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优雅竹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与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15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赏析!安吉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是浙江省安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探索。
安吉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县,经历了工业污染之痛以后,1998年安吉县放弃工业立县之路,2001年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
2003年,安吉县结合浙江省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在全县实施以“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为内容的“两双工程”,以多种形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工业污染、违章建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突出问题,着重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固废处理、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河沟池塘污染治理,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在此基础上,安吉县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
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产业提升、环境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把全县建制村建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
自2003年以来,安吉县通过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大大改善了社会经济面貌。
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66.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5.2亿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总收入由7亿元增加到36.3亿元,年均增长2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3.4亿元增加到21.1亿元,年均增长22.5%,比全省高3.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由5 402元增加到15 836元,年均增长12.69%,由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转变为高出全省1 000多元。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以经营乡村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安吉立足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茶产业、生态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仅竹产业每年为农民创造收入6 500元,占农民收入的60%左右;农民每年白茶收入2 000多元,因休闲旅游每年人均增收2 000多元,各占农民收入的13.5%左右。
永嘉模式浙江省永嘉县以“环境综合整治、村落保护利用、生态旅游开发、城乡统筹改革”为主要内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优雅竹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修福辉张震宇刘泉【摘要】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国家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以改变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空间拓展较快,用地用能粗放;城市建设密度较低,人气活力不足;城市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特色消失等一系列问题。
安吉总体城市设计是与总体规划相辅相成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安吉近期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的重要“抓手”。
通过总体城市设计,建立未来安吉县城人居特色的“总体城市框架”和相应系统的“价值标准”,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控制引导手段。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重新审视这一项目,梳理其在城乡一体化、城市价值标准、城市功能设计、近期行动规划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以期更好地为安吉内涵式、高品质的城市发展建设服务。
【关键词】美丽乡村;优雅竹城;新型城镇化;总体城市设计;安吉;行动规划1.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较快提升至2010年的49.68%,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根据世界城镇化规律,我国正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占全国城市总量85%的小城镇将成为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主要战场。
在此基础上,国家适时提出来建设“新型城镇化”,以改变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优先发展、乡村发展缓慢;城市空间拓展较快,用地用能粗放;城市建设密度较低,人气活力不足;城市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特色消失,城市千城一面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中讲道,新型城镇化讲求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非“一样化”发展,城乡有别;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传承自身的文脉,重塑自身的特色。
在新型城镇化思路下,城市的发展将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强调空间环境特色,以打造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安吉中国美丽乡村模式研究安吉中国美丽乡村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乡村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人口外流、农业结构不合理、环境破坏等。
为了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各地纷纷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其中,安吉县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成功打造了中国美丽乡村的典范,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的北部,地势较为山ous,拥有许多山林、清澈的水域和崇山峻岭。
这些天赋资源成为安吉发展美丽乡村的有力保障。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安吉注重生态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安吉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安吉农业逐渐由传统的农耕经济转变为现代化的农业经济,提高了农业的产出和质量。
