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知识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2
网络经济学笔记一、梅特卡夫法则:是指反映信息网络倍增扩展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按此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
梅特卡夫法则概括的就是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将已经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人的数量这一基本的价值原理。
二、网络外部性:反映信息网络倍增扩展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按此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
这说明网络效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成指数。
这一法则用经济学术语描述就是网络外部性。
一个使用者从产品消费中得到的效用随着消费同一产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网络外部性的表现: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购买者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由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或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
网络外部性的实现策略(1)扩大消费者的安装基础,获得先发优势(2)增加潜在消费者对网络外部性的预期,取得规模优势(3)提高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兼容程度,实现间接外部性收益网络外部性的影响网络外部性本身是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
积极(正)的网络外部性,指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者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加。
消极(负)的网络外部性,指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者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减少。
网络外部性产生的原因(1)网络系统的交互性(2)网络系统的正反馈三、说明网络经济下出现边际效用递增的原因:答:1、信息的边际效用递增性:传递性是信息的一个基本特征;信息具有自我累计增值的功能;信息具有边际效用递增性。
2、网络信息系统的信息自动处理和生成功能。
网络的这种特殊功能一方面使得网络内的信息规模得以迅速扩大,提高了整个网络的总价值;另一方面,也实实在在地使网络的用户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效用。
3、信息产品消费的特殊性:消费锁定;网络外部性;信息产品消费规模的自我扩张性。
四、摩尔定律:反应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
按此定律,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同期价格以减半数下降。
名词解释:1、外部性是指一个市场参与者(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到了其他人或者公共的利益,而行为人却没有因该行为做出赔偿或得到补偿。
2、网络效应:就是利用通过网络而从中所产生的种种无法估计的经济或市场效益或指使用者从用户网络中获得的额外的福利变化。
3、路径依赖:即使在一个以自愿抉择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为特征的世界中,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如一些技术、产品或是标准)一个次要的或暂时的优势或是一个看似不相干的事件都可能对最终的市场资源配置产生重要而不可逆转的影响。
或是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
简而言之,路径依赖就是过去的发展对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影响。
4、锁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从一个系统(可能是一种技术、产品或是标准)转换到另一个系统的转移成本大到转移不经济,从而使得经济系统达到某个状态之后就很难退出,系统逐渐适应和强化这种状态,从而形成一种“选择优势”把系统锁定在这个均衡状态。
5、转移成本是对路径依赖程度和锁定程度的衡量。
转移成本是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以取代原有商品的过程中,过渡所需要支付的费用。
Paul Klemperer 基于经验品的角度将其解释为:第一,学习的成本(如键盘转移);第二,交易的成本(如更换供应商带来的风险及交易费用);第三,机会成本(如老客户优惠等)。
6、标准: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用户希望购买已经或将会成为标准的网络。
在经济生活中存在两种标准:一种是公开的或正式的标准,另一种是实际上的标准。
7、安装基础是一个与网络规模、锁定和转移成本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它反映的是某一产品的用户数量或是一个网络的加入者规模,同时它又不仅仅是一个数量概念,如果已加入网络的用户转移成本很大,那么这个网络的现有安装基础就很大。
8、兼容:当组合两种产品用来提供服务或是从一种商品转移到另一种商品而不需要增加额外成本的时候,这两类产品是可兼容的。
网络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梅特卡夫定律: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 Law网络的价值以网络节点数(用户数量)平方的速度增长。
V=n2(以电话网为例)梅特卡夫定律不仅适用于电话传真等实体网络,还适用于虚拟网络,即通过人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相关联的群体,如使用同一个产品(商务平台、聊天软件等)的用户之间所存在的用户网络关系。
2、虚拟企业:1991年,美国学者肯尼思•普瑞斯、罗杰•内格尔等最早提出了“虚拟企业”的概念。
中国台湾《经济时报》认为:虚拟企业的基本精神在于突破企业的界限,延伸企业的企图,借用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倡导经理尽可能将所有的事分包给其他成员。
国内学者认为:虚拟企业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将实现某种机遇所需的若干企业资源,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动态合作经济实体。
每个企业只保留其核心功能,而将其他常规功能虚拟化,由其他企业来完成。
3、横向差异化:横向差异化不存在“好坏”区别,产品的价格通常一致,这样价格相同时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仅仅与个人偏好有关4、纵向差异化:在纵向差异化产品空间中,所有消费者对偏好次序一致,产品价格通常是不同的,质量加价比较普遍版本化5、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是指如何更有效地培植企业现有的资源,以最低成本去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以获得最大的未来无形资产,即经营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这种经济状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资源,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
