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第一章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88.01 KB
- 文档页数:12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概述一、判断题1. 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2.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3.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4. 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8~28 摄氏度。
√5.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
×6. 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8.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9. 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10.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1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12. 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13.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于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14.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15.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16. 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17.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二、单选题1. 以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是A. 穿合适的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B. 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C. 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办公家具D.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2.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可以随意弯折B. 转弯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10 倍C. 尽量直线、平整D. 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3. 对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简称EMC) 标准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同一个国家的是恒定不变的B. 不是强制的C. 各个国家不相同D. 以上均错误4. 物理安全的管理应做到A. 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明确个人工作职责B. 制定严格的值班和考勤制度,安排人员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C. 在重要场所的迸出口安装监视器,并对进出情况进行录像D. 以上均正确三、多选题1. 场地安全要考虑的因素有A. 场地选址B. 场地防火C. 场地防水防潮D. 场地温度控制E. 场地电源供应2. 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部署应注意A. 避开可能招致电磁干扰的区域或设备B. 具有不间断的专用消防电源C. 留备用电源D. 具有自动和子动两种触发装置3. 为了减小雷电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 机房内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B. 部署UPSC. 设置安全防护地与屏蔽地D. 根据雷击在不同区域的电磁脉冲强度划分,不同的区域界面进行等电位连接E. 信号处理电路4. 会导致电磁泄露的有A. 显示器B. 开关电路及接地系统C. 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线D. 机房内的电话线E. 信号处理电路5. 磁介质的报废处理,应采用A. 直接丢弃B.砸碎丢弃C. 反复多次擦写D.内置电磁辐射干扰器6. 静电的危害有A. 导致磁盘读写错误,损坏磁头,引起计算机误动作B. 造成电路击穿或者毁坏C. 电击,影响工作人员身心健康D. 吸附灰尘7. 防止设备电磁辐射可以采用的措施有A. 屏蔽机B. 滤波C. 尽量采用低辐射材料和设备、D.内置电磁辐射干扰器四、问答题1. 物理安全包含哪些内容?2. 解释环境安全与设备安全的联系与不同。
第一章单元过关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窒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4.下列关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C.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时,引起组织液浓度下降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5.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纤维素B.尿素C.激素D.维生素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10.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一章导论二、单选题:1.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B.个体行为C.总体经济活动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B.通货膨胀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1.稀缺: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
信息论习题集第一章、判断题1、信息论主要研究目的是找到信息传输过程的共同规律,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以达到信息传输系统的最优化。
(√)2、同一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信号形式来载荷;同一信号形式可以表达不同形式的信息。
(√)3、通信中的可靠性是指使信源发出的消息准确不失真地在信道中传输;(√)4、有效性是指用尽量短的时间和尽量少的设备来传送一定量的信息。
(√)5、保密性是指隐蔽和保护通信系统中传送的消息,使它只能被授权接收者获取,而不能被未授权者接收和理解。
(√)6、认证性是指接收者能正确判断所接收的消息的正确性,验证消息的完整性,而不是伪造的和被窜改的。
(√)7、在香农信息的定义中,信息的大小与事件发生的概率成正比,概率越大事件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
(×)第二章一、判断题1、通信中获得的信息量等于通信过程中不确定性的消除或者减少量。
(√)2、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与信源的概率分布有关,与信道的统计特性也有关。
(×)3、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与信道带宽成正比,带宽越宽,信道容量越大。
(×)4、信源熵是信号符号集合中,所有符号的自信息的算术平均值。
(×)5、信源熵具有极值性,是信源概率分布P的下凸函数,当信源概率分布为等概率分布时取得最大值。
(×)6、离散无记忆信源的N次扩展信源,其熵值为扩展前信源熵值的N倍。
(√)7、互信息的统计平均为平均互信息量,都具有非负性。
(×)8、信源剩余度越大,通信效率越高,抗干扰能力越强。
(×)9、信道剩余度越大,信道利用率越低,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越低。
(×)10、信道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平均互信息是输入概率分布的下凸函数。
(×)11、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熵是不会增加的。
(√)12、熵函数是严格上凸的。
(√)13、信道疑义度永远是非负的。
(√)14、对于离散平稳信源,其极限熵等于最小平均符号熵。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测试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60 分 )1.除病毒外,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A .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2. SARS病毒致人死亡主假如感染了人体的()A .肝部细胞B.肺部细胞 C .淋巴细胞D.血细胞3.以下相关病毒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病毒和其余生物同样,也拥有细胞构造B.一种病毒一般能够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C.病毒的生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D.在人工配置的培育基上就能培育病毒4.人感染艾滋病后,被艾滋病病毒逐渐破坏的人体功能是()A. 神经调理功能B. 血液循环功能C. 内分泌功能D. 免疫功能5.由细胞形成组织一定经过()A. 细胞分裂B. 细胞分化C. 细胞进化D.细胞生长6.脑中有好多神经组织,心脏中的肌肉主要为心肌,这一事实说了然()A. 器官都是由一种以上基本组织构成B. 器官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C. 器官的构造特色与其功能相适应D. 器官的构造与其功能互相影响7.当我们进行强烈运动时,呼吸随之加深,心跳也随之加速,这一事实说明() A.人体的各个系统是互相亲密配合的B.人体的各个系统是协调活动的C.人体是一个一致的整体D.以上三项都是8.鸟类学家正在研究某种鸟在生命系统中的层次,他们研究的是() A.个体B.种群 C .群落D.生态系统19.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A.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B.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鱼类个体的总和 D .所有鲫鱼个体的总和10.以下实例中,不可以构成群落实例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 .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育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 无菌培育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11.以下相关群落观点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互相作用的整体B.