安吉发展特色农业,如种植有机茶叶、竹笋等,这些农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并成为安吉的名片之一。
其次,安吉注重乡村旅游的发展。
安吉独特的山水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业,提供好客服务和精致的农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到来。
与此同时,安吉开展了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如茶文化体验、竹艺展示等,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再次,安吉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安吉县政府加大了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修建了许多道路、桥梁和供水供电设施,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安吉还注重个别乡村的整体改造,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社区,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最后,安吉在乡村教育和医疗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安吉县政府加大了对乡村学校的投入,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
同时,安吉还建设了许多乡村医疗中心,方便农民就医。
这些举措进一步改善了乡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安吉县通过发展绿色农业、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教育和医疗等多个方面,成功打造了中国美丽乡村的典范。
安吉的经验给了其他地方很好的启示,尤其是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
中共安吉县委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2011年3月7日)三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覆盖面达到75%以上,精品村达到108个,9个乡镇创建全覆盖,美丽乡村上升为全省战略。
2011年,全省、全市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县上下要主动把握“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巩固成果、扩大优势,加快推进中国美丽乡村从全面创建向全面提升转变、从大乡村建设向大景区经营转变,统筹推进“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一体化发展。
今年要全力实施精品提升、经营提速、创建攻坚三大工程,全面开创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经营新局面。
现就2011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工作目标和任务(一)实施精品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以大景区理念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向景区建设转变。
全面启动风情小镇的规划与建设,稳步推进天荒坪、报福、章村、鄣吴、山川等风格各异的风情小镇建设。
全面实施精品区块建设,精心打造环灵峰山核心区和六个精品区块,点线面、立体式、景区化提升,打造乡镇旅游综合体。
加大小集镇特别是老集镇建设与提升力度,重抓环境整治、功能完善和特色营造。
全面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巩固提升工程,按照“三年一提升”的安排,对已创建村有序提升和扩面。
(二)实施经营提速工程,积极转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以民富村强为目标,主攻乡村经营。
按照“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的总体框架,进一步确立县为主导、镇(乡)为主体、村为基础的三级联动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区域互补、功能互补、资源互补,高效优质推进。
做好“整合升级”和“接小连大”文章,构筑“一环四带六区”经营格局,突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大景区。
(三)实施创建攻坚工程,继续扩大美丽乡村覆盖面。
按照《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的总体部署,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对平原土斗区、偏远山区等薄弱区域重点扶持、重点攻坚,确保建设时序和建设质量,进一步扩大创建覆盖面,全县美丽乡村创建覆盖面达到85%以上。
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城市聚居,而乡村逐渐被边缘化。
但是,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乡村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因此,在未来的规划中,乡村的发展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话题。
在中国,乡村的发展同样备受关注。
其中,浙江省安吉县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创新行动之一。
那么,安吉县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展现了哪些价值?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是什么?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是指为了有效提升安吉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加快乡村振兴进程,根据当地自然、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规划方案。
这是一个面向2025年和2035年两个时期的长远规划。
通过规划,安吉县政府要着力打造美丽山水、生态宜居、文化生态相宜、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使乡村成为一个和谐美丽的宜居之地。
二、特点展现了哪些价值?1、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创新农村治理、改善乡村环境,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以及社会发展。
2、注重乡村的生态保护安吉县境内拥有12000个自然村庄,650个行政村,30个乡镇,带来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规划中,强调保护生态文明,将生态保护和整治贯穿到整个规划过程中,对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进行全面考虑。
3、发挥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之间的互动作用乡村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特殊的价值观念资源。
