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特色旅游商品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15
桂林旅游的考察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中国桂林旅游进行了综合考察分析,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报告发现,桂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同时,桂林旅游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服务质量待提升等。
基于对桂林旅游的综合分析,本报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推动桂林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引言桂林,地处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是一座自然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
桂林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风景秀丽的山水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桂林旅游已经成为广西重要的经济支柱和文化名片,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居民收入、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背景1.地理位置桂林地处广西中部,北纬24°23′-25°31′,东经110°10′-112°30′之间,和珠三角地区有着便捷的交通连接。
2.旅游资源桂林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有漓江、象山、阳朔、象鼻山等风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桂林还有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如七星公园、叠彩山、漓江秀等景区。
三、旅游产业发展分析1.旅游业发展潜力桂林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扩大,桂林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旅游基础设施尽管桂林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基础设施仍有待完善。
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设施需要进一步改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
3.旅游产品创新桂林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开发。
传统的景点观光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需要推出更多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农家乐体验等,以增加游客对桂林旅游的兴趣和吸引力。
四、旅游服务质量分析1.旅游服务意识桂林的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有些旅游从业者对游客的态度不够友好,服务意识待加强,需要引导其提高服务质量。
摘要:本次研究旨在以桂林地域特色文化为依托,深入了解桂林的地域文化精髓,并对桂林旅游产品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桂林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从现实的问题出发,了解游客购买旅游产品的心理以及消费需求,探求具有桂林特色文化的创意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设计出美观、独特且地域特征明显的旅游纪念品。
关键词:桂林特色;创意;旅游纪念品桂林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其境内的山水风光而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2012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其中,第二章第二节战略定位中明确表示“充分发挥桂林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风光和立式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可见开发与国际旅游城市相匹配的桂林旅游特色产品刻不容缓。
对此,笔者以纪念品为对象展开调研,提出适合桂林旅游产品发展与开发的概念。
1国内旅游产品发展动态及现状目前,国内有关旅游商品研究的课题不少,但研究的主体大多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商品开发与生产商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其研究的范围相对广泛,对于我国宽广地域及多民族特色环境中进行针对地域文化开展的特色产品设计活动较多,但经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针对地域文化进行相匹配的新产品不多,全国各景区城市的旅游产品相似或相同;二是地域文化与城市创意旅游产品之间的关联度不够;三是针对地域文化进行创意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对策、模式、手法不够新颖。
基于此,将针对以上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以后这一类型的研究提出相关理论实践和针对设计的依据。
2桂林旅游产品发展现状在对国内旅游产品发展现状有一定了解后,针对桂林主要旅游商业区域(阳朔西街、西城步行街夜市以及部分著名景区)进行调查,桂林地区售卖的旅游纪念品主要包括工艺品类,如竹雕、泥塑、摆件;刺绣和染印类,如文化衫、壁挂、帽子等;书画类,如山水画、画扇、邮票等;其他类别,如生活用品、装饰品等等。
桂林特色旅游商品调查研究报告
桂林是一座多元的旅游胜地,拥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中式文化和民
俗风情,受到了众多游客的青睐。
