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农作物作物缺素症状表(全营养元素)
- 格式:docx
- 大小:15.24 KB
- 文档页数:6
Z i x u n t a i作物缺素症状是指作物因缺少某种必需的营养元素,影响体内的正常的物质代谢而在植株外观上表现出来的生理病态症状。
随着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肥料投入的增加,根据木桶原理,中、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通过掌握中、微量元素缺乏作物的症状,可以及时地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1.发病症状如症状先在老叶上出现,说明缺乏的是氮、磷、钾、镁、锌。
由于这些元素在作物体内具有再度利用的特点,当作物缺乏时,它们可以从下部老叶转移到上部新叶而再度利用,所以缺素症往往首先从下部老叶上显现出来。
如果症状出现在新组织,说明缺乏的是钙、铁、硼、硫等,由于这些元素在作物体内移动性差,没有再度利用的能力,因此缺乏时症状最易在新生组织上表现出来。
2.素缺素症状2.1缺锰:顶部幼叶先出现症状。
水稻等单子叶作物叶上先出现灰色或褐色斑点,而后斑点逐渐沿叶脉连成条状。
2.2缺磷:作物缺磷往往呈现各种症状,如叶形变小,颜色变暗绿,叶片变厚,种子和果实成熟延迟,种子不充实。
某些作物如油菜、玉米等因缺磷叶部和茎部常积累较多的花青素而呈现暗紫红色,根部颜色略黄,根系生长不健壮,分枝较少。
缺磷症状一般植株的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表现明显。
2.3缺镁:叶肉缺绿黄化,一般无坏死斑点,与缺氮失绿不同的是叶肉变黄,叶脉仍为绿色。
2.4缺镍:缺镍首先在作物的叶片叶尖出现坏死现象,主要是由于低镍条件造成作物叶片中积累大量尿素所致。
2.5缺锌:缺锌作物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出现停止状态。
双子叶植物缺锌的最典型症状,是由于节间缩短而造成的矮化(簇生病)和叶片明显缩小(小叶病)。
单子叶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缺锌时,常在叶片上沿中脉出现失绿带(花白苗)或有时杂有红色斑状褪色现象。
2.6缺钾:作物缺钾病症的表现较氮、磷为迟,往往要到旺盛生长的中期才能发现。
这与钾在作物体内流动性大很易被再利用有关,故缺钾首先在老叶上发病,初期往往表现为叶肉色泽变为不均匀的淡色,叶缘卷曲或带皱纹,进而尖端和边缘部分变黄而枯焦,严重者往往叶上出现褐色烧灼状坏死斑点,病斑界限清楚。
农作物缺素症状一、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营养失调症状(一)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二)常见作物营养失调症状一、作物缺氮症状作物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浅绿或黄绿。
失绿叶片色泽均匀,一般不出现斑点或花斑,症状从下而上扩展,严重时下部叶片枯黄早落:根量少,细长:花和果量少,种子小而不充实,成熟提早,产量下降。
氮过量时,番茄易出现“空洞果”、“筋腐病”等。
二、作物缺磷症状生长缓慢、矮小、瘦弱、分枝少,叶小易脱落,呈暗绿色,叶缘及叶柄常出现紫红色。
根系发育不良,成熟延缓,产量和品质降低。
症状一般先从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发展。
三、物缺钾症状老叶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
叶片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成干枯状。
根系短而少,易早衰,严重时腐烂,易倒伏。
番茄缺钾时易发生“筋腐病”。
四、作物缺钙症状生长点首先出现症状,幼叶变形,叶尖呈弯钩状,叶片皱缩,边缘弯曲。
叶尖和叶缘黄化或焦枯坏死。
植株矮小或簇生,早衰、倒伏,不结实或少结实。
番茄缺钙易出现“筋腐病”黄瓜出现“镶金边”苹果“苦痘病”“水心病”。
花生“籽实但不充实”等情况。
五、作物缺镁症状叶片失绿,始于叶尖和叶缘的脉间色泽变淡,由淡绿变黄进而变紫,随后向叶基部和中央扩展,但叶脉保持绿色,在叶片上形成清晰的网状脉纹。
六、作物缺硫症状全株颜色褪淡,呈淡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和叶肉失绿,叶色浅,幼叶较老叶明显。
植株矮小,叶细小,向上卷曲,变脆、易碎,提早脱落。
茎生长受阻,开花迟,结荚少。
七、作物缺硼症状幼顶芽生长受抑制,并逐步枯萎死亡,,侧芽萌发,弱枝丛生,根系不发达;叶片增厚变脆,皱缩,茎、叶柄变粗短,开裂,木栓化,出现水渍状斑点或环节状突起;肉质根内部出现褐色坏死,开裂;繁殖器官分化发育受阻,易出现蕾而不花或花而不实。
