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 格式:pdf
- 大小:189.31 KB
- 文档页数:10
安岳县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1.1 百分数的意义(一)学习内容: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下第一单元主题图、第一节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4题。
课 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2.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3.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和知识间的联系,产生对数学求知的兴趣。
学习重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学习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
✂回顾旧知 1.牡丹花20朵,月季花25朵,牡丹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几分之几?2.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35 ,35表示什么? 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45 = ( )100 6040 =( )100 0.15= ( )( ) 2.86= ( )( )。
✂新课先知阅读课本1~2页,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1.从第1页的单元主题图及第2页的情境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把它写出来。
2.这些数和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它由几部分组成?3.“%”是 号,读作: 。
25.6%读作: ;100%读作: ;0.094%读作: 。
4.照样子,说一说服装吊牌上各百分数的具体意义。
(选择其中一个百分数说一说)面料的羊毛含量为36%:表示把这件女装的面料成分看成100等份,羊毛占其中的36份。
也就是说羊毛含量是面料的36%。
面料的涤纶含量为25.6%:面料的腈纶含量为21%:面料的粘纤含量为17.4%:里料的涤纶含量为100%:5.什么是百分数?6.认真阅读例1。
(1)男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之几?用( )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并将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列式计算。
(提示:将分母化成100,再写成百分数。
)✂初步体验完成课本练习一的第4题。
✂自学检测(一)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二)自主解决下列习题。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导学案课题:《面的旋转》课型:预习+展示学习目标: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学习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形体特征,了解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
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动手操作。
1、自学课本P2-P4页。
观察P2页情境图1的发现:观察p2页情境图2的发现:2、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我的发现:归纳发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二、合作探究:1、找一找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2、说一说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我的发现圆柱:我的发现圆锥:3、认一认我的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圆柱有高,并且。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圆锥的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圆锥只有条高。
三、达标测评:(自做、自评、互评、订正)【自我挑战台】闯关随我来,红星等你摘第一关基础知识面对面(一)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
恭喜你轻松闯过第一关。
第二关基本技能现场演(二)填空:1、快速旋转一面底面是直角的三角形小旗就会看到一个()。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丨北师大版引言圆柱与圆锥是几何学中的重要立体图形,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帮助六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与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本导学案将结合北师大版教材,通过问题引导、知识讲解、例题解析和巩固练习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圆柱与圆锥的世界。
教学目标1. 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 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性质。
2. 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圆柱和圆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圆柱问题引导1.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柱形状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讲解1. 圆柱的定义及性质- 圆柱是由两个平行且相等的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矩形,底面圆的半径和高是圆柱的两个关键尺寸。
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圆柱的表面积= 2πr² 2πrh- 圆柱的体积= πr²h例题解析1. 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二部分:圆锥问题引导1.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圆锥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讲解1. 圆锥的定义及性质- 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圆和一个顶点(不在底面上)组成的立体图形。
- 圆锥的侧面是由顶点和底面圆的边缘组成的三角形。
2. 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圆锥的表面积 = πrl πr²- 圆锥的体积= 1/3πr²h例题解析1. 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的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1. 计算给定尺寸的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过程与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情景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一、导入1.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负数?它有什么含义呢?二、自主探究1.感知负数。
(1)-8℃和8℃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①-8℃表示,8℃表示;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2)0℃表示什么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3.做一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79℃,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46℃,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第二课时直线上的负数【学习目标】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3)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第五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主备:编号:00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实际问题〔新授课〕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温馨寄语:快乐学习,成就未来!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根本思考方法。
2、我会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实际问题。
〔重难点〕学法指导:导练迁移法学习过程一、学案自学1甲数是25,乙数是20.。
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2、东山村去年原方案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是原方案造林百分之几?二、分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东山村去年原方案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方案造林多百分之几?〔1〕你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方案多百分之几〞这句话?〔2〕题中是哪几个量在进展比拟单位“1〞是哪个量?〔3〕你一定能画出线段图表示出题中条件与问题。
〔4〕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5〕小组展示。
三、我会做、我能行1、东山村去年原方案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原方案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第1 页四、当堂检测:1、填空(1)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2002年111.5%,2003年比2002年增长〔〕%。
