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之戏剧(陈太胜北师大)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9
文学概论之戏剧陈太胜北师大英语里的戏剧(theatre)一词源于希腊语中的theatron,意为“看的场所”,一个观看事物的地方。
在英语中经常与之相提并论的drama一词源于希腊文中的tran,原意是“做”,或“动作”,意为做某件事情,采取某种行动。
在希腊人看来,戏剧就是一种摹仿动作的艺术,是再现人的行为的艺术。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一般而言是指表演的戏剧,一种活生生的艺术形式,然而,在文学领域中谈论戏剧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话题,这主要在于,我们不仅可以坐在剧院中观赏戏剧,也可以坐在家中通过一本书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或者是王实甫的戏曲。
因此,毫不奇怪,在西方,最早的文学理论著作——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是探讨悲剧的,并且将之作为诗来看待,悲剧作家则被称为“悲剧诗人”。
戏剧在文学的各种体裁中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抒情诗的显著特点是抒发情感,小说的显著特点是一系列事件的富有意义的铺叙,而戏剧则是从舞台表演的效果来确定它的特色的,作为读者阅读的戏剧文学在某种意义上也受制于戏剧本身的这一特点。
一、作为表演的戏剧与作为文学的戏剧作为表演的戏剧与作为文学的戏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作为表演的戏剧不像小说,是由演员扮演的角色来讲故事,演员的对话、行动构成了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因素。
作为观众在剧院中欣赏一部舞台上表演的戏剧,与作为读者在家中阅读一部小说是不同的艺术体验。
通常的情况下,阅读是个体行为(即使是在课堂教学中,读者还是个人在阅读小说,很少受他人影响);而在剧院中,观众往往组成一个集体,一起欢乐、悲伤、叹息、紧张。
舞台是亮的,有明暗的灯光变化,而观众席是暗的,观众在黑暗中睁大眼睛看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戏剧表演中有观众与演员的交流。
好的演员甚至一边表演一边在观察观众的感受,并能以之把握自己演出的分寸。
一般地讲,一部戏剧是用语言先在纸上写出来的(一般称为文学剧本或戏剧脚本,简称剧本),语言(特别是台词)对于戏剧的确极其重要。
第七章戏剧文学一、知识①1、戏剧文学和戏剧的区别·“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文学因素(剧本)、音乐因素(音乐伴奏、音响效果)、绘画因素(布景)、舞蹈因素(演员的动作、姿态)等的结合。
其艺术形象,主要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来完成。
戏剧表现为是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其核心因素是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表演。
·“戏剧文学”,通常称为“剧本”或“脚本”,是与“抒情文学”、“叙事文学”相并列的第三大文学类别,属于语言艺术的范围。
作为文学文本,剧本具有可以脱离戏剧演出而独立存在的文学审美价值,可以发表,可以出版,可以供读者阅读、鉴赏和研究。
剧本通常都是为了戏剧演出而写的,它供演员在戏剧舞台上表演而存在。
因此,戏剧文学的创作就必须考虑舞台表演的时空限制、适应戏剧艺术舞台性、直观性及综合性的要求。
这就决定了戏剧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独特属性。
·【概念在比较中进行限定、凸显特质】戏剧文学与戏剧的区别;戏剧文学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2、戏剧文学的特点①带*的,为帮助理解的引申材料。
(1)分场分幕,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
戏剧表演要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戏剧文学的创作就不能像其他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那样自由地进行时空转换,它必须高度集中地浓缩生活,使作品内容能够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和舞台空间中展现出来。
为此它只能减少人物活动的场所、缩短人物活动的时间、加快矛盾冲突的进程,力争在有限的篇幅、较少的场景和较短的时间内反映尽可能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这种特殊的分幕的结构方式制约着作家必须把不同时间、不同场景里发生的事集中在同一时间和场景。
这是戏剧文学的一大鲜明特色。
(2)台词是刻画人物性格、展示剧情进展、揭示作品主题、表达作家情感倾向的基本载体。
戏剧文学语言由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台词两部分构成。
但是“舞台提示”主要是为舞台演出所作的说明,靠舞台设计、演员表演体现出来,而不直接传达给观众,观众观看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信息只剩下了台词。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陈太胜、陈雪虎文艺美学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43人,下设民俗学、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民间文学,共10个专业。
文艺学专业下设方维规、季广茂的中西比较诗学;陈太胜、陈雪虎的文艺美学;李春青的中国文化与诗学;曹卫东的西方文论。
二、考试的科目文艺美学的考试科目为:①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②2291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③3095现代文论与美学三、导师介绍陈太胜: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于文学理论和中国现代诗学研究。
