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高二世界地理《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优秀学案
- 格式:pdf
- 大小:358.98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一节东亚和日本【知识目标】1.正确识记东亚的地位和范围、主要海洋、岛屿及半岛。
2.理解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3.识记日本的岛屿、邻海、和自然条件的特点。
4.理解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分布与城市。
5.了解日本的渔业和农业。
【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的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1.东亚季风的成因。
2.东亚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差异。
3.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条件。
第一课时东亚概况一、位置范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带海陆位置:东部,西岸范围:东亚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
_________是临海国,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半岛国家,_________是群岛国家,_________是内陆国。
读图查找:①日本群岛、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岛、海南岛、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②日本、蒙古、朝鲜、韩国及其首都③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④40°N与120°E的交汇点、23°26′N与120°E的交汇点、40°N与80°E的交汇点二、地形、河流1、地势高低:西部多、,东部多、2、海岸线曲折,多 _______和岛屿3、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4、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和,狭小,河流三、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之一,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
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的不同又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气候区,前者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_______。
中国_________和_________境内受不到夏季风影响,是_________ 气候。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一节东亚和日本东亚基础知识整理一.东亚的位置和范围80°E— 140°E, 20°N—50°N,绝大部分在带海陆位置:亚洲部,西岸临海国:(首都,主要民族汉族)内陆国:(首都,主要民族蒙古族)——第二大内陆国范围半岛国:(首都,主要民族朝鲜族),(首都,主要民族朝鲜族)岛国:(首都,主要民族大和民族)二.东亚自然地理特征1. 地形、河流海岸线,多(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日本四岛、台湾岛等);地势高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东部多;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河流短促。
2. 气候⑴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显著①东亚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②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③东亚季风气候特点⑵西北内陆地区为气候,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的此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3)读地图册《东亚气候类型》图,东亚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A、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一月均温在00C以上;B、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均温在00C以下;C、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东西部气候差异:西部气候大陆性明显,向东大陆性减弱,性增强。
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2.经济朝鲜半岛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朝鲜森林、矿产丰富,经济不发达。
韩国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经济发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蒙古畜牧业为主。
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东亚地区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日本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1.概况:东亚岛国,由、、、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面积,人口,人口超亿的国家(1.27亿)。
第一节东亚与日本【考纲要求】1.解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主要区域特征2.识记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考点解析】I.|东亚:90° E-160° E 20° N-40° &概况:5国,蒙、朝与中国陆邻,日、韩与中国隔海相望。
⑴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汉城),岛国-日本(东京)。
⑵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半岛、岛屿上多山地丘陵,河流短促,水能富。
⑶气候: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东亚处在世界最大大陆-一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大洋一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最明显。
⑷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黄色人种,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II.匣]:30° -45° N, 130° -145° E,东九区。
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国⑴自然地理:①东亚岛国:太平洋西侧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些小岛组成;海岸曲折,港湾优良一横滨、神户最大海港。
②多山地形: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③温湿气候: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报,夏秋遭台风。
④矿产贫乏,森林水力丰富。
⑤地狭人稠,人口超亿,东西融合的文化。
⑵发达的经济:与美国、欧盟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①发展条件: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
矿产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利用其便利海运、发达科技、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效率管理,加工原料,出口高品质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一贸易对象有美、中、欧, 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国。
②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钢铁出口国,铁矿石来自澳.巴.印,福山是临海型钢铁基地)、汽车(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造船(长崎造船厂)、电子(“硅岛”)、化学、纺织。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一、东亚1、地形(1)看东亚地形图,描述东亚的地形分布差异、根据地势走向判断河流总体走向及河流特征?(2)东亚有哪些高原、盆地、平原?那些海域?(3)东亚河流的总体流向说明什么?(引申:推断亚洲的河流流向特点:)(4)东亚的岛屿分布有何特点?结合板块知识说明形成的原因。
