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帖
- 格式:doc
- 大小:31.69 KB
- 文档页数:26
中华十大传世书法名帖高清原图!第一帖-东晋·王羲之家族《三希宝帖》三希宝帖是东晋书圣王羲之家族留给后世仅有的三件真迹(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分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纵23cm;横14.8cm,行书四行,二十八字。
《快雪时晴帖》原本只是王羲之致朋友的尺牍(短信)。
在一场大雪之後,天晴的时刻,想起了远方的朋友,遂提笔写信问候。
缩略图局部图《中秋帖》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为晋王献之书手卷,纵27cm,横11.9cm。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
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
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
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缩略图局部图《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
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
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缩略图局部图第二帖---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缩略图局部图第3帖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本帖无款印,纸本25.5×33.6CM,七十八字,书法笔力苍劲古茂。
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
十大传世名帖 [图片]
第一名《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第二名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第三名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第四名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第五名中华第一楷书: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第六名中华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
第七名中华第一美帖:米芾《蜀素帖》
第八名天下一人绝世墨宝: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第九名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第十名明代奇才草书绝品: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祝允明《草书诗帖》。
历代法帖名称大全
古代的法帖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参考和学习对象,每一代的书法大家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法帖。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历代法帖名称:
1. 《九成宫醴泉铭》(楷书):
- 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
2. 《兰亭序》(行书):
- 王羲之的又一代表作,内容为兰亭宴会的序文,被誉为中国书法的巅峰之作。
3. 《颜氏家庙碑》(楷书):
- 唐代颜真卿的代表作,其字体遒劲有力,影响深远。
4. 《祭侄文稿》(行书):
- 唐代柳公权的作品,以其豪放、磅礴的气势著称。
5. 《邺城碑》(楷书):
- 唐代欧阳询的代表作,书法端庄刚劲。
6. 《唐太宗碑》(楷书):
- 唐代颜真卿所书,字迹工整、遒劲有力。
7. 《乾隆御制圣旨》(篆书):
- 清代乾隆所书,是篆书的代表作之一。
8. 《苏文忠公碑》(楷书):
- 晋代苏昭的代表作,以其刚劲有力的笔墨著称。
这些法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代表着各个时期书法发展的高峰和特色,对后世书法家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发。
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是中国书法艺术瑰宝的代表,记录了中国悠久历史中一些杰出的书法家的作品,无论是笔法、用纸、墨迹还是题字,都堪称经典之作。
这些名帖以其出色的艺术价值、独特的字体风格和传世收藏的价值,成为了世人所公认的艺术珍品。
这篇文章旨在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通过对每一张名帖的传世背景及其特点的介绍,展示中国书法的卓越成就和无穷魅力。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名帖,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千年前的文化遗产,更可以体验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文中,我将依次介绍十张传世名帖,并探讨它们的背景故事、字体特点以及在书法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通过对这些名帖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书法家在不同时期所倡导的书法理念和技法,并从中感受到中国书法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韵味。
最后,本文将总结这些传世名帖的共同特点,探讨它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意义和影响。
这些名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典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名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在当代书法创作中汲取灵感,传承发展中华书法艺术的瑰宝。
1.2 文章结构一、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1. 引言部分: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本篇文章的目的。
2. 正文部分:依次介绍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每个名帖的介绍包括背景介绍和名帖特点。
2.1 传世名帖1: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2.2 传世名帖2: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2.3 传世名帖3: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2.4 传世名帖4: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故宫收藏的中国古代著名诗贴
故宫收藏的中国古代著名诗贴有:
1.《唐摹怀素草书千字文》,这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国宝级文物,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草书墨宝,是唯一一件宋人摹写怀素草书的作品。
2.《出师颂》,这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以行草书体写成,这篇墨迹以古雅的用笔和气度赢得了历代鉴赏家的赞誉。
3.《杜牧行书十韵诗》,这是唐代书法家杜牧的一件行书作品,这件墨迹的笔法纵逸,充满动感。
4.《黄州寒食诗帖》,这是北宋苏轼的一件行书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这件作品表现了苏轼的才情和艺术追求。
5.《晋杨羲洛神赋》,这是东晋王献之的小楷法帖,原墨迹早已遗失,现在流传的是唐代摹本,此作笔画劲媚,转折处交接清晰,笔锋起落分明。
以上是故宫收藏的中国古代著名诗贴的一些介绍,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是古代文人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级名帖“中国十大传世名帖”指:《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欧阳询《仲尼梦奠帖》、怀素《自叙帖》、米芾《蜀素帖》、宋徽宗《草书千字文》、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祝允明《草书古诗帖》。
名帖之冠:《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希宝帖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
公元1746年,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三希堂”匾额。
《三希宝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法书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
《三希宝帖》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内,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是“书圣”王羲之当今存世的唯一书法精品真迹。
纵23cm;横14.8cm,行书四行,二十八字。
《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不少人认为《快雪时晴帖》仅次于他所书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
赵孟俯、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
乾隆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
他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
又说:“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
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
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
根据此帖附页的诸多题跋款识、收藏印章以及有关书籍录载,《快雪时晴帖》曾经宋宣和内府,宋时入米芾“宝晋斋”,元代又入御府,上有赵孟俯题跋。
古代书法名帖大全
古代书法名帖大全是关于古代书法作品的收集和整理,其中包括了许多古代名家的名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书法名帖:
1.《兰亭集序》-王羲之
2.《行书帖》-王献之
3.《自叙帖》-颜真卿
4.《谢章帖》-怀素
5.《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
6.《寒食帖》-文征明
7.《枯木怀古帖》-李易安
8.《竹石帖》-郑板桥
9.《苏秦碑》-黄庭坚
10.《答谢帖》-米芾
这些名帖代表了古代书法的高峰之作,包括了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书体。
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对象,也是研究古代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先秦时期中山王三器、中山王圆壶、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侯马盟书、公乘得守丘刻石、兮甲盘、司母戊、四祀其卣、大克鼎、大盂鼎、天亡簋、子仲姜盘、宰甫卣、小克鼎、戍嗣子鼎、战国越王剑铭、攻吴王夫差鉴、散氏盘、曶鼎、栾书缶、楚简、毛公鼎、墙盘、王孙遗者钟、甲骨文大型涂朱牛骨刻辞宰丰骨匕记事刻辞甲骨文小百科、甲骨文拓片、甲骨文百家姓、祭祀卜辞等、祭祀狩猎涂朱牛骨、石鼓文、中权本选页、先锋本选页、后劲本全本、明拓本、秦公簋簋虢季子白盘、行气玉佩铭、逨盘、遂公盨、鄂君启铜节、陈曼簠、青川木牍、颂鼎、鱼鼎匕秦汉时期“苏解为”陶盖文三老讳字忌日碑三老赵宽碑上尊号碑上林共府铜升铭乙瑛碑云梦睡虎地秦简五凤刻石公羊传砖刘君残碑刘平国刻石华山庙碑受禅表碑史晨碑夏承碑夏阳扶荔宫砖文大吉买山地记子游残碑孔宙碑孔羡碑孙仲隐墓志安国墓祠题记封龙山颂尚府君残碑尹宙碑居延汉简居摄两坟坛刻石崔瑗贤女帖嵩岳少室石阙铭幽州书佐秦君石阙广陵中殿石题记延光残碑开母庙石阙铭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张掖都尉启信张景碑张芝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冠军帖秋凉平善帖终年帖张迁碑敦煌汉简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石李斯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秦泰山刻石杨淮表记武威张伯升柩铭武威汉简武威王杖诏令册武氏祠画像题记汉瓦当汉简汉莽新嘉量铭文河西简牍遗墨洛阳刑徒墓葬砖铭熹平石经王基碑甘谷汉简白石神君碑皇象天发神谶碑急就章石门颂礼器碑祀三公山碑秦古隶秦诏量铭文群臣上寿刻石范式碑莱子侯刻石蔡邕篆势、笔论、九势衡方碑袁安碑袁敞碑裴岑纪功碑西狭颂许慎说文解字序贤良方正残石赵壹非草书郑固碑钟繇力命表墓田丙舍帖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还示表阳嘉残碑阳泉使者舍熏炉铭阳陵虎符陠阁颂陶洛残碑韩仁铭马王堆帛书鲁峻碑鲜于璜碑魏晋南北朝时期丘哲墓志中岳嵩高灵庙碑元彬墓志元显儁墓志元景造像记元桢墓志元瑛墓志元略墓志元羽墓志元苌墓志元详造像记刁遵墓志刘媚子墓志刘根等造像北魏元倪墓志北魏元怀墓志北魏元晖墓志北魏大方广华严经北魏太武帝东巡碑北魏李瞻墓志北齐文殊般若经碑北齐沙丘城造像记卫夫人笔阵图卫恒四体书势司马元兴墓志司马显姿墓志司马绍墓志司马金龙墓漆画题字吊比干碑好大王碑始平公造像记姚伯多造像孙秋生造像孝女曹娥诔辞卷安弘嵩六朝写经卷崔敬邕墓志常岳等百余人造像记广武将军碑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敦煌书法写经画卷医书残卷大般涅盘经妙法莲华经小楷写经卷小草经书敦煌汉简旃罽胡桃帖楷书更漏长瞻近龙保帖道教经典晖福寺碑李柏文书杨大眼造像记梁萧憺碑楼兰文书残纸泰山经石峪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牛景悦造石浮图记牛橛造像王珣伯远帖王丹虎墓志王仚之墓志王僧虔王琰帖王兴之夫妇墓志王建之墓志王徽之新月帖王志一日无申帖王慈栢酒帖王献之东山松帖中秋帖余杭帖兰草帖十二月割帖地黄汤帖廿九日帖思恋帖洛神赋十三行舍内帖送梨帖鸭头丸帖鹅群帖王羲之七月都下帖三藏圣教序上虞帖丧乱得示二谢帖乐毅论佛遗教经兰亭序兴福寺半截碑其书帖初月帖十七帖大道帖妹至帖姨母帖孔侍中帖寒切帖干呕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快雪时晴帖旃罽胡桃帖曹娥碑汉时帖淳化阁帖选游目帖瞻近龙保帖行穰帖远宦帖金刚经碑长风帖雨后帖黄庭经王荟疖踵帖翁尊体瘗鹤铭石门铭索紞道德经索靖七月帖出师颂月仪帖皋陶帖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