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
6、锁定效应:(由于经济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和他们无法预见未来的无效率,这把经济行为主体局限在原来技术网络之中,或锁定在原来的运行平台。
即用户对某个网络产生依赖性,不愿意转移到其他网络中去)网络产品的用户一旦使用了某公司的产品,由于转移成本很高,将会对该公司的系列产品具有越来越大的依赖性,从而被锁定在该公司的产品上。
7、协同价值:由于其他消费者使用,而从产品或服务中得到的价值。
选择填空题1、新经济辨析:1980年托夫勒提出后工业经济;1982年奈斯比特提出知识经济;1986年福莱斯特提出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提出信息经济;1996年ODBC 定义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6年商业周刊提出新经济;1998年版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定名为《发展的经济》;90年代后期IT作为互联网技术基础成为新经济的代名词。
2、网络经济的物质基础—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经济的技术基础—Internet技术;网络经济赖以发展的根基—企业信息化;3、网络按连接方式分为: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
网络按节点的传输方式分为:双向网络和单向网络。
4、名词解释1、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知识、信息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社会化了的全球直接经济形态。
2、保留价格:某人愿意为某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通常被认为是此人的保留价格。
3、边际消费者效用递减:在价格不断调低的过程中,后进入市场的消费者总比已经购买此产品的消费者具有更低的保留价格,对该产品的效用评价更低。
4、协同价值:当新的用户加入网络时,老用户从中获得的额外价值,协同价值取决于网络规模。
5、自有价值:在没有别的使用者的情况下,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那部分价值。
6、网络外部性:一个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
7、梅特卡夫法则:网络价值的大小以网络节点数平方的速度增长。
8、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个体的效用随着需求方数量的增多而增大。
9、数字产品:特指在网络经济中交易的可以被数字化,即编码成一段字节,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的事物。
10、长尾理论:11、临界容量:维持均衡的最小网络规模。
12、正反馈:描述的是一个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过程。
13、负反馈:描述的是一个强者走向衰弱而弱者逐渐强大的过程。
14、马太效应: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15、锁定: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从一个系统(可能是一种技术、产品或标准)转换到另一个系统的转移成本大到转移不经济,从而使经济系统达到某个状态之后就很难退出,系统逐渐适应和强化这种状态,从而形成一种选择优势把系统锁定在这个均衡状态。
网络经济学1. 引言网络经济学是研究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学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经济学对于理解和解释现代经济的运行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网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2. 基本概念2.1 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是指互联网技术与经济产业深度融合的经济形态。
互联网经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生产、流通和交换,具有信息化、无时空限制、低成本等特点。
2.2 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指的是互联网上的一项增加对其他用户产生积极影响的行为。
网络外部性在互联网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数越多,社交价值越高,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加入。
2.3 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指增加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会促使更多用户使用该产品或服务的效应。
网络效应在互联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网络市场平台的规模越大,更多的卖家和买家可以参与交易,从而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3. 网络经济学原理3.1 双边市场理论双边市场理论是网络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研究在一个平台上存在两个或多个独立的用户群体之间的交互关系。
在网络经济中,平台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吸引足够的买方和卖方,并通过促使两者之间的交易来创造价值。
3.2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在经济体系中的传递、获取和利用的学科。
在互联网经济中,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促进了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3.3 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指传统产业通过应用数字技术进行转型升级的过程。
数字化转型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4. 网络经济对经济的影响4.1 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通过打破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使得交易更加便捷和灵活,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4.2 共享经济的崛起共享经济是指个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共享自己的资源和服务。
共享经济通过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经营模式,推动了创新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第一章1. 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及数字经济则进一步用新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经济商品的名称来定义这种经济。