必定地区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C.必定地区内所有生物及其生计环境的总称D.必定地区内拥有必定关系的各样生物的总和12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陆地生态系统 B .大海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生物圈13.以下哪项是生态系统()A. 一个湖泊B.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植物C.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动物D.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鱼14.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也把它作为一类植物,这是因为它拥有()A.蛋白质B.核酸C.糖类 D .光合作用色素15.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照是()A.单细胞B.无核膜C.二分裂生殖 D .抗衡生素敏感16.在以下描绘中,能够将病毒与其余微生物相区其余是()A.能够令人或动、植物生病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C.拥有寄生性 D .由核酸和蛋白质装置进行增殖17.以下微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A.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B .青霉菌、黄曲霉菌C.噬菌体、大肠杆菌 D .乳酸菌、谷氨酸棒状杆菌18.以下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构造不一样于其余三种的是()A.蓝藻B.衣藻 C .苔藓D.玉米19.原核细胞一般都拥有()A. 细胞壁和核糖体B. 细胞膜和线粒体C. 核膜和 DNAD. 内质网和核糖体20.不可以说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拥有一致性的一项为哪一项() A.原核细胞拥有与真核细胞相像的细胞膜B.原核细胞拥有与真核细胞相像的细胞质C.原核细胞拥有真核细胞那样的 DNA 分子,并控制细胞的遗传D.原核细胞拥有真核细胞那样的染色体21 .成人身体约有1014 个细胞,这些细胞大概有200 多种不一样的种类,依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 多种。
第一章绪论三、选择题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 E )A、人体与环境关系B、人体细胞功能C、人体功能调节D、各器官的生理功能E、人体功能活动规律2、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B )A、物质代谢B、新陈代谢C、适应性D、应激性E、自控调节3、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给机体需要的过程,称为( D )A、吸收B、新陈代谢C、物质合成代谢D、异化作用E、消化4、下列关于刺激和反应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 )A、有刺激必然产生反应B、产生反应时,必然接受了刺激C、阈刺激时,必然产生反应D、有刺激时,不一定产生反应E、有时反应随刺激强度加大而增强5、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 D )A、反射 B反应 C、抑制 D、兴奋性 E、兴奋6、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E )A、神经活动B、肌肉收缩C、腺体分泌D、反射活动E、动作电位7、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 D )A、有效刺激B、阈刺激C、阈上刺激D、阈下刺激E、阈值8、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B )A、基强度B、阈强度C、阈时间D、利用时E、时值9、阈值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 D )A、兴奋性越高B、兴奋程度越低C、兴奋程度越高D、兴奋性越低E、没有兴奋性10、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E )A、组织液B、血浆C、淋巴液D、细胞内液E、细胞外液11、内环境稳态是指( B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D、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E、细胞内液的物理性质相对稳定12、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B )A、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C、神经调节D、体液调节E、自身调节13、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 A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1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E、负反馈15、阻断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是( A )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C、自身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分泌调节16、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 A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17、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D )A、膝跳反射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望梅止渴E、吸吮反射18、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A )A、适应性反应B、旁分泌反应C、稳态反应D、非自控调节E、前馈调节19、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部分的信息称为( D )A、偏差信息B、干扰信息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E、自控信息20、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C )A、血液凝固B、排便反射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ADH释放增加D、排尿反射E、分娩反射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三、选择题1、人体内O2、CO2、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2、以下属于被动转运的是( E )A、易化扩散B、单纯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和入胞E、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3、物质在膜蛋白质帮助下,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是属于(B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E、出胞4、参与细胞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是( E )A、受体蛋白B、通道蛋白C、泵蛋白D、载体蛋白E、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5、与单纯扩散的特点比较,易化扩散不同的是:( C )A、顺浓度差转运B、不消耗生物能C、需要膜蛋白的帮助D、是水溶性物质跨膜转运的唯一方式E、是离子跨膜转运的唯一方式6、离子被动跨膜转运的动力是:( C )A、电位梯度B、浓度梯度C、电-化学梯度D、钠泵供能E、自由运动7、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产生饱和现象的机理是( D )A、跨膜梯度降低B、载体数量减少C、能量不够D、载体数量所致的转运极限E、疲劳8、氨基酸进入一般细胞的转运方式为:( A )A、易化扩散B、入胞C、单纯扩散D、吞噬E、主动转运9、关于主动转运,错误的是:( B )A、又名泵转运B、依靠载体蛋白的协助C、逆浓度差或电势差进行D、消耗能量E、主要转运无机离子10、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D )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出膜外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E、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11、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 D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 、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E、膜上ATP的作用12、Na+ 跨膜转运的方式为:( C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D、主动转运E、主动转运和单纯扩散13、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 C )A、维持细胞内高钾B、防止细胞肿胀C、建立势能储备D、消耗多余的 ATPE、维持细胞外高钙14、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属于( D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原发性主动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E、入胞15、消化腺分泌消化酶的过程是( E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E、出胞16、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 E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反极化E、超极化17、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C )A、不变B、增大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18、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主要与K+外流有关,其数值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B、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C、其数值相对稳定不变D、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等的E、细胞处于极化状态19、正常状态下,细胞内离子分布最多的是( A )A、K+B、Na+C、Ca2+D、Cl-E、Na+和Cl-20、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 )A、K+B、Cl-C、Na+D、Ca2+E、Na+和Cl-21、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是指同一细胞的电位幅度( C )A、不受细胞外的Na+ 浓度影响B、不受细胞外的K+ 浓度影响C、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D、与静息电位值无关E、与Na+ 通道复活的量无关22、沿单根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的幅度:( A )A、不变B、不断减小C、不断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E、不规则变化23、产生动作电位下降相的离子流是( A )A、K+外流B、Cl-内流C、Na+内流D、Ca2+内流E、Na+和Cl-24、人工地减少细胞浸浴液中Na+ 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 B )A、增大B、减少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少E、先减少后减少25、神经纤维Na+通道失活的时间在( D )A、动作电位的上升相B、动作电位的下降相C、动作电位超射时D、绝对不应期E、相对不应期26、静息时细胞膜内外的Na+和K+浓度差的维持有赖于( B )A、膜上ATP的作用B、膜上Na-K泵的作用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Na-K交换E、膜对Na和K的单纯扩散2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中,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B )A、K+B、Na+C、Cl-D、Ca2+E、Mg2+28、阈电位时,通透性突然增大的离子是( B )A、K+B、Na+C、Ca2+D、Cl-E、Na+和Cl-29、阈电位是:( A )A、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B、引起超极化时的临界膜电位C、引起局部电位的临界膜电位D、引起动作电位复极的临界膜电位E、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30、刺激阈值通常指的是:( C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31、关于局部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局部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B、局部电位随扩布距离增大而减小C、局部去极化电位的区域兴奋性增高D、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总和E、它是动作电位形成的基础32、神经纤维峰电位时期约相当于( A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正常期33、能引起动作电位,但幅度最小,这种情况见于:( B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正常期34、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B )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35、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D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36、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E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式传导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37、终板膜上的受体是:( C )A、肾上腺素能受体B、5-羟色胺受体C、ACh受体D、多巴胺受体E、组胺受体38、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N-型Ach门控通道结合,使终板膜( B )A、对Na+ 、K+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B、对 Na+ 、K+ 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C、仅对K+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D、仅对Ca2+ 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39、终板膜上与终板电位产生有关的离子通道是( E )A、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B、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C、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D、化学门控非特异性镁通道E、化学门控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40、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B )A、Na+通道关闭B、Ca2+通道开放C、K+通道开放D、Cl-通道开放E、Cl-通道关闭41、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 )A、化学性突触传递B、局部电流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D、非突触性传递E、电传递42、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 )A、肌原纤维B、细肌丝C、肌纤维D、粗肌丝E、肌小节43、骨骼肌的肌质网终末池可储存:( C )A、Na+B、K+C、Ca2+D、Mg2+E、Ach44、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C )A、Ca2+的贮存库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D、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E、使Ca2+通道开放45、兴奋-收缩藕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C )A、K+B、Na+C、Ca2+D、Cl-E、Na+和Cl-46、将肌细胞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 E )A、横管系统B、纵管系统C、肌浆D、纵管终末池E、三联管结构47、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 D )A、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部B、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Ca2+释放C、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D、肌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E、当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48、肌肉收缩滑行现象的直接证明是:( A )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B、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C、明带和暗带的长度均缩短D、明带和暗带的长度均无明显变化E、明带和暗带的长度均增加49、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 B )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D、等张收缩E、等长收缩50、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B )A、被动张力B、前负荷C、后负荷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第三章血液三、选择题1、血清是指 CA、血液去掉纤维蛋白B、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沉淀后的上清物C、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及其他某些凝血因子D、全血去掉血细胞E、血浆去掉蛋白质2、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BA、纤维蛋白B、纤维蛋白原C、凝血因子D、血小板E、Ca2+3、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 BA、不含血细胞B、蛋白含量低C、Na+含量高D、K+含量高E、Cl-含量高4、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AA、运输 O2 和 CO2B、缓冲功能C、参与生理止血D、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E、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5、低温库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C)A、Cl-B、Ca2+C、K+D、Na+E、有机负离子6、血量是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相当于每千克体重AA、70ml~80mlB、80ml~90mlC、50ml~60mlD、40ml~50mlE、60ml~70ml7、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D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血细胞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8、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CA、血浆蛋白含量B、渗透压的高低C、红细胞数量D、白细胞数量E、NaCl 