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设计人体结构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16
第三章人体各部位与服装设计界面第一节人体各部位特征与服装设计服装人体工程学的目的在于使服装设计与人体各部位要求相适应,使人体与服装界面达到整体上的内外和谐同步,进而显示最佳状态与最优绩效。
“内”指人体受服装作用的部分,“外”指服装服务于人体的内容,二者之间的联系客观且富有系统性,在人体部位与部位之间,人体与服装、服装与人体各个界面上,尊重人体固有形态结构,才能使服装有效地作用于它,也使受服装作用后的人体更具卫生、舒适、合理的效能。
这里所研究的人体各部位,与解剖学中人体体表区分不同,仅针对与服装关系密切的颈、肩、胸、腰、四肢、臀等部位作静、动态分析,并着落在与之配合、关联的服装处理上。
一、颈部颈部是人体躯干中最活跃的部分,它将头部与躯干连结在一起(图3-3-1),它对服装设计的重要价值是围绕它的四周结构形式与缝线决定服装衣领式样,在颈部与躯干的界线处呈现。
在图3-3-1中,颈部前面上限为颌下点,下界至锁骨以上的颈窝处,后面从枕下点至第七颈椎点,外形呈上细下粗的圆柱状,从侧面看颈部向前倾斜、楔入躯干部并形成前低后高的斜坡(图3-3-2),这个斜坡是造成前后衣领领窝弧线弯度和前后衣片长差的依据。
不顾及颈部的结构特征,会在服装造型上出现前拥后吊的现象。
颈部因人而异,有长短粗细之分,周径与倾斜势态也不一样。
例如,挺胸型与驼背型的颈部倾斜度大不相同(指人体直立静态状况下),在高级时装的量身定制中,要对颈部进行实际测量。
正常的颈部倾斜角,以日本成年女子普测为例,倾斜角平均值为18°,最大是25°,最小是11°(图3-3-3),平均值是前倾斜角加后倾斜角,再除以2得出的。
服装领围线是根据颈部生理结构产生的,前有胸锁乳突肌而形成凸形,在这凸起点上确定为前颈点(图3-3-4A),前颈点与斜方肌的下部连成侧颈点(图3-3-4B),侧颈点再与第七颈椎点连成后颈点(图3-3-4C),将前颈点、侧颈点、后颈点连接画顺,就形成了领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