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混合痔)临床路径表单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2
环状混合痔(环状内痔)PPH术治疗临床路径指南患者门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编码: 疾病名称:内痔(III、IV期)、混合痔(环状)适用对象::内痔(III、IV期)、混合痔(环状)患者(成人)拟行:PPH术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预期住院天数: 8天/实际住院天数:天预期术前住院天数: 2天/实际术前住院天数: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环状混合痔(环状内痔)(ICD-10:K60.0-K60.2)行PPH术(ICD-9-CM-3:48.35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1.便血:是内痔及混合痔最常见的症状。
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过程中,无疼痛感,血色鲜红,可呈滴血、喷射状或便纸上染血,与粪便不相混,便后出血自行停止。
常因粪便干燥、饮酒、进食刺激食物及劳累而诱发便血,反复便血有时可引起贫血。
2.内痔脱出:Ⅱ、Ⅲ、Ⅳ度内痔可脱出肛门外。
3.疼痛或不适:是外痔和混合痔的常见症状,血栓性外痔伴有剧烈疼痛。
内痔一般无疼痛,但伴有感染、糜烂和血栓形成或较、绞窄、前顿时即可出现疼痛或不适。
4.瘙痒、溢液:由于内痔脱出及括约肌功能减退,粘液溢出至肛门刺激周围皮肤,可引起瘙痒甚至肛门周围皮肤湿疹。
2.体格检查:1.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湿疹,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赘皮。
2.蹲位检:对有内痔脱出的病人,应在排便后立即观察脱出的内痔,并记录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痔黏膜有无糜烂、溃疡。
3.肛门镜检查:可以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糜烂。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PPH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环状混合痔(环状内痔)ICD-10:K60.0-K60.2疾病编码。
混合痔临床路径一、混合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I84.102)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ICD-9-CM-3:49.49003 )。
(二)诊断依据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1.临床表现:混合痔表现为内痔和外痔同时存在,其中内痔表现为Ⅱ度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外痔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辅助检查:肛门指诊:肛门处可见痔脱垂,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不外、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有条件者行全结肠镜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1.诊断明确:混合痔2.禁忌症:(1)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2)严重心肺疾病患者(3)严重肝肾疾病及血液病患者(4)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5)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6)孕妇3. 有禁忌症时:采用保守治疗减轻痔症状。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184.102混合痔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便常规;(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肝胆胰脾B超、泌尿系B超;(5)指肛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肛门镜、乙状结肠镜、全结肠镜检查、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等。
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一、混合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TCD BWG000 ,ICD-10 I84.901 );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编号 49.451)。
(二)诊断依据。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临床表现:混合痔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
其中内痔表现为II期(度)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外痔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辅助检查: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有条件者行全结肠镜普查。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风伤肠络证:大便滴血、射血或带血,血色鲜红,大便干结,肛门瘙痒,口干咽燥。
舌红、苔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
肛门肿物外脱、肿胀、灼热疼痛或有滋水。
便干或溏,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3)气滞血瘀证:肿物脱出肛外、水肿,内有血栓形成,或有嵌顿,表面紫暗、糜烂、渗液,疼痛剧烈,触痛明显,肛管紧缩,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4)脾虚气陷证:肿物脱出肛外,不易复位,肛门坠胀,排便乏力,便血色淡。
面色少华,头晕神疲,食少乏力,少气懒言。
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1、诊断明确:混合痔2、禁忌症:(1)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4)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5)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的住院患者。
一、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编码:I84.901 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手术编号: 49.4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痔病(混合痔)临床常见证侯: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痔病(混合痔)。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痔病(混合痔)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手术适应证,且同意接受手术。
3.患者伴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痢疾或严重腹泻、严重心肺疾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者;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临产期孕妇、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均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
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潜血、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胸部正位片或胸透、心电图。
混合痔(痔病)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西医诊断为混合痔(ICD-10:D34);中医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混合痔切扎术)(ICD-9-CM-3:06.2/06.3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临床路径告知单(混合痔)患者或亲属签字:经治医师签字:年月日XXXXXXXXXXXXXX医院混合痔(痔病)临床路径混合痔(痔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D34)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混合痔切扎术)(ICD-9-CM-3:06.2/06.39)。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混合痔(痔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混合痔切扎术),术中可以根据手术需要,切断部分肛门内括约肌。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和痔病(TCD编码:BWG000)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
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一、混合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TCD BWG000 ,ICD-10 I84.901 );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编号 49.451)。
(二)诊断依据。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临床表现:混合痔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
