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北大附中成都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7课陈情表第一课时课件 (共27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27
陈情表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3、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设想教材、教法分析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
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
本文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
教学中要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
另外,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并注意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注意整体把握,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最后落实到文本来看“孝”字,联系现实谈“孝”字,吸纳文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
教学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教学设计录音机、小黑板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解说:可请学生对“孝”字小议一二,以活跃思维,加强感性认识,为阅读本文和解决课后练习三作准备。
)二、解题1、出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卷三十七。
2、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解说:解题可先停留在题上,弄清“表”的意思,然后由点拨“陈情”直接过渡到文章内容,而将有关作者和背景知识穿插在课文内容品析中,以便于记忆。
)3、读音。
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应(yìng)门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非臣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宠命优渥(wò)刘病日笃(dǔ)犹蒙矜(jīn)育过蒙拔擢(zhuó)盘桓(huán)气息奄奄(yǎn)(yǎn)更(gēng)相为命4、词义(课后练习二)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情表》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充分诵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同学感悟至爱亲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诗意美。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深情,生疏感恩。
2、理解作者层层深化的说理技巧。
课时支配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猛烈的感人力气。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深化地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何谓陈情?陈——陈述、禀报情——隐情、苦衷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见,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恳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那么,《陈情表》是谁在陈情?为何陈情?陈述的又是什么情呢?三、为何陈情?通过介绍背景,引出本文所陈之情:孝情、忠情、苦情(板书)四、如何陈情?(一)诵读课文1、师范读。
2、同学集体朗读。
3、自由诵读。
(思考本文的行文思路。
)(二)文本解读1、师生争辩本文的行文思路。
第一段:历述自己的凄惨境遇其次段:续写进退两难的境况第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第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2、讲解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2)重点字词梳理以:由于。
夙:早时。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不幸。
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夺:转变。
不行:不能走路。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至于:古义,达到某种程度;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成立:古义,成人独立;今义,组织机构开头成立;理论意见有根有据,站得住。
鲜:本是“少”的意思,在这里指“没有”。
祚:福分。
吊:劝慰。
婴:被……缠着。
蓐:通“褥”,垫子。
(3)分析第一段①在这一段的开头,李密说,臣以险衅,夙遭悯凶。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在文章起什么作用?明确:我由于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患病了不幸的事情。
命。
李密是怎样陈述的呢?这节课我们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明确第二段学习要点1、熟读第二段2、学生口头翻译第二段3、落实文言知识的掌握:划出第二段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词语:沐浴、察、举、辞、除、主、以、微贱、当、闻、就、捕慢、日笃、告诉、奔驰;句子:急于星火、则告诉不许、臣具以表闻、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拜臣(为)郎中/除臣(为)洗马梳理内容并板书1、本段陈述什么事?朝廷多次征召,流露出对朝廷的忠情(找出相关句子),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和知遇之恩。
2、本段陈了什么情?找出关键句——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忠孝难全,情真意切。
梳理文化常识①表时间:逮、前、后、寻②表征召:察、举、拜、除、当;③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教师承接语: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同意李密的请求吗?为什么?李密原来是蜀汉旧臣,原来在祖母有病的时候就一直做着官,而现在一归顺晋朝就不做官了,这样会招致晋武帝的怀疑的。
所以,他在动之以情之后,还熟读第三段,口头翻译第三段,划出以下文言词语和句子:惟、故老、矜育、为、历职、图、矜、贱、过、拔擢、冀、无以、更、是以;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成朝不保夕语:日薄西山、相依为命、《陈情表》的教学反思我总是寻思:古文怎么教才能吸引学生?许多老师抱怨古文很难教,我也有同感。
但我们不能因为难教而“简教”,也不能因为无趣而“怠慢”。
作为农村高二的学生,对文言的积累有一定的量,但由于不记、不熟,所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差的。
作为老师,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积累词句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到文字背后的声音,他们才能体会到古人的思想的精髓。
学生才有兴趣往下读。
本文是一篇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文章。
全文虽不足500字,却成为千年传诵的抒情佳作。
它的篇幅又和高考的古文接近。
如果不疏通字词的话,就很难读懂内容。
因此我要从高考的高频词的角度让学生积累字词。
一、读要有目的读总体来说可以增见识长学问,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进步,消除寂寞,净化心灵、修身养性、休闲娱乐。
课堂导学提纲(语文学科)
编号:040 2018年5月15日编制人:李云云课题:《陈情表》(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小组: 学号:评价: 【学习目标】
1.诵读并梳理文段,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2.能够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作者向晋武帝陈述的四种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作者陈述的四种情感。
难点: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作者陈述的四种情感。
【知识链接】
关于“孝”的诗句、名言。
(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汉〗刘安
(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
(3)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7)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出自《大学》
(8)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孝经》问题记录
3.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相离的请辞原因。
《陈情表》教学设计湖南省新宁县第一中学杨华当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掌握重点词语见背、茕茕、孑、沐浴、清化、衿、结草等。
(2)掌握重点古今异义词不行、成立、洗马、上报、告诉、区区、辛苦、侥幸等。
(3)掌握其他文言现象。
2.过程和方法(1)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文章情感。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3)赏析本文富含情感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孝情、忠情。
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行文思路,体悟语言情真理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怎样逐层叙事陈情的。
教学方法1.美读法:学生通过语言的感悟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孝情、忠情和苦情,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2.点拨法:点拨“孝”和“情”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苦情。
3.探究法: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课堂讨论,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1)是谁陈情?李密。
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陈情表》优质课课例一、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陈情表》第一课时。
二、目标确立1、教材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感受与鉴赏”中明确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古语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尤其是古代诗文,其字词句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理驭情。
《陈情表》以婉曲之笔抒感人之情,读之令人下泪。
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
本文教学以诵读为主线,诵读是朗读的更高层次,它不仅要清晰、准确,更要流畅有感情地把文章内涵表达出来,以期让学生对李密的乌鸟深情能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2、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必修一到必修四的文言文学习,应该说有了一定的文言素养。
而必修五的文言文学习可以说是对前面四册书的汇总,也承载着由必修到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过渡任务。
选修课本大量的古诗文学习,教师就一定要“授之以渔”。
如果教师还仅仅追求字通句顺的浅表层次的“言”的学习,那么学生的素养谈何提高?而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更多关注的往往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
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不同形式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自我背景性经验剖析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思索: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新课标理念如何渗透在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如何发挥?关于这些思考的论文《让课堂因思考而灵动起来》《精心选点,为课堂教学把脉——以文言文教学为例》等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
基于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尝试,我探索了探究课、诵读课、质疑课的课例教学。
而《陈情表》的内容决定了它是最适宜用诵读法进行教学的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