在这份规划中,安吉县把婺江源头水源地保护区、竹海、茶乡、古村落等资源视为文化旅游的“城市绿肺”,并在现存基础上创新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的宜居文旅体验产品,以打造安吉乡村旅游品牌,为安吉实现旅游小镇化、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长,驱动着大量的散住户在城市周边、乡村建房居住,由此带来了很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划中规定要加强农村居民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保障基本权益,保障农村公共设施的逐步完善和乡村环境的改善,以及重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安吉美丽乡村模式》安吉围绕建成“全覆盖、高标准、深领域”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定位,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大目标,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四项原则,通过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浙江安吉: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202x-02-0410:44:36光明网编辑:付承堃发表评论进入论坛>>地处浙西山区的安吉县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通过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从省级贫困县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县、生态县,走出了一条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地方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积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形成了“环境宜居一流、乡村美丽一流、百姓富裕一流、文化生态一流”等诸多优势。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实践,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优化县域生态环境。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准确把握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于生态特色基础谋篇布局,因地制宜,扬长补短,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开辟一条差异化、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以安吉县的实践为例,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安吉县确立了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的总体思路,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总载体,以县域大景区为共同愿景,以“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核心,经过环境资源化、资源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三大步骤,坚持城乡协同并进,初步建立了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产业协调、发展潜力强劲、生态文化活跃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模式,塑造了以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中国美丽乡村”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县域综合品牌,成功打造了长三角特色制造业集聚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休闲经济先行区、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和创业与人居优选地。
繁荣县域生态文化。
首先,地方政府要通过各种社会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态建设氛围,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理念,实现从“山上有生态”向“心中有生态”的提升。
建设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安吉县近年来全力以赴开展“中国美丽乡村”纪实安吉美丽乡村创建四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自2008年创建以来,已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150个、重点村14、特色村4个,创建覆盖面已达到89.8%。
构建了一个县域大景区的基本雏形,开通了“黄埔江源”、“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美丽乡村精品观光带,初步形成了“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个层次的美丽乡村大格局,一个全域景区化打造、立体式经营的“可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现代型美丽乡村正在逐步成型。
打造了一张响亮的国家级新名片,以“中国美丽乡村”为总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得到一大批领导、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国家质监总局把安吉县作为“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县;省委常委会把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省战略全面推广实施,使“中国美丽乡村”成为继“中国竹乡”、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后的第三张名片。
四年来,安吉县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年,被授予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先进单位;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荣誉;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荣誉;被国家标准委员会授予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示范县荣誉;2011年度,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荣誉。
安吉县新农村建设考核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一等奖,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胜单位,2011年在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考核中名列第一,全国“三农”专家将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经验明确为“安吉模式”。
尽心谋划,成功探索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模式创设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系。
一是出台相关文件。
2008年初,安吉县农办在深入研究上级精神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四大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步骤、工作原则和领导机制,为“中国美丽乡村”搭建了最初的框架体系。
浙江安吉: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打造全国首个县域大景区——安吉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做法和成效
王昌慧