本文研究了桂林本地的旅游产品,采取
了文献资料调查法,调查了当地旅游商品的现状。
1、桂林旅游商品
桂林旅游商品主要分为文化类、体育类、自然类三大类。
(1)文化类:桂林的文化类旅游商品包括文化公园、博物馆、古迹
遗址等,其中景点最受欢迎的是桂林的七星公园、南湖景区、龙胜吊脚楼等。
(2)体育类:桂林的体育类旅游商品包括户外运动、游艇运动、湿
地野趣运动等,最受欢迎的是滴水湖、飞沙滩、水上乐园等。
(3)自然类:桂林的自然类旅游商品包括自然生态景点、山岩景点、生态农业景点等,最受欢迎的是桂林阳朔漓江、象鼻山、蝴蝶泉等。
2、桂林旅游商品的优势
(1)自然因素:桂林拥有较高的自然资源,其周围环境良好,为游
客提供了良好的餐饮、住宿和交通服务。
(2)文化传承:桂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宗教文化也很深入当
地人民的生活,拥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和古迹遗址,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观
光体验。
桂林旅游纪念品市场问题及对策探讨引言桂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在桂林旅游过程中,游客们经常会购买一些纪念品以作为对旅行的回忆和纪念。
然而,在桂林旅游纪念品市场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商品质量不合格、价格虚高、缺乏创新等。
本文将探讨桂林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问题一:商品质量不合格在桂林旅游纪念品市场中,存在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商品质量。
这些商家往往使用低质量的材料制作纪念品,导致其容易损坏,品质不稳定。
这给游客们带来了不好的购物体验。
对策一: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应该加强对桂林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监管,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并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市场执法,对售卖低质量纪念品的商家进行处罚和取缔。
对策二:建立市场信誉评级制度建立桂林旅游纪念品商家的信誉评级制度,对合规并且质量良好的商家进行认定和奖励。
这样可以激励商家提供高质量的纪念品,让游客更加放心地购买。
问题二:价格虚高与许多旅游目的地市场类似,桂林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价格虚高的问题。
有些商家借助游客对旅行纪念品的需求,将价格抬得过高,让游客感到不满和被宰。
对策一:加强价格监管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价格监管政策,限制旅游纪念品的价格涨幅。
同时,加强市场巡查和监测,对价格虚高的商家进行处罚和取缔。
对策二:提升游客的消费意识加强对游客的消费教育,提高他们对旅游纪念品价格合理性的认知。
教导游客如何辨别优质纪念品和价格合理的商品,以减少被欺诈的可能性。
问题三:缺乏创新桂林旅游纪念品市场缺乏创新,很多纪念品的设计和样式相似,缺乏新意。
这使得游客们在购买纪念品时缺乏选择,无法找到真正符合个人需求的商品。
对策一:鼓励创新设计和生产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本地纪念品设计师和生产商进行创新。
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纪念品设计和研发。
同时,加强与设计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纪念品设计的创新。
对策二:加强市场竞争和监督政府可以通过开放市场,引入更多的纪念品供应商,增加市场竞争,推动纪念品市场的创新。
桂林特色旅游商品调研报告旅游购物是旅游收入中最具弹性的部分,是提高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如何打造桂林特色旅游商品,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由桂林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桂林格啸慧丰贸易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的桂林特色旅游商品课题组,采取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对目前桂林特色旅游商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探讨,以期为桂林特色旅游商品的发展寻找到更好的良策,为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提供积极的咨询建议.一、桂林旅游商品发展的现状本课题所指的旅游商品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桂林旅行过程中所购买的实用物品即旅游礼品、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日用品和保健品。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桂林特色旅游商品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市场优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生产历史悠久,开发潜力丰厚桂林旅游商品的生产,可以上溯自1500多年前北魏生产戏面的时期。
自唐宋以来,桂布、瑞露、戏面、鸡毫笔、花鼓腰鼓、豆腐乳等地方产品深受百姓和官府的欢迎。
解放后,桂林腐竹、三花酒、辣椒酱、马蹄、南糖、梳篦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旅游者日益增多的旅游需求,生产了大批深受旅游者青睐的旅游商品,如桂林山水字画、阳朔花扇、美陶、瓷刻、玉石雕刻、珠宝首饰、绣品、竹木雕、玩具等产品。
这些旅游商品充分挖掘桂林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桂林本土丰富的农副产品如沙田柚、马蹄、月柿、金橘、罗汉果、板栗、荔浦芋、白果、竹笋等名优土特产品以及桂林的林木资源进行创意、生产和加工而成的。
