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健康教育笔记讲义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9
性保健知识讲座(二)第一篇:性保健知识讲座(二)襄河学校性保健知识讲座(二)——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目的意义:随着性生理的发育,青少年的性心理也随着发展。
面对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并处理,这些是青少年必须面对的问题。
性生理的成熟是青少年期性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青少年期的性心理保健必须源于对性生理的科学认识,而对青少年进行有步骤的青春期卫生教育就必不可少了。
对性生理的正确认识取决于对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实的正确认识。
在青春期教育中,应及时引导青少年学习生理卫生常识,了解性生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以消除对性的神秘感。
讲座内容:青少年如果对青春期出现的性冲动、性欲求、性意识不了解,可能出现心理冲突、心理压力,产生紧张、恐惧、羞涩和罪恶感,进而发生抑郁甚至自杀行为。
也有因教育不当,受到家庭或社会不良环境影响或诱惑出现早恋、过早性行为和性过错行为。
青少年应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提高认识,学会性别认同,确定和完善自己的性别身份,明白自己性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方向,使之向健康正常的成熟目标发展,培养性道德和性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性别个体间的和谐关系,即善于同异性相处,也要学会与异性友好往来,了解性人际关系的意义。
1、阳光雨露禾苗壮——性观念性,作为一种两性结合的方式,维系着每个家庭的夫妻关系,作为生命延续的手段,使人类完成了种族延续,作为衡量文明的标准,体现着社会进步的成分,可见,性与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你知道吗?在人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性的本质的认识是很落后的,性一直被列为禁区,性禁锢、性封闭被作为正统观念,长期愚弄着人们,在一些人的眼中,看成是污秽、亵渎和低级下流的字眼,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性的知识讳莫如深。
因此,在性的认知领域中充满了无知和偏见。
随着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我们已经知道,青少年到达性成熟后,性意识开始萌动。
对异性有所“渴求”,期望与异性交往,这是非常自然和正常的,但是性教育、性知识的滞后,可能使他们在认识和观念上踏入性的误区,出现各种各样生理、心理上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受西方“性自由”、“性放纵”等性观念和社会不良环境思潮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的性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一些有一定危害性的社会问题。
第一章性科学概述一性科学概念1、性的定义:性对于人类来说,具有生物学意义,人是生物,是最高级生物。
人的生殖过程中的许多生物学特征与哺乳动物中的灵长类有许多相似之处。
♥人类的性不同于动物的性,有其特殊性:人具有任何其它高等动物都没有的大脑和意识,人有性的心理体验、性意识和性观念,人类的性不仅有生物学意义,而且有心理学意义。
♥人是社会的人而不是单独的生物个体,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的性行为有制约、规范和指导作用,也具有社会学意义。
2.、人类的性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种因素构成的。
♥性的生物因素:人类性行为是性器官及人体其它系统协同活动的有序的生理过程,这种生理过程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特别是激素的影响。
生物因素是人类性活动的基础。
♥性的心理因素:人类性活动是个体的动机、态度、情绪、人格及行为的综合体现。
人类性活动的本质是心理现象。
♥性的社会因素:家庭、宗教、人际关系、文化道德与法律等都会塑造和调整、影响人类性活动。
3、性(sex):指男女两性生物学上的差异。
性的差异是由性染色体的不同决定的。
两性的特征性差异是生殖系统的不同,还有其他一些解剖、生理方面的两性差异。
性别(sexuality):指男女两性心理学上的差异,如性格、气质、情感等等的差异。
表现在情绪和情感方面,男性显得粗犷,女性显得温情;在爱恋心理上,男性一般表现为爱别人,女性一股表现为被人爱等等。
性角色(gender role):指男女两性社会学上的差异,“角色”一词是指在社会结构中具有特定的权利和位置。
♥“性角色”是指“男人”角色和“女人”角色,是由性别差异而出现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人类性特征1.普遍性♥生存和繁衍是生物的两种基本本能,人类也是。
♥性的普遍性表现为:* 性与人类共存同在,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与性无关,性作为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人的一生,从少年到老年都有爱欲、情意,这些都是性的反映* 另一方面,人类性行为中,只有性交能导致怀孕,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个体是性交的产物(人工授精的“试管婴儿”只是人类繁衍的特例)。
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了解女性身体上的一些变化,包括一些对我们身体上有危害的事情,一起来看看性健康教育的内容。
性健康教育的内容1(一)性意识的唤醒———知识传授人的生理发育以及相关的卫生知识的传授。
对此,应该在刚升上初中的学生中尽早地进行。
因为这个时候,男女学生都已进入了生理发育的时期,要使他们对自己身体上发生的变化有充分的正确的理解,1.为自己已经成长为“大人”感到高兴与自豪,不因诸如月经初潮、初次遗精、第二性征出现等而感到困惑和焦虑,保持一种健康的情绪心态。
并且,注意讲究卫生,使自己更好地发育成长,人人有健康的体魄和健美的体型。
2.正确理解性别内涵和两性差异。
这一点,应该在上面一点的基础上进行。
主要是让学生懂得男女各自的性别特征,理解男女两性不同的内在差异。
