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
- 格式:xls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大地水准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面上两个点之间的高程差。
下面是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外业测量步骤:
1. 设站:选取测站点,并设置水准仪。
2. 观测:在各测站点上进行视线测量,记录水准仪读数。
3. 收站:移动至下一个测站点,重复观测步骤。
4. 控制测量:在适当的间隔处进行控制测量,以校正测量误差。
内业计算主要公式:
1. 高差观测值的纠正:
高差观测值的纠正 = 高差观测值 - 折差 - 改正数
其中,折差是由于视线折射引起的高差修正值,改正数是根据控制测量结果进行的纠正。
2. 高程改正数的计算:
高程改正数= Σ高差观测值 / 测站数
3. 闭合差的计算:
闭合差 = 高差观测值的代数和
4. 高程调整值的计算:
高程调整值 = 闭合差 / 测站数
5. 最终高程的计算:
最终高程 = 基准点高程+ Σ高程调整值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还涉及其他一些参数和计算公式,如观测误差的计算、闭合差限差的确定等。
具体的计算过程和公式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最好参考相关的测量手册、标准和指南,并遵循正确的测量程序和计算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步骤:(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设置4~6站。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①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表6.15)中(1)、(2)、(3);②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4)、(5)、(6);③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7);④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8);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概括起来,每个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
(3)随测随记: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视距之差⑾=⑼-⑽,要求(11)不超过5m∑视距差⑿=上站⑿+本站⑾,要求(12)不超过10m红黑面差⒀=⑹+K-⑺,(K=4.687或4.787);⒁=⑶+K-⑻,要求(13)、(14)均不超过3mm黑面高差⒂=⑶-⑹;红面高差⒃=⑻-⑹;红黑面高差之差⒄=⒂±0.100-⒃,要求(17)不超过5mm测站高差观测值⒅=1/2{ ⒂+⒃±0.100 }每站读数结束( ⑴~⑻),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⑼~⒃),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同法施测其他各站。
(4)每页计算校核:①高差部分:在每页上,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前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之差,应等于红、黑面高差之和。
对于测站数为偶数的页:2[(3)+(8)]—2[(6)+(7)]=∑[(15)+(16)]=2∑(18)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3)+(8)]—2[(6)+(7)]= ∑[(15)十(16) ±0.100]=2∑(18)②视距部分:在每页上,后视距总和与前视距总和之差应等于本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与上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之差。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 8)这四步观测, 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黑一黑一红一红 )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 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规范允许采用 “后一后一前一前 (黑一 红 一黑一红 ) ”的观测步骤。
2 、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 7-11 。
① 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 — (2)]X100m前视距 (10)=[(4) — (5)]Xl00m 前、后视距差 (11)=(9) — (10)前、后视距差累积 (12)= 本站 (11)+ 上站 (12)② 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 十K — (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 十 K — (8) 三等≯ 2mm ,四等≯ 3mm( 上式中的 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 4. 687m 或 4. 787m)③ 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 — (6)或 (17)=(14) — (13)三三等≯ 75m ,四等≯l00m三等≯ 3m ,四等≯ 5m三等≯ 6m ,四等≯ l0rn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等≯ 3mm,四等≯ 5mm高差的平均值(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9)=[(1)—(2)]X100m前视距(10)=[(4)—(5)]Xl00m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11)=(9)—(10)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12)=本站(11)+上站(12)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十K—(8)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或(17)=(14)—(13)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
观测日期:
测后上丝前上丝
站
点
尺下丝尺下丝
编后视距离前视距离
号
号视距差累积差
〔m〕〔m〕记录员:
方向
标尺读数
K+黑高差
备及-红中数
黑红注尺号(mm)(m)
面面
后视1#标尺前视
的常数
K=
后-前
2#标尺
的常数后视
K=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注:各测站高差中数取位至1mm。
表2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计算者〔号〕:
点号路线长度实测高差改正数改正后高差
高程(m)备注(km)(m)(mm)(m)
点
辅
助f h=f h允20L=v1km
f h
L 计
算
说明:1.距离取位至,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取位至1mm。
f h允20L v1km
f h
L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查及初步处理摘要:由于目前在进行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查、推算、录入、平差等一系列工作中存在许多人工处理的方式,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
而本文正是针对这些缺陷,编制程序自动处理,有效减少在内业操作中的人工参与,从而提高作业自动化的程度。
为测绘工作全电子作业的无纸化办公做准备。
关键词:测绘工程水准测量 excel vbaabstract: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any artificial processing mode is currently in leveling survey data check, calculate, record, adjustment and a series of work, the work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s affected by. this paper is aimed at these defects, programmed automatic processing, effectively reduce, industry operation in the artificial particip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operating level of automation. no paper office to prepare for the work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electronic homework.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excel vba中图分类号:p20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概述目前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格式如下表(部分):其中外业实际观测数据为前后尺三丝读数及其辅助分划读数共8个数据(即1~8)其他均为依据此8个读数计算所得,其关系式如下:(9)=(4)+k-(7)(10)=(3)+k-(8)(11)=(10)-(9)(12)=(1)-(2)(13)=(5)-(6)(14)=(12)-(13)(15)=前站(15)+本站(14)(16)=(3)-(4)(17)=(8)-(7)(18)=((16)+(17)±100)/2每页可记录8站观测数据,最后一栏将此页作为一个小节进行合计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