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 格式:pptx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8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三、课型与课时安排新授课,1课时四、教学时间五、教学手段PPT课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巩固练习、课后作业。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民运动,走向灭亡。
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民运动呈现了哪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
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
八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实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A 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没有体现农民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意愿,排除B项;“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与义和团运动的有关,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颁布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与“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
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A.学习西方治国B.实行君主专制C.平均分配土地D.实现男女平等【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所以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学习西方治国,A项正确;《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它的最突出的特点并不是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的平均分配方法,所以,平均分配土地不是《资政新篇》的主张,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中无论是土地的分配还是选官都体现了男女平等,排除D项。
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失败。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对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术语感到陌生,如“拜上帝教”、“天京事变”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过程,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原因及其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其领导层的变动。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老师提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课件。
4.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
5.视频资料: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或片段。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和教师提供的《天王宝座》《天王府模型》《天王府花园》等图片,阅读文献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难的民族产生雄健的精神。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毅然举起太平天国的大旗展开斗争,铸就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和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温故知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
英法联军(军队)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的是俄国(国家)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导入:讲诉洪秀全发动起义前的小故事。
2、学习新课:第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问题:洪秀全与金田起义——相关史事有哪些?(1)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宣传发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前期领导核心(4)永天王(洪秀全)安东王(杨秀清)封南王北王西王翼王王:冯云山韦昌辉萧朝贵石达开人物扫描:洪秀全与拜上帝教出身农家,苦读诗书希望四次乡试,次次落榜失望仇视孔子,毁弃孔学痛恨创立组织,传教宣传梦想材料研读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道:“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驿,未走先哭。
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禁山而来,如虎兕(si)出柙(xia),先锋已到三里圩(xv)。
……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
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