陈雪虎:教授,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中国近代文论、文艺美学与大众文化。
四、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考博资料、课程辅导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QQ:893241226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
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
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
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
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
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
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戏剧概论笔记戏剧概论资料一、戏剧的要素1. 演员——最重要因素(体验,表现)2. 剧本(戏剧性文学)3. 观众——与演员交流4. 剧场戏剧的起源模仿说(亚里士多德)祭祀、巫术镜子说现实主义游戏说席勒人的本能二、戏剧的分类划分标准:(1)按情节(故事情节,戏剧情节):喜剧、悲剧、正剧(2)按时代:原始戏剧、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现代剧(3)按表现手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象征、存在、荒诞剧(4)剧场形式:、、、(5)按题材:神话剧、历史剧、市民剧、家庭剧(6)按媒体:木偶剧、皮影剧(7)按表演要素:哑剧、舞剧、音乐剧(8)按年龄:儿童剧、成人剧(9)按目的:宣传剧、教育剧功能祭祀:娱神娱人上层:自娱自乐丰富精神世界、精神抚慰娱乐、教化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三、戏剧角色1、戏剧角色:在一部戏剧中作品中由演员通过表演完成的舞台形象2、角色类型:1. 典型类角色P7 阿Q。
哈姆雷特强烈的个性,鲜明的代表性(哈姆雷特:正义感,优越感,现代民主感情语言)2. 意境类角色P159 情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产生的角色3. 意象类角色戈多理念的感性形象理念与感情感的感性现象(西方先锋戏剧观念象征《等待戈多》二战后悲观、、、)四、戏剧场面1、定义:由戏剧时空,动作、台词组成有一定长度的相对完整的内容的片段。
它是戏剧的基本构成单位,戏剧可以说是由一个个喜剧场面支流。
2:类型:1. 描写性场面(从轻松到紧张,从和谐到对立)2. 戏剧性场面(冲突爆发白热化场面。
高潮,结尾)3. 抒情性场面(抒发感情,冲突比较少《牡丹亭》杜丽娘)五、戏剧冲突在戏剧艺术中戏剧冲突时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冲突当中自觉意志它所具有的强度应该足以让冲突变成危机比赛不是冲突带有意识性的行为的斗争是冲突(人与人:运动比赛×比赛做出各种手段√个人与集体:《人民公敌》大夫、、、钉子户人与自然:辛厄《骑马下海的人》自觉意识地震×人在灾难面前的表现《原野》《玩偶之家》)六、戏剧情节1. 情节即事件的安排。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历年考研真题汇总2001年【文艺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意境2、悲喜剧3、移情作用4、“荒诞派”戏剧5、超现实主义二、简答题(每题15分)1、如何正确理解文学形象的典型性?2、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异同。
三、论述题(每题25分)1、结合中外文学史,试论艺术创作与时代生活的关系。
2、对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创作文化,作出自己的评价。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朱自清2、小剧场戏剧3、新月诗派4、五四“自叙传”小说二、分析题(每题15分)1、分析卞之琳《断章》的含义: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阅读孙梨小说《嘱咐》中分别八年的夫妻第一次相见的一段描写,分析双方的情态内涵:晚色昏迷的时候,(水生)他走到自己的村边,......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
水生热情地叫了一声:“你!”女人一怔,睁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去抽抽打打地哭了。
三、论述题(每题25分,三选二)1、比较分析曹禺戏剧中的曾文清、周萍的形象。
2、分析老舍笔下的祥子形象与意义。
3、你对近年中国话剧的发展现状有和认识。
【影视艺术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改编的影视化原则2、导演风格3、类型片4、“新中国制片方针” 二、简答题(每题10分)1、为什么说“结构是(电影)情节的组织形式”?2、电影音响具有什么作用?3、电视传播具有那些特征?三、论述题(每题25分)1、试述长镜头理论的提出背景、造型与组合技巧的实体内容极其美学贡献。
2、站在世纪之交,谈谈你对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发展的认识与理解。
2002年【文艺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再造想象2、艺术直觉3、文学意象4、超现实主义二、简答题(每题15分)1、通过适当作品,简述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
2、“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基本要点极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文学概论戏剧分析茶馆作为老舍的代表作,《茶馆》在艺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集中体现了老舍剧作的风格。
