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努利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492.00 KB
- 文档页数:7
伯努利定理概率论伯努利定理是概率论中的一项重要定理,它描述了在随机试验中,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其对立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概率论的角度对伯努利定理进行详细解析。
一、伯努利试验的概念伯努利试验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随机试验:1. 试验只有两个可能结果,分别记为事件A和事件A的对立事件非A;2. 每次试验的结果相互独立,即前一次试验的结果不会影响后一次试验的结果;3. 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非A发生的概率为1-p。
二、伯努利定理的表述根据伯努利试验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伯努利定理的表述:在n次独立重复进行的伯努利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为:P(X=k) = C(n,k) * p^k * (1-p)^(n-k)其中,C(n,k)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取k个元素的组合数。
三、伯努利定理的应用伯努利定理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二项分布当伯努利试验重复进行n次时,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符合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可以用来描述多次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
2. 投硬币问题将一枚硬币抛掷n次,每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为p。
根据伯努利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在n次抛掷中,出现k次正面的概率。
3. 赌博问题在赌博中,常常需要计算在多轮游戏中获胜的概率。
如果每轮游戏中获胜的概率为p,那么根据伯努利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在n轮游戏中获胜k次的概率。
四、伯努利定理的意义伯努利定理是概率论中的基础定理之一,它揭示了随机试验中事件发生的规律。
通过应用伯努利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各种概率问题的解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概率事件。
除了伯努利定理,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概率定理,如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大数定律指出,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事件发生的频率会趋近于事件发生的概率。
中心极限定理则指出,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多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将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伯努利定理是概率论中的重要定理,它描述了在伯努利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其对立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伯努利方程实验实验一 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观察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能量的相互转化现象,加深对柏努利方程的理解。
原理二、实验原理流体在流动时,具有3种机械能:位能、静压能和动能,这3种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没有摩擦损失的自流管路中,任意两截面处的机械能总和是相等的。
在有摩擦损失的自流管路中,任意两截面处的总机械能之差为摩擦损失。
2.对理想流体,在系统中任一截面处,尽管三种机械能彼此不一定相等,但这三种机械能的总和是不变的。
