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各种生活史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006.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植物形态与生活史总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植物形态与生活史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通过学习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命周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对植物形态与生活史进行总结,并提供适合的教学备课参考。
一、植物形态概述植物形态是指植物在外形上的各种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以一棵真实的植物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来认识和鉴别它们。
植物的形态特征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态条件会导致植物形态的差异。
二、植物生活史概述植物的生活史是指植物从种子开始,经过依次的生长、繁殖和衰老过程,最终产生新的种子的过程。
整个生活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包括花受精、胚胎发育和种子形成等过程,无性生殖则是通过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三、教学备课建议为了有效地教授植物形态与生活史的知识,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备课建议: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备课的首要任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掌握程度,设定相应的目标,如了解植物形态的相关概念、鉴别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理解植物的生活史等。
2. 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教科书、科普读物、幻灯片、视频等多种资源中寻找合适的材料,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
3. 制定课堂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适合的课堂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制作教学辅助工具:利用PPT演示、标本、显微镜等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
5. 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帮助他们建立植物学习的思维模式。
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植物的形态与生活史。
植物学中生活史的名词解释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它关注植物的结构、功能、分类和分布等方面。
生活史是植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植物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中的变化和发展。
生活史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单型生活史和复型生活史。
单型生活史是指植物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只经历一次有性生殖的过程。
这种类型的生活史常见于大多数草本植物,如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或短命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单型生活史的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阶段、成熟植株阶段、开花和结实、种子散布和休眠等。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种子,再通过种子的传播和存活来完成生命周期。
这种生活史类型适应了快速繁殖和短期生存的生活策略。
复型生活史是指植物在其生命周期中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交替进行。
这种类型的生活史常见于长寿的木本植物,如树木和灌木。
复型生活史的过程通常包括种子萌发、幼苗阶段、成熟植株阶段、有性生殖(开花和结实)、无性繁殖(萌芽或分枝)以及再生的循环过程。
通过这种复杂的生活史,植物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并保证其后代的繁衍。
有性生殖是植物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涉及雌性和雄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来产生有性繁殖的种子。
这种繁殖方式具有遗传多样性高和适应性强的优势,但也需要相对较多的能量和资源来实现。
有性繁殖的过程通常包括传粉和授粉,花的开放、花粉的传递和卵细胞的受精等。
无性繁殖是植物生活史中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它不涉及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包括萌芽、分枝、块茎、根茎和沟纹繁殖等。
无性繁殖具有快速、高效和适应环境变化的优势,但由于遗传单一而缺乏遗传多样性。
除了生命周期的基本过程,植物的生活史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条件、生物适应性以及人类活动等。
环境条件对植物生活史的发育有重要影响,比如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质量等因素。
