拢,中间留一小缝,伸入水中,然后下颌下降,舌向咽部后移,使口腔内形成负压,将水吸入口内。
仔畜吮乳也是靠下颌和舌的节律性运动,使口腔内负压加大,将母乳吸入口腔内。
(2)咀嚼:饲料进入口腔后便开始咀嚼活动,咀嚼是指在咀嚼肌的收缩和舌、颊的配合运动下,食物在口腔内被牙齿压磨粉碎和混合唾液的过程。
牛、羊等反刍动物在采食时并不充分咀嚼,待反刍时再咀嚼;猪咀嚼食物比较细致;肉食动物咀嚼很不充分。
咀嚼的次数和时间与饲料的性质有关。
细碎、湿软的饲料比粗长、干硬的饲料咀嚼次数少,咀嚼的时间也较短。
由于咀嚼时,咀嚼肌加强,消耗大量的能量。
因此,事先对饲料进行加工(粉碎、浸泡等),可以节省动物的能量消耗。
咀嚼的作用是:①将饲料粉碎,破坏植物细胞的纤维素壁,暴露其内容物,有利于消化;②饲料粉碎后便于与唾液混合,以利于形成食团,便于吞咽;③反射性地引起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为下一部消化做准备。
2. 唾液分泌唾液是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口腔黏膜中许多小腺体所分泌的混合物。
(1)唾液的性状和成分:唾液为无色透明的黏性液体,呈弱碱性反应,比重1.001~1.009。
平均pH值反刍动物为8.2,猪7.32,犬和马7.56。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与特点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将身体内的食物分解、吸收,并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的功能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了解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特点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是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的一个系统。
人类的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随后通过消化系统的不同部分逐渐消化吸收。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启动器。
人们在吃的时候,口腔的唾液腺会分泌唾液,该唾液会同时含有消化酶和消化液。
唾液酶可以将淀粉质变成多糖,消化液可以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
食道是一条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食物在口腔经过咀嚼、混合后,被压力推入食道进入胃。
胃是消化系统的大型消化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内。
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并将其转化为小肠易于吸收的物质。
胃酸和胃酶分泌在胃中,能快速分解蛋白质,将它们转化成小分子的氨基酸。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消化器官。
它主要负责将食物和胃液中的混合物溶解和吸收,然后推进到大肠。
胰液和肝胆汁是为消化食物而特化的。
小肠上皮层面积较大,因此能吸收大量的养分。
大肠呈环状,可将小肠中无用的物质排除体外,避免身体对身体构成伤害。
最后,尿液排泄从肛门端进入膀胱,通过膀胱进行排泄。
二、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吸收营养物质:消化系统中的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器官。
小肠上皮面积大,和微细的绒毛小齿缝一样密集排列在小肠管壁上,形成了一种非常大的表面积,促进了养分的吸收。
2.分解食物:消化系统的其他部分,如口腔、胃和大肠的一些部分,就可以分解食物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或纤维质等。
3. 约束菌群:大肠对于对有益菌群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熟的有益菌群可以帮助人体进行免疫、调控肠道机能,预防肠道肿瘤等。
4. 排泄废物:消化系统对于体内孕育的废物的消除是至关重要的。
正常的消化系统会将废物从身体中释放,保持身体良好的平衡状态。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消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这些器官共同发挥着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生理功能。
首先,口腔是消化过程的起始点。
在口腔中,食物被咀嚼、混合和润湿,同时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有消化酶即唾液淀粉酶,可以降解淀粉并将其转化为糖类。
接着,食物从口腔进入食管。
食管是一个管状结构,它利用蠕动运动将食物推进到胃中。
这是消化过程的第二个阶段。
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混合和消化食物。
胃壁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如胃蛋白酶和胃澱粉酶。
这些消化酶可以将蛋白质和部分淀粉类转化为更小的分子,以便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接下来,食物进入小肠。
小肠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在小肠中,食物与胰液和肝胆系统分泌的胆汁相结合,这些消化液包含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胆固醇酯酶等。
这些消化酶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物质进行进一步分解,最终形成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
最后,食物进入大肠。
大肠主要起到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作用。
此外,大肠还有菌群生态平衡的功能,有益维生素的合成和吸收,以及对未消化的物质进行浓缩和储存的功能。
最后,不消化的物质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总结来说,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咀嚼、润湿和降解食物的功能、合成和分泌消化酶的功能、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功能、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的功能、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功能以及排除未消化物质的功能。
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和健康至关重要,不仅关乎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影响着整个身体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摄取各类营养物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功能。
人体的消化系统初中生物总结与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它负责将我们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本文将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总结与分析,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