2. 网络经济: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 ^态。
3•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有什么异同?与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相同,网络经济同样是对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新兴的一个经济形态的一个描述。
但是与它们分别强调经济的信息内涵和数字形式不同的是,网络经济突出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即网络化特征。
我们将新经济中出现的具有显著网络化特征的产品市场和相关产业作为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区别?实证分析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或研究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让解决的”,也就是说,它主要通过对历史和现实诸多现象和变化的具体考察,从中总结出有关的规律性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有关的经济学说体系。
规范分析是指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是研究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的”,也就是说,在有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中,其中判断或结论得出的是以一定的价值标准为前提的。
第二章1、保留价格:某人愿意为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通常被认为是此人的保留价格。
2、消费者的效用怎样衡量?效用:是十分主观的概念,是个人消费品获得满足感的数字度量。
在保留价格上,他或她在买或者是不买这件商品是持无所谓态度。
用e n 来表示某人对对产品n的保留价格,则该消费者对此产品的效用评价,设为 u,i就可以用q来量化评述。
e对某产品定价P> n=u,消费者不会购买;i当P三e n=u,消费者选择购买;若i i i iU n=e n>e m= U m,消费者对n的保留价格高于B. 实际效用递减,与边际效用有效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网络经济学部分第二章1、网络外部性:指产品的价值随着使用者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2、网络外部性的分类:直接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3、产生网络外部性的原因:网络自身的系统性、网络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补性,以及网络内部信息的交互性。
4、影响网络外部性的因素:①、从网络系统的物理性质看,影响因素有网络规模和信息流动速度。
②、从经济学角度看,影响因素有市场多样化程度和转移成本的高低。
5、需求方规模经济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需求方规模经济是立足于产品使用网络的一种规模经济效应,它来源于网络外部性。
它产生于市场需求方面。
6、网络产品的需求曲线特点:①、需求曲线出现拐点,意味着厂商在不同的网络规模中,所需关注的重点发生变化。
②、规模越大,对消费者的效用越大,越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反过来又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③、网络规模小于no时,网络产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④、网络络规模大于no时,网络产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7、转移成本:用户从一个网络转移到另一个网络时必须承担的所有费用。
锁定效应:用户对某个网络产生依赖性,不愿意转移到其他网络中去的现象。
8、边际效益递增规律产生的原因:锁定效应的存在,信息和知识具有积累效应使知识含量不断增加,网络外部性的存在。
第三章1、公共产品的特性:①:非竞争性: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为零;②:非排他性。
2、为什么网络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网络产品的非竞争性,网络产品的非排他性,软件的公共产品特征。
3、为什么网络经济中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现象:①:网络经济中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边际收益递增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和广度,都比传统经济中大得多;②:企业在全球寻找廉价资源,扩大生产中收到的限制减小了;③:知识的无限生产和供给提高传统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减少传统生产要素稀缺程度;④:技术进步成为潮流。
4、为什么网络经济中会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现象:来自分工和专业化的利益,成本结构的变化,学习效应的作用,网络的影响,需求方规模经济的刺激。
第一章1.网络经济的深远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计算机和网络将整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极大地改变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交流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1)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科技创新2)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发动机”3)提供新的商业平台4)影响力超越传统媒体5)扩充生活空间6)普通老百姓开始改变世界7)合作竞争和社会共享2.网络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实时性特征:1)实时性2)时间竞争3)适应性2.虚拟性特征:1)摆脱了现实空间的限制2)资源高效率利用3)促进经济全球化3.交互性特征:1)交互性2)交互关系的变化3.为什么说网络经济是以信息流为中心的经济?(P20)网络经济是以信息流为中心的经济。
互联网和旧媒体共同组成庞大的信息网络,为交换和市场活动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平台。
在信息流强有力的带动下,物流和货币流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网络经济中,信息流的中心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对物流和货币流的部分替代,对物流和货币流的控制。
1)对物流和货币流的部分替代2)对物流和货币流的控制4.电子商务具有哪些优越性?与传统贸易相比,电子商务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直接优势和间接优势。
1)直接优势(1)交易虚拟化:交易双方和交易中介的商务活动,基本上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