可以说,桂林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北部区域经济中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不但具备了促进旅游商品发展的市场优势,而且还拥有发展旅游商品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桂林奇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在国内具有独特的地位,为桂林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桂林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最为典型、完美,丹霞地貌堪称“丹霞之魂”,境内11个自然保护区生长着珍稀植物活化石银杉、资源冷杉、可提取防癌紫杉醇的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沙椤等国家一级保护品种,以及黄腹角雉、鳄晰、白颈长尾雉、蟒蛇、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质量居全国之首;罗汉果为“医疗保健之良药,清凉饮料之佳品",被誉为“东方神果”。
桂林旅游商品消费市场开发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2006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6.3%,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27%。
根据有关部门研究,未来10年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旅游业由食、行、住、游、购、娱六大要素构成,其中餐饮、住宿、交通和游览四大基本要素是构成旅游收入的基础,受到旅游者高度关注,是旅游消费中的显性部分或理性部分,对游客的敏感性较强,开发的空间在旅游活动初基本已确定;购物和娱乐是旅游消费中的隐性或感性部分,受到游客情感变化的影响弹性较大,旅游商品消费有着巨大的潜力。
中国旅游商品消费是旅游业发展的弱项,其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不适应,旅游商品消费在旅游业中还没有确定自己应有的形象,旅游商品消费在产、供、需三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使旅游商品消费市场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瓶颈”,但同时旅游商品消费是旅游业最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的利润增长点近年来,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开始受到了业内人士关注。
桂林是中国开放较早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餐饮、住宿、交通和游览要素的市场开发已相对成熟,旅游商品消费市场开发是今后桂林旅游发展的重要利润增长极。
1.桂林旅游商品概况桂林旅游商品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旅游日用品等4大门类,300多个种类,2000多个花色品种。
旅游工艺品主要有金银首饰、珠宝首饰、宝石工艺画、大理石制品、桂绣、地毯壁挂,美术陶瓷、桂林山水木刻木雕、竹雕、玉石雕刻、金属工艺品、芒编工艺品、针织装饰物、手绘式屏风等;旅游纪念品主要有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字画、各种纪念章、明信片、画册、石刻拓片,印有桂林山水图案的手帕、汗衫、纸扇、影册、背包;体现民族特色的绣球、装饰扇以及各种小巧玲珑的饰品和挂件。
桂林王城景区文化旅游产品创意开发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王城景区也在积极探索创新文化旅游产品。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进行了桂林王城景区文化旅游产品创意开发研究,旨在为景区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一、背景介绍桂林王城景区位于桂林市区中心,是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地带,素有“漓江之都、山水城市”之美誉。
景区以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楼文成为首府及光祖所住之处而得名。
景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环抱两地标性建筑楼文、光祖庙,是一处集文化、游览、休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目前,该景区已建成了王城广场、光祖祠、珍珠园、休闲广场、古民居区、王城会堂等多个景点,并举办了许多具有桂林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深受游客好评。
二、市场分析根据市场调研,目前桂林王城景区的主要客源来自省内外的自由行和团队游客,其中以聚焦历史文化和山水地貌的文化旅游产品最受欢迎。
然而,随着城市竞争的加剧,桂林王城景区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创意设计1. 手绘地图导览在景区入口处提供手绘地图导览,主题为“寻历史之旅”。
地图包括景点、历史沿革等相关信息,并用不同颜色和画风区分各个区域。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由选择游览路线,提高游客的自由度和游玩体验。
2. VR山水漫游在景区内设立VR实景漫游设备,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桂林山水美景。
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历史文化,还能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提高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 中华文化体验馆景区内建设中华文化体验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戏曲、民俗等。
游客可以参与互动体验,学习中国文化,增加游客的文化氛围。
4. 民俗体验区在景区内建设民俗体验区,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桂林本地文化特色,如螺蛳粉制作、龙脊茶制作、发糕制作等,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5. 亲子文化游乐区在景区内设立亲子文化游乐区,让孩子通过游戏和互动,加深对历史文化和本地文化的了解和体验,同时也提高了游客回访次数的可能性。
