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本科生招生院系及专业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3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外交学专业国际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方向)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简介国际政治专业成立于1964年,是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国际问题研究的指示精神,在全国第一批设立的国际政治专业之一。
外交学专业成立于1996年,是我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外交学专业之一。
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方向成立于2002年,并于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本院三个专业/专业方向的区分将通过学生对相关课程的自主选择加以体现。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国际关系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造就具有坚实的政治学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学院尤其注重养成学生的独立思想能力与批判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获得较为丰富的校园和社会实践经验,以适应未来社会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
为此,国际关系学院坚持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从2012年起,学院的本科课程已经全面打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未来的职业取向,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自由选择自己的课程组合,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实现国际政治、外交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三个专业(方向)的分流。
三、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40学分,其中:●公共与基础课程:共42学分含全校公共必修课16-22学分,学科基础课程20-26学分;(留学生:36学分含全校公共必修课10学分,学科基础课程26学分)(港澳台:42学分含全校公共必修课9-1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27—33学分)●核心课程:38学分;(留学生44学分)●限选课程:42学分●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12学分;●社会实践(必修):一周,不计学分●毕业论文(必修):6学分;1、公共与基础课程:共42学分(留学生36学分)注:带*号者为留学生上,总计10学分;港澳台学生需修总计9-15学分(由英语课程决定)。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2017级教学计划)一、专业简介:国际政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成立于2017, 201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该专业方向采用二次招生的方式从全校各院系一年级学生中招生。
作为未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来自其他院系的学生原则上应修满12学分的原专业核心课程。
二、专业培养要求和目标2018年增设国际政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这是全国第一个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中国情怀、了解中外文化、具备一定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技能、除中文之外通晓两门联合国工作语言的高素质国际组织专门人才。
三、授予学位法学学位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40学分总学分:140学分,其中:公共与基础课程:共42学分含全校公共必修课16-22学分,学科基础课程20-26学分;◎留学生:36学分含全校公共必修课10学分,学科基础课26学分(其中7学分为“与中国有关课程”)。
◎港澳台42学分,含全校公共必修课9—15分,学科基础课27—33学分(其中10学分为“与中国有关课程”)。
核心课程:45学分(留学生51学分)限选课程:41学分(A+B+C+D)A、本专业认可的各学部内部分选修课程:14学分B、专业选修课程及学分:15学分C、毕业论文6学分(必修)D、毕业实践6学分(必修)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 12学分1、公共与基础课程:共42学分(留学生36学分)1)全校公共必修课:16-22学分(留学生10学分港澳台学生9--15学分)注:1、带*号者为留学生上,总计10学分,免修的思政和军理课7学分,所缺7学分用学科基础课中“与中国有关的课程”补齐;2、港澳台学生总计9-15学分(由英语课程决定),免修政治类课程10学分由学科基础课中“与中国有关的课程”补齐。
(2)学科基础课(20-26学分)(留学生26学分,港澳台学生27—33学分)①20—26学分(留学生19学分,港澳台17—23学分)②与中国相关课程(仅限留学生和港澳台:留学生需选课7学分,港澳台选课10学分。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一、基本情况1. 专业简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已有110年的办学历史(1910-2020),一百多年来,中文系学术薪火相传,历史上名师辈出,铸就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学术传统。
杰出的汉语言文字学家有:陈独秀、黄侃、刘复、王力、魏建功、唐兰、罗常培、朱德熙、高名凯、林焘、徐通锵等。
中文系目前共设5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学、古典文献、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言文学(留学生)本科专业。
共有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2个硕士点24个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中文系是最早入选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中文系教师潜心治学,勤奋著述,在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也获得一系列国际国内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
2016年公布的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评为A+。
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与中文系紧密相关的中国语言文学、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学三个学科入选。
在世界大学QS学科排名中,与中文系密切相关的有两个学科:(1)“现代语言”(Modern Languages),2016-2020年,连续5年稳居前10名,分别列第8名、第7名、第6名、第10名、第9名;(2)“语言学”(Linguistics),2016-2020年,连续5年分别列第10名、第10名、第10名、第17名、第16名。
中文系教师获得的科研奖励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等级上,都在国内中文学科居于前列。
2. 师资队伍北大中文系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
教师中,教授56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8人,助理教授5人。
中文系师资队伍齐整,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布局均衡,教学和科研实力强劲,几代学者在学术上不断开拓,续写辉煌,为中文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传承和社会文化进步努力奋斗,做出了卓越贡献。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一、信息管理系简介信息管理系始建于1947年,著名目录学家王重民先生在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的支持下设立,是我国自己创办的最早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机构之一。
其前身是图书馆学系,1987年5月改名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系,1992年改为现名。
其中图书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情报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教育部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科设有两个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
按系招生,文理兼收,入学后第三年自主选择专业。
现有教职员34人,其中教授13人(含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3人,讲师2人。
图书馆学博士生导师5人,情报学博士生导师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
另外,聘有外籍客座教授3人,国内兼职教授7人。
