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算盘的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算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构造、使用方法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算盘的基本操作,提高计算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对算盘的了解较少,甚至有些学生从未见过算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构造、使用方法,并能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难点:理解算盘的运算规律,熟练运用算盘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算盘。
2.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算盘的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算盘、计算器、教学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算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算盘计算总价。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算盘。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的构造,包括算盘的名称、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算盘的运算规律。
同时,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算盘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算盘的操作练习。
教师可设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黑板进行算盘操作演示,并让学生尝试用算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对算盘的认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万以内数的认识—算盘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算盘的认识和使用,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能够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 通过算盘的认识和使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组成,特别是千位和百位之间的关系。
2. 算盘的使用,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操作。
教具学具准备1. 算盘:每人一台。
2. 数字卡片:一套。
3. 教学PPT:一套。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万以内数的例子,如人数、物品数量等,引发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 讲解数的组成,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理解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关系。
2. 讲解算盘的结构和用法,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每一位代表的数值。
三、动手操作1. 让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算盘,进行算盘的基本操作练习。
2. 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练习。
四、课堂练习1. 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算盘进行计算。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讲解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家长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算盘。
板书设计1. 万以内数的组成: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 算盘的结构和用法:每一位代表的数值,进位和退位的操作。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家长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算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算盘的认识和使用,让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能够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分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的进度。
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七单元《认识算盘》教案认识算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过程与方法: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教学过程:一、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1、引入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
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计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计数,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
像这样就表示563.后来这种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
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二、认识算盘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谈话:同学们小小的算盘背后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1)仔细观察算盘,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吗?教师出示算盘,引导认识框、梁、档、算珠(2)通过游戏巩固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算盘上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石子结绳 算筹 5 6 3同桌玩一玩。
(3)认识上珠和下珠,并介绍上下珠分别表示多少?问: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下珠表示多少?《算盘歌》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档,竖着许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算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和用法,培养学生使用算盘进行计算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算盘的起源、结构(框、梁、珠、档)以及算盘的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算盘的基本操作,并能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算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算盘的使用方法。
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和用法,掌握算盘的基本操作,能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盘的起源、结构和用法,以及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难点:算盘的使用方法,以及利用算盘进行复杂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算盘实物、图片、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见过算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算盘的起源、结构和用法,让学生初步认识算盘。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人一台算盘,跟着教师学习算盘的基本操作,如:定位、拨珠、归零等。
4.例题讲解:讲解利用算盘进行加减法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算盘在计算中的应用。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加减法,还可以用算盘进行哪些计算?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算盘在数学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算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构造、作用以及简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算盘的基本用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算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算盘的使用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算盘的各个部分,掌握算盘的基本用法,并能够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算盘的构造,掌握算盘的基本用法,能够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盘的构造和基本用法。
2.难点: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算盘的各个部分,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算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算盘、计算器、教学PPT。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算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算盘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算盘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的各个部分,如梁、框、档、珠等,并讲解算盘的计算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算盘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算盘的基本用法,如加、减、乘、除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算盘进行解答,检查学生对算盘用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算盘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如多位数的加减乘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算盘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二年级下册算盘的认识知识归纳总结我给你说啊,这二年级下册算盘的认识啊,那可真是个有趣的事儿。
我就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见算盘,那算盘珠子油光锃亮的,一颗颗就像是排着队的小士兵似的。
那算盘框啊,摸起来还挺有质感,有时候还有点凉凉的。
咱先得知道算盘长啥样儿。
这算盘呢,有个长方形的框,就像给那些珠子圈了个家一样。
梁把这个家一分为二,上面的珠子和下面的珠子就像住在楼上楼下的邻居。
上面一个珠子代表5呢,就像它是个小组长,权力比下面的珠子大。
下面一个珠子就代表1,规规矩矩的。
我就见过一个小娃子,眼睛瞪得大大的,瞅着算盘直发愣。
他就问我:“这玩意儿咋用啊?”我就笑着跟他说:“这可就好玩儿喽。
你看啊,要表示个6,那就得把下面一个珠子往上拨,再把上面一个珠子也拨下来,这就凑成6啦。
”他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小模样儿,特别逗。
在算加减法的时候,算盘就更有用啦。
比如说算3 + 2,就先在算盘上拨出3,然后再把代表2的珠子往上拨,一下子就得出5了。
这就像变魔术似的,那些珠子在梁上跳来跳去,就把数给算出来了。
我有时候就想啊,这算盘虽然现在有计算器啥的了,可它就像个老古董,有自己的韵味儿。
就像那些老物件儿,看着不起眼儿,可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每次看到算盘,我就感觉像是回到了过去,看到那些账房先生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那神情可专注了,周围都安安静静的,就听见算盘珠子碰撞的声音,特别清脆,就像小铃铛在响。
还有啊,这算盘珠子的拨动也有讲究。
你得用手指头轻轻地拨,可不能像个毛手毛脚的小子,乱拨一通。
我就见过有人想耍个帅,哗啦一下拨好多珠子,结果数全乱了,那脸啊,一下子就红得像个大苹果。
这算盘就得规规矩矩地用,它就像个严师,容不得你半点马虎。
这二年级下册学算盘的认识啊,可不仅仅是学个数儿,那是在学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呢。
我每次跟小娃子们讲算盘,就感觉特别有劲儿,就想把这些好东西都一股脑儿地塞给他们。
这算盘啊,就是咱文化里的一颗明珠,不管到啥时候,都不能被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