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室内,室间质控员工作介绍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32.99 KB
- 文档页数:32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韩骏飞1、目的检测、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2、开展室内质控前的准备工作、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建立标准操作规程、仪器的检定与校对测定临床样本的仪器要按一定要求进行校准,校准时要选择合适的(配套的)标准品;如有可能,校准品应能溯源到参考方法或/和参考物质;对不同的分析项目要根据其特性确立各自的校准频度。
、质控品的选择选用与与仪器配套的质控物或商品质控物。
、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质控品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保存、操作,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冻干血浆的复溶要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复溶时所加溶剂的量要准确,并尽量保持每次加入量的一致性;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
3、质量目标不同的项目由于其检测原理、检测方法、仪器以及试剂等因素的不同,其变异系数的设定也不同,具体可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改法案(CLIA'88 )能力比对检验(PT)的评价限(TEa)并结合科室内部实际情况而定。
4、室内质控的实际操作、设定靶值,因全血质控品和凝血质控品稳定性和有效期较短,采用下述述方法设定靶值。
在3-4天内,每天分析每水平质控品3-4瓶,每瓶进行2-3次重复。
收集数据后,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对数据进行异常值检验。
如果发现异常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靶值。
、设定控制限标准差的设定: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
以前的标准差是几个月数据的简单平均或甚至是累积的标准差。
控制限的设定:控制限通常是以标准差的2倍表示(均值±2s),但CV ≤1/2TEa。
、更换质控品拟更换新批号的质控品时,应在"旧"批号质控品使用结束前与"旧"批号质控品一起测定,重复和的过程,设立新的靶值和控制限。
检验科室内室间质控员工作记录本室间质控是一种常用的质控方法,它通过对同一检验项目的不同批次样本的连续检测,评估该检验项目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为检验结果提供可靠性保障。
而质控员的工作记录本是对室间质控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及其结果进行记录的重要工具,下面将对质控员工作记录本的检验科室内应进行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质控员信息二、质控项目信息接下来,应在记录本的第二页开始详细记录质控项目的信息。
质控项目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名称、批号、样本数量、质控规格、差异范围等。
这部分内容主要用于提供给质控员在进行质控过程中的参考,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该项目的特点和要求。
三、质控样本信息四、质控过程记录质控过程记录是质控员工作记录本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对质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记录,确保质控的有效性。
质控过程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样本检测日期、检测设备信息、所用试剂信息、质控结果等。
其中,样本检测日期是质控过程中最基本的信息,也是追溯质控结果的关键依据;检测设备信息和试剂信息能够记录使用的设备型号、试剂批号,有利于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排查;而质控结果是整个质控过程的核心,应详细记录结果数值和是否达到质控要求。
五、异常情况记录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试剂污染等,这些异常情况会影响质控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应在质控员工作记录本中详细记录这些异常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异常情况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异常发生时间、异常具体内容、处理措施及其效果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质控员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六、总结和展望质控员工作记录本的最后一页用于总结和展望,以评估质控过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改进性。
在总结中,可以对已完成的质控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方向;在展望中,可以提出未来质控项目的计划和目标,以指导下一步的工作。
总之,质控员工作记录本是质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记录了质控员在质控过程中的工作和结果,不仅对质控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供了保障,还为质控过程的分析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检验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性,规范检验科室的实验室品质管理,降低检验质量的突发风险,提高检验科室运行效率和品质,特制定本检验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检验科室内部实验室品质管理和与其他检验科室之间的质量控制,适用于所有质控相关人员。
三、制度内容1. 质控计划制定本检验科室应制定质控计划,包括实验室内质控与检验科室间的质控。
