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5
简述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串级控制系统是由多个级联连接的控制回路组成的控制系统。
其特点包括:
1. 多级控制:串级控制系统包含多个级联的控制回路,每个回路负责不同的控制任务。
不同的回路负责不同的控制目标,通过相互协调和影响来实现整体的控制效果。
2. 分层结构:串级控制系统的各个级联回路之间具有明确的层级结构,上层回路控制下层回路。
上层回路通常负责整体的控制策略和目标设定,下层回路负责具体的执行和动作控制。
3. 协调和互补:不同级联回路在控制过程中相互协调,上层回路的控制信号会影响下层回路的控制行为,以保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4.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串级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不同的级联回路,使得系统的控制策略和目标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调整和扩展,提高系统的适应性。
5. 鲁棒性和容错性:由于多个回路相互协调和互补,串级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容错性。
当某个回路出现故障或失效时,其他回路可以通过重新配置和调整来维持系统的整体性能。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复杂控制系统结构,由多个单独的控制环路组成,其中每个环路都处理系统的某个方面。
这些环路按照特定的顺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层次结构。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高层环路的输出成为低层环路的输入。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1. 输入信号:系统的输入信号首先被传递给最高层的环路,也被称为主要控制环路。
这个环路负责处理主要的控制任务,例如设定系统的目标值和跟踪参考信号。
2. 主控制环路:主控制环路从输入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计算出相应的控制命令,并将其传递给下一层的辅助控制环路。
3. 辅助控制环路:辅助控制环路通常负责系统的细节控制任务,例如补偿控制、补偿非线性特性以及抑制干扰等。
它们从主控制环路接收指令,并根据需要对输入信号进行修正。
4. 信号传递:辅助控制环路将修正后的信号传递给下一层环路,这个过程可以一直继续到系统中的最后一层环路。
5. 输出信号:最后一层环路通常称为执行环路,它负责将辅助控制环路的输出转换成最终的控制信号,并将其送到执行机构或设备中实施控制。
通过这种层次分解和串联的结构,串级控制系统能够将复杂的
控制任务分解为更简单的子任务,并逐级处理。
每个环路都专注于处理一个特定的任务,并通过调整输入信号来改善总体的控制性能。
这种架构使得串级控制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
串级控制系统pid
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其中包括两个控制器:主控制器和副控制器。
主控制器通常用于控制系统的主要变量,而副控制器则用于控制对主变量有较大影响的次要变量。
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类型,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也常被使用。
PID 控制器通过调整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在串级控制系统的 PID 控制器中,主控制器通常采用 PID 控制算法来控制主变量。
它根据主变量的测量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来计算控制信号,以使主变量尽可能地接近设定值。
副控制器通常采用 P 或 PI 控制算法来控制次要变量。
它根据次要变量的测量值与主控制器输出之间的偏差来计算控制信号,以使次要变量尽可能地稳定在设定范围内。
串级控制系统的 PID 控制器可以通过调整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来优化控制性能。
这些参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要求进行调整,以实现较好的控制效果。
总的来说,串级控制系统的 PID 控制器通过主控制器和副控制器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对系统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的有效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串级控制系统整理手册一、串级控制系统概述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控制系统,主要由两个或多个控制环组成,每个控制环都负责调节一个特定的过程变量。
这种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生产过程中。
二、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1. 主控制环:主控制环负责监控整个过程的主要变量,通常与系统的输出直接相关。
主控制器根据主控制环的偏差,调整副控制器的设定值,以实现系统整体的控制目标。
2. 副控制环:副控制环位于主控制环内部,负责调节过程中的辅助变量。
副控制器根据副控制环的偏差,调整执行机构的输出,以影响主控制环的变量。
3.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串级控制系统的执行者,负责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调整过程变量。
常见的执行机构有电机、阀门、变频器等。
4. 被控对象:被控对象是串级控制系统的作用对象,包括各种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工艺和参数。
三、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1. 快速响应:串级控制系统通过多个控制环的协同作用,能够迅速响应过程变化,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2. 高精度:串级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外部干扰的有效抑制,提高控制精度,确保产品质量。
3. 灵活性:串级控制系统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调整控制参数,适应不同工况。
4. 易于维护:串级控制系统结构清晰,便于故障排查和日常维护。
四、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1. 确定控制目标:明确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副控制环控制目标,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2. 选择合适的控制器: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和参数。
3. 优化控制参数: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使串级控制系统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4. 考虑系统抗干扰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外部干扰因素,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5. 系统调试与优化:在系统投运后,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控制参数,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五、串级控制系统的实施步骤1. 系统分析与建模:深入了解生产工艺,对被控对象进行详细分析,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为控制器设计提供依据。
习题六1.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画出一般串级控制系统的典型方块图。
答:串级控制系统是由其结构上的特征而得名的。