首先,剧作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本质,展示了历史反战的必然趋势,但是它却没有选取重大的社会题材,没有去描写中国近戊戌变法以来的重大实践和重要的人物,而是通过“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的方法,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来展现的。
茶馆作为社会的一个“窗口”,就是一个小的社会。
通过它的每况愈下,最终为黑暗所吞没,展现出一个时代不如一个时代的历史事实,揭示出吃人的旧社会必然要灭亡的历史规律。
其次,剧作突破了传统的戏剧手法,不求故事情节的连贯,矛盾冲突的紧张激烈,而是采取了“人像展览式结构”,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的命运、沉浮,来完成作品的主题。
剧作所反映的内容,时间之长,跨度之大,人物之众多,都是话剧创作中罕见的。
在全剧出场的70余个人物中,有名有姓的就多达50余人。
对这样多的人物,作家采取了主要人物有壮到老(如王利发等),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如刘麻子、唐铁嘴等);每一个角色都说自己的事儿,又和时代结合起来;无关紧要的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而且剧种的各色人物哪怕只出场一次,只有三言两语的台词,也都对深化作品的主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三,作品还比较集中的体现了老舍剧作的民族风格,充分发挥了作家熟悉旧社会、擅长写北京市民生活的特点,具有浓郁的“北京味儿”。
剧中的人物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其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精神气质、语言习惯都是我们民族在特定时代的产物;而环境则是典型的北京茶馆,茶馆的陈设、布局,人物间的对话,都是地道的北京味儿。
尤其是作家还把曲艺这种民族的艺术糅进剧作之中,不仅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跨度大等难题,更增加了我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
第四,《茶馆》写得虽然是历史题材,但作者是立足于今天来反映过去的,因此,蕴含着强烈的新旧社会的对比。
作者让在人们看到往昔苦难的同时,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热爱我们的新社会。
北师文学概论1答案第一篇:北师文学概论1答案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文学概论》作业一一、选择题:1.形成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因素有(CE)A.世界观B.艺术观C.审美理想D.艺术才能E.生活阅历2、文学风格的特性包括(ABCDE)A.独创性B.稳定性C.单一性D.多变性E.多样性3、文学典型的魅力实质表现在文学典型具有(ABE)A.真实性B.新颖性C.诚挚性D.蕴藉性E.丰富性4、文学话语的基本特点有(BD)A.内指性B.精确性C.拒阻性D.潜台词E.心理蕴含性5.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包括(ABCDE)A.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B.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C.抒写真实感受D.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E.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6.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洲,代表人物有(C)A.爱伦•坡B.马拉美C.兰波D.波德莱尔E.柯勒律治7.浪漫主义文学文学思潮18世纪末兴起于欧洲,代表人物有(ABC)A.雪莱B.拜伦C.雨果D.左拉E.福楼拜8.即兴是作家因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而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造出作品的情形。
即兴产生的条件有(ABCE)A.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B.合适的气氛和契机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C.综合心力的长久酝酿D.理智的参与与规范E.作家天赋及后天掌握的本领技巧9.直觉与灵感有的不同在于(AB)A.灵感是长久思索后的顿悟,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的突兀判断B.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后,直觉发生在第一次碰头时C.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而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D.灵感的发生是可以预期的,而直觉却具有突发性E.灵感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而直觉是感性认识10.艺术构思主要心理机制有(ABCDE)A.回忆与沉思B.想象与联想C.灵感与直觉D.理智与情感E.意识与无意识11.文学的话语蕴藉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包括(ABC)A.内指性B.音乐性C.陌生化D.潜台词E.动作性12.灵感的特点包括(ACE)A.突发性B.持久性C.创新性D.预知性E.偶然性13.人类精神活动的具体形态包括(ABCD)A.理论性精神活动B.宗教性精神活动C.伦理性精神活动D.审美性精神活动E.物质性实践活动14.“表现”说与“摹仿”说相比的突出区别在于(ABC)A.