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质量管理、验收管理(图文并茂)
- 格式:ppt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48
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做法图文详解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基本规定1、项目部应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2、应编写施工组织设计,重要的分项(专业)工程必须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报监理(建设)单位审定。
施工市场条件发生变化,应及时修订施工方案,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后执行。
3、应在施工作业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适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内容应真实、完整。
4、必须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和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进行准则施工单位。
5、钢结构、幕墙等专业工程原则上必须检测的项目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房地产项目的检测(试验)单位进行检测;施工结束后,建设、设计、施工、协同监理及专业承包单位应共同验收,并按规定填写验收原始记录。
6、建筑工程设计荷载不断增加、结构改动、主要使用功能改变,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设计方案;并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审批。
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
7、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工程成品保护,防止碰伤、缺损、污染。
8、施工现场应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二、产品质量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1、基槽(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应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需要进行基槽(坑)验收,并填写楼板验槽记录。
2、灌注桩施工时,施工、监理单位应对成孔、清渣、钢筋笼、混凝土浇筑等工序进行检查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
端承桩必须保证有效保证桩孔降至桩端持力层,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3、现场拌制砌筑电镀,原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搅拌时间达到规范其要求。
4、砌体工程砂浆饱满度应符合要求;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冬、雨季施工时,每日砌筑倾斜度不宜超过1.2m。
5、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前方可浇筑。
6、混凝土施工缝应按规范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不得随意留置。
7、大体积混凝土应按施工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分层、分段施工,并落实控温措施。
主控项目5。
4。
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ﻫ检验方法:观察。
5.4.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 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ﻫ检查数量:按有关规程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5.4.3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一般项目ﻫ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5。
4.4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 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ﻫ检验方法:观察。
ﻫ5.4.5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ﻫ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ﻫ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ﻫ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 0%。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钢筋质量验收标准
钢筋绑扎、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自检,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
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型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
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3、检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现象。
5、钢筋表面不允许有油渍、漆污。
6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以下表规定。
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表
7、钢筋保护层的允许偏差,不得超出以下表规定
钢筋保护层厚度表
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在浇筑砼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验收,及时办理隐蔽工程记录。
钢筋加工均在现场加工成型,钢筋工程的重点是粗钢筋的定位和连接以及主次梁的下料、绑扎,钢筋绑扎,以上工序均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钢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验收标准引言:钢筋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材料之一,发挥着承受荷载和增强混凝土的作用。
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钢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以及相关的验收标准。
1. 材料准备钢筋的质量控制始于材料的准备阶段。
首先,钢筋的牌号和规格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且带有正规的生产厂家标志。
其次,应检查钢筋的表面是否平整、无明显裂纹、腐蚀以及锈蚀情况。
最后,检查钢筋的实际直径和长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2. 班组组织与培训施工中,钢筋加工和安装的质量直接受到班组组织和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
因此,质量控制要点之一是保证钢筋班组的合理组织和培训。
班组组织要求应明确,并且责任分工明确,确保钢筋施工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同时,定期组织钢筋施工技术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3. 钢筋加工工艺钢筋的加工工艺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
首先,钢筋加工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长度的测量和标注,并注意避免弯曲或斜切。
其次,在进行钢筋连接时,应采用可靠的方法,确保连接处的夯实和完整。
最后,钢筋的切割应采用专业的工具和正确的切割方法,避免钢筋表面的损坏和变形。
4. 锚固和固定钢筋的锚固和固定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施工中,应保证钢筋与模板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并在锚固和固定时使用可靠的方法,如钢筋束焊接和螺栓固定等。
此外,应注意避免钢筋焊接产生的裂纹和变形,并定期检查锚固和固定的牢固性。
5. 验收标准实施质量控制的同时,钢筋施工还需要符合一系列的验收标准。
验收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钢筋的尺寸和位置,即钢筋截面积、间距和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是钢筋的完整性和锚固,即钢筋是否有裂纹、腐蚀、锈蚀等问题,以及锚固是否牢固可靠。
最后是钢筋的连接和固定,即钢筋是否连接完整、牢固,并与混凝土浇筑无冲突。
结论:钢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图一、引言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的流程图,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得到有效的监控和控制。
二、流程图以下是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的流程图,包括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和相应的操作措施:1. 钢筋材料采购-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对供应商提供的钢筋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等;- 检验合格后,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材料采购。
2. 钢筋材料储存- 将钢筋材料储存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仓库中;- 对储存的钢筋材料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无损坏和锈蚀。
3. 钢筋加工- 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对钢筋进行切割、弯曲等加工;- 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尺寸和形状的偏差,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 钢筋安装- 根据施工图纸和要求,将钢筋按照规定的位置、间距和数量进行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钢筋的位置偏差和间距偏差,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5. 钢筋焊接- 对需要焊接的钢筋进行清洁处理,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采用合格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进行焊接作业;- 对焊接接头进行质量检验,包括焊缝的质量、焊接强度等。
6. 钢筋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前,对钢筋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确保位置、间距和数量符合要求;-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确保钢筋完全浸泡在混凝土中;- 浇筑完毕后,对浇筑部位进行质量检验,包括钢筋的埋设质量、混凝土的密实度等。
7. 钢筋工程验收- 在施工完成后,对钢筋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钢筋的位置、间距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焊接接头的质量是否合格,混凝土的质量是否达标等;- 验收合格后,出具相应的验收报告,并进行档案归档。
三、总结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图详细描述了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和相应的操作措施。
通过严格按照流程图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保证钢筋工程的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