每个器官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 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它包括牙齿、舌头和唾液腺等结构。
口腔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牙齿通过咀嚼食物,将其分解成较小的颗粒,以便于后续消化和吸收。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有淀粉酶等消化酶,可以开始将淀粉分解为糖类。
2. 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中。
通过食管的蠕动运动,将食物推入胃内。
3. 胃:胃是一个位于腹腔中的扁平囊状器官,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储存食物。
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消化液,将食物分解为较小的碎片,并杀灭进入胃的细菌。
胃通过混合运动,将食物转化为半液体的食糜。
4.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吸收器官,它含有大量细小的细胞突起称为肠绒毛。
小肠分为三段:空肠、回肠和十二指肠。
在小肠中,食物被细胞分泌的消化液彻底分解,并通过肠壁吸收到血液中。
5. 大肠:大肠是连接小肠和肛门的 tubby 器官,它主要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大肠内还居住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帮助分解未被小肠消化的食物残渣和纤维素。
6. 肛门:肛门是最后一个器官,它通过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和松弛,控制排便的时机。
二、消化系统的消化过程人体的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阶段。
1. 机械消化:机械消化主要发生在口腔和胃中。
在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动将食物分解成较小的颗粒,同时唾液的作用开始将淀粉分解为糖。
在胃中,胃壁的蠕动运动将食物摩擦成较小的碎片,形成食糜。
2. 化学消化:化学消化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中。
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消化液在胃中发挥重要作用,将食糜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肽和氨基酸。
模块二任务3-1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胃肠减压管的能力。
具备正确为患者灌肠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症状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合并恶心、呕吐、腹泻患者病情观察的能力,正确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具备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一、概述(图片)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前者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和肛门;后者包括唾液腺、肝、胰和消化管内的黏膜腺。
消化系统主要生理功能是摄取和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及排泄废物,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
还有内分泌、防御和免疫功能。
消化系统疾病属常见病,病因复杂,包括感染、理化因素、大脑皮质功能失调、营养缺乏、代谢紊乱、吸收障碍、肿瘤、自身免疫、遗传及医源性因素等。
多呈慢性病程,易造成严重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当病情发展也可因发生急性变化,如出血、穿孔及肝衰竭等而危及病人的生命。
近年来,随着现在科技进步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高科技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均取得很大进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对本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消化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一)恶心与呕吐1.概念恶心为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可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是延髓呕吐中枢受到刺激的结果。
呕吐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二者均为复杂的反射动作,可单独发生,但多数病人先有恶心,继而呕吐。
2.分类及病因(1)反射性呕吐:主要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泌尿和心血管等系统疾病所致。
(2)中枢性呕吐:见于颅内压增高、前庭功能障碍、代谢障碍及药物或化学毒物的影响等。
3.临床表现(1)呕吐的特征注意呕吐的时间、频度、方式、呕吐物的量与性状。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一般结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二、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由大块→小块;由干→湿;通过咬切、磨碎、吞咽、胃肠蠕动运送下行→排出。
化学性消化:复杂的大分子物质(消化)→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三、功能:消化食物、摄取营养、排除残渣及防御、内分泌。
1、舌(tongue)是位于口腔底的肌性器官2、舌的功能:搅拌、吞咽、发音、味觉。
舌尖舌体舌根牙的构造:釉质牙冠牙质牙颈牙根牙腔牙髓、牙根管牙更尖牙的功能:咬切、撕裂、研磨食物和协助发音等。
五、小肠small intestine 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成人的小肠全长约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第二节消化腺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属外分泌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胰、肝和肠腺等。
胃腺和肠腺存在于消化管的管壁内,属管内腺,而唾液腺、肝和胰则位于消化管之外,属管外腺,它们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消化管。
第二部分消化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例如:蛋白质→氨基酸和多肽;糖类→葡萄糖或果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一、概念及方式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解的过程。