植物的生活史也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境要求,例如旱地植物和湿地植物。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植物生活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种植、采集和引入外来物种等。
被子植物生活史
被子植物是一类种子植物,它们的生活史可以被分为几个重要阶段。
从种子的
萌发到植物的成长和繁殖,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充满了奇妙的变化和生命力的展现。
首先,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始于种子的萌发。
种子是植物生命的起点,它蕴藏着
植物的遗传信息和营养物质。
当种子受到适当的环境条件刺激时,如水分、温度和光线等,种子便开始发芽。
新生的幼苗从种子中钻出,开始了它们的生长之旅。
接着,被子植物经历了生长和发育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苗通过吸收水分、养
分和阳光,不断生长,形成根、茎和叶等器官。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它们还会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为自己的生长提供能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逐渐长大,展开了茂盛的叶片,成为了一棵成熟的植物。
最后,被子植物进行了繁殖和传播。
成熟的植物会产生花朵,通过花粉和卵细
胞的结合,形成种子。
这些种子会随着风、水或动物的传播,到达新的生长地点,继续植物的生命周期。
有些被子植物还会通过地下茎、根茎或分生组织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以增加植物的数量和分布范围。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和变化。
从种子的萌发到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每一个阶段都展现了生命力的奇迹。
被子植物以它们独特的生活史,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简述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松柏纲植物是一类古老的裸子植物,包括了松树、柏树、银杏等植物。
它们在
地球上生存了几亿年,经历了许多变迁和适应,拥有着丰富的生活史。
首先,松柏纲植物的种子是裸露在空气中的,没有果实包裹。
它们的种子通常
生长在球果或松果中,通过风力传播,能够迅速散播到远处。
这种独特的繁殖方式使得松柏纲植物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其次,松柏纲植物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寿命却非常长。
它们能够在恶劣的环境
中生存,如高寒地区、干旱地带等。
在生长过程中,松柏纲植物会逐渐形成厚厚的树皮,以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侵害。
这也是它们能够长寿的原因之一。
此外,松柏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会经历一系列的生活史事件,如开花、结果、落叶等。
它们的花朵通常较为简单,但却能够吸引许多昆虫传播花粉。
而在结果后,松柏纲植物会在秋季落叶,为了度过严寒的冬季。
总的来说,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丰富多彩,充满了适应和生存的智慧。
它们的
生长环境广泛,寿命长久,繁殖方式独特,是地球上一类非常特殊的植物。
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这些古老的生命,让它们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
第三单元 绿色植物的生活史、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标链接】1.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2.识别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描述种子萌发和形成幼苗的过程3.描述根的发生和生长的过程,辨认根尖的结构4.描述芽的结构和发育过程5.识别花的结构和开花结果的过程6.阐明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7.阐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关系【知识框架图】【知识要点】【知识点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1、生活史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
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芽:发育成茎和叶2、种子的结构:胚轴: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胚根:发育成根子叶:储存(吸收)营养成分胚乳(单子叶植物)3、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水膨胀;(2)胚根突破种皮,发育为幼苗的根;(3)胚轴伸长;(4)胚芽出土,发育成幼苗的茎叶;(5)子叶萎缩或胚乳萎。
4、种子萌发的条件(1)内部条件:有生活力的、完整的胚;有足够的营养物质;(2)外部条件:充足的空气;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2】营养器官的生长1、根系:直根系,有明显主根;须根系,无明显主根。
根系的特性:向水性、向地性、向肥性。
2、根尖的结构(1)成熟区:长有根毛,也叫根毛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伸长区:细胞能明显伸长的部位。
(3)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生的部位。