质控计划应考虑实验室设备、试剂、人员技能、实验室环境及实验室程序标准等因素。
2. 质控项目的选择和制定本检验科室质控项目的选择应根据临床需求,质控对象的重要性等指标进行评估。
制定质控项目时,应考虑方法的可行性、耗时、成本和使用率等方面因素。
3. 质控储备本检验科室应建立一定的质控储备,以备质控实验中使用。
储备的质量应可靠,数量应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和历史使用情况确定。
4. 质控操作培训本检验科室应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质控操作的培训,确保他们对质控项目的需求及检验质量管理程序有理解和认识。
5. 质控过程监控本检验科室应对质控过程进行监控。
监控应包括每个实验室人员的表现、设备的表现、试剂的表现和质控期间的环境条件等。
在监控过程中,关键性因素需要重点关注,可设置监控表格,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6. 质控数据分析和报告本检验科室应对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追踪和解决。
并根据实验结果制定分析报告,评估实验室的性能、发现问题及解决方案。
7. 控制质量指标的制定本检验科室应对检验品质控制指标进行制定并进一步审查。
然后对制定的检验品质控制指标进行示范测试,流程应完整闭环,得出结论并通过相关方面审查,才可将其纳入常规质控。
四、实施要求1. 本制度规定的工作程序应为所有实验人员执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2. 质控实验应按质控计划和操作配方进行,不得随意改变实验室所制定的文件和操作方法。
3. 质控实验数据应规范、清晰和完整记录,原始记录和审核记录应保存在实验室核查档案中。
检验科人员及各岗位职责一、引言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检验科在疾病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人员的职责和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检验科的运作和贡献。
二、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是检验科的核心职位,他负责整个实验室的管理和运作。
主要职责包括:1. 确保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并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部件;2. 确保实验室遵守国家和行业的质量管理要求,制定和完善实验室的质控措施;3. 担任实验室的技术顾问,解决实验室中出现的技术问题;4. 负责指导和培训实验室中的其他人员,确保他们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流程执行工作。
三、检验师检验师是实验室中最核心的人员之一,他们负责具体的检验工作,包括:1. 收集和接收标本,准确记录样本信息,并进行样本分类和分发;2. 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方法和仪器进行检验;3. 操作仪器进行样本的处理和测试,并记录和分析检测结果;4. 及时报告结果给医生,并解释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5. 确保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并及时校准和维护。
四、质控专员质控专员是负责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人员,他们的职责包括:1. 根据国家和行业的要求,制定实验室的质控方案,并进行具体的实施;2. 收集和整理各种质控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定期组织质控讨论会,对实验室的质控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4. 及时报告实验室的质控情况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样本采集员样本采集员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1. 根据医生的要求,准确采集患者的样本,并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 提供专业的样本采集指导,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3. 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合理的处理和保存;4. 及时报告样本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并配合实验室进行解决。
六、数据分析员数据分析员负责对实验室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1. 收集和整理实验室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 运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报告和建议;3. 针对实验室的数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改进效果;4. 与其他岗位的人员进行密切合作,确保数据分析的质量和效果。
检验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内不同科室之间相互检验、相互协助,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管理制度。
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于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制度的意义、内容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和偏差,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不同科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再者,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不同科室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最后,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还可以增加医疗机构的竞争力和声誉,提高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
