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读书小报
- 格式:docx
- 大小:138.72 KB
- 文档页数:2
三国演义手抄报简单漂亮精选8张"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国演义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三国演义手抄报1今天我和爸爸、叔叔一起又下了一盘三国演弈棋,在棋盘上回到了三国时代。
下完棋后我意犹未尽,忍不住又拿起读了三遍的《三国演义》翻看了起来。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经典小说,我觉得小说最吸引人的是对于魏国、蜀国、吴国英雄人物间棋逢对手的描写。
三个国家中都有各自杰出的谋略家、军事将领和治国能手,在人才方面达到了平衡。
在智谋人才方面,魏国有郭嘉、荀彧、贾诩、程昱、司马懿等人,蜀国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吴国有周瑜、鲁肃、陆逊,这些人都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之间的能力都是势均力敌,是当时杰出的人才。
武将方面,由于《三国演义》的描写,我们熟知了蜀国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五虎上将。
实际上,魏国的武将也不逊于蜀国,夏侯渊、徐晃等将领也都是智勇双全,张辽在逍遥津之战中显示了超强的作战能力,张合也在对蜀国作战中屡立奇功。
只不过《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蜀国为正统,才着重刻画了关羽、张飞等蜀国人物。
吴国方面,吕蒙、甘宁、太史慈等人也是一时的豪杰,还有吴国老将军黄盖,赤壁大战曾向周瑜献火攻之策,以苦肉计诈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
三国的人才旗鼓相当,才让三国如此富有魅力。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间人才对比不再均衡,魏国由于地域广阔,政治上实行好的人才制度,出现了邓艾、钟会等人才,但蜀国和吴国的人才制度比较落后,优秀的文臣武将少于魏国,这也是蜀国和吴国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三国演义手抄报2书籍是人类的进步阶梯。
”最近,我迷上了《三国演义》,这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有多个版本,原著我看得不太懂,所以我选择了青少版的。
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群雄纷纷称霸。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
之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雄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在众人的帮助下借荆州站稳脚跟,后取西川。
三国演义读书小报内容摘抄三国演义是林则徐根据历史传说创作的一部成名古典小说,它描绘了三国两晋鼎立的历史时期,它的受众非常广泛,在很多东亚国家都有着传奇般的口碑。
读者们会发现,三国演义中许多人物的故事令人深思,把自己的思考,信仰,才智,忠诚等优秀品质高度集合起来,这也是它获得广大读者欢迎的原因。
在三国演义中,读者们会发现刘备,孙权,曹操等人物形象,他们在其政治上互相矛盾,却有着共同的志向。
他们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的实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志向也令人深有体会,也使得三国演义更具有可读性。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他一生勤勉而慎重,有着伟大的政治智慧。
他深知手下人的优势和劣势,知晓其中窍门,他临危不惧,敢于担负重任,带领自己的军队去攻打曹操,最终能够取得成功,他令人尊敬,也是读者们深深思考的对象。
孙权也是三国演义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有着谋略和远见,勇于发展自己的势力,维护自己的藩篱,使得孙氏家族的荣耀永存。
此外,他是胆大有统治能力的政治家,他有助于实现友好统治中国的梦想,他也是众多读者敬仰的人物。
曹操也是三国演义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人物,曹操通过自己的出色军事能力,勇猛且英勇的精神,击败了许多敌军,使得他的国家得以安定,更加繁荣。
他强烈的自信心也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尊重,也使得三国演义更加动人。
另外,三国演义中还有关于诸葛亮、庞统等人的故事,他们也非常重要,他们拥有非凡的智慧,懂得善用自己的优势,利用其他人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总体而言,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史诗般口碑的古典小说,它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它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故事进行了有力的描绘,使得读者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历史时期,也有助于表达出人性中的美德,令人深思。
内容简介 班级: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 各
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挾 天子
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 弱肉强
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 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 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
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 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
大将 司马昭统一全国,