【期刊名称】《中国城市经济》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近年来,安吉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认真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坚持以经济转型为主线,沿着“一地四区”的发展路径,深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着力打造全国首个县域大景区,走出了一条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安吉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王昌慧
【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县委宣传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生态文明视角下美丽乡村全域化景区建设模式研究——以安吉山川为例 [J], 陆
韵
2.山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动态考察——以浙江省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J], 任重
3."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思考r——以浙江省安吉县吟诗村为例
[J], 任大莲;余小林
4.山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动态考察——以浙江省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J], 任重
5.借鉴“安吉模式” 打造“美丽乡村”——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J], 张天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吉打造最美的“风情小镇”《走读美丽中国》书系的开篇之作这样介绍:安吉,绿意盎然之地,因其上佳的生态、美好的生活方式和深沉的文化底蕴,而在这个喧嚣时代被人们视作宜居的“美丽之地”。
这是对安吉风情小镇的真实写照。
“自风情小镇建设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小镇越来越美丽!”傍晚,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民杨安秀沐浴着晚霞,悠闲地来到广场与伙伴秀起了舞步。
“风情小镇”建设是安吉县“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打造县域大景区和提升“中国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
安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从2011年5月开始,安吉县委、县政府抢抓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机遇,启动“风情小镇”建设,依托全县各乡镇的资源禀赋,按照城镇组群发展理念,规划建设风格迥异的风情旅游小镇,开始了全域景区化、发展差异化的全新探索。
全县实行梯度推进,2011年—2013年,开展天荒坪、报福、章村、鄣吴、山川等5个乡镇创建;2012年—2014年开展溪龙、梅溪、孝源、上墅、杭垓5个乡镇创建,力争在全县打造“环境优美、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特色小城镇集群。
通过4年的建设,共完成各类项目279个,完成投资约9.1亿元,使各乡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镇容镇貌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2014年,安吉县委、县政府提出“重点培育示范风情小镇”行动,用三年时间重点培育山川、报福、章村、鄣吴、天荒坪5个“最佳宜居、魅力宜文、活力宜游”的示范“风情小镇”,建设起一批具有历史记忆、文化内涵、区域特色、民族特点、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风情小镇,打响长三角的最佳旅居地、品位高雅的文化高地、全国乃至国际风情小镇品牌。
突出政策配套强化保障扶持安吉地处天目山北麓,七山一水二分田,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城镇大多地处沟谷,依山傍水而建,可利用的土地有限,要发展一个大的城市比较困难,特别是县城区域空间狭小,承载能力有限。
案例分析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4月上总第427期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孟瑶1 赵华1 李明2(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北京 100835;2.安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浙江安吉 313300)[摘要]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自2003年浙江省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安吉县积极探索,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样板。
本文通过对安吉县的实地调研,研究分析了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总结其成功经验,进一步明晰了县域层面推进美丽乡村的思路和方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安吉县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y Beautiful Countrysi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Vitalization——Taking Anji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Meng yao 1, Zhao hua 1,Li ming 2(1.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Beijing, 100835;2.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Bureau of Anji County, Anji, 313300, Zhejiang)Abstract :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re the important tasks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hich ar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ince 2003, Zhejiang Province launched the pilot project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Anji County has actively explored and achieved a win-win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come a successful model of China's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of Anji Coun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e paper further clarifies the methods of promoting beautiful countryside at the county level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Keywords : Rural revitalization,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ji CountyDOI: 10.16116/ki.jskj.2021.07.015总第427期建设科技案例分析1 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乡村建设。