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质控指标的确定、质控计划的制定、质控结果的分析和反馈、质控措施的改进。
首先,质控指标的确定是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的基础。
质控指标应该与科室的工作任务密切相关,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其次,质控计划的制定是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控计划应该明确质控的目标、内容和时间节点,合理安排和分配资源,确保质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质控结果的分析和反馈是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
质控结果分析需要对质控指标的达标情况进行评估和统计,并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结果,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最后,质控措施的改进是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根据质控结果分析的情况,科室应该及时调整和改进质控措施,以达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的目标。
科室间质控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明确质控的目标和任务。
科室应该明确自身的质控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质控任务。
其次,制定质控计划。
质控计划应该明确质控的时间节点、工作内容和资源分配。
第三,组织质控工作。
科室应该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资源,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质控工作。
然后,进行质控结果分析和反馈。
^`运城现代妇科医院查验科质控职工作手册2017 年医技科室室内、室间质控科室负责人:刘继霞质控员:侯璐庆王亚娟樊钰^`填写说明及要求1、“院级查核”要求质控员参照质控科下发的《医院质量简报》相应的查核组对于本科室此项质控波及的奖罚状况,写出问题剖析、改良举措及上个月问题追踪。
2、“质控总结”包含院级查核与自查的总结。
3、“上个月问题追踪”为上个月自查或(及)院级查核发现的问题在本月的状况。
4、质量管理为及时质控,要求质控员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总结。
5、请质控员依据检点表仔细做质控。
6、每个月质控小结写完后请质控员及时署名。
医技科室室内、室间质控职工作职责在科主任的率领下展开工作,达成各项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做好工作记录,仔细展开室内质控,按期评论室内室间质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使连续改良。
今年度培训计划:查验科室内、室间质控评论标准^`一、实验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要点项目:1、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构成人员构造合理,有明确的职责。
有□ 无□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行。
有□ 无□3、成立质量系统文件,包含质量手册、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表格等。
是□ 否□4、有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并按期进行量化评估。
是□ 否□5、有关人员了解本岗位的职责要求。
是□ 否□6、质量系统完好,能监控剖析前、中、后要点流程。
是□ 否□7、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完好资料,表现连续改良收效。
是□ 否□8、实验室与护理部、感控科共同拟订完好的标准收集运输指南,临床有关人员能够方便获得。
是□ 否□9、实验室有明确的标本接收、拒收标准与流程、保存标本接收和拒收的记录。
有□ 无□10、对标本全程追踪,查验结果回报时间( TAT)明确可查。
是□ 否□11、标本办理和保存专人负责,标本荒弃有记录,储存标本冰箱有温度24 小时监控。
是□ 否□12、对临床有关人员按期培训。
是□ 否□13、实验室与护理部、感控科管理部门有看管流程与记录。
1检验科生化室内质控方法一、质控的概念;质量控制是为了监测和评估本实验室的工作质量,以此决定本实验各检验可否发出的检查、控制手段;二、1、OCV:表示本实验室在目前最佳条件下某项目所能达到的最好精密度水平;其基本原则是,OCV测定需采用与常规工作相同的试剂、仪器及检测方法;一般来说,实验室都用OCV测定来确定本室新开展的一项新项目的精密度,如果数值偏大,则说明该测定方法可能不稳定,不成熟,应该尽量避免在本实验室使用该方法;三、2、RCV:表示本实验室在目前条件下,常规工作中某项目检验的精密度水平,是室内质控中靶值和允许误差范围确定的依据;在第一次测定OCV后及每更换一次质控血清批号后,均应对新质控血清进行RCV测定;一般实验室的质控工作都是以RCV为标准的;四、3、RCVK:表示常规条件下对定值血清测定的变异;在RCVK中,根据RCV数据所绘制的“空图”,对于同一批号的质控品是不变的;不得将当月的检测结果代替RCV测定中的数据来绘制质控图;五、4、RCVU;常规条件下未定值血清测定的变异;六、目前在国内外采用最多的质控方法是均值图法;我认为佳音内部开展的质控方法还是以其为最佳;在建立图之前应做一些准备工作;七、二、准备工作;八、1、建立质控的规章制度及普及质控知识;质控工作的开展,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的,还需要掌握大量的质控知识;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下大力气规定出一些制度来实施质控的工作,并在检验科中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使每个员工都掌握一定的质控知识,才能让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加以用心,把质控工作开展起来;九、2、定期检校仪器;对使用的仪器定期进行检查和校正,并建立完善的资料数据,以便在质控工作开展起来后,分析数据时加以应用;十、3、制备生化质控血清;质控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