桂林景区商业市场调查报告桂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
在桂林,不仅有美丽的山水,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桂林景区商业市场调查报告将对桂林景区的商业市场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一、景区商业市场概述桂林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桂林的景区商业市场发展迅速,涉及餐饮、购物、娱乐、住宿等多个领域。
1.餐饮:桂林的特色美食是其餐饮市场的主要亮点。
桂林米粉、燕麦糊、桂林豆腐等特色菜品备受游客喜爱。
餐饮市场中还有各式各样的餐馆和小吃摊位,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购物:桂林的购物市场以特色商品为主导。
桂林特产如荔枝、柠檬、桂花蜜等,受到了游客的欢迎。
此外,桂林还有许多手工艺品和纪念品,如漓江竹编、象牙雕刻品等,也是旅游购物的热门商品。
3.娱乐:桂林的娱乐市场主要以演艺表演和文化活动为主。
有许多以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还有一些夜市和景区内的小游乐设施,提供游客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4.住宿:桂林的住宿市场以酒店为主导。
桂林有各类酒店,从经济型的快捷酒店到高档的五星级酒店,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另外,桂林还有一些农家乐和青年旅舍等特色住宿方式,也备受游客关注。
二、景区商业市场调查结果根据实地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桂林景区商业市场呈现以下特点:1.消费者结构:桂林景区的游客主要来自国内,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国际游客。
国内游客以家庭旅游和自由行为主,国际游客多为短途旅行团。
在国内游客中,以年轻人和老年人居多,消费能力较强。
2.消费习惯:桂林景区的游客普遍对本地特色产品和土特产有较高的消费意愿。
他们更愿意购买具有桂林特色的商品和纪念品,如竹编工艺品、荔枝干等。
此外,游客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要求较高。
3.竞争形势:桂林景区商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餐饮和购物领域。
桂林有许多知名品牌和连锁店,提供各类特色食品和商品。
这些企业通过价格竞争和品牌推广来争夺市场份额。
桂林调研报告桂林调研报告桂林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座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
根据我们的调研,以下是对桂林市旅游业的分析和建议。
一、景点资源桂林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而闻名于世,主要景点包括象鼻山、阳朔、两江四湖等。
然而,我们的调研发现,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景点过于拥挤,且游客体验不佳。
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景点管理,控制游客数量,提升游客服务质量,以保护景点环境并提高游客满意度。
二、旅游产品桂林的旅游产品以自然景观为特色,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潜在问题。
首先,景区内的交通配套设施不完善,游客出行不便。
其次,旅游购物环节过于突出,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为了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我们建议加强与各层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并减少不必要的购物环节。
三、旅游宣传桂林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需要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来吸引更多游客。
我们认为,官方宣传应更加注重多样性和个性化,充分展示桂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
同时,加强与旅行社、媒体等渠道的合作,提高宣传的广度和有效性。
此外,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也是重要的宣传渠道,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网络营销,提升桂林在互联网上的曝光率。
四、人才培养为了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桂林需要培养更多专业和热情的游客服务人员。
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此外,鼓励高等学校开设旅游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总之,桂林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魅力,是一个优质的旅游目的地。
通过加强景点管理、改善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培养专业人才,桂林的旅游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我们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改进,桂林的旅游产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功。
桂林文创产品调研报告范文1. 背景介绍桂林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其优美的山水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
近年来,桂林也开始积极推动文创产业发展,将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