2、气候(1)东部沿海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冬夏季风有什么差异?中国东部沿海、朝鲜半岛、日本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2)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差异?(3)东亚西部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这种气候类型对土壤、植被、河流有什么影响?3、经济东亚东部和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二、日本1、在图中找到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2、在图中找到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3、读图描述:(1)描述日本的半球位置。
(2)描述日本的经纬度位置。
(3)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
(4)描述日本的板块位置。
①日本群岛东侧的海沟是怎样形成的?②有资料说日本海在缩小,你觉得可信吗?请说出理由。
4、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5、沿北纬36度做地形剖面线,描述沿线地形变化。
6、日本共有几种气候类型?成因分别是什么?7、日本气候年降水量比我国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丰富,请思考其降水多的原因?8、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甚至是暴雪,思考其形成原因?9、日本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与哈尔滨的温带季风气候相比有什么不同?10、日本的气候与英国的气候有什么差异?11、日本的工业带有哪些?在分布上有何特点?试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12、试分析日本工业多集中在南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
13、日本哪种能源能丰富些?说明推断的理由。
哪类矿产能丰富?说明推断的理由。
14、日本城市、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受灾程度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拓展: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和灾害程度严重的原因是否一样?预防措施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世界区域地理东亚和日本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识记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2.理解东亚地形对当地气候与河流的影响。
3.理解日本自然环境对该国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4.理解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
一、范围和位置:1、海陆位置:亚洲的_ ____部,东临_________.2、经纬位置:东亚的范围大致从东经_ ___ 到___ __北纬到__。
(在下图中标出北回归线、北纬40°、北纬50°、120°E、140°E的位置。
)3、板块位置:东亚位于____ 和两大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范围:包括、、、、五国。
5、重要地理事物:在图中标出以下地理事物名称: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E.日本海F.朝鲜半岛、G.朝鲜海峡;二、自然地理概况(一)、地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地形多种多样:东部多、;西部多、。
海岸线曲折,沿海多半岛(半岛、半岛、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海南岛等)。
注:半岛和岛屿地形特征都可概述为: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仅分布在沿海地带。
(二)、气候类型1.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显著思考: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2.东部季风气候的差异东亚背靠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地形多样,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大.东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又由于南北热量差异大,大致以秦淮为界,以南形成冬季、夏季的季风气候,以北形成冬季、夏季的季风气候。
在东西方向上,由沿海向内陆减弱,大陆性增强。
秦岭淮河以南,日本群岛的南部,朝鲜半岛的南部为_______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亚气候的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以北,朝鲜,北海道为_______________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与探究:东亚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三)河流:大多发源与西部山地,由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太平洋水系的河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说明:水文特征一般可以从这几方面描述:流量(流量大或小)、水位(水位变化大或小,何季节为汛期)、流速(快或慢)、含沙量(含沙量大或小)、结冰期(有或无、长或短)、凌汛(有或无)。
东亚和日本学案学习目的1,东亚的位置范畴;重要国家及都市,重要区域特性;2,日本的位置、范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性。
3.通过读“日本图”理解日本的领土构成、自然特性,并阐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
自主学习1、范畴和位置:解释阐明:某地地理位置的表述:涉及三个方面:①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②海陆位置(临海、岛国及内陆国);③相对位置(邻国及邻省)。
有时还要说上板块位置,但要灵活,由于普通状况下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要写,其它状况不用写)(阅读地图册102 和103 页东亚图)回答下列问题位置:相对位置:东面对洋,西邻亚和亚,北部与(国名)接壤,南部为亚和亚。
绝对位置:东亚的范畴大致从东经到北纬到。
(注意北回归线、北纬40 °、120°E、的位置。
)板块位置:东亚位于和两大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1、识记下列内容:①20º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及海南岛(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
②23º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ft)。
③40ºN 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草原(黄河几字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④50º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⑤蒙古:80ºE-120ºE,50ºN附近。
⑥朝鲜半岛:为35º N,128 ºE穿过。
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
范畴:东亚涉及、、、、等国家。
是临海国,和是半岛国家,是群岛国家,是内陆国。
东亚绝大部分地区在带(五带)。
填图: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写出国家及其首都:①;②;③;④;⑤;(2)边沿海:⑥、⑦、⑧、⑨、⑩。
(3)东亚最大半岛是,最大群岛是。
(4)图中地区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明显,并由①向⑤方向,气候特点含有由性向性气候过渡的特点,①③两国南部为气候,④国为气候,②国为气候。
日本学习目标:1.用基本的定位方法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进行判读;2.总结归纳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3.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自学清单】 自然地理环境阅读图1日本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30ºN -45ºN ,130°E —145°E,(2)海陆位置: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及韩国相望。
2.填出下图中字母代表的岛屿。