的浓度9、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B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的叠连E、NaCl的浓度10、等渗溶液是指渗透压CA、大于血浆B、小于血浆C、相近或等于血浆渗透压D、10%葡萄糖溶液E、0.35% NaCl溶液11、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AA、Na﹢和Cl﹢B、葡萄糖C、清蛋白D、球蛋白E、血红蛋白12、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CA、NaClB、葡萄糖C、清蛋白D、球蛋白E、血红蛋白13、影响红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因素主要是BA、血浆胶体渗透压B、血浆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水压E、毛细血管血压14、在实验条件下,将正常人红细胞置于0.4%NaCl溶液中将会出现EA、红细胞叠连现象B、红细胞皱缩C、红细胞凝集D、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E、溶血现象15、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AA、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B、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E、决定血浆总渗透压16、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EA、体积B、表面积C、数量D、比重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17、红细胞沉降率可反映红细胞的:BA、可塑变形性B、悬浮稳定性C、渗透脆性D、运输氧的特性E、数量18、红细胞沉降率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EA、体积B、表面积C、数量D、比重E、叠连19、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CA、增快B、下降C、正常D、无变化E、无法判断20、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AA、缺乏Fe2+B、缺乏叶酸C、内因子缺乏D、骨髓破坏E、严重肾疾病21、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乏CA、铁B、铁和蛋白质C、维生素B12和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E、维生素B622、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DA、缺乏Fe2+B、缺乏叶酸C、内因子缺乏D、骨髓破坏E、严重肾疾病23、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DA、雄激素B、雌激素C、甲状腺激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E、生长激素24、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人体的哪个器官产生AA、肝脏B、肺脏C、肾脏D、心脏E、肌肉25、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CA、肝和脾B、肝和肾C、脾和淋巴结D、肾和骨髓E、胸腺和骨髓26、在过敏反应时,其数量明显增加的血细胞是( D )A、淋巴细胞B、嗜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单核细胞27、具有变形性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激活淋巴特异免疫功能的是D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巨嗜细胞E、淋巴细胞28、急性化脓菌有感染时,显著增多的是EA、红细胞B、血小板C、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中性粒细胞29、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皮肤粘膜常自发性出现出血点和紫癜,主要是由于CA、不易形成止血栓B、血管不易收缩C、不能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D、血凝块回缩障碍E、血液凝固障碍30、不属于生理性止血过程的是EA、血小板黏着于受损血管B、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C、血小板释放5-HT使小血管收缩D、参与血液凝固过程E、使凝血块液化脱落,恢复正常31、以下不是血小板的生理功能EA、释放血管活性物质B、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C、参与止血D、促进凝血E、吞噬、病原微生物,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32、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CA、纤维蛋白溶解B、纤维蛋白的激活C、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D、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E、因子Ⅷ的激活33、唯一不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BA、因子IB、因子IIIC、因子VIID、因子XIIE、因子II34、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依赖于:DA、维生素AB、维生素CC、维生素DD、维生素KE、维生素E35、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凝血因子是DA、因子IB、因子IIIC、因子VIID、因子XIIE、因子II36、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凝血因子是BA、因子IB、因子IIIC、因子VIID、因子XIIE、因子II37、血液凝固的内源性激活途径与外源性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别在于 AA、因子X的激活过程B、凝血酶激活过程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D、有无血小板参与E、有无 Ca2+参与38、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途径始于DA、FⅤB、FⅧC、FⅨD、FⅩE、FⅪ39、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C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E、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40、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CA、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B、加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C、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D、激活因子ⅫE、促进血小板聚集41、抗凝血酶III的抗凝血作用主要是DA、抑制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B、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C、阻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D、使凝血酶失去活性E、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42、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D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 抑制因子Ⅹ的激活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D 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E 抑制血小板聚集43、A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AA、A凝集原B、B凝集原C、D抗原D、A凝集原和B凝集原E、无A凝集原和B凝集原44、A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DA、A凝集原B、B凝集原C、D抗原D、A凝集原和B凝集原E、无A凝集原和B凝集原45、已知供血者血型为A,交叉配血实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受血者血型为DA、A型B、B型C、AB型D、O型E、以上都不是46、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的血浆凝集,而其血浆与B型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为DA、A型B、B型C、O型D、AB型E、D型47、Rh血型系统中抗原性最强的抗原是CA、C抗原B、c抗原C、D抗原D、d抗原E、E抗原48、Rh 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CA、C 抗原B、A抗原C、D抗原D、E 抗原E、B 抗原49、Rh 阴性母亲,其胎儿若 Rh 阳性,胎儿生后易患DA、血友病B、白血病C、红细胞增多症D、新生儿溶血病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0、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BA、主侧指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相混合,次侧指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相混合B、对已知的同型血液输血,可不必做此试验C、主侧和次侧无凝集反应,可以输血D、主侧有凝集反应,不论次侧有何结果,均不能输血E、主侧无凝集反应,次侧发生凝集,在严密观察下,可以少量、缓慢输血第四章血液循环三、选择题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B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B )A、心房收缩朗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等容舒张期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C )A、心房收缩期末B、等容收缩期末C、快速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末E、心室充盈期末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那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 )A、等容收缩期未B、等容收缩期末C、减慢射血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E、减慢充盈期末5、在心室等容收缩期时:( D )A、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E、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6、在心室等容舒张期时:( D )A、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E、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7、主功脉瓣关闭见于:( D )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C、等容收缩期开始时D、等容舒张期开始时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8、房室瓣开放见于:( E )A、等容收缩期未B、心室收缩期初C、等容舒张朗初D、等容收缩期初E、等容舒张期末9、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关闭之间的间隔相当于:( C )A、心房收缩期B、心房舒张期C、心室收缩期D、心室舒张期E、等容收缩期10、从动脉瓣关闭到下一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心动周期中的( D )A、心室舒张期B、心室射血期C、等容收缩期D、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E、等容舒张期+等容收缩期11、心室容积最小在( C )A、等容收缩期末B、快速射血期末C、减慢射血期末D、等容舒张期初E、心室充盈期初12、心室容积达最大值在( A )A、心房收缩期末B、等容收缩期末C、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末E、心室充盈期末13、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出于:( D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14、心房收缩挤入心室的血液量约占心室总充盈量的( C )A、5%B、10%C、30%D、50%E、80%15、第一心音产生主要是由于( C )A、半月瓣关闭B、半月瓣开放C、房室瓣关闭D、房室瓣开放E、心房肌收缩16、第二心音产生主要是由于( B )A、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B、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C、房室瓣突然开放D、房室瓣突然关闭E、心房肌收缩17、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每搏量约为:(C )A、30m1B、50m1C、70mlD、90mlE、110ml18、每搏输出量占下列哪个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射血分数?