本报告将对桂林文创产品进行调研分析,了解目前的市场情况和产品特点,为文创企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桂林市区的文创商店、参观文创展览,与文创从业者、顾客进行交流,对桂林的文创产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同时,还通过网络调研、文献资料搜集等方式,收集市场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3. 文创产品概述桂林的文创产品主要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通过设计和创意加工,打造出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产品。
其中,以山水画、民族手工艺品、古建筑模型等为代表的产品深受游客青睐。
4. 文创产品特点- 传统元素融入:桂林文创产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将书法、绘画、音乐等传统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
- 创意设计:文创产品注重设计的创意性和艺术性,通过独特的造型、颜色和材质,打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形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 生态环保:桂林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文创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尽量选择环保材料和工艺,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个性定制:文创产品提供个性定制服务,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增加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5. 文创产品市场情况桂林的文创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文创企业的关注。
目前,桂林的文创产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游客、文化爱好者和礼品消费者。
其中,外地游客对具有桂林特色的文创产品更感兴趣。
6. 文创产品发展建议- 加强产品创新:创新是文创产品发展的关键,企业应注重研发投入,加大对独特设计、工艺和材料的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
-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桂林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企业可针对性地挖掘和利用,打造富有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桂林特色美食调研报告范文桂林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特色美食。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桂林的特色美食及其历史渊源,以及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背景介绍桂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座历史悠久、自然风景秀美的城市,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
丰富多样的美食是桂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方法与数据我们选择了桂林市中心的几家具有代表性的餐馆进行调研,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相关数据。
我们还采访了一些当地居民和游客,了解他们对桂林特色美食的看法和喜好。
三、调研结果1. 豆腐脑:桂林素以豆制品而闻名,豆腐脑是当地传统的小吃,以其细腻滑嫩的口感和独特的配料而受到喜爱。
2. 螺蛳粉:作为桂林最有名的特色美食之一,螺蛳粉由米粉、螺蛳和各种配料组成,汤汁鲜美,风味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
3. 糯米鸭:桂林糯米鸭以独特的糯香口感和酥脆的外皮而闻名,是桂林的传统美食之一。
4. 猪脚饭:猪脚饭是桂林的一道传统名菜,以猪脚为主料,配以米饭和各种配料,口感酥软,味道香美。
5. 爆炒螺片:桂林的螺片是一种以螺肉为主料,经过特殊处理后炒制而成的美食,香辣可口,酥脆爽口。
四、调研结论1. 桂林的特色美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凭借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方法吸引了大量游客。
2. 桂林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人士的口味需求,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3. 特色美食是桂林旅游业的重要支撑,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桂林特色美食的独特魅力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宣传,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能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建议1. 支持餐饮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品质保障,以进一步提升游客的用餐体验。
2. 增加对特色美食的宣传力度,包括在旅游推广材料中介绍特色美食的起源和特点,吸引更多游客尝试。
3. 加强特色美食的保护和传承,培养更多的厨师和餐饮从业人员,传承独特的烹饪技艺。
4. 推出特色美食体验活动,包括烹饪课程和美食文化展览,增加游客对桂林特色美食的了解和参与度。
桂林土特产的调研报告桂林土特产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桂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其壮美的山水而闻名于世。