质控血清,而假如全部从试剂公司购置的话,是笔不小的开支;可以采取多份血清标本,混合后分装冻存作为质控血清使用;自制质控血清最好一次性制备够半年甚至是一年的量;在检验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肝炎感染;在使用冻存的质控血清时,必须使其完全融化并达到室温后方可测定;十一、4、选择标准血清;每一项目都需要标准品来标定一些数据,标准品的品质直接关系到质控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因此要做好质控工作,就要选择稳定性较好而瓶间较小的标准品;十二、三、质控的方法;十三、1、OCV和RCV的测定和计算机分析;十四、用制备好的同批质控血清本实验室的最佳条件下反复测定至少20份,计算全部结果的均值、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此处的CV即OCV;十五、取测过OCV或准备用于下阶段的质控血清,每天随病人标本测定一瓶或一支;20天后,计算各项目测定结果的、S、CV,此处的CV即为RCV;对于我们集团来说,可能不会每天都有生化测定,这时可以用每次常规测定时做的质控血清的值,连续20次结果计算、S、RCV;十六、由于计算器及计算机的普及,这里只介绍结果的计算器的算法:按一下STA键,会出现一个统计框,点返回后,输一个结果按一下DAT键;输完结果后,点SUM即为结果的总和;AVE为均值;S即为标准差S;S/AVE即为CV值;十七、2、OCV及RCV测定的注意事项:十八、1RCV测定应尽可能保证最佳条件,一个数据尽量来自一瓶质控血清;最好在4-5天内每天测定十九、4-5个结果,这样4-5天内就可以得到做分析所用的20个数据;综合表达了批间和天间的精密度水平;二十、2RCV测定必须保证是和标本测定相同的处理条件,每次的RCV测定次序必须随机;且20个数据要来自于20次测定中的20瓶质控血清;一天内多个数据,一批内多个数据,或每天将同一瓶质控血清测定多次求平均值,均不符合RCV测定的要求;二十一、3、在OCV测定中,如有某个数据超过±3S的范围,应废除全部数据,重新测定OCV;如RCV测定中有一个数据超过±3S的范围,则删除该数据,用剩下的19个数据计算RCV;如果有一个以上的数据超过±3S,则应舍弃全部的数据,重新测定RCV;二十二、4当一批质控快要用完时,应提前制备下一批质控血清,并做RCV测定;二十三、5RCV一般比OCV大,但不超过OCV的两倍;且两者的应十分接近;如果RCV值小于OCV 值,说明OCV没有在实验室的最佳条件下测定;二十四、3、OCV和RCV图的绘制;二十五、可用全国统一印发的质控用纸,也可用自制的质控图纸;图纸格式见文后链接的生化质量控制图;二十六、OCV和RCV的绘制步骤如下:二十七、1、在纵座标上标明,±1S,±2S,±3S的标志,并将其具体数值标在左侧标尺上;二十八、用红笔画出±2S线,称警告线;用蓝笔画出±3S线,称失控线,即为一张CV的空图;每一小格代表的实际检测数值为S/10;二十九、3需在空图中填入各项数据及文字资料;测定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应列出备注注明;各测定值的测定顺序不得颠倒;日期一栏,若是OCV测定,应填写为批次或序号;在RCV测定中,则填入实际测定日期,未做测定应在图上留出空格;三十、4、画出每个检测值所对应的图点;其横座标为其日期或序号,纵座标为:X-除以每一小格代表的实际检测数值;三十一、四、质控图在常规工作中的应用;三十二、1、对于同一批的质控血清,无论使用多久,其“空图”均不变;只要把实际的起止日期填入图纸上的“起止日期”栏即可;其它各项均与该批血清的RCV测定的“空图”相同;三十三、2、每天将质控血清随病人标本测定,将日期、结果及操作者如实记录在图上相关位置,并将质控结果画在图上的对应点,用直线将之与前一天的点连接;如果质控点在±3S线外,为失控,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查明原因或在必要时复测标本后,方可将化验报告发出;失控情况、原因及处理结果均应详细记录;如点在±2S线,或连续6个质控点在的同一侧,均应及时向有关负责人汇报,并查找原因;但当天报告一般可发出;三十四、3、月底应计算当月全部质控结果的,S,CV,并进行图形分析和小结,将质控图存入质控档案中;三十五、4、为了在失控时能准确查找失控原因,必须对试剂配制、试剂厂家、批次、仪器校正、操作者、测定时的异常情况等做详细的记录;三十六、五、图的图形分析;三十七、检验工作中存在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类;在实验工作中误差绝不是以单一的、典型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图的图形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分析随机误差大小及其变化的同时,设法减少随机误差的掩蔽作用,并及时发现非随机误差,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规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非随机误差,三十八、让质控发挥更积极的预测和指导作用,使我们的检测结果更真实可信;三十九、1、通过观察图形的规律性变化进行误差分析:四十、1、曲线漂移:指质控血清的发生了一次性的向上或向下的改变,提示存在系统误差;往往是由于一个突然出现的新情况引起的;如更换标准品的厂家或批号,重新配制试剂及操作者的变更等;在查找原因时,应注意“漂移”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动的因素;四十一、2、趋势性变化:指质控血清发生了向上或向下渐渐的变化;往往是由于一个逐渐改着的因素造成的,如:试剂的挥发、蒸发、吸水、沉淀析出、分光光度计的波长渐渐偏移、光电池老化及质控血清本身变质等;四十二、3、质控血清的值连续6天以上分布在靶值的一侧;这时应考虑存在非随机误差,有可能是质控血清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测其RCV;如果与靶值偏离并不大,当天检验报告可发出;四十三、4、周期性或隔天规律性变化;一般与该实验室所处地域或检测者的更换有关;四十四、2、通过图形的资料对比进行误差分析;四十五、1、在月底将本月全部质控血清结果的和S分别与该批血清RCV测定得出的和S 