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阅读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3
填空题1.《大医精诚》一文所说的“精”是指,“诚”是指。
2.“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中的“蒂芥”意谓,喻。
3.“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的“向隅”即的省略,文中谓。
4.“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中的“阳”义为,“阴”义为。
5.在《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中作者抨击的重点是,认为他们如鲧湮洪水,不知。
6.作者自述“著此汗吐下三法之诠”,是用来,希望。
7.张从正认为:“谷肉果菜之属”,好比是,而“汗下吐之属”,则好比。
8.作者认为,“《内经》多论针而少论药“的原因是。
9.“孙思邈医如康成注书”中的“康成”指东汉经学家,“钱仲阳医如李靖用兵”中的“李靖”则是代军事家。
10.“刘河间医如橐驼种树,所在全活,但假冰雪以为春,利于松柏而不利于蒲柳”句中,“冰雪”比喻,“春”比喻,“松柏”比喻,“蒲柳”比喻。
“张公度医专法仲景,如简斋赋诗,并有少陵气韵”句中,“简斋”指南宋诗人,11.“少陵”则指唐代著名诗人。
12.“因属其高第弟子贾君思诚留以护治之”中的“属”是的古字,义为。
13.“宜收视返听于太虚之庭”中的“收视返听”谓,“太虚之庭”指。
14.“宁士不鲁邹,客不公侯”中的“鲁邹”指,“客”义为。
15.“士俗不可医”出自北宋文学家的《竹》诗,上句则是。
16.作者认为,藉竹“以医吾之俗”,久之,其体可,其意可,其心可。
17.在“是竹也,不苦口,不瞑眩,不湔浣肠胃,不漱涤五脏”(24)中,为同义复词的是、。
18.“阴阳者,造化之枢纽”中的“造化”指,“枢纽”喻。
19“此则天地显仁藏用之常,固无庸以赞助为也”中的“显仁藏用”语本,“为”则是词。
20.“盖《素》、《难》者,医家之鼻祖,济生之心法”中的“鼻祖”义为,“济生之心法”谓。
21.《病家两要说》一文中提出的两要,一是,二是。
22.“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中的“格致”是的省略,义为。
23.“守中者无言,怀玉者不衒”中的“守中”义为,“怀玉”喻。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一、古文试题
古代医学文献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中医药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中医医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道中医医古文试题,请认真阅读文本,回答相应的问题。
文本一:《黄帝内经》
初岁,春始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故春治生,夏治长,秋治收,冬治藏,此四时者,万物之盛衰也,所以养生者精神专一,无怒色,
以使志意和调以适四时之气也。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分别表征什么?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什么?
文本二:《伤寒杂病论》
夫一阳经者前人所禁断,非少无病也,岂有独夫子乎!尺中受理,
太阳更有三阳,阳明又有三阳,少阳有三阳,厥阴也復有三阳。
今夫
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些经脉及其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是什么意思?
二、古文答案
文本一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表征了生长、盛衰、收藏的阶段。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调整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达到养生健康的目的。
文本二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厥阴经的各个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意指如果一阳经脉不通则会对其他经脉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医古文阅读题题型:阅读题题目:顷余之旧契读孟坚汉书艺文志载五苦六辛之说而颜师古辈皆无注解渠特以问余余顾其内经诸书中亦不见其文既相别矣乘蹇且十里外飒然而悟欲复回以告予之旧契已归且远乃令载之以示来者夫五者五脏也脏者里也六者六腑也腑者表也病在里者属阴分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病在表者属阳分宜以辛温之剂发之汗之此五苦六辛之意也颜师古不注盖阙其疑也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余又徐思五积六聚其用药亦不外于是夫五积在脏有常形属里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六聚在腑无常形属表宜以辛温之药发之汗之与前五苦六辛亦合亦有表热而可用柴胡之凉者犹宜热而行之里寒而可用姜附之热者犹宜寒而行之余恐来者不明内经发表攻里之旨故并以孟坚五苦六辛之说附于卷末(金?张从正《儒门事亲?攻里发表寒热殊途笺》)要求:1.给上文断句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文意理解?张从正写这篇短文的原因是什么??“五苦六辛”之说有几种解释,各是什么?答案: 1.顷。
余之旧契读孟坚汉书艺文志载五苦六辛之说。
而颜师古辈皆无注解。
渠特以问余。
余顾其内经诸书中亦不见其文。
既相别矣。
乘蹇且十里外。
飒然而悟。
欲复回以告。
予之旧契已归且远。
乃令载之以示来者。
夫五者。
五脏也。
脏者。
里也。
六者。
六腑也。
腑者。
表也。
病在里者属阴分。
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
病在表者属阳分。
宜以辛温之剂发之汗之。
此五苦六辛之意也。
颜师古不注。
盖阙其疑也。
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
