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5.58 KB
- 文档页数:15
15夏天里的成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9个生字。
3.体会文章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累累硕果是需要在夏天用力生长才能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由果实累累的秋天自然引出夏天,为出示课题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自读要求。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本课的生字,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并指导个别语句的语音语调,为学生做好范读。
3.学生齐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自由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5.简单说说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多次读文,可从读中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出示课件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齐读这句话)(板书)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讲述的呢?(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而明确文章是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路、马路等方面描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的。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句话写的。
【导语】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话题是“围绕中⼼意思写”,让学⽣选择⼀个感受最深的汉字确定中⼼,写⼀篇习作。
旨在培养学⽣“围绕中⼼意思,从不同的⽅⾯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的习作能⼒。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习作5:围绕中⼼意思写》教案 教学⽬标 1.能围绕⼀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2.与同伴交换习作,针对是否写清中⼼意思相互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能围绕⼀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中⼼从不同的⽅⾯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教学过程 第⼀课时:习作指导课 (⼀)初试⾝⼿ 1.交流材料。
(1)出⽰材料。
下⾯是⼀位同学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选的材料。
请你判断⼀下,哪些材料可以⽤来表达中⼼意思,在后⾯的括号⾥打“√” 跑了⼏⼗⾥地去看戏。
( ) 常给我们讲故事。
( ) 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
( ) ⼲活时会哼上两句流⾏歌曲。
( ) 边炒菜边做戏曲⾥的动作,把菜炒糊了。
( ) 到⽂化馆拜师学戏。
( ) 每天看书看到很晚。
( ) ⼀看到戏曲表演就占着电视。
( ) (2)思考判断。
学⽣默读、思考、判断。
(3)交流反馈。
指名学⽣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
(4)⼩结点拨:围绕⼀个中⼼,可以⽤不同的事例来表达。
2.想象“⽅⾯”。
(1)确定⼀事。
如果只写同⼀件事,如,爷爷“跑了⼏⼗⾥路去看戏”这件事,你认为可以从哪些⽅⾯进⾏描写,想⼀想爷爷因为赶路可能会发⽣什么事。
(2)想想“⽅⾯”。
围绕爷爷“跑了⼏⼗⾥路去看戏”这⼀件事情,可以从多个⽅⾯想象来写。
如,爷爷赶路的样⼦、赶路忘记劳累、赶路回来⽣病…… (3)⼩结点拨:同⼀件事情,可以从不同⽅⾯来表达。
3.由“题”想“事”。
(1)选择题⽬。
从下⾯的题⽬中选⼀两个,想想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来写。
教学要求1.自主阅读习作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
2.借助旁批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
(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
1.自主阅读习作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
2.借助旁批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
课件。
一教学例文:《爸爸的计划》1.阅读习作例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语弄明白。
(2)这篇习作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讲述了一位爱订计划的爸爸的故事)(板书:爸爸爱订计划)2.探究讨论,找中心句。
学生探究、交流:文章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画出相关的中心句。
(出示课件2)(1)我爸爸是一个工厂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3)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计划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找中心句,先抓住这几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下步分析课文、突破难点做准备。
3.分析课文,突破难点。
(1)各部分内容中,为了说明一个中心意思,分别从哪些方面或选取了哪些事例来写?(2)学生结合旁批,讨论、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①指名让学生读一读爸爸给家里每个人订的计划,从中你看出了爸爸的什么特点?②列出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突显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
(板书:给每个人都订计划)③爸爸是怎样执行计划的?作者举了什么事例来表现“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这一中心意思的?事例一:计划每天定时开关气窗,哪怕外面打雷下雨,雨水打湿了窗帘和写字台上他正在拟订的计划,他也是先关气窗后关门窗。
事例二:全家人按时休息。
(板书:严格执行计划)(选取典型事例描写)④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计划吗?借订暑假计划这件事,说明爸爸认为他订的计划最全面,因此“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计划。
这件事是重点,所以写得最详细。
(板书:制订暑假计划)(选取重点事例具体写)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作者为了说明一个中心意思,选取了不同的事例,懂得作者选取这些事例的原则——最能表达中心意思,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指导。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目标】1.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
2.能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针对是否写清楚中心意思,相互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明确习作内容1.同学们,围绕单元主题“明明白白我的心”,我们的学习已经到了最关键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们要通过写,围绕中心意思清楚明白地表达我们的心,最终完成主题为“明明白白我的心”的优秀作文集。
2.如何写呢?一起来看习作要求,打开书,84页,自己读一读。
3.谁来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有哪些?生1: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师:先要选定汉字,确定范围。
生2: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师:要想清楚中心意思,还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生3:写之前……写之后……师:写之前、写之后都要对照检查一下是否能表达中心意思。
生4:可以用你选的字作为题目,也可以另外拟一个题目。
师:这是关于题目的建议。
4.明确了习作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书上为我们提供的十二个汉字,读一读。
5.如何围绕一个汉字,写成一篇习作呢?我们就以第一个字“甜”为例一起交流一下。
二、以“甜”字为例,构思、选材1. 我们现在“甜”字为中心来构思一篇文章,你打算怎么写?有什么思路?准备选择什么材料?2.师生交流生:我准备写品尝到了香甜的食物,舌尖的诱惑……生:我准备写被亲人,关心呵护内心的一种幸福……生:我准备谢老师送我一件礼物,我感到很开心很甜蜜……师小结:不知不觉我们的思路被拓宽了,对汉字的体会也越来越深了,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3.出示“甜”的不同含义及选材①“甜”可以是如糖似蜜的味道。