( E )A、回心血量B、心输出量C、等容舒张期容积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心空舒张末期容积19、心输出量是指:( B )A、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B、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C、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D、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E、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20、健康成年人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约为:( B )A、2-3L/minB、4-6L/minC、6-8L/minD、9-10L/minE、11-12L/min21、心指数等于:( E )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C、心输出量×体表面积D、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E、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22、影响心博出量的因素不包括:( E )A、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B、动脉血压C、心肌收缩能力D、心率E、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跨膜离子流动的种类23、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 A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B、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C、心室等容收缩期的容积或压力D、心室等容舒张期的容积或压力E、大动脉血压24、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 ( B )A、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B、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C、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D、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E、舒张末期动脉压25、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B )A、心房压力B、大动脉血压C、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D、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E、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26、在心率、前负荷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心肌的后负荷,会使( C )A、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B、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C、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D、等容收缩期缩短,射血速度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E、等容收缩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27、在心肌的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后负荷可使:( A )A、等容收缩期延长B、射血期延长C、等容舒张期延长D、心室充盈期延长E、每搏输出量增加28、心肌的异长调节是指心脏每搏输出量取决于:( E )A、平均动脉压高低B、心率贮备大小C、心力贮备大小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大小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大小29、心肌的等长调节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D )A、心肌初长度B、肌小节的初长度C、横桥联结的数目D、心肌收缩能力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30、下列哪项使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减少( D )A、心率一定程度减慢时B、外周静脉压与心房压之差加大C、心房压与心室压之差加大D、心肌收缩加强E、心房收缩能力加大31、正常人心率超过去180次/分时,主要影响下列哪些变化( E )A、心动周期缩短B、收缩期缩短C、舒张期缩短D、收缩期缩短明显E、舒张期缩短明显32、正常人心率超过去18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A )A、快速充盈期缩短B、减慢充盈期缩短C、等容收缩期缩短D、快速射血期缩短E、减慢射血期缩短33、强体力劳动时,心输出量可以增加到静息时的:( B )A、2—3倍B、5—6倍C、10一15倍D、15—20倍E、20倍以上34、有关心力贮备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 )A、健康者与某种心脏病人若在静息时心输出量无差异,则他们的心力贮备也应一致B、收缩期贮备大于舒张期贮备C、心力贮备能力取决于心率及每博输出量D、心力贮备也称泵功能贮备E、心力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35、区分心肌快、慢反应细胞的依据是:( B )A、静息电位的大小B、0期去极化的速率C、平台期的长短D、3期复极化的快慢E、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3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是由于( B )A、Na+ 电导降低B、Na+ 电导增加C、Ca2+ 电导降低。
第一章口腔护理试题一、填空题。
1.做口腔护理时用弯钳夹持棉球,再用压舌板分开一侧颊部,依次清洁口腔:嘱病人咬合上下牙齿,先擦洗(左侧外面),沿牙缝纵向(由上至下),由(臼齿 )擦至(门牙), 同法洗右侧外面。
2、嘱病人张开上下齿擦洗左侧上下内侧( 咬合面)。
同法擦洗右侧上下内侧,上腭及舌面(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并弧形擦洗两侧颊部粘膜,每擦洗一个部位,更换1个湿棉球。
舌苔厚或口腔分泌物过多时,用压舌板包裹纱布擦净分泌物。
3. 对口腔秽臭的病人,除按上述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处,每日可用(漱口水 )、( 中药藿香煎成的汤)、(口洁净)、( 茶叶水)等含漱半分钟后吐掉,一日多次漱口可除口臭,预防(口腔炎症).3、特殊口腔护理适用于高热、昏迷、禁食、鼻饲、口腔疾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二、选择题。
A1型题1、口腔护理的目的不妥的是( C )A。
保持口腔清洁 B.消除口臭、口垢 C。
清除口腔内一切细菌D。
观察口腔粘膜和舌苔 E.预防口腔感染2、口腔PH值低时易发生( A )A.真菌感染 B。
绿脓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溃疡 E.出血3、口臭患者应选用的漱口液是( E )A.1%~4%碳酸氢钠 B。
0。
1%乙酸 C.等渗盐水 D。
2%呋喃西林 E.朵贝尔溶液4、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不需准备的用物是( D )A.棉球B.血管钳C.张口器D.吸水管E.手电筒5、口腔有绿脓杆菌感染的患者应选用的漱口液是( D )A.0。
02%呋喃西林溶液B.1%~3%过氧化氢溶液 C。
2%~3%硼酸溶液D.0.1%醋酸溶液 E。
1%~4%碳酸氢钠溶液6、为昏迷患者做口腔护理哪项是正确的( B )A。
患者取仰卧位 B.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擦拭C.多蘸漱口水D.擦洗后漱口 E。
不必取下活动义齿7、患者的活动义齿取下后,应浸泡在( A )A.清水 B。
生理盐水 C.碘伏 D.热水 E。
75%乙醇8、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者,观察口腔特别注意( B )A。
【中考复习】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3 分 ,共计45分,)1。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B。
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C。
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2.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B.C.D。
3。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开水泡茶B。
银器变黑C。
石灰墙变硬 D.冷水浇石灰4。
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火的发现和利用B。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C.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D.我国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说明用量时,液体应取滴,固体应盖满试管底部B.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用镊子C。
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以免浪费药品D.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6。
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史上有多种观点.其中,“宇宙胚种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通过适当途径到达地球.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有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分析,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B。
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A。
青蛙是否属于两栖类动物B.电炉发热的原理C.下一次月蚀的日期D.寻找能治疗的药物8。