缺硼花生易出现“果而不仁”,番茄植株呈“丛生状”,黄瓜果实中心木栓化开裂;芹菜出现“茎裂病”、罗卜“心腐病”、苹果出现“缩果病”、葡萄形成“无核小粒果”。
玉米与小麦缺素症状研究植物生长需要吸收营养元素,其中缺素会导致植物在形态结构、生理代谢等方面发生异常,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对于玉米和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而言,缺素是限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综合文献调查与实验研究,探讨玉米、小麦缺素症状的相关特征以及解决措施。
1. 玉米缺素症状1.1 氮 (N) 缺乏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缺乏氮元素会导致玉米叶片发黄,叶绿素减少,生长迟缓。
在严重情况下,植株的叶片变得萎缩,茎干变细软,稀疏成行。
此外,氮的不足会直接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导致粒重下降,食用质量下降。
应对措施:增施化肥;在绿肥作物中选择含氮多的品种,如豌豆或紫云英等。
磷是促进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关键元素。
缺乏磷会引起玉米植株的根系生长不良,发生短缩,根系变脆弱。
在严重情况下,植株的叶子可能会变成红色,低产或不结果,不利于种植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应对措施:增施磷肥;合理选用磷高的品种。
钾是植物生长和代谢中的关键元素,缺乏会导致玉米的生长畸形,幼嫩叶呈现黄化色,老叶呈现灰毛边,叶片卷曲、丛生。
在严重情况下,植株的穗轴短而粗,稀疏、叶片死亡。
氮是小麦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缺乏会导致小麦的株体缩短,和稻穗老化加速。
植物的叶片为深绿色,接近黑色的色素,在缺乏氮的情况下就显得黄色十分明显,农民俗称为“黄苔”。
磷是小麦生长的基本营养元素。
缺乏磷元素会导致小麦的根系生长减弱、苗期缓慢生长、抗冻性和耐旱性变差、易感染病虫害。
植物在磷元素缺乏的情况下会出现叶缘变黄,枯边和卷缩,枯死落叶。
钾元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缺乏钾元素会导致茎秆变脆,根部愈见顶端变黄,穗状物短,稀疏。
在严重情况下,植物的叶片会呈现枯黄状,并产生白色斑点。
综上所述,追求高产量和优质农作物,光靠增加肥料量并不十分理想,应根据不同作物特征和生长期需求,适时调整肥料成分和含量,选用适合的品种,提高施肥效率,实现养分平衡与高产优质。
史上最全元素缺乏、过剩症状图解!值得收藏!作物所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各自的重要生理功能,每一种营养元素的缺乏或不足都会影响作物的新陈代谢和生理生化功能,导致作物生长受阻,并出现缺素症状。
C、H、O是植物从空气和土壤中的水分中吸收得到的,其余的元素则大部分是人为补充的。
了解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素症状对指导生产和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1、氯(Cl):氯具有调节气孔运动、激活H+泵ATP酶,抑制病害发生等作用,氯还参与光合作用,适量氯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
缺氯:叶片凋萎,根系生长慢,根尖粗。
2、磷(P):磷是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腺苷三磷酸等重要化合物的组分;磷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氮代谢和脂肪代谢。
此外,磷还能通过增加原生质的粘度和弹性,调节可溶性糖和磷脂含量等措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缺磷:作物缺磷时植物生长缓慢,叶小,分枝或分蘖减少,植株矮小。
糖分运输受阻,糖分大量积累于叶片中,有利于花青素(糖苷)的形成,因此许多植物的茎叶呈现典型的紫红色症状,作物缺磷的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
磷过剩:磷过剩会对作物造成伤害,主要表现为作物营养生长停止,过分早熟、导致减产;大量施用磷肥将诱发锌、铁、镁缺乏症。
3、钾(K):钾是重要的品质元素。
钾不仅参与作物的碳氮代谢,促进光合作用,还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调节着细胞的渗透压和气孔的开闭,并能激活多种酶。
钾还参与作物体内糖类的形成和运输,增强植物抗逆性,改善产品外观,增加果实甜度和籽粒饱满度,延长产品贮存期等。