它是由主、副两个控制器串接工作的。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值,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以实现对变量的定值控制。
2.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特点?主要使用在哪些场合?答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为:(1)在系统结构上,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2)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3)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因而减少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4)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3.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剧变量应如何选择?答主变量的选择原则与简单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是一样的。
副变量的选择原则是:.(1)主、副变量间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副变量的变化应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主变量的变化;(2)通过对副变量的选择,使所构成的副回路能包含系统的主要干扰;(3)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副回路包含更多的主要干扰,但副变量又不能离主变量太近;(4)副变量的选择应考虑到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的发生4.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中的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而副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稳定主变量,使之等于给定值,而主变量就是主回路的输出,所以说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
副回路的输出是副变量,副回路的给定值是主控制器的输出,所以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变量不是要求不变的,而是要求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因此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5.怎样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高精度地稳定主变量,对主变量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有余差,所以主控制器一般选择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当对象滞后较大时,也可引入适当的微分作用。
课程设计报告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生姓名赵显班级学号132030032指导教师杜昭平二零一四年四月串级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一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 串级控制系统近二十年,控制技术获得了惊人的成就,已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而且,控制系统已成为大量设备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自动化的程度已成为衡量工业企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众多复杂的控制系统中,串级控制系统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更为普遍,串级控制系统是一个双回路系统,一个控制器的输出控制另一个控制器的设定值,这种结构称为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实质上是把两个调节器串接起来,通过它们的协调工作,使一个被调量准确保持为设定值]1[。
通常,串级系统副环的对象惯性小,工作频率高,而主环惯性大,工作频率低。
2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串级控制系统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
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主要由以下元件构成:(1)主调节器和副调节器两个调节器(2)两个测量变送器(3)一个执行器(4)一个调节阀们(5)被控对象组成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串级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1)系统中的两个调节器相互串联,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入。
这两个调节器分别叫作主调节器和副调节器,即主调节器的输出进入副调节器,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
(2)串级控制系统中有两个反馈回路,并且一个回路嵌套在另一个回路之中,处于里面的回路称为内回路(副回路),处于外面的回路称为外回路(主回路)。
(3)串级控制系统中有两个测量反馈信号,称为主参数和副参数,分别作为主、副调节器的反馈输入信号。
二串级控制系统实例——火电厂主汽温度串级控制系统2.1 应用现状火电厂中,为更好的对主蒸汽温度进行控制,通常将过热器分为两段,即高温段和低温段,在之间装有一个喷水减温器,喷水减温器是一个三通容器,分别与低温段过热器、高温段过热器以及冷水(减温水)管道连通,蒸汽从低温段流经喷水减温器,再进入高温段。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性作者:刘建华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8期该文对串级控制系统的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定性、粗浅的分析,通过研究总结我们知道:串级控制在改善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系统控制质量,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二次扰动,提高系统的工作频率,对负荷变化的较强适应等方面较简单单回路控制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在实际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串级控制系统的定义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复杂控制系统,它是根据系统结构命名,实质上是把两个调节器串接起来,通过它们的协调工作,使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调节器的给定值。
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
二、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串级控制系统是复杂调节的一种形式,是在简单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对象的滞后较大,干扰比较剧烈、频繁的工作环境下,采用简单调节系统往往调节质量较差,满足不了工艺要求,从而采用串级调节系统,由于串级控制系统是改善控制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因而,它在过程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图(1)表示反应釡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反应釡温度要求比较严格,否则容易发生事故,为了保证反应釡的温度不能过高,在反应釡外层增加了冷却器,通过冷却水管道上的调节阀来控制冷却水的流量,以达到限制反应釡温度的范围。
