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是如何进行分类编码的
- 格式:wps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操作编码剖析引言心脏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技术对心脏和大血管病变进行治疗的方法。
主要包括心脏起搏、动脉腔内成形,瓣膜成形、缺损封堵、导管消融、主动脉内反搏等。
这些治疗手段有些可达到替代外科治疗的同等疗效,它创伤小,可避免麻醉、开胸和体外循环的各种并发症,恢复快,重复性好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集中探讨了几种主要心脏介入治疗的编码规则与方法,以供参考。
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概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采用经皮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法,将带有球囊、支架或其他治疗装置的导管沿主动脉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现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已经超过了搭桥术,成功地部分替代了搭桥术,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02、常见手术操作常见手术操作有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
03、常见手术操作编码的选择1.冠状动脉造影术主导词为动脉造影术,区分单导管、双导管;单导管技术编码为 88.55,双导管技术编码为 88.56。
2.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主要编码为支架植入术的编码,主导词为插入,区分支架是否有药物洗脱;无药物洗脱编码为 36.06,有药物洗脱的编码为 36.07;再用编码00.45,00.46,00.47,00.48说明插入血管支架的总数量,再附加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编码,主导词为血管成形术,编码为00.66。
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01、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概念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在经左、右心导管检查的基础上,将特制的、有一定韧度且不透X线的导管、封堵装置。
432020年 第07期兰台内外档案文化价值传承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电子治疗仪器,能够植入患者的体内,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脉冲发生器使心脏激动和收缩,对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产生极大的刺激性作用,最终实现治疗一些心律失常造成心脏功能障碍的情况。
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具体为1958年,起搏器制造工艺和技术逐渐完善,功能强大化,获得快速性发展。
通过成功应用起搏器挽救成千上万患者生命、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起搏器开始应用于非心电性疾病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等。
因心脏起搏亚目涉及范围较广、方式多样等等,最终发展成为手术编码的难点之一。
当编码员并未掌握相关编码方式和临床知识,易有编码错误情况的出现。
此次研究通过对心脏起搏治疗的ICD-9-CM-3手术编码方法的探究,结果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收集:通过分析心脏起搏治疗方式的编码原则与查找方法,对起搏器种类的介绍理解等,结合起搏器手术分类亚目、类目,实施正确的编码。
2018某院心血管内科一年出院病案5386份,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例数78例。
其中永久人工起搏器植入 48例。
临时人工起搏器植入 20例,起搏器装置的置换、去除、和修复 15 例表1 2018年某院心脏起搏器例数 例数类别 总例数编码错误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单腔起搏器(37.81、37.82)114双腔起搏器(37.83)3513三腔起搏器(00.50、00.51)20暂时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37.78)155手术中心脏起搏器(39.64)52导线置入、修复、置换、去除(37.85、37.8、37.87、00.53、00.54)103(1)心脏起搏方式临床常用的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法有两种,分别是永久性和临时性心脏起搏。
(2)心脏起搏装置主要有两部分内容包含在人工心脏起搏系统中:电极导线和脉冲发生器。
通常单独称脉冲发生器为起搏器。
起搏系统能够传动心脏自身心电活动到脉冲发生器的感知功能。
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操作编码剖析引言心脏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技术对心脏和大血管病变进行治疗的方法。
主要包括心脏起搏、动脉腔内成形,瓣膜成形、缺损封堵、导管消融、主动脉内反搏等。
这些治疗手段有些可达到替代外科治疗的同等疗效,它创伤小,可避免麻醉、开胸和体外循环的各种并发症,恢复快,重复性好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集中探讨了几种主要心脏介入治疗的编码规则与方法,以供参考。
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概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采用经皮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法,将带有球囊、支架或其他治疗装置的导管沿主动脉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现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已经超过了搭桥术,成功地部分替代了搭桥术,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02、常见手术操作常见手术操作有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
03、常见手术操作编码的选择1.冠状动脉造影术主导词为动脉造影术,区分单导管、双导管;单导管技术编码为 88.55,双导管技术编码为 88.56。