缺钾:作物茎秆细弱、易倒伏,抗旱、抗冻能力差。
作物缺钾的症状首先表现老叶,从叶尖和叶缘开始黄化,俗称“黄金边”,严重时有坏死斑点,有时叶缘焦枯。
由于叶中部比叶缘生长快,整片叶子常形成杯状弯曲或褶皱。
钾过剩:一般土壤不会出现钾过剩的现象,钾过剩主要是由于钾肥施用过多而引起。
钾过量阻碍植株对镁、锰和锌的吸收而出现缺镁、缺锰或缺锌的症状。
推荐!作物12种缺素症状及防治方法植物缺素症就是植物因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出现生理病症。
对于植物外表虽不表现出某种缺乏症,但产量因受营养元素不足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营养元素潜在性缺乏。
1、缺素症病因(1)土壤贫瘠有些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土壤中某些种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偏低。
(2)不适宜的pH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pH低的土壤中(酸性土壤)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较大,有效性较高;但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则因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
磷在中性(pH6.5~7.5)土壤中的有效性较高,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则易与铁、铝或钙发生化学变化而沉淀,有效性明显下降。
通常是生长在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
(3)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如大量施用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
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生理障碍。
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
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大量施用会诱发缺锌症等等。
(4)不良的土壤性质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性质,如土体的坚实、僵韧程度,硬盘层、漂白层出现的高度,母岩的存在等,均可限制根系的纵深发展,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
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水田中产生较多的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也能抑制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使属于主动吸收的元素(磷、钾、硅)吸收不足,而引起缺素症。
(5)恶劣的气候条件首先是低温。
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
这是气温偏低年分早稻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的原因。
其次是多雨常造成养分淋失,中国南方酸性土壤缺硼缺镁即与雨水过多有关。
严重干旱,也会促进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降低养分的有效性,导致缺素症发生。
经济作物缺素大全柑橘7-9月,叶片容易黄化,黄化原因是缺少中微量元素铁、镁、锌;柑橘裂果,是因为缺少钙;柑橘落果,需要补充钾。
葡萄叶片黄,缺少缺少中微量元素铁、镁;葡萄大小粒,缺少微量元素硼;葡萄裂果,缺钙。
辣椒苗期生长点坏死,以及后期脐腐病,是缺钙的表现;辣椒的畸形果、僵果,是授粉不完全,缺硼造成的;生长期的落叶、落花、落果是因为气候不适宜,以及缺素造成的,主要是缺微量元素。
西红柿夏天种植,容易发生生长点坏死,容易发生裂果和空穗,以及脐腐病,是缺钙引起的,需要补充钙。
黄瓜盛果期,容易出现生长点叶片干边现象,是缺钙的症状;黄瓜畸形瓜,是因为授粉不完全,是缺硼的症状。
豆角采收后期出现的早衰现象,叶子发黄、叶色变暗、叶面变小、花色发淡、花体变小、豆角果实弯曲、打钩、籽位起泡、色泽黑青,角条变细变短等都是缺素症的表现,因为缺乏中微量元素硼、铁、钙、镁。
茄子的芽顶端弯曲,生长发育停滞,以及茄子的畸形果,是缺素的表现,主要是缺硼。
芒果的叶片黄化变小,黄化部分渐渐变为深棕色坏死;主枝的生长点坏死,有大量侧枝抽生,以后所有这些侧枝的生长点变坏死。