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在内摩擦,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摩擦转化为热能而损耗了,故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的机械能的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能量损失。
3流体流经管路某截面处的各种机械能大小均可以用测压管中的一 段液柱高度来表示,在流体力学中,用以表示各种机械能大小的流体柱高度称之为“压头’。
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损失压头。
机械能可用测压管中液柱的高度来表示。
当测压管口平行于流动方向时,液柱的高度表示静压能;当测压管口正对流体流动方向时,液柱的高度表示动能与静压能之和,两者之差就是动能。
实验中通过测定流体在不同管径、不同位置测压管中液面高度,反映出摩擦损失的存在及动能、静压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流体的机械能衡算,以单位质量(1kg )流体为衡算基准,当流体在两截面之间稳定流动且无外功加入时,伯努利方程的表达形式为 式中 z —— 位压头(m 流体柱); —— 静压头(m 流体柱); —— 动压头(m 流体柱)。
三、实验设备及流程Cgvg p z =++22ρg Pρ22v1. 实验装置流程如图3-1所示,实验设备由玻璃管、测压管、活动测压头、水槽、循环水泵等组成。
水槽中的水通过循环水泵将水送到高位槽,并由溢流口保持一定水位,然后流经玻璃管中的各测点,再通过出口阀A流回水箱,由此利用循环水在管路中流动观察流体流动时发生能量转化及产生能量损失。
活动测压头的小管端部封闭,管身开有小孔,小孔位置与玻璃管中心线平齐,小管又与测压管相通,转动活动测压头就可以测量动、静压头。
伯努利试验公式
伯努利试验公式是描述管道或管道中流体流动的基本物理定律之一。
其公式表示为:
P + 1/2ρv^2 + ρgh = 常数
其中,P为流体静压力,ρ为流体密度,v为流体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h为流体高度。
这个公式说明了在管道或管道中,流体静压力、动能和位能之和是一个常数。
换句话说,当流速增加时,静压力会下降,而动能和位能则会增加,以保持总能量不变。
这个公式在航空、汽车、液压和水力工程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来计算飞机、汽车或船只的速度、液压系统的压力、水力发电厂的效率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伯努利试验公式只适用于稳态流动的情况,即流体的速度和压力分布不随时间变化。
在非稳态流动或湍流中,该公式的适用性可能会受到限制。
伯努利试验的公式伯努利试验,这可是个在概率学里相当重要的概念呢!咱先来说说伯努利试验到底是啥。
简单来讲,伯努利试验就是一种只有两种可能结果的试验,比如抛硬币,正面或者反面;投篮,进或者不进。
这两种结果我们通常称为“成功”和“失败”。
伯努利试验的公式是:P(X=k) = C(n, k) * p^k * (1 - p)^(n - k) 。
这里面的字母都代表着特定的意思,n 表示试验的次数,k 是成功的次数,p 是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
比如说,咱假设投篮成功的概率是 0.6,要进行 5 次投篮,想知道恰好成功 3 次的概率。
那咱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算算。
C(5, 3)就是从 5 次里选 3 次成功的组合数,这得用组合的公式去算。
算出来再乘以 0.6 的 3 次方,再乘以 0.4 的 2 次方,就能得出恰好成功3 次的概率啦。
我想起之前给学生们讲这个公式的时候,有个小同学特别有意思。
当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一道例题,问大家:“如果一个抽奖活动,中奖概率是 0.2,抽 10 次,恰好中奖 2 次的概率是多少?”大家都开始埋头算,这时候有个小同学突然举手说:“老师,我觉得这抽奖不靠谱,概率这么低,还不如去买糖吃。
”全班同学都笑了。
不过笑归笑,大家还是认真地用公式算出了答案。
这个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产品质量检测,一批产品里次品出现的概率;或者是疾病传播,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感染某种疾病的概率等等。
再比如,有个工厂生产灯泡,知道次品率是 0.05,随机抽检 20 个灯泡,想知道有 1 个次品的概率,这时候伯努利试验的公式就能派上用场啦。
总之,伯努利试验的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理解了其中的原理,多做几道题练练手,就会发现它其实也没那么难。
而且学会了这个公式,能帮助我们解决好多实际问题,让我们对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希望大家都能把这个公式掌握好,在概率的世界里畅游无阻!。
实验二 伯努利实验一、实验目的流动流体所具有的总能量是由各种形式的能量所组成,并且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又相互转换。
