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那狐的故事》阅读交流教程文件
- 格式:ppt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24
《列那狐的故事》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目录•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故事梗概与主题思想•阅读方法与技巧指导•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拓展延伸活动安排•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03民间故事的整理与再创作作品基于民间流传的关于列那狐的故事,经过作者的整理、加工和再创作,形成了这部具有深刻社会寓意的作品。
01源于欧洲中世纪动物叙事传统作品继承并发展了欧洲中世纪的动物叙事文学传统,通过动物形象反映人类社会。
02反映社会现实作品通过列那狐的冒险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如贵族的贪婪、教会的虚伪等。
《列那狐的故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作者生平01作者玛·阿希·季诺夫人生活于12-13世纪的法国,是一位知名的作家和诗人。
主要成就02季诺夫人以创作动物寓言故事而著称,其中《列那狐的故事》是其代表作之一。
该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他作品03除了《列那狐的故事》外,季诺夫人还创作了其他动物寓言作品,如《伊索寓言》的续编等。
时代背景对作品影响社会政治背景当时法国社会处于封建割据状态,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社会矛盾尖锐。
这种社会背景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寓意。
思想文化背景中世纪欧洲文化受到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作品中也不乏对基督教教义的诠释和反思。
同时,当时流行的骑士文化和宫廷文化也为作品注入了独特的元素。
文学传统背景欧洲中世纪的文学以史诗、骑士传奇和寓言故事为主流。
《列那狐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文学传统中孕育而生,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02故事梗概与主题思想《列那狐的故事》主要内容概述故事背景发生在中世纪动物王国的寓言故事,以列那狐为主角,描绘了一系列动物间的斗争与智慧较量。
主要情节列那狐凭借智慧与狡猾,与强大的动物对手展开斗争,保护自己和家人,同时揭示了动物王国的种种弊端。
故事高潮列那狐与狮王的较量,以及列那狐在危难之际运用智慧拯救动物王国的壮举。
《列那狐的故事》交流活动设计一、导语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又见面了。
读书最大的快乐就是和故事里的人物经历一场喜怒哀乐,读书的过程是享受心情的过程。
我们一起共读了《列那狐的故事》这本书,如今共读任务已经接近尾声,让我们一起回顾这美好的阅读时光,一起分享、交流阅读这本书的快乐吧!二、总结全书,品评人物形象1.说狐狸故事提到狐狸,其实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已经读过很多关于狐狸的故事,比如《狐狸和乌鸦》中花言巧语的狐狸;《狐狸和山羊》中诡计多端的狐狸;《酸的和甜的》中吃不着葡萄硬说葡萄酸的狐狸;在我国古书《战国策》里还有一只自负自大的狐狸。
一次老虎捉住狐狸,要拿来充饥,狐狸说:“你不敢吃我!……不信,我走在你前面……百兽看到我,谁敢不避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吾为之先行……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狐假虎威”的成语,出典在此。
2.说主角列那狐以前阅读中认识的狐狸是这样的,那《列那狐的故事》中的狐狸又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他会耍小聪明,善恶作剧,甚至不惜假传圣旨,欺凌弱小,对于强敌,如遇狮王,也敢耍奸弄猾,虚词诡说,以求一逞。
这狐狸不仅聪明,而且狡诈,喜欢恶作剧,会动歪脑筋,做出来的事,大多损人利己。
看他能说会道、狡猾可喜,但千万不要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说到底,列那狐不是好东西!所以,但凡听到花言巧语、阿谀逢迎,就要存一份心,免得入其彀中,吃亏上当。
面对亦非善类的狼舅夷桑干,列那狐近乎虐待地戏弄、折磨他:沸水脱毛、活剥狼皮。
这时候我们的心似乎是向着列那狐的——难道让凶暴贪婪的大灰狼得志吗?对单纯可怜的小白兔朗伯,列那狐毫不怜悯,残忍地扭断头颈烹饪下肚,这时候我们隐隐觉得,这个狐狸比恶狼还凶残哪!再看列那狐对待妻子还有三个孩子,俨然是地道的贤夫慈父——为了不让家小挨饿,他四处奔波,坑蒙拐骗搞口粮,甚至还惯于体贴勤快地收拾家务,是不是又觉得他还挺可亲的?就是这样一只有些复杂的狐狸,狡猾?聪睿?歹毒?有趣?能言善辩?八面玲珑?3.说配角在这本书里,那些配角也相当抢镜头,各种动物,在列那狐故事里的表现,俱能合乎各自特性,①那个作威作福、道貌岸然、看似铁面实则贪婪懦弱的狮王列那狐死到临头,他忽说藏有重宝,狮王觉得兹事体大,便告诉狐狸:原先判决,并非铁案、无可改变。
《列那狐的故事》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新课标也提倡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
让学生心灵沐浴书香,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
为了加强阅读,我们要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交流,尤其是课外阅读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交流,巩固阅读内容,渗透用心阅读的意识,体会作品中的写作方法,在交流中成长进步。
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阅读交流课”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教育意义。
教学准备:1.学生阅读《列那狐的故事》,多种形式完成读书笔记。
2.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一、夸一夸,整体把握1.这段时间,我们共同阅读了吉罗夫人的《列那狐的故事》这本书,因为共读,我们才拥有分享彼此阅读成果的机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列那狐的故事》这本书。
(板书:《列那狐的故事》班级共读)2. 这是一本厚书,我们先来把它读“薄”,能不能用一两句、甚至一个词来夸一夸这本书?(引导学生从语言、人物、故事等方面说一说。
)3.既然《列那狐的故事》是这样一本独具魅力的好书,今天,我们就要上一堂阅读交流课,交流彼此的阅读感受。
(补全板书)老师和大家一样都作了充分的准备!相信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悟,更大的进步!(设计意图:通过夸一夸让学生整体把握全书并带着积极主动的交流学习心态,处于“思考并急于表达”的状态,课上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人的语言和智慧,才有可能焕发活力,生成精彩!)二、猜一猜,激发欲望1.猜人物:首先请同学们来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猜猜他(她)是谁?(课件出示)a.他暗中被列那狐浇了一头开水,痛得死去活来,坐在列那狐家的大门口呻吟。
后来,他除了把一截尾巴留在冰里以外,还伤了皮,掉了不少毛。
《列那狐的故事》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推荐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课外阅读》中的《列那狐的故事》。
本书主要讲述了聪明狡猾的列那狐与他的亲朋好友们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故事。