芒果坐果率低,幼果果实畸形,果肉木栓化,芒果果肉呈海绵状,并有中空现象。
这些都是芒果的缺硼症状。
白菜种植过程中出现不包心现象,是因为施氮肥过量,缺少锌;白菜烂心、坏心、干烧心是缺钙引起的。
西瓜叶片发黄,是因为缺乏中微量元素铁、锌、镁;西瓜的畸形瓜,是缺乏硼造成授粉不足引起的;西瓜膨果期,西瓜容易出现裂果,是缺钙的症状。
甜瓜苗期生长点坏死,结果期畸形瓜都是缺素的症状,缺硼;甜瓜膨果期裂瓜,是缺钙的表现。
草莓的叶片干焦、皱缩,草莓果实发硬,生长点坏死,这些是缺钙的症状。
荔枝裂果多、果实软,果实保鲜期短,果实病害多,这些都是缺钙的症状。
大葱容易发生干尖病,大葱干尖病的原因主要是缺镁。
西葫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畸形瓜(弯曲瓜、大肚瓜、尖嘴瓜、蜂腰瓜、瘦肩瓜、钩子瓜)以及化瓜,这些都是缺硼的症状。
作物长不好,到底缺了啥?缺素症状大全!认清了才能缺啥补啥!各位头条的农友们,大家好,之前的几篇文章跟大家说了作物的根系以及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原理,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植物缺素症。
在种植过程中,作物如果缺少某个营养元素的时候,也会对我们农作物的产量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咱们对作物缺素症状也要认真的对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植物的组成,植物它是由水分以及营养元素组成,水分在植物体内占到了70%到95%,剩下的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营养元素。
植物的营养元素包括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以及微量营养元素。
•其中大量营养元素就包括碳氢氧和氮磷钾,碳氢氧它主要是来源于空气和水,氮磷钾它是来源于土壤。
•中量营养元素,就包括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它包括铁、硼、锰、铜、锌、钼、氯、镍,这里的氯和镍的话,它一般在植物缺素中不经常出现,因为土壤中很容易满足它的需求。
因此,我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就需要保护好、养护好土壤,合理施肥,防止植物缺素症状出现,保证植物健康生长。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植物缺氮的症状,氮它是植物体内蛋白质遗传物质、叶绿素、酶、维生素以及生物碱,还有植物激素的组成成分。
缺氮缺氮的时候,蛋白质合成会受阻,蛋白质和酶数量下降,叶绿体结构遭受到破坏,叶绿素的合成减少,叶片就会出现黄化的症状,植物也会生长延缓。
它的显著特征是植物下部叶片首先褪绿黄化,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叶片它的黄化的形式,它是出现均匀黄化的。
在实际生产中氮的话,主要是促进茎叶的生长,所以在植物生长的前期,我们要注重氮肥的补充。
缺磷缺磷的症状,磷它是植物体内遗传物质、植物细胞膜以及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以及光合产物运输、淀粉合成、脂肪合成,以及在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里面为植物提供能量,所以在缺磷的时候,植物体内碳水化物会受到阻碍,细胞分裂会延迟,新细胞难以形成,细胞生长会受到阻碍,它的显著特征是叶片常成暗绿色或古铜色,严重时叶片会呈现紫红色。
它的首先表现的部位是在老叶上,在实际生产中,磷主要是促根,促进花芽分化,因此我们在开春的时候,要保证果树植物的生长,我们要补充磷元素,促进根系的生长。
作物缺素症大全作物缺素症大全xx一、缺氮,幼苗矮化、瘦弱、叶丛黄绿;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沿叶片中脉发展,形成一个“V”形黄化部分;致全株黄化,后下部叶尖枯死且边缘黄绿色;缺氮严重的或关键期缺氮,果穗小,顶部籽粒不充实,蛋白质含量低。
二、缺磷,嫩株敏感,植株矮化;叶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成暗紫褐色;根系不发达,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实,果穗少或歪曲。
三、缺钾,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后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顶部发育不良。
四、缺镁,幼苗上部叶片发黄。