一方面,消除学生的无知和好奇,使之获得科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懂得男女之别;再一方面,让学生建立起对自身性别的自豪和对他人性别的尊重,做到团结友爱,自尊自强。
3.正确对待两性的态度和道德行为规范。
这一点要贯穿在整个初中到高中的阶段中进行。
要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意识:性,是人皆有之的正常事,是光明磊落的事,是纯洁快乐的事要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起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明白人不仅有生理上的冲动和需求,还要有健全的情感和心理来正确处理两性的关系,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的性道德规范,避免性罪错的发生;要预防性病和艾滋病。
(二)性身份的接纳———性别角色的塑造所谓“性身份”的接纳,是指男孩或女孩都得正确对待自己是男或是女的.性别,都按照社会所要求的不同性别的行为方式去活动,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性别规范,与性别的群体倾向性相一致,以体现自己的性别身份。
对此要在初中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始进行。
1.男子汉气概的培养。
对待男孩子,要教育他们在起名、服饰打扮、言行举止上都符合自己的性别身份,在心理状态上体现出男子汉应有的特点:活泼开朗、勇敢刚强、机智果断、慷慨大方、渴求新知、急功好胜、标新立异等等。
性健康教育内容与教育原则一、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性健康同样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健康。
具体说,性健康是指在身心和谐、人性丰满的基础上,通过密切人际交往和建设爱情的方式,达到性行为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协调和圆满。
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性生物学教育性生物学教育是性健康教育的基础。
没有性生物学的性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性教育就无从谈起。
性生物学是研究与性活动有关的复杂的身体状态和现象的科学。
性生物学研究内容包括性解剖、性生理、性发育、性卫生保健、性活动规律,以及性发育异常等。
通过性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性基本知识,有利于消除性愚昧和性无知,促进正常性生理发育,促进身体健康。
(二)性心理学教育性心理学教育是性健康教育的关键。
性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性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心理发展过程、不同发育阶段的性心理与性意识、性心理活动过程和与人格特质相关的性心理(如个体对性的态度、评价、性取向等)。
通过性心理教育,使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并愉快接纳自己的性别;有利于青少年社会化,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性心理的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可为恋爱、择偶、婚姻家庭作好准备。
(三)性社会学教育性社会学教育是性健康教育的重点。
性社会学是以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与性有关的各种现象。
其研究内容广泛而丰富。
总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计划生育主要介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避孕节育方法与优生优育等内容,达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性传播疾病主要介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控制性传播疾病;性道德法律则主要介绍社会主义下的性道德和性法律规范,以指导、调整和规范人们的性意识和性行为,减少或防止性犯罪等行为的发生;性美学主要介绍性审美规律,树立人们健康的性形象,使人们从审美角度看待异性和同性、自己和别人,使两性间的审美得到真正的和谐,并促进个人素质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
性现象知识点笔记总结一、性发育和生理变化1. 性发育的特点性发育是指从孩童到成年人的过程,通常在青春期达到性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性激素的分泌开始增多,导致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性的声音变低、毛发增多,女性的乳房发育等。
2. 性激素的作用性激素对人体的发育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对男性来说,睾丸分泌的睾酮是主要的雄性激素,促进睾丸、前列腺、生殖道的发育,促进肌肉增加和骨骼生长。
对女性来说,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促进卵巢和乳腺的发育,维持月经周期和生殖器官的正常运行。
3. 性成熟的标志男性性成熟的标志包括声音变低、体毛增多、精子开始形成等。
女性性成熟的标志包括乳房发育、月经开始、子宫和卵巢开始发育等。
二、性心理和行为1. 性心理的形成性心理是在性发育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个性化等过程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家庭、学校、社会和媒体等对性观念的影响对性心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2. 性行为的调节个体的性行为需要得到社会和法律的认可和调节,包括婚姻和家庭法律的规定、道德习惯的约束等。
此外,对于未成年人的性行为也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和监管。
3. 性心理健康的关注性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健康的一部分,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性教育的开展对性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个体正确认识性,形成健康的性观念和态度。