(4)根冠:分生区外的冠状结构,能保护分生区的细胞。
3、芽的结构(1)芽轴:发育为茎的主干;(2)叶原基:发育为幼叶,幼叶发育为成叶;(3)芽原基:发育为侧芽,侧芽发育为侧枝;【知识点3】生殖器官的生长1、花的结构: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
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
2、花的类型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
无性花:一朵花中既没有雄蕊也没有雌蕊。
3、传粉:花药里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植物生活史小结➢真菌的生活史真菌门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开始,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便萌发成芽管,再继续生长形成新的菌丝体,一个生长季节里可以产生无性孢子若干代,产生菌丝体若干代,这就是生活史中的无性阶段。
真菌在生长后期,开始有性生殖阶段,从菌丝上发生配子囊,产生配子,一般先经过质配形成双核阶段,再经过核配形成合子。
通常双相核的细胞是一个合子而不是一个营养体,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现象。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苔藓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其重要特征是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发达,并且寄生在配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
苔藓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所组成的。
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雄性生殖器官称精子器。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
但是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称为原叶体)发达,我们日常见到的蕨类植物就是它的孢子体。
此外,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这点和苔藓植物及种子植物均不相同。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裸子植物是一类保留着颈卵器,具有维管束,能产生种子的高等植物。
它属颈卵器植物,又是种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群维管植物。
裸子植物的孢子体比蕨类更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形成层、次生结构及发达的输导组织。
但配子体简化,且寄生在孢子体上。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被子植物为植物界发展到最高等,也是最为繁茂的类群。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达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了真正的花,输导系统更完善而发达。
而雌雄配子体较裸子植物更为退化,一般仅有由8个细胞形成的胚囊(雌配子体)和2-3细胞的花粉粒(雄配子体),同时颈卵器已完全消失。
具有形成层、次生结构及发达的输导组织。
但配子体简化,且寄生在孢子体上。
1. 建立者效应●遗传漂变的另一种形式——小种群可以造成特殊的基因频率:●小种群中的几个或几十个个体,迁移到它处定居下来,与原种群隔离开来,自行繁殖形成新的种群;有些等位基因没有带出来,导致新种群与原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差异;●新种群的基因频率取决于建立者(定殖者)——分离出来的几个或几十个个体●意义:通过自然选择,有可能形成新物种。
简述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松柏纲植物是一类古老而又神秘的植物,其生活史充满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奇迹。
这些植物包括了松树、柏树、杉树等,它们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见证了地球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
这些植物的生活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它们在地球上的存在可以追溯到约
2.6亿年前的二叠纪。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松柏纲植物经历了地球上气候的变化,
适应了各种环境的挑战,成为了地球上最为顽强的植物之一。
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它们的种子发育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数年的时间,种子需要在恰当的环境下才能发芽生长。
然后是它们的生长阶段,这一阶段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它们需要不断地吸收养分、水分和阳光才能茁壮成长。
最后是它们的成熟阶段,这一阶段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间,它们的树干变得坚硬、厚实,树冠变得茂密,成为了森林中的巨人。
在它们的生活史中,松柏纲植物还有一个令人惊叹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长寿。
有些松柏纲植物可以活上千年甚至上万年,它们见证了无数次的风雨和日月的更迭,成为了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
总的来说,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是一个充满了传奇和神秘的故事。