吸收: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
(形变)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质变)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系统除了消化和吸收两大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和免疫功能。
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生理特性: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2、自律性3、紧张性4、富有伸展性5、对某些理化刺激较敏感三.消化腺及其分泌功能:1、改变pH 2、分解作用3、稀释食物4、分泌黏液、抗体和液体,保护作用分泌为耗能过程四、胃肠激素消化管也是身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胃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它们的化学结构属于肽类。
了解肠胃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生理功能肠胃消化系统是人体消化食物的重要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将食物分解成可被吸收的物质。
从食入食物到最终排出消化残渣的过程中,肠胃消化系统发挥着重要的机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胃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生理功能。
肠胃消化系统是由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组成的。
其中,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喉、食管和胃,而下消化道则包括小肠、大肠和直肠。
首先,当我们进食时,食物首先进入口腔。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点,它不仅仅是一个可以通过口视觉感受食物的器官,还包括舌头、牙齿和唾液腺。
在口腔中,牙齿通过咀嚼将食物研磨成更小块,增加食物表面积,有利于后续消化酶的作用。
同时,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包含唾液淀粉酶,可以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更简单的糖分子。
接下来,食物经过咽喉进入食管。
食管是一个肌肉管道,通过蠕动的运动将食物从咽喉推送至胃部。
这个过程是自主控制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吞咽反射,我们无需特意去控制。
然后,食物进入胃部。
胃是一个呈扇形的器官,位于腹腔中上部。
胃的内壁有许多与腺体相关的小凹陷,这些腺体分泌胃液。
胃液主要包括胃酸、酶和黏液。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它具有灭菌作用,可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并将其转化为小肽和氨基酸。
胃酸还有助于激活胃蛋白酶,进一步分解蛋白质。
黏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胃壁不受胃酸的腐蚀。
胃还通过周期性的蠕动运动,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一种粘稠的液体状物质,称为胃内容物。
胃容量一般为1-1.5升,当胃容量增加时会感觉到饱腹感。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进行预消化。
由于胃液的存在,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通常为2-4小时。
在胃中,食物会逐渐分解,并转化为营养物质和废物。
当食物经过胃的消化后,会进入小肠。
小肠是身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由空肠、回肠和十二指肠组成。
小肠的内壁有很多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同时,小肠壁上还有许多腺体,分泌消化酶和其他消化液。
其中,腺体最多的地方是十二指肠,它分泌胰液和胆汁。
消化系统生理和病理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消化系统是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个系统,它的生理和病理都与分子生物学密切相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消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以及它们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一、消化系统的生理1.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
2.消化系统的生理过程当食物进入口腔后,我们会通过咀嚼和混合带来机械消化,然后唾液中的酶开始化学消化淀粉。
食物通过咽喉进入食管后会被运输到胃中,胃中的胃酸和胃酶会将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消化。
小肠中的胰腺会分泌胰酶和脂肪酶,将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分解成更小分子。
这使得它们能够被小肠上皮细胞所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
最后,大肠会将未被吸收的残留物排出体外。
二、消化系统的病理1. 消化系统疾病在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包括溃疡、炎症、癌症和功能性胃肠病等。
这些疾病会使消化系统功能异常,影响人体健康。
2. 消化系统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可以导致胃病,如胃溃疡、胃癌等。
细菌如幽门螺杆菌在人体内繁殖,会对胃内黏膜造成破坏,使胃酸和酶的分泌降低,进而引起胃部疼痛和不适。
三、消化系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1. 消化酶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消化酶是指分泌在人体内的各种化学物质,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更小分子以便于人体吸收。
例如,胃中的胃酸和胃酶主要由胃壁细胞和Chek-2激酶调节产生。
胰酶主要是由胰腺分泌,是小肠的主要消化酶,因其特殊的酶活性而受到研究。
2. 细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细菌感染是导致某些疾病的重要原因,如胃癌、胃病等。
其中,幽门螺杆菌是常见的一种胃肠病原菌。
它靠表面蛋白(BabA)与人体细胞表面分子(Lewis)结合。
因此,控制其表面蛋白的表达和变异,可能成为防治相关胃肠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3. 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胃癌是目前极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疾病之一。