日本领土由A 本州、B 北海道、C 四国、D 九州四个大岛和几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日本地形⑴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E 富士山最高。
⑵主要的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分析原因?ABCD●●▲EF G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火山。
思考:日本的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为什么比我国西南地区少?日本的植被覆盖率高规律总结: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地形:起伏大。
物源:大量的松散碎屑物质。
水流: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流。
植被: 覆盖率低。
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F横滨、G神户)4.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⑴日本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内,季风气候显著。
思考: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⑵南北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本州北部和北海道属温带季风气候;本州南部和四国、九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5. 阅读日本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⑴结合日本的气候和地形,分析河流特征。
(河流特征包括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水能蕴藏丰富。
方法总结:①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
一般从流量、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流速(水能)等方面分析。
②分析河流水系特征的方法。
第一课时东亚【考点解读】1、东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地形、河流、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资源、自然灾害)2、东亚人文地理特征(居民、民族、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沿海和内陆差异比较)3、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4、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5、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农业、贸易)6、日本主要的工业地带、工业区7、了解日本进出口的产品构成【重点与难点】1、东亚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3、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4、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学法指导】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读图识记东亚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及日本重要海港及城市图,进而分析区域特征。
3、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东亚、日本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知识梳理】第一课时东亚[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80ºE~140ºE,20ºN~50ºN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中国(北京)、蒙古(乌兰巴托)、朝鲜(平壤)、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哪些国家与我国陆地相连?哪些隔海相望?2、范围:包括中、日、蒙、朝、韩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本区重要的经纬线23°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40°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河几字形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世界地理分区第一节东亚与日本【学习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掌握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的差异;2、掌握日本领土的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日本的地质灾害;3、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学习重点】东亚自然地理特征及季风气候特点和成因;日本发达的经济及成因;日本工业分布及原因【学习区域的方法】(构建知识网络)自然条件(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或地区等)2、地形特点(有哪些地形,以哪种地形为主,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地势走势;怎样形成?)3、气候特征(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为主,各种气候各分布哪里?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形成?)4、水文特点(有哪些主要的河流?河流流向、流量、水量、水力、含沙量、结冰期等情况如何?为什么会这样?)5、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林林资源、水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环境)1、居民(人种、民族、人口、语言、习俗等)2、经济[工业(部门、技术、分布等)、农业(部门、技术、分布等)、交通(铁路、公路、海港等)]3、文化(建筑、艺术、文字、天文等)【自主预习】东亚在图中标出主要经纬线的度数,仔细观察经过的地区1、自然条件(1)位置范围①纬度位置:____E—____E,_____N_____N,地跨_ ___ 、 __ __ 、 __ ___带,绝大部分在____带。
②海陆位置:位于洲东部,洋西岸。
(2)地形①海拔高,地面起伏大,西部内陆多__ __ 、______,东部沿海多___ __ 、_ __,地势_____高_____低②海岸线曲折,东部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多发。
多半岛和岛屿,如最大的半岛________,最大的群岛_____________.。
(3)气候左图A处气候为,B处气候为,C处气候为,D处气候为, E处气候为。
①季风气候显著:成因:②主要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分布:;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特点:③东西部气候差异:西部气候明显,向东逐渐减弱,性增强。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第一章:东亚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掌握东亚主要国家的分布和人口情况理解东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特点1.2 教学内容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东亚主要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东亚人口和经济情况东亚文化特点和交流1.3 教学活动地图识别:引导学生识别东亚地区的位置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东亚国家的人口和经济情况文化展示:让学生展示东亚国家的文化特点,如美食、传统服饰等第二章:日本地理概览2.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掌握日本的主要岛屿和半岛理解日本气候和经济情况2.2 教学内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日本的主要岛屿和半岛: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等日本气候和经济情况2.3 教学活动地图识别:引导学生识别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岛屿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气候和经济情况视频观看:播放日本地理特点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第三章:日本自然灾害3.