萧思话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薄绍之论经书诗谢万谢安中郎帖谢鲲墓志贺兰汗造像题记郑文公碑郑长猷造像陆机陆机平复贴题跋马鸣寺碑高崧墓志高崧夫人谢氏墓志高湛墓志隋唐五代时期丁道护启法寺碑兜沙经冯承素冯摹兰亭序出师颂刘子残卷史惟则大智禅师碑吕向唐人月仪帖国诠小楷善见律兴福寺半截碑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集书谱联尹元凯美原神泉诗碑巩宾墓志张从申李玄靖碑张怀瓘书断张旭严仁墓志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冠军帖十五日帖心经断千字文晚复帖终年帖肚痛帖草书古诗四首郎官石柱记徐浩不空和尚碑嵩阳观记朱巨川告身李岘墓志李岘妻独孤峻墓志陈尚仙墓志怀仁圣教序怀素四十二章经圣母帖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自叙帖苦笋帖藏真律公帖论书帖食鱼帖敬客王公砖塔铭智永千字文李世民屏风帖晋祠铭温泉铭俞复跋文李怀琳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李白上阳台帖李邕久别帖云麾将军碑出师表法华寺碑灵岩寺颂并序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李阳冰三坟记城隍庙碑拪先茔记般若台铭颜家庙碑额李隆基石台孝经鹡鸰颂杜牧张好好诗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夏热帖神仙起居法韭花帖林藻深慰帖柳公权兰亭诗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跋王献之送梨帖柳公绰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兰亭记化度寺碑卜商读书帖小楷心经张翰帖摹王羲之兰亭序梦奠帖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行书千字文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局部武则天昇仙太子碑殷仲容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王知敬李靖碑金刚经碑碑额王行满韩仲良碑局部瞿令问阳华岩铭等慈寺碑苏慈墓志董秀墓志董美人墓志蔡有邻薛曜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局部薛稷信行禅师碑局部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小楷破邪论序汝南公主墓志虞摹兰亭序卷袁滋裴休圭峰禅师碑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倪宽赞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小字阴符经房玄龄碑摹兰亭序枯树赋雁塔圣教序贺知章草书孝经赵文渊华岳庙碑局部赵模高士廉茔兆记局部钟绍京小楷灵飞经陆柬之文赋隋修梵石室志铭韦应物元苹墓志韩择木南川县主墓志顾诫奢颜真卿东方朔画赞乞米帖争座位帖刘中使帖唐王琳墓志多宝塔碑大唐中兴颂李玄靖碑湖州帖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竹山堂连句自书告身帖裴将军诗让宪部尚书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送刘太冲叙郭虚已墓志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高正臣明徵君碑高闲草书千字文龙藏寺碑宋辽金时期任询古柏行刘岑门下帖刘正夫佳履帖司马光天圣帖吕公弼子安帖吕公绰真诲帖吴琚寿父帖急足帖杂诗帖行书五段卷行书蔡襄七言绝句识语并焦山题名诗帖吴说垂喻帖庆门星聚帖明善宗簿帖游丝书宋诗门内星聚帖周越怀素律公帖跋草书贺秘监赋跋王着草书千字文圜悟克勤印可状大慧宗杲尺牍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续书谱宋庠致宫使少卿尺牍富弼儿子帖温柑帖尤袤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岳珂跋唐摹王羲之——门书翰卷岳飞书谢眺诗前出师表流传碑刻张即之华严经残册书杜诗卷佛遗教经双松图歌卷敛襟谈老氏诗楷书册日本禅院题字楷书度人经帖汪氏报本庵记溪庄帖致尊堂太安人尺牍致殿元学士尺牍行书台慈帖页行书待漏院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张孔孙跋苏轼二赋卷张孝祥柴沟帖张方平名茶帖徐铉私诚帖篆书千字文残卷文天祥上宏斋帖座右自警辞草书木鸡集序卷文彦博三札卷内翰帖王拱辰墓志篆盖题诗无准师范尺牍曾肇行复岁暮帖朱熹七月六日帖书易系辞二月十一日帖城南唱和诗卷致教授学士尺牍跋欧阳修集古录朱胜非向过帖李之仪汴堤帖李宗谔送士龙诗李建中与司封诗翰与齐古同年帖同年帖土母帖宠书聿至帖许昌帖贵宅帖题怀素自叙帖墨迹本杜衍仲冬严寒帖杨妹子七言诗一首林逋三君帖尹君处士帖松扇五诗卷欧阳修灼艾帖致端明侍读尺牍谱图序稿集古录跋沈辽行书动止帖洪迈跋欧阳修集古录跋王升衰老帖首夏帖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王岩叟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与给事淳夫侍讲札秋暑帖王庭筠幽竹枯槎图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跋米芾研山铭王觌平江酒毛帖王诜烟江叠嶂图卷行书颍昌湖上诗词卷跋孙过庭千字文跋欧阳询千字文跋王齐翰画白玉蟾四言诗帖行书仙庐峰六咏卷足轩铭卷秦观摩诘辋川图跋程元凤识语章友直跋阎立本步辇图米友仁动止持福帖文字帖潇湘奇观图题跋跋研山铭跋米芾苕溪诗卷跋隋人出师颂米芾三吴诗帖三帖卷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临沂使君帖丹阳帖乐兄帖乡石帖伯充帖值雨帖元日帖公议帖向乱帖向太后挽词帖吴江舟中诗卷吾友帖多景楼寄魏泰诗帖小楷千字文岁丰帖彦和帖德忱帖恶札帖惠柑帖戏成诗帖拜中岳命作提刑殿院帖摹王献之东山帖摹王献之中秋帖摹王羲之大道帖摹王羲之行穰帖摹颜真卿湖州帖政事帖新恩帖方圆庵记晋纸帖来戏帖法华台诗帖淡墨秋山诗帖清和帖烝徒帖焚香帖王略帖赞珊瑚复官二帖甘露帖留简帖盛制帖真酥帖知府帖砂步诗帖研山铭秋暑憩多景楼帖穰侯出关诗帖竹前槐后诗卷箧中帖粮院帖紫金研帖臈白帖自叙帖致伯修老兄尺牍致伯充尺牍苏太简参政帖苕溪诗卷虹县诗卷蜀素帖行书建州帖残本论草书帖贺铸帖跋褚遂良摹兰亭序适意帖逃暑帖道林诗帖闻张都大宣德帖陈揽帖韩马帖题名题跋黄绢本兰亭序跋赞苏洵道中帖陈元实夜来帖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东武帖丰乐亭记久留帖书林逋诗后京酒帖人来得书帖令子帖北游帖啜茶帖天际乌云帖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宝月帖宸奎阁碑尊丈帖屏事帖廷平郭君帖归去来兮辞归园帖归安丘园帖新岁展庆帖春中帖李白仙诗卷桤木卷帖次辩才韵诗帖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治平帖渡海帖满庭芳词王晋卿帖祭黄几道文卷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罗池庙碑职事帖致南圭使君帖致季常尺牍致运句太博帖获见帖覆盆帖赤壁赋跋吏部陈公诗帖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近人帖邂逅帖醉翁亭记阳羡帖黄州寒食诗帖苏辙宴居帖怀素自叙帖题跋春寒帖晚来帖晴暖帖楷书超然台赋见访帖苏过贻孙帖赠远夫诗帖苏迈致主管学士范仲淹师鲁帖边事帖远行帖手札道服赞范成大中流一壶帖垂诲帖急下帖西塞渔社图卷跋蔡京元佑党人碑十八学士图跋唐玄宗鹡鸰颂题跋宫使帖节夫帖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题听琴图诗题额大观圣作之碑蔡卞唐玄宗鹡鸰颂题跋曹娥碑雪意帖蔡松年跋李白仙诗卷蔡翛致子通都监蔡襄万安桥石碑京居帖入春帖告身帖跋大研帖安道帖山堂诗帖思咏帖扈从帖持书帖页暑热帖海隅帖澄心堂纸帖离都帖纡问帖脚气帖自书诗卷茶录荔枝谱蒙惠帖虚堂诗帖虹县帖谢宋丈诗帖谢赐御书诗表谢郎帖贫贤帖远蒙帖郊燔帖门屏帖陶生帖薛绍彭晴和帖杂书卷草书手札虚堂智愚法语赵令畤赐茶帖跋怀素自叙帖赵佶听琴图小楷书千字文恭事方丘敕欲借、风霜二诗帖瑞鹤图卷祥龙石图之一秾芳诗帖草书千字文草书纨扇蔡行敕卷闰中秋月诗帖赵孟坚致严坚中太丞尺牍行书自书诗赵明诚题集古录跋后赵构七绝天山诗七言律诗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徽宗文集序真草书养生论卷草书洛神赋卷赐岳飞批剳卷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赵霖六骏图题跋辛弃疾去国帖郑望之向过帖钱勰识语陆游尊眷帖自书诗卷自书钗头凤石刻致仲躬侍郎尺牍陈瓘仲冬严寒帖韩元吉集古录跋韩琦信宿帖韩绎致留守司徒侍中韩绛书札陛见帖魏了翁文向帖黄庭坚书杜甫寄贺兰铦诗公以道安帖刘禹锡竹枝词制婴香方帖庞居士寒山子诗廉颇蔺相如传惟清道人帖手札教审帖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牛口庄题名卷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经伏波神祠自书松风阁行书卷花气薰人帖苦笋赋荆州帖行书华严疏卷行书小子相帖行书赠张大同书诸上座草书卷送四十九侄诗题苏轼寒食帖跋元朝时期一山一宁雪夜作中峰明本劝缘疏与济侍者警策了庵清欲法语俞和临乐毅论千字文倪瓒淡室诗静寄轩诗文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小楷江南春三首送盛高霞等八诗帖自书述怀诗稿册呈大临征君楷书札呈久成札呈云浦诗札呈寓斋诗帖呈履道先生诗札致叶城诸诗札次韵耕隐渔者诗札题周文英诗志传跋陆继善摹禊帖致慎独有道诗札与袁寓斋书画卷题渔庄秋霁图题容膝斋图题陈惟允孟郊诗意图题筠石乔柯图题虞山林壑图轴题幽涧寒松图题丛篁枯木图轴题安处斋图题修竹图轴云林画谱册画作冯子振与无隐元晦诗虹月楼记卷题国诠善见律题易元吉草虫图卷危素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局部吴勉跋何澄归庄图卷吴叡篆隶书卷吴镇心经卷吾衍篆题张好好诗卷周伯琦朱德润墓志铭局部宫学国史二箴卷通犀饮卮诗帖孛术鲁翀跋松风阁诗卷康里巎巎唐人绝句六首柳宗元梓人传秋夜感怀诗卷草书张旭笔法卷谪龙说述笔法张渊五言古诗帖张雨登南峰绝顶七言律诗自书杂诗卷揭傒斯跋陆柬之文赋题画诗赠刘粹衷宰旌德序帖曹善山海经序册局部朱德润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卷局部李倜跋陆柬之书文赋卷李孝光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晚节堂诗札草书七绝诗轴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柯九思上京宫词晚香高节老人星赋题赵孟頫疏林秀石图题赵孟頫补书唐人临瞻汉二帖段天佑安和帖沈右风过帖王冕南枝春早图墨梅图行草诗笺王蒙厚爱帖梦梅花诗卷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王逢五言古诗卷局部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跋鲜于枢草书韩愈进学解白珽墨竹诗册陈君诗帖盛熙明法书考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薛植致云林徵君尺牍虞集不及入阁帖题画诗跋赵孟頫书陶诗跋饮中八仙图致白云法师札袁桷和一庵诗帖雅潭帖贯云石题赵孟頫双骏图赵孟頫七绝诗册与山巨源绝交书临兰亭书趵突泉诗仇锷墓志铭前后赤壁赋吴兴赋国宾山长帖卷天冠山题咏诗帖妙严寺记宗阳宫帖寿春堂记归去来辞心经行书册惠书帖昔寻李愿诗卷杜甫秋兴八首杭州福神观记止斋记汲黯传洛神赋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王羲之轶事帖真草千字文秋兴赋秋深帖种松帖老子道德经卷胆巴碑致中峰和尚札致季博札行书二赞二诗卷行书十札卷行草陶渊明五言诗页兰亭序十三跋残本过蒙帖近来吴门帖违远帖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酒德颂闲居赋陋室铭题烟江叠嶂图赵雍彰南八咏诗局部赵麟衡唐帖邓文原临急就章五言律诗家书帖致景良郎中尺牍近者桐川帖郑思肖行草题跋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郭畀陆游自书诗卷跋青玉荷盘诗题钱选红梅图诗金声钱谱赋局部陆居仁苕之水诗陈基相见帖赠雪坡诗札陈植怀存斋诗帖陈绎曾静春先生诗集后序饶介书中峰幻住像偈册兰亭帖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卷张彦享行状稿卷御史箴卷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王安石杂诗卷秋兴诗册老子道德经卷草书杜甫魏将军歌诗草书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诗草书秋怀二章草书韩愈石鼓歌草书韩愈进学解行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行草诗赞卷唐人诗十二首麻徵君透光古镜歌龚璛教授帖静春堂诗序007.明朝时期严衍草书李白诗轴丰坊自书诗卷跋张旭古诗四首乔宇行书尺牍于谦题公中塔图赞何吾驺草行草诗翰轴书冬日署中梅花诗轴侯峒曾行书七言律诗扇面草书五言绝句诗轴俞允文行书论书语俞贞木楷书书怡颜堂诗卷后倪元璐扇面草书五言诗扇面行草诗轴自书卜居诗轴谢翱五律诗轴行书七绝诗轴行书七律诗轴自书旧作诗轴草书轴行书五律诗轴行书尺牍冯从吾草书千字文局部冯梦龙刘基行书春兴八首诗卷局部刘重庆临王羲之草书轴史可法手札叶向高草书轴吴宽行书五律诗轴行书扇面吴承恩七言律诗周天球五言律诗轴唐寅漫兴墨迹秋风纨扇图立石丛卉图落花诗册行书七律诗轴诗笺唐顺之草书歌凤台行卷局部行书七律扇面商辂浙藩送行诗序局部夏言行书诗卷姚绶夜行诗姜立纲楷书七律诗咏易诗扇姜逢元行草五律诗轴娄坚立轴孙慎行录佛家语八条屏宋克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章草孙过庭书谱册章草急就章局部草书刘桢古诗立轴草书进学解草书韩偓七绝条幅宋广李白月下独酌诗风入松词轴宋濂题王诜烟江叠嶂图跋题虞摹兰亭跋宋珏隶书七律诗轴宋-j 敬覆帖屠隆七言草书律诗张凤翼自书诗五言诗题李思训碑题周天球桃花书屋卷张弼草书蝶恋花词轴杂书卷草书王维诗五言诗轴草书轴草书七言绝句轴狂草怀素上人草书歌局部草书诗文卷学稼草堂记张瑞图草书杜甫诗轴草书诗轴行书五绝诗轴屏迹东湖上五律诗轴行书杜甫五律诗轴行书西雅图集草书杜甫西郊诗轴行书轴草书轴行草诗轴行书五律诗轴五绝诗轴行书诗轴草书五律诗轴秋兴八首局部草书郭璞游仙诗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行书论书卷行书八言联王无功答冯子华书草书李白月下独酌自书诗册行书册页草书千字文行草扇面草书五言诗扇面草书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长卷草书鲍照陆机诗长卷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张璧行书杂诗卷张电楷书王维诗轴张骏七言绝句贫交行归昌世治印徐霖行书五言律诗篆书千字文局部徐兰隶书像赞徐有贞行书尺牍徐渭草书七律诗轴墨葡萄轴女芙馆十咏墓表赋行草应制咏墨轴煎茶七类卷千字文卷局部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草书岑参诗轴行书三江夜归诗轴秋兴八首野秋千十一首行草书诗词卷草书诗轴诗轴行书五言诗轴行书立轴行书扇面自题石榴图诗七律一首行草条幅行书白燕诗轴草书条幅行书群望诗中堂行草立轴行书七言联草书白燕诗卷行书烟云之兴榴实图水仙菊石墨竹牡丹芭蕉梅花图墨花卷五月莲花图墨笔花卉雪蕉梅竹图墨笔花卉卷题款题画诗题芭蕉图诗花卉人物图卷题诗论书徐贲题濯清轩诗憨山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行书住山法语行书六言偈语条幅戚继光送李小山归蓬莱诗文嘉七绝诗文彭草书滕王阁序墨迹文彭行书诗中堂昼锦堂记篆刻草书雪赋册文征明行书午门朝见诗轴立春进贺七律立轴行草轴七律诗轴太液池诗行草立轴五律立轴七言诗立轴草书七律立轴月夜观玉兰行书五言诗轴行书雪后早朝诗轴草书七绝诗轴行书七言诗纸本立轴小楷前后赤壁赋离骚九歌卷局部小楷醉翁亭记小楷归去来兮辞小楷离骚经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小楷莲社图记小楷落花诗册小楷草堂十志行书千字文滕王阁记局部草书赤壁赋西苑诗卷行书自作诗卷草书自作诗卷尺牍致石门函并感事诗小楷书札苦疡帖点闸帖王英去后帖长者帖草书扇面七言行书扇面草书诗卷行书手卷观李成之寒林平野图后长歌卷跋右军十七帖跋唐摹万岁通天帖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行书册山水册页湘君湘夫人图文震孟行书初入侍班诗轴西园公宴诗轴朱之蕃东阁唱和诗轴朱元璋大军帖朱瞻基雪意歌李东阳怀素自叙帖引首草书杂诗卷跋欧阳修灼艾帖后李应祯枉问帖李待问草书七言绝句诗轴李梦阳行书自书诗卷行书五言诗扇面李流芳行书立轴草书五律诗轴行书自作诗轴杜大绶七绝草书诗轴杨慎诗札汤显祖行书自诗沈周卧游图声光帖次韵吴宽东园玩菊诗行书五律诗轴跋陆游自书诗卷题赵雍图跋沈度敬斋箴册楷书四箴页行书七律诗隶书七律诗沈藻黄州竹楼记海瑞奉别帖湛若水行草轴王世贞行书手札王守仁行草手札王宠小楷南华真经小楷诗稿游包山集自书五忆歌自书游包山诗手卷草书五言律诗草书山庄帖草书李白古风诗卷草书西苑诗送陈子龄会试三首王思任诗卷王璲手毕帖并诗王谷祥行书七律轴王毂祥庾信马射赋王穉登义兴杂诗册录宋人语王绂重过庆寿寺等诗帖王逢年韩愈琴操局部王鏊七言诗轴自书诗轴自书诗王铎草书临古帖轴草书高适诗立轴行书五绝立轴赠单大年家丈立轴临王羲之帖行书五言诗轴行书忏诗之三轴杜子美赠陈补阀诗书画虽遣怀文语轴临王昙首昨服散帖行书立轴七律诗立轴行草五言律诗轴五言诗一首临虞世南书临柳公权辱问帖轴节临来迟帖节临褚遂良帖行书五律诗轴燕矶书事轴行书五律诗轴草书录语草书临帖突兀岩峦气五律条幅临王筠帖行书轴沙河镇作轴嘉兴作诗轴临王羲之永嘉敬豫帖节临王羲之帖立轴五律京中春日留苏州友人作立轴五律柬姜司寇一首临张芝帖立轴飞人五言诗一首自作五律行草诗轴草书临古轴自作五律诗轴草书临帖轴行书诗立轴为宿松书诗至顿庄作春过长春寺五律诗立轴咏陈路若山水赞谢安书行书文语题画三首之一草书帖立轴长椿寺旧作立轴行书立轴行书五言律诗立轴临欧阳询行书帖行书五律轴同子功、子萧观诗轴临敬祖、鄱阳轴行书容易语轴临王献之草书轴行书嵩县诗轴临王献之省前书帖轴香山寺作五律诗轴赠文吉大词坛行书轴五律夜渡作行书诗轴五律夜高邮作书诗轴行书条幅扇面为浩熙贤契书八言联赠汤若望诗翰行楷王维诗草书杜律卷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历朝历代书法名帖大全集历朝历代书法名帖大全集001.