当流量在导管内作定常流动时,在导管的各截面之间的各种形式机械能的变化规律,可由机械能衡算基本方程来表达。
这些规律对于解决流体流动过程的管路计算、流体压强、流速与流量的测量,以及流体输送等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一种称之为伯努利试验仪的简单装置,实验观察不可压缩流体在导管内流动时的各种形式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现象并验证机械能衡算方程(伯努利方程)。
通过实验加深对流体流动过程基本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l 、不可压缩的流体在导管中作稳定流动,系统与环境又无功的交换,若以单位质量流体为衡算基准,其机械能守恒方程式为:∑+++=++fhp u g z p u g z ρρ2222121122(1)式中,u l 、u 2 ——分别为液体管道上游的某截面和下游某截面处的流速,m·s -1;P 1、P 2 ——分别为流体在管道上游截面和下游截面处的压强,Pa ;z l 、z 2 ——分别为流体在管道上游截面和下游截面中心至基准水平的垂直距离,m ; ρ ——流体密度,Kg·m -3;∑h f ——流体两截面之间消耗的能量,J·Kg -1。
若以单位重量为衡算基准,机械能守恒方程式又可以表达为:∑+++=++fHgp gu z gp gu z ρρ2222121122 m 液柱(2)式中,z l 、z 2 ——液体的位压头,m 液柱;∑H f ——流动系统内因阻力造成的压头损失,m 液柱。
2、理想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若无外加能量和损失,则可得到:ρρ2222121122p u g z p u g z ++=++(3)式(3)表示1kg 理想流体在各截面上所具有的总机械能相等,但各截面上每一种形式的机械能并不一定相等,但各种形式的机械能之和为常数,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实验一伯努利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阀门开度不同时各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值;2、绘制实验管路测压管水头线与总水头线沿程变化规律曲线,进一步理解位能、压能、动能及能量损失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水力学要素的实验测量技能。
二、实验装置及基本原理1、水箱2、水泵3、回流阀4、供水管5、回水管 6 、摆头 7、调节阀8、活动测头 9、水位计10、标尺 11、上水管 12、上水箱 14、排污 16、大透试管 17、弯管 18、小透明管水泵将水送到上水箱,然后流经小透明管18、大透明管16、弯管17,最后回到下水槽,水泵为单向电机驱动的漩涡,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上水箱都必须保证有溢出,以使流动系统的进口水位保持稳定,测压管的流量用阀7进行调节,阀7全开时流量可能过大,以致测压管负压,吸入空气,因此在阀7前端的管口内有一塑料节流孔,利用这节流孔的节流作用,限制最大流量。
因为采用的水泵是旋涡泵,这种水泵不能关小出口阀的办法控制流量而需用回流的方法控制,回流通过阀3调节。
实验时先将阀3全开,此时去上水箱的流量最小,然后逐步关小阀3,使测管最大流量时上水箱的溢流口仍有少量溢流即可,以后阀3的开度固定不必每次都调节。
测压管各点上的压强,有活动测头8、水位计9测量,活动测头有一小管伸入透明测管内,小管末端封闭,而管身上钻有一个小测压孔,该孔处于透明测压管的中心线上,试验时,当小孔正对水流方向时,测得的是总压;而垂直水流方向测得的是测压管水头。
测压管的流量通过活动摆头6用体积法进行测量。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的准备(1)检查零流速时,各水位记高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可能是测管内有汽泡或者安装高度不一致,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2)合上水泵电源开关,如水泵不动,应即停电检查。
(3)检查当阀7全开时,上水箱是否仍有溢出,如无溢出,应适当关小阀3。
(4)检查摆头是否灵活。
2、实验进行(1)首先记录调节阀全关时的水位,即零流量水位及实验水温。
柏努利实验一、实验目的l 、研究流体各种形式能量之间关系及转换,加深对能量转化概念的理解;2、深入了解柏努利方程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l 、不可压缩的实验液体在导管中作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守恒方程式为:∑+++=+++fe h p u g z W p u g z ρρ2222121122 (1)式中:u l 、u 2一分别为液体管道上游的某截面和下游某截面处的流速,m /s ;P 1、P 2一分别为流体在管道上游截面和下游截面处的压强,Pa ;z l 、z 2一分别为流体在管道上游截面和下游截面中心至基准水平的垂直距离,m;ρ一流体密度,Kg /m ; We —液体两截面之间获得的能量,J /Kg;g 一重力加速度,m /s 2; ∑h f 一流体两截面之间消耗的能量,J /Kg 。