余又徐思五积六聚。
其用药亦不外于是。
夫五积在脏。
有常形。
属里。
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
六聚在腑。
无常形。
属表。
宜以辛温之药发之汗之。
与前五苦六辛合。
亦有表热而可用柴胡之凉者。
犹宜热而行之。
里寒而可用姜附之热者。
犹宜寒而行之。
余恐来者不明内经发表攻里之旨。
故并以孟坚五苦六辛之说附于卷末。
2.?顷:近来。
?旧契:意气相投的老朋友。
?渠:他。
?顾:察看。
?且:将近。
?飒然:突然。
?且:而且。
?阙其疑:暂缺而存疑,不主观臆测。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字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黄帝内经》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礼记》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法,其中“切”指的是?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脉答案:D3.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B4. “金匮要略”是哪位医家的主要著作?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5. “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五运”指的是?A. 五行B. 五脏C. 五味D. 五色答案:A6.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其中“五行”包括以下哪些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青、赤、黄、白、黑答案:A7.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金、木、水、火D. 心、肝、脾、肺答案:A8.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中“八纲”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B. 五脏、六腑、经络、气血C. 风、寒、暑、湿、燥、火D. 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答案:A9. “脏腑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脏腑”指的是?A. 五脏六腑B. 十二经络C. 奇经八脉D. 任督二脉答案:A10.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A. 银针B. 钢针C. 金针D. 铜针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著作属于中医经典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ABCD12. 中医的“四诊”包括以下哪些?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13. “五行”与“五脏”相对应,下列哪些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木-肝B. 火-心C. 土-脾D. 水-肾答案:ABCD14. “六淫”是中医病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15. “七情”是中医情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以________为中心的整体。
《医古文》试题上海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医古文》试题第一部分:关于试卷的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10-12)二、填空题(10-12)三、词语注释题(15-18)四、句子今译题(15-18)五、阅读题(30-30)六、简答题(20-30)中级100分,高级120分。
考试时间:中级120分钟,高级150分钟。
第二部分:试卷详析。
一. 单选题(每小题1分)1.“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中“青衿之岁”指()A.年幼之时B.求学之时C.患病之时D.白首之时2. 比喻至孝之举的词语是()A.刲股B.伏轼C.推毂D.捐馆舍3.“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中“蒿艾”意思是()A. 长得好的野草B. 可以治病的药草C. 自喻不才D. 比喻不同的人才4.“思过半”义为()A.收益多B.刻苦努力C.思虑多D.进展神速5.“迪帝轩之遗烈,祗文母之慈训”一句,注释错误的是()A.迪:继承。
B.帝轩:黄帝。
C.烈:功业。
D.祗:只是。
6. 在《仓公传》中,公乘阳庆对淳于意说“尽去而方书,非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A.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是不对的。
B.全部抛弃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样的。
C.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个意思。
D.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因为它们是不对的。
7. “散发林阜,人纲不闲”(3)的“闲”义为()A.闲散B.悠闲C.闲暇D.熟悉8. 下列没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是()A.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B. 吉凶之机,应若影响。
C. 但日服而病日增。
D. 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
9. “乐于用则豫章贵”中“豫章”比喻()A.低贱的人B.无用的人C.迟钝的人D.胆怯的人10.“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之水?”出自()A.黄帝、岐伯之事。