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问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五、缺锌,严重的幼苗出土后在2周内显症,叶片具浅白条纹,后中脉两侧出现1个白化宽带组织区,且中脉和边缘仍为绿色,有时叶缘、叶鞘呈褐色或红色。
六、缺硫植株矮化、叶丛发黄,成熟期延迟,与缺氮症状相似。
七、缺铁,上部叶片叶脉间出现浅绿色至白色或全叶变色。
八、缺硼,嫩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白色斑点,各斑点可融合成白色条纹;严重的节间伸长受抑或不能抽雄及吐丝。
九、缺钙,当土壤缺钙时,幼苗叶片不能抽出或不展开,有的叶尖粘合在一起呈梯状,植株呈轻微黄绿色或引致矮化。
十、缺锰,幼叶脉问组织慢慢变黄,形成黄绿相间条纹,叶片弯曲下披,别于缺镁。
缺素病因:一、缺氮,是因有机质含量少,低温或淹水,特别是中期干旱或大雨易出现缺氮症。
二、缺磷,低温、土壤湿度小利于发病,酸性土、红壤、黄壤易缺有效磷。
三、缺钾,一般沙土含钾低,如前作为需钾量高的作物,易出现缺钾,沙土、肥土、潮湿或板结土易发病。
四、缺镁,土壤酸度高或受到大雨淋洗后的沙土易缺镁,含钾量高或因施用石灰致含镁量减少土壤易发病;五、缺锌,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过多,酸碱度高、低温、湿度大或有机肥少的土壤易发生缺锌症。
六、缺硫,酸性沙质土、有机质含量少或寒冷潮湿的土壤易发病。
七、缺铁,碱性土壤中易缺铁。
玉米缺素:玉米缺硫玉米缺氮玉米缺氮玉米缺氮玉米缺氮玉米缺氮玉米缺钙玉米缺钾玉米缺钾和磷玉米缺磷玉米缺磷玉米缺硫玉米缺镁玉米缺硼玉米缺硼玉米缺铁玉米缺锌玉米缺锌水稻缺素:水稻缺氮水稻缺钙水稻缺钾水稻缺硫大豆缺素:大豆缺钙大豆缺钾大豆缺硫大豆缺硫大豆缺镁大豆缺硼大豆缺锌玉米病虫害:亚洲玉米螟幼虫亚洲玉米螟幼虫镰刀菌苗枯病玉米白化苗和黄绿苗玉米粗缩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根腐病玉米根腐病种子霉烂玉米褐斑病玉米黑粉病玉米灰斑病玉米黄地老虎成虫玉米红叶病玉米茎基腐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青枯病玉米丝黑穗玉米穗腐病和粒腐病玉米全蚀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小地老虎成虫玉米锈病玉米养分失调型病害玉米圆斑病水稻病虫害:稻粒黑粉病东亚飞蝗成虫水稻矮缩病水稻白背飞虱卵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稻负泥甲成虫水稻稻潜叶蝇幼虫水稻稻曲病水稻稻瘟病水稻稻象甲成虫水稻稻纵卷叶螟卵水稻稻纵卷叶螟幼虫水稻恶苗病水稻二化螟成虫及幼虫水稻二化螟为害状水稻干尖线虫病水稻禾蓟马成虫水稻黑尾叶蝉成虫水稻胡麻斑病水稻麦蝽成虫水稻三化螟成虫图片大豆病虫害:草地螟成虫大豆病霜霉病大豆顶枯病大豆豆芫青成虫大豆高垄平台作业机械大豆根潜蝇大豆红蜘蛛大豆卷叶螟为害状大豆菌核病大豆苜蓿夜蛾成虫大豆脐色类型大豆食心虫大豆细菌斑点病大豆食心虫幼虫及为害状大豆细菌斑疹病大豆小卷叶蛾幼虫及为害状大豆斜纹夜蛾成虫大豆斜纹夜蛾卵大豆蚜成虫及幼虫大豆蚜虫大豆焰夜蛾幼虫东北大黑金龟豆秆黑潜蝇豆类丝大蓟马成虫二条叶甲黑大豆田间绿豆象成虫。
缺氮作物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直立,叶片呈浅绿或黄绿。
失绿叶片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或花斑,叶细而直。
缺氮症状从下而上扩展,严重时下部叶片枯黄早落;根量少,细长;侧芽休眠,花和果实量少,种子小而不充实,成熟提早,产量下降。
主要作物缺氮症状如下:.小麦叶片短、窄,茎部叶片先发黄。
植株瘦小、直立,分蘖少或无,穗小粒少。
.玉米植株矮小,茎细弱,生长缓慢,叶片由下而上失绿黄化,症状从叶尖沿中脉向基部发展,先黄后枯,成“V.棉花植株矮小,叶片由下至上逐渐变黄,幼叶黄绿,中下部叶片黄色,下部老叶为红色,叶柄和基部茎秆暗红或红色,果枝少.结铃小。
.花生叶片呈淡黄色至几乎白色,茎发红,根瘤很少。
.大豆叶片出现青铜色斑块,渐变黄而干枯,生长缓慢,基部叶片先脱落,茎瘦弱,花荚稀少。
水稻植株瘦小,直立,分蘖少,叶片小,呈黄绿色,从叶尖沿中脉扩展到全部,下部叶片首先发黄焦枯,穗小而短。
.甘薯基部叶的边缘红到紫色,叶柄短,易脱落,蔓细长,稀疏。
薯块小,纤维多。
.马铃薯叶片小,淡绿至黄绿色,中下部小叶边缘退色呈淡黄色,向上卷曲,提早脱落。
植株矮小,茎细长,分枝少,生长直立。
.油菜植株矮小瘦弱,分枝少,叶片小而苍老,叶色从幼叶至老叶依次均匀失绿,由淡绿到淡绿带黄以至最后呈淡红带黄。
.烟草生长缓慢,幼叶叶色淡绿,中下部叶片变黄,并逐渐干枯脱落,叶上竖立,与茎形成的夹角较小。
.大白菜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小而薄,叶色发黄,茎部细长,包心期缺氮,叶球不充实,叶片纤维增加,品质降低。
.番茄植株瘦弱,叶色淡绿或黄色,叶小而薄,叶脉由黄绿色变为深紫色,茎秆变硬并呈深紫色。
花蕾变为黄色,易脱落,果小而少。