先秦时期中山王三器中山王圆壶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侯马盟书公乘得守丘刻石兮甲盘司母戊四祀其卣大克鼎大盂鼎天亡簋子仲姜盘宰甫卣小克鼎戍嗣子鼎战国越王剑铭攻吴王夫差鉴散氏盘曶鼎栾书缶楚简毛公鼎牆盘王孙遗者钟甲骨文大型涂朱牛骨刻辞宰丰骨匕记事刻辞甲骨文小百科甲骨文拓片甲骨文百家姓祭祀卜辞等祭祀狩猎涂朱牛骨石鼓文中权本选页先锋本选页后劲本全本明拓本秦公簋簋虢季子白盘行气玉佩铭逨盘遂公盨鄂君启铜节陈曼簠青川木牍颂鼎鱼鼎匕002.秦汉时期“苏解为”陶盖文三老讳字忌日碑三老赵宽碑上尊号碑上林共府铜升铭乙瑛碑云梦睡虎地秦简五凤刻石公羊传砖刘君残碑刘平国刻石华山庙碑受禅表碑史晨碑夏承碑夏阳扶荔宫砖文大吉买山地记子游残碑孔宙碑孔羡碑孙仲隐墓志安国墓祠题记封龙山颂尚府君残碑尹宙碑居延汉简居摄两坟坛刻石崔瑗贤女帖嵩岳少室石阙铭幽州书佐秦君石阙广陵中殿石题记延光残碑开母庙石阙铭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张掖都尉启信张景碑张芝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冠军帖秋凉平善帖终年帖张迁碑敦煌汉简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石李斯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秦泰山刻石杨淮表记武威张伯升柩铭武威汉简武威王杖诏令册武氏祠画像题记汉瓦当汉简汉莽新嘉量铭文河西简牍遗墨洛阳刑徒墓葬砖铭熹平石经王基碑甘谷汉简白石神君碑皇象天发神谶碑急就章石门颂礼器碑祀三公山碑秦古隶秦诏量铭文群臣上寿刻石范式碑莱子侯刻石蔡邕篆势、笔论、九势衡方碑袁安碑袁敞碑裴岑纪功碑西狭颂许慎说文解字序贤良方正残石赵壹非草书郑固碑钟繇力命表墓田丙舍帖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还示表阳嘉残碑阳泉使者舍熏炉铭阳陵虎符陠阁颂陶洛残碑韩仁铭马王堆帛书鲁峻碑鲜于璜碑003.魏晋南北朝时期丘哲墓志中岳嵩高灵庙碑元彬墓志元显儁墓志元景造像记元桢墓志元瑛墓志元略墓志元羽墓誌元苌墓志元详造像记刁遵墓志刘媚子墓志刘根等造像北魏元倪墓志北魏元怀墓志北魏元晖墓志北魏大方广华严经北魏太武帝东巡碑北魏李瞻墓志北齐文殊般若经碑北齐沙丘城造像记卫夫人笔阵图卫恒四体书势司马元兴墓志司马显姿墓志司马绍墓志司马金龙墓漆画题字吊比干碑好大王碑始平公造像记姚伯多造像孙秋生造像孝女曹娥诔辞卷安弘嵩六朝写经卷崔敬邕墓志常岳等百余人造像记广武将军碑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敦煌书法写经画卷医书残卷大般涅槃经妙法莲华经小楷写经卷小草经书敦煌汉简旃罽胡桃帖楷书更漏长瞻近龙保帖道教经典晖福寺碑李柏文书杨大眼造像记梁萧憺碑楼兰文书残纸泰山经石峪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牛景悦造石浮图记牛橛造像王珣伯远帖王丹虎墓志王仚之墓志王僧虔王琰帖王兴之夫妇墓志王建之墓志王徽之新月帖王志一日无申帖王慈栢酒帖王献之东山松帖中秋帖余杭帖兰草帖十二月割帖地黄汤帖廿九日帖思恋帖洛神赋十三行舍内帖送梨帖鸭头丸帖鹅群帖王羲之七月都下帖三藏圣教序上虞帖丧乱得示二谢帖乐毅论佛遗教经兰亭序兴福寺半截碑其书帖初月帖十七帖大道帖妹至帖姨母帖孔侍中帖寒切帖干呕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快雪时晴帖旃罽胡桃帖曹娥碑汉时帖淳化阁帖选游目帖瞻近龙保帖行穰帖远宦帖金刚经碑长风帖雨后帖黄庭经王荟疖踵帖翁尊体瘗鹤铭石门铭索紞道德经索靖七月帖出师颂月仪帖皋陶帖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萧思话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薄绍之论经书诗谢万谢安中郎帖谢鲲墓志贺兰汗造像题记郑文公碑郑长猷造像陆机陆机平复贴题跋马鸣寺碑高崧墓志高崧夫人谢氏墓志高湛墓志004.隋唐五代时期丁道护启法寺碑兜沙经冯承素冯摹《兰亭序》出师颂刘子残卷史惟则大智禅师碑吕向唐人月仪帖国诠小楷善见律兴福寺半截碑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集书谱联尹元凯美原神泉诗碑巩宾墓志张从申李玄靖碑张怀瓘书断张旭严仁墓志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冠军帖十五日帖心经断千字文晚复帖终年帖肚痛帖草书古诗四首郎官石柱记徐浩不空和尚碑嵩阳观记朱巨川告身李岘墓志李岘妻独孤峻墓志陈尚仙墓志怀仁圣教序怀素四十二章经圣母帖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自叙帖苦笋帖藏真律公帖论书帖食鱼帖敬客王公砖塔铭智永千字文李世民屏风帖晋祠铭温泉铭俞复跋文李怀琳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李白上阳台帖李邕久别帖云麾将军碑出师表法华寺碑灵岩寺颂并序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李阳冰三坟记城隍庙碑拪先茔记般若台铭颜家庙碑额李隆基石台孝经鹡鸰颂杜牧张好好诗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夏热帖神仙起居法韭花帖林藻深慰帖柳公权兰亭诗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跋王献之《送梨帖》柳公绰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兰亭记化度寺碑卜商读书帖小楷心经张翰帖摹王羲之兰亭序梦奠帖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行书千字文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局部)武则天昇仙太子碑殷仲容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王知敬李靖碑金刚经碑碑额王行满韩仲良碑(局部)瞿令问阳华岩铭等慈寺碑苏慈墓志董秀墓志董美人墓志蔡有邻薛曜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局部)薛稷信行禅师碑(局部)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小楷破邪论序汝南公主墓志虞摹兰亭序卷袁滋裴休圭峰禅师碑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倪宽赞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小字阴符经房玄龄碑摹兰亭序枯树赋雁塔圣教序贺知章草书孝经赵文渊华岳庙碑(局部)赵模高士廉茔兆记(局部)钟绍京小楷灵飞经陆柬之文赋隋修梵石室志铭韦应物元苹墓志韩择木南川县主墓志顾诫奢颜真卿东方朔画赞乞米帖争座位帖刘中使帖唐王琳墓志多宝塔碑大唐中兴颂李玄靖碑湖州帖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竹山堂连句自书告身帖裴将军诗让宪部尚书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送刘太冲叙郭虚已墓志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高正臣明徵君碑高闲草书千字文龙藏寺碑005.宋辽金时期任询古柏行刘岑门下帖刘正夫佳履帖司马光天圣帖吕公弼子安帖吕公绰真诲帖吴琚寿父帖急足帖杂诗帖行书五段卷行书蔡襄七言绝句识语并焦山题名诗帖吴说垂喻帖庆门星聚帖明善宗簿帖游丝书宋诗门内星聚帖周越怀素律公帖跋草书贺秘监赋跋王著草书千字文圜悟克勤印可状大慧宗杲尺牍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续书谱宋庠致宫使少卿尺牍富弼儿子帖温柑帖尤袤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岳珂跋《唐摹王羲之——门书翰卷》岳飞书谢眺诗前出师表流传碑刻张即之华严经残册书杜诗卷佛遗教经双松图歌卷敛襟谈老氏诗楷书册日本禅院题字楷书度人经帖汪氏报本庵记溪庄帖致尊堂太安人尺牍致殿元学士尺牍行书台慈帖页行书待漏院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张孔孙跋苏轼二赋卷张孝祥柴沟帖张方平名茶帖徐铉私诚帖篆书千字文残卷文天祥上宏斋帖座右自警辞草书木鸡集序卷文彦博三札卷内翰帖王拱辰墓志(篆盖)题诗无准师范尺牍曾肇行复岁暮帖朱熹七月六日帖书易系辞二月十一日帖城南唱和诗卷致教授学士尺牍跋欧阳修集古录朱胜非向过帖李之仪汴堤帖李宗谔送士龙诗李建中与司封诗翰与齐古同年帖同年帖土母帖宠书聿至帖许昌帖贵宅帖题怀素自叙帖墨迹本杜衍仲冬严寒帖杨妹子七言诗一首林逋三君帖尹君处士帖松扇五诗卷欧阳修灼艾帖致端明侍读尺牍谱图序稿集古录跋沈辽行书动止帖洪迈跋欧阳修《集古录跋》王升衰老帖首夏帖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王岩叟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与给事淳夫侍讲札秋暑帖王庭筠幽竹枯槎图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跋米芾《研山铭》王觌平江酒毛帖王诜烟江叠嶂图卷行书颍昌湖上诗词卷跋孙过庭千字文跋欧阳询千字文跋王齐翰画白玉蟾四言诗帖行书仙庐峰六咏卷足轩铭卷秦观摩诘辋川图跋程元凤识语章友直跋阎立本《步辇图》米友仁动止持福帖文字帖潇湘奇观图题跋跋研山铭跋米芾苕溪诗卷跋隋人出师颂米芾三吴诗帖三帖卷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临沂使君帖丹阳帖乐兄帖乡石帖伯充帖值雨帖元日帖公议帖向乱帖向太后挽词帖吴江舟中诗卷吾友帖多景楼寄魏泰诗帖小楷千字文岁丰帖彦和帖德忱帖恶札帖惠柑帖戏成诗帖拜中岳命作提刑殿院帖摹王献之东山帖摹王献之中秋帖摹王羲之大道帖摹王羲之行穰帖摹颜真卿湖州帖政事帖新恩帖方圆庵记晋纸帖来戏帖法华台诗帖淡墨秋山诗帖清和帖烝徒帖焚香帖王略帖赞珊瑚复官二帖甘露帖留简帖盛制帖真酥帖知府帖砂步诗帖研山铭秋暑憩多景楼帖穰侯出关诗帖竹前槐后诗卷箧中帖粮院帖紫金研帖臈白帖自叙帖致伯修老兄尺牍致伯充尺牍苏太简参政帖苕溪诗卷虹县诗卷蜀素帖行书建州帖(残本) 论草书帖贺铸帖跋褚遂良摹蘭亭序适意帖逃暑帖道林诗帖闻张都大宣德帖陈揽帖韩马帖题名题跋黄绢本兰亭序跋赞苏洵道中帖陈元实夜来帖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东武帖丰乐亭记久留帖书林逋诗后京酒帖人来得书帖令子帖北游帖啜茶帖天际乌云帖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宝月帖宸奎阁碑尊丈帖屏事帖廷平郭君帖归去来兮辞归园帖归安丘园帖新岁展庆帖春中帖李白仙诗卷桤木卷帖次辩才韵诗帖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治平帖渡海帖满庭芳词王晋卿帖祭黄几道文卷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罗池庙碑职事帖致南圭使君帖致季常尺牍致运句太博帖获见帖覆盆帖赤壁赋跋吏部陈公诗帖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近人帖邂逅帖醉翁亭记阳羡帖黄州寒食诗帖苏辙宴居帖怀素自叙帖题跋春寒帖晚来帖晴暖帖楷书超然台赋见访帖苏过贻孙帖赠远夫诗帖苏迈致主管学士范仲淹师鲁帖边事帖远行帖手札道服赞范成大中流一壶帖垂诲帖急下帖西塞渔社图卷跋蔡京元祐党人碑十八学士图跋唐玄宗鹡鸰颂题跋宫使帖节夫帖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题听琴图诗题额大观圣作之碑蔡卞唐玄宗鹡鸰颂题跋曹娥碑雪意帖蔡松年跋《李白仙诗卷》蔡翛致子通都监蔡襄万安桥石碑京居帖入春帖告身帖跋大研帖安道帖山思咏帖扈从帖持书帖页暑热帖海隅帖澄心堂纸帖离都帖纡问帖脚气帖自书诗卷茶录荔枝谱蒙惠帖虚堂诗帖虹县帖谢宋丈诗帖谢赐御书诗表谢郎帖贫贤帖远蒙帖郊燔帖门屏帖陶生帖薛绍彭晴和帖杂书卷草书手札虚堂智愚法语赵令畤赐茶帖跋怀素自叙帖赵佶听琴图小楷书千字文恭事方丘敕欲借、风霜二诗帖瑞鹤图卷祥龙石图之一秾芳诗帖草书千字文草书纨扇蔡行敕卷闰中秋月诗帖赵孟坚致严坚中太丞尺牍行书自书诗赵明诚题《集古录跋》后赵构七绝天山诗七言律诗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徽宗文集序真草书养生论卷草书洛神赋卷赐岳飞批剳卷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赵霖六骏图题跋辛弃疾去国帖郑望之向过帖钱勰识语陆游尊眷帖自书诗卷自书钗头凤石刻致仲躬侍郎尺牍陈瓘仲冬严寒帖韩元吉集古录跋韩琦信宿帖韩绎致留守司徒侍中韩绛书札陛见帖魏了翁文向帖黄庭坚书杜甫寄贺兰铦诗公以道安帖刘禹锡竹枝词制婴香方帖庞居士寒山子诗廉颇蔺相如传惟清道人帖手札教审帖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牛口庄题名卷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经伏波神祠自书松风阁行书卷花气薰人帖苦笋赋荆州帖行书华严疏卷行书小子相帖行书赠张大同书诸上座草书卷送四十九侄诗题苏轼寒食帖跋006.