它们的坚韧
不拔、顽强生存的品质,令人敬佩和感动。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古老的植物,让它们继续在地球上生长茁壮,为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的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简述植物生活史的演化顺序
植物生活史的演化顺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藻类阶段:最早的植物是海藻,以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形式存在,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
2. 陆生植物阶段:陆地的环境相对恶劣,最早的陆生植物是靠近水域的群落,如苔藓和蕨类植物。
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没有真正的种子。
3. 裸子植物阶段:裸子植物出现在约2.9亿年前,具有根、茎和叶。
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包裹在果实中,而是裸露在母体组织上。
4. 被子植物阶段:被子植物是演化最高级的植物类型,约2亿年前出现。
被子植物的种子被包裹在果实中,可以使种子在环境中更好地传播。
5. 斑叶植物阶段:斑叶植物是一个较新的演化分支,在白垩纪时期约1.4亿年前出现。
它们具有特殊的叶状器官,称为丛状组织或花斑状组织,可以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总体而言,植物生活史的演化顺序是从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从无种子繁殖到有裸子或被子繁殖,进一步演化为具有特殊适应环境能力的斑叶植物。
这些演化过程是植物适应不同环境和生存策略的结果。
被子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和繁盛的植物群体之一,包括了种子植物的绝大多数。
它们通过花粉传播和种子繁殖,具有多样的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性。
以下是关于被子植物的一生的知识点总结:1.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配子体史(有性生殖阶段)和胚体史(无性生殖阶段)。
2.配子体史阶段是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它包括花朵的形成、传粉和受精。
花朵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结构,其内部包含雄蕊(产生花粉)和雌蕊(产生卵细胞)。
3.传粉是花粉从雄蕊传到雌蕊的过程。
传粉可以由风、水或动物完成。
动物传粉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其中以昆虫传粉最为普遍。
4.受精是花粉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随后发育成种子,其中胚珠内的胚乳会提供营养。
5.胚体史阶段是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绝大部分种子会在果实中发育。
6.水果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保护种子,并为种子的散布提供途径。
水果可以通过动物的消化系统或外部传播方式散布。
7.种子具有休眠性,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存活较长时间。
当种子接触到合适的环境条件时,它们会发芽并形成新的个体。
8.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是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花粉传播和种子繁殖,被子植物可以在不同环境中繁衍生息。
9.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被子植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药材和原料,同时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氧气产生者之一10.随着人类的干预和环境变化,一些被子植物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保护和恢复它们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以上是关于被子植物的一生的知识点的总结。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是被子植物生物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繁殖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植物生活史
植物生活史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经过生长发育,到开花、结果、种子成熟的过程,然后又回到种子发芽的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种子发芽:这是植物生活史的开始阶段,种子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会发芽,长出根和茎。
2. 生长发育:发芽后,植物会开始生长发育,包括叶的生长、茎的延长等。
这个阶段会持续到植物达到生殖生长的阶段。
3. 开花: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植物会进入开花阶段。
开花是植物生殖生长的表现,花朵的产生是为了吸引传粉者进行传粉。
4. 结果:开花后,植物会进入结果阶段。
植物会结果,产生种子。
5. 衰老和死亡:植物结果后,会逐渐衰老,最后死亡。
6. 种子:植物死亡的阶段,种子落入土壤,开始新的生活史。
这个过程是循环的,每个新的植物都是通过种子开始它们的生命旅程的。
种子植物的生活史
种子植物是美丽多彩的,不仅拥有完美的外表,而且有着复杂的生命史。