除了自然风光,桂林也以其丰富多样的土特产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桂林的土特产,从而更好地推广和宣传这些独特产品。
二、调研方法为了收集准确的信息,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去了桂林的各个特产店和农贸市场,亲自体验和品尝各类土特产。
2.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问卷,并向他们询问他们对桂林土特产的了解和喜好程度。
3. 访谈:我们采访了一些当地的农民和特产店主,了解他们对桂林土特产的生产过程和市场销售情况。
三、审美感受在对桂林土特产的调研过程中,我们首先从外观上对比较多的土特产进行了观察和试吃。
我们发现桂林的土特产在外形上多样且精致,颜色鲜亮,富有吸引力。
例如,“螺蛳粉”是桂林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它的外观精致而美观。
另外,桂林以其种类繁多的茶叶而闻名,这些茶叶不仅质量上乘,还有着独特的外观和茶叶香气。
四、口味品尝在尝试了多个桂林土特产后,我们对其口感给出了以下评价:桂林米粉具有细腻的口感,入口即化;桂林荔枝有浓郁的香甜味道,果肉鲜嫩多汁;桂林豆腐以其鲜嫩的口感而备受好评;桂林脆皮橙汁的口感清爽,营养丰富。
总体而言,桂林土特产的口感多样而独特,给人以不同的享受。
五、桂林土特产市场销售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桂林土特产的销售情况良好。
许多特产店主表示,当地和游客对土特产的需求量很大,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其中,桂林米粉和桂林荔枝是销售最好的特产之一,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许多游客也表示,他们会将桂林土特产作为旅游纪念品带回家。
六、推广和宣传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宣传桂林土特产,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开展特产节或展览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增加对桂林土特产的认知和购买意愿。
2. 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线上商城等方式,将桂林土特产推广到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中。
桂林山水在旅游产品中的应用和开发研究本文侧重从桂林山水在旅游产品中的艺术表现方向进行研究,通过将桂林山水元素的应用,营造出独具桂林特色美感的旅游产品,从而提升商品的附加价值,加深游客游玩体验感受。
标签:桂林山水;旅游产品;实用性;艺术性;独特性桂林山水是一幅百里的山水画,在云雾缭绕中透露着灵动之气,历来有许多诗人、艺术家为之吟诗赋画。
也有一首唱红大江南北的歌——《我想去桂林》,这首歌倾诉了作者渴望去桂林,卻苦于陷入时间和金钱的矛盾中,无法实现畅游桂林山水的愿望。
歌手虽然自己没有实现愿望,但是却勾起了全国人民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本文以桂林山水元素为背景,研究桂林山水可应用于旅游产品中的表现。
一、以桂林山水为元素的实用性旅游产品开发笔者近期走访考察桂林地区的一些旅游产品发现以桂林山水为素材的旅游产品类型为数不多,如传统的卡片、T恤、服装等。
笔者认为桂林山水元素的旅游产品开发,可以参考近年来比较火热的文创市场,文创市场里打造的大多数是生活或者是改善生活的必备品,从日用百货、创意家居、健康美容、文体礼品、季节性产品、精品包饰、数码配件等八大类,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产品实用大方。
笔者认为桂林旅游品开发可以完全借助这类产品设计的题材,加以开拓研究。
比如,文具方面如日常所用的胶带,如果我们将一些桂林山水特色的图案融入,更具地方特色;如在漓江边唱歌的刘三姐这类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胶带加以设计;在百货方面如将山水画的形象加以点线面的艺术性的处理,融于一些产品中,如木梳。
二、以桂林山水为元素的艺术性旅游产品开发桂林山水之美,让许多艺术大师在游历了桂林的山川美景之后,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国画珍品。
当一幅幅美妙的桂林山水画作穿越时光,在精巧的设计构思下出现在卡片、手机外壳、服装、文具、包包、水杯、首饰等日常生活用品上时,桂林山水便和当代的生活建立起美好的关联。
桂林的山山水水不再是游客中匆匆过客,而是以一种实用的优雅的方式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山水赋予的意境和灵动气息,这样人类绘画的精华也不再是静静的躺在博物馆中接受人们的膜拜,而是通过旅游产品的方式,更多的满足了普通大众对高雅艺术品的审美追求。
桂林特色旅游商品调研报告桂林特色旅游商品调研报告旅游购物是旅游收入中最具弹性的部分,是提高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如何打造桂林特色旅游商品,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由桂林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桂林格啸慧丰贸易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的桂林特色旅游商品课题组,采取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对目前桂林特色旅游商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探讨,以期为桂林特色旅游商品的发展寻找到更好的良策,为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提供积极的咨询建议。
一、桂林旅游商品发展的现状本课题所指的旅游商品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桂林旅行过程中所购买的实用物品即旅游礼品、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日用品和保健品。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桂林特色旅游商品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市场优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生产历史悠久,开发潜力丰厚桂林旅游商品的生产,可以上溯自1500多年前北魏生产戏面的时期。