三、性传播疾病1. 性传播疾病的定义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传播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
2. 预防性传播疾病的重要性性传播疾病对个体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性传播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正确的性教育、安全的性行为、定期的性健康检查等。
3. 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旦感染性传播疾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目前,一些性传播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控制和治愈,但对于一些疾病如艾滋病,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来延缓疾病的进展。
四、性别平等和反性骚扰1. 性别平等的概念性别平等是指男女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第1篇一、前言性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性侵害事件的发生。
以下是我对幼儿园性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和总结。
二、性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幼儿时期是性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性安全教育,可以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知道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
2.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性安全教育可以让幼儿学会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侵害。
3. 预防性侵害事件的发生:性安全教育可以帮助幼儿识别性侵害行为,提高警惕,从而减少性侵害事件的发生。
三、性安全教育的内容1. 认识自己的身体(1)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
(2)教育幼儿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随意暴露自己的身体。
2. 了解性侵害(1)向幼儿解释什么是性侵害,包括身体接触、言语骚扰、隐私部位暴露等。
(2)教育幼儿遇到性侵害行为时要勇敢地说“不”,并告诉老师或家长。
3. 学习自我保护(1)教幼儿如何拒绝不适当的身体接触,如拒绝陌生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
(2)教育幼儿遇到危险时要大声呼救,寻求帮助。
4. 建立信任关系(1)鼓励幼儿与家长、老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遇到问题时愿意寻求帮助。
(2)教育幼儿要尊重他人,不要侵犯他人的隐私。
四、性安全教育的方法1.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性安全知识。
2.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幼儿在模拟中学习如何应对性侵害行为。
3. 家园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性安全教育。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幼儿园的安全设施,确保幼儿在园内的安全。
五、性安全教育的实施1. 制定性安全教育计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性安全教育计划,确保教育内容科学、系统。
2. 组织专题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幼儿、家长和教师开展性安全教育讲座。
3. 开展主题活动定期开展以性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性健康教育内容介绍.txt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
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
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
爱情这东西,没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会有遗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
大学生性与健康大纲说明:1、大纲按章节编排,除第十二章新增内容在教材中没有以外,其余的各章均与教材上的内容相同。
2、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分为三种情况:标有实下划线的内容为需要掌握的内容,是最重要的知识点;没有下划线的内容为需要熟悉的内容,是较重要的知识点;标有虚下划线的内容为要了解的内容,是不太重要的内容。
3、大纲各章后均附有练习题,供学生练习和复习使用。
第一章性发育与性健康掌握胚胎龄、预产期的计算;早期妊娠的诊断;精子、卵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受精的条件和意义;胎儿的性别的依据,性差别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体现,青春期性心理特征;男女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点方面的差别;性角色、性意识和健康向上的恋爱观;性健康的概念及其基本因素和性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第二章性系统的解剖生理男性性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青春期性器官与功能发育;常见的男性卫生问题;女性性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青春期性器官与功能发育;常见的女性卫生问题;乳房及月经卫生;月经期保健的内容雄、雌性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孕激素的主要作用;雄、雌激素的来源第三章性心理心理的基本概念心理过程: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和个心理特征;心理本质。