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掌握日本地震、台风和海啸的特点和影响理解日本人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3.2 教学内容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海啸等日本地震的特点和影响:地震预警、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等日本台风和海啸的特点和影响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角色扮演:模拟日本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日本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第四章:日本经济与社会4.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日本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特点4.2 教学内容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经济增长、泡沫经济、恢复和发展等日本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汽车、电子产品、服务业等日本社会和文化特点:教育、工作文化、家庭结构等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经济和社会特点的视频资料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有关日本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资料第五章:日本政治与外交5.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掌握日本的国家机关和政治决策过程理解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5.2 教学内容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天皇、Diet (国会)、内阁等日本的国家机关和政治决策过程:选举制度、政党政治、政策制定等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日本与邻国的关系、美国的关系、国际贡献等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模拟选举:模拟日本国会选举过程,让学生了解选举制度角色扮演:模拟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谈判,让学生参与其中第六章:日本文化与社会生活6.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掌握日本的传统艺术和节日理解日本的社会生活和生活方式6.2 教学内容日本的文化传统:宗教、书法、茶道、武士道等日本的现代文化:动漫、流行音乐、时尚等日本的节日:樱花节、盂兰盆节、新年等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欣赏:欣赏日本的书法、茶道等传统艺术表演节日庆祝:模拟日本的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体验日本文化第七章:日本教育与科技发展7.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特点掌握日本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成就理解日本科技教育与产业的关系7.2 教学内容日本的教育制度:学制、学校种类、教育政策等日本的科技发展:汽车、电子产品、技术等日本科技教育与产业的关系: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生态系统等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教育制度和科技发展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科技发展和创新成就的视频资料案例研究:研究日本的科技企业和创新案例第八章:日本旅游资源与特色8.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景点掌握日本的旅游活动和旅游政策理解日本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影响8.2 教学内容-日本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主题公园等日本的旅游活动和政策:温泉、滑雪、节庆活动等日本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影响:旅游业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旅游市场的变化等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景点旅游规划:让学生设计一次日本旅游计划图片展览:展示日本的旅游景点和风光照片第九章:日本的国际地位与作用9.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日本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理解日本对国际事务的贡献和影响9.2 教学内容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等日本参与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日本的合作项目和国际贡献:援助、投资、技术交流等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的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研究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具体贡献和影响第十章:日本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0.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掌握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等策略理解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机遇10.2 教学内容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环境问题等日本应对策略:政策调整、创新科技、国际合作等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机遇:经济发展、安全保障、文化交流等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和应对策略预测未来:让学生设想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发展前景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未来机遇和挑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解析: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理解整个区域的基础。
3.2 东亚与日本学习目标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2.大致掌握东亚与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熟悉东亚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等),会分析其成因。
4.能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
5、能分析掌握东亚(日本)典型的地理问题(如:多火山地震、季风气候、水稻种植业、渔业)。
日 本一、地理位置和范围在右下“日本图”中填注:(1)经纬度、四个隔海相望国和四个大岛;(2)用字母在图上标出地理事物位置:日本海、濑户内海、太平洋、朝鲜海峡、关东平原、富士山(3)用序号在图上标出主要城市位置:东京、筑波、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 1、经纬度位置:北温带(30°N —45°N ) 130°E —145°E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相对位置:四个邻国、海洋4、范 围:四个岛屿、主要城市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质地形:特征:山地丘陵为主(3/4),沿海分布着狭小平原(临近东京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最著名活火山)Q1:日本岛屿形成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陆地板块抬升形成岛弧,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2)岛屿的地势一般是中间高四周低,中间为丘陵山地,经济活动多在沿海平原地区。
2、气候: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受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影响,东亚季风在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上均存在明显差异。
(典型例题见《导与练》P28 T9-10)(1)受纬度位置影响,日本北部、朝鲜、韩国北部及我国的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日本南部、韩国南部及我国的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界线的纬度位置向东越来越高,这是由于冬季风影响越来越弱的原因。
