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治疗腺病毒肺炎42例
- 格式:pdf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3
小儿呼吸道感染用抗病毒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张倩【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应用更昔洛韦或病毒唑治疗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l2月间1727例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按所用药物不同将其分为病毒唑组832例,更昔洛韦组895例.观察其接受更昔洛韦或病毒唑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检出更昔洛韦与病毒唑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共159例,占9.2%,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无性别差异,无发生率差异;但不同年龄组比较,婴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8.2%.更昔洛韦不良反应主要在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其次为变态反应;病毒唑主要是变态反应和血液系统,其次为消化系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预后均好.结论更昔洛韦与病毒唑的药物不良反应多样化,侵犯不同机体系统,但发生的后果及其预后相近且在临床使用中尚能被患者及医师所接受;应严密观察婴儿组的用药,严格把握适应证.【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1(017)028【总页数】2页(P145-146)【关键词】更昔洛韦;病毒唑;不良反应【作者】张倩【作者单位】266400,山东省胶南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病毒唑临床应用30余年,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变态反应、皮肤损害、溶血性贫血、胃肠道反应等。
更昔洛韦是广谱抗病毒药,应用20年来不良反应报道与病毒唑相近,主要在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
由于这两种药物目前在国内广泛使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两药不良反应的深入观察和比较,提高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l2月我院1727例应用病毒唑或更昔洛韦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门诊1219例,住院508例,分为病毒唑组832例,更昔洛韦组895例。
记录到其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共159例(9.2%)。
为了尽可能排除不同病种疾病本身的多样化症状与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相互混淆,故只入选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例观察。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肺炎(以下简称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重症病例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高度关注。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救治和临床管理,提高重症病例救治能力和规范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多学科专家,针对腺病毒肺炎制定本诊疗规范。
一、病原学HAdV属于哺乳动物腺病毒属,为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1953年由Rowe等首次发现。
目前已发现至少90个基因型,分为A-G共7个亚属,不同型别HAdV的组织嗜性、致病力、流行地区等特性不同。
HAdV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膀胱炎、眼结膜炎、胃肠道疾病及脑炎等。
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HAdV主要有B亚属(HAdV-3、7、11、14、16、21、50、55型),C亚属(HAdV-1、2、5、6、57型)和E亚属(HAdV-4型)。
腺病毒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4%-10%,重症肺炎以3型及7型多见,HAdV-7B型是2019年我国南方发病地区主要流行株。
二、流行病学人腺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平均为3-8天,潜伏期末至发病急性期传染性最强。
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包括:1.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2.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3.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
腺病毒肺炎最常发生于6个月至5岁,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
患慢性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损者(如器官移植、HIV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等)更易发生重症。
三、发病机制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腺病毒本身以及诱发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其引起的肺部和全身炎症反应较其他病毒更重,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
更昔洛韦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2-10-25T15:22:12.1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王秀环[导读] 探讨更昔洛韦对儿科多发病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
王秀环(江苏省邳州市东方医院儿科江苏邳州221300)【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儿科多发病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将4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用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20例)用更昔洛韦治疗,然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好,P<0.05具有显著统计差异。
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更昔洛韦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应用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中枢神经病中常见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了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病毒侵袭脑膜导致出现脑膜刺激体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惊厥、呕吐、意识障碍[1]。
但目前临床上,仅有约1/4的中枢神经病毒感染病例,能诊确其致病病毒,其中主要为肠道病毒,其次为单纯疱疹病毒、虫媒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等。
因其可感染的病毒种类多,发病范围广,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着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及患儿的生命。
在临床上,常用病毒唑和更昔洛韦或更昔洛韦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现为进一步探讨更昔洛韦对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本文对4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治疗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的小儿病毒性脑炎40例患者,男23例,女性患17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5.6岁。
所有患儿均符合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标准[2]。
行脑部CT检查,23例有病灶改变,行脑电图检查,25例有高幅慢波背景。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上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 第17卷 第5期31·临床研究·奥司他韦胶囊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研究乐文随,袁玉芳(湖北省十堰市西苑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4)0 引言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不乏有不规范的地方,基层社区服务站,为了疗效通常用“激素、抗病毒、抗感染、中药”等同时上,给病人增加了经济负担,也增加了“二重感染”的机会。
故研究奥司他韦胶囊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与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及更昔洛韦疗效对比和安全性评估。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来本院内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26例,住院患者54例。
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咽痛、发烧、四肢酸痛及头痛等。
排除标准,13岁一下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肺炎、结核、真菌感染、禽流感、非典性肺炎;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6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3例,男41例,女22例;年龄18~75岁,平均45.3岁。