自唐宋以来,桂布、瑞露、戏面、鸡毫笔、花鼓腰鼓、豆腐乳等地方产品深受百姓和官府的欢迎。
解放后,桂林腐竹、三花酒、辣椒酱、马蹄、南糖、梳篦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旅游者日益增多的旅游需求,广西唯—一所开设旅游工艺研究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全国和广西输送了工艺美术高级专业设计人才。
可以预见,在21世纪,桂林已经具备了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的独特优势。
2、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桂林旅游商品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自成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有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旅游日用品4大门类,300多个种类,2000多个花色品种:(1)旅游工艺品主要有金银首饰、珠宝首饰、宝石工艺画、大理石制品、桂绣、地毯壁挂,美术陶瓷、桂林山水木刻木雕、竹雕、玉石雕刻、金属工艺品、芒编工艺品、针织装饰物、手绘式屏风等。
仅桂林国际旅游商品批发城就汇集了国内外千余种风格别致的旅游工艺精品,如缅甸的玉器、青田的石雕、福建的木雕、宜兴的紫砂壶、东北的木版画、苏绣、湘绣、各种玛瑙石、鸡血石以及民间工艺品,其中具有桂林特色的石玩、工艺画扇、绣球工艺品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和最重要的集散地。
此外,桂林生产的山羊壶、大琵琶瓶、山水画瓶等美术陶瓷、“九龙壁”石雕、桂林山水黄杨木雕、宝石工艺画、祖母绿宝石、芒编工艺品等名优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2)旅游纪念品主要有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字画、各种纪念章、明信片、画册、石刻拓片,印有桂林山水图案的手帕、汗衫、纸扇、影册、背包,体现民族特色的绣球、装饰扇以及各种小巧玲珑的饰品和挂件。
桂林山水字画和阳朔画扇是其中的佼佼者,阳朔以拥有400余生产厂家、年产数千万把画扇而被誉为中国的“画扇城”;《桂林山水邮册》、中国当代画家李可染创作的桂林山水系列作品在国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名优土特产品自1998年以来,桂林土特产品市场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桂林豆腐乳、辣椒酱、三花酒三宝系列,桂花酥、桂花糕食品系列,罗汉果、毛尖茶、石崖菜系列,荔浦芋系列,野生蚂蚁、香菇、木耳等名优干杂货等品种,几乎涵盖了桂林整个旅游区域的名优土特产品,同时在包装上充分利用桂林丰富的竹木资源,推陈出新,既有纸包装、铁罐包装、瓷包装,又有礼品包装、竹包装、藤编等,可谓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桂林慧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山里红品牌就有山野菜、罗汉果、柿饼、白果、沙田柚、荔浦芋、脐橙、腐竹、野生桂花茶、极品组合糕、桂花绿豆糕、竹筒桂花酒等几十个系列。
(4)旅游日用品主要是旅途用品如桂林旅游地图、扑克、医药保健品,各种纺织品如毛巾,宾馆一次性使用的化妆用品、鞋、牙膏、梳子、纸品等物品和一般性的日用品。
3、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网络初具规模截止2000年底,桂林市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商品生产的企业、公司和科研院所达300余家,其中从事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礼品开发的生产经营企业有裕啸慧丰贸易有限公司、盛通旅游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金属工艺品总厂、美术陶瓷厂等70多家。
为促进旅游商品的开发,桂林市还先后举办了桂林首届旅游工艺品展销会、’98桂林国际龙舟节旅游商品展销会、2000年桂林旅游商品设计邀请赛,展示、开发和征集了一批具有桂林特色的旅游商品。
在旅游商品销售方面,有正阳路步行街、八桂大厦、中心广场地下商场、微笑堂、百货大楼、华中华商厦、王城商厦、中山南路地下商场等一批综合性旅游购物商场和阳朔西街旅游购物街等。
1994年建成的桂林国际旅游商品批发城,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有从业人员5000余人,门面1000余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座旅游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市场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到全国20多个城市,并通过台湾和港澳客商影响到了东南亚和美国等地,年商品成交额逾4亿人民币。
同时,桂林市还有遍布市区和主要景区景点的珠宝、书画、茶艺、服饰工艺、土特产等旅游购物定点企业近70家,以及各个旅游涉外宾馆饭店的购物商场,为旅游者提供了多层次的旅游购物场所。
二、桂林旅游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1、旅游商品性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偏低1998年桂林地市合并以后,桂林旅游业发展很快,200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95.02万人次,国内旅游者8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亿元。
但是,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一直偏低,并制约着旅游总收入的增长。
本课题选择了从1985-1999年桂林旅游商品性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及其对比图,我们从中可以窥见一斑。