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A。
试管受热部位触及酒精灯灯芯B。
选择题、1、MCS—51系列单片机的CPU主要由 A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B、加法器、寄存器C、运算器、加法器D、运算器、译码器2、单片机中程序计数器用来 C 。
A、存放指令B、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C、存放下一条指令的地址D、存放上一条指令的地址3、8031单片机的/EA引脚 A 。
A、必须接地B、必须接5V电源C、可悬空D、按需要而定4、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分时复用数据线和地址线的是 A 。
A、P0口B、P1口C、P2口D、P3口5、PSW中的RS1、RS0用来 A .A、选择工作寄存器组B、指示复位C、选择定时器D、选择工作方式6、单片机复位后,PC的内容为 A 。
A、0000HB、0003HC、000BHD、0800H7、intel8051单片机是 C 位的。
A、16B、4C、8D、准168、程序是以 C 形式存放在程序存储器中的。
A、C语言源程序B、汇编程序C、二进制编码D、BCD码9、MCS-51系列单片机的程序计数器PC是16位的,其寻址范围是 D .A、8KBB、16KBC、32KBD、64KB10、MCS—51系列单片机的ALE引脚是以晶振频率的 C 固定频率输出正脉冲,因此它可以作为外部时钟或外部定时脉冲使用。
A、1/2B、1/4C、1/6D、1/12(1) A (2)C (3)A (4) A (5)A(6) A (7)C (8)C (9) D (10)C填空题1、单片机应用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
2、除了单片机和电源外,单片机最小系统还包括时钟和复位电路。
3、在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时,除了电源和地线引脚外, XTAL1 、 XTAL2 、 RST 和EA引脚信号必须连接相应电路。
4、MCS—51单片机的XTAL1和XTAL2 是时钟电路引脚。
5、MCS—51系列单片机的存储器共有4个物理存储空间,即片内数据存储器、片内程序存储器、片外数据存储器和片外程序存储器 .6、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程序一般存放在程序存储器中。
《工程力学》试题库第一章静力学基本观点4.试计算图中力 F 对于 O点之矩。
解: M O(F)=07.试计算图中力 F 对于 O点之矩。
解:M O(F)= -Fa8.试计算图中力 F 对于 O点之矩。
解:M O(F)= F(l+r)19.画出杆 AB的受力争。
24.画出销钉 A 的受力争。
物系受力争26.画出图示物系统中杆 AB、轮 C、整体的受力争。
29.画出图示物系统中支架AD、 BC、物体 E、整体的受力争。
30.画出图示物系统中横梁AB、立柱 AE、整体的受力争。
32.画出图示物系统中梁AC、CB、整体的受力争。
第二章平面力系3.图示三角支架由杆 AB,AC铰接而成,在 A 处作用有重力 G,求出图中 AB,AC所受的力(不计杆自重)。
解:(1)取销钉 A 画受力争如下图。
AB、 AC杆均为二力杆。
(2)建直角坐标系,列均衡方程:∑F x=0,-F AB+F AC cos60°= 0∑F y=0,F AC sin60 ° -G=0(3)求解未知量。
F AB=(拉)F AC=(压)4.图示三角支架由杆 AB,AC铰接而成,在 A 处作用有重力 G,求出图中 AB, AC所受的力(不计杆自重)。
解(1)取销钉 A 画受力争如下图。
AB、 AC杆均为二力杆。
(2)建直角坐标系,列均衡方程:∑F x=0,F AB-F AC cos60°= 0∑F y=0,F AC sin60 ° -G= 0(3)求解未知量。
F AB=(压)F AC=(拉)6.图示三角支架由杆 AB,AC铰接而成,在 A 处作用有重力 G,求出图中 AB,AC所受的力(不计杆自重)。
解(1)取销钉 A 画受力争如下图。
AB、 AC杆均为二力杆。
(2)建直角坐标系,列均衡方程:∑F=0,-FAB sin30 ° +F sin30 °= 0x AC∑F y=0, F AB cos30° +F AC cos30° -G= 0(3)求解未知量。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一、填空题题干液泡可分为(液泡膜)和(细胞液)两部分。
题干细胞的大小用细胞(直径)来衡量.题干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构成。
题干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及(后含物)。
题干质体包括(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
题干(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质,是细胞能量转化的中心。
题干内质网可分为(光面内质网)和(糙面内质网)两种类型。
题干溶酶体的功能(正常的分解与消化)、(自体吞噬)、(自溶作用)。
题干植物细胞内常见的后含物有(淀粉)、(蛋白质)、(脂类)、(晶体).题干淀粉实际上两种多糖的混合物,一种是(直链淀粉),另一种是(支链淀粉)。
题干脂类作为贮藏物质以(小油滴)状态存在于种子和少数果实中。
题干细胞壁按照由外到内可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题干细胞壁的四种特化有(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矿质化)。
题干矿物质如(钙)、(硅)等积累在细胞壁内,称为矿质化。
最主要的矿质是(碳酸钙)和(二氧化硅)。
题干机械组织根据细胞壁增厚程度的不均匀,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题干厚壁组织包括(纤维细胞)和(石细胞)。
题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分辨的结构称为(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分辨出的结构称为(超微结构). 题干脂类在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肪)。
题干植物细胞内的三种繁殖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题干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题干有丝分裂间期可分为(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DNA合成后期)。
题干白色体按其贮藏物质的不同分为三类:(造粉体)、(造蛋白体)、(造油体).题干质体是从(前质体)发育而形成的。
题干植物体内的成熟组织有(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
题干植物体内组织的类型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题干分生组织按来源和性质分为(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外国文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古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古希腊最早的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是()。
A.《工作与时日》B.《胜利颂》C.《神谱》D.《牧歌》2.古希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是()。
A.《长征记》B.《神谱》C.《工作与时日》D.《胜利颂》3.古希腊古典时期文学成就最大的是()。
A.抒情诗B.散文C.寓言D.戏剧4.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诗人是()。
A.维吉尔B.贺拉斯C.萨福D.奥维德5.品达最著名的诗作是()。
A.《胜利颂》B.《日神颂》C.《酒神颂》D.《少女颂》6.《伊索寓言》主要反映的是()。
A.个人情感B.贵族与奴隶主的情趣C.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D.市民的思想感情7.古希腊被称为“历史之父”的作家是()。
A.希罗多德B.修昔底德C.色诺芬D.苏克拉底8.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西塞罗D.卢克莱修9.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代表作品是()。
A.《理想国》B.《伊安篇》C.《诗学》D.《诗艺》10.“希腊化时期”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
A.米南德B.阿里斯托芬C.普劳图斯D.泰伦斯11.泰伦斯的代表作品是()。
A.《双生子》B.《一罐黄金》C.《婆母》D.《恨世者》12.哲理长诗《物性论》的作者是()。
A.西塞罗B.卢克莱修C.维吉尔D.贺拉斯13.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史诗。
A.文人B.英雄C.民族D.悲剧14.贺拉斯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是()。
A.《诗学》B.《诗艺》C.《讽刺诗》D.《颂歌集》15.奥维德的代表作品是()。
A.《爱经》B.《变形记》C.《讽刺诗》D.《颂歌集》16.《伊利昂纪》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开篇写的是()。
A.阿喀琉斯的愤怒B.希腊联军节节败退C.阿喀琉斯重上战场D.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17.《奥德修纪》是一部()。
A.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B.反映氏族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对自然和社会斗争的史诗C.悲剧史诗D.英雄传说18.奥德修斯的形象是一个()。
第一章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可以确定位置,观察世界海陆分布等,回答1-2题。
(D)1.下列表述,能够最科学且直观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A.站得越高看得越远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C.河流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往低处D.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2.对于地球仪上A、B两点的描述,正确的是C.A位于南半球B. B位于北半球C. A位于低纬度D.B位于高纬度3.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D)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地球表面积约5. 1亿平方千米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解析】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据报道,我国渔民在南海某海域(东经117“、北纬16")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
为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甲地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
结合右图,回答4- 7题。
4.事发地点位于图中(B)A. a海域B. b海域C.海域D.d海域5.为了尽快抵达事发地点,渔政船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C)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正南方向6.在地球仪表面,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所有经线等长。
