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七上第一课(南方出版社)
- 格式:ppt
- 大小:4.72 MB
- 文档页数:15
第一课信息社会探秘——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社会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初中信息技术基础2、年级:七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南方出版社4、所属章节:第一单元第1课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㈠、教学目标根据“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指导思想,参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⑴、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⑵、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表现⑶、掌握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能够列举出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各种信息,能够结合例子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增强使用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⑴、让同学们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并认识到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对人类的作用,激发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愿望⑵、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⑶、认识信息的两面性,主动抵制不良信息。
㈡、内容分析学好这一课是学习信息技术的良好开端,对学生今后学习本门课程会产生持续和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体验更深化,对信息技术了解更全面,认识信息的安全问题,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1、重点:(1)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2)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地位和作用(重要性)。
2、难点: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对于人类的重要性㈢、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进入初中,在各方面和小学没有多大区别,他们活泼、好奇、注意力容易分散。
由于他们小学来自不同的学校,知识层次有着很大的差别。
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有的从四年级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了,但主要还是停留在“玩电脑”的层次上,他们一提起信息技术就会问能不能上网,会想到游戏和QQ。
如何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地将信息和信息技术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机联系起来,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深化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体验。
开启信息的殿堂,引领兴趣的风帆----------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始业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三者的联系与区别(2)了解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3)明白信息技术的学习目的(4)清楚信息技术课的注意事项2、过程与方法(1)小组讨论,发现生活中的信息技术(2)联系实际,体会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2)了解常见的交通标识,增强安全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白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目的难点:信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1、引入师:你们知道信息技术是门什么课么?生:玩游戏、玩电脑、查资料、画图、听歌……师:那为什么不叫电脑课呢?而要叫信息技术课呢?问:什么是信息?2、联系实际,强化概念(1)信息(板书)信息: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以及其他一些方式传送的消息例1:老师第一次到咱班来,是怎么找到这里的?生1:问别的老师生2:看班牌问:问别人和看班牌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的消息呢?(板书)问别的老师—〉语言方式看班牌—〉文字方式例2:上课了,大家都会自觉地走进教室坐好,那你们是怎么知道上课了呢?生:铃声问:铃声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送的消息呢?(板书)铃声—〉声音方式例3:出示几种常见交通标志问:以上标志向人们传达一种什么信息?师生共同回答,加强对交通标志的认识问:这些标志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送的消息呢?生:图形图像师:初此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呢?生:……过渡: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2)信息技术(板书)信息技术:扩展了我们人类信息能力的技术例1:老师在这儿上课,其它班的同学能听到么?生:不能问:那做广播操时,操场那么大,老师在上面喊口令你们怎么都听到了?生:有话筒话筒扩大了声音,扩展了人类传播信息的能力例2:假期有很多人都到上海看世博会,但有的人可能没有机会去看,那他们在家里能否知道那里的场馆长什么样啊?生:能问:通过什么呢?生:电视、电脑、报纸……电视、电脑、报纸等扩展了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使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生活小组讨论:我们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哪里?师生小结:因特网、手机、mp3、收音机……(3)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是学习用计算机来处理信息的课3、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内容七上:电脑的基本操作、上网查找、下载资料、整理资料七下:制作电子杂志八上:电子邮件、论坛、制作网站八下:powerpoint、excel九年级:程序设计4、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方法手脑并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5、上课要求(1)按时进入机房(2)对号入座(3)不准带零食饮料进入机房(4)不准带u盘、mp3等进入机房(5)上课听指挥(6)下课后关机、摆凳子、推键盘有秩序地离开机房6、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测试成绩。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1课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一、说教材: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为学生以后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说学生:我们的学生大多家中有电脑,他们也大都接触过电脑,所以他们对电脑并不陌生。
再加上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所以他们学习起本课来应当比较容易。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四、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五、说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吗?它都有哪些应用?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二、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师:课件出示课本几幅关于计算机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计算机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生: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应用?生:结合课文积极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说明大家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四、说课后作业: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以上是我在预设教学《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一课时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课方案《信息与信息技术》主题知识列表主题知识内容目标层次一、捉迷藏认识信息的观点认识二、“打电话”游戏认识信息技术的观点认识认识信息技术工具教材内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信息、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工具等基本观点。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观点。