如果只用简单的单回路调节系统,即用一个调节器接收反应釡的温度去调节冷却水的流量,冷却水流量改变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影响到反应釡的温度,这样就会出现偏差,影响安全生产,要克服这个问题,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串级调节系统,它与单回路调节系统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它形成了双闭环系统,例图(2),由主调节器和主测量变送器形成的闭环称为主环;由副调节器和副测量变送器形成的闭环称为副环,副环串联在主环之中,所以称为串级调节系统。
三、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串级控制系统增加了副回路,使性能得到改善。
第二章串级控制系统2.1概述一、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结构举例:串级控制系统方案(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用两台控制器相串接,一个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控制器的输入。
方框图标准形式如下:二、常用名词: 主被控变量(主参数、主变量)Y1(S)副被控变量(副参数、副变量)Y2(S)主控制器G c1(S)副控制器G c2(S)主回路(主环)副回路(副环)三、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控制阀为气开,温度和流量两控制器选为反作用1)、干扰作用于副环(副控制器起“粗调”,主控制器起“细调”)2)、干扰作用于主环(蒸汽量随温度控制的要求随时改变)3)、干扰同时主环和副环a.作用方向相同b.作用方向相反1)干扰作用于副环 蒸汽压力↑→FT↑→FC↓(反作用)→FV↓(气开阀) →FT↓FT的变化对精馏塔塔釜温度的影响就很小,并且可由温度控制器进行微调。
2)干扰作用于主环 干扰使得T↓←F↓由于有主副两个控制器相串联,系统总的放大倍数将增大,工作频率提高克服干扰的大大增大。
3)干扰同时同时主环和副环a.作用方向相同干扰同时使TT↑→TC↓)FV↓↓F↓↓b.作用方向相反干扰作用使TT↑→TC↓(反作用)→FC↓FC↑(反作用)FV变化很小蒸汽流量F变化不大2.2 串级控制系统的实施选择实施方案时,需考虑的问题:1)、所选用的仪表信号必须匹配。
2)、所选用的副控制器必需具有外给定输入接口。
3)、在选择实施方案,应考虑是否增加一只切换开关,作“串级”与“主控”的切换之用。
4)、实施方案应力求实用,少花钱多办事。
5)、实施方案应便于操作。
一、用电动Ⅲ型仪表构成串级控制方案串级控制一般方案:精馏塔塔釜温度与加热蒸汽流量的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能实现主控—变送器 安全栅热电偶控制阀在串级与主控切换过程中,必须考虑去控制阀的控制信号方向的一致性,也就是组成的控制系统必须是负反馈控制系统,这就是串级与主控直接切换的条件。
串级控制系统对副回路的要求和简单控制回路一、串级控制系统对副回路的要求串级控制系统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控制回路串联而成的系统,其中一个控制回路作为主回路,其他回路则为副回路。
串级控制系统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响应速度,对于副回路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1. 稳定性要求:副回路应保持稳定,不引入不稳定因素。
副回路应具备良好的抗扰性能,能够对外界的扰动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响应,并能够抑制主回路中的振荡或震荡现象。
2. 动态响应要求:副回路应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小的超调量。
副回路的响应速度决定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应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跟踪主回路的变化,并保持与主回路之间的相对稳定性。
3. 稳态精度要求:副回路应能够保证输出值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尽可能小。
副回路的稳态精度决定了系统的控制准确度,应能够在稳态时使系统输出值与期望值完全一致或尽可能接近。
4. 抗干扰性要求:副回路应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地抑制外界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副回路应能够通过滤波器或其他方式滤除干扰信号,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二、简单控制回路简单控制回路是指只包含一个控制回路的系统,它是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简单控制回路中,主要有三个要素:输入信号、控制器和输出信号。
1. 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是指需要被控制的对象或系统的输入量。
它可以是电压、电流、温度等物理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信号。
输入信号的选择和调整将直接影响到控制回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2. 控制器:控制器是简单控制回路中的核心部分,它根据输入信号和误差信号进行计算,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
常见的控制器有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等。
控制器的选择和参数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3. 输出信号:输出信号是控制回路对输入信号的响应结果。
它可以是控制对象的输出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信号。
输出信号的正确性和稳定性是评价控制回路性能的重要指标。
简单控制回路相对于串级控制系统而言,结构简单、参数调整方便,适用于一些较为简单的控制任务。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P190单回路控制系统作为一种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工业生产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油厂中,控制对象复杂,干扰多,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运用新的控制系统,以进一步提高控制质量。
这时就需要用到串级控制、选择性(超驰)控制、前馈控制等一类较为复杂的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
本章将对上述三种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控制原理以及工程设计应考虑的问题进行介绍。
一、串级控制系统一、串级控制系统简介串级控制系统是指在对象滞后较大、干扰作用强烈而且频繁的主控制系统中,对局部参数(副参数)进行预先控制以提高系统总体控制水平的复合控制系统。
因此,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根据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可以看出串级控制系统的显著特点是:结构上2个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调节器构成双闭环控制系统。
从而,在控制过程中包含2个变量,主变量和副变量,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串级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主控制系统和副控制系统,其中:主控制系统是系统目标参数控制系统;副控制系统是为实现目标参数控制而设置的辅助参数控制系统。
副控制器具有“粗调”作用,主控制器具有“细调”作用,两者配合进行控制。
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串级控制系统比单回路控制系统在结构上多了一个副回路,副回路是一个随动系统,设定值随主控制器的输出而变化,因而能大大的提高控制质量。