据此推断,图中①一④各点之间的实地距离最短的是(A)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纬度1“代表实地距离约110千米,经度代衣买地距离随纬度而变化,赤道上距离最大,越往两极距离越短。
读图可知,图中①→④各点之间的实地距离最短的是①→②,四个选项中②→③距离最长。
7.不考虑天气因素,②地每天的日出时间总是比①地早1小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纬度差异D.地壳运动8.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是因为(C)A.太阳和星星都绕地球转B.地球绕太阳公转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轴是倾斜的(2019・潍坊)经纬网是我们在地球上准确定位地理事物的依据。
第一章数制与码制1 :(1110.1)2的等值十进制数是( )A:14. 1B:15. 5C:14。
5D:15。
1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 C知识点:把二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十进制数,只需将二进制数按多项式展开,然后把所有各项的数值按十进制数相加。
---———--—-—--—---—-————-—---————-—----——--——-——-—————-——-—-——-——-————-—-———-2 :(1110.101)2的等值八进制数是()A:15。
1B:16。
5C: 15。
5D: 16. 1您选择的答案: 正确答案: B知识点:把每三位二进制数分为一组,用等值的八进制数表示。
-—---——-—--——-———--—----———--—-——-——-——-—————-——-----—-—--—-—--——————--——-—-3 : (8C)16的等值十进制数是()A:140B:214C:1000D:1100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 A知识点:把十六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十进制数,只需将十六进制数按多项式展开,然后把所有各项的数值按十进制数相加.—-—---—----—-——--—-—-—--------——-----—-—---—----—--———--—-——---—-————-————--4 :(17)10对应的二进制数是()A:10011B:101111C:10001D:10110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 C知识点:整数转换是将十进制数除2取余,小数转换是将十进制数乘2取整。
--—-----——-—----—---——-——-———--——---—-——---———-—-——--——-———-—-————----—-——-—5 : (17。
375)10对应的二进制数是()A:10001。
001B:11101.1C:1101。
11D:10.011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 A知识点:整数转换是将十进制数除2取余,小数转换是将十进制数乘2取整. -——-—-—----——---—---—————-——--——-—-—-—--—--——--—-—----——-——---—--———-—-—-———6 :+17的8位二进制补码是()A:11110001B:11101111C:01101111D:00010001您选择的答案:正确答案: D知识点:符号位用0表示正号,后面的数转换为七位等值的二进制数。
第一章 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本章总目标:1:学习物质的聚集状态分气态、固态、液态三种,以及用来表示这三种聚集态的相关概念。
2;重点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以及拉乌尔定律。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气体1: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学习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推导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方法。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及相关的计算。
理想气体:忽略气体分子的自身体积,将分子看成是有质量的几何点;假设分子间没有相互吸引,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器璧之间发生的碰撞时完全弹性的,不造成动能损失。
3:掌握Dalton 分压定律的内容及计算。
第二节:液体和溶液1:掌握溶液浓度的四种表示方法及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符号:Bc 单位1mol L -∙):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2质量摩尔浓度(BB An b m =,单位:1mol kg -∙):溶液中溶质B 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
○3质量分数(BB m m ω=):B 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
○4摩尔分数(B B nn 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总物质的量之比。
2: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第三节:固体1:了解常见的四种晶体类型2:掌握四类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比较其熔沸点差异。
Ⅱ 习题 一 选择题:1.如果某水合盐的蒸汽压低于相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则这种盐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气泡B.分化C.潮解D.不受大气组成影响2.严格的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状态方程式才是正确的,这时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这条件是()A.气体为分子见的化学反应忽略不计B.各气体的分压和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忽略不计C.各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和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忽略不计D.各气体分子间的引力,气体分子的体积忽略不计3.在300K,把电解水得到的并经干燥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40.0克,通入60.0L的真空容器中,H2和O2的分压比为()A.3:1B.2:1C.1:1D.4:14.在下述条件中,能使实际气体接近理想的是()A.低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5.某未知气体样品为5.0克,在温度为1000C时,压力为291KPa时体积是0.86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42g/molB.52g/molC.62g/molD.72g/mol6.处于室温一密闭容器内有水及与水相平衡的水蒸气。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世界观是()。
DA人们对世界的科学看法 B人们对哲学的科学看法 C人们对整个哲学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同世界观一般是()。
AA统一的 B不统一的 C相反的 D矛盾的3、哲学是()。
BA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C科学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科学化、理论化的方法论 D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又是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论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C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6、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B A唯心论 B不可知论 C诡辩论 D二元论7、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认为()。
A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C人们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质 D认识是消极被动的反映8、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C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 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C A万物皆备于我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心外无物10、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C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1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
A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二元论观点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C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D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关系问题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
AA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C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D世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14、“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5、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这一观点是()。
D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A真实性 B客观性 C物质性 D客观实在性17、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D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18、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B 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 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1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种观点是()。