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 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I iLi-^ n li P LJ ||_g ITLH j-i iLg n ^ 尹 _^| ^国演‘1^
桃园三结义 话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 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 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 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火烧赤壁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坑 曹。
因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
庞统 意投奔
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 周瑜假打黄
盖,后者假装降魏;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
黄盖带数十条
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
快到魏军时,丨 黄盖点燃柴草,
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
魏军不熟水_ 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
无数。
曹操大败。
三国演义读书小报内容
紫禁城的晚风拂着脸颊,把我带到古代的三国时代,让我去感受最热血的史诗。
我在书房里拿起一本古书,封面上刻着两个大字“三国演义”,这是中国最古老和最有影响力的古典小说之一。
我翻开《三国演义》,被书中厚重的文字深深吸引,让我不自觉地进入了三国史实,比如曹操让孙权手交节安,袁绍与曹操火并大战,诸葛亮给曹操多发出败绩,等等。
我一睹这群雄豪们为了国家、荣誉和宗族,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比如诸葛亮是文豪,而曹操则是勇士,关羽则是忠臣,孙权则是智者,等等。
我的思绪渐渐飘起,这些英雄和智者一路奋战到底,他们的胜败在我眼前依次呈现,令人叹为观止!他们的英勇影响着全国,他们的故事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学,直到今天,他们的故事仍然是中国尊崇的。
沉醉在这些英雄们的英姿以及他们的壮举里,《三国演义》真是一部赋予我们思想上的营养,挑战我们坚持与勇气的书籍。
- 1 -。
我们少年就应该从小具有诸葛亮的‘识’,赵云的‘胆’,但关羽的‘忠、义’我们似乎就不必太难为自己,做好自己本分就好了。
《三国演义》里还有义绝、奸绝、智绝。
关羽见证了义绝,曹操见证了奸绝,诸葛亮见证了智绝。
读过这本《三国演义》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的流转,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本书真是使我受益匪浅。
沏一杯清茶,点一盏青灯,在入夜月升时,手捧微黄的书卷,走进战乱纷争的《三国》,三国是乱世,但正是乱世才尽显英雄本色,才能演绎出一部恢弘的画卷。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
品读三国人物诸葛亮我的读后感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手抄报一、《三国演义》概述1.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冲突和社会生活。
2. 《三国演义》以其宏大的史诗气质、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曲折跌宕的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对后世文学、影视等方面的影响深远。
二、《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1. 关羽:刘备手下的大将,义薄云天,忠诚义气。
2. 刘备:公元161年-223年,三国时代蜀汉的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3. 曹操:三国时期曹魏的奠基者,为人机智阴险,以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一度称霸中原。
4. 周瑜:吴国名将,才智出众,留下“也枉周瑜,陈锦亦弃”之语。
三、《三国演义》的经典情节1. 官渡之战:刘备、张飞、关羽三人联手与曹操作战,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
2. 赤壁之战:曹操联合孙权,先后两次与刘备、孙权的联军在赤壁激战,最终被孙刘联军打败。
3. 华容道:关羽单骑赴汤蹈火救出刘备之妻子。
4. 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次上庐席,授刘备为主公。
四、《三国演义》的精彩章回1. 兴霸天准备立玄德为主2. 诸葛出山,一语定孙夫人3. 七擒孟获,三让汉中4. 盗跖典蟹尔等,成节侠义五、《三国演义》的影响1.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
2. 《三国演义》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读者喜爱。
其故事和人物形象被改编成了无数影视作品,成为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六、结语《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精彩的情节和立体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通过手抄报的形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巨著,感受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艺术魅力。
希望在这篇手抄报的引领下,读者能够对《三国演义》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江苏省丹阳市横塘中心小学主办 全国统一刊号:CN9658743286 二0一二年五月第三期 主编:倪昶 指导老师:蒋佳慧三国的始初(第一版)巅峰对决 (第二版)天下统一 (第四版)三国鼎立 (第三版)让我们了解历史 了解三国吧!!!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元始189岁年),董卓控制了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又控制了东汉王朝。