在文学本质问题上,表现说不是突出被摹仿世界的决定作用,而是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B.在文学批评问题上,表现说更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创造作用C.在文学创作问题上,表现说不是强调文学创作对客观规律的遵循,而是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D.在作品的表现上,表现说注重写实而摹仿说注重写意E.在作品的体裁上,表现说擅长叙事类,摹仿说擅长抒情类15.接受动机的种类有(ABD)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A.审美动机B.求知动机C.受教动机D.批评动机E.借鉴动机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试题(正确错误)1.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一)戏剧的本质和特征1、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其中上面的四种艺术形式成为戏剧分类的主要因素或者间接因素)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2、戏剧构成的五要素戏剧构成的五要素是剧本、导演、演员(习称“编、导、演”)、剧场、观众。
这五者是戏剧的“本体性”要素,或称主导要素;其余诸方面,如作曲、舞台美术、音响效果等等,可视为戏剧的附属性要素,或者叫做戏剧的次要元素。
如果把戏剧分为“观、演”两端,上述五要素的前三者——编、导、演属于“演”这一段,观众是“观”的这一端,剧场则是将“演”与“观”连接起来的纽带。
3、戏剧的四方面特征:从言说方式,艺术构成方式,艺术运做流程,传播方式四个方面认识戏剧的本质特征。
4、戏剧本身具有双重性----文学性和剧场性。
(二)戏剧的分类第一部分:从舞台呈现样式区分戏剧主要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构成,下面着重从舞台呈现样式这个角度来把握。
戏剧可分为:——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各种戏剧样式中文学性最强的一种。
自从产生了话剧,中国戏剧的“戏曲一元化”格局就被打破了,从而形成了全新的“戏曲—话剧”二元格局,这是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的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
2、歌剧——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以技巧性的美声为主要表演手段,音乐具有决定性的地位。
注意:音乐剧——歌剧的现代变种,与舞蹈结合,具有通俗性,场面性,大众性。
3、舞剧——表演艺术与舞蹈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4、,、哑剧——演员表演艺术的单项变体,以肢体语言来表现剧本。
(靠身姿、手势和面部表情,来传达剧情、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戏曲——表演艺术与多种因素的结合,是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具有写意化、程式化、自由化等高度的综合性。
第二部分:从剧情构成内容三要素不同区分1、情节、性格、思想这三者成为构成戏剧作品内容的三大要素,因其在剧中的所占比重不同,便造成了不同的戏剧类型。
北师大文学考研文艺学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论知识点、重难点、考点分析文艺学:一些书目:(马新国,翻翻当代文论,或者可以看看陈太胜的《西方文论专题研究》)(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新编教师用书》(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童庆炳,马新国主编:《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新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6)李壮鹰,李春青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李春青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新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复习方法:一、注意文学流派或者文学活动的发展脉络二、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论1.(孔子的)“思无邪”说《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提出了"思无邪"说。
"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
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2.(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
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
文学概论之戏剧陈太胜北师大英语里的戏剧(theatre)一词源于希腊语中的theatron,意为“看的场所”,一个观看事物的地方。
在英语中经常与之相提并论的drama一词源于希腊文中的tran,原意是“做”,或“动作”,意为做某件事情,采取某种行动。
在希腊人看来,戏剧就是一种摹仿动作的艺术,是再现人的行为的艺术。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一般而言是指表演的戏剧,一种活生生的艺术形式,然而,在文学领域中谈论戏剧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话题,这主要在于,我们不仅可以坐在剧院中观赏戏剧,也可以坐在家中通过一本书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或者是王实甫的戏曲。
因此,毫不奇怪,在西方,最早的文学理论著作——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是探讨悲剧的,并且将之作为诗来看待,悲剧作家则被称为“悲剧诗人”。