2、理想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若无外加能量和损失,则可得到:ρρ2222121122p u g z p u g z ++=++ (2)表示1kg 理想流体在各截面上所具有的总机械能相等,但各截面上每一种形式的机械能并不一定相等,但各种形式的机械能之和为常数,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3、 流体静止,此时得到静力学方程式:ρρ2211p g z p g z +=+(3)所以流体静止状态仅为流动状态一种特殊形式。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试验前,先关闭试验导管出口调节阀,并将水灌满流水糟,然后开启调节阀,水由进水管送入流水槽,流经水平安装的试验导管后,试验导管排出水和溢流出来的水直接排入下水道。
流体流量由试验导管出口阀控制。
进水管调节阀控制溢流水槽内的溢流量,以保持槽内液面稳定,保证流动系统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维持稳定流动。
d=30mm d=18mm图1柏努利实验装置图四、实验内容(一)演示1、静止流体的机械能分布及转换将试验导管出口阀全部关闭,以便于观察(也可在测压管内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A、B、C、D点处测压管内液柱高低。
2、一定流量下流体的机械能分布及转换缓慢调节进水管调节阀,调节流量使溢流水槽中有足够的水溢出,再缓慢慢开启试验导管出口调节阀,使导管内水流动(注意出口调节阀的开度,在实验中能始终保持溢流水槽中有水溢出),当观察到试验导管中部的两支测压水柱略有差异时,将流量固定不变,当各测压管的水柱高度稳定不变时,说明导管内流动状态稳定。
三重伯努利试验公式
三重伯努利试验公式是指在一次试验中,进行了三次伯努利试验的情况下,得到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公式。
假设进行三次伯努利试验,每次试验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分别记为事件发生(记为S)和事件不发生(记为F)。
记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试验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p,q,r。
根据伯努利试验的定义,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相互独立的。
因此,三次试验的结果可以看作是一个三元组(X,Y,Z),其中
X表示第一次试验结果,Y表示第二次试验结果,Z表示第三
次试验结果。
根据概率论的乘法原理,事件(X=k,Y=l,Z=m)的概率可
以表示为:
P(X=k, Y=l, Z=m) = p^k * q^l * r^m
其中k,l,m都是0或1。
为了求得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我们需要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
事件发生次数为0的概率为:
P(0次) = P(X=0, Y=0, Z=0) = q^3
事件发生次数为1的概率为:
P(1次) = P(X=1, Y=0, Z=0) + P(X=0, Y=1, Z=0) + P(X=0, Y=0,
Z=1) = 3pqr
事件发生次数为2的概率为:
P(2次) = P(X=1, Y=1, Z=0) + P(X=1, Y=0, Z=1) + P(X=0, Y=1, Z=1) = 3p^2qr + 3pq^2r + 3pqr^2
事件发生次数为3的概率为:
P(3次) = P(X=1, Y=1, Z=1) = p^3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
伯努利实验特征伯努利实验又称二维卡方检验,是衡量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某个或某些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一种统计检验方法。
它是用来验证在6个或更多个变量中观测到的可能结果各种分布频率与常识上可预期的频率是否相符,因其检验方法统计领域著名统计学家R.A.Fisher在1920年代率先提出而得名。
伯努利实验可以用于检验超过二分类的变量,也可以用于检验某个统计指标,比如检验两批样本的均值是否有差异,以及检测连续变量的分布情况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伯努利实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观察结果有正项亦有反项,分别是观察结果发生/未发生。