(2)交易成本低:买卖双方直接在网上进行交易,由于信息流在商务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不仅中间环节大大减少,而且对商铺、库存、人员的需求都大幅度下降,有的甚至将为零,如零库存生产、零库存销售等。
(3)交易率提高:电子商务改变了交易流程,简化了交易程序,使交易活动快速、便利,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和时间。
2)间接优势(1)增加商业机会(2)改变商业模式(3)带动经济变革5.为什么说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最高层次?1)世界各国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宽带网的普及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3)网络基础设施满足不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第二章2.什么是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如何分类的?网络外部性是新经济中的重要概念,是指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人的数量。
第一章1.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及数字经济则进一步用新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经济商品的名称来定义这种经济。
2.网络经济: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
3.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有什么异同?与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相同,网络经济同样是对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新兴的一个经济形态的一个描述。
但是与它们分别强调经济的信息内涵和数字形式不同的是,网络经济突出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即网络化特征。
我们将新经济中出现的具有显著网络化特征的产品市场和相关产业作为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区别?实证分析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或研究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让解决的”,也就是说,它主要通过对历史和现实诸多现象和变化的具体考察,从中总结出有关的规律性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有关的经济学说体系。
规范分析是指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是研究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的”,也就是说,在有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中,其中判断或结论得出的是以一定的价值标准为前提的。
第二章1、保留价格:某人愿意为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通常被认为是此人的保留价格。
2、消费者的效用怎样衡量?效用:是十分主观的概念,是个人消费品获得满足感的数字度量。
在保留价格上,他或她在买或者是不买这件商品是持无所谓态度。
用i ne 来表示某人对 对产品n 的保留价格,则该消费者对此产品的效用评价,设为u ,就可以用i ne 来量化评述。
对某产品定价P>i ne =u ,消费者不会购买;当P ≦i ne =u,消费者选择购买;若i n u =i n e >i m e =i mu ,消费者对n 的保留价格高于m 。
B.实际效用递减,与边际效用有效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当消费者多消费以单位的商品时,他或她的效用变化与增加的消费量之间的比率称为此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消费变动带来的效用变化就是两个保留价格之差,边际消费这就是由于价格下降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消费者。
C.边际消费效用递减:在价格不断调低的过程中,后进入市场的消费者总比已购买此产品的消费者具有更低的保留价格,对该产品的效用评价更低。
2、消费者保留价格与效用的影响因素:收入因素,自由价值因素,协同价值因素,个人偏好。
3、网络是互补的节点和链构成的,网络重要且鲜明的特点是不同节点和链之间的互补性。
网络提供的服务需要两个或更多的网络组成部分。
4、外部性是只一个市场参与者(个人、家庭、企业或者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到了其他人或者公共的利益,而行为人却没有因该行为作出赔偿或得到补偿。
5、外部性的影响?A 。
按外部性的方向分类:正的外部性,负的外部性。
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两者都破坏了市场应有的效用,降低了社会总效用,扭曲了成本效益原则:如果经济体中存在外部性,市场自发达到的均衡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存在着改进的可能。
B 。
外部性还可以分为金钱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
金钱外部性:消费者偏好改变导致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变化结合相关企业带来的影响就是典型的金钱外部性。
金钱外部性强调的是外部性的传递,是通过市场价格体系进行的。
技术外部性:网络经济中出现的消费者之间交互协同而产生的网络外部性是技术外部性。
6、网络外部性: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
网络的价值以网络节点数平方的速度增长。
7、网络外部性的分类:A 。
直接的网络外部性(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市场主体的数量所导致的直接物理效用而产生的外部性。
)和间接网络的外部性(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
)B 。
正的网络外部性和负的网络外部性。
8.伊克洛米德斯认为间接的网络外部性源于单向网络。
9.网络外部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和网络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互补性或者叫做网络内部信息交流的互动性。
10.影响网络外部性大小的因素:网络的规模,网络内部物质的流动速度 11.网络外部性影响:个人需求,市场需求。
第三章1、边际产量递减:是传统经济学中生产函数的重要特点。
当工人越来越多时,每增加一个工人对生产的贡献就越来越小。
2、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特点,为什么?(1)固定成本往往是沉没成本,这种成本不仅固定,而且在短期内难以变动,同时,如果生产停止,就无法收回,研发投入是典型的沉没成本。
(2)可变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购置和投入一些生产要素,这类要素的成本是随着企业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3)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增加最后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量。