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
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
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士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
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守北方。
孙权于建兴七年(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或“孙吴”。
后又迁都建业,自此三国正式鼎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刘备大将关羽北伐曹操,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一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
后曹操采纳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劝说孙权攻关羽,孙权大将设计偷袭,荆州落入孙权之手。
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
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
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
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
因而逐渐形成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
同时,江南也出现了像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
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
孙权死后吴日趋衰弱,而魏在司马氏消灭淮南地区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
易京之战199 袁绍、公孙瓒袁绍消灭公孙瓒势力,逼其自焚。
官渡之战200—201 袁绍、曹操曹操连连用计,以少胜多,统一河北。
三战新野207 曹操、刘备夏侯惇曹仁分别在新野近郊被徐庶打败曹操亲征,受到关张赵的顽强抗击。
三国演义读书小报内容摘抄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古典小说之一,它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的三国时代的历史故事。
这部长篇小说,既是历史的缩影,也是艺术的珍品。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生动逼真,深受读者喜爱。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其各阵营势力如何纷争为背景,系统地描绘了官渡之战及曹操、刘备、孙权三国的发展历程。
书中英雄人物如荀、关羽、张飞、曹仁等多受读者熟知,大家对他们无一不知,对他们的情感也有很多,如荀被誉为忠臣,关羽被人们尊称为武圣神将等。
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主要人物既有英雄,也有反面角色,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来展示不同的智慧,包括一些非常深刻的道德原则,如良莠不齐、仇恨朋友、诚实守信、敬业作为和撒谎骗取等。
《三国
演义》中也有许多教训:学会宽容、善恶有报、诚实守信、敬重友谊等,这些精神也影响着现代人的思想。
另外,三国演义中充斥着各种俗语、习语和谚语,如“计较深重”、“急不可耐”、“大义凛然”、“情切意重”等,这些经典的俗语仍被广泛使用,也广泛流传于华夏文化圈之中。
由于《三国演义》的内容丰富,不仅是历史研究的参考资料,也它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受到了各大文艺作品的借鉴和启发,从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总之,《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珍贵的文学作品,它是中国文学
史上重要的遗产,并承载着传统文化中多么深刻的丰富内涵。
在社会
不断发展的今天,学习、鉴赏和传播《三国演义》,可以给我们以及后世的文化财富增添精彩。
三国演义手抄报加赏析一、手抄报内容1. 人物板块刘备:他可是蜀汉的开国皇帝呢。
刘备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
他一开始只是个卖草鞋的,但心中怀着兴复汉室的伟大梦想。
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可是家喻户晓。
这个故事就充分体现了他求贤若渴的品质。
诸葛亮:哇塞,这可是智慧的化身啊。
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出谋划策,火烧赤壁、空城计都是他的经典之作。
他对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的超级让人敬佩。
曹操:很多人觉得他是个奸臣,但其实他很有才华。
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而且他的诗歌写得特别棒,像龟虽寿观沧海,充满了壮志豪情。
2. 战役板块官渡之战:这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一场大战。
曹操兵力远少于袁绍,但是他善于用人,采用了许攸奇袭乌巢的计策,烧毁了袁绍的粮草,从而扭转了战局,取得了胜利。
这一战也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对抗曹操。
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的火攻之计,让曹操的大军在赤壁遭遇惨败。
这一战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3. 三国文化板块三国的成语:有很多呢,像望梅止渴,说的就是曹操骗士兵前方有梅林,从而让士兵们暂时忘却口渴的故事;还有三顾茅庐,体现了刘备对人才的尊重。
三国的歇后语: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背后就是赤壁之战时,周瑜和黄盖用苦肉计骗过曹操的故事。
二、手抄报赏析1. 布局赏析好的手抄报布局就像一场精心安排的演出。
如果人物板块在左边,战役板块在右边,文化板块在中间或者下方,这样就会让整个手抄报看起来很有条理。