简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美丽中国”的发源地的安吉县城坐落于浙江西北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有着优越的区域条件,有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其“美丽之乡”建设卓有成效,安吉于2009年~2010年进行了总体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笔者将结合这一项目的具体实况,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重新审视这一项目,旨在有效拓展完善总体城市规划设计中对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应用,以期能为新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时期安吉县总体城市规划设计的背景分析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背景下,安吉县城的发展方向为生态旅游城市,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著名的竹乡,且位于距长三角距人口密集地区较近的山区,资源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其有了发展乡村休闲度假的优势,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发展日益深化的过程中,此地域的交通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其中以杭长高速公路最具代表性,进一步凸显了此区域的环境、区位、资源等优势,有利于其全面融入大杭州及国际分工体系,面对这一机遇,安吉积极响应政府的十八大号召,运用新型城镇化战略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为此地经济等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渠道。
综合来看,安吉的城市规划建设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反而出现了建设密度较低、人气不旺以及城市特色丧失等诸多问题,这导致安吉的未来发展规划蓝图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针对此,笔者旨在以当前的安吉县城为基础,结合对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运用,建立一套以城市人居特色为核心的现代城市规划项目,通过此措施,希望能使安吉的城市品、形象等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为安吉的旅游经济等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新型城镇化战略在安吉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对策(一)立足城市特色,明确价值标准安吉拥有优越的发展条件,诸如竹茶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以及拥有鲜明的山水格局等。
另外,城市格局具有清晰的发展规律,形成了沿河→沿路→组团发展模式,良好的区域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都为安吉的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加之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促使此地的文化品牌逐渐成熟,让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更具活力。
智慧实践I中華建股高品位建设打造全域美丽■丁峰江汇李子静十年美丽乡村建设,安吉已成全国标杆。
站在美丽乡村建设第二个十年的起点,安吉人文开始了新的思考:新时代,安吉如何继续勇立潮头?全域美丽是安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色调,绿色发展是安吉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昨天,政府工作报告从加速绿色增长,坚持"三美”共建等方面,再次提及全域美丽的部署要求。
两会期间,围绕我县如何结合实际发挥优势,高品位建设打造全域美丽,参会人员们纷纷展开讨论。
\1深化治理擦亮环境面貌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首个气候生态县、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功再夺大禹鼎,完成农田环境提升600亩,新增珍贵彩色森林4.3万亩……2018年环境治理的成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显得格外惹眼……环境治理没有终点。
政协委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胡可易表示,绿色是安吉的底色,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绿化造林项目,结合美丽乡村、五水共治、四边三化、森林抚育、平原绿化等建设,已完成造林更新2348亩、平原绿化4543亩、森林抚育2.75 万亩,提前超额完成茶园生态修复1.356万亩。
2019年,将继续新增建设珍贵彩色森林2万亩,建设"一村万树"示范村20个,在全县范围内尤其是申嘉湖高速、杭长高速、商合杭高铁等主要道路沿线开展茶园生态修复。
"环境治理是全域美丽的根本,但重在长效管理和保护。
”人大列席人员、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忠义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环境治理,对广大农村来说,不仅要治理,更要着重于长效管理,让良好的生态环境长久保持下去。
2019年,农业农村局将以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为抓手,健全农业投入品减量机制,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型肥料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深化农田面源污染和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健全农业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作为农村饮用水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政协委员、县水利局农饮办主任章红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城乡一体化管网供水全覆盖”非常认同,自2003年我县开展十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以来,我县各行政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集中供水率达到90%以上,供水安全得到保障。
安吉美丽乡村创建汇报(唐中祥)20101029(同名11685)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中国美丽乡村论坛交流发言材料中共安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唐中祥2010年10月29日下午1:30 美林度假村1号会议厅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金秋十月,宾朋满座。
今天,安吉十分荣幸地迎来来参加2010第三届中国美丽乡村节暨中国小镇(发起)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们,你们的亲临指导是对安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探索、发展、壮大三次产业莫大的鞭策和鼓励。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安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45万竹乡人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以来关心、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友人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安吉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是杭州大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