2.认识信息技术的工拥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经过游戏和多媒体认识信息的无处不在和信息技术及工具的发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信息技术工具在现代社会的运用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课的要点和难点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观点。
2.认识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强信息意识。
学生剖析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接受、办理、公布信息的工具好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件、计算机等,除了在教课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办理工具外,还要充足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现计算机在信息办理方面的巨大作用,进而提升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为此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盛的信息办理工具来办理信息打好基础。
设计思想本课的学习应当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加强学生获守信息和进行信息办理的意识,经过大批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办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加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办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在教课过程中能够采纳实物演示、挂图展现、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课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加的形式,指引学生充足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进力。
在教课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在我们的身旁时辰为我们供给服务。
教课准备有关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素材等。
教课过程1.前言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
认识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如何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及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教学设计第一课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时代,信息以多种形式展现在我们身边,信息无处不在。
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活动,从而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特征、重要作用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认识人类的信息活动及信息社会,了解信息的价值;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b5E2RGbCAP 本课建议 1 课时。
一、信息在我们身边教材首先提供了一张展示上学路上情景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所包涵的事物(人、车、公益广告、红绿灯等)并回想自己上学路上的情景,让学生自己说出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体会信息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学生可以继续观察红绿灯图片、雷恩英语广告的图片,联系红绿灯和广告的作用体会红绿灯提供禁止与准许通行的信息,商品广告提供某种商品的信息,体会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所有感知到的事物都包含信息。
p1EanqFDPw接下来教材讲到了从古到今,介绍了人类表达信息的各种方法,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当今的制作网站、发布主页,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信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表达发布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DXDiTa9E3d 目前对于信息的定义争论激烈,典型的定义就有几十种。
教材第3 页的“信息岛”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信息定义,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信息,了解信息。
课后的“知识链接”介绍了信息与资料、消息、情况、知识、情报的区别,介绍了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学生可以结合这部分资料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信息。
RTCrpUDGiT “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查阅信息相关资料,联系理论与生活实际,多角度思考、理解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的表现形式教材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
第一课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2、认识信息的重要性;3、了解收集、传递与处理信息的意义。
【教学重点】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信息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数据、消息。
(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信息(解释)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
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信息是指有价值的消息。
〈二〉、信息的收集、传递与处理1、信息收集(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人类天生的信息收集工具——眼睛、耳朵、鼻子、皮肤2、信息传递(学生自己举例)语言3、信息处理(学生自己举例)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保存。
信息处理工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三、思考与练习题:P7 1.2.3.(学生分组讨论)教学后记:《无处不在的信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无处不在的信息》一、说教材这节课是湘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内容为课本“信息和信息社会”中对信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信息及信息的基本特征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通过实例介绍了信息及信息的基本特征。
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的含义及信息的基本特征.。
第 1 课走进奇妙的信息生活
一、活动概述
1.制作并分享“家乡美”文本文档。
2.小组协作,制订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
复习文字处理与分享的方法,引导学生把经验转化为结构化知识,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活动过程
(一)体验与建构:完成教材“体验与建构”模块中的活动。
步骤一:用文字处理软件录入一段有关家乡的文字。
步骤二:建立一个文件夹,将文本保存于该文件夹中。
步骤三:选择一种方法,将该文本分享给你的同学。
(提示:可以用邮件群发、QQ分享等方法。
)(二)实践与探究:制订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步骤一:以小组为单位建立信息征集表,并分工收集相关信息。
信息征集表可如表1所示。
步骤二:建立“研学旅行”文件夹,将征集表保存于该文件夹中。
步骤三:制订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四、思考、交流和评价
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其中哪些是由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你是如何应对和解决的?请列举出来并与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