它们的生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休眠,萌发和发育期。
休眠期是种子植物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休眠期,种子植物将其精力集中于贮存营养物质,以满足萌发的需要。
此外,它们的表皮会发生若干的改变,使种子更加抗性强,尤其是在恶劣的环境中。
第二阶段是萌发期,这时种子植物开始着手形成新的植物。
任何适宜萌发及发育环境的种子都会从休眠期激活,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植物。
当种子萌发后,根系将会开始联系土壤,以获取营养和水分,种子只完成萌发,而植物也将继续长大。
第三阶段是发育期,属于成熟期。
这时,植物开始生长,由嫩芽发展成繁茂的植物,同时其叶子及结果也会逐渐发育。
此时,植物会吸收大量的紫外线,成为光合作用的重要营养物质。
随着时间的流逝,植物也将成熟,并承担起自己的功能,例如向人们分享氧气,保护环境以及完成其他重要任务。
总之,休眠期、萌发期和发育期是种子植物形成和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种子植物生存的关键。
它们拥有复杂的生命史,能够在多变的环境中实现自我繁衍,为地球绿化作出贡献。
植物生活史的类型及其进化趋势植物生活史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阶段状态,它将生物体从受精卵、幼苗、青年和成年转换为不同状态描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植物在不同程度上所面临的不同种类的挑战。
就进化而言,植物生活史继承了植物进化的某些基本特征,其中,一些特征变化得更快,而另一些特征更加稳定,后者一般被认为是植物演化的重要结果。
植物生活史一般分为初代植物、细胞再分裂植物、营养生活史和生殖生活史四类。
初代植物就是植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无性繁殖流程形成的植物,可以细分为三个生活史:静态生活史、反向生活史和动态生活史。
细胞再分裂植物是植物体内形成的一系列小分裂体,它包括四个生活史:囊藻、噬菌体、芽孢生活史和孢子袋生活史。
营养生活史的演变主要是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胚珠形成过程中的有性繁殖,有四个生活史:原生态营养生活史、光合作用营养生活史、传粉营养生活史和胚嘴营养生活史。
而生殖生活史则包括花芽生活史、受精芽生活史和三系体生活史。
植物生活史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多态性演化、不整合性演化、过渡性演化和有效性演化。
多态性演化指的是一种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不断变异,产生出形态各异的多种体形,从而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而不整合性演化则是植物体内部不同部位相互影响,以促进植物的进化速度。
过渡性演化表明植物可以通过不断演化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从而改变自身的生长方式和特性,实现进化。
而有效性演化则指植物体中某些特征的演化更加稳定,保证了植物的良好状态。
总的来说,植物生活史是植物进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植物根据环境变化与演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生活史有四个主要的阶段演变状态,它们构成了植物生活史的基本进化趋势,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植物的类群及生活史特点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以自养为主要方式获取能量和营养。
根据分类学的划分,植物可以被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每个类群都有其独特的生活史特点。
1.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类植物,它们通常以生殖体的形式存在。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而是通过细胞原位分裂进行生长。
它们的生活史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孢子体和配子体。
在孢子体阶段,植物通过生殖孢子繁殖。
成熟的藓苔可释放成千上万个孢子,这些孢子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生长。
在配子体阶段,雄配子和雌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形成新的孢子体。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较为简单,通常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2.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第一个拥有真正根、茎和叶的植物类群。
它们主要以地下茎的形式存活和繁殖,由茎的鳞片状附属物形成叶。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分为两个代际:孢子体和配子体。
孢子体生长在茎上,形成孢子囊,孢子由孢子囊内的孢子母细胞产生,是无性繁殖的形式。
孢子落地后,发芽并生成无性生殖体—卵苗。
卵苗内部的维管束发育成真根、茎和叶,形成配子体。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继续生长繁殖,完成一条完整的生活史。
3.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一类没有包裹种子的植物,其种子直接裸露在两枚子叶上。
裸子植物包括松树、柏树等,它们具有坚硬的木本茎和针状的叶子。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也分为两个代际:雄配子体和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是由雄配子囊产生的花粉颗粒,通过风或昆虫传播到雌配子体的花蕊里完成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后,雌配子体发育成种子,种子形成后,裸子植物会将其释放到外部环境。