B.长桑君、扁鹊之事。
C.公乘阳庆、仓公之事。
D. 涪翁、程高之事。
11. 以同书的祖本或别本对照校勘的方法叫()A.对校B.他校C.本校D.理校12.“脉至如火薪然”中“然”与“燃”的关系为()A.异体字B.同形词C.通借字D.古今字13.“善摄生者,宜暂远帷幕“中”帷幕“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委婉C.借代D.举隅14.“乃与庖牺氏之八卦绵历今古”中,“庖牺氏”即()A.伏羲氏B.神农氏C.黄帝D.岐伯15.“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亏”具体意为()A.人身阴气消长依据月亮盈亏B.月亮亏,则人身阴气长;月亮盈,则人身阴气消C.只有月亮发生盈亏才会导致人身阴气消长D. 月亮盈,则人身阴气长;月亮亏,则人身阴气消16.“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最确切的含义是()A.人身之阳气如同填空之太阳B.阳气与太阳同样重要C.日失其所,则天不彰; 阳失其所,则人折寿D.以无日则天不彰比喻无阳则人折寿二. 填空题(每空格0.5分)1. 古代医书注明字音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四要?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内守D. 劳逸结合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医学家的主张?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孙思邈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望”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切诊,即诊脉4. “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涩C. 酸、甜、苦、咸、淡D. 酸、甜、苦、辣、淡5. 下列哪项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A. 创立了中医基础理论B. 系统论述了伤寒病的治疗C. 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D. 制定了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6.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其中“四气”指的是?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喜、怒、忧、思D. 酸、苦、甘、辛7.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A. 人体的三个主要脏器B. 人体的三个主要能量系统C. 人体的三个主要排泄系统D. 人体的三个主要防御系统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作用是?A.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描述人体结构C. 指导药物的配伍D. 描述人体的生理功能9. “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B. 酸、甜、苦、辣、咸、淡C. 喜、怒、忧、思、悲、恐D. 春、夏、秋、冬、长夏、短夏10. “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A. 七种基本情绪B. 七种基本病因C. 七种基本治疗方法D. 七种基本药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两部分。
2.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木生______,火克金。
3.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正气”和“邪气”的平衡有关,其中“正气”指的是______。
医古文及答案一、1.“ 邯,人,即下医”中,“ ”的意思是:(A 高B 尊重C 尊D 富B)2.“舍客桑君,扁独奇之”中的“奇”,可:A 奇怪B 惊奇C 使⋯⋯奇异(D)D ⋯⋯奇异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A 回避B 要求C 征召C)D4.“扁乃使弟子砥石”中,“ ”的意思是:(A 研磨B 利C 害D 灸A)5.“太祖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A 号B 年号C 号D 号(C)6.“佗舍去,稍小差”中,“稍”意思是:A 稍微B 逐C 很快D 一点儿(B)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B)A 微的病B 四肢的病C 体表的病D 重的病8.“得,班班可”中,“ ”的意思是:(B)A 念B 通“ ”C 回D9.“昔仲尼没而微言”中的“没” :(C)A .没有B.沉没C.死亡 D .没10.“今其要,以篇籍”中“ ”的是:(D)A .去B .减C.整D.取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B)A .一向B.从前C.向 D .才12.“省病疾,在口”中的“口”意思是:A .才能出众B.明敏C.解高明(D)D.口才敏捷13.“ 百年之寿命,持至之重器”中的“ ”意思是:(B)A .奉献B.拿着C. D .断送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A)A 使木材弯曲B 揉搓C 使方木D 柔15 “ 于先生郭子堂”中“ 堂”指(B)A 堂B 房C 卧房D 戒之所16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A)A 接B 属于C 种D 通“嘱”,嘱托17 “拯黎元于仁寿,羸劣以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C)A 衣食粗劣之人B 品劣之人C 体弱多病之人D 境之人18 “幸遇真,式”中的“式”的意思是(A)A 用B 通“ ”C 法式D 形式19.“去圣寖,其学精”中“寖”的意思是A 浸B 久C 逐D 已(C)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A 表副B 大德C 洪大(DD 句首气助)21.