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对比卢有魁【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7(015)011【摘要】目的:对比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大量组(40例)和常规量组(40例).采用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对大量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对常规量组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大量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量组患者,治疗后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RI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低于常规量组患者,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水平高于常规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总页数】2页(P107-108)【作者】卢有魁【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三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J], 赵蕊2.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对比 [J], 柳万千;殷锡虎;冷文文;敖钦3.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林朝阳;林茂梅4.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杨春艳5.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J], 吕福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付佩佩【摘要】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10 mg与20 mg每天一次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6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B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20 mg,疗程均为4周.结果瑞舒伐他汀钙片(10,20 mg)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LDL-C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亦显著降低;HDL-C和TG无明显改变;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10 mg和20 mg均能快速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LDL-C,瑞舒伐他汀10 mg更为安全经济.【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4)001【总页数】2页(P54-55)【关键词】瑞舒伐他汀;不同剂量;高胆固醇血症【作者】付佩佩【作者单位】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高胆固醇血症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它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血管卒中等很多疾病关系密切。
据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机体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的增高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1]。
大量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以延缓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改善冠心病人群的生存质量并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选自我院2012年4月~2012年8月内科病房高胆固醇血症者,空腹血脂符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 mmol/L且≤6.50 mmol/L、三酰甘油(TG)<4.52 mmol/L标准,无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胆系统、肾病综合症、服避孕药等病例的高胆固醇血症者共60例。
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37~68(平均年龄62±6.15)岁。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及安全性【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间收治患者10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小剂量)和观察组(50例,大剂量)。
对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脂、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应选择使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可有效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效果;安全性动脉粥样硬化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中冠状动脉发生这一问题的概率较高,在发病后会使患者心肌功能因缺血而出现变化,一旦斑块破裂会在血管内形成血栓,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1]。
在这一类疾病治疗中改善血脂水平是极其关键的,降低血脂、优化血管内皮有利于减轻疾病症状,降低急性疾病发作率。
瑞舒伐他汀属于常用的治疗药物,10mg是临床认为安全的用药剂量,患者不会因此而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较为突出,能够起到延缓斑块的作用,对内皮细胞进行有效保护[2]。
然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属于慢性疾病,患者用药时间较长,持续用药会使药物敏感度有所下降,治疗效果也会降低,临床开始尝试增加药物用量。
基于此,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间收治患者100例,对比不同剂量应用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间收治患者10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小剂量)和观察组(50例,大剂量),均使用瑞舒伐他汀钙片。
观察组44到82岁,27例男,23例女,平均年龄(63.34±4.53)岁。
对照组47到76岁,28例男,22例女,平均年龄(63.76±4.28)岁。
158• 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清TC、 TG和LDL-C水平的影响分析王炳艳(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辽宁盘锦 124010)【摘要】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清TC、TG和LDL-C水平的影响。
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和观察组(瑞舒伐他汀),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对。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相近(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指标,且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指标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5-0158-0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高血脂水平会导致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因此对患者的体内炎性反应和血脂进行抑制十分关键。
择取我院收治的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2例开展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究瑞舒伐他汀对该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2例(收治时间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患者41例。
观察组:30例男,11例女;年龄为47~73(57.25±3.18)岁。
对照组:28例男,13例女;年龄为46~74(57.32±3.24)岁。
两组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各项资料相对比差异较小(P>0.05),则组间对比具有科学意义。
1.2 方法1.2.1 对照组:予以本组患者辛伐他汀治疗,1天20 mg。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疗效对比及对病症的影响蒙应写;刘华勇;梁东【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的临床效果及对病症的影响.方法选取CA患者80例,根据瑞舒伐他汀用量分为低剂量组(10 mg/d,40例)和高剂量组(20 mg/d,4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TC、TG、HDL-C、LDL-C、FMD、LVEF、hs-CRP和Gensini评分均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72.5%(P<0.05).结论对CA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20 mg/d较10 mg/d在调节血脂、改善心功能、缓解炎性反应、降低病变程度等方面更具优势.【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7(023)010【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瑞舒伐他汀;剂量;疗效【作者】蒙应写;刘华勇;梁东【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百色 533000;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百色 533000;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百色533000【正文语种】中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指发生在冠脉上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发性血管内膜疾病,也是引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
CA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过量饮酒、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他汀类药物由于可有效降低血脂、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同时抗感染、抗氧化等作用,是治疗CA的常用药物。
但哪种剂量对患者受益最大,一直是他汀类药物临床使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以往临床为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使用安全性,应用他汀类剂量普遍偏小,但对疾病的控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2]。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每天1次,每次10mg,研究组每天1次,每次20mg。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imt均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
讨论: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51-02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是20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人群导致病残、病死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已引起临床医学研究的广泛重视[1]。
我院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47~69岁,平均(55.3±4.7)岁。
所有入选患者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均为软斑块,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尚未达到70%。