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递增的,产品的边际成本相对于初期投入的固定成本而言往往是很小的,这在网络经济的核心产品—数字产品中尤为明显,在网络经济下生产普遍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边际成本在很大的产量之间内不存在明显递增趋势。
(4)平均成本是指单位产出的成本。
3、规模经济:因为较高的产量水平允许实现专业化分工,而分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
这就意味着,每单位产出的长期平均成本在生产的初期阶段是下降的,即规模收益递增。
4、供给方规模经济与需求方规模经济的联系(辨析):a 传统规模经济称为供给方规模经济:由于供给方生产要素的增加投入而引起的收益递增。
而基于网络外部性的收益递增规律所讨论的则完全是消费者的需求对收益的影响,因此叫做需求方规模经济:由于需求量的增加而引起的收益递增。
b 网络外部性所带来的收益递增规律并非是对传统经济学收益递减规律的否定,这俩者实际上是在经济中共同发挥作用,结果如何将取决于这俩种规律孰强孰弱,在传统经济中,源于供给方的收益规律占据主要地位,而在网络经济学中,源于需求方收益。
C 共同之处:它们都是由于达到一定的规模而引起的收益递增。
但是,基于供给方规模经济的收益递增有自然的限制,最后将导致收益递减。
而需求方规模经济的收益在生产足够大的时候却不会下降,因此收益递增以一种新的,更强烈的形式出现。
D 俩者结合“双重作用“:需求方的增长既减少了供给方的成本,又使产品对其他用户更具有吸引力---进一步加速了需求的增长,结果是极强的收益递增效应,从而导致人们对网络外部性的极大关注。
5、研发的特点:研发结果的不确定性是研发投资的最大特点,不确定性:a 在研发项目开始之前,其成功的可能性是一个未知数b 研发成果的使用方向很可能与人们预料的方向大相径庭c 准确计量研发成果最终的社会效益也是难以做到的。
6、数字产品:特指在网络经济中交易的可以被数字化,即编码成一段字节,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的事物。
7、数字产品的分类:以数字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作为划分依据a 内容行产品b 交换性工具产品c 数字化过程和服务性产品。
以用户与产品的交互关系作为划分依据:a 产品的传输模式b 产品的时效性c 同一产品的需求数量和使用频繁程度d 产品的运行性使用性质8、数字产品的特点:物理特性:不可破坏性,可变性,可复制性。
经济特性:非竞争性,“经验产品“的性质,外部性,对个人偏好的依赖。
第四章1、临界容量:可以被定义为维持均衡的最小网络规模。
维持均衡的最小网络规模,突破临界容量是达到市场均衡的前提条件。
2、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临界容量。
(图)3、正反馈理论是一个对动态的经济过程的描述,主要内容是在边际收益递增的假设下,经济系统中能够产生一种局部反馈的自增强机制,这种自增强机制会使经济系统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多态均衡,二是路径依赖,三是锁定,四是可能无效率。
正反馈:就是通常所说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即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弱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加剧而自我强化,出现滚动的累积效果,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赢者通吃,输家出局“的局面。
如图所示,不论输家还是赢家,他们的正反馈过程都呈现一种S 型进行的,经历三个阶段,以新技术的采用为例,启动阶段是平坦的,这时只有个别企业采用该技术,一般情况下,创新很少会被企业立即采用。
随着其他企业对该技术的了解,技术的采用到达一定规模的,在正反馈作用下进入起飞阶段并急速上升,而当大部分企业已经采用时,则进入了饱和阶段,扩散路径再次趋于平坦。
(图)4、转移成本:是对路径依赖程度和锁定程度的衡量。
基于产品的角度解释转移成本的构成:学习的成本、交易的成本、机会成本5、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
6、绝对集中度:是最基本的集中度指标,通常用在市场上处于前N位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总和来表示。
计算口径可以是销售份额,资产份额,产量份额,CRn=∑n i=1 (Xi/X)7、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的指标(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图)第五章1、进入壁垒的一般性分析:一般可以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战略性进入壁垒。
(1)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不受厂商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自然资源环境、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所形成的壁垒。
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学习效应、产品差异化、资本要求、对稀缺资源的占有优势。
(2)战略性进入壁垒是指在位厂商为了保持在市场的主导地位,利用在位者的优势所进行的一系列有意识的战略性行为,以构筑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的强大壁垒。
主要有两大类的战略行为:影响进入厂商未来的相对成本结构;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构。
第六章1、产品差异化:指企业以某种方式改变那些基本相同的产品,以使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存在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偏好。
分为横向差异化和纵向差异化。
2、差别定价:也称为歧视性定价。
以消费者的价值取向而不是生产成本作为数字产品定价的依据。
3、差别定价策略满足的条件: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而不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企业可以对市场细分并且组织套利;不同的细分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
4、捆绑销售:单纯的捆绑销售时比较少见的。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采用混合捆绑销售的方式。
所谓混合捆绑销售,就是指除了捆绑销售之外,企业还可以把捆绑的产品包拆开来进行单个产品的销售。
例如:独立产品的捆绑销售;关联产品的捆绑销售;混合产品的捆绑销售。
5、安装基础与锁定:对于销售商来说,安装基础可以视作他的一项重要“资产”。
这里所谓的资产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而是购买者控制和使用这些资源除了能够为购买者带来受益之外,还可以为销售商带来客观的预期受益,销售上可以通过对安装基础的系统升级、出售相关互补产品、垄断关键技术等方法获得高额受益。
例如:微软公司虽然垄断着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的市场,但是他没有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的销售来获取垄断溢价,而是使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的价格一降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