.黄瓜植株矮化,叶呈黄绿色。
严重时叶呈浅黄色,全株呈黄白色,茎细而脆。
果实细短,呈亮黄色或灰绿色,多刺,果蒂呈浅黄色或果实呈畸形。
.洋葱叶少而窄小,叶色浅绿,叶尖呈牛皮色,逐渐全叶呈牛皮色。
.苹果叶小,淡绿色,较老叶片为橙色、红色或紫色,以至早期落叶;叶柄与新梢夹角变小;新梢褐至红色,短而细;花芽和花减少,果实小且高度着色。
一、营养元素种类植物营养元素可分为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营养元素。
(一)、必需营养元素:1、判定某种元素是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要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这种元素是完成作物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2、缺少时呈现专一的缺素症,具有不可替代性,惟有补充后才能恢复或预防;3、在作物营养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并非由于它改善了作物生活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也不是依照它在作物体内的含量的多少,而是以它对作物生理过程所起的作用来决定。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十六种:大量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中量营养元素:钙(Ca)、镁(Mg)、硫(S);微量营养元素: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
此外,有人认为,镍(Ni)元素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二、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素症状(一)、一般不需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碳、氢、氧1、碳、氢、氧是植物体内各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等;2、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糖是由碳、氢、氧构成的,而糖是植物呼吸作用和体内一系列代谢作用的基础物质,同时也是代谢作用所需能量的原料;3、氢和氧在植物体内的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需要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1.氮(N):(2)、缺氮症状:●植株瘦小。
缺氮时,蛋白质、核酸、磷脂等物质的合成受阻,影响细胞的分裂与生长,植物生长矮小,分枝、分蘖很少,叶片小而薄,花果少且易脱落;●黄化失绿。
缺氮时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枝叶变黄,叶片早衰,甚至干枯,从而导致产量降低;●老叶先表现病症。
因为植物体内氮的移动性大,老叶中的氮化物分解后可运到幼嫩的组织中去重复利用,所以缺氮时叶片发黄,并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
(3)、氮素过多的症状:●营养体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茎杆软弱,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根系发育不良,根短而少,早衰。
作物缺素典型症状图,请收藏,别错过!磷(P)的生理作用:磷对细胞分裂和开花结实起重要作用。
对提高抗逆性(抗病、抗寒、抗旱)有良好作用。
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促进侧根和细根的生长。
加速花芽分化,提早开花和成熟。
植物缺磷症状: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分枝少,矮小,叶片出现暗绿色或紫红色斑点,茎杆呈紫红色,失去光泽。
植物缺磷实例:钾(K)的生理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超过P,高产作物中还超过N,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是生物体内很多酶(60多种)的活化剂,是构成细胞渗透势的重要成分,调节气孔的开闭,促进光合磷酸化,促进同化物的运输。
植物缺钾症状:叶尖或叶缘发黄,变褐、焦枯似灼烧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主脉附近仍为绿色。