同时排除以下情况:严重心肝肾脏合并者、慢性感染疾病者、结缔组织病者以及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
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给予相同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每天1次,每次10mg,晚饭后服用,研究组每天1次,每次20mg,晚饭后服用。
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6个月。
在治疗期间每月要按时对患者的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以及肌酸激酶(ck)进行1次常规监测,与此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粥样硬化斑块与cimt。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及安全性【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片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我院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有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药物,观察组给予大剂量药物,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大剂量的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上,大剂量使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可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并无过多不良反应。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脂;不良反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机体内某些因素导致动脉内膜损伤,形成脂质沉积物,逐渐形成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影响心肌供血。
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可能会出现心绞痛、胸痛、气促等症状,甚至出现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常见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如血管扩张剂、降低血脂、抗凝药物等,以维持心脏健康。
对于严重狭窄的情况可能需要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甚至需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手术治疗。
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片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1.54±2.05岁;观察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2.88±2.15岁。
两组患者基础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38,规格:10mg/片),对照组小剂量服用,一次5mg,每日一次,观察组大剂量服药,一次10mg,每日一次。
甘肃医药2021年40卷第4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1,Vol.40,No.4老年T2DM 合并CHD 患者可出现活动中胸痛,有向上腹部发散的情况,严重者会因血液栓塞导致血流中断并发心梗[1],甚至会引起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为了降低患者发生危险的概率,临床上常用瑞舒伐他汀片口服治疗。
瑞舒伐他汀属于调脂类药物,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处于正常水平[2],降低患者血脂,避免心血管病变的发生[3],改善患者症状,减少风险因素,促进患者康复。
药物剂量不同对患者身体各指标的影响会有较大差异[4]。
本研究探讨老年T2DM 合并CHD 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片对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Hcy 及Fg 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3例老年T2DM 合并CHD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61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60~75岁,平均(68.97±3.06)岁;T2DM 病程2~8年,平均(5.33±0.56)年;CHD 病程1~5年,平均(3.14±0.36)年。
观察组6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60~75岁,平均(69.12±3.11)岁;T2DM 病程2~10年,平均(6.73±0.46)年;CHD 病程1~6年,平均(3.81±0.26)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国家发布的最新版T2DM 诊断标准[5];②患者符合国家发布的最新版CHD 诊断标准[6];③患者自愿参加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近期内有降糖药、降血脂药用药史;②患者合并严重精神异常;③患者沟通交流存在障碍。
1.3方法两组患者均基于常规基础治疗,如降压类、血糖控制类等药物。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抽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3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甲(n=150,瑞舒伐他汀钙用量为20mg/次,1次/d)乙(n=150,瑞舒伐他汀钙用量为10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血脂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性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甲组明显低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而言,使用剂量越大降脂效果越好,且两种使用剂量的安全性对比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冠心病;高脂血症;瑞舒伐他汀钙;安全性随着我国居民的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剧,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
有专家证实血脂异常是诱发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
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在对冠心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调节血脂也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
瑞舒伐他汀钙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他汀类药物,对于调节血脂效果比较理想。
本次研究对3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目的在于进一步观察对此病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2021年8月-2022年8月)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各150例,甲组患者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62-71岁,平均(66.64±1.45)岁,合并患有高血压的34例,合并患有2型糖尿病的11例,冠心病病程3-10年,平均(5.74±1.26)年;乙组患者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64-72岁,平均(66.82±1.53)岁,合并患有高血压的32例,合并患有2型糖尿病的10例,冠心病病程3-8年,平均(5.52±1.21)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李鹏【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高血脂(HL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6月~ 2015年10月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CHD合并HL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及对照组(n=47),两组均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对照组10mg/d,观察组20mg/d;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1%、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可有效提高CHD合并HLP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值得推广及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06)010【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冠心病;高脂血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作者】李鹏【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人民医院,山东莱西26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589.2据报道[1],我国成年人HLP的发生率约为18.6%,现今,我国血脂异常人数已逾1.6亿。
HLP是影响CH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TC降低1%,CHD发生率降低2%;TG升高1mmol/L,心血管意外发生危险性增高14%~37%[2]。
CHD合并HLP属临床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诱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与健康。
控制血脂水平是促进CHD合并HLP患者病情稳定、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举措[3]。
他汀类药物属临床首选调脂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
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摘要】目的:探索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安全剂量。
方法:本研究在开展的过程中以12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瑞舒伐他汀钙的用药剂量5mg、10mg、20mg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各40例,观察用药后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1、2、3组患者治疗之后的有效率分别为62.5%、75.0%、95.0%,3组数据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1、2、3组患者治疗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7.5%、5.0%,3组数据分别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时,20mg剂量能够取得更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不同剂量用药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可以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老年患者;冠心病;高脂血症;疗效;并发症对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在临床治疗时瑞舒伐他汀钙施主要药物。
按照瑞舒伐他汀钙的临床用药指南,起始剂量为5mg,最大使用剂量为20mg,然而在具体用药的过程中如何控制药物的剂量,才能使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产生良好的疗效,是应用该药物时需要研究的重要话题。