(2)受海陆位置影响,从海洋经半岛到大陆,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过渡性→大陆性变化的特点。
日本为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大,季节分配较均匀;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具有过渡性的特点;我国除沿海外,为大陆性季风气候,与沿海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偏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
高二地理 2.2东亚和日本学案2、2东亚和日本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主要区域特征2、识记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学习重难点】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识记以下内容:①20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及海南岛(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
②23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③40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草原(黄河几字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④50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⑤蒙古:80E -120E,50N附近。
⑥朝鲜半岛:为35 N,128 E穿过。
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
【自主学习】一、东亚1、位置范围东亚:90E-160E 、20N-40N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带(读出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海陆位置:东部,西岸范围: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半岛国-朝鲜、韩国,岛国-日本。
2、地形地势西东;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形多种多样,西部内陆以、为主,东部沿海以、为主,半岛和岛屿上多和,3、气候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中国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境内受不到夏季风影响,是__________气候。
青藏高原:高原和高山气候秦岭淮河以南,日本群岛的南部,朝鲜半岛的南部为_______气候,东亚气候的南北差异: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岭淮河以北,朝鲜,北海道为_______________气候,特征为:东亚气候的东西差异:东部气候海洋性明显,向西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
日本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暖,降水丰富,海洋性明显;中国东北华北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量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显著;朝鲜半岛处于过渡阶段;东亚的西部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合作探究)(1)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2、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东亚季风在南北方向上和东西方向上存在哪些明显的差异?4、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黄色人种,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东亚和日本【学案】班级:姓名:学号:一、东亚概述1、东亚位于亚洲,太平洋,包括、、、、等国家。
2、东亚濒临洋,渔业资源丰富,多天然,利于渔业和对外经济的发展。
3、典型的季风气候,同期,利于农作物特别是稻谷的生长;水力资源丰富。
4、东亚大陆的东缘,地质条件复杂,多山,且多火山、。
夏秋季节常受侵袭。
东部西部范围海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6、读东亚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A.读出东亚有哪些高原、盆地、平原和海域。
B.东亚河流的总体流向说明了什么?C.东亚沿海经济发展程度超过西部的原因主要有哪些?D.东亚的岛屿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些岛屿是怎么形成的?7、读资料P23图——40°N的东亚地形剖面图,说明:A.图示地形有什么特点?B.日本东侧的海沟是怎么形成的?C.有资料说日本海域在缩小。
你觉得可信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二、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日本1、日本,是太平洋部的岛国,在我国的,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面积万平方千米。
由、、、等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这对日本的业、业、海上和对外联系十分有利。
2、富士山——日本国的象征:这里山顶常年积雪,景色迷人,是日本著名的胜地,这座美丽的山峰是一座活火山。
3、由于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使得日本成为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火山众多,地震频繁。
4、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A.找出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太平洋。
.B.找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C.找出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城市。
D.日本境内多山,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
沿岸有的平原,临近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E.在图中找出北海道渔场的位置,标注洋流的名称,说明该处形成大渔场的原因?F.日本属于东亚季风区,南部为带季风气候,北部为季风气候。
由于受和强大的的影响,年降水量偏多且分布较,所以该处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5、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南北狭长,并且与经线斜交,英国也是一个岛国。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1节东亚和日本分层学案注:带有*的题目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完成【课前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2.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预习内容预习点1:东亚1、东亚位于亚洲,太平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
________是临海国,________和________是半岛国家,________是群岛国家,________是内陆国。
东亚绝大部分地区在______带(五带)。
2、地形多种多样:西部内陆地形以为主。
东部沿海地形以为主,东部半岛、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3、气候①季风气候显著:成因:的影响。
特点:冬季风:势力强大,受其影响,寒冷干燥;夏季风:势力较弱,受其影响,暖热多雨。
②主要气候类型:A、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一月均温在00C以上;B、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均温在00C以下;C、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③东西部气候差异:西部气候大陆性明显,向东大陆性减弱,性增强。
4.经济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一向是、、等农产品主产区;日本是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韩国是新兴的工业国;中国东部沿海、台湾、香港等成为新兴工业区;西部内陆(经济发展):中国西北部、蒙古的业和加工工业在经济中居重要地位,矿产在开发利用之中。