其形成机制是多因素的,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彻底解释。
消化系统归纳总结人类的消化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致的系统,负责将我们摄入的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能量和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本文将对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其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附属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是一个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的管道,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进行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附属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腺和肝脏,它们分泌消化液以帮助消化和吸收。
首先,口腔是消化过程的起始点。
在口腔中,食物经过咀嚼和混合,同时被唾液中的酶开始化学消化。
唾液中的酶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为后续消化过程做准备。
接下来,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
胃是一个具有强大肌肉收缩能力的器官,能够将食物进行机械消化,并分泌胃液以进行化学消化。
胃液中的酸性环境和胃酶能够分解蛋白质。
在胃中,食物被混合和分解成为称为胃糜的半液体物质。
然后,胃糜通过幽门进入小肠。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它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在小肠中,食物经过进一步的化学消化和吸收。
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酶,如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此外,小肠还分泌肠液,其中含有肠酶来帮助消化。
在小肠的内壁上有许多绒毛,它们增加了吸收面积,使得营养物质能够更好地被吸收到血液中。
最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
大肠主要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形成排泄物。
此外,大肠还维持着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在维持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还能够保护身体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消化系统中的胃酸和肠道细菌能够杀灭病原体,预防疾病。
此外,消化系统还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充当了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然而,消化系统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
例如,胃溃疡和胃炎是胃黏膜受损引起的疾病,常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有关。
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会导致肠道炎症和吸收障碍。
人体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人体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涉及到对食物的摄取、转运、消化和吸收,以及营养和废物的排泄。
消化系统通过协调有序的生理活动,确保人体得到足够的营养,并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1. 摄入食物:消化系统的开始是摄取食物,这主要通过口腔来进行。
食物进入口腔后,通过咀嚼将其破碎并混合唾液,以便于后续的消化过程。
2. 转运食物:食物经过食道进入胃和小肠。
在这个过程中,消化系统通过肌肉的收缩和分泌物的输送来推动食物向下移动。
3. 消化食物:在消化过程中,食物被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等,这些都可以被身体细胞所吸收并用于生命活动。
消化主要分为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物理消化主要通过机械方式,如咀嚼和胃的收缩,将食物破碎成更小的颗粒。
化学消化则是通过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为更简单的分子。
4. 吸收营养:经过消化的食物分子通过小肠壁被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然后输送到全身各处。
这个过程由肠道黏膜完成。
5. 排泄废物: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在大肠中被进一步浓缩,形成粪便,最终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需要各种消化酶、胃酸、胆汁等物质的参与,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免疫力支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感染和炎症。
消化系统的异常可以导致各种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肠炎等。
因此,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对于维持人体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消化与吸收
一、概述
动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新陈代谢的物质原料和能量来源。
营养物质来源于动物采食的饲料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其中无机盐、水和多数维生素可以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结构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在消化道内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葡萄糖等,才能被吸收利用。
饲料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饲料的成分或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方式有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三种。
在消化过程中三种消化方式是相互联系共同进行的,只是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和消化阶段,其中一种消化方式居于主导作用。
二、消化方式
饲料在消化道各部位的消化方式和特点各有不同,但可归纳为三种方式: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1.机械性消化又称物理性消化,即通过咀嚼和胃肠运动对食物进行消化的过程。