〔2〕2003年我国完成造林面积比2002年增加17.3%,2003年完成造林面积是2002年〔〕%。
〔3〕2003年我国人均水资源是200297.1%,2003年我国人均水资源比2002年下降了( )%。
2、我国2004年有在读研究生82万人,2005年增加到98万人。
2005年在研究生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3、我国原有鱼类约2800种。
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现在只剩下约2700种,比原来大约少了百分之几五、总结这节课我明白了第五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主备:编号:00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实际问题〔练习课〕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使用时间温馨寄语:学习由我主宰!学习目标1、我学会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根本思考方法。
标题: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构建第一部分:引言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导学案,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导学案主要针对第一单元“构建”,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性质;(2)学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态度;(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挑战、敢于质疑。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学知识;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性质;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5.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数到亿第一课:亿的认识- 通过观察亿的这个数字,学生了解亿的单位,掌握亿的概念。
- 通过实际生活中亿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亿的数量级和概念。
- 运用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亿的物品来认知亿的数量。
第二课:亿的读法- 向学生展示亿字音、字形的演变历史,并通过比较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差异,了解字的演变过程。
- 给学生一些亿字的例子,让他们写下这些亿字,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掌握亿的读法。
第三课:亿的认识- 将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抽取数字卡片,来比较各组的数字大小,培养学生比较数字大小的能力。
- 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数字的位数,引导学生认识到亿的重要性。
- 运用亿字卡片,让学生写出各种亿以下的数字,通过操作的方式,巩固对亿的认识。
第二单元:拓展乘法第一课:乘数和积的认识-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乘数和积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和好奇心。
- 让学生通过操作乘积图形,观察并总结乘数和积的规律。
- 运用乘法口诀表,巩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第二课:用乘法代替加法- 展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可以简化加法的过程。
- 让学生通过练,熟练掌握用乘法代替加法计算的方法。
- 运用乘法表演示,让学生体验乘法的快速计算方法。
第三课:乘法表的认识和掌握- 通过观察乘法表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表的含义。
- 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对乘法表的掌握。
- 运用乘法表,让学生进行口算练,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以下为后面单元内容的简介,依次类推)第三单元:有理数之间的加减法......第四单元:图形的认识......第五单元:时间的认识......第六单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第七单元:整除与约数......第八单元:多位整数的认识......第九单元:中国和世界地图......第十单元:分数的认识......文档内容为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的完整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圆柱体积∣北师大版
一、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圆柱体积的知识。
3.能够巩固和扩展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点
1.理解圆柱体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运用圆柱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
1.计算复杂的圆柱体积问题。
2.运用圆柱体积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数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让学生回顾长方体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积与长方体体积的异同点。
2.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拓展
1.通过给出多个不同尺寸的圆柱体,让学生尝试计算它们的体积,提高学生计算圆柱体积的能力。
2.通过多个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柱体积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圆柱体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圆柱体积的知识。
2.指导学生应用已学知识,检验巩固知识的能力。
3.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五、作业
1.按照教师要求完成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2.教师留给学生的任务包括计算题、应用题等。
六、学习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运用圆柱体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节课程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练习,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学习重点:能认识负数;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学习难点: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温度计、工资折、多媒体。
五、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七、本单元学习措施: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知道负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学习要求。
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能借助数轴比较负数的大小。
八、本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和意义导学案第二课时用数轴表示正负数导学案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填空。
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2、二月份;妈妈在银行存入5000元;存折上应记作()元。
三月一日妈妈又取出1000元;存折上应记作()元。
3、+8.7读作();-2/5读作()。
4、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5、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18分表示();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6、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边。
1-1 VV负数的认识和意义>> 小组合作总结:我又知道了:年级_________ 备课人_____________ 日期—月—日总第 _____ 节【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力量!希望你能认真完成!加油!】导学提示1、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学习过程一、思考引入:同学们,每节课老师走进教室上课之前,我们都会做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例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自学目标: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认识正、负数。
1、阅读P2例1,思考:①“C”表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16 C、-16 C的意义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是什么符号?在这里表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观察P3例2存折数据,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观察家中温度计示数,想一想:0是负数还是正数?☆友情小提示::以0C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
“ 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也不是()。
三:合作总结自学总结: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践应用:1、填空。
(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米;如果+ 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