建县于公元185年,汉灵帝取《诗经》中“安且吉兮”,赐名“安吉”。
县域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5个乡镇(开发区)1个街道,植被覆盖率75%,森林覆盖率71%,空气质量一级,水质常年Ⅱ类以上,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是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首个国家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势、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寻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安吉实践的融合点,实行错位式、差异化发展。
为此,我们从2008年初开始,根据中央、省市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创新开展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的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
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60个、重点村29个、特色村2个,6个乡镇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中国大竹海、黄浦江源、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抓规划引领,建设品位全面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把高标准、全覆盖的建设理念融合规划中,用科学的规划设计提升实践水平。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
坚持把全县作为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注重与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乡(镇)村发展规划等相对接,编制《安吉县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等纲领性规划和乡镇、村创建规划,形成一个规划系统引领建设,重点突出强化60个中心村和100个一般村的规划引导,着力体现“三大示范、两个更强、一大突破”。
美丽乡村、优雅竹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修福辉张震宇刘泉【摘要】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国家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以改变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空间拓展较快,用地用能粗放;城市建设密度较低,人气活力不足;城市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特色消失等一系列问题。
安吉总体城市设计是与总体规划相辅相成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安吉近期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的重要“抓手”。
通过总体城市设计,建立未来安吉县城人居特色的“总体城市框架”和相应系统的“价值标准”,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控制引导手段。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重新审视这一项目,梳理其在城乡一体化、城市价值标准、城市功能设计、近期行动规划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以期更好地为安吉内涵式、高品质的城市发展建设服务。
【关键词】美丽乡村;优雅竹城;新型城镇化;总体城市设计;安吉;行动规划1.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较快提升至2010年的49.68%,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根据世界城镇化规律,我国正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占全国城市总量85%的小城镇将成为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主要战场。
在此基础上,国家适时提出来建设“新型城镇化”,以改变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优先发展、乡村发展缓慢;城市空间拓展较快,用地用能粗放;城市建设密度较低,人气活力不足;城市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特色消失,城市千城一面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中讲道,新型城镇化讲求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非“一样化”发展,城乡有别;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传承自身的文脉,重塑自身的特色。
在新型城镇化思路下,城市的发展将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强调空间环境特色,以打造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是解决城市整体空间秩序和提升整体环境,凸显城市特色。
城市设计具有编制灵活、视野广泛、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特性,强调从人和城市场所的关系出发,从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价值取向出发,从城市对人的服务品质来认识人和城市的关系,识别和评价城市的公共资源,来回答城市如何定位,城市怎么发展的问题。
并从城市总体层面,为城市空间整合发展和特色营造拟定了一条清晰的思路,与新型城镇化强调的“内涵式发展”相契合。
针对城市发展转型的需求,总体城市设计可整合法定规划和非法定规划的多层次规划,其作为城市整体层面的规划“抓手”(张咏梅,2012),成为指导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作用愈加凸显。
安吉作为“美丽中国”发源地,“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
其于2009年开展了《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2010年完成),建立起一个基于城乡统筹、基于山水生态、基于城市活力、基于城市交通以及基于城市文化和谐发展的未来安吉县城人居特色的“总体城市框架”和相应系统的“价值标准”,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控制引导手段。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重新审视这一项目,以进一步拓展完善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方法和工作内容,使其在新的城市发展要求下,更好地为安吉内涵式、高品质的城市发展建设服务。
2.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2.1 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的背景安吉为著名中国竹乡,长三角距人口密集地区最近的山区,以乡村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随着长三角地区合作将日益深化,以杭长高速公路建设为代表的交通环境改善,安吉的环境、区位、资源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这为全面融入大杭州以及国际和区域分工体系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安吉积极应对发展机遇,以规划为龙头,在规划的层次、类型和空间覆盖面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划编制系统。