比如我们可以写过生日时我和小伙伴们品尝香甜的蛋糕;可以写端午节时奶奶教我包粽子,我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真甜!②“甜”可以是幸福美好的感觉。
我救助了一只流浪狗,看到他渐渐痊愈,我的内心一阵甜蜜;最近肠胃不舒服,姥姥为我熬了小米粥粥,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导语】本文是根据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内容,设计一份全单元教案的教学方案。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了解其中的重要知识点;(2)能够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的词语与句型;(3)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独立的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的研读,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2)鼓励学生们进行思考与表达,增强其语文表达能力;(3)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遵守学习和考试规范;(2)倡导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3)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掌握第五单元课文的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三、教学难点:运用课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相关教学资料,如课本、拓展阅读书籍等;(2)准备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与讲解。
2.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课文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3. 学习重点知识点:(1)通过课堂讲解、示范与练习等方式,教授课文中的重要概念与知识;(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4. 拓展阅读:(1)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2)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读后感悟与心得。
5. 综合运用:(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课文重要知识点;(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配对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进行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合作解题与互相学习。
6. 写作任务:(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写作主题;(2)借助教师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3)鼓励学生们相互检查、修改与完善自己的作品。
7. 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与点评;(2)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与解答。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通用10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篇1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夏天里的成长》。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这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那么围绕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二、研读文本,感受成长(一)品读第2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
2、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认真。
是啊,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
3、学生汇报。
(1)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过渡:你们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
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吧。
看,瓜藤生长得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竹子林、高粱地: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过渡;竹子真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看一段视频。
竹子果真长得那么快,那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呢?(指名读)(3)苞蕾: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过渡: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这里,作者为了突出植物长得快,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昨天——今天——明天)(4)石头、草坪菜畦等。
(欣赏图片)(5)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过渡:“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如果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现,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的一半大了,它们的长可真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
)是啊,作者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有一个邋遢的同学,大家都不愿意接触他,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这个同学,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同时也温暖了全班同学的心。
(出示课件14)学习小伙伴3:我选取的汉字是“美”,围绕这个字,我会写梦见自己乘坐太空飞船飞往太空后所看到的神奇、美丽的景象。
②我想选取的汉字我选取的汉字是,围绕这个字,我会写。
学生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说清楚自己选取的汉字,并说明要写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小伙伴的表达与分享,让学生明确自己选取的汉字,说明要写的内容,并勾连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教师过渡:同学们想选取的汉字可真不少,内容也很丰富。
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将汉字与内容有机融合?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学一学写作方法吧。
五、研读课文片段,学习写作方法1.怎样才能更好地将汉字与内容有机融合(出示课件15)(1)先有字,后有事例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以“长”为字眼,紧扣“成长”这个话题,突出“夏天里的成长”这个关键点,描写了夏天各种事物都在迅速地生长,从而告诉我们要把握机遇,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
课文围绕中心意思,“长”字与“长”的内容融为一体,中心突出,层次清晰,内容具体。
(出示课件16)(2)(出示课件17)先有事例,后有字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写了作者初得雨衣,急于想要穿出来试一试,一直等着下雨,却一直偏偏不下雨,终于下雨却又不能外出。
在这种执着的期待与反复的失望里,自然而然地突出一个“盼”字。
2.怎样表达中心意思(出示课件18)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中心意思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以及主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围绕中心意思表达,就是要提取文章的主题,紧贴这个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围绕中心,从不同的方面来写(出示课件19)教师提问:本文围绕“成长”这个中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预设:围绕“成长”这个中心,作者从植物和动物两个方面阐述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围绕中心,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出示课件20)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为了表达中心意思,我们有时可以选择两个或多个事例来写,每个事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表达的中心相同。