具有以下的控制特点:1)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抗干扰能力强,控制能力强;2)改善了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3)对负荷和操作条件的变化适应性强;二、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增加了一个副回路,使其设计中主副回路的选择、主副控制器控制规律和正反作用的确定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1.主副回路的选择(一)主回路是一个定值控制系统,可以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进行。
串级控制系统设计串级控制系统是由多个控制回路串联组成的控制系统。
它适用于那些要求更高的系统,需要更加精确和稳定的控制。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分别有一个主要控制回路和一个或多个次级控制回路,主要控制回路负责整体控制系统的目标,次级控制回路负责对主要控制回路的输出进行修正,以达到更高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串级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是确定主要控制回路和次级控制回路的结构和参数。
在设计主要控制回路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目标和性能要求,并选择适合的控制器类型(如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或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同时,还需要根据系统动态特性对主要控制回路进行参数调整,以实现快速而稳定的响应。
次级控制回路的设计通常是根据主要控制回路输出的误差信号来进行的。
次级控制回路的作用是修正主要控制回路的输出,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次级控制回路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器类型,如比例控制或预测控制。
在设计次级控制回路时,需要考虑其对主要控制回路的影响,并调整其参数以实现理想的修正效果。
在串级控制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控制回路之间的耦合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控制回路的输出应当能够适应次级控制回路的要求,并且次级控制回路的输出对主要控制回路的性能影响应当最小化。
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采用信号分离和滤波等技术来减小回路之间的耦合。
另外,串级控制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反馈环节的设计。
反馈环节可以提供对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测,并利用这些信息对控制回路的输出进行修正。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反馈环节通常位于主要控制回路之后,以便对主要控制回路输出的误差进行修正。
反馈环节的设计应当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以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对扰动有良好的抑制能力。
最后,串级控制系统设计还需要进行模拟和调试。
通过模拟和调试可以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并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
模拟和调试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软件来进行,以避免对实际系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和损坏。
总结起来,串级控制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系统的目标和要求、主要控制回路和次级控制回路的设计、控制回路之间的耦合问题和反馈环节的设计等因素。
串级控制系统pid -回复什么是串级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常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由一个或多个控制环构成,每个环负责系统的不同方面。
其中,PID控制器是串级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PID控制器的基本结构由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部分组成。
这些部分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权重,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加权和调整来实现对系统输出的精确控制。
具体而言,PID控制器会根据误差信号对输出信号进行调整,从而使系统的响应更快、更准确。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器通常用于对内环进行控制,以使内环更加稳定和精确。
内环输出的调节信号则作为外环的输入,进一步调节并优化整个系统的性能。
这种层次化的控制结构使得串级控制系统能够应对不同的系统需求,并提供更加强大的控制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整需要经过多个步骤,以确保系统能够实现更高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下面,我们将逐步介绍串级控制系统PID的一般设计和调整过程。
第一步:系统建模和理论分析在设计串级控制系统之前,我们需要对被控对象进行建模和理论分析。
这包括对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以及参数的确定。
通过数学模型、实验数据和仿真等手段,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频率响应、阻尼比和时间响应等重要参数。
第二步:内环控制器设计和调整根据内环的稳定性和控制要求,我们可以设计和调整PID控制器。
常见的方法包括经验调参、Ziegler-Nichols方法和优化算法等。
通过调整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我们可以使系统的超调量、稳定时间和稳态误差等性能指标满足预期要求。
第三步:外环控制器设计和调整在内环控制器设计和调整完毕后,我们需要继续进行外环的设计和调整。
外环的目标是进一步改善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精度。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控制策略和参数,例如,比例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或者多变量控制器等。
第四步:系统仿真和优化在设计和调整内外环控制器后,我们可以使用仿真软件对整个串级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和优化。
1.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画出一般串级控制系统的典型方块图。
答:串级控制系统是由其结构上的特征而得名的。
它是由主、副两个控制器串接工作的。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值,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以实现对变量的定值控制。
2.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特点?主要使用在哪些场合?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为:
(1)在系统结构上,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
(2)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3)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因而减少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
(4)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3.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剧变量应如何选择?