元朝时期一山一宁雪夜作中峰明本劝缘疏与济侍者警策了庵清欲法语俞和临乐毅论千字文倪瓒淡室诗静寄轩诗文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小楷江南春三首送盛高霞等八诗帖自书述怀诗稿册呈大临征君楷书札呈久成札呈云浦诗札呈寓斋诗帖呈履道先生诗札致叶城诸诗札次韵耕隐渔者诗札题周文英诗志传跋陆继善摹禊帖致慎独有道诗札与袁寓斋书画卷题渔庄秋霁图题容膝斋图题陈惟允孟郊诗意图题筠石乔柯图题虞山林壑图轴题幽涧寒松图题丛篁枯木图轴题安处斋图题修竹图轴云林画谱册画作冯子振与无隐元晦诗虹月楼记卷题国诠善见律题易元吉草虫图卷危素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局部)吴勉跋何澄归庄图卷吴叡篆隶书卷吴镇心经卷吾衍篆题《张好好诗卷》周伯琦朱德润墓志铭(局部) 宫学国史二箴卷通犀饮卮诗帖孛术鲁翀跋《松风阁诗卷》康里巎巎唐人绝句六首柳宗元梓人传秋夜感怀诗卷草书张旭笔法卷谪龙说述笔法张渊五言古诗帖张雨登南峰绝顶七言律诗自书杂诗卷揭傒斯跋陆柬之文赋题画诗赠刘粹衷宰旌德序帖曹善山海经序册(局部)朱德润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卷(局部)李倜跋陆柬之书文赋卷李孝光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晚节堂诗札草书七绝诗轴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柯九思上京宫词晚香高节老人星赋题赵孟頫疏林秀石图题赵孟頫补书唐人临瞻汉二帖段天祐安和帖沈右风过帖王冕南枝春早图墨梅图行草诗笺王蒙厚爱帖梦梅花诗卷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王逢五言古诗卷(局部)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跋鲜于枢草书韩愈进学解白珽墨竹诗册陈君诗帖盛熙明法书考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薛植致云林徵君尺牍虞集不及入阁帖题画诗跋赵孟頫书陶诗跋《饮中八仙图》致白云法师札袁桷和一庵诗帖雅潭帖贯云石题赵孟頫《双骏图》赵孟頫七绝诗册与山巨源绝交书临兰亭书趵突泉诗仇锷墓志铭前后赤壁赋吴兴赋国宾山长帖卷天冠山题咏诗帖妙严寺记宗阳宫帖寿春堂記归去来辞心经行书册惠书帖昔寻李愿诗卷杜甫秋兴八首杭州福神观记止斋记汲黯传洛神赋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王羲之轶事帖真草千字文秋兴赋秋深帖种松帖老子道德经卷胆巴碑致中峰和尚札致季博札行书二赞二诗卷行书十札卷行草陶渊明五言诗页兰亭序十三跋残本过蒙帖近来吴门帖违远帖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酒德颂闲居赋陋室铭题烟江叠嶂图赵雍彰南八咏诗(局部)赵麟衡唐帖邓文原临急就章五言律诗家书帖致景良郎中尺牍近者(桐川)帖郑思肖行草题跋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郭畀陆游自书诗卷跋青玉荷盘诗题钱选红梅图诗金声钱谱赋(局部)陆居仁苕之水诗陈基相见帖赠雪坡诗札陈植怀存斋诗帖陈绎曾静春先生诗集后序饶介书中峰幻住像偈册兰亭帖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卷张彦享行状稿卷御史箴卷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王安石杂诗卷秋兴诗册老子道德经卷草书杜甫魏将军歌诗草书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诗草书秋怀二章草书韩愈石鼓歌草书韩愈进学解行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行草诗赞卷唐人诗十二首麻徵君透光古镜歌龚璛教授帖静春堂诗序007.明朝时期严衍草书李白诗轴丰坊自书诗卷跋张旭古诗四首乔宇行书尺牍于谦题公中塔图赞何吾驺草行草诗翰轴书冬日署中梅花诗轴侯峒曾行书七言律诗扇面草书五言绝句诗轴俞允文行书论书语俞贞木楷书书怡颜堂诗卷后倪元璐扇面草书五言诗扇面行草诗轴自书卜居诗轴谢翱五律诗轴行书七绝诗轴行书七律诗轴自书旧作诗轴草书轴行书五律诗轴行书尺牍冯从吾草书千字文(局部)冯梦龙刘基行书春兴八首诗卷(局部)刘重庆临王羲之草书轴史可法手札叶向高草书轴吴宽行书五律诗轴行书扇面吴承恩七言律诗周天球五言律诗轴唐寅漫兴墨迹秋风纨扇图立石丛卉图落花诗册行书七律诗轴诗笺唐顺之草书歌凤台行卷(局部)行书七律扇面商辂浙藩送行诗序(局部)夏言行书诗卷姚绶夜行诗姜立纲楷书七律诗咏易诗扇姜逢元行草五律诗轴娄坚立轴孙慎行录佛家语八条屏宋克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章草孙过庭书谱册章草急就章(局部) 草书刘桢古诗立轴草书进学解草书韩偓七绝条幅宋广李白月下独酌诗风入松词轴宋濂题王诜烟江叠嶂图跋题虞摹兰亭跋宋珏隶书七律诗轴宋-j 敬覆帖屠隆七言草书律诗张凤翼自书诗五言诗题李思训碑题周天球桃花书屋卷张弼草书蝶恋花词轴杂书卷草书王维诗五言诗轴草书轴草书七言绝句轴狂草怀素上人草书歌(局部)草书诗文卷学稼草堂记张瑞图草书杜甫诗轴草书诗轴行书五绝诗轴屏迹东湖上五律诗轴行书杜甫五律诗轴行书西雅图集草书杜甫西郊诗轴行书轴草书轴行草诗轴行书五律诗轴五绝诗轴行书诗轴草书五律诗轴秋兴八首(局部)草书郭璞游仙诗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行书论书卷行书八言联王无功答冯子华书草书李白月下独酌自书诗册行书册页草书千字文行草扇面草书五言诗扇面草书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长卷草书鲍照陆机诗长卷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张璧行书杂诗卷张电楷书王维诗轴张骏七言绝句贫交行归昌世治印徐霖行书五言律诗篆书千字文(局部)徐兰隶书像赞徐有贞行书尺牍徐渭草书七律诗轴墨葡萄轴女芙馆十咏墓表赋行草应制咏墨轴煎茶七类卷千字文卷(局部)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草书岑参诗轴行书三江夜归诗轴秋兴八首野秋千十一首行草书诗词卷草书诗轴诗轴行书五言诗轴行书立轴行书扇面自题石榴图诗七律一首行草条幅行书白燕诗轴草书条幅行书群望诗中堂行草立轴行书七言联草书白燕诗卷行书烟云之兴榴实图水仙菊石墨竹牡丹芭蕉梅花图墨花卷五月莲花图墨笔花卉雪蕉梅竹图墨笔花卉卷题款题画诗题芭蕉图诗花卉人物图卷题诗论书徐贲题濯清轩诗憨山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行书住山法语行书六言偈语条幅戚继光送李小山归蓬莱诗文嘉七绝诗文彭草书滕王阁序墨迹文彭行书诗中堂昼锦堂记篆刻草书雪赋册文征明行书午门朝见诗轴立春进贺七律立轴行草轴七律诗轴太液池诗行草立轴五律立轴七言诗立轴草书七律立轴月夜观玉兰行书五言诗轴行书雪后早朝诗轴草书七绝诗轴行书七言诗纸本立轴小楷前后赤壁赋离骚九歌卷(局部)小楷醉翁亭记小楷归去来兮辞小楷离骚经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小楷莲社图记小楷落花诗册小楷草堂十志行书千字文滕王阁记(局部)草书赤壁赋西苑诗卷行书自作诗卷草书自作诗卷尺牍致石门函并感事诗小楷书札苦疡帖点闸帖王英去后帖长者帖草书扇面七言行书扇面草书诗卷行书手卷观李成之寒林平野图后长歌卷跋右军十七帖跋唐摹万岁通天帖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行书册山水册页湘君湘夫人图文震孟行书初入侍班诗轴西园公宴诗轴朱之蕃东阁唱和诗轴朱元璋大军帖朱瞻基雪意歌李东阳怀素自叙帖引首草书杂诗卷跋欧阳修灼艾帖后李应祯枉问帖李待问草书七言绝句诗轴李梦阳行书自书诗卷行书五言诗扇面李流芳行书立轴草书五律诗轴行书自作诗轴杜大绶七绝草书诗轴杨慎诗札汤显祖行书自诗沈周卧游图声光帖次韵吴宽东园玩菊诗行书五律诗轴跋《陆游自书诗卷》题赵雍图跋沈度敬斋箴册楷书四箴页行书七律诗隶书七律诗沈藻黄州竹楼记海瑞奉别帖湛若水行草轴王世贞行书手札王守仁行草手札王宠小楷南华真经小楷诗稿游包山集自书五忆歌自书游包山诗手卷草书五言律诗草书山庄帖草书李白古风诗卷草书西苑诗送陈子龄会试三首王思任诗卷王璲手毕帖并诗王穀祥行书七律轴王毂祥庾信马射赋王穉登义兴杂诗册录宋人语王绂重过庆寿寺等诗帖王逢年韩愈琴操(局部)王鏊七言诗轴自书诗轴自书诗王铎草书临古帖轴草书高适诗立轴行书五绝立轴赠单大年家丈立轴临王羲之帖行书五言诗轴行书忏诗之三轴杜子美赠陈补阀诗书画虽遣怀文语轴临王昙首昨服散帖行书立轴七律诗立轴行草五言律诗轴五言诗一首临虞世南书临柳公权辱问帖轴节临来迟帖节临褚遂良帖行书五律诗轴燕矶书事轴行书五律诗轴草书录语草书临帖突兀岩峦气五律条幅临王筠帖行书轴沙河镇作轴嘉兴作诗轴临王羲之永嘉敬豫帖节临王羲之帖立轴五律京中春日留苏州友人作立轴五律柬姜司寇一首临张芝帖立轴飞人五言诗一首自作五律行草诗轴草书临古轴自作五律诗轴草书临帖轴行书诗立轴为宿松书诗至顿庄作春过长春寺五律诗立轴咏陈路若山水赞谢安书行书文语题画三首之一草书帖立轴长椿寺旧作立轴行书立轴行书五言律诗立轴临欧阳询行书帖行书五律轴同子功、子萧观诗轴临敬祖、鄱阳轴行书容易语轴临王献之草书轴行书嵩县诗轴临王献之省前书帖轴香山寺作五律诗轴赠文吉大词坛行书轴五律夜渡作行书诗轴五律夜高邮作书诗轴。
历代书法名帖碑帖全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给人们带来了深远的艺术享受。
历代书法家们的杰作,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后世学习和艺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本文将带您回顾历代书法名帖碑帖的精华之处。
1. 隶书——秦始皇观石经秦始皇观石经,记录了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历史节点。
从这组碑刻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壮举。
秦始皇纂修的观石经,采用了大篆的形式,秀丽而有力。
这些石刻文字气势磅礴,表现了秦朝的威严和统治力。
2. 草书——怀素《赤壁赋》怀素的《赤壁赋》草书,是草书的代表之作。
怀素以其奔放的笔法和独特的艺术触觉,将文人豪情和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
这幅作品充满了草书独有的生动和力量,展现了主题的深意和作者的情感。
3. 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行书,是行书的经典之作。
王羲之借用了楷书的字形,在行书的基础上增加了流畅和笔画的变化。
《兰亭集序》行书的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给人以神秘而又清新的感觉,被誉为王羲之的代表作品。
4. 隶、楷书结合——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是隶书和楷书结合的经典之作。
欧阳询在隶书的基础上添加了许多楷书的笔画,使整篇作品结构紧凑而不失流畅。
这幅作品展现了欧阳询的独特个性,以及他对书法形式的创新。
5. 篆书——钟繇《曹全碑》钟繇的《曹全碑》是篆书的代表之作。
钟繇的字体刚硬有力,每一笔笔力深沉有力。
整篇碑文以简练的字形表现了钟繇的刚毅个性和对历史人物的敬意。
6. 隶、楷、行、草结合——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隶、楷、行、草四体结合的杰作。
这幅作品凝聚了颜真卿卓越的书法技艺,既有隶书的庄重、楷书的稳定,又有行草的流畅和随意。
整篇作品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和生命的活力。
7. 隶书楷化——王献之《琅琊王氏墓志》王献之的《琅琊王氏墓志》是隶书楷化的经典之作。
王献之将传统的隶书形态与楷书的规范相结合,使字体更加简洁明了。
中国十大书法名帖中国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价值。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书法涌现出无数名家,而他们的作品更是给人留下了无尽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十大书法名帖。
一、《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名作。
此篇名帖不仅在表现气韵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而且在结构、用笔、用墨等方面也达到了独具匠心的震撼人心的效果。
二、《祭侄文稿》:米芾的作品,非常注重结构,用笔和墨色光滑利落,充满了创新和艺术感染力。
三、《笠翁对韵》:米芾还创作了这一杰作。
这个名帖既有传统的优雅美感,同时融合了现代的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名帖的代表。
四、《千字文》:欧阳询所书,描绘了中国书法的气势恢宏和古典美感。
用笔和墨色的运用十分难得,受到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崇高评价。
五、《黄庭经》:颜真卿的作品,采用行草字体,具有横披马蹄的特点。
通过其富有创造力的笔触和墨色的运用,创造了高度的艺术价值。
六、《法苑珠林》:王献之的作品,使用了光洁的墨色和繁复的结构,形成了突出的视觉效果,被盛赞为一件无法比拟的艺术杰作。
七、《临池稿》:张旭的名帖,突出了书法艺术的刚劲风格和流畅线条的艺术特点。
他的作品将横行自如的笔画与纵横交错的结构完美融合在一起。
八、《梅花书谱》:欧阳询的书法,除了以行书表现书写因为其本人学识广博,游历甚广, his 个名帖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九、《张献忠碑》:简牍刻印本,有着重重珍贵的文献价值。
尽管它严格地遵循了规范的写法,但是却传达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十、《十七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它将小篆、楷体和行书融为一体,使中国书法在风格上实现了真正的继承和发展。
以上就是中国十大书法名帖的介绍,每片名帖背后都有着一个书法家的风采和艺术创造力。
它们的价值超越了艺术本身,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读者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更好地理解中国书法的内涵和价值。
先秦时期中山王三器、中山王圆壶、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侯马盟书、公乘得守丘刻石、兮甲盘、司母戊、四祀其卣、大克鼎、大盂鼎、天亡簋、子仲姜盘、宰甫卣、小克鼎、戍嗣子鼎、战国越王剑铭、攻吴王夫差鉴、散氏盘、曶鼎、栾书缶、楚简、毛公鼎、牆盘、王孙遗者钟、甲骨文大型涂朱牛骨刻辞宰丰骨匕记事刻辞甲骨文小百科、甲骨文拓片、甲骨文百家姓、祭祀卜辞等、祭祀狩猎涂朱牛骨、石鼓文、中权本选页、先锋本选页、后劲本全本、明拓本、秦公簋簋虢季子白盘、行气玉佩铭、逨盘、遂公盨、鄂君启铜节、陈曼簠、青川木牍、颂鼎、鱼鼎匕秦汉时期“苏解为”陶盖文三老讳字忌日碑三老赵宽碑上尊号碑上林共府铜升铭乙瑛碑云梦睡虎地秦简五凤刻石公羊传砖刘君残碑刘平国刻石华山庙碑受禅表碑史晨碑夏承碑夏阳扶荔宫砖文大吉买山地记子游残碑孔宙碑孔羡碑孙仲隐墓志安国墓祠题记封龙山颂尚府君残碑尹宙碑居延汉简居摄两坟坛刻石崔瑗贤女帖嵩岳少室石阙铭幽州书佐秦君石阙广陵中殿石题记延光残碑开母庙石阙铭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张掖都尉启信张景碑张芝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冠军帖秋凉平善帖终年帖张迁碑敦煌汉简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石李斯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秦泰山刻石杨淮表记武威张伯升柩铭武威汉简武威王杖诏令册武氏祠画像题记汉瓦当汉简汉莽新嘉量铭文河西简牍遗墨洛阳刑徒墓葬砖铭熹平石经王基碑甘谷汉简白石神君碑皇象天发神谶碑急就章石门颂礼器碑祀三公山碑秦古隶秦诏量铭文群臣上寿刻石范式碑莱子侯刻石蔡邕篆势、笔论、九势衡方碑袁安碑袁敞碑裴岑纪功碑西狭颂许慎说文解字序贤良方正残石赵壹非草书郑固碑钟繇力命表墓田丙舍帖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还示表阳嘉残碑阳泉使者舍熏炉铭阳陵虎符陠阁颂陶洛残碑韩仁铭马王堆帛书鲁峻碑鲜于璜碑魏晋南北朝时期丘哲墓志中岳嵩高灵庙碑元彬墓志元显儁墓志元景造像记元桢墓志元瑛墓志元略墓志元羽墓誌元苌墓志元详造像记刁遵墓志刘媚子墓志刘根等造像北魏元倪墓志北魏元怀墓志北魏元晖墓志北魏大方广华严经北魏太武帝东巡碑北魏李瞻墓志北齐文殊般若经碑北齐沙丘城造像记卫夫人笔阵图卫恒四体书势司马元兴墓志司马显姿墓志司马绍墓志司马金龙墓漆画题字吊比干碑好大王碑始平公造像记姚伯多造像孙秋生造像孝女曹娥诔辞卷安弘嵩六朝写经卷崔敬邕墓志常岳等百余人造像记广武将军碑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敦煌书法写经画卷医书残卷大般涅槃经妙法莲华经小楷写经卷小草经书敦煌汉简旃罽胡桃帖楷书更漏长瞻近龙保帖道教经典晖福寺碑李柏文书杨大眼造像记梁萧憺碑楼兰文书残纸泰山经石峪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