性心理,男女心理的差异,性心理的自我调节性。
性欲与性冲动。
性爱心理,爱情的构成要素,恋爱过程的阶段,恋爱类型,恋爱中的性心理卫生。
择偶心理。
非婚两性关系心理,早恋、婚前性行为、隐性伴侣、婚外恋与婚外性行为、独身、性乱伦。
第四章性行为性行为的概念、分类与作用。
性梦的定义,发生规律,起因和意义。
性幻想的定义,起因和发生率,性质与内容,意义。
性自慰的概念,手淫与健康,手淫的不良影响。
第五章女性性问题不同年龄期女性的性问题;青少年性教育内容、成年女性生育期可能遇到的主要性问题以及妊娠阶段的性问题月经的含义和特点常见妇科疾症(痛经、白带、阴道出血等)的发生原因;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第六章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的概念。
第一章性健康的含义与男女生物学特征第一节性健康的含义什么是性:生物的性;心理的性;社会的性1.生物的性:生物的性是遗传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有相应的生物学客观指标测量2.心理的性:是以生物性为基础的精神心理方面的反应3.社会的性: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男女行为模式的差别(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性别是文化观念、法律和道德等构建的男女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
社会的性体现在是否与社会的性规范【道德的、法律的、宗教的等】相适应的程度上)心理指标的评估,可以从主观感受的程度上来判定,比如,不同年龄组的人与异性相处的愉悦感和对异性依赖而带来的感情享受,这都是主观指标性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位于瑞士日内瓦性健康:即“性的身体层面、性感层面、理智层面、社会层面四位一体完整结合状态。
从而积极地丰富和健全人格,促进沟通和增进爱。
”认识问题:性健康是健康人格发展的一部分;性健康是人体健康的组成部分;性的无知或性的错误观念将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节男女两性的生物学性征(1)男女两性身体有明显的差异。
包括第一性征即性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差别以及第二性征即身体形态的差别。
Q:为什么会出现男女两性的身体有明显的差别?A:人体的遗传信息不同,早就了男女身体形态和结构的不同。
按照生物遗传规律,男女身体差别是由于性染色体不同形成的结果。
生物学性别的确定,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瞬间发生的。
一旦发生,性别将终生不能改变。
人出生后至九岁,生殖器官发育基本停滞下来。
直至青春期才迅速发育。
男女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差别。
大约18岁左右,身体发育趋于成熟。
男性阳刚壮硕和女性的纤柔妩媚,向自然界传递这两性的和谐美。
男性身体第二性征:身材高大,骨骼粗壮,肌肉发达;皮肤粗糙,皮下脂肪少,毛发粗硬而密集;口唇周边长出胡须;喉结发育而突出;声音低沉而宽厚。
女性身体第二性征:身材娇小,骨骼细弱;皮下脂肪丰满,身体圆润;乳房发育隆起,臀部宽大;声音细柔而高尖;皮肤细腻,毛囊和毛发纤细。
性科学与性教育学习资料第一章绪论性,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现象。
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性是生命进化的产物。
人类的性行为,具有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方面的特征,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但它又是生物进化的必然。
性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性的差异是由性染色体的不同决定的。
两性的特征性差异是生殖系统的不同,此外,还有一些解剖、生理方面的两性差异。
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心理学上的差异,如性格、气质、情感等等的差异。
表现在情绪和情感方面,男性显得粗犷,女性显得温情;在爱恋心理上,男性一般表现为爱别人,女性一般表现为被人爱等等。
性角色是指男女两性社会学上的差异,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于表现男女差异的行为模式。
一个人在生物学上的“性”与其在心理学上的“性别”、社会学上的“性角色”,一般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人类的性活动并非像一般动物那样,仅仅是一种本能。
人类的性行为,已是一种由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几种因素共同构成的复杂行为,特别是它受社会因素所制约。
生物与性一、生物繁殖方式的发展生物界的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植物界繁殖方式的发展: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动物界繁殖方式的发展:二、有性生殖的生物学意义无性生殖不改组基因库(减数分裂),除非基因突变,否则不产生变异。
在单一环境中具有优势,环境变化处于劣势。
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子,它们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这样既能保持种系的稳定,使新个体保持种系的遗传特性,又能提高物种的变异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使个体之间有差异,加强了种系的适应能力。
三、人类的性(一)人类的性具有生物学特征人类的性和性行为是生物进化的必然。
人类有两性之别,两性具有不同的生殖器,具有诸如体形、声音等的两性差异,性激素也各有特点,性染色体男女各不相同。
在性功能发育成熟后,两性均会按生理规律发生各种性活动。
这和其它高等动物没有多大的区别,这是人类所具有的生物学上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