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善用法律
- 格式:pptx
- 大小:525.19 KB
- 文档页数:2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还有一定的欠缺。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法律的基本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法律运用,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法律的作用。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模拟实践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消费者维权、校园欺凌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模拟实践。
如模拟消费者维权、校园欺凌等情况,让学生实际操作,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邀请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第三节八年级道法上册第五课第三节《善用法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青少年面对非法侵害,要善于斗争。
明白与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全体公民的责任。
2.能力目标: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能够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依法维权意识,树立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观念。
重点难点:1.重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2.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主要教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教材62页《小倩的遭遇》。
激发学习依法维权的兴趣和动力二、问题导学请同学们自学教材57至60页(主要阅读正文)初步解决以下问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1)维护合法权益的手段(途径)有哪些?(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法律服务机构维权?(3)我们也可以向哪些国家机关寻求法律帮助?(4)诉讼有几种类型?请同学们自学60至62页(主要阅读正文)初步解决以下问题:遇到违法犯罪时(1)基本态度应该是什么?(2)青少年怎样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三、师生互动探究(一)遇到侵害后,依法维权1.学生看书58页《镜头一二》,说说遇到类似情形,会怎么办师生评议案例中的主人公。
2.阅读正文“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上例中的王某应该怎样依法维护弟弟的权益?3.除了法律服务机构外,我们可以用哪些法律手段维权?(学生自学59—60页)(提问,师生交流。
)教师强调:★诉讼手段,是在其他法律途径解决不了的情况下的最权威、最正规的手段。
★三种诉讼的区别:民事诉讼: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
行政诉讼:被告方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
刑事诉讼:查明是否构成犯罪,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二)受到不法侵害时,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1.引入本话题:受到侵害后依法维权,不如在违法犯罪正在进行时依法与之斗争。
2.学生细读60页下边“探究与分享”谈谈自己会怎么做,说说理由。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善用法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用法律的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用法律的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课堂讨论问题和练习题,以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准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法律案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消费者是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的。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
如:如果你是案例中的消费者,你会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法律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