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10
脊柱结核性脓肿的护理措施1.定期体温监测: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以评估炎症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的迹象。
2.严密观察痰液:脊柱结核性脓肿患者的病情通常伴有结核菌感染。
因此,对患者的痰液进行观察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结核菌感染。
3.高蛋白饮食:脊柱结核性脓肿患者需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来维持机体免疫功能。
建议患者在饮食中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豆类等。
4.维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脊柱结核性脓肿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5.定期翻身:脊柱结核性脓肿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产生压疮。
为了预防和减轻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改变体位。
6.开展早期康复锻炼: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对于改善患者身体功能和加快康复非常重要。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康复锻炼计划,并逐步增加强度。
7.注重心理护理:脊柱结核性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容易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护理人员应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提供情绪支持,并帮助患者进行情绪的调节。
8.配合药物治疗:脊柱结核性脓肿通常需要药物治疗,抗结核药物和抗生素等。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9.定期复查和随访:脊柱结核性脓肿患者在康复期也需要定期复查,及时评估疾病的进展和疗效,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10.定期做好床上用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脊柱结核性脓肿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床上用品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
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床上用品,以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总之,对脊柱结核性脓肿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对体温、痰液、饮食、水分摄入、翻身、康复锻炼、心理护理、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和床上用品的清洁和消毒等方面的关注和照顾,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脊柱结核患者的术前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对20例脊柱患者实施术前护理,说明术前护理在整个脊柱结核过程中的重要性。
方法:为脊柱结核患者实施术前护理,使其成功接受治疗。
结果:通过术前护理,18例患者配合接受治疗,达到满意疗效。
2例患者因不能配合术前护理而导致病情加重。
结论:手术前的护理配合和指导,收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前护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64-02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其发病率约占全身结核的50%,以腰椎最容易受累,其次胸椎、颈椎[1]。
因骨质破坏、椎体塌陷、肉芽组织形成可使脊柱受压,发生椎体的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截瘫,对人体危害很大,其治疗时间长,部分患者对本病认识不够,认为入院后立即手术就能治好病,为保证手术成功,加强手术前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术前护理目标是将患者进行适当准备以便渡过围手术期[2]。
为了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手术成功、降低术后并发症,做好手术前的护理尤其重要。
现对我科脊柱结核患者术前护理收到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脊柱结核患者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0-52岁,平均36岁。
其中腰椎结核14例,胸椎结核6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脊柱结核患者大多来自农村,由于病程长,症状重,多处求医服药仍未治愈;疾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并且又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故患者迫切想解除病痛,对手术的期望非常高,但又疑虑重重。
因此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担心经济花费,预后等,对生活和前途失去信心。
针对患者的这些心理,主动关心患者,向其讲解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新医学知识的进展,鼓励与科室同病种手术成功的病人交流,取得信任,使病人摆脱消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脊柱结核是骨科的常见病,近年来我国人群结核感染率较高,活动性肺结核大约500万例,其中脊柱结核约占15 % ,每年数量可达4~5 万例之多,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我科自2003 年1 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脊柱结核患者256例,通过手术治疗配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从2003年至2008年,收治256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166例,女90例,平均年龄33.2 岁(范围3~59岁) 。
胸椎93例,胸腰段82例,腰椎81例。
患者均有背痛、低热、盗汗、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 78例可及较大流注脓肿, 16例术前有窦道,不全瘫67例,有30例患者曾在外院行手术未愈,而入我院治疗。
病程从2个月到24个月,平均6. 5个月。
术前患者血沉都有中度以上升高(范围33 ~118 mm /h, 平均68mm /h) 。
单纯病灶清除术18例,植骨加内固定238例。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该病病程较长,病人体弱,且大部分为青壮年,患病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部分病人产生悲观情绪,大部分病人存在惧怕、焦躁疑虑、依赖心理,既担忧治疗效果,也担心疾病传染给家人。
且该病抗结核药使用时间长达( 1~2)年,用药过程中可出现副作用,故护士应根据病人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多与病人沟通交流,加强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克服心理障碍,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2.1.2 一般护理脊柱结核病人, 应绝对卧床休息, 否则病椎在承重时将加速破坏变形, 甚至发生脊髓受压造成截瘫。
卧床休息有利于结核控制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向患者讲解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在卧床期间鼓励患者进行四肢关节运动, 同时教会其床上轴线翻身, 防止肌肉萎缩和压疮发生;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进食、有效的深呼吸和床上大小便, 防止因下床活动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而加重脊柱的损伤。
脊柱结核性截瘫的护理脊柱结核性截瘫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骨骼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脊柱骨组织的结核病变导致脊柱破坏和脊髓受压,造成截瘫症状。
护理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脊柱结核性截瘫的护理方法:1.定期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应该注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包括疼痛程度、肌力变化、神经系统损害情况等,并及时记录。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作出适当的治疗调整。
2.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饮食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修复和恢复,并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有助于预防感染。
3.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截瘫患者需要进行康复锻炼来恢复功能。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并在锻炼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锻炼包括肢体活动、床上转身、肌肉训练等。
4.保持皮肤清洁和健康。
截瘫患者长期卧床不起,容易发生压疮和皮肤感染。
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患者的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和通风,避免使用刺激性的皮肤用品。
对于易受压的部位,如腰部、臀部等,应使用特殊的防压垫。
5.病人心理护理。
脊柱结核性截瘫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绝望、自卑、焦虑和抑郁。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态度,参与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6.定期进行康复评估。
康复评估是了解患者康复情况的重要手段。
护理人员应定期测试患者肌肉力量、肢体活动度和感觉功能,以评估康复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总之,脊柱结核性截瘫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并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