牛景悦造石浮图记牛橛造像王珣伯远帖王丹虎墓志王仚之墓志王僧虔王琰帖王兴之夫妇墓志王建之墓志王徽之新月帖王志一日无申帖王慈栢酒帖王献之东山松帖中秋帖余杭帖兰草帖十二月割帖地黄汤帖廿九日帖思恋帖洛神赋十三行舍内帖送梨帖鸭头丸帖鹅群帖王羲之七月都下帖三藏圣教序上虞帖丧乱得示二谢帖乐毅论佛遗教经兰亭序兴福寺半截碑其书帖初月帖十七帖大道帖妹至帖姨母帖孔侍中帖寒切帖干呕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快雪时晴帖旃罽胡桃帖曹娥碑汉时帖淳化阁帖选游目帖瞻近龙保帖行穰帖远宦帖金刚经碑长风帖雨后帖黄庭经王荟疖踵帖翁尊体瘗鹤铭石门铭索紞道德经索靖七月帖出师颂月仪帖皋陶帖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萧思话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薄绍之论经书诗谢万谢安中郎帖谢鲲墓志贺兰汗造像题记郑文公碑郑长猷造像陆机陆机平复贴题跋马鸣寺碑高崧墓志高崧夫人谢氏墓志高湛墓志隋唐五代时期丁道护启法寺碑兜沙经冯承素冯摹《兰亭序》出师颂刘子残卷史惟则大智禅师碑吕向唐人月仪帖国诠小楷善见律兴福寺半截碑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集书谱联尹元凯美原神泉诗碑巩宾墓志张从申李玄靖碑张怀瓘书断张旭严仁墓志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冠军帖十五日帖心经断千字文晚复帖终年帖肚痛帖草书古诗四首郎官石柱记徐浩不空和尚碑嵩阳观记朱巨川告身李岘墓志李岘妻独孤峻墓志陈尚仙墓志怀仁圣教序怀素四十二章经圣母帖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自叙帖苦笋帖藏真律公帖论书帖食鱼帖敬客王公砖塔铭智永千字文李世民屏风帖晋祠铭温泉铭俞复跋文李怀琳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李白上阳台帖李邕久别帖云麾将军碑出师表法华寺碑灵岩寺颂并序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李阳冰三坟记城隍庙碑拪先茔记般若台铭颜家庙碑额李隆基石台孝经鹡鸰颂杜牧张好好诗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夏热帖神仙起居法韭花帖林藻深慰帖柳公权兰亭诗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跋王献之《送梨帖》柳公绰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兰亭记化度寺碑卜商读书帖小楷心经张翰帖摹王羲之兰亭序梦奠帖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行书千字文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局部)武则天昇仙太子碑殷仲容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王知敬李靖碑金刚经碑碑额王行满韩仲良碑(局部)瞿令问阳华岩铭等慈寺碑苏慈墓志董秀墓志董美人墓志蔡有邻薛曜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局部)薛稷信行禅师碑(局部)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小楷破邪论序汝南公主墓志虞摹兰亭序卷袁滋裴休圭峰禅师碑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倪宽赞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小字阴符经房玄龄碑摹兰亭序枯树赋雁塔圣教序贺知章草书孝经赵文渊华岳庙碑(局部)赵模高士廉茔兆记(局部)钟绍京小楷灵飞经陆柬之文赋隋修梵石室志铭韦应物元苹墓志韩择木南川县主墓志顾诫奢颜真卿东方朔画赞乞米帖争座位帖刘中使帖唐王琳墓志多宝塔碑大唐中兴颂李玄靖碑湖州帖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竹山堂连句自书告身帖裴将军诗让宪部尚书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送刘太冲叙郭虚已墓志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高正臣明徵君碑高闲草书千字文龙藏寺碑宋辽金时期任询古柏行刘岑门下帖刘正夫佳履帖司马光天圣帖吕公弼子安帖吕公绰真诲帖吴琚寿父帖急足帖杂诗帖行书五段卷行书蔡襄七言绝句识语并焦山题名诗帖吴说垂喻帖庆门星聚帖明善宗簿帖游丝书宋诗门内星聚帖周越怀素律公帖跋草书贺秘监赋跋王著草书千字文圜悟克勤印可状大慧宗杲尺牍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续书谱宋庠致宫使少卿尺牍富弼儿子帖温柑帖尤袤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岳珂跋《唐摹王羲之——门书翰卷》岳飞书谢眺诗前出师表流传碑刻张即之华严经残册书杜诗卷佛遗教经双松图歌卷敛襟谈老氏诗楷书册日本禅院题字楷书度人经帖汪氏报本庵记溪庄帖致尊堂太安人尺牍致殿元学士尺牍行书台慈帖页行书待漏院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张孔孙跋苏轼二赋卷张孝祥柴沟帖张方平名茶帖徐铉私诚帖篆书千字文残卷文天祥上宏斋帖座右自警辞草书木鸡集序卷文彦博三札卷内翰帖王拱辰墓志(篆盖)题诗无准师范尺牍曾肇行复岁暮帖朱熹七月六日帖书易系辞二月十一日帖城南唱和诗卷致教授学士尺牍跋欧阳修集古录朱胜非向过帖李之仪汴堤帖李宗谔送士龙诗李建中与司封诗翰与齐古同年帖同年帖土母帖宠书聿至帖许昌帖贵宅帖题怀素自叙帖墨迹本杜衍仲冬严寒帖杨妹子七言诗一首林逋三君帖尹君处士帖松扇五诗卷欧阳修灼艾帖致端明侍读尺牍谱图序稿集古录跋沈辽行书动止帖洪迈跋欧阳修《集古录跋》王升衰老帖首夏帖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王岩叟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与给事淳夫侍讲札秋暑帖王庭筠幽竹枯槎图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跋米芾《研山铭》王觌平江酒毛帖王诜烟江叠嶂图卷行书颍昌湖上诗词卷跋孙过庭千字文跋欧阳询千字文跋王齐翰画白玉蟾四言诗帖行书仙庐峰六咏卷足轩铭卷秦观摩诘辋川图跋程元凤识语章友直跋阎立本《步辇图》米友仁动止持福帖文字帖潇湘奇观图题跋跋研山铭跋米芾苕溪诗卷跋隋人出师颂米芾三吴诗帖三帖卷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临沂使君帖丹阳帖乐兄帖乡石帖伯充帖值雨帖元日帖公议帖向乱帖向太后挽词帖吴江舟中诗卷吾友帖多景楼寄魏泰诗帖小楷千字文岁丰帖彦和帖德忱帖恶札帖惠柑帖戏成诗帖拜中岳命作提刑殿院帖摹王献之东山帖摹王献之中秋帖摹王羲之大道帖摹王羲之行穰帖摹颜真卿湖州帖政事帖新恩帖方圆庵记晋纸帖来戏帖法华台诗帖淡墨秋山诗帖清和帖烝徒帖焚香帖王略帖赞珊瑚复官二帖甘露帖留简帖盛制帖真酥帖知府帖砂步诗帖研山铭秋暑憩多景楼帖穰侯出关诗帖竹前槐后诗卷箧中帖粮院帖紫金研帖臈白帖自叙帖致伯修老兄尺牍致伯充尺牍苏太简参政帖苕溪诗卷虹县诗卷蜀素帖行书建州帖(残本) 论草书帖贺铸帖跋褚遂良摹蘭亭序适意帖逃暑帖道林诗帖闻张都大宣德帖陈揽帖韩马帖题名题跋黄绢本兰亭序跋赞苏洵道中帖陈元实夜来帖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东武帖丰乐亭记久留帖书林逋诗后京酒帖人来得书帖令子帖北游帖啜茶帖天际乌云帖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宝月帖宸奎阁碑尊丈帖屏事帖廷平郭君帖归去来兮辞归园帖归安丘园帖新岁展庆帖春中帖李白仙诗卷桤木卷帖次辩才韵诗帖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治平帖渡海帖满庭芳词王晋卿帖祭黄几道文卷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罗池庙碑职事帖致南圭使君帖致季常尺牍致运句太博帖获见帖覆盆帖赤壁赋跋吏部陈公诗帖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近人帖邂逅帖醉翁亭记阳羡帖黄州寒食诗帖苏辙宴居帖怀素自叙帖题跋春寒帖晚来帖晴暖帖楷书超然台赋见访帖苏过贻孙帖赠远夫诗帖苏迈致主管学士范仲淹师鲁帖边事帖远行帖手札道服赞范成大中流一壶帖垂诲帖急下帖西塞渔社图卷跋蔡京元祐党人碑十八学士图跋唐玄宗鹡鸰颂题跋宫使帖节夫帖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题听琴图诗题额大观圣作之碑蔡卞唐玄宗鹡鸰颂题跋曹娥碑雪意帖蔡松年跋《李白仙诗卷》蔡翛致子通都监蔡襄万安桥石碑京居帖入春帖告身帖跋大研帖安道帖山堂诗帖思咏帖扈从帖持书帖页暑热帖海隅帖澄心堂纸帖离都帖纡问帖脚气帖自书诗卷茶录荔枝谱蒙惠帖虚堂诗帖虹县帖谢宋丈诗帖谢赐御书诗表谢郎帖贫贤帖远蒙帖郊燔帖门屏帖陶生帖薛绍彭晴和帖杂书卷草书手札虚堂智愚法语赵令畤赐茶帖跋怀素自叙帖赵佶听琴图小楷书千字文恭事方丘敕欲借、风霜二诗帖瑞鹤图卷祥龙石图之一秾芳诗帖草书千字文草书纨扇蔡行敕卷闰中秋月诗帖赵孟坚致严坚中太丞尺牍行书自书诗赵明诚题《集古录跋》后赵构七绝天山诗七言律诗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徽宗文集序真草书养生论卷草书洛神赋卷赐岳飞批剳卷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赵霖六骏图题跋辛弃疾去国帖郑望之向过帖钱勰识语陆游尊眷帖自书诗卷自书钗头凤石刻致仲躬侍郎尺牍陈瓘仲冬严寒帖韩元吉集古录跋韩琦信宿帖韩绎致留守司徒侍中韩绛书札陛见帖魏了翁文向帖黄庭坚书杜甫寄贺兰铦诗公以道安帖刘禹锡竹枝词制婴香方帖庞居士寒山子诗廉颇蔺相如传惟清道人帖手札教审帖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牛口庄题名卷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经伏波神祠自书松风阁行书卷花气薰人帖苦笋赋荆州帖行书华严疏卷行书小子相帖行书赠张大同书诸上座草书卷送四十九侄诗题苏轼寒食帖跋元朝时期一山一宁雪夜作中峰明本劝缘疏与济侍者警策了庵清欲法语俞和临乐毅论千字文倪瓒淡室诗静寄轩诗文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小楷江南春三首送盛高霞等八诗帖自书述怀诗稿册呈大临征君楷书札呈久成札呈云浦诗札呈寓斋诗帖呈履道先生诗札致叶城诸诗札次韵耕隐渔者诗札题周文英诗志传跋陆继善摹禊帖致慎独有道诗札与袁寓斋书画卷题渔庄秋霁图题容膝斋图题陈惟允孟郊诗意图题筠石乔柯图题虞山林壑图轴题幽涧寒松图题丛篁枯木图轴题安处斋图题修竹图轴云林画谱册画作冯子振与无隐元晦诗虹月楼记卷题国诠善见律题易元吉草虫图卷危素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局部)吴勉跋何澄归庄图卷吴叡篆隶书卷吴镇心经卷吾衍篆题《张好好诗卷》周伯琦朱德润墓志铭(局部)宫学国史二箴卷通犀饮卮诗帖孛术鲁翀跋《松风阁诗卷》康里巎巎唐人绝句六首柳宗元梓人传秋夜感怀诗卷草书张旭笔法卷谪龙说述笔法张渊五言古诗帖张雨登南峰绝顶七言律诗自书杂诗卷揭傒斯跋陆柬之文赋题画诗赠刘粹衷宰旌德序帖曹善山海经序册(局部)朱德润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卷(局部)李倜跋陆柬之书文赋卷李孝光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晚节堂诗札草书七绝诗轴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柯九思上京宫词晚香高节老人星赋题赵孟頫疏林秀石图题赵孟頫补书唐人临瞻汉二帖段天祐安和帖沈右风过帖王冕南枝春早图墨梅图行草诗笺王蒙厚爱帖梦梅花诗卷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王逢五言古诗卷(局部)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跋鲜于枢草书韩愈进学解白珽墨竹诗册陈君诗帖盛熙明法书考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薛植致云林徵君尺牍虞集不及入阁帖题画诗跋赵孟頫书陶诗跋《饮中八仙图》致白云法师札袁桷和一庵诗帖雅潭帖贯云石题赵孟頫《双骏图》赵孟頫七绝诗册与山巨源绝交书临兰亭书趵突泉诗仇锷墓志铭前后赤壁赋吴兴赋国宾山长帖卷天冠山题咏诗帖妙严寺记宗阳宫帖寿春堂記归去来辞心经行书册惠书帖昔寻李愿诗卷杜甫秋兴八首杭州福神观记止斋记汲黯传洛神赋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王羲之轶事帖真草千字文秋兴赋秋深帖种松帖老子道德经卷胆巴碑致中峰和尚札致季博札行书二赞二诗卷行书十札卷行草陶渊明五言诗页兰亭序十三跋残本过蒙帖近来吴门帖违远帖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酒德颂闲居赋陋室铭题烟江叠嶂图赵雍彰南八咏诗(局部)赵麟衡唐帖邓文原临急就章五言律诗家书帖致景良郎中尺牍近者(桐川)帖郑思肖行草题跋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郭畀陆游自书诗卷跋青玉荷盘诗题钱选红梅图诗金声钱谱赋(局部)陆居仁苕之水诗陈基相见帖赠雪坡诗札陈植怀存斋诗帖陈绎曾静春先生诗集后序饶介书中峰幻住像偈册兰亭帖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卷张彦享行状稿卷御史箴卷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王安石杂诗卷秋兴诗册老子道德经卷草书杜甫魏将军歌诗草书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诗草书秋怀二章草书韩愈石鼓歌草书韩愈进学解行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行草诗赞卷唐人诗十二首麻徵君透光古镜歌龚璛教授帖静春堂诗序007.