其中内痔表现为II期(度)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外痔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辅助检查: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有条件者行全结肠镜普查。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风伤肠络证:大便滴血、射血或带血,血色鲜红,大便干结,肛门瘙痒,口干咽燥。
舌红、苔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
肛门肿物外脱、肿胀、灼热疼痛或有滋水。
便干或溏,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3)气滞血瘀证:肿物脱出肛外、水肿,内有血栓形成,或有嵌顿,表面紫暗、糜烂、渗液,疼痛剧烈,触痛明显,肛管紧缩,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4)脾虚气陷证:肿物脱出肛外,不易复位,肛门坠胀,排便乏力,便血色淡。
面色少华,头晕神疲,食少乏力,少气懒言。
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1、诊断明确:混合痔2、禁忌症:(1)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4)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5)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附件2-1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一、混合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TCD BWG000 ,ICD-10 I84.901 );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编号 49.451)。
(二)诊断依据。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临床表现:混合痔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
其中内痔表现为II期(度)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外痔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辅助检查: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有条件者行全结肠镜普查。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风伤肠络证:大便滴血、射血或带血,血色鲜红,大便干结,肛门瘙痒,口干咽燥。
舌红、苔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
肛门肿物外脱、肿胀、灼热疼痛或有滋水。
便干或溏,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3)气滞血瘀证:肿物脱出肛外、水肿,内有血栓形成,或有嵌顿,表面紫暗、糜烂、渗液,疼痛剧烈,触痛明显,肛管紧缩,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4)脾虚气陷证:肿物脱出肛外,不易复位,肛门坠胀,排便乏力,便血色淡。
面色少华,头晕神疲,食少乏力,少气懒言。
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1、诊断明确:混合痔2、禁忌症:(1)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4)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5)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混合痔临床路径(2021 年版)一、混合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TCD BWG000 ,ICD-10 I84.901 );行混合痔外切扎术〔编号 49.451〕。
〔二〕诊断依据。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展诊断。
1、疾病诊断〔1〕临床表现:混合痔临床表现为痔和外痔的病症同时存在。
其中痔表现为II期〔度〕以上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外痔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辅助检查: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痔外表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普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展治疗。
1、诊断明确:混合痔2、禁忌症:〔1〕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4〕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5〕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3、有禁忌症时:采用保守治疗减轻痔病症。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D25混合痔疾病编码;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承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必须的检查工程。
1、血、尿、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传染病检查;4、凝血功能检查;5、全胸部X片6、心电图;7、肝胆脾B超。
混合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临床路径一、混合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I84.201)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ICD-9-CM-3:49.46003+49.450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肛门不适、疼痛,肛门肿物脱出无法自行还纳,排鲜红色血便等。
2.体格检查:直肠指检,必要时行肛门镜、电子纤维肠镜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包括增加水份摄入及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禁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治便秘和腹泻,温热坐浴,保持会阴清洁等。
2.手术治疗:混合痔经一般消肿、止血等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4.201混合痔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OB;(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心电图、X线胸片。
2.必要时行肺功能、心脏彩超、盆腔磁共振、电子纤维肠镜检查。
3.术前准备:(1)术前12小时禁食8小时禁水。
(2)术前洗肠、备皮,麻醉科会诊。
(3)签署手术同意书等各项知情同意书(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麻醉科会诊。
2.手术方式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常规止血纱塞肛。
3.术后标本示家属后送病理检查。
4. 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术后去枕平卧位、禁食6小时后可流质饮食。
混合痔临床路径一、混合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合痔(TCDBWG000,ICD-10I84.901);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或PPH术(编号49.451)。
(二)诊断依据。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临床表现:混合痔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
其中内痔表现为II期(度)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外痔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辅助检查: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有条件者行全结肠镜普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1、诊断明确:混合痔2、禁忌症:(1)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4)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5)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3、有禁忌症时:采用保守治疗减轻痔症状。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D25混合痔疾病编码;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传染病检查;4、凝血功能检查;5、全胸部X片6、心电图;(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或PPH手术适应症的患者。
一、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 编码:BW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 编码:I84.1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宜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后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和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黏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
外痔是齿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还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