(注:旅游商品性收入包含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和饮食收入)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1)桂林特色旅游商品的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在1985年—1989年是桂林色旅游商品销售的第一个黄金期,当时桂林山水字画的旺盛销售带动了整个旅游商品市场的繁荣;1998年至今,桂林特色旅游商品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期,名优农副土特产品以体现特色、方便携带、经济实惠同时又赋有纪念意义而为广大旅游者所青睐,土特产品的销售直线上升,从而又一次地带动了桂林旅游商品的销售。
(2)当桂林旅游商品市场没有自己的主打产品时,反映在旅游商品的销售上就是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会低于全国水平,旅游商品的拉动作用发挥不出来,从而影响了桂林整个旅游收入的增长。
事实上,从1990年一1997年,桂林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一直在20%上下浮动,珠宝玉器市场的销售由于与全国大多数地方的旅游产品雷同,自然抑制了旅游者购物的需求。
(3)桂林旅游商品的发展轨迹说明,旅游商品的生命力在于特色,在于创新。
只有创新,才是旅游商品发展的根本出路。
(4)桂林旅游商品的发展与世界先进地区、全国先进城市相比存在相当的差距。
在发达国家,旅游商品销售创汇占旅游外汇收入的比重高达50%以上,国际旅游者在旅游花费中旅游购物一般占总支出的30%一50%。
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地区,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60%以上。
桂林的旅游购物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和国内先进旅游地区,这种状况与桂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极不相匹配。
2、旅游商品发展不平衡,有效供应不足所谓有效供应不足主要是指桂林市场上出售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土特产品、礼品等旅游商品虽然很多,但真正适合大多数旅游者需要、同时适合大多数旅游者平均购买力的旅游商品则供应不足。
据调查,尽管桂林特色旅游商品门类齐全、内容丰富,但是在桂林市场上销售的旅游商品却存在着百货多、日用品多、大路产品多等问题。
如白果、罗汉果、沙田柚、荔浦芋、柑橙、甘蔗等产品大多数是粗包装,其中最根本的还是产品雷同、价格混乱,加之个体经销摊点人员素质差,尾随兜售,既影响了旅游者购物的欲望,又严重地挫伤了旅游者多层次、随意性强的购物需求。
在桂林滨江旅游购物夜市、伏波山旅游购物摊点、芦笛岩旅游购物摊点、阳朔漓江堤岸摊点和西街,所经营和销售的旅游商品无论是工艺品、纪念品、古玩、仿古制品还是服装丝绸、陶瓷制品、木刻,除了印有桂林山水字样的产品给人还留有桂林的印记外,其他的产品无一不是在长城、兵马俑、石林、普陀山、华山等全国各地都处处可见的旅游商品。
这样雷同、单调的旅游商品很难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
3、缺乏主导产品,特色旅游商品的优势没有发展出来从桂林旅游商品近20多年的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工艺品、字画时代,90年代的珠宝玉器时代和今天的土特产品时代的热点转换,但始终没有形成具有桂林特色的产销一体化的主导旅游商品。
如80年代桂林山水字画旺销的时期,仅旅游定点字画店就多达60一70家,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定点字画店只剩下了8家,字画不仅被人冷落,而且字画市场远远落后于广东等省市。
珠宝玉器市场同样面临着衰败的命运。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每一轮旅游商品的热销中,总有利益驱动,旅游商品市场的回扣之风越刮越烈,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欺客“宰客”的现象屡屡发生,败坏了桂林旅游购物市场的信誉。
可见,市场环境直接导致了桂林特色旅游商品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
3、市场机制不完善,旅游商品研发与市场脱节近年来,国内各地争先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试图推动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
在桂林,1999年8月桂林市旅游产品开发办公室成立后,相继组织召开了有专家学者、旅游从业人员、商场营业员及个体经营者参加的桂林旅游商品发展研讨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全国工美联协组织、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实业家分会还联合举办了“2000年桂林旅游商品设计邀请赛”,征集了来自扬州、上海、北京、西安、天津、景德镇、沈阳、内蒙古的平磨细圆台屏“漓江渔歌”、“桂林独秀峰”、纯银挂屏“桂林象鼻山”、玛瑙玉牌“桂林山水”、绢人“刘三姐”、唐三彩版画‘’桂林象鼻山”、羽毛画“桂林仙境”、“漓江人家”、树叶画“湖光山色”、青花“漓江山水圆球吊饰”、“桂林独秀峰”纪念金牌等一批优秀作品。
但是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生产企业与旅游商品研发脱节,加上有关优惠配套政策措施跟不上,新研发的旅游产品并不能迅速形成生产规模,转化为特色旅游商品。
正如本课题组在桂林裕啸慧丰贸易有限公司调查时该企业负责人向我们诉说的,目前,桂林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有利于企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的政策环境;旅游商品市场还存在着很强烈的抄袭之风,只要一种产品投入市场有销路,仿制、假冒产品马上就会出来,而且是来势凶猛,令人防不胜防;销售商家对企业投放市场的新产品缺乏主动开发市场、引导市场的共赢意识,往往采取代销方式回报研发企业,因此,在旅游商品的销售上多半是生产厂家往往因为资金回笼慢或销售企业的不配合而陷入经营困境。
事实上,桂林从事旅游商品生产的企业除了桂林三花股份公司、三金等企业外,其它如造纸厂、棉纺厂、手帕厂、陶瓷厂、塑料厂、化工厂、工艺美术公司等生产都不正常,尤其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大多数旅游生产企业效益都很差。
这也是桂林特色旅游商品难以形成开发体系、旅游商品的规模和品种难以如意,跟不上市场步伐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