围绕中心意思写教学要求 1.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重点)2.与同伴交换习作,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修改习作。
(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
1.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2.与同伴交换习作,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修改习作。
课件。
一观察汉字,领悟内涵1.教师讲解引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看到一个字,我们就可以想到汉字的意义,想到由这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想到与这个汉字或词语有关的事情等。
同学们看一下教材中的汉字,选择令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汉字,和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你对这个汉字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出示课件2)甜乐泪暖悔望迷妙变忙寻让2.举例说明。
(出示课件3)示例:甜(1)甜是像糖或蜜的滋味,如糖是甜的。
(2)比喻使人感到舒服的一种感觉,如甜蜜的生活、甜言蜜语等。
(3)还能想起好多由“甜”字组成的词语:酸甜苦辣、忆苦思甜……设计意图:先出示教材给出的汉字,引导学生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然后以“甜”字为例,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
二确定中心,选择材料1.从教材给出的汉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
注意要根据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自己要写的中心意思。
(可以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的故事)2.选材示例。
(出示课件4)题目:甜围绕“甜”字展开联想,说说自己想到了哪些事例或场景。
示例:(1)爷爷为我做了排骨饭。
(2)妈妈给我买来好看的衣服。
(3)我生病了,爸爸在医院守着我,给我讲故事。
3.根据中心意思,确定自己的选材。
(从不同方面搜集材料,尽可能丰富地选取事例)设计意图:以“甜”字为例出示一份提纲,学生分析提纲中的材料是否能够表达中心意思,让学生感悟自己的习作如何选择材料才合适。
4.在选好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意思,确定重点材料,并写详细具体。
三交流提纲,互提建议1.把选好的材料和同桌交换,请同桌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牛郎织女》的基本内容,能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脱颖而出;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相关习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理解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牛郎织女》的学习和理解。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 词语和句子的拼读和运用。
4. 相关习作的创作与展示。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牛郎织女》;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相关习作。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牛郎织女》的片段,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兴趣。
2. 学习课文:分段阅读课文《牛郎织女》,师生共同解读和理解课文,注重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 词语拼读:重点训练学生课文中的生词拼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拼写。
4. 词语运用: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词语造句,并进行交流和展示。
5. 习作展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挥,展开想象,写一篇与《牛郎织女》有关的习作,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以及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牛郎织女》。
2.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3. 收集相关神话故事,进行阅读并写下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发言、合作等。
2. 批改学生完成的习作,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作表现。
3. 综合评价学生在背诵课文和完成习题中的表现。
教学要求1.结合课文,交流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并将重要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重点)2.能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作为材料。
(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
1.结合课文,交流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并将重要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2.能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作为材料。
课件。
一交流平台1.谁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2)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
——[清]魏嬉教师指导: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好像树木一样,它的根深,枝叶也就茂盛了。
设计意图:出示古人关于写文章要确立中心的名言,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名言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学习并运用这种写法。
2.探究讨论。
(1)教师提问: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来选择材料有什么好处?(2)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点拨: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使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
(4)学生结合《夏天里的成长》来理解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好处。
(出示课件3)①《夏天里的成长》一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②这篇课文选择了哪些事例?③你认为这些事例对表达中心意思有什么好处?3.指导讲解。
(1)学生思考: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表达时,怎样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2)教师指导: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结合《盼》这篇课文,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是重点?作者是怎样把重点写详细、写具体的?二初试身手1.分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问题。
(2)各小组均推荐一名同学作汇报。
教师把各组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记下来,和全班同学一起分析。
(3)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板书:选取的材料都要为中心服务)2.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4)从下面的题目中选一两个,说说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好斗的公鸡弟弟变了闲不住的奶奶忙碌的早晨欢声笑语满校园那些温暖的时光(1)观察题目,确定中心。
教学要求1.会写“袖、篷”等13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词语。
2.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重点)3.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
1.会写“袖、篷”等13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词语。
2.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件。
一揭示题目,简介作者1.教师给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