戏剧在文学的各种体裁中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抒情诗的显著特点是抒发情感,小说的显著特点是一系列事件的富有意义的铺叙,而戏剧则是从舞台表演的效果来确定它的特色的,作为读者阅读的戏剧文学在某种意义上也受制于戏剧本身的这一特点。
一、作为表演的戏剧与作为文学的戏剧作为表演的戏剧与作为文学的戏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作为表演的戏剧不像小说,是由演员扮演的角色来讲故事,演员的对话、行动构成了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因素。
作为观众在剧院中欣赏一部舞台上表演的戏剧,与作为读者在家中阅读一部小说是不同的艺术体验。
通常的情况下,阅读是个体行为(即使是在课堂教学中,读者还是个人在阅读小说,很少受他人影响);而在剧院中,观众往往组成一个集体,一起欢乐、悲伤、叹息、紧张。
舞台是亮的,有明暗的灯光变化,而观众席是暗的,观众在黑暗中睁大眼睛看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戏剧表演中有观众与演员的交流。
好的演员甚至一边表演一边在观察观众的感受,并能以之把握自己演出的分寸。
一般地讲,一部戏剧是用语言先在纸上写出来的(一般称为文学剧本或戏剧脚本,简称剧本),语言(特别是台词)对于戏剧的确极其重要。
然而,戏剧表演并非离不开语言,有时,演员的沉默,欲哭无声的表情更能表现出他巨大的悲伤。
观众通过他的手势、表情、身体动作,甚至是外在的灯光变化都能感觉到演员的情感。
戏剧表演包含着剧本、导演、灯光、布景、服装、化装、道具、音效等因素,因此,戏剧表演是演员、导演、作家、舞台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化装师等共同合作的成果。
戏剧表演更能给人以逼真的感觉。
茶馆、酒楼、四合院、荒野通过舞台布景都能给人以“以假乱真”的感觉。
文学剧本(戏剧脚本)作为文学的戏剧更准确地说,应称为文学剧本,或戏剧脚本。
它的独特性还在于不一定非得作为演出的脚本才有价值,它也可以成为供人阅读的文学。
戏剧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关系很密切,像小说一样,戏剧也有人物、事件、情节与环境。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戏剧自古就与诗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西方,用诗体的形式来写人物台词的戏剧称为诗剧。
而一首长诗有时安排几个人物,以写人物台词的形式来写诗,同样又可以称为诗剧,甚至是诗的一种独特的形式他可能会去想象舞台的布景,想象灯光下盛装的演员的表演方式,想象演员出场和表演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包括说话的语调与声调的高低。
而普通的读者阅读剧本是将之作为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来阅读的。
尽管阅读小说与阅读戏剧是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对话在某些小说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在戏剧中占有主体的地位,然而,读者还是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中来。
这样,剧本就成了讲述故事的一种特定形式,剧作家对演员和导演的提示性语言(例如人物出场与下场的提示、演员的动作和表情的提示)就被视作叙事的另一种样式来看待。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曹禺的剧作《雷雨》第二幕,写的是周朴园和侍萍三十年后重逢的情景: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在话剧中,台词是主体。
在上述一段话中,括弧里的部分即是舞台提示,都是对演员的提示,一共三处,第一处提示演员的动作,第二处提示演员说话声音的高低,第三处提示演员的动作。
这三处提示在这里有自身的功能,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一处表现出周朴园在三十年后重新意外地见到侍萍时的惊讶,第二处表现出朴园不敢大胆相认的胆怯,第三处表现出周朴园无法将相片上的人与眼前的人统一起来的惊讶。
因此,我们可以讲,剧本也同样是讲故事的一种形式,只是在一般的叙事作品中并不占很大份量的人物的对话在剧本中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台词,我们甚至可以说,剧本中的提示尽管也有人物动作的提示,但它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台词,亦即服务于表演的需要的。
像上述的第一处提示是周朴园的话的铺垫,第二处提示是直接提示话本身的声调的,第三处是用动作补充前面的惊讶之情。
如果我们将上述这段话改为小说作品中的一个段落,那么它可能就成为如下的样子:“哦,你,你,你是——”周朴园徐徐地立起,惊讶地望着鲁妈。
鲁侍萍平静地说:“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哦,侍萍!”周朴园愈加惊讶了,又低声说:“怎么,是你?”“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你-侍萍?”周朴园一边轻声说,一边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眼前的鲁妈。
“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在这段以对话为主的改写的叙事性段落中,与上述剧作中曹禺的原作的根本不同,即在于那些括弧中的提示性的语言在这儿变得和对话平起平坐了。
而且,可以想象,一个小说家在写这一关键性的段落时,可能还远不止于此。
一个现代的小说家即使是在“周朴园徐徐地立起,惊讶地望着鲁妈”一句后面写上长达3000字的周朴园的心理活动,也无可厚非。
同样,小说家甚至可以将小说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暂时终止,转入对周朴园与侍萍从前的故事的追述,用上8000字的篇幅,也未尝不可。
而且,一个肯定会出现的叙述者已经隐隐约约地出现了。
一旦戏剧中的人物对话变成了小说中的段落,慢慢地,肯定会在中间出现一个讲故事的人。