预习点2:日本1.自然地理概况:①群岛国家:领土的、、、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②地形:山地丘陵占国土的,平原狭小,平原是最大平原,是全国最高峰,是一座火山,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多、,海岸线,港湾优良。
③主要气候类型:和季风气候气候具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相比,冬季较为,夏季较为,降水较④资源:丰富的资源:资源,资源和地热资源缺乏的资源:资源2.经济地理特征①发展条件:不利条件:缺乏,狭小;有利条件:丰富的资源;较高的,岛国多。
世界地理(一) ——东亚与日本1.记住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主要区域特征2.记住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3. 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技巧一.东亚自然地理特征某地地理特征的表述:①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自然资源; ②社会经济特征:工农业、交通、人地关系、科技、国界线(省界限及海岸线)1. 位置和范围某地地理位置的表述:包括三个方面:①绝对位置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②海陆位置 (临海、岛国及内陆国);③相对位置 (邻国及邻省)。
请描述东亚的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形特征①海拔高,地面起伏大,西部内陆多____ ______,东部沿海多________,地势_____高_____低②海岸线曲折,东部太平洋沿岸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多发。
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 和, 狭小,河流 。
3、气候特点:东亚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东亚气候的南北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日本群岛的南部,朝鲜半岛的南部为_______ 气【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内容】读东亚图,在图中填写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候,秦岭淮河以北,朝鲜,北海道为_______________气候,,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为__________,东亚气候的东西差异:东部气候海洋性明显,向西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
4、列举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并指出原因:二.人文地理特征1.东亚总人口约14.4亿,中国和日本都是人口上亿国家,是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
内地人口较少。
2.经济:东部较发达,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西部内陆较落后,以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
三、主要的国家蒙古:以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为主朝鲜半岛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朝鲜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
问题1:日本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重点)风-水-地冬季日本盛行西北风(风),从日本海带来的水汽(水)到日本海沿岸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或雪(地),所以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多;太平洋沿岸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夏季日本盛行东南风,且太平洋沿岸处于迎风坡,所以太平洋沿岸降水丰富,而日本海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问题2:日本的工业分布特征(了解)
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
布局在沿海,便于原料、燃料的运进,产品的输出。
新兴工业向新区发展:如本州岛的东北部和九州岛,出现“临空型”布局。
筑波城是新兴科学城。
京都和奈良是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
问题3:日本的农业(了解)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北海道渔场。
农业因为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
问题4:日本为什么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了解)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
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典型例题】
1、(19上海)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
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
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
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4)在濑户内海沿海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5)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日本,大到内阁官员,小到平民百姓,上上下下都充满了危机感。
有分析人士称,这种危机感与大多数日本人有着复杂且敏感的“岛国情结”密切相关。
材料二随着日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日本务农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老化的趋势。
有统计资料显示,如今在日本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据半壁江山,只有8.5%农民在39岁以下。
(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日本人存在着严重危机感的原因。
(6分)
(2)分析日本农民老龄化特征明显的原因有哪些?并说出农民老龄化给日本农业发展带来的影
响(8分)
(1)日本为岛国,国土面积狭窄;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地震、海啸等自然灾
害频繁。
(答两点得6分)
(2)原因:随着社会发展,出生率降低,年轻人口比重低;生活水平提高,医
疗卫生条件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居民的寿命提高;城市化进程中,大量
青年农民进入城市(任答两点得6分)。
影响:农业劳动力不足,土地闲置;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2分)。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
分)
材料一:日本及周边地区示意
图。
材料二:2011年3月11日13
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
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同时造成福岛核
电站发生核泄漏。
材料三:2012年2月2日,日本多地普降大雪,积雪厚度3—5米,创近二十多年来最
大的雪灾,造成巨大损失,并有人员伤亡。
(1)若图中等温线表示1月份0℃等温线,请比较A、B两处气温的差异并分析
成因。
(8分)
(2)根据材料三,试推测此次雪灾的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原因。
(8分)
(3)有关专家指出,本次日本核泄漏对中国影响较小,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原因。
(4分)
(1)A处气温高,B处气温低。
(2分)原因: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1月
A处气温较同纬度两侧地区高,B处较同纬度两侧地区低;(2分)②A处受暖流
影响,气温较高;(2分)③B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2分)
(2)日本海沿岸(或日本西海岸)(2分)此时西北风(或冬季风)势力强大;
经过日本海时带来大量的湿润气流;并在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
雨。
(8分)——风、水、地
(3)核泄漏产生的微粒主要随大气和海水运动扩散,此季节东亚地区盛行西北
风;且该地区的日本暖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所以对中国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