D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
AA独立性、根源性 B客观性、唯一性 C实在性、唯一性 D相对性、变动性2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
A A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B坚持了直观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坚持了抽象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D坚持了直观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2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
D A体现了唯物论和自然观的统一 B体现了唯物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C体现了唯物论和历史观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
B A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统一 B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C体现了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25、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
AA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 C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 D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26、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这是对运动的()。
C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2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C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8、运动是物质的()。
A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29、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B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30、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
CA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 B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 C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过程3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B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32、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CA社会精英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在一定生产方式下活动着的人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3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 B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34、时间和空间是()。
B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35、空间是指()。
AA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36、空间的特性是()。
C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37、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
A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二元论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论观点38、能够证明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有()。
D A引力场、电磁场理论 B原子结构学说 C欧氏几何学 D爱因斯坦相对论39、形而上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错误在于否认()。
C A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B时间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联系 D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40、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D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41、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B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42、下列说法中,那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B 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 C人类社会脱离了自然界 D人类社会高于自然界43、下列说法中,那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BA人类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指导的 B人类实践活动是物质性活动 C人类实践活动是有创造性的 D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性的44、下列说法中,那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C A 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 B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 C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 45、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C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精神的 C世界是统一的 D世界是发展的 4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BA它的存在性 B它的物质性 C 它的可知性 D它的矛盾性4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D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4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
BA庸俗唯物论 B辩证的唯物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49、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BA形而上学唯物论 B辩证的唯物论 C折衷主义 D二元论50、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A物质性 B客观性 C现实性 D可知性5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指()。
CA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B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 D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52、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
B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C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53、人类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CA被动性 B历史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54、人类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
DA被动性 B历史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的55、人类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任何个人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
实践的这种社会性决定了它的()。
BA被动性 B历史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56、人类存在的方式是()。
DA社会活动 B社会生产 C社会斗争 D社会实践57、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
A A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B一定的社会共同体C经济、政治共同体 D一定的人群共同体58、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是()。
DA科学的理论 B正确的自然观 C正确的历史观 D正确的实践观59、人类的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
DA物质的社会关系 B思想的社会关系 C复杂的社会关系 D基本的社会关系60、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
DA社会的物质生活 B社会的政治生活 C社会的精神生活 D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6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
这说明实践构成()。
DA社会的时间状况 B社会的空间状况C社会的现实状况 D社会发展的动力62、全部社会生活()。
A在本质上是真实的 B在本质上是客观的 C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D在本质上是实践的6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辨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64、辩证联系的含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