对照组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19~73岁,平均47.6岁。
54例住院患者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1.5岁。
对照组2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19~74岁,平均42.8岁。
二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新生儿肺炎怎么治疗方法新生儿肺炎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孩子得了肺炎,最着急的永远是父母,那么下面是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方法1.新生儿吸入性肺炎(1)羊水吸入肺炎①对症治疗:根据缺氧程度选择头罩吸氧,或机械通气;②预防和控制感染:选用针对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生素。
(2)胎粪吸入性肺炎关键是改善通气和氧疗支持。
①清理呼吸道:对有羊水胎粪污染且宫内窘迫的新生儿,需立即评估其有无“活力”,“无活力”即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肌张力低下,和(或)心率<100次/分。
在分娩后呼吸出现前,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吸引。
注意胃内容物也应吸净,避免误吸。
有活力者需注意监护其是否出现呼吸困难、青紫等表现。
②监测和观察项目: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氧饱和度。
密切观察呼吸窘迫症状和体征,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X线胸片监测肺部病变,注意有无并发气胸或纵隔气肿。
③氧疗:当PaO2<60mmHg或TcSO2<90%时,应根据缺氧程度进行氧疗,维持PaO260~80mmHg或TcSO292%~97%为宜。
轻者选择鼻管、头罩给氧。
当FiO2>0.4时可用CPAP(持续气道正压)治疗,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压力4~5cmH2O,临床及X线胸片提示肺过度充气时应小心,压力不宜太高。
当PaO2<50mmHg,PaCO2>60mmHg时,常采用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机械通气,如胸片以肺不张为主或血气以低氧血症为主,初调时吸气峰压可稍高25~30cmH2O,吸气时间可适当延长,吸/呼比1:1~1.2,呼吸频率35~40次/分;如胸片以肺气肿为主或血气以PaCO2增高为主,初调时吸气峰压应稍低20~25cmH2O,吸/呼比1:1.2~1.5,呼吸频率40~45次/分。
对于常频呼吸机应用无效或有气漏如气胸、间质性肺气肿者,用高频振荡通气,高频呼吸的频率为8~10Hz,可能有较好的效果。
病毒性肺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病毒性肺炎概述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暴发或散发流行。
近年来,新的变异病毒不断出现,产生暴发流行,如SARS冠状病毒、H5N1、H1N1病毒等。
免疫功能正常或抑制的个体均可罹患,密切接触的人群或有心肺疾病者容易罹患。
婴幼儿、老人、原有慢性心肺疾病者或妊娠妇女,病情可较为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英文名称:viral pneumonia。
其它名称:肺热症。
相关中医疾病:发热、咳嗽。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没有遗传性。
发病部位:肺脏。
常见症状: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倦怠。
主要病因:病毒感染。
检查项目:白细胞计数、痰培养、X线。
重要提醒:病毒可经呼吸道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应注意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必要时需进行隔离。
临床分类:1、流感病毒性肺炎常在流感流行季节出现一个单位或地区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流感病毒是成人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因。
2、单纯疱疹病毒性肺炎主要见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如骨髓移植及实体脏器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咳嗽和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发热,常伴有口腔和面部疱疹。
3、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器官移植后数月内,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干咳、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进行性加重。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特殊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白细胞不高或降低、肺部浸润和抗生素治疗无效。
人群普遍易感,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发病,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感染率较低。
5、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人禽流行性感冒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肺炎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重组人干扰素a2b雾化吸入治疗腺病毒肺炎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腺病毒肺炎患者中采取重组人干扰素a2b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入的40例腺病毒肺炎患者涉及的数据,以随机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将吸入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的设为参照组(n=20),将重组人干扰素a2b雾化吸入治疗设为实验组(n=20),对两组临床疗效实施比较。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啰音改善时间、咳嗽改善时间、喘憋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将重组人干扰素a2b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腺病毒肺炎患者中可缩短退热时间,促使尽早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a2b;腺病毒肺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5-0101-02腺病毒肺炎属于在小儿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占据比较大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如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产生不良预后。
本文目前研究了将重组人干扰素a2b用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腺病毒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统计对象是收集时间处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的40例腺病毒肺炎患者,分组法即为随机法。
参照组(n=20),男性:女性是10:10,年龄最大3岁,最小6个月,其中位年龄(18.54±4.99)个月。
实验组(n=20),男性:女性是11:9,年龄最大3岁,最小7个月,其中位年龄(18.22±4.32)个月;参比两组基线资料,P>0.05,数据指标之间无统计学验证意义。
诊断依据:入组样本经化验咽拭子或痰分泌物腺病毒抗原检测显示为阳性。
纳入标准:所有样本经临床诊断全部与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标准符合,临床呈现出咳嗽、肺部啰音、发热、呼吸困难、喘憋等情况,患者家属自愿认可同意书且签字,提交伦理会被认可。
113例小儿重症肺炎临床分析(1) 这篇"113例小儿重症肺炎临床分析"论文是由系统蜘蛛程序自动抓取于互联网上,需要查看更多精品论文请点击:论文频道:lwxz/ 作者:李建厂贾秀红杨华琴朱淑霞唐慎华【关键词】重症肺炎;小儿;阿昔洛韦;阿奇霉素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据病情轻重,将其分为轻症肺炎与重症肺炎。
轻症肺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其他系统受累明显,全身中毒症状重,严重者可发生生命危险。
我们对XX年9月—XX年4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13例小儿重症肺炎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XX年9月—XX年4月在儿科住院的113例小儿重症肺炎,其中男52例,女61例,均符合重症肺炎诊断,其诊断标准参考《小儿内科学》重症肺炎诊断标准[1] :①病情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②除呼吸系统严重受累外,其他系统亦明显受累:急性心力衰竭、末梢循环衰竭、心肌炎,急性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败血症,明显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肠麻痹,脓胸、脓气胸、张力性气胸、肺脓肿;③小儿肺炎合并下列疾病者:先天性心脏病并严重心血管功能不全者, Ⅱ度以上营养不良者,严重佝偻病者,免疫功能缺陷者。
性别及年龄因素:男孩52例,女孩61例。
年龄:2~6个月患儿51例,7~12个月患儿35例,1~3岁患儿21例,3岁以上患儿6例。
基础病史:既往体健患儿65例,有基础疾病患儿48例。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6例,中度以上贫血13例,先天性喉喘鸣8例,II度以上营养不良5例,21三体患儿5例,活动期佝偻病4例,有3例患儿同时具以上2项。
临床特点:入院时即为重症肺炎患儿96例,入院后48 h内发展成为重症病例为17例。
62例患儿合并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9例,呼吸衰竭4例。
89例患儿伴有发热,病程中67例患儿出现腹泻;合并心肌损害54例,代谢性酸中毒67例。
病原学检查:我们对该组病例中的87例患儿进行了病原学分析,取患儿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其结果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