明朝时期严衍草书李白诗轴丰坊自书诗卷跋张旭古诗四首乔宇行书尺牍于谦题公中塔图赞何吾驺草行草诗翰轴书冬日署中梅花诗轴侯峒曾行书七言律诗扇面草书五言绝句诗轴俞允文行书论书语俞贞木楷书书怡颜堂诗卷后倪元璐扇面草书五言诗扇面行草诗轴自书卜居诗轴谢翱五律诗轴行书七绝诗轴行书七律诗轴自书旧作诗轴草书轴行书五律诗轴行书尺牍冯从吾草书千字文(局部)冯梦龙刘基行书春兴八首诗卷(局部)刘重庆临王羲之草书轴史可法手札叶向高草书轴吴宽行书五律诗轴行书扇面吴承恩七言律诗周天球五言律诗轴唐寅漫兴墨迹秋风纨扇图立石丛卉图落花诗册行书七律诗轴诗笺唐顺之草书歌凤台行卷(局部)行书七律扇面商辂浙藩送行诗序(局部)夏言行书诗卷姚绶夜行诗姜立纲楷书七律诗咏易诗扇姜逢元行草五律诗轴娄坚立轴孙慎行录佛家语八条屏宋克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章草孙过庭书谱册章草急就章(局部)草书刘桢古诗立轴草书进学解草书韩偓七绝条幅宋广李白月下独酌诗风入松词轴宋濂题王诜烟江叠嶂图跋题虞摹兰亭跋宋珏隶书七律诗轴宋-j 敬覆帖屠隆七言草书律诗张凤翼自书诗五言诗题李思训碑题周天球桃花书屋卷张弼草书蝶恋花词轴杂书卷草书王维诗五言诗轴草书轴草书七言绝句轴狂草怀素上人草书歌(局部)草书诗文卷学稼草堂记张瑞图草书杜甫诗轴草书诗轴行书五绝诗轴屏迹东湖上五律诗轴行书杜甫五律诗轴行书西雅图集草书杜甫西郊诗轴行书轴草书轴行草诗轴行书五律诗轴五绝诗轴行书诗轴草书五律诗轴秋兴八首(局部)草书郭璞游仙诗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行书论书卷行书八言联王无功答冯子华书草书李白月下独酌自书诗册行书册页草书千字文行草扇面草书五言诗扇面草书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长卷草书鲍照陆机诗长卷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张璧行书杂诗卷张电楷书王维诗轴张骏七言绝句贫交行归昌世治印徐霖行书五言律诗篆书千字文(局部)徐兰隶书像赞徐有贞行书尺牍徐渭草书七律诗轴墨葡萄轴女芙馆十咏墓表赋行草应制咏墨轴煎茶七类卷千字文卷(局部)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草书岑参诗轴行书三江夜归诗轴秋兴八首野秋千十一首行草书诗词卷草书诗轴诗轴行书五言诗轴行书立轴行书扇面自题石榴图诗七律一首行草条幅行书白燕诗轴草书条幅行书群望诗中堂行草立轴行书七言联草书白燕诗卷行书烟云之兴榴实图水仙菊石墨竹牡丹芭蕉梅花图墨花卷五月莲花图墨笔花卉雪蕉梅竹图墨笔花卉卷题款题画诗题芭蕉图诗花卉人物图卷题诗论书徐贲题濯清轩诗憨山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行书住山法语行书六言偈语条幅戚继光送李小山归蓬莱诗文嘉七绝诗文彭草书滕王阁序墨迹文彭行书诗中堂昼锦堂记篆刻草书雪赋册文征明行书午门朝见诗轴立春进贺七律立轴行草轴七律诗轴太液池诗行草立轴五律立轴七言诗立轴草书七律立轴月夜观玉兰行书五言诗轴行书雪后早朝诗轴草书七绝诗轴行书七言诗纸本立轴小楷前后赤壁赋离骚九歌卷(局部)小楷醉翁亭记小楷归去来兮辞小楷离骚经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小楷莲社图记小楷落花诗册小楷草堂十志行书千字文滕王阁记(局部)草书赤壁赋西苑诗卷行书自作诗卷草书自作诗卷尺牍致石门函并感事诗小楷书札苦疡帖点闸帖王英去后帖长者帖草书扇面七言行书扇面草书诗卷行书手卷观李成之寒林平野图后长歌卷跋右军十七帖跋唐摹万岁通天帖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行书册山水册页湘君湘夫人图文震孟行书初入侍班诗轴西园公宴诗轴朱之蕃东阁唱和诗轴朱元璋大军帖朱瞻基雪意歌李东阳怀素自叙帖引首草书杂诗卷跋欧阳修灼艾帖后李应祯枉问帖李待问草书七言绝句诗轴李梦阳行书自书诗卷行书五言诗扇面李流芳行书立轴草书五律诗轴行书自作诗轴杜大绶七绝草书诗轴杨慎诗札汤显祖行书自诗沈周卧游图声光帖次韵吴宽东园玩菊诗行书五律诗轴跋《陆游自书诗卷》题赵雍图跋沈度敬斋箴册楷书四箴页行书七律诗隶书七律诗沈藻黄州竹楼记海瑞奉别帖湛若水行草轴王世贞行书手札王守仁行草手札王宠小楷南华真经小楷诗稿游包山集自书五忆歌自书游包山诗手卷草书五言律诗草书山庄帖草书李白古风诗卷草书西苑诗送陈子龄会试三首王思任诗卷王璲手毕帖并诗王穀祥行书七律轴王毂祥庾信马射赋王穉登义兴杂诗册录宋人语王绂重过庆寿寺等诗帖王逢年韩愈琴操(局部)王鏊七言诗轴自书诗轴自书诗王铎草书临古帖轴草书高适诗立轴行书五绝立轴赠单大年家丈立轴临王羲之帖行书五言诗轴行书忏诗之三轴杜子美赠陈补阀诗书画虽遣怀文语轴临王昙首昨服散帖行书立轴七律诗立轴行草五言律诗轴五言诗一首临虞世南书临柳公权辱问帖轴节临来迟帖节临褚遂良帖行书五律诗轴燕矶书事轴行书五律诗轴草书录语草书临帖突兀岩峦气五律条幅临王筠帖行书轴沙河镇作轴嘉兴作诗轴临王羲之永嘉敬豫帖。
历代书法名帖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先秦时期中山王三器、中山王圆壶、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侯马盟书、公乘得守丘刻石、兮甲盘、司母戊、四祀其卣、大克鼎、大盂鼎、天亡簋、子仲姜盘、宰甫卣、小克鼎、戍嗣子鼎、战国越王剑铭、攻吴王夫差鉴、散氏盘、曶鼎、栾书缶、楚简、毛公鼎、墙盘、王孙遗者钟、甲骨文大型涂朱牛骨刻辞宰丰骨匕记事刻辞甲骨文小百科、甲骨文拓片、甲骨文百家姓、祭祀卜辞等、祭祀狩猎涂朱牛骨、石鼓文、中权本选页、先锋本选页、后劲本全本、明拓本、秦公簋簋虢季子白盘、行气玉佩铭、逨盘、遂公盨、鄂君启铜节、陈曼簠、青川木牍、颂鼎、鱼鼎匕秦汉时期“苏解为”陶盖文三老讳字忌日碑三老赵宽碑上尊号碑上林共府铜升铭乙瑛碑云梦睡虎地秦简五凤刻石公羊传砖刘君残碑刘平国刻石华山庙碑受禅表碑史晨碑夏承碑夏阳扶荔宫砖文大吉买山地记子游残碑孔宙碑孔羡碑孙仲隐墓志安国墓祠题记封龙山颂尚府君残碑尹宙碑居延汉简居摄两坟坛刻石崔瑗贤女帖嵩岳少室石阙铭幽州书佐秦君石阙广陵中殿石题记延光残碑开母庙石阙铭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张掖都尉启信张景碑张芝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冠军帖秋凉平善帖终年帖张迁碑敦煌汉简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石李斯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秦泰山刻石杨淮表记武威张伯升柩铭武威汉简武威王杖诏令册武氏祠画像题记汉瓦当汉简汉莽新嘉量铭文河西简牍遗墨洛阳刑徒墓葬砖铭熹平石经王基碑甘谷汉简白石神君碑皇象天发神谶碑急就章石门颂礼器碑祀三公山碑秦古隶秦诏量铭文群臣上寿刻石范式碑莱子侯刻石蔡邕篆势、笔论、九势衡方碑袁安碑袁敞碑裴岑纪功碑西狭颂许慎说文解字序贤良方正残石赵壹非草书郑固碑钟繇力命表墓田丙舍帖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还示表阳嘉残碑阳泉使者舍熏炉铭阳陵虎符陠阁颂陶洛残碑韩仁铭马王堆帛书鲁峻碑鲜于璜碑魏晋南北朝时期丘哲墓志中岳嵩高灵庙碑元彬墓志元显儁墓志元景造像记元桢墓志元瑛墓志元略墓志元羽墓志元苌墓志元详造像记刁遵墓志刘媚子墓志刘根等造像北魏元倪墓志北魏元怀墓志北魏元晖墓志北魏大方广华严经北魏太武帝东巡碑北魏李瞻墓志北齐文殊般若经碑北齐沙丘城造像记卫夫人笔阵图卫恒四体书势司马元兴墓志司马显姿墓志司马绍墓志司马金龙墓漆画题字吊比干碑好大王碑始平公造像记姚伯多造像孙秋生造像孝女曹娥诔辞卷安弘嵩六朝写经卷崔敬邕墓志常岳等百余人造像记广武将军碑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敦煌书法写经画卷医书残卷大般涅盘经妙法莲华经小楷写经卷小草经书敦煌汉简旃罽胡桃帖楷书更漏长瞻近龙保帖道教经典晖福寺碑李柏文书杨大眼造像记梁萧憺碑楼兰文书残纸泰山经石峪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牛景悦造石浮图记牛橛造像王珣伯远帖王丹虎墓志王仚之墓志王僧虔王琰帖王兴之夫妇墓志王建之墓志王徽之新月帖王志一日无申帖王慈栢酒帖王献之东山松帖中秋帖余杭帖兰草帖十二月割帖地黄汤帖廿九日帖思恋帖洛神赋十三行舍内帖送梨帖鸭头丸帖鹅群帖王羲之七月都下帖三藏圣教序上虞帖丧乱得示二谢帖乐毅论佛遗教经兰亭序兴福寺半截碑其书帖初月帖十七帖大道帖妹至帖姨母帖孔侍中帖寒切帖干呕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快雪时晴帖旃罽胡桃帖曹娥碑汉时帖淳化阁帖选游目帖瞻近龙保帖行穰帖远宦帖金刚经碑长风帖雨后帖黄庭经王荟疖踵帖翁尊体瘗鹤铭石门铭索紞道德经索靖七月帖出师颂月仪帖皋陶帖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萧思话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薄绍之论经书诗谢万谢安中郎帖谢鲲墓志贺兰汗造像题记郑文公碑郑长猷造像陆机陆机平复贴题跋马鸣寺碑高崧墓志高崧夫人谢氏墓志高湛墓志隋唐五代时期丁道护启法寺碑兜沙经冯承素冯摹《兰亭序》出师颂刘子残卷史惟则大智禅师碑吕向唐人月仪帖国诠小楷善见律兴福寺半截碑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集书谱联尹元凯美原神泉诗碑巩宾墓志张从申李玄靖碑张怀瓘书断张旭严仁墓志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冠军帖十五日帖心经断千字文晚复帖终年帖肚痛帖草书古诗四首郎官石柱记徐浩不空和尚碑嵩阳观记朱巨川告身李岘墓志李岘妻独孤峻墓志陈尚仙墓志怀仁圣教序怀素四十二章经圣母帖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自叙帖苦笋帖藏真律公帖论书帖食鱼帖敬客王公砖塔铭智永千字文李世民屏风帖晋祠铭温泉铭俞复跋文李怀琳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李白上阳台帖李邕久别帖云麾将军碑出师表法华寺碑灵岩寺颂并序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李阳冰三坟记城隍庙碑拪先茔记般若台铭颜家庙碑额李隆基石台孝经鹡鸰颂杜牧张好好诗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夏热帖神仙起居法韭花帖林藻深慰帖柳公权兰亭诗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跋王献之《送梨帖》柳公绰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兰亭记化度寺碑卜商读书帖小楷心经张翰帖摹王羲之兰亭序梦奠帖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行书千字文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局部)武则天昇仙太子碑殷仲容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王知敬李靖碑金刚经碑碑额王行满韩仲良碑(局部)瞿令问阳华岩铭等慈寺碑苏慈墓志董秀墓志董美人墓志蔡有邻薛曜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局部)薛稷信行禅师碑(局部)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小楷破邪论序汝南公主墓志虞摹兰亭序卷袁滋裴休圭峰禅师碑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倪宽赞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小字阴符经房玄龄碑摹兰亭序枯树赋雁塔圣教序贺知章草书孝经赵文渊华岳庙碑(局部)赵模高士廉茔兆记(局部)钟绍京小楷灵飞经陆柬之文赋隋修梵石室志铭韦应物元苹墓志韩择木南川县主墓志顾诫奢颜真卿东方朔画赞乞米帖争座位帖刘中使帖唐王琳墓志多宝塔碑大唐中兴颂李玄靖碑湖州帖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竹山堂连句自书告身帖裴将军诗让宪部尚书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送刘太冲叙郭虚已墓志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高正臣明徵君碑高闲草书千字文龙藏寺碑宋辽金时期任询古柏行刘岑门下帖刘正夫佳履帖司马光天圣帖吕公弼子安帖吕公绰真诲帖吴琚寿父帖急足帖杂诗帖行书五段卷行书蔡襄七言绝句识语并焦山题名诗帖吴说垂喻帖庆门星聚帖明善宗簿帖游丝书宋诗门内星聚帖周越怀素律公帖跋草书贺秘监赋跋王着草书千字文圜悟克勤印可状大慧宗杲尺牍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续书谱宋庠致宫使少卿尺牍富弼儿子帖温柑帖尤袤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岳珂跋《唐摹王羲之——门书翰卷》岳飞书谢眺诗前出师表流传碑刻张即之华严经残册书杜诗卷佛遗教经双松图歌卷敛襟谈老氏诗楷书册日本禅院题字楷书度人经帖汪氏报本庵记溪庄帖致尊堂太安人尺牍致殿元学士尺牍行书台慈帖页行书待漏院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张孔孙跋苏轼二赋卷张孝祥柴沟帖张方平名茶帖徐铉私诚帖篆书千字文残卷文天祥上宏斋帖座右自警辞草书木鸡集序卷文彦博三札卷内翰帖王拱辰墓志(篆盖)题诗无准师范尺牍曾肇行复岁暮帖朱熹七月六日帖书易系辞二月十一日帖城南唱和诗卷致教授学士尺牍跋欧阳修集古录朱胜非向过帖李之仪汴堤帖李宗谔送士龙诗李建中与司封诗翰与齐古同年帖同年帖土母帖宠书聿至帖许昌帖贵宅帖题怀素自叙帖墨迹本杜衍仲冬严寒帖杨妹子七言诗一首林逋三君帖尹君处士帖松扇五诗卷欧阳修灼艾帖致端明侍读尺牍谱图序稿集古录跋沈辽行书动止帖洪迈跋欧阳修《集古录跋》王升衰老帖首夏帖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王岩叟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与给事淳夫侍讲札秋暑帖王庭筠幽竹枯槎图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跋米芾《研山铭》王觌平江酒毛帖王诜烟江叠嶂图卷行书颍昌湖上诗词卷跋孙过庭千字文跋欧阳询千字文跋王齐翰画白玉蟾四言诗帖行书仙庐峰六咏卷足轩铭卷秦观摩诘辋川图跋程元凤识语章友直跋阎立本《步辇图》米友仁动止持福帖文字帖潇湘奇观图题跋跋研山铭跋米芾苕溪诗卷跋隋人出师颂米芾三吴诗帖三帖卷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临沂使君帖丹阳帖乐兄帖乡石帖伯充帖值雨帖元日帖公议帖向乱帖向太后挽词帖吴江舟中诗卷吾友帖多景楼寄魏泰诗帖小楷千字文岁丰帖彦和帖德忱帖恶札帖惠柑帖戏成诗帖拜中岳命作提刑殿院帖摹王献之东山帖摹王献之中秋帖摹王羲之大道帖摹王羲之行穰帖摹颜真卿湖州帖政事帖新恩帖方圆庵记晋纸帖来戏帖法华台诗帖淡墨秋山诗帖清和帖烝徒帖焚香帖王略帖赞珊瑚复官二帖甘露帖留简帖盛制帖真酥帖知府帖砂步诗帖研山铭秋暑憩多景楼帖穰侯出关诗帖竹前槐后诗卷箧中帖粮院帖紫金研帖臈白帖自叙帖致伯修老兄尺牍致伯充尺牍苏太简参政帖苕溪诗卷虹县诗卷蜀素帖行书建州帖(残本) 论草书帖贺铸帖跋褚遂良摹兰亭序适意帖逃暑帖道林诗帖闻张都大宣德帖陈揽帖韩马帖题名题跋黄绢本兰亭序跋赞苏洵道中帖陈元实夜来帖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东武帖丰乐亭记久留帖书林逋诗后京酒帖人来得书帖令子帖北游帖啜茶帖天际乌云帖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宝月帖宸奎阁碑尊丈帖屏事帖廷平郭君帖归去来兮辞归园帖归安丘园帖新岁展庆帖春中帖李白仙诗卷桤木卷帖次辩才韵诗帖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治平帖渡海帖满庭芳词王晋卿帖祭黄几道文卷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罗池庙碑职事帖致南圭使君帖致季常尺牍致运句太博帖获见帖覆盆帖赤壁赋跋吏部陈公诗帖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近人帖邂逅帖醉翁亭记阳羡帖黄州寒食诗帖苏辙宴居帖怀素自叙帖题跋春寒帖晚来帖晴暖帖楷书超然台赋见访帖苏过贻孙帖赠远夫诗帖苏迈致主管学士范仲淹师鲁帖边事帖远行帖手札道服赞范成大中流一壶帖垂诲帖急下帖西塞渔社图卷跋蔡京元佑党人碑十八学士图跋唐玄宗鹡鸰颂题跋宫使帖节夫帖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题听琴图诗题额大观圣作之碑蔡卞唐玄宗鹡鸰颂题跋曹娥碑雪意帖蔡松年跋《李白仙诗卷》蔡翛致子通都监蔡襄万安桥石碑京居帖入春帖告身帖跋大研帖安道帖山堂诗帖思咏帖扈从帖持书帖页暑热帖海隅帖澄心堂纸帖离都帖纡问帖脚气帖自书诗卷茶录荔枝谱蒙惠帖虚堂诗帖虹县帖谢宋丈诗帖谢赐御书诗表谢郎帖贫贤帖远蒙帖郊燔帖门屏帖陶生帖薛绍彭晴和帖杂书卷草书手札虚堂智愚法语赵令畤赐茶帖跋怀素自叙帖赵佶听琴图小楷书千字文恭事方丘敕欲借、风霜二诗帖瑞鹤图卷祥龙石图之一秾芳诗帖草书千字文草书纨扇蔡行敕卷闰中秋月诗帖赵孟坚致严坚中太丞尺牍行书自书诗赵明诚题《集古录跋》后赵构七绝天山诗七言律诗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徽宗文集序真草书养生论卷草书洛神赋卷赐岳飞批剳卷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赵霖六骏图题跋辛弃疾去国帖郑望之向过帖钱勰识语陆游尊眷帖自书诗卷自书钗头凤石刻致仲躬侍郎尺牍陈瓘仲冬严寒帖韩元吉集古录跋韩琦信宿帖韩绎致留守司徒侍中韩绛书札陛见帖魏了翁文向帖黄庭坚书杜甫寄贺兰铦诗公以道安帖刘禹锡竹枝词制婴香方帖庞居士寒山子诗廉颇蔺相如传惟清道人帖手札教审帖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牛口庄题名卷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经伏波神祠自书松风阁行书卷花气薰人帖苦笋赋荆州帖行书华严疏卷行书小子相帖行书赠张大同书诸上座草书卷送四十九侄诗题苏轼寒食帖跋元朝时期一山一宁雪夜作中峰明本劝缘疏与济侍者警策了庵清欲法语俞和临乐毅论千字文倪瓒淡室诗静寄轩诗文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小楷江南春三首送盛高霞等八诗帖自书述怀诗稿册呈大临征君楷书札呈久成札呈云浦诗札呈寓斋诗帖呈履道先生诗札致叶城诸诗札次韵耕隐渔者诗札题周文英诗志传跋陆继善摹禊帖致慎独有道诗札与袁寓斋书画卷题渔庄秋霁图题容膝斋图题陈惟允孟郊诗意图题筠石乔柯图题虞山林壑图轴题幽涧寒松图题丛篁枯木图轴题安处斋图题修竹图轴云林画谱册画作冯子振与无隐元晦诗虹月楼记卷题国诠善见律题易