植物缺钾实例:钙(Ca)的生理作用:钙是细胞壁胞间层果胶钙的成分;与细胞分裂有关;稳定生物膜的功能;可与有机酸结合为不溶性的钙盐而解除有机酸积累过多时对植物的危害;少数酶的活化剂。
植物缺钙症状: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易腐烂死亡,叶尖弯钩状,并相互粘连,干烧心、筋腐、脐腐等。
植物缺钙实例:硼(B)的生理作用:硼是影响生殖器官发育,影响作物体内细胞的伸长和分裂,对开花结实有重要作用。
植物缺硼症状:顶端停止生长并逐渐死亡,根系不发达,叶色变绿,叶片肥厚,皱缩,植株矮化,茎及叶柄易开裂,脆而粗,花发育不全,花而不实,蕾花易脱落。
植物缺硼实例:铁(Fe)的生理作用:是细胞色素、血红素、铁氧还蛋白及多种酶的重要组分,在植物体内起传递电子的作用,是叶绿素合成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植物缺铁症状: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缺铁时首先表现在幼叶上。
表现为脉间失绿,严重时整个幼叶呈黄白色,缺铁常在高PH土壤中发生。
植物缺铁实例:锌(Zn)的生理作用:是多种酶的组分和活化剂,已发现80多种含锌酶,参与生长素的合成。
植物缺锌症状:老组织先出现缺锌时生长素含量下降,植物生长受阻,节间缩短,叶片扩展受抑制,表现为小叶簇生,称为小叶病或簇叶病。
作物缺素原因及症状对照表植物缺素症就是植物因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出现生理病症。
对于植物外表虽不表现出某种缺乏症,但产量因受营养元素不足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营养元素潜在性缺乏。
1、缺素症病因①土壤贫瘠有些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土壤中某些种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偏低。
②不适宜的pH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pH低的土壤中(酸性土壤)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较大,有效性较高;但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则因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
磷在中性(pH6.5~7.5)土壤中的有效性较高,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则易与铁、铝或钙发生化学变化而沉淀,有效性明显下降。
通常是生长在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
③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如大量施用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
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生理障碍。
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
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大量施用会诱发缺锌症等等。
④不良的土壤性质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性质,如土体的坚实、僵韧程度,硬盘层、漂白层出现的高度,母岩的存在等,均可限制根系的纵深发展,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
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水田中产生较多的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也能抑制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使属于主动吸收的元素(磷、钾、硅)吸收不足,而引起缺素症。
⑤恶劣的气候条件首先是低温。
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
这是气温偏低年分早稻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的原因。
其次是多雨常造成养分淋失,中国南方酸性土壤缺硼缺镁即与雨水过多有关。
严重干旱,也会促进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降低养分的有效性,导致缺素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