但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导致城市特色丧失,建设密度较低,人气不旺等问题。
本规划在立足已有规划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以打造城市人居特色为核心的近期行动规划项目。
希望能够在短期内使安吉的城市品质、形象及特色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
2.2 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的规划思路着眼于更高的城市建设水平和更长远的城市发展需要,《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以城市设计的价值观,从城市总体层面,从城市总体层面重点进行以下三方面工作:(1)挖掘城市特色,明确价值标准;(2)强化路径设计,建构空间平台;(3)注重行动规划,引导实施操作。
图1 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技术路线2.2.1 挖掘城市特色,明确价值标准(1)从分析安吉城市发展条件为切入点,找寻出城市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安吉具有优越的发展条件,主要包括:生态条件优越、山水格局鲜明、竹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区域条件良好;城市格局具有清晰的发展规律,演进过程为沿河→沿路→组团发展;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品牌逐渐成熟。
日±目∞.i#目№镕§&19584m¥镕§月目Ⅻ1958#1980s,#4&日勺Ⅻ}&m目∞∞=mR☆镕#十g目☆¥目(Bo2000{m)-自月№“*女自Ⅱ##E#自m“1№图2 安吉县城城市格局演进过程同时,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城市内缺乏竹特色,竹乡闻名全国,竹城未见踪影;城市山水格局不明晰,优美的山水环境限定了城市的空间边界,而没有形成城市空间及活动的框架;空间品质缺乏特点,美丽乡村景观与平淡城市面貌形成了反差;以及建设管理缺乏整体框架,城市建设未统一考虑,管理和行动薄弱等。
图3 安吉大竹海、美丽乡村及县城现状整体建筑风貌(2)借鉴萨尔斯堡、格拉茨、京都等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经验,形成安吉县城发展的核心价值标准。
“中国竹乡”“美丽乡村”“生态县”是安吉的三张名片,但遗憾的是,安吉现实情况是有“中国竹乡”,却未见“中国竹城”;有“美丽乡村”,却未见“优雅城市”;有“生态县”,却未见“生态城”。
故安吉县城发展亟需转型,应在挖掘城市资源禀赋基础上,对现有特色品牌资源进行整合,塑造空间特色,补足城市建设的短板。
依托美丽乡村,打造优雅竹城,提升城市服务能级,突出城市形象特色。
构建全新的城市名片和县城发展的价值标准。
(3)在明确安吉县城发展的价值标准基础上,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安吉城市发展的总体定位目标体系。
安吉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定位为:“美丽乡村、优雅竹城”。
“美丽乡村”——延续“美丽乡村”计划,开发安吉的生态度假旅游,以乡村美丽竹景色成为安吉生态旅游度假村的特色卖点。
“优雅”——山水名城、休闲名城赋予安吉优美闲适的城市格局和特征。
而竹(高雅)、茶(清雅)、昌硕书画三者文化特色(文雅)又赋予安吉为一个极致大雅的城市,强调城市山、水、竹、茶特色品味。
综合二者,形成安吉的优雅特征。
“竹城”——竹是安吉的象征元素。
以竹元素渗透城市的方方面面,强化竹的特征,形成名副其实的“竹城”。
总体目标具体落实为“山水名城、休闲名城、竹乡竹城和品质之城”。
四大分目标:山水名城——以山水为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突出山水格局特色,打造山水名城。
休闲名城——以服务为本,优化城市功能,梳理城市交通,策划休闲活动,打造休闲慢城。
竹乡竹城——以特色为心,突出竹乡特征,美化城市风貌,打造竹乡竹城。
品质之城——以文化为根,利用资源特征,增加人文内涵,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品质雅城。
图4 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目标定位2.2.2 强化路径设计,建构空间平台重点强化安吉的城市特色,实现“优雅竹城”理想,突出竹城个性和文化品质特征,在进行山水格局特色、竹乡文化、建筑风貌特色、城市密度分区等专题研究基础上,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整理构建山水格局、提升优化竹城功能、疏导竹城交通系统、引导竹城公共生活、构建竹城景观系统、塑造竹城文化品牌等七大城市设计策略工作,形成实现竹城目标的路径。
从整体到分区对安吉的公共资源进行整合、控制与引导,建立清晰有序的城市结构并形成独特鲜明的城市特征。
(1)城乡统筹发展策略:依托城乡不同特色,打造“递孝同城”,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通过旅游引导的方式,乡村发展依托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结合全国闻名的“美丽乡村”项目,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以农旅产业链打造为核心,以乡村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以乡村休闲业态为特色,以乡村商业休闲地产为支撑,以田园乡居生活为目标,通过土地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引入、文化特色的呈现、农民就业的解决,向旅游综合社区发展。
安吉县城结合孝丰镇共同开展旅游城镇建设,打造“递孝同城”旅游服务中心。
依托气候、景色、地质、民俗文化等资源,通过泛旅游产业的整合,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走特色化的旅游城镇之路(创维绿景,2013)。
并空间落实在同时在编的《安吉中部分区规划》,形成“和而不同”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2)山水格局整理策略:梳理山、水、城关系,建立和谐的山水城格局。
保护安吉县城和孝丰镇的山水资源本底,延续与培育现有山水格局;塑造三河六岸景观,在溪港交汇区域打造城市核心景观节点;根据不同水资源特征,塑造不同的空间类型和发展主题;强化公共开放空间与城市充分融合;打通城市观山廊道和山城呼应廊道,引山景入城;合理控制建筑高度分区,形成整体富有秩序的城市天际线。
(3)城市功能优化策略:优化提升城市功能,适应城市休闲化趋势。
通过功能优化与提升以适应传统城市向休闲名城的转变。
其中,居住——打造高品质山地人居、湿地人居等高端居住,以满足本地人群、旅游人群、异地置业及创意文化产业等的需求;产业——通过产业空间调整,传统加工业向旅游服务业、会展业、创意产业转型提升;旅游——沿西苕溪、西港及环灵峰山展开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商业——依托递铺港打造传统老街,激发老城活力。
(4)交通系统梳理策略:梳理城市交通体系,形成城市休闲格局。
构建性质分明、系统明晰、密度合理、快慢有致的道路交通体系;完善内外环路系统及强化快速路系统,打造快速交通体系疏解城市过境交通;梳理生活型干道、旅游性干道,加强支路及构筑人行系统,强化景观、游憩和生活服务功能,形成网络化慢行交通格局。
(5)公共生活引导策略:打造特色公共空间,策划城市休闲活动。
结合山体、水系等组织公园、广场、绿地、林荫道等不同形式及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构筑公共活动空间系统;根据不同山体、水系空间的特征,有针对性地策划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外向度高的活动;建立不同旅游区域及设置旅游服务点,通过专门的旅游路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等来串联游憩系统。
(6)建筑景观美化策略:统一城市建筑风格,形成城市整体景观。
以江南水乡的小城风格为主导,体现山、水、竹特色;进行特色风貌分区,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打造自身建筑特色;在重点地区、重要节点设置体现安吉风格特色的地标建筑;强调竹材料在建筑物上的运用,使安吉成为以竹特色建筑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