元吉草虫图卷危素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局部)吴勉跋何澄归庄图卷吴叡篆隶书卷吴镇心经卷吾衍篆题《张好好诗卷》周伯琦朱德润墓志铭(局部)宫学国史二箴卷通犀饮卮诗帖孛术鲁翀跋《松风阁诗卷》康里巎巎唐人绝句六首柳宗元梓人传秋夜感怀诗卷草书张旭笔法卷谪龙说述笔法张渊五言古诗帖张雨登南峰绝顶七言律诗自书杂诗卷揭傒斯跋陆柬之文赋题画诗赠刘粹衷宰旌德序帖曹善山海经序册(局部)朱德润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卷(局部)李倜跋陆柬之书文赋卷李孝光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晚节堂诗札草书七绝诗轴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柯九思上京宫词晚香高节老人星赋题赵孟頫疏林秀石图题赵孟頫补书唐人临瞻汉二帖段天佑安和帖沈右风过帖王冕南枝春早图墨梅图行草诗笺王蒙厚爱帖梦梅花诗卷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王逢五言古诗卷(局部)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跋鲜于枢草书韩愈进学解白珽墨竹诗册陈君诗帖盛熙明法书考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薛植致云林徵君尺牍虞集不及入阁帖题画诗跋赵孟頫书陶诗跋《饮中八仙图》致白云法师札袁桷和一庵诗帖雅潭帖贯云石题赵孟頫《双骏图》赵孟頫七绝诗册与山巨源绝交书临兰亭书趵突泉诗仇锷墓志铭前后赤壁赋吴兴赋国宾山长帖卷天冠山题咏诗帖妙严寺记宗阳宫帖寿春堂记归去来辞心经行书册惠书帖昔寻李愿诗卷杜甫秋兴八首杭州福神观记止斋记汲黯传洛神赋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王羲之轶事帖真草千字文秋兴赋秋深帖种松帖老子道德经卷胆巴碑致中峰和尚札致季博札行书二赞二诗卷行书十札卷行草陶渊明五言诗页兰亭序十三跋残本过蒙帖近来吴门帖违远帖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酒德颂闲居赋陋室铭题烟江叠嶂图赵雍彰南八咏诗(局部)赵麟衡唐帖邓文原临急就章五言律诗家书帖致景良郎中尺牍近者(桐川)帖郑思肖行草题跋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郭畀陆游自书诗卷跋青玉荷盘诗题钱选红梅图诗金声钱谱赋(局部)陆居仁苕之水诗陈基相见帖赠雪坡诗札陈植怀存斋诗帖陈绎曾静春先生诗集后序饶介书中峰幻住像偈册兰亭帖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卷张彦享行状稿卷御史箴卷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王安石杂诗卷秋兴诗册老子道德经卷草书杜甫魏将军歌诗草书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诗草书秋怀二章草书韩愈石鼓歌草书韩愈进学解行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行草诗赞卷唐人诗十二首麻徵君透光古镜歌龚璛教授帖静春堂诗序007.明朝时期严衍草书李白诗轴丰坊自书诗卷跋张旭古诗四首乔宇行书尺牍于谦题公中塔图赞何吾驺草行草诗翰轴书冬日署中梅花诗轴侯峒曾行书七言律诗扇面草书五言绝句诗轴俞允文行书论书语俞贞木楷书书怡颜堂诗卷后倪元璐扇面草书五言诗扇面行草诗轴自书卜居诗轴谢翱五律诗轴行书七绝诗轴行书七律诗轴自书旧作诗轴草书轴行书五律诗轴行书尺牍冯从吾草书千字文(局部)冯梦龙刘基行书春兴八首诗卷(局部)刘重庆临王羲之草书轴史可法手札叶向高草书轴吴宽行书五律诗轴行书扇面吴承恩七言律诗周天球五言律诗轴唐寅漫兴墨迹秋风纨扇图立石丛卉图落花诗册行书七律诗轴诗笺唐顺之草书歌凤台行卷(局部)行书七律扇面商辂浙藩送行诗序(局部)夏言行书诗卷姚绶夜行诗姜立纲楷书七律诗咏易诗扇姜逢元行草五律诗轴娄坚立轴孙慎行录佛家语八条屏宋克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章草孙过庭书谱册章草急就章(局部)草书刘桢古诗立轴草书进学解草书韩偓七绝条幅宋广李白月下独酌诗风入松词轴宋濂题王诜烟江叠嶂图跋题虞摹兰亭跋宋珏隶书七律诗轴宋-j 敬覆帖屠隆七言草书律诗张凤翼自书诗五言诗题李思训碑题周天球桃花书屋卷张弼草书蝶恋花词轴杂书卷草书王维诗五言诗轴草书轴草书七言绝句轴狂草怀素上人草书歌(局部)草书诗文卷学稼草堂记张瑞图草书杜甫诗轴草书诗轴行书五绝诗轴屏迹东湖上五律诗轴行书杜甫五律诗轴行书西雅图集草书杜甫西郊诗轴行书轴草书轴行草诗轴行书五律诗轴五绝诗轴行书诗轴草书五律诗轴秋兴八首(局部)草书郭璞游仙诗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行书论书卷行书八言联王无功答冯子华书草书李白月下独酌自书诗册行书册页草书千字文行草扇面草书五言诗扇面草书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长卷草书鲍照陆机诗长卷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张璧行书杂诗卷张电楷书王维诗轴张骏七言绝句贫交行归昌世治印徐霖行书五言律诗篆书千字文(局部)徐兰隶书像赞徐有贞行书尺牍徐渭草书七律诗轴墨葡萄轴女芙馆十咏墓表赋行草应制咏墨轴煎茶七类卷千字文卷(局部)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草书岑参诗轴行书三江夜归诗轴秋兴八首野秋千十一首行草书诗词卷草书诗轴诗轴行书五言诗轴行书立轴行书扇面自题石榴图诗七律一首行草条幅行书白燕诗轴草书条幅行书群望诗中堂行草立轴行书七言联草书白燕诗卷行书烟云之兴榴实图水仙菊石墨竹牡丹芭蕉梅花图墨花卷五月莲花图墨笔花卉雪蕉梅竹图墨笔花卉卷题款题画诗题芭蕉图诗花卉人物图卷题诗论书徐贲题濯清轩诗憨山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行书住山法语行书六言偈语条幅戚继光送李小山归蓬莱诗文嘉七绝诗文彭草书滕王阁序墨迹文彭行书诗中堂昼锦堂记篆刻草书雪赋册文征明行书午门朝见诗轴立春进贺七律立轴行草轴七律诗轴太液池诗行草立轴五律立轴七言诗立轴草书七律立轴月夜观玉兰行书五言诗轴行书雪后早朝诗轴草书七绝诗轴行书七言诗纸本立轴小楷前后赤壁赋离骚九歌卷(局部)小楷醉翁亭记小楷归去来兮辞小楷离骚经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小楷莲社图记小楷落花诗册小楷草堂十志行书千字文滕王阁记(局部)草书赤壁赋西苑诗卷行书自作诗卷草书自作诗卷尺牍致石门函并感事诗小楷书札苦疡帖点闸帖王英去后帖长者帖草书扇面七言行书扇面草书诗卷行书手卷观李成之寒林平野图后长歌卷跋右军十七帖跋唐摹万岁通天帖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行书册山水册页湘君湘夫人图文震孟行书初入侍班诗轴西园公宴诗轴朱之蕃东阁唱和诗轴朱元璋大军帖朱瞻基雪意歌李东阳怀素自叙帖引首草书杂诗卷跋欧阳修灼艾帖后李应祯枉问帖李待问草书七言绝句诗轴李梦阳行书自书诗卷行书五言诗扇面李流芳行书立轴草书五律诗轴行书自作诗轴杜大绶七绝草书诗轴杨慎诗札汤显祖行书自诗沈周卧游图声光帖次韵吴宽东园玩菊诗行书五律诗轴跋《陆游自书诗卷》题赵雍图跋沈度敬斋箴册楷书四箴页行书七律诗隶书七律诗沈藻黄州竹楼记海瑞奉别帖湛若水行草轴王世贞行书手札王守仁行草手札王宠小楷南华真经小楷诗稿游包山集自书五忆歌自书游包山诗手卷草书五言律诗草书山庄帖草书李白古风诗卷草书西苑诗送陈子龄会试三首王思任诗卷王璲手毕帖并诗王谷祥行书七律轴王毂祥庾信马射赋王穉登义兴杂诗册录宋人语王绂重过庆寿寺等诗帖王逢年韩愈琴操(局部)王鏊七言诗轴自书诗轴自书诗王铎草书临古帖轴草书高适诗立轴行书五绝立轴赠单大年家丈立轴临王羲之帖行书五言诗轴行书忏诗之三轴杜子美赠陈补阀诗书画虽遣怀文语轴临王昙首昨服散帖行书立轴七律诗立轴行草五言律诗轴五言诗一首临虞世南书临柳公权辱问帖轴节临来迟帖节临褚遂良帖行书五律诗轴燕矶书事轴行书五律诗轴草书录语草书临帖突兀岩峦气五律条幅临王筠帖行书轴沙河镇作轴嘉兴作诗轴临王羲之永嘉敬豫帖节临王羲之帖立轴五律京中春日留苏州友人作立轴五律柬姜司寇一首临张芝帖立轴飞人五言诗一首自作五律行草诗轴草书临古轴自作五律诗轴草书临帖轴行书诗立轴为宿松书诗至顿庄作春过长春寺五律诗立轴咏陈路若山水赞谢安书行书文语题画三首之一草书帖立轴长椿寺旧作立轴行书立轴行书五言律诗立轴临欧阳询行书帖行书五律轴同子功、子萧观诗轴临敬祖、鄱阳轴行书容易语轴临王献之草书轴行书嵩县诗轴临王献之省前书帖轴香山寺作五律诗轴赠文吉大词坛行书轴五律夜渡作行书诗轴五律夜高邮作书诗轴行书条幅扇面为浩熙贤契书八言联赠汤若望诗翰行楷王维诗草书杜律卷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历代名家名帖全集字库版》卷首语《历代名家名帖全集/字库版》采编整理历代名帖的图文注释奉献给大家,注释工作量相较之前更庞大艰巨,文中凡带有{?}、{+待补} 标记的均为尚未整理出来的,希望大家指正与帮助,我们共同编著完善。
《历代名家名帖全集/字库版》0.3版,本次已整编收录74位名家的235本注释版字帖。
【注】以下目录中蓝色条目为已有字帖,可点击进入;如有纰漏望及时指正。
先秦索引:西周┣ 西周┊佚名西周《散氏盘》西周《大盂鼎》秦汉索引(2人):李斯、张芝┣ 秦代┊李斯 284至208李斯《会稽刻石》李斯《峄山刻石》┣汉代┊张芝约124至192张芝《冠军帖》张芝《终年帖》张芝《二月八日帖》┣ 汉代┊佚名汉碑《鲜于璜碑》汉碑《朝侯小子碑》汉碑《西岳华山庙碑》汉碑《祀三公山碑》汉碑《夏承碑》汉碑《肥致碑》魏晋索引(6人):王羲之、司马昱、王徽之、谢安、王献之、王珣┣ 晋代┊司马睿 276至322司马睿《中秋帖》┣ 晋代┊王羲之 303至361王羲之《草诀百韵歌》王羲之《豹奴帖》王羲之《十七帖:郗司马帖》王羲之《十七帖:逸民帖》王羲之《十七帖:龙保帖》王羲之《十七帖:丝布衣帖》王羲之《十七帖:积雪凝寒帖》王羲之《十七帖:服食帖》王羲之《十七帖:知足下帖》王羲之《十七帖:瞻近帖》王羲之《十七帖:天鼠帖》王羲之《十七帖:朱处仁帖》王羲之《十七帖:七十帖》王羲之《十七帖:邛竹杖帖》王羲之《十七帖:游目帖》王羲之《十七帖:盐井帖》王羲之《十七帖:远宦帖》王羲之《十七帖:旦夕帖》王羲之《十七帖:严君平帖》王羲之《十七帖:胡母帖》王羲之《十七帖:儿女帖》王羲之《十七帖:谯周帖》王羲之《十七帖:汉时帖》王羲之《十七帖:诸从帖》王羲之《十七帖:成都帖》王羲之《十七帖:旃罽帖》王羲之《十七帖:药草帖》王羲之《十七帖:青李来禽帖》王羲之《十七帖:胡桃帖》王羲之《十七帖:清晏帖》王羲之《十七帖:虞安吉帖》┣ 晋代┊司马昱 320至372司马昱《庆赐帖》┣晋代┊谢安 320至385谢安《六月帖》┣ 晋代┊王徽之 338至386王徽之《新月帖》┣ 晋代┊王献之 344至386王献之《鹅群帖》王献之《阿姨帖》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冠军帖》王献之《承服帖》┣ 晋代┊王珣 349至400王珣《伯远帖》┣ 晋代┊佚名《王建之墓志》南北朝索引(6人):萧道成、王慈、王志、萧衍、王荟、陈伯智┣ 南北朝┊萧道成 427至482萧道成《破堽帖》┣ 南北朝┊王慈 451至491王慈《汝比帖》王慈《柏酒帖》┣ 南北朝┊王志 460至513王志《一日无申帖》┣ 南北朝┊萧衍 464至549萧衍《众军帖》┣ 南北朝┊王荟 464至549王荟《疖肿帖》王荟《翁尊体帖》┣ 南北朝┊陈伯智约542至620陈伯智《寒严帖》┣ 南北朝┊佚名佚名《元怀墓志》佚名《城阳王元寿妃菊氏墓志》魏碑《鞠彦云墓志》魏碑《于仙姬墓志》魏碑《赵谧墓志铭》隋唐五代索引(10人):杨坚、杨秀、欧阳询、李世民、颜升、薛稷、李邕、颜真卿、怀素、杨凝式┣ 隋代┊杨坚 541至604杨坚《双林寺慧则法师帖》┣ 隋代┊杨秀 573至618杨秀《董美人墓志》┣ 唐代┊欧阳询 557至641欧阳询《张翰帖》┣ 唐代┊李世民 598至649李世民《数年帖》┣ 唐代┊颜升约615至不详颜升《瘗琴铭》┣ 唐代┊薛稷 649至713薛稷《涅槃经帖》┣ 唐代┊李邕 678至747李邕《叶有道碑》李邕《出师表》┣ 唐代┊颜真卿 709至784颜真卿《郭虚己墓志铭》┣ 唐代┊怀素 737至799怀素《四十二章经》┣ 唐代┊杨凝式 873至954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唐代┊佚名唐代《郑鲂墓志铭》宋辽金索引(11人):李建中、叶清臣、欧阳修、蔡襄、苏轼、黄庭坚、蔡京、米芾、米友仁、赵佶、岳飞┣ 宋代┊李建中 945至1013李建中《土母帖》┣ 宋代┊叶清臣 1000至1049叶清臣《大旆》┣ 宋代┊欧阳修 1007至1072欧阳修《灼艾帖》┣ 宋代┊蔡襄 1012至1067蔡襄《陶生帖》蔡襄《扈从帖》蔡襄《大研帖》┣ 宋代┊苏轼 1037至1101苏轼《桤木卷帖》苏轼《寒食帖》苏轼《江上帖》苏轼《宝月帖》苏东坡《石恪画维摩赞》┣ 宋代┊黄庭坚 1045至1105黄庭坚《山预帖》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帖》黄庭坚《致无咎通判学士尺牍》黄庭坚《阴长生诗三篇并跋》┣ 宋代┊蔡京 1047至1126蔡京《宋苏淑墓志》┣ 宋代┊米芾 1051至1107米芾《苕溪诗帖》米芾《中秋诗帖》米芾《珊瑚帖》米芾《研山铭》米芾《紫金研》米芾《新恩帖》米芾《萧闲堂记》米芾《寄薛郎中绍彭》米芾《穰侯出关诗帖》米芾《丹阳帖》┣ 宋代┊米友仁 1074至1153米友仁《动止持福帖》┣ 宋代┊赵佶 1082至1135赵佶《蔡行敕卷》┣ 宋代┊岳飞 1103至1142岳飞《前出师表》岳飞《书谢眺诗》元代索引(2人):赵吴澄、赵孟頫┣ 元代┊赵吴澄 1249至1333吴澄《修真诗刻》┣ 元代┊赵孟頫 1254至1322 赵孟頫《临济正传虎丘隆禅师碑》赵孟頫《胆巴碑》赵孟頫《汉汲黯传》赵孟頫《道德经》赵孟頫《心经》全卷赵孟頫《心经》单字赵孟頫《心经》赵孟頫《陋室铭》赵孟頫《洛神赋》赵孟頫《吴兴赋》赵孟頫《种松帖》赵孟頫《杜甫秋兴诗卷》赵孟頫《四时读书乐》赵孟頫《书昼锦堂记》赵孟頫《跋欧阳询仲尼梦奠帖》赵孟頫《跋苏轼治平帖》赵孟頫《子建采神图跋》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赵孟頫《杭州福神观记卷》赵孟頫《崑山州淮云院记》赵孟頫《闲居赋》赵孟頫《秋兴赋并序》赵孟頫《朱子感兴诗》赵孟頫《七绝诗册》赵孟頫《道场诗帖》赵孟頫《近来吴门帖》赵孟頫《高上大洞玉经》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赵孟頫《观音殿记》赵孟頫《寿春堂记》赵孟頫《秋深帖》赵孟頫《趵突泉》赵孟頫《止斋记》赵孟頫《后赤壁赋》赵孟頫《湖州妙严寺记》赵孟頫《二赞二诗卷》┣ 元代┊佚名元代《莫简墓志》明代索引(10人):宋克、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陈淳、皇甫冲、徐渭、丁云鹏、黄道周、王铎┣ 明代┊宋克 1327至1387宋克《岑参早朝诗》┣明代┊祝允明 1461至1527祝允明《云江记》┣ 明代┊唐寅 1470至1524唐寅《焚香默坐歌》唐寅《致施敬亭札》唐寅《饮中八仙歌》新增┣ 明代┊文徵明 1470至1559文徵明《黄州竹楼记残本》文徵明《清明上河图记》文徵明《秋声赋》文徵明《行书五律诗》文徵明《行书七律诗》文徵明《点闸帖》文徵明《琵琶行》文徵明《春夜宴桃李园序》文征明《李令君登君山二首》文征明《山静日长》文徵明《滕王阁序》文徵明《前后出师表》文徵明《苦疡帖》文徵明《陋室铭》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1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2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3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4文徵明《老子列传》文徵明《送李愿归盘古序》文徵明《归去来兮辞》文徵明《醉翁亭记》文徵明《莲社图记》文徵明《拙政园图册之钓䂬水》文徵明《落花诗册》文徵明《千字文》文徵明《逥銮》文徵明《离骚经》新增文徵明《前赤壁赋》新增文徵明《后赤壁赋》新增文徵明《早朝诗》新增文徵明《重九诗》新增文徵明《剡藤湘竹》新增文徵明《消夏湾前/七言诗》新增文徵明《月转苍龙诗》新增文徵明《元旦有感诗》新增文徵明《自作诗二首》新增文徵明《漫录旧作》新增文徵明《灯花》新增文徵明《西苑诗卷》新增文徵明《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新增文徵明《独乐园记》新增文徵明《独乐园七咏》新增文徵明《悟阳子诗叙》新增文徵明《跋赵孟頫汲黯传》新增文徵明《虎丘诗二首》新增文徵明《千字文》新增文徵明《午门朝见》新增文徵明《文徵明行书致妻札》新增┣明代┊陈淳 1483至1544陈淳《书扇页》┣明代┊皇甫冲 1490至1558皇甫冲《题唐寅金昌送别图》┣明代┊徐渭 1521至1593徐渭《煎茶七类》┣明代┊丁云鹏 1547至1628丁云鹏《致伯仁札》┣ 明代┊黄道周 1585至1646黄道周《都南安寇湖》┣ 明代┊王铎 1592至1652王铎《高适七绝诗立轴》清代索引(9人):傅山、金农、钱沣、邓石如、永瑆、嘉庆、吴让之、何绍基、姚孟起、吴昌硕┣清代┊傅山 1607至1684傅山《丹枫阁记》山西本傅山《丹枫阁记》辽博本┣清代┊金农 1687至1763金农《诗札三开合卷》金农《桃柳小景》┣清代┊钱沣 1740至1795钱沣《临米芾书》钱沣《荀子致仕》钱沣《世说新语》┣清代┊邓石如 1743至1805邓石如《世虑全消》┣清代┊爱新觉罗·永瑆 1752至1823永瑆《行楷字帖》┣清代┊爱新觉罗·颙琰 1760至1820嘉庆《题圯上授书图》┣清代┊吴让之 1799至1870吴熙载《欧阳永叔卷》┣清代┊何绍基 1799至1873何绍基《偃泊联》何绍基《临张黑女墓志》何绍基《临郑固碑四条屏》┣清代┊姚孟起约1800至1860姚孟起《陋室铭》┣清代┊吴昌硕 1844至1927吴昌硕《临石鼓文》近现代索引(7人):齐白石、谢无量、徐悲鸿、郭沫若、沙孟海、启功、陆启成┣近现代┊齐白石 1864至1957齐白石《康寿堂》┣ 近现代┊谢无量 1884至1964谢无量《敦悦斋》┣ 近现代┊徐悲鸿 1895至1953徐悲鸿《梅花念我之居》┣ 近现代┊郭沫若 1892至1978郭沫若《西江月二首》┣ 近现代┊沙孟海 1900至1992沙孟海《杜甫望岳诗轴》┣ 近现代┊启功 1912至2005 启功《心经》启功《谒韩文公祠感题一首》┣ 近现代┊陆启成 1964至今陆启成《二十四诗品》国外索引(1):准三宫真觉┣ 国外-日本┊佚名准三宫真觉《心经》。