而且每个板块之间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线条或者图案来分隔,比如用波浪线或者小花。
这样既美观又清晰。
标题的位置也很重要。
一般可以放在手抄报的上方正中间,用比较大的字体来写“三国演义”,可以用彩色的笔来装饰,让标题更加醒目。
2. 内容赏析内容丰富是关键。
就像我们刚刚写的那些人物、战役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读书小报三国演义内容
《三国演义》,这是中国最古老而传说中的史诗作品,史料记载从公元 220至 280之间的封建时代,介绍了三国鼎立的历史。
它记录了三国鼎立时期的炎黄子孙的激烈斗争,描绘了他们机智勇敢的行为,让他们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传奇人物。
《三国演义》的故事围绕着三国的割据,即蜀、魏、吴三国的争夺为主线,在这个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时期,横跨中原大地,发生了一系列激烈而又惊心动魄的战争,角色令人难以置信。
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包括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关羽、曹操等,他们经历了众多的较量,铸就了英雄与神话。
《三国演义》也是中国儒家伦理和历史文化的综合解释,它以封建社会的礼仪和礼教作为基础,塑造了一个以道德思想为根基的社会体系。
作品中描绘的“文武之道”既体现了中国的政治理念,又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其中强调了“仁义礼智信”四维核心道德观。
《三国演义》从文学角度看,具有深厚的历史性,丰富的情节,令人着迷的视角,饱含深意的题材。
作者集中记录了三国时期英雄战士的行为、诸葛亮的机智策略、群雄的结局安排以及社会风气的巨变,形成了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史诗佳作。
《三国演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因为它反映出中国人的思想心态和文化精神,无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多方面来看,都具有很深的哲理教育意义。
因此,《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古典文
学作品,更是一本编织着中国文化历史的精神指南,它引发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背书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三国演义读书小报内容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战略色彩的时代,一场充满激情和利害的争夺战爆发,不同的政党、诸侯联盟、家族势力在北方与南方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和角逐。
在三国时期,著名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被广大读者接受,并了解到当时的政治形势。
这部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传奇的、精彩的历史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把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以色彩斑斓,章回曲折、极富情节和戏剧化的形式描写出来,并把历史事件紧扣故事主线,展现出一种趣味性、细致度高的故事表现方式。
其中的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形成依法治国、谋划战略、抗击外敌等力量,把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表现得生动而形象化。
《三国演义》以史实为基础,采用历史小说形式,成功地把三国时期的政治发展、人物传奇叙述得如此精彩。
这部史诗般的书籍描绘出了当时名将强枭、变真实一角的豪杰与美人,形成了一部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
它也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奠定了根基,同时也把三国时期的演义和艺术传承下来,对后世文学宝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
《三国演义》的撰写时间大约在16世纪末,此后几个世纪间,其流传甚广,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
它被用作中国的经典教材,同时也被当作娱乐文学来阅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国演义》中让人难忘的人物,比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历史人物,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们的事迹已深深地融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
他们各有不同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在《三国演义》中刻画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影响着广大读者。
另外,小说还刻画出一些谋士、将相、军官和官僚的角色,他们在三国时期有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活动,影响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在三国时期,人们将《三国演义》发展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组成部分,被广大读者歌颂,受到认可。
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由黄宗泽主演,把《三国演义》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它更加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小报引言《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小说,描绘了中国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权谋斗争。