伯努利实验所提出的假设就是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某测量指标上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假说,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的发生概率不相等。
要想检验这个假说,需要先根据实验结果,生成一个2×2的联合概率分布,以频数表的形式汇总实验的观察数据并计算出联合分布的频率数,接着根据实验结果比较计算出的频率数与理论可能发生的频率数,采用卡方检验思想,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与理论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伯努利实验的优势之一在于检验试验的可靠度比较高,虽然它不能用于非完全抽样的实验,但也可以把半完全抽样作为抽样方法,用其他抽样方法采集实验结果,把这些抽取的数据作为伯努利实验的样本,这样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此外,对于调查对象的数量量也不需很大,若调查对象数量较少,仍可以看出结果的显著性差异。
此外,伯努利实验的使用还没有要求实验中所有参与者只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结果,而是可以根据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多个变量,将成功与失败分为多种结果,例如偏好取决于所选择的产品种类,那么可以以“偏爱A”、“不偏爱A”、“偏爱B”、“不偏爱B”、“偏爱C”及“不偏爱C”的多种可能结果来定义抽样组在偏好度上的分类情况。
而伯努利实验有一个主要缺点,就是在实验中涉及多个变量时,因为每个变量都有着多种可能结果,因此在计算联合概率分布时数据量较大,容易出现混淆,也就是说,当变量数较多时,伯努利实验可能会出现无法求解的情况,因此,试验者不能太过依赖伯努利实验,它仅能作为参考,而不能用来作为多重假设的全面性检验。
1
柏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l 、研究流体各种形式能量之间关系及转换,加深对能量转化概念的理解; 2、深入了解柏努利方程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l 、不可压缩的实验液体在导管中作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守恒方程式为:
∑+++=+++f
e h p u g z W p u g z ρ
ρ22
22121122 (1)
式中:u l 、u 2一分别为液体管道上游的某截面和下游某截面处的流速,m /s ;
P 1、P 2一分别为流体在管道上游截面和下游截面处的压强,Pa ;
z l 、z 2一分别为流体在管道上游截面和下游截面中心至基准水平的垂直距离,m; ρ一流体密度,Kg /m ; We —液体两截面之间获得的能量,J /Kg; g 一重力加速度,m /s 2
; ∑h f 一流体两截面之间消耗的能量,J /Kg 。
2、理想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若无外加能量和损失,则可得到:
ρ
ρ2
222121122p u g z p u g z ++=++ (2)
表示1kg 理想流体在各截面上所具有的总机械能相等,但各截面上每一种形式的机械能并不一定相等,但各种形式的机械能之和为常数,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3、 流体静止,此时得到静力学方程式:
ρ
ρ
2
21
1p g z p g z +
=+
(3)
所以流体静止状态仅为流动状态一种特殊形式。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
试验前,先关闭试验导管出口调节阀,并将水灌满流水糟,然后开启调节阀,水由进水管送入流水槽,流经水平安装的试验导管后,试验导管排出水和溢流出来的水直接排入下水道。
流体流量由试验导管出口阀控制。
进水管调节阀控制溢流水槽内的溢流量,以保持槽内液面稳定,保证流动系统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维持稳定流动。
d=30mm d=18mm
图1柏努利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内容
(一)演示
1、静止流体的机械能分布及转换
将试验导管出口阀全部关闭,以便于观察(也可在测压管内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A、B、C、D点处测压管内液柱高低。
2、一定流量下流体的机械能分布及转换
缓慢调节进水管调节阀,调节流量使溢流水槽中有足够的水溢出,再缓慢慢开启试验导管出口调节阀,使导管内水流动(注意出口调节阀的开度,在实验中能始终保持溢流水槽中有水溢出),当观察到试验导管中部的两支测压水柱略有差异时,将流量固定不变,当各测压管的水柱高度稳定不变时,说明导管内流动状态稳定。
可开始观察实验现象。
3、不同流量下稳定流体机械能分布及转换
连续缓慢地开启试验导管的出口阀,调节出口阀使流量不断加大,观察A、B、C、D处测压管内液柱变化。
(二)实验
1、流量一定,确定流体各截面静压能.