通过阅读本书,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列那狐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与其他动物之间的互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列那狐的故事》的基本情节,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 通过阅读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列那狐的故事》的基本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列那狐的故事》阅读材料、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动物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列那狐的故事》。
2. 阅读交流:让学生分组阅读《列那狐的故事》中的精彩片段,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分享,并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3.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对《列那狐的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讨论,分析列那狐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选取《列那狐的故事》中的一个例子,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的片段,尝试分析其中角色的性格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6. 欣赏与感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以及对列那狐这个角色的喜爱之情。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列那狐的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分析,并写一篇短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列那狐的故事》1. 情节简介2. 角色分析3. 感悟与欣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选取《列那狐的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分析,并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我选择了《列那狐的故事》中的片段,讲述了列那狐智斗狼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个片段,我发现列那狐是一个聪明、机智、勇敢的角色。
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设下陷阱,成功地制服了狼。
这个片段让我感受到了列那狐的聪明和勇敢,也让我明白了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列那狐的故事》阅读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列那狐的故事》。
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一至第三章,讲述列那狐智斗狮王、熊胖和野猪,展示列那狐的机智和勇敢。
2. 课文生字词:掌握10个生字,理解并运用10个新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列那狐的故事》的情节,感受列那狐的智慧与勇敢。
2. 掌握课文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故事寓意。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故事寓意的思考,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生字词、成语和故事情节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遇到类似问题时,如何运用智慧解决。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列那狐的故事》2. 内容:a. 生字词b. 成语解释c. 故事情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大意。
c. 课后习题2、3、4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进一步了解寓言故事,提高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针对性;4.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逻辑性;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教学难点通常是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而教学重点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列那狐的故事》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列那狐的故事》的作者、背景及故事特点。
2.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列那狐这一角色的认识,理解其聪明、机智、勇敢、善良的品质。
4. 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列那狐的故事》的作者、背景及故事特点。
2. 第二课时:阅读第一章《列那狐的诞生》,了解列那狐的形象特点。
3. 第三课时:阅读第二章《列那狐的成长》,体会列那狐的聪明、机智。
4. 第四课时:阅读第三章《列那狐与农夫》,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
5. 第五课时:阅读第四章《列那狐与国王》,讨论列那狐的勇敢与善良。
三、教学过程1. 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列那狐的故事》的作者、背景及故事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课时二:学生自读第一章《列那狐的诞生》,教师提问,了解列那狐的形象特点。
3. 课时三:学生自读第二章《列那狐的成长》,教师提问,体会列那狐的聪明、机智。
4. 课时四:学生自读第三章《列那狐与农夫》,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
5. 课时五:学生自读第四章《列那狐与国王》,教师提问,讨论列那狐的勇敢与善良。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章节,写一篇读后感。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时的表现。
3. 阅读记录:记录学生每天的阅读进度,检查阅读效果。
五、教学资源1. 《列那狐的故事》原著或改编版。
2. 相关背景资料。
3. 阅读记录表。
六、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提炼道理。
3. 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列那狐的故事》阅读课教案六、教学内容1. 第六课时:阅读第五章《列那狐与公鸡》,引导学生理解列那狐的聪明才智。
2. 第七课时:阅读第六章《列那狐与狼》,探讨列那狐与不同动物的相处之道。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列那狐的故事》阅读指导课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是《列那狐的故事》,我们将学习这本书的第二章至第四章。
