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 格式:docx
- 大小:21.31 KB
- 文档页数:2
古代文化知识1.对于古诗与星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彷徨于斗牛之间。
”“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唱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安逸。
李商隐《马嵬》:“这天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光阴。
2.谈谈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河内:黄治以北的地域。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域。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山东: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以外。
(《过秦论》)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域。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江表:(长江以外的)江南地域(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域在长江以外)(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3.孔子及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
谈谈下边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1)子曰:“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把推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此中而众星拱卫。
先人以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地点。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日夜。
”(《论语·子罕》)叹息日夜不断流去的河水,惋惜光阴的易逝。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以水比况聪理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
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博苑10-18 0629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作进一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尤其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作品,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今天我们就来对这方面的知识作一基本探讨。
二.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归去来兮辞》本文是一篇辞赋。
辞:“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1 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
《汉书.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2 风波:战乱。
3 公田:供俸禄的田。
4人事:指做官。
5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滕王阁序》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滕王阁序》成为他的“绝唱”。
1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
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2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3“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孺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孺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
4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候官员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
5襜帷:车的帷幔。
6旬假: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7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8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9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不再南飞。
10“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在睢水旁边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人在此饮酒赋诗。
11北辰:北极星。
这里暗指国君。
12帝阍: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13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做宣室。
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14“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
1、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戴望舒: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3、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4、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5、《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21 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6、《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 编。
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必修五语文第二单元文化常识一、作者、作品一)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
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自小体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贫,不能常得”;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六十岁左右去世。
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在中国诗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二)王勃(唐代文学家)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三)庄子(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2020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归纳1.国子学是历代王朝的教育管理机关,专门提升皇室子弟的最高学府。
2.羌族是我国西部的一个民族,古代诗歌中经常提到的“羌笛”这一乐器就起源于古羌族。
3.古代的爵位分为若干等,如“楚国公”、“燕郡王”等属于高等级的爵位。
4.“妃”原意为“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或太子、___、___的妻子。
5.“知”表示主持、管理的意思。
如“知高平、潍二县”就可以翻译为先后任高平县、潍县的县令。
6.“中官”指的是“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阉人”。
7.“典试”是科举测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___主持山东的科举测试。
8.“星变”指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认为将有凶灾。
例如“比年日食皆在四月”的天象变化。
9.“陛辞”是临行前向皇帝告别。
陛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10.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11.“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12.“___”是南宋皇帝___的庙号。
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13.“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测试者,称为进士。
古代科举测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14.“字”是古人成年时所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便于他人称呼。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15.“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16.“致仕”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17.“诰”专用于上对下,也指文体名,训诫或任命封赠的文告,隋唐以后帝王授官、封赠、贬谪也用诰。
18.“崩”是古代王或王后的死,也指诸侯或者大官的死。
19.“尚书”是官名,始置于战国,是掌管文书的官,后来权势渐大。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1《归去来兮辞》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2《滕王阁序》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XXX来不接待宾客,专为XXX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XXX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XXX: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XXX: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3《逍遥游》1.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农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4《陈情表》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XXX: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XXX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XXX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XXX的属官。
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语文必修五文化常识小结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作品,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
一、姓名和称谓1、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
如臣密言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2、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4、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5、称官名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6、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家君指自己的父亲。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家叔指自己的叔叔7、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8、特殊称谓(1)林冲的棉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家整治缝补浑家谦称自己妻子(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慈父称自己的父亲9、年龄的称谓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1、天文地理,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划分为若干区域来识别。
28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
2、古代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滕王阁序》,“星分翼轸,地接衡庐”)3、中国古代天文地理是并称的,九州相传是大禹治水首先划分的,沿用至今。
4、河内,山东,西河,关西,江表,淮左:请自查。
5、纪年纪时,古人纪年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一种纪年方法。
6、既望,指每月十五,如“七月既望”,朔,每月初一,晦,月末,如戊申晦。
7、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继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
如“庆历四年春”。
古人为弥补天干纪年的不足,往往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8、纪月,古人除了用序数,还加了一些特殊的称谓,如“孟”“仲”“季”“朔”“望”“晦”。
9、古代纪时,古人把一昼夜分割八时段,十时段,十二时段,十五时段,十六时段等,如“平朔黄昏”,都表明时间,南北朝以后,运用天干地支纪时及五更报夜为主要方法,“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10、平明,日中,人定,日暮,夜阑,暮春,三春,三秋:请自查。
11、姓名字号,春秋以前,姓与氏是分开的秦以后,姓和氏逐渐不分,汉代通称为姓。
12、名是人们相互区别的符号,古代婴儿出生后几个月由父命名(不是父母共同命名)。
13、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所以,名和字是有关联的。
14、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叫别号,五柳先生,青莲居士,六一居士,帝王将相死后还有谥号。
15、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为武,造临四方曰明,杀戮无辜曰厉,早孤短折为哀,年中早夭曰悼。
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褒扬居多(但也有贬的)。
16、外号,也叫绰号,写表现人物特征的名号,水浒传里人物外号最多。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必修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中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必修4):《窦娥冤》1.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
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
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
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
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
(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5)杂,杂角。
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2020年高考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2018年高考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3.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4.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5.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6.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7.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8.犬马:臣子自谦。
9.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
后土:古代指地,土神。
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
指天地。
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亦作“后土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