(出示课件2)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
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带着“雨衣和课文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疑问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2.解释题目: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
(盼)你有没有“盼”望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桌说一说。
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
(板书:盼)3.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3)铁凝,1957年生于河北省赵县。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
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
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1.认读、书写生字。
(1)“篷”与“蓬”字形不同,意义不同。
(2)指导书写“疯、篷、酱、唇”等生字。
“疯、唇”: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竖撇要长一点儿。
“篷”:上下结构,“竹字头”要写得宽一些。
“酱”:笔画多,不要漏写“酉”部的横画。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解释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出示课件4)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思想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习作类型:议论文、抒情文、叙述文。
(2) 掌握围绕中心思想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习如何发掘文章的中心思想。
2.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掌握围绕中心思想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 学习如何发掘文章的中心思想。
2.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于文章中的中心思想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法2.讨论和写作实践结合四、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老师与学生互动:假设今天是学校举行课外活动的一天,大家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的文章,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应该怎么写呢?2.预习复习复习上一单元中的写作类型。
3.探究围绕中心思想写1) 什么是中心思想?让学生展示一篇关于体育运动的文章,引导学生精读一遍,让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老师进一步解释中心思想的含义,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是读者阅读此篇文章所取得的主要思想和印象。
2) 如何围绕中心思想写?分配几组学生,分别从兴趣、体育、友谊等几个方面拟定主题,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依据感受、想法等,写一篇小文章,围绕主题来指导他们的写作。
你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用抒情、议论、叙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出中心思想。
提示学生注意,这篇文章应该有明确的总体思路和中心思想,让读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它们可以通过文章来清晰地理解这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
4.作品展示老师指导学生近一步编辑文章,并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写作方式和技巧。
通过两两交换和分类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文章。
5.总结和评价老师围绕昨天的写作展现进行点评和评价,并总结这一单元的学习收获和归纳重点:如何围绕中心思想进行写作。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
习作单元中每一项内容的安排都为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内容。
精读课文的学习为了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表达练习;习作例文提供范例,功能是继续体会写法;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实践。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再每册教材中都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
旨在“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材编排体系,科学地安排语文策略和能力训练,再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的在教科书中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以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促
单元整体教课时安排)
课时教案
4
6
课时教案(参考)
7
8
9
10
11
课时教案
应该选择和“戏”有关的材料。
3.给材料分类,进行有序整理。
3.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两个,说说可以选择那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4.布置作业:根据提纲完成小练笔。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第五单元:习作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是习作单元。
习作主题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语出南朝(梁)萧统《文选传》:“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用现代汉语解释为,写文章应以立意为宗旨,而不以擅长文采为根本,“立意”是指一篇文章所确定的主题,这个单元指“中心意思”。
围绕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精读课文,以及《爸爸的计划》和《小站》两篇习作例文,中间穿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自梁容若的散文《夏天》,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位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开篇点明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课文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生长”,以及孩子们的成长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描写。
《盼》节选自铁凝的同名短篇小说,并作了改动。
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盼”,“盼”是一种心理活动,围绕这一心理活动,我们会思考——谁在盼?盼什么?为什么盼?通读课文后发现,文中的“我”盼着变天,盼着下雨,因为“我”想如愿穿上新雨衣。
课文把“我”盼雨的过程进行了极限“拉扯”——“我”盼而得之,求之不得,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交流平台”提出了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结合《夏天里的成长》和《盼》的具体内容,“交流平台”总结了两种方法,一是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二是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具体。
“初试身手”旨在引导学生初步尝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为此,教材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围绕“戏迷爷爷”,对已提供的材料进行判断,选出“适合的材料”;二是依据给出的题目,思考围绕中心意思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者从哪些方面写。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联系密切,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实践的具体路径。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围绕“我”的爸爸爱订计划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日常计划和暑假计划两个典型事例,并把订暑假计划的经过写得非常具体,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