答主变量的选择原则与简单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是一样的。
副变量的选择原则是:.
(1)主、副变量间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副变量的变化应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主变量的变化;
(2)通过对副变量的选择,使所构成的副回路能包含系统的主要干扰;
(3)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副回路包含更多的主要干扰,但副变量又不能离主变量太近;
(4)副变量的选择应考虑到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的发生
4.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中的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而副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稳定主变量,使之等于给定值,而主变量就是主回路的输出,所以说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
副回路的输出是副变量,副回路的给定值是主控制器的输出,所以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变量不是要求不变的,而是要求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因此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5.怎样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高精度地稳定主变量,对主变量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有余差,所以主控制器一般选择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当对象滞后较大时,也可引入适当的微分作用。
串级控制系统中对副变量的要求不严。
在控制过程中,副变量是不断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副控制器一般采用比例控制规律就行了,必要时引入适当的积分作用,而微分作用一般是不需要的。
6.如何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答:副控制器的作用方向与副对象特性、控制阀的气开、气关型式有关,其选择方法与简单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方法相同,是按照使副回路成为—个负反馈系统的原则来确定的。
主控制器作用方向的选择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当主、副变量在增加(或减小时),如果要求控制阀的动作方向是一致的,则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的;反之,则应选“正”作用的。
从上述方法可以看出,串级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作用方向的选择完全由工艺情况确定,或者说,只取决于主对象的特性,而与执行器的气开、气关型式及副控制器的作用方向完全无关。
这种情况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将整个副回路看作是构成主回路的一个环节时,副回路这个环节的输入就是主控制器的输出(即副回路的给定),而其输出就是副变量。
由于副回路的作用总是使副变量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不管副回路中副对象的特性及执行器的特性如何,当主控制器输出增加时,副变量总是增加的,所以在主回路中,副回路这个环节的特性总是“正”作用方向的。
由图可见,在主回路中,由于副回路、主测量变送这两个环节的特性始终为“正”,所以为了使整个主回路构成负反馈,主控制器的作用方向仅取决于主对象的特性。
主对象具有“正”作用特性(即副变量增加时,主变量亦增加)时,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方向,反之,当主对象具有“反”作用特性时,主控制器应选“正”作用方向。
7.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主要有哪两种方法?
答:有两步整定法和一步整定法两种。
按照串级控制系统主、副回路的情况,先整定副控制器,后整定主控制器的方法叫做两步整定法。
根据经验直接确定副控制器的参数,只需按简单控制系统参数整定的方法来整定主控制器参数的方法称一步整定法。
8.均匀控制系统的目的和特点是什么?
答:均匀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前后工序的供求矛盾,’使两个变量之间能够互相兼顾和协调操作。
均匀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其控制结果不像其他控制系统那样,不是为了使被控变量保持不变,而是使两个互相联系的变量都在允许的范围内缓慢地变化。
9.简述均匀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
答:以液位与流量的均匀控制为例,其控制方案有简单均匀控制与串级均匀控制两种。
从结构上来讲,简单均匀控制与一般的液位控制系统一样,串级均匀控制与一般的液位一流量串级控制系统一样。
其区别在于均匀控制与一般的控制系统目的不一样。
之所以能够使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得到协调,是通过控制器参数整定来实现的。
均匀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一般都采用纯比例作用,且比例度很大,必要时才引入少量的积分作用。
10.什么叫比值控制系统?