二.专业及专业方向: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准予毕业的总学分为148学分,其中1)必修课:87学分;2)选修课:54学分;3)毕业论文:6学分;2)图书馆学专业图书馆学专业准予毕业的总学分为148学分学分,其中1)必修课:87学分;2)选修课:54学分;3)毕业论文:6学分;2.专业代码:三、教学行政管理人员职务姓名办公电话系主任王余光 62756907 主管教学副主任周庆山62755677 教务员石晓华62751680 四、师资力量(姓名前打*者为博士生导师)五、教学设备与设施1.教学与研究实验室教研室:图书馆学教研室,情报学教研室。
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开放实验室,中国人搜索行为实验室,智能信息服务实验室,自动分类实验室等。
实习室:工具书实习室。
2.图书资料3. 研究基地: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北京研究基地。
4. 研究所:信息传播研究所,信息化与人类信息行为研究所中文图书(册) 论文 (册) 外文图书 (册)中文期刊 (册) 外文期刊 (册) 报纸(种)中 文 13304 2453 11456 7 外 文 684 2963 图书总量 16441期刊总量 14419总藏书量30860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专业简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于1998 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之后成立,由原来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组建而成。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一、本院简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2006年,前身是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成立于1986年3月。
艺术学院现设3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专业和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生招生专业。
即本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导)专业、艺术学专业(辅修、双学位)、文化艺术管理专业;艺术学辅修、双学位设有艺术学、影视学、节目主持人三个方向。
硕士专业:艺术学、影视学、美术学。
博士专业:艺术学一级学科各专业,目前招收:艺术学、影视学、美术学。
艺术学院承担了全校艺术类通选课及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1991年北京大学率先在全国作出每个在校生,需至少修满艺术类公共选修课2个学分才能毕业的决定。
目前,艺术学院每年接纳公共课学生人数均在5000人左右。
艺术学院还负责学生艺术总团的日常管理及艺术指导工作。
艺术总团下设有大学生合唱团、大学生交响乐团、大学生舞蹈团、大学生民乐团4个分团。
艺术学院设有:文化产业研究所、书法研究所、汉画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
艺术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行政人员5人。
艺术学院现有学生人数影视编导本科生150人左右,辅修、双学位150人。
艺术学院目前设有影视系,音乐系、美术系,还建有资料室及影视实验室等。
自成立以来在本科生、艺术双学位、全日制研究生和MFA的教学培养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另外还承担全校艺术课程的通选课及公共选修课教学任务。
我们一直把提高教学质量、把加强艺术学科建设,作为全院工作的重点,力争5?8年左右建成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居于国内一流地位的艺术学院。
二.专业及专业方向艺术学院从2001年起增设广播电视编导(简称影视编导)专业,学制4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面向全国招生。
影视编导专业依托北大雄厚的人文学科优势,借鉴世界各国影视艺术教育的先进经验,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进行开放的、面向社会、着眼未来的教学实践,体现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影视编导专业致力于为全国各电视台、电影厂、影视制作、经营单位、影视报刊、音像出版等单位或部门,培养从事影视创作、编导、影视艺术教学与研究、影视策划、制作管理、出版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一、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研究与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
国际关系学院学科结构完整。
现有四系(国际政治学系、外交学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系)、三所(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以及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等近20个研究机构;拥有国内国际政治学科最齐全的专业设置:本科专业有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暂不招生);硕士专业有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科社与国际共运、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博士点包括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科社与国际共运、中外政治制度。
其中国际政治、科社与国际共运自第一批起便入选全国国际政治类重点学科并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科社与国际共运专业还与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建立了“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研究基地”。
国际政治经济学则是我院在全国各高校国际关系院系中率先设立的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交叉学科。
国际关系学院师资队伍强大。
现有教师和科研人员56人,其中教授31名,副教授20名,讲师5名。
此外,学院还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院教师现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教育部项目和国际合作或海外基金资助课题共100多项。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联系广泛。
在国际化、开放型办学思路的指导下,学院现已同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合作关系。
其中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多个世界知名的大学或教育机构。
每年接待数十名海外学者来院讲学、访问或进修;同时,每年也选派若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赴海外访问、进修或学习。
北大外语类专业保送生招生简章最新发布北大2023年外语类专业保送生招生简章最新发布北大2023年外语类专业保送生招生简章最新发布!北京大学A+学科一共有35个,分别是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大外语类专业保送生招生简章最新发布,希望大家喜欢!北大外语类专业保送生招生简章最新发布12月27日,北京大学招生办正式发布该校2023年外语类专业保送生招生简章。
值得关注的是,继2019年后,梵巴语再次启动招生。
根据通知,明年,北大将招收阿拉伯语、朝鲜语、德语、俄语、梵巴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印地语、英语、越南语13个专业的保送生,计划招生总人数为92人。
北京大学表示,该计划为暂定人数,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生源情况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记者注意到,梵巴语专业再次启动招生。
在北大官网一份发布于2021年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梵语巴利语》资料显示,北京大学梵语巴利语专业最早由季羡林和金克木教授创立并执教,是教育部第一批设立的重点学科之一,是国内本专业领域唯一同时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也是北京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
在招生方面,该专业上世纪曾分别于1960年和1984年招收过两届本科生,培养了新中国的第一代梵语、巴利语学者。
自2005年起再次恢复本科招生,每间隔4~5年招收一届,很多学生已成为国内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
根据通知,该校外语类专业保送生对象为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推荐外语类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中具备外语类保送生资格、符合2023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品学兼优、热爱外语专业、身体健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北大招生办表示,此次选拔考试实行网上报名,考生可登录北京大学本科招生网上报名平台,按网上要求注册、填写各项申请信息、上传相关证明材料扫描件,打印、盖章并扫描上传报名系统自动生成的《北京大学2023年外语类专业保送生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