本小报将为大家介绍《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希望能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主要人物1. 刘备- 别名:玄德- 描述:刘备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之一,他是个仁义勇德的人。
他努力统一中国,与关羽和张飞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是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和军事家,他在政治和战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2. 曹操- 别名:孟德- 描述:曹操是个聪明、狡猾的人,也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是魏国的建立者,非常善于权谋。
曹操野心勃勃,经过一系列战争和策略,最终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势力。
3. 孙权- 别名:仲谋- 描述:孙权是中国南方的统治者,他是这个故事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
他是东吴的建立者,擅长政治和外交斗争。
孙权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和策略,保持了东吴的独立,经营了长期的外交关系。
故事情节1. 三英战吕布:故事开始,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义,成为了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兄弟。
他们一起揭露了董卓的不同,与吕布一起抵抗董卓的暴政。
2.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大军,通过火攻,最终成功击败曹操。
这场战役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战争之一。
3. 千里走单骑:刘备在困境中逃亡,只身一人骑马千里穿越敌军包围线,最终找到并加入了张杰。
4. 三让徐庶:刘备与徐庶结缡,后来三次请徐庶帮助自己,不料三次徐庶都犹豫不决,故刘备三次放徐庶离去。
结语《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描绘了战争和权谋斗争,还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智慧。
希望通过本小报,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欣赏其中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五年级下册读书小报语文三国演义一、作品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变革。
本书以描写战争为主,展现了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的英勇事迹和智慧谋略。
二、主要人物刘备:蜀汉开国皇帝,仁德宽厚,知人善任。
关羽:刘备的重要将领,忠义勇武,被誉为“武圣”。
张飞:刘备的重要将领,勇猛无畏,性格豪放。
诸葛亮:蜀汉丞相,智慧谋略过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魏国奠基人,政治家和军事家,善于用人,精于谋略。
孙权:东吴开国皇帝,英勇善战,具有雄才伟略。
周瑜:东吴重要将领,文武双全,精于音律。
吕布:东汉末年名将,武艺高强,性格多变。
赵云:蜀汉重要将领,英勇善战,忠诚可靠。
黄忠:蜀汉重要将领,弓箭技艺高超,年老志壮。
三、故事梗概《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变革。
在不断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中,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涌现,为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利益而奋斗。
故事中有很多著名的战役和事件,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长坂坡之战等。
最终,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魏、蜀、吴三国各自发展壮大,最终由晋国统一天下。
四、文学价值《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文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物塑造: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忠诚勇猛的关羽、智慧过人的诸葛亮、奸诈多谋的曹操等。
这些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对中国文化和民间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叙事结构:本书采用了传统章回小说的叙事结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同时,书中还融入了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3. 语言艺术:罗贯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文字表达更加有力、形象生动。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范文小报#85397三国演义读书心得小报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讲述了那时群雄纷争、英杰辈出的战乱年代。
其中令我感触深刻启示巨大的要数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了。
三国时期,周瑜见诸葛亮平时料事如神,心里很妒忌,就想方设法刁难他。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提到我们国要与曹军水上交战,但是紧缺弓箭,请先生十天之内赶造十万只,先生不要推却。
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
可是诸葛亮却好不推却地答应。
说不需要十天,给他三天就够了。
能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都简直是天方夜谭荒谬之论了,更别说三天了。