裸子植物的种子具有耐寒、耐干燥和耐存活等特性,可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存活。
4.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主要的植物类群,它们的种子被包裹在果实里。
被子植物具有真根、茎和叶的结构,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可以分为四个代际:孢子体、配子体、胚胎体和种子。
孢子体是由花药内的孢子囊产生的花粉颗粒,通过风、昆虫或其他动物传播到同一物种的花蕊中完成受精作用。
一、合子型生活史:合子减数分裂,生活史中只有单倍植物体。
轮藻门,团藻属,衣藻属,水绵,真菌类例如:⑴衣藻属衣藻→失去鞭毛形成配子囊(n)→分裂(n)→配子→质配→核配→成熟合子→减数分裂→孢子→新的衣藻个体⑵伞菌类子实体(担子果n+n)→菌褶表面的双核细胞(n+n)→核配(2n)→减数分裂→担子和担孢子(n)→初生菌丝体(n)→质配→锁状联合→次生菌丝体→菌蕾→新的子实体二、配子型生活史:减数分裂—配子—受精,生活史中只有双倍体。
松藻属,硅藻门,鹿角菜属,多数动物例如:⑴鹿角菜⑵硅藻母细胞→多次不均等分裂(一大一小)→细胞小到一定程度→减数分裂→分别产生两个大小不等的配子→交叉形成两个合子(每个细胞中的小配子与相对细胞中的大配子融合)→合子伸长→复大孢子三、孢子型生活史:减数分裂形成孢子,有世代交替。
1、同形世代交替:指单倍植物体和双倍植物体形态结构相同的世代交替,也称等世代型。
例如:⑴石莼属⑵江蓠孢子体(四分孢子体2n)→减数分裂→四分孢子n→↗雌配子→不动精子↘→合子2n→有丝分裂→融合胞2n→↘雄配子→果胞↗→果胞子囊2n→果胞子(合子到果胞子为果胞子体,其外部有囊过被n)→新的孢子体2、异形世代交替:指单倍植物体和双倍植物体形态结构不同的世代交替,也称不等世代型。
例如:海带紫菜对于老师前一阶段讲的内容,我都能够理解,但好多都是一概而过,记得不是很清楚,而且还比较杂乱,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我对个体发育学更感兴趣,因为我们现在接触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实物,要利用这些实物来进行保护和研究,对于他们的系统发育,研究那些没什么意思,就算知道了他们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研究和保护现有的资源,并利用其中的某些为人类做贡献。
植物学生活史名词解释
植物学中的生活史指的是植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其生长、繁殖和老化等不同阶段。
下面是几个与植物生活史相关的常见名词解释:
1. 一年生植物(Annual):从种子萌发到成熟并产生种子的整个过程在一年内完成。
在此期间,植物通常只生长一次,并且一整个植株都会在生命周期结束后死亡。
2. 多年生植物(Perennial):植物的生命周期超过一年,通常
有多个生长季节。
这种多年生的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茎、根等方式繁殖,并且可以在每个生长季节重新生长。
3. 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种子植物中的一类,特点是它们的种子具有两片子叶。
双子叶植物的生活史通常包括萌发、生长、花开、授粉、果实形成和种子传播等阶段。
4. 单子叶植物(Monocotyledon):与双子叶植物相对,种子
植物中的另一类,其种子只有一片子叶。
单子叶植物的生活史也包括萌发、生长、花开、授粉、果实形成和种子传播等阶段。
5. 繁殖(Reproduction):植物的繁殖是指产生新植株或新个
体的过程。
大多数植物通过花的授粉和受精过程进行有性繁殖,而也有一些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如根茎的顶端、叶片的边缘、茎的节点等部分分化出新的植株)。
6. 代际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某些植物(如苔藓
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史经历两个不同的世代,即孢子世代和配子世代。
孢子世代通过孢子萌发和生长形成配子,而配子世代则通过有性繁殖形成孢子。
这种代际交替也被称为世代交替或生活史交替。
一、合子型生活史:合子减数分裂,生活史中只有单倍植物体。
轮藻门,团藻属,衣藻属,水绵,真菌类
例如:⑴衣藻属
衣藻→失去鞭毛形成配子囊(n)→分裂(n)→配子→质配→
核配→成熟合子→减数分裂→孢子→新的衣藻个体
⑵伞菌类
子实体(担子果n+n)→菌褶表面的双核细胞(n+n)→核配(2n)→减数分裂→担子和担孢子(n)→初生菌丝体(n)→质配→锁状联合→次生菌丝体→菌蕾→新的子实体
二、配子型生活史:减数分裂—配子—受精,生活史中只有双倍体。
松藻属,硅藻门,鹿角菜属,多数动物
例如:⑴鹿角菜
⑵硅藻
母细胞→多次不均等分裂(一大一小)→细胞小到一定程度→减数分裂→分别产生两个大小不等的配子→交叉形成两个合子(每个细胞中的小配子与相对细胞中的大配子融合)→合子伸长→复大孢子
三、孢子型生活史:减数分裂形成孢子,有世代交替。
1、同形世代交替:指单倍植物体和双倍植物体形态结构相同
的世代交替,也称等世代型。
例如:⑴石莼属
⑵江蓠
孢子体(四分孢子体2n)→减数分裂→四分孢子n→
↗雌配子→不动精子↘→合子2n→有丝分裂→融合胞2n→
↘雄配子→果胞↗
→果胞子囊2n→果胞子(合子到果胞子为果胞子体,其外部有囊过被n)→新的孢子体
2、异形世代交替:指单倍植物体和双倍植物体形态结构不同的世代交替,也称不等世代型。
例如:海带
紫菜
对于老师前一阶段讲的内容,我都能够理解,但好多都是一概而过,记得不是很清楚,而且还比较杂乱,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我对个体发育学更感兴趣,因为我们现在接触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实物,要利用这些实物来进行保护和研究,对于他们的系统发育,研究那些没什么意思,就算知道了他们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研究和保护现有的资源,
并利用其中的某些为人类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