为了进一步探索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在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的科学用药剂量,本研究选择3组患者按剂量不同进行分别试验,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药物在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老年患者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情况,现将研究的详细内容进行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本项研究在开展的过程中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时间段内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样本总数量为120例。
所有患者的年龄均高于60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占60例。
所选取的样本均符合《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确诊所有患者均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及安全
性的对照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对照分析。
方法本研究选取2008年5月~2011年5月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5 mg组(A组)、10 mg组(B组)、20 mg组(C组),均为晚餐后顿服。
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LDL-C、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均明显减小(P < 0.01);TC、TG、LDL-C指标均明显降低(P < 0.01),HDL-C明显增高(P < 0.01)。
但总体疗效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 < 0.05或0.01)。
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方面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调脂,抗感染以及抗动脉硬化作用,其疗效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本研究3种剂量治疗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值得认可。
标签:瑞舒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8年5月~2011年5月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11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本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标准筛选,诊断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合并高脂血症。
将本组患者随机抽样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即5 mg组(A组)、10 mg组(B组)、20 mg组(C组)。
A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8~73岁,平均(58.36±3.69)岁;B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7~75岁,平均(57.97±3.87)岁;C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46~72岁,平均(59.63±3.66)岁。
所有患者治疗前12周均未接受过他汀类或其他影响血脂的药物治疗,均未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糖尿病、高血压,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3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组給予5 mg,晚餐后顿服;B组给予10 mg,晚餐后顿服;C组给予20 mg,晚餐后顿服。
6个月为1疗程,所有患者接受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
1.3 观察指标
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查血脂、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并观察记录其治疗前后变化,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经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血脂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
平(P < 0.05或P < 0.01),但总体疗效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 < 0.05或P < 0.01)。
见表1。
表1 3组患者血脂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x±s,mmol/L)
注:各组间相比,*P < 0.05,**P < 0.01;与A组相比,#P < 0.05,##P < 0.01;与B组相比,△P < 0.05,△△P < 0.01
2.2 3组患者血脂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比较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P < 0.05或P < 0.01),但总体疗效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 < 0.05或P < 0.01)。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经过观察,仅C组出现1例患者短期转氨酶轻度升高,2周后复查好转,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3 讨论
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先累及的血管[5],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标志,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发展也反映了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征的疗效。
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6],动脉硬化患者往往会合并高脂血症,故而调节血脂对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尤其关键,通过观察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内膜-中膜厚度可以良好的反映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7]。
另外高脂血症还会导致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受损,致使血压升高,加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调节血脂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以及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意义重大[8]。
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类降脂药物,是全合成单一对映异构体化合物,有研究[9]证明其对HMG2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较同类药物更强,另外瑞舒伐他汀对肝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竞争抑制作用以及降脂作用均较其他现有他汀类药物更强,可显著提高患者降脂达标率[10],另外其还具有药物相互作用小,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年龄以及性别对药代动力学无影响,半衰期长,只需每日1次,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
本研究采用不用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并观察其血脂指标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发现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TC、TG、LDL-C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可以有效升高HDL-C水平,且剂量越大疗效越明显,说明瑞舒伐他汀药效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临床用药应该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剂量。
3种剂量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过在大剂量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和消化道反应,说明大剂量治疗时需要密切观察,与低剂量组相比安全性较低,但不排除本研究受到样本数量不够大的制约而出现误差,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抽样研究确定。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经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调脂抗炎、抗动脉硬化作用等作用显著,不同剂量治疗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可以临床推广,但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与疗效相关曲线仍值得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抽样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国富. 老年心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山东医药,2008,48(25):66-67.
[2] 李玉静,陈宏强.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研究[J]. 亚
太传统医药,2011,7(1):110-111.
[3] Johnson NP,Gould K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new concept;rest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heterogeneity quantified bymarkovion analysis of PET identifies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early ath2 erosclerosis in 1 034 subjects[J]. J NuclMed,2005,46(9):1427-1437.
[4] 牛甲民,尹杰.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2010,30(2):19-21.
[5] Cohn JN,Duprez DA,Grandits GA.Arterial elasticity as part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of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drug treatment[J]. Hypertension,2005,46(1):217-220.
[6] 丁紹祥. 脂质代谢失调作为慢性应激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154-2157.
[7] Cannon CP,Braunwald E,McCabe,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crate lipid lomering with statiom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N Engl J Med,2004,350(15):1495-1540.
[8] 马杰,徐新娟.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1):55.
[9] Nissen SE,Nicholls SJ,Sipahi I,et al. Effect of very high-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on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the ASTEROID trial[J]. JAMA,2006,295(13):1556-4565.
[10] Ballantyne CM,Bertolami M,Hernandez Garcia HR,et al.Achieving LDL cholesterol,non-HDL cholesterol,and apolipoprotein B target levels in high-risk patients:Measuring Effective Reductions in Cholesterol Using Rosuvastatin therapY (MERCURY)II[J]. Am Heart J,2006,151(5):97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