这些章节主要讲述了列那狐的聪明才智以及它与其他动物之间的互动。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二章:列那狐的聪明才智描述了列那狐如何通过聪明才智捉住了乌鸦的奶酪。
2. 第三章:列那狐与农民讲述了列那狐如何巧妙地从农民手中逃脱,并偷走了农民的鸡。
3. 第四章:列那狐与猎人描述了列那狐如何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躲避了猎人的追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列那狐的故事》中第二章至第四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列那狐的聪明才智。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列那狐的故事》中第二章至第四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列那狐的聪明才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列那狐的故事》阅读指导材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学生对动物聪明才智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列那狐的故事》。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列那狐的故事》第二章至第四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内容概括:学生概括第二章至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列那狐的聪明才智,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举例分析,讲解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聪明才智。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列那狐的故事》第二章:列那狐的聪明才智捉住乌鸦的奶酪第三章:列那狐与农民逃脱农民的追捕偷走农民的鸡第四章:列那狐与猎人躲避猎人的追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列那狐》。
答案:我眼中的列那狐列那狐是一只聪明、机智、勇敢的动物。
《列那狐的故事》教案【导语】本教案旨在介绍一篇寓言故事《列那狐的故事》,通过阅读、讨论和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道德观念。
同时,通过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列那狐的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堂上曾经学过的其他寓言故事,如《小狮子和小兔子》、《乌鸦和狐狸》等。
并与学生讨论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列那狐的故事》。
2. 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寓意。
3. 整体讨论,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三、剖析寓言故事(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列那狐的故事》的主要人物、情节和故事背后的寓意。
2. 学生就自己曾经读过或听过的其他寓言故事进行类比分析,找出共同的特点和作用。
四、探讨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对待动物和环境。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可以展开一场小型辩论。
五、表演《列那狐的故事》(20分钟)1. 学生根据《列那狐的故事》的情节和角色,自行分组排练表演。
2. 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看,可以进行评价和点评。
六、创作寓言故事(20分钟)1. 学生自由创作一则寓言故事,要求包含明确的寓意和道德教育内容。
2.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寓言故事,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七、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对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策划一场关于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列那狐的故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材分析:《列那狐的故事》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
设计这节课,我旨在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将精读、略读课文中习得的语文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运用,做好课内外有效衔接,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方法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及迁移能力的运用,从而使单元语文要素在整本书的阅读中落地开花。
在交流课中,通过知识竞赛、狐狸的自述、续写故事、制作人物名片、故事的隐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最后在延伸拓展中,出示另外三本民间故事,吸引学生课下阅读,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引,使学生在阅读民间故事时读得更深入、更投入,体验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交流《列那狐的故事》的读后认识,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2.采用多种形式交流,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相结合。
3.感受民间故事的文学魅力,延伸阅读其他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1.引领学生交流《列那狐的故事》的读后认识,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2.采用多种形式交流,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难点:感受民间故事的文学魅力,延伸阅读其他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知识竞答,梳理内容1.引导:同学们,最近我们共同读完了《列那狐的故事》,一定很有收获吧!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2.总结各队得分,宣布获前三名的书友队并颁奖,课件出示奖状图片。
【设计意图】借助这种有趣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并将情节、人物串联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容复现的过程。
二、复述故事,反复回读1.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习得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小窍门,还记得有哪些吗?(课件依次出示:创造性复述——换口吻、添情节、变顺序)2.《列那狐的故事》是一部动物传奇,由一系列独立成篇又前后呼应的故事组成。
读到好故事,我们会忍不住要和他人分享,讲给他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