“后世有子云其余而之斤正焉”中“”的意是 A .金属之一 B.通“ ” C.帮助(D .B)22.“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A)A .主宰B .治疗C.治理 D .正常23.“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中“蚊负”比喻(B)A .见识浅陋B .能力小而责任重C.力不从心 D .事物繁多,数不胜数24“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C)A .开放B.萌芽C.草木枝叶凋落 D .发现25.“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中“黔首”和下列词语意义不同的是:( A )A .鄙人B.苍生C.平民 D .布衣26.“圣智不能欺也”中“欺”的正确含义是:(A)A .超越B.欺骗C.诬陷D.轻视27“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向隅”义为(A)A “向隅而泣”的缩写B 面向窗口C 面向大家D 面向医生28“谅非忠恕之道”中“谅”义为( B )A 原谅B 确实C 诚实D 正直29“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中“戴面”义为(A)A 仰面B 戴面具C 戴方巾D 戴帽子30.“游学徐土,兼通数经”中,“游学”的意思是(A)A 到远方拜师学习B 旅游学习C 到各地学习D 游玩二、多项选择题31.以下词语表示“病愈”的是:(ABC)A“吾疾其遂瘳矣乎”中的“瘳”B“其后服人参膏尽数斤,病已”中的“病已”C“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中的“病如失”D“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中的“起”E“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中的“少”32.以下不含有偏义复词的是:(BCDE)A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
读李中梓所著《医宗必读》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凡治泄瀉,當有九法。
使濕從小便而出,如農民治澇,導其下流。
雖處俾隘,不擾巨侵。
經雲: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又雲:在下者,引而竭之是也。
此謂淡滲法。
氣屬于陽,性本上升,胃氣注迫,則而下陷。
升、柴、羌、葛之類,鼓舞胃氣升騰,則下注自止。
此謂升提法。
熱淫所至,暴注下迫,乃火挾邪勢,將膀胱脾中水谷,盡驅而出,必欲無留一絲而後快。
若不急用清涼大劑治之,鮮有不敗乃事也。
此謂清涼法。
痰凝氣滯,食積水停,皆令人瀉,隨證驅逐,勿使稽留,經雲通因通用是也。
此謂疏利法。
瀉利不已,急而下趨,愈趨愈下,瀉何由止?甘能緩中,善禁急速,且樯稼作甘,甘爲土味,所謂急者緩之是也。
此謂甘緩法。
瀉下日久,則氣散而不收,無能統攝,注瀉何時而已?酸之一味,能助收肅之權,經雲:散者收之是也。
此謂酸收法。
土得無漸,水邪不濫。
故瀉皆成于土濕,濕皆本于脾虛。
倉廪得職,水谷善分。
經雲虛者補之是也。
此謂燥脾法。
腎主二便,封藏之本。
況雖屬水,真陽寓焉。
少火生氣,火爲土母,此火一衰,何以運行三焦,腐熟五谷乎?故積虛者必挾寒,脾虛者必補腎。
此謂溫腎法。
注瀉日久,幽門道滑,雖投溫補,未可奏功。
需投澀劑,所謂滑者澀之是也。
(1)你从以上文字中可归纳出李中梓治疗泄泻的方法有哪几种?(2)李中梓认为,泄泻的源头是什么为患?(3)文中的“經”是指哪部医学著作?你如何看待这部著作?(4)翻译下列文句①熱淫所至,暴注下迫,乃火挾邪勢,將膀胱脾中水谷,盡驅而出,必欲無留一絲而後快。
若不急用清涼大劑治之,鮮有不敗乃事也。
②土得無漸,水邪不濫。
故瀉皆成于土濕,濕皆本于脾虛。
倉廪得職,水谷善分。
③故積虛者必挾寒,脾虛者必補腎。
此謂溫腎法。
(5)根据阅读以上文字所得,分析下列病案。
女,24岁。
夏日贪凉,吹空调,喝冷饮,两日前出现腹痛腹泻,自服黄连素后泄泻好转,但仍未完全止住。
患病以来见手脚冰冷、恶寒无汗、纳谷不香、恶心欲呕、大便溏薄、起夜频繁、气短懒言。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B)尊重。
2.“舍客长XXX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D)认为……奇异。
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C)征召。
4.“XXX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A)研磨。
5.“太祖闻而XXX,XXX常在左右”中,“太祖”是:(C)庙号。
6.“XXX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B)逐渐。
7.“XXX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B)四肢的病。
8.“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B)通“记”。
9.“XXX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C)死亡。
10.“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D)节取。
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B)从前。
12.“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D)口才敏捷。
1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B)拿着。
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A)使木材弯曲。
15.“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B)书房。
16.“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A)接续。
17.“XXX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C)体弱多病之人。