其作用是将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形成食糜,不断地向消化道后段推移,最后将经过消化和吸收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2.化学性消化是指依靠消化腺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和植物细胞内酶的作用,将结构复杂的物质进行化学分解的过程。
其结果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多糖分解为单糖。
3.微生物消化是指栖居在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对食物进行消化的过程。
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消化饲料中的纤维素,因而在草食动物的消化过程中尤为重要。
上述三种消化方式在消化过程中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进行的。
只是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和消化阶段,某种消化方式居于主导作用。
例如,
口腔以机械性消化为主,胃和小肠以化学性消化为主,反刍动物的瘤胃和单胃动物的大肠以微生物消化为主。
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消化道除口腔、咽、食管前部或全部和肛门括约肌的肌肉属骨骼肌外,其余部分都是平滑肌。
消化道平滑肌的舒缩活动是机械性消化的动力,能促进饲料的化学性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消化道平滑肌除了具有肌肉组织共同的特性如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等之外,还有其自身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比骨骼肌低,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也比较长,所以每次收缩的时间比骨骼肌长的多。
2.自动节律性离体的消化道平滑肌,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进行有节律的收缩,但与心肌相比,其节律缓慢且不规则。
3.紧张性消化道平滑肌经常处于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平滑肌的紧张性。
这种特性使消化道内经常保持一定的压力,使胃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
消化道平滑肌的各种运动都是在紧张性的基础上发生的。
4.富有伸展性消化道平滑肌具有很大的伸展性,以能适应容纳食物的需要,如胃在进食后可容纳几倍于自身初体积的食物,而不发生明显的压力变化和运动障碍。
5.对某些理化刺激较敏感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特别敏感。
如微量的乙酰胆碱可使平滑肌收缩,肾上腺素则使之舒张;当温度突然改变时,可明显地影响其收缩活动;如拉长或挤压,也可迅速引起其收缩反应。
四、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消化道的活动受内在神经系统和外来神经系统的双重支配,两者相互协调,共同调节胃肠功能。
1.内在神经系统又称肠神经系统,分布于食道中段至肛门的胃肠壁内,亦称壁内神经丛(图 6.1)。
包括位于消化道管壁黏膜下层的黏膜下神经丛和位于环行肌与纵行肌之间的肌间神经丛,由无数神经元和大量神经纤维组成,每一神经
丛内部以及两种神经丛之间都有神经纤维互相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消化道内的神经系统。
壁内神经丛内有两种神经元,一种神经元的轴突与平滑肌和腺细胞发生联系,由它调节局部运动和分泌;另一种神经元与胃肠壁上的感受器联系,传导机械或化学刺激所引起的冲动,这两类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实现局部反射。
如果切断外在神经,该反射仍可实现。
然而在整体情况下,内在神经系统的活动常受外来神经活动的调节。
2.外来神经系统消化道的外来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1)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起源于脊髓胸腰段的侧角,节前纤维在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前、后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随血管分布到胃肠道各部,进入壁内在神经丛。
交感神经兴奋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运动减弱,但能使回盲括约肌和肛门内括约肌收缩。
(2)副交感神经:支配消化道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和盆神经。
迷走神经纤维分布至横结肠及其以前的消化道,盆神经纤维分布至降结肠及其以后的消化道。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进入消化道在壁内神经丛中交换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支配胃肠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和腺细胞。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运动加强。
五、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消化道不仅是消化器官,也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现已发现,胃肠黏膜内存在40余种内分泌细胞,其总量超过体内所有内分泌腺细胞的总和,它们分散地分布于黏膜层的非内分泌细胞之间,这些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
化学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迄今已发现和鉴定的胃肠激素其化学结构均属肽类,故又称之为胃肠肽。
一
些原先发现于消化道的胃肠肽也存在于脑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脑内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内发现。
这些双重分布的肽类被统称为脑-肠肽。
已知的脑-肠肽有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促胃液素、P物质等20余种。
胃肠激素是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主要体液因素,但对体内其他器官的功能也
产生广泛影响。
胃肠激素对消化器官的生理作用包括:①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分泌;②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例如,抑胃肽有很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此外,胰多肽和血管活性肠肽等对生长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促胃液素等激素的释放均有调节作用。
③调节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这种功能被称为营养作用。
例如,促胃液素能刺激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