答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数符合一定比例关系的控制系统,称为比值控制系统。
通常为流量比值控制系统,用来保持两种物料的流量保持一定的比值关系。
11.试简述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及其使用场合。
答: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有两个闭合回路,分别对主、副流量进行定值控制。
同时,当主流量发生变化时,通过比值控制器来改变副流量控制器的给定值,使副流量能随主流量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一定的比值关系。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主要适用于主流量干扰频繁、工艺上不允许负荷有较大波动或工艺上经常需要提降负荷的场合。
12.什么是前馈控制系统?它有什么特点?
答:按扰动变化大小进行控制的系统称为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1)前馈控制是基于不变性原理工作的,比反馈控制及时、有效;
(2)前馈控制是属于“开环”控制系统;
(3)前馈控制使用的是视对象特性而定的“专用”控制器,又称前馈补偿装置;
(4)一种前馈作用只能克服一种干扰。
13.前馈控制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
答前馈控制的主要形式有单纯的前馈控制(又称简单前馈)和前馈一反馈控制两种。
根据对干扰补偿形式的特点,又分静态前馈控制和动态前馈控制。
14.前馈控制主要应用在什么场合?
答:前馈控制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1)干扰幅值大而频繁,对被控变量影响剧烈,单纯反馈控制达不到要求时;
(2)主要干扰是可测不可控的变量;
(3)对象的控制通道滞后大,反馈控制不及时,控制质量差时,可采用前馈一反馈控制系统,以提高控制质量。
15.什么是生产过程的软保护措施?与硬保护措施相比,软保护措施有什么优点?
答:所谓生产的软保护措施,就是当生产短期内处于不正常情况时,无须像硬保护措施那样硬性使设备停车,而是通过一个特定设计的自动选择性控制系统,以适当改变控制方式来达到自动保护生产的目的。
这样就可以减少由于停车而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16.什么是控制器的“积分饱和”现象?产生积分饱和的条件是什么?
答:积分饱和现象是指有积分作用的控制器当偏差总不为零时,控制器的输出就要一直增加到最大或降低到最小。
产生这种现象的条件有三个:其一是控制器具有积分作用}其二是控制器处于开环工作状态,其输出没有被送往执行器;其三是控制器的输入偏差信号长期存在。
在选择性控制系统中,没有被选择器选中的控制器就有可能产生积分饱和现象。
17.积分饱和的危害是什么?有哪几种主要的抗积分饱和措施?
答:当控制器处于积分饱和状态时,它的输出将达到最大或最小的极限值,该极限值已超出执行器的有效输入信号范围(对于气动薄膜控制阀来说,其有效输入信号范围一般为20~100kPa)。
出现这种现象,对控制系统的工作是很不利的。
因为当需要该控制器恢复工作状态(在取代控制系统中,控制器重新被选择器选中)时,它不能马上动作,必须待它的输出退出饱和区,返回到执行器的有效输入信号范围内后,才能使执行器开始动作。
所以取代是不及时的,这样会对系统的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造成事故。
抗积分饱和的主要方法有限幅法和积分切除法等。
18.什么是分程控制系统?主要应用在什么场合? ’
答:分程控制系统就是一个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被送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阀,每个控制阀都只在控制器的某段信号范围内工作。
分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主要有:
(1)用于扩大控制阀的可调范围,改善控制品质;
(2)用于控制两种不同的介质流量,以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
(3)用作生产安全的防护措施。
19.什么是多冲量控制系统?
答:所谓多冲量控制系统,是指在控制系统中,有多个变量信号,经过一定的运算后,共同控制一只执行器,以使某个被控的工艺变量有较高的控制质量。
多冲量控制系统这个名称主要在锅炉的给水系统控制中应用比较广泛。
20.什么是三冲量控制系统?为什么要引入三个冲量?
答:三冲量控制系统主要是指锅炉汽包液位控制系统中,分别引入汽包液位、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三个信号,经过一定的运算后,共同控制一只控制阀(给水阀)。
液位信号是该系统的被控变量,是反映锅炉汽包工作状态的主要工艺指标,也是为了保证锅炉安全工作的必要指标。
引入蒸汽流量信号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克服蒸汽流量波动对汽包液位的影响,并有效地克服由于“假液位”现象而引起的控制系统的误动作。
引入给水流量信号的目的是为了将给水流量作为副变量,利用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回路克服干扰的快速性来及时克服给水压力变化对汽包液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