18.“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A)用。
19.“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C)逐渐。
20.“XXX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D)句首语气助词。
21.“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锡”的意义是(B)通“赐”。
22.“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A)主宰。
D吾闻此言,心中大喜。
B此事传闻已久,不可轻信。
改写建议:23.“因为自己见识浅陋,能力小而责任重,所以勉力避免出现失误。
”24.“‘木敷者,其叶发’中‘发’的意思是草木的新叶生长。
”25.“‘黔首共余食,XXX也’中‘黔首’与‘鄙人’‘苍生’‘布衣’的意义不同,指的是平民。
医古文考试大纲
(摘自《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大纲》,广东省中医药局编印,2004年)
一.目的:
掌握阅读古医籍的方法,培养理解中医药古文献文意和读出其学术信息与学术价值的能力。
并从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医史文献和传统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治学方法,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从而提高阅读古医籍文献的兴趣和钻研中医传统学术的能力。
二.教材:
《医古文阅读训练》(赖文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三.内容
考试内容为以下六十则古代中医药短文的断句、文意理解、摘要、提炼观点和概括宗旨(详见每篇文选后的练习题)。
(一)周学海《读医随笔》
(二)程衍道《医法心传·自序》
(三)林珮琴《类证制裁·自序》
(四)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下·医非小道记》
(五)王孟英《归砚录·弁言》
(六)《医碥》赵林临序
(七)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八)张杲《医说·神医·以医知名》
(九)桂超万《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节选
(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二·傅山传》
(十一)李中梓《医宗必读·四大家论》节选
(十二)《重庆堂随便》杨照藜序
(十三)《存存斋医话稿》陈锦序
(十四)柯琴《伤寒论注·自序》节选
(十五)邵达《订补明医指掌自记》
(十六)吴谦等《医宗金鉴·正骨手法总论》
(十七)王孟英等《增补评注温病条辨·解儿难题词》
(十八)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
(十九)《幼幼集成》梁玉序
(二十)《诊家正眼》尤侗合镌三书序
(二十一)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古文加减论》节选
(二十二)程林《医暇卮言·卷上》
(二十三)张子和《儒门事亲·水解》
(二十四)《药徴》跋
(二十五)吴崐《医方考·自序》
(二十六)《傅青主女科》祁尔诚序
(二十七)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卷一》
(二十八)王纶《明医杂著·处方药品多少论》薛已注
(二十九)朱肱《伤寒总病论·辩论》
(三十)陈修园《陈修园医书·十药神书注解·丁字保和汤》节选(三十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黄连》节选
(三十二)莫枚士《研经言·释喘》
(三十三)张介宾《质疑录·诸痛不宜补气》
(三十四)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痈疽叙论》
(三十五)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三十六)《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岫云按
(三十七)《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
(三十八)绮石《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
(三十九)喻昌《医门法律·秋燥论》节选
(四十)吴师机《理瀹骈文·略言》节选
(四十一)张从正《儒门事亲·谤峻药》
(四十二)孙应科《寡刻跌损妙方启》
(四十三)张璐《张氏医通·诸失血证》节选
(四十四)《医贯》薛三省序
(四十五)赵献可《医贯·阴虚发热论》
(四十六)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三吴治验》
(四十七)苏轼《盖公堂记》节选
(四十八)魏之琇《续名医类案·衄血》
(四十九)周振鹤《回春录新诠·沈裕昆妻》
(五十)吴崐《医方考·喉闭门》
(五十一)王肯堂《郁冈斋医学笔塵·卷下·余云衢》
(五十二)吴又可《温疫论·体厥》
(五十三)蒋希曾《经验医案·暑湿蒙蔽清阳似热结证》
(五十四)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倪孝廉》
(五十五)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上·经不调》
(五十六)陈桷《石山医案·痛经》
(五十七)李修之《旧德堂医案》
(五十八)曹仁伯《过庭录存·安徽程》
(五十九)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难经本义》
(六十)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景岳全书》
四.要求:
1、用“。
”号给短文断句。
2、理解文句的含义。
3、根据要求摘录的原文要点。
4、把握作者的主张、观点和该文的写作意图与宗旨。
五.参考资料:
《医古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编)。
参见“2015年考生必读之三: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