诸葛亮真是自吹自大。
周瑜心想。
大家想,诸葛亮造箭,肯定不会用普普通通的造箭方法,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第二天,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多艘船,和许多青布幔子,草把子。
并嘱咐他不要让周瑜知道我用这些材料,不然他的计划就泡汤了。
前两天,诸葛亮没什么动静。
直到第三天四更,正是曹军出征的时候,那时大雾朦胧,雾就像一个白帐子笼罩在江边,根本看不清有什么东西。
曹操用两眼眺望,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二十几条船,和许许多多的士兵正搭船驶向自己的营地。
他就派弓箭手往那些像士兵的草把子射箭。
那一瞬间,万箭齐发,弓箭像箭雨一般地打在草把子上。
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仓里尽管饮酒取乐,等齐刷刷的箭雨一直下到了天亮。
早晨,一个个草把子上插满了数百支箭。
诸葛亮数了数,足足有十五六万支。
于是,诸葛亮派士兵把那十五六万支箭搬到周瑜那儿。
周瑜一看,长叹:“先生神机妙算,我甘拜下风啊!”读了故事后,我深有感触。
诸葛亮真是足智多谋。
如果想要用草船借箭,必须先算计好天气、时间等事件。
而诸葛亮把这些事件都计算得准确万分,才导致了他的借箭成功。
如果没计算好的话,不知道曹军什么时间出征,不知道那是什么天气,借箭能成功吗这就说明诸葛亮谋略过人,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可以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形容。
一般人想达到这种境界都是很难的。
诸葛亮的谋略、智慧真值得我学习。
周瑜其实也是以为挺聪明的统帅,他担任着吴国的大都督,这可是一个很高档的职位。
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小时,我最爱不释手
的书就是三国演义,它就像什么心事都能
聊的知心朋友一样。 在三国演义中我认识
了有情有义的刘备;鞠躬尽碎的诸葛亮;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疑神疑鬼的曹操;
勇猛作战的赵云·有时我为赤壁之战而高
兴,有时我为大意失荆州而惋惜,有时我
为曹操杀华佗而愤怒。三国演义中情节曲
折,句句扣人心弦。 三国演义讲述了古代
战争的历史,是古代正义的化身。我无论
官渡之战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
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
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
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
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
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
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
国归晋五大部分。
内
容
简
介
建安四年,江东孙策为部下家曹操赤脚迎许攸客所
害,身受重伤,更因受于吉之气而身亡。孙权坐领
江东,承父兄基业,与曹操修好。袁绍得知后起大
军七十万伐曹操,曹操起七万兵相迎,战于官渡。
曹操几经挫折却始终坚持。袁绍谋士许攸进言而不
为所用,因而来投曹操,并献火烧乌巢之计。一夜
大火,袁绍势力大衰。仓亭处曹操再破袁绍,
最终袁绍吐血
而亡。
《三国演义》读书小报
读完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是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
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最令我感慨的是下面一段:
时操军因不服水土,俱生呕吐之疾,多有死者,操正虑此事;忽闻统言,如何不问?统曰:“丞相教练水军之法甚妙,但可惜不全。
”操再三请问。
统曰:“某有一策,使大小水军,并无疾病,安稳成功。
”操大喜,请问妙策。
统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
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曹操下席而谢曰:“非先生良谋,安能破东吴耶!”统曰:“愚浅之见,丞相自裁之。
”操即时传令,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
诸军闻之,俱各喜悦。
后人有诗曰:“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
若非庞统连环计,公瑾安能立大功?
以上一段是说赤壁之战时,庞统向曹操献计,诱使曹操把船都用铁索连起来,以解决船身摇摆北方士兵水土不服问题。
然后又用苦肉计“周喻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投降,在黄盖投降当天,诸葛亮又在七星坛祭得东风,然后黄盖带着满船容易着火的材料就去投降了,等曹操发操黄盖阴谋时为时已晚,曹操的船全被铁索连着,火烧起来损失惨重,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实力大减,从此几乎没打过胜仗。
曹操平时为人谨慎甚至猜疑,但在关键时候却大意了。
主要原因我认为是节节胜利后的骄傲,骄兵必败,曹操率领大军平定各路诸侯,占领荆州,虽然威震四海,势如破竹,但是警惕性不高,特别是在军队人数上,相对孙刘联军,曹操的军队号称八十万,而孙刘联军仅三五万,在人数上曹军占有绝对优势,所以曹军在思想上就认为孙刘联军不堪一击,一举就可以击破,曹操身为最高指挥官,有麻痹大意的思想更是要不得。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曹操的骄傲看似只是一时大意,但由于一时疏忽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此后曹操几乎就没打过胜仗,与他以前的战绩形成了鲜明对比。
成功后人们往往会大意,一代枭雄曹操尚如此,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骄傲,即便我们在学习生活上都很优秀,但成功总是代表着过去,我们绝不能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无论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要勉励自己不能松懈,“满招损,谦受益”“骄兵必败”,这些古训我们要牢记,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