2.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主要编码为支架植入术的编码,主导词为插入,区分支架是否有药物洗脱;无药物洗脱编码为 36.06,有药物洗脱的编码为 36.07;再用编码00.45,00.46,00.47,00.48说明插入血管支架的总数量,再附加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编码,主导词为血管成形术,编码为00.66。
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01、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概念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在经左、右心导管检查的基础上,将特制的、有一定韧度且不透X线的导管、封堵装置或扩张球囊,经周围血管送到心脏和血管的指定部位进行封堵或球囊成型。
02、目前介入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五类(1)瓣膜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
(2)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缩窄。
心脏介入手术ICD—9—CM—3编码探讨摘要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文献,根据国际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原则进行准确手术分类编码。
分析发现编码人员只有充分了解临床最新技术动态,掌握手术分类原则,才能不断提高编码水平,准确进行分类编码。
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国际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主要指对需要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采用导管技术,对心脏以及大血管的病变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般来说,心脏介入治疗的内容包括心脏起搏介入治疗、动脉腔内成形介入治疗、瓣膜成形介入治疗、缺损封堵介入治疗、导管消融介入治疗、主动脉内反搏介入治疗等方式[1]。
相比传统外科治疗模式,介入治疗模式在取得几乎相同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同时其无需麻醉的特点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对于包括开胸、体外循环等在内的手术模式可能遗留的并发症也具有很好的避免效果。
本文就心脏介入手术常见的几种治疗方式进行手术分类编码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心脏介入手术介绍和手术编码查找方法1. 1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冠心病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群体低龄化等特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一般来说,治疗冠心病的手术方式以搭桥术为主,但该种术式风险高、并发症多,对患者的自身抵抗力、耐受力要求也高,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2,3]。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得到研究与推广,其主要通过经皮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完成治疗装置的输送,通过将包括支架等在内的装置沿着主动脉逆行置入病变部位达到治疗效果。
据有关资料统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频率已经超过传统的搭桥术,可见临床价值较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操作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支架植入术等步骤,完整的手术分类编码应包括以下部分:①冠状动脉造影术,查主导词动脉造影术-冠状88.57,然后根据导管的数量进行区别编码,单导管编码为88.55,而双导管编码为88.56。
心脏起搏器的类型和参数2.2 心脏起搏器的类型和参数2.2.1 心脏起搏器的类型和其适应症心脏起搏器由发生器、导线和电极组成。
电源供应产生电能,发生器发放起搏脉冲,经导线传到电极,由于电极与心脏接触而使起搏脉冲刺激心肌,引起心脏兴奋和收缩。
心脏起搏器按不同的观点可有不同的分类。
1.按使用时间长短分类(1)永久性起搏器。
患者终身携带,达到持久起搏作用。
一般是植入埋藏式起搏器。
永久性埋藏式起搏器适应症:①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或Ⅱ度(莫氏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无论是由于心动过缓或是由于严重心律失常而引起脑综合症(阿-斯综合症)或者伴有心力衰竭者。
②三束支阻滞伴有心脑综合症者。
③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病窦综合症);心动过缓及过速交替出现并以心动过缓为主伴有心脑综合症者。
(2)临时性起搏器。
临时性起搏是指心脏病变可望恢复,紧急情况下保护性应用或诊断应用的短时间使用心脏起搏,一般仅使用几小时、几天到几个星期或诊断及保护性的临时性应用等(如图2.5)。
图2.5 临时性(经皮式)和埋藏式起搏器及植入电极位置示意图临时性起搏器适应症:①急性前壁或下壁心肌梗塞,伴有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药物治疗无效者。
②急性心肌炎或心肌病,伴有心脑综合症者。
③药物中毒伴有心脑综合症发作者。
④心脏手术后出现Ⅳ度房室传导阻滞者。
⑤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引起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
⑥超速驱动起搏应用于诊断上以及用于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已经无效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者。
⑦在必要时可应用于安置长期心外膜或心肌起搏电极之前,冠状动脉造影、电击复律手术、重大的外科手术及其他手术科室的手术中或手术后作为保护性措施者。
⑧其他紧急抢救的垂危患者。
2.按起搏器与病员的关系分类(1)感应式(半埋藏式)起搏器。
起搏器的脉冲发生器在体外,通过载波发射给埋植在体内的接受器(感应线圈)接收,再经解调(检波)为原形起搏脉冲,通过起搏电极刺激心脏。
其优点是体内部分无需电源,无电池使用寿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