这也被视为是戏剧文体与叙事文体不同的一个特点。
特别是一旦我们觉得光靠这种场景描写还不足以表现这一悲剧性场景的意义时,一旦我们像古代话本小说中说书人那样在这个戏剧性场景后面加上类似于“对周朴园来说,这种见面实在是太突然了,他怎么也想不到……”之类的话,叙述者的身影就会在小说叙事中完全显现出来。
二、戏剧文体现在,我们谈论戏剧的时候,一般都会分为西方古典戏剧、中国古典戏曲与现代戏剧三个不同的概念。
1.西方古典戏剧(悲剧和喜剧)西方的古典戏剧从古希腊开始就分为两大不同的剧种:悲剧和喜剧。
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在欧洲源远流长。
它涉及的题材是主人公的逆境与不幸,处理的对象是身份高贵的人物,多是国王、英雄与贵族。
它的艺术效果是“悲”,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即是“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
古希腊的许多悲剧被称为“命运悲剧”,即写主人公由于无法逃脱的命运而遭致不幸或毁灭的故事。
因而,悲剧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而恢复这种是非颠倒的世界的方式则是以悲剧主人公的死亡为代价的。
典型的悲剧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而莎士比亚的一些悲剧被称为“性格悲剧”,即写主人公由于性格上的缺陷而导致悲惨的结局的故事,如《奥赛罗》。
喜剧这个词源于希腊文“komos”,意思是狂欢。
诞生于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它的题材往往是主人公行为上的错误、品质上的恶劣、性格上的丑陋与庸俗,处理的对象多是出身卑微的人。
在喜剧的创作中,经常充满了偶然性事件,充满了误会与巧合,剧作家喜欢使用夸张的手法,台词常常幽默、诙谐。
喜剧表现出来的人物在生活中不合逻辑的种种偶然性的事件,常常使观者为之捧腹大笑,它的艺术效果是“笑”。
在欧洲历史上,还有一类喜剧,一般称为浪漫喜剧,它的出发点不是嘲笑人们的愚蠢,而是赞美人们的幸福与美德,像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2.中国古典戏曲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戏曲”一词在中国古代是指戏中唱的曲,是与“散曲”相对应的概念。
20世纪初年的王国维,首先明确地用“戏曲”一词来统称中国古代戏剧。
中国古代成熟的戏剧诞生于元代,当时称为杂剧(北方的戏曲),是融合此前的各种表演艺术发展而成的一种戏剧形式。
在杂剧的发展过程中,剧作家在唐宋以来的话本小说、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元杂剧的名作。
元代末年,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的南戏(南曲戏文)得到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新的戏曲形式,称为传奇(南方的戏曲),至明代产生了汤显祖的《牡丹亭》、至清代又出现了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样的杰作。
到清代,在北方的戏曲中心北京出现了以安徽二簧戏为基础,吸取诸种地方戏的优点形成的京剧。
中国古典戏曲把歌曲、宾白、舞蹈和表演等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形式。
作为表演的戏曲的脚本的文学剧本是一种韵文和散文相结合又以韵文为主的文学剧本。
一个戏曲剧本称为本,一般一个戏曲都由一本构成,也有多本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戏曲故事的,像《西厢记》由五本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桃花扇》则由上本和下本共两本组成。
每本戏曲一般又由若干个更小的单位构成,杂剧中称为“折”,而且每本多由四折组成,明清传奇中称为“出”,像《牡丹亭》多达55出,《桃花扇》上、下本各20出。
“折”和“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段落,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同时又往往是音乐组织的单元,像杂剧中的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个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中国古代戏曲一般由曲词、宾白、舞台提示三部分组成。
曲词的作用主要是抒情,但又不限于抒情,同时还有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刻划人物性格的功能,这种曲词是在传统的诗、词、和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诗歌形式,往往有较为严格的格律要求,以符合于唱的需要。
宾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主要是白话,也有部分韵语。
对白与话剧中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
舞台提示包括提示人物的活动时间、空间,人物的出场离场,还包括提示人物的动作、表情等。
在杂剧中往往将对动作与表情的提示称为“……科”,如“长吁科”即是提示人物作长叹的表情样子的意思,“把酒科”即是提示人物作把酒的动作的样子的意思。
在中国古代戏曲中,讲好一个故事尽管很重要,但似乎更为重要的是要写好曲词,而曲词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抒情,尽管它也对叙事(讲故事)起着相当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像《牡丹亭》中十分有名的《长亭送别》这一折戏中,情节十分简单,即长亭送别这一个小小的事件,要论整折戏的艺术性,无疑是其中写得十分出色的曲词。
3.现代戏剧西方的现代戏剧开始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当时称为悲喜剧、正剧或市民剧,这种戏剧打破了传统的悲剧与喜剧严格的界限,特别是悲剧只写高贵的人物,而喜剧只写地位低下的人物这一做法,从而将这两种剧种融合为新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