中华传世12名帖,无法逾越的书法艺术!1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晋代王羲之,行书,纸本墨迹。
书札,写自己在大雪初晴时愉快的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
释文:羲之顿首。
快雪时晴。
佳想安善。
未果。
為结。
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君倩。
2晋·王献之中秋帖《中秋帖》晋代王献,行书,纸本手卷。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3晋·王珣伯远帖《伯远帖》东晋王珣,纸本,行书。
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
自以羸患,志在优游。
始获此出意不克申。
分别如昨永为畴古。
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上三帖为三希宝帖。
)4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唐朝冯承素摹本,纸本,行书。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诸诗文写的序稿。
5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仲尼梦奠帖》唐代欧阳询,行书。
欧阳询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6唐·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纸本。
《祭侄文稿》是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杰作,是心灵的奏鸣曲,是哀极愤极的心声。
7唐·怀素自叙帖《自叙帖(节选)》唐书法僧怀素草书,中华第一草书。
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
8宋·苏轼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宋代苏轼撰诗并手书,墨迹素笺本,行书。
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惆怅、孤独感。
9宋·米芾蜀素帖《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宋代米芾墨迹绢本,行书。
蜀素上书有米芾自作各体诗八首。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
章草书法的47种传世名帖章草书法的47种传世名帖
书法录网总结了从古至今的47种传世名帖,供大家传阅欣赏:(1)居延汉简
(2)流沙坠简
(3)武威汉简
(4)张芝《秋凉平善帖》(5)公羊传砖帖
(6)蔡琰《胡笳十八拍》残句(7)曹植《鹞雀赋》
(8)曹植《赋稿长卷》(9)皇象《急就章》
(10)皇象《文武帖》(11)皇象《顽阁帖》(12)司马懿《之白阿史帖》(13)索靖《月仪帖》(14)索靖《出师颂》(15)卫瓘《顿州帖》(16)卫恒《一日帖》(17)陆机《平复帖》(18)王羲之《豹奴帖》(19)王献之《江东帖》(20)王献之《亮白帖》(21)赵孟頫《急就章》(22)萧子云《出师颂跋》(23)蔡襄《萧子云出师颂跋》(24)鲜于枢《千字文》(25)邓文原《急就章》(26)赵雍《千字文》(27)康里巎巎《李太白古风》(28)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29)宋克《急就章》(30)宋克《孙过庭书谱》(31)祝允明《闲情赋》(32)胡正《乐毅论》
(33)王铎《题玄翁老先生像》(34)傅山《杜甫诗册》
(35)翁方纲《出师颂》
(36)沈曾植《草书论书诗》(37)王世镗《九势之中诗》(38)王世镗《一走一留诗》(39)王世镗《稿诀自叙》
(40)王世镗《稿诀集字》
(41)王世镗《先伯母房大夫人行述》(42)梁启超《千字文》
(43)邓诵先《千字文》
(44)于省吾《录鲁迅诗》
(45)高乐三《曹植书赋十四篇》(46)王蘧常《千字文》
(47)沈从文信札。
历代名帖《黄州寒食诗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其主要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罗池庙碑、赤壁赋、丰乐亭记、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
苏轼是负有盛名的一代文豪、艺林泰斗星。
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诗人、文学家和画家,而且是一位冠盖千载的书法艺术大师。
著名的《黄州寒食帖》即是苏书艺术中的灿灿精品。
苏轼一生极崇书法艺术,他“幼儿好书,老而不倦。
”认为“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其若书与画。
”苏轼的书法作品主要有:《黄州寒食帖》、《祭黄几道文》、《丰乐亭记》,《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宸奎间碑》、《念妇娇.赤壁怀古帖》,《前赤壁赋帖》、《醉翁亭记碑》、《罗池庙碑》,《杜甫桤木诗卷帖》等等。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被眨谪黄州时作的,时年四十八岁。
元丰二年(公元一O七九年),朝廷中何正臣等人指摘苏轼的《伐塘集》(诗集)有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谤讪讥骂之嫌,弹劫苏轼。
于是,兴起了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由此,苏轼被贬为黄州田练副使,进入了他政治的失意时期。
《黄州寒食帖》就是苏轼在贬谪黄州第三个年头的寒食节期间写的。
寒食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种风俗,每到冬至后第一百零五或一百零六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允许冷食,故名寒食。
这种风俗传说周代即有,民间盛传是力纪念战国时介子推而设。
才华横溢的苏轼,突遭厄运,如身陷囹,欲说难辩,欲罢不忍.满腹雄才大略顷刻付之流水,朝夕幻想的治平天下的宏伟抱负瞬间成为泡影。
沉重的政治打击几欲使他一蹶不拒,他时而精神颓丧,情绪低落,闭门谢客,饮酒浇愁;又时而逃避现实,归诚佛僧,复梦复醒。
苏轼不仅精神骤然衰萎,生活条件也一落千丈,“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生活极为困苦。
他解嘲般地自叹:“先生年来穷到骨,向人乞米何曾得?”学识渊深的名流才子竞为世难容到如此田地,怎能不令苏拭悲从中来,遣之毫端呢?《黄州寒食帖》的内容是两首五言古许。
读之,苏轼那孤独惨淡的生活和凄凉苦闷的心境详如彩绘:“自我来黄州,己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巳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莱,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街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此诗是苏轼由寒食节降雨伤情吟出的,南国晴日本寡鲜,又逢寒食雨绵绵,使失意人更添几分凄清之感。
雨丝袭来的微凉,触动久遭冷遇的苏轼,他不禁哀叹:自来黄州,“已过三寒食”!三年屈指度日,苏轼天天盼望着春花吐红,江岸铺绿,焦虑地等待着北归之日,重酬壮志;然而春光薄情,难驻黄州。
他空怀拳拳之心,得不到精忠报国的机会。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虽已是生机盎然的时令,苏轼却强烈地感到似乎处在满天肃杀的悲秋。
能够略略慰藉他的惟有幽独高洁的海棠。
他以海棠自喻,孤芳自赏,愤世疾俗。
于是非常向往一切皆空,物我两忘的佛老虚幻境界,祈念一切烦恼忧伤都在冥冥中偷偷渡去,漠似烟云。
他既用释道相通的教义试图自我解脱,而根深蒂固的儒家忠君思想又迫使他不能安守。
对当时朝廷的腐败误士,苏轼怒不可遏;这样的生活何异于久病缠身的少年,待病愈初起鬓发已斑白如雪了!雨势愈猛,“小屋如渔舟”颠簸漂泊在“蒙蒙水云里”,正如作者的命运一样飘忽不定。
“破灶”中的“湿苇”难以煮“寒菜”,哪里有寒食节日的气氛,只有旷野上的乌鸦衔着片片纸钱低飞孤鸣......苏轼此时归心似剪,可那“深九重”的“君门”又可望不可及。
他想归隐田园,了此一生,可落叶归根的故乡遥遥万里,自己身难由生。
进退不能,苏轼感到穷途末路,悲痛不已,他的心已如寒食节的死灰不能复燃了。
书法艺术较之诗歌艺术史更具有直观性。
此诗所寄托的情愫见诸于书法作品就更为丰富了,其韵味色彩别有洞天。
苏轼擅长行书。
全帖字形欹正参错,或大或小;结构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运笔浑厚中带俏丽,圆转中又见劲挺,布白时疏能走马,时又密不通风,浑然天成,自然生动,形成强烈的节奏韵味,反映了他的感情起伏波动,或冷如死灰,或悲情愤慨;有时仰天叹息,有时不甘压抑,是当时苏轼感情的生动流露。
从“自我来黄州”起到“病起头已白”,特别是前三行,结体钭正、大小变化悬殊,时往东去,又往西来,斜斜正正,大大小小,运笔尚未放开,布白也很萧疏,犹如重抚窘境,心情抑郁,欲诉难言,欲哭无泪,希望破灭,苦境难移,反映出一种“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的无限失望的伤情。
从"春江欲入户”句,到“死灰吹不起”,字体明显放大,笔画奔放急促,运笔不计工拙,随心所欲,似无缰骏马,一任其驰骋奔腾,布白密结,似乎透不过气来,反映出苏轼心潮澎湃,悲愤齐涌,不可遏制。
志高才人的苏轼竟落到“煮寒慕”“烧湿苇”的这般困境,似乎可以听到他在呼喊苍天,而苍天给予他的回答是绵绵的寒雨。
情绪突然悲落,只有长叹息,“烧湿苇”、“乌街纸”二句布白突然萧疏,墨色惨淡,直笔无限拉长,就是反映了这种慨叹人生的感情,由于“君门深九重”,“死灰”再也吹不起了,只有叹息而已。
心情渐为恢复,到末尾行笔又复缓慢,持重而平稳地收笔完篇,字体和行笔效果与篇首遥相呼应,辉映合拍。
全篇有雄肆毫放之风,清雅书巷之气,情感发自丹田,气势贯于手笔,从中可看出苏书深厚的功底,笔墨技巧昭昭在日,确实具有心手相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的气势。
王献之洛神赋《洛神赋》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
共计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
今只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
现藏首都博物馆。
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祭姪文稿(颜真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
张晏评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
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顏真卿(709-785),臨沂人。
字清臣。
書法受學於張旭,兼取法蔡邕、二王、褚遂良,古奧渾樸,去盡娟媚之習。
行書以三稿最負盛名,是卷為現存三稿唯一墨蹟。
內容是悼念為安祿山所害侄兒季明的祭文,用筆蒼勁,悲憤鬱結之情溢於筆端。
兰亭序贴兰亭序贴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
书法又出现了一高峰。
隶书的草写,称为隶草,隶草是将隶体基本结构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于写奏章,所以也称章草。
书写章草的代表书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
在章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今草。
同时,还出现了楷书和行书。
可以说,到了晋代,篆、隶、草、行、楷诸体已经齐备。
晋代书法以楷书和行书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代表书家是钟繇和王羲之。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曹魏时期,官至太傅。
他擅长隶、楷、行各体,尤以楷书影响最大。
宋人《宣和书谱》中评价他的书法“各尽法度,为正书(即楷书)之祖”。
他的楷书承袭了东汉隶书的遗风,八分开张,左右波挑,势巧形密,自然古雅。
他写的《贺捷表》颇有鸿鹄飞张姿态,被梁武帝萧衍评为“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在他的楷书中,还有隶书的笔意。
其作品还有《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等。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
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
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
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
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
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
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
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
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鸭头丸帖王献之行草书。
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
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
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全帖用墨枯润有致。
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
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