接演示部分,试验导管内流量达到稳定后,取一量筒和秒表,在导管出口,用体积法测流量,并对压差计读数进行校核看是否与式(2)计算结果相等。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实验设备基本参数d l=30 mm , d2=18 mm
2、实验数据记录及整理
2
3
表1 实验记录表
1、计算压强:由压强换算公式: Pa mH 52101.0133O 3.310⨯= 得:
例:3325O
H 2mm =
Pa Pa 3261610133.013
.31025
.335=⨯⨯ 2、计算速度:由 24
d V A V u s
s π=
=公式得:
列举序号1计算
21u u ,如下:
s
m d V A V u s s 09736.003.0453.1410100042
621
11=⨯⨯===-ππs
m d V A V u s s 2765.0018.04
53
.14101000426222
2=⨯⨯===-ππ
序号 H,O H 2mm
h 1
h 2
h 3
h 4
h 5
h 6
h 7
h 8
V ,ml
t,s
1 3325 3380 3310 3310 3310 3320 3250 3320 1000 14.53
2 3310 3370 3310 3310 3290 3300 3220 3300 1000 13.72
3 3200 3300 3200 3210 3200 3205 3100 3190
1000 11.83
4
表2 实验结果整理表
由ρ
ρ2
2221211
22p u g z p u g z ++=++
核算A 与B 、C 与D 是否与上式相等
ρ
ρ2
222121122p u g z p u g z +
+=++
当液体流经的系统为一水平装置的管道时,由于A 点与B 点高度,即
B A Z Z =,ρ
ρ2
2
22121122p u g z p u g z ++=++可简化为
ρ
ρB
2B
A 2A 22p u p u +=+由
1B 2A u u u u ==,得
只需核算
ρ
ρB
2B A 2A 22p u p u +=+是否相等即可
g p u K J 54.632100032616
2765.2022A 2
A =+=+ρKg p u J 474.321000
32469
2
09736
.022
B 2B =+=+ρ
序号 静压强,Pa
A P
B P
C P
D P s m ,u 1 s m ,u 2
1
32616
32469
32469
31880
0.09736
0.2765
2 32469 32469 3227
3 31556 0.1031 0.2864
3 31390 31390 31390 30409 0.1196 0.3322
5
可知,A 点截面静压能和B 点截面静压能并不相等。
同上,分别核算同一高度A 与B 和同一高度的C 与D ,
ρ
ρ2
2212122p u p u +=+是否
相等,并将结果列于下表:
表三 核算结果
由上表比较得,同一高度下的两点截面静压能并不相等。
六、实验结果与总结
由上表比较得,同一高度下的两点截面静压能并不相等,
ρ
ρ2
2
22121122p u g z p u g z +
+=++该式是理想流体在管内稳定
流动,无外加能量和损失情况下可相等,实际流体在管内流动时有流动阻力、管壁摩擦力等阻力存在,不能做到完全相等,但结果相近。
对于实际流体H f >0,则各截面的机械能之和必随流过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之间的差值即为阻力损失压头。
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各种阻力均与流速有关。
实验注意事项
1. 本实验装置系演示仪器,因此所测得的数值精确度较差,但在一定情况下仍能定量地说明问题。
2.高位槽的水位一定要和溢流口相齐,否则流动不稳定,造成很大实验误差。
序号 静+动压头
A ,g K J
B ,g K J
1 32.654 32.474
2 32.510 32.474 3
31.445
31.397
序号 静+动压头
C ,g K J
D ,g K J
1 32.474 31.918
2 32.278 31.627 3
31.397
30.464
6 3.若管内或各测压点处有气泡,要及时排除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有的标尺固定不紧,因振动会上下移动,应及时予以调整。
5.测压孔有时会被堵塞,造成测压管液位升降不灵,此时可用吸球在测压孔上端吸放几次即可疏通。
七、思考题
1、管内的空气泡会干扰实验现象,请问怎样排除? 答:调节流量,调节压力,但不超过最大压力。
2、实验结果是否与理论结果相符合?解释其原因。
答:不相符,因为ρ
ρ2
2221211
22p u g z p u g z ++=++该式是理想
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无外加能量和损失情况下可相等,实际流体在管内流动时有流动阻力、管壁摩擦力等阻力存在,不能做到完全相等,但结果相近。
3、比较并列2根测压管(h1与h2、h3与h
4、 h5与h6、h7与h8)液柱高低,解释其原因。
答:偶数的液柱比奇数的液柱高,即h2、h4、 h6、h8分别高于h1、h3、 h5、h7。
因为h1、h3、 h5、h7测的是静压强,h2、h4、 h6、h8测的不是静压强。
化工原理实验柏努利实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