进行比较;如本月与RCV的发生了偏离,说明准确度发生了变化,有非随机误差存在;如本月S与RCV的S偏移,则说明检测的精密度发生了变化;四十六、2、将同批质控血清在数月中得出的和S按月份分析,如果逐月上升或下降,可能是质控血清不稳定或变质;如基本一致,而S逐月加大,提示精密度下降,应重点从试剂、仪器、及管理等方面查找原因;四十七、六、失控后的处理;由于现在的实验室基本上都使用了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根据自己的经验,当室内质控出现失控现象时,查找原因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四十八、1、回顾操作全过程,核对原始记录,并进行复算;检查加样有无错误,仪器是否正常运作,波长,比色池、光源等是否有问题;四十九、2、如果上述步骤未发现问题,再进行重复测定,观察结果是否改观;再次测定质控血清,如其值在RCV范围内,可能是前次质控血清测定的操作出现问题,病人报告可发出;五十、3、如结果仍不在RCV的允许范围内,可重新开一瓶质控血清,观察是否质控血清变质;如新开质控血清结果良好,则是上瓶质控血清变质或污染;可用定质质控血清或标准品测定证实,也可以用怀疑变质的质控血清做其它项目的测定证实;一般报告可发出;五十一、4、如果标准品或定值质控血清测定值也不正常,则可能是生化仪的参数出现变化,这时应用标准品重新定标;此时报告不可发出;需重新定标,并随机测定质控血清及病人标本,若质控血清值在RCV范围内,以重新测定病人标本的结果发出报告;五十二、5、如果重新定标后,定值血清或标准品的值仍不正常,则可能是试剂失效、变质或污染;应更换新试剂,并重新定标;然后随机测定质控血清及病人标本,若质控血清值在RCV范围内,以重新测定病人标本的结果发出报告;五十三、6、如果按上述方法都还不能解决失控的问题,则考虑是否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的原因;更换技术最好的人员重新进行操作;五十四、一般来说,室内质控失控的原因不外乎以上6点;在找出原因后,都应在质控资料中记录失控情况及解决过程,以备以后失控时参考;五十五、生化的室内质控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础,如果把它做好了,以此类推,细菌的质控、临检的质控等等,都可以以相近的方法施行;而且随着室内质量控制的开展和成熟,佳音各个检验科之间的室间质控也必将开展起来;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室间质控在这里就不做介绍;五十六、在临床质控工作中,任何一种质控方法都不可能完全消除误差,而只能将误差控制在一定的、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RCV有一个推荐值表,若实验室的某项目的RCV大于此推荐值,则认为该项目检测质量达不到临床工作的起码要求;因此每个实验室都应该尽最大努力把RCV值降到推荐值的范围之类;如果仍不行,则应做OCV测定,若OCV结果也偏大,则需考虑检验方法的问题;为求尽可能的得到更好的精密度水平,我们应争取不断缩小实验室的的RCV;五十七、另外,就算每次测定的质控值都在控制范围内,但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不可能保证每个分析结果的在控;因此就要求我们每个实验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检验水平,使我们给患者做出的检验结果尽量接近真实值;每一个佳音人都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从而与佳音现在在男科领域的地位相称,相信在每一位佳音人的努力下,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
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1. 引言在医疗检验领域,质控是保障诊断准确性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科室内质控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检验质量,规范检验流程和结果评价所建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本文将介绍和分析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的必要性、目标、关键要素和实施步骤,并探讨其在提高检验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中的作用。
2. 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的必要性质控对于医疗检验的准确性和结果可靠性至关重要。
科室内质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提高检验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此外,质控系统还可以促进检验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团队协作效率,减少操作风险。
3. 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的目标科室内质控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误差率; - 确保检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促进检验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效能。
4. 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的关键要素4.1 质控人员质控人员是制定和实施科室内质控制度的核心成员。
他们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家和行业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质控方案,并监督和评估其执行效果。
4.2 质控项目和指标质控项目和指标是科室内质控制度的基础。
根据检验科室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质控项目和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常见的质控项目包括设备校准、标本采集、样本处理、分析方法验证等,指标可以是误差率、准确度、重复性、灵敏度等。
4.3 质控流程和操作规范质控流程和操作规范是保障质量控制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
科室内质控流程应包括质控项目的选择、实施、监测和评估等多个环节,操作规范应明确各项操作的要求和标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
4.4 数据管理和分析科室内质控制度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
质控数据应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存档,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评估。
检验科室内室间质控员
工作记录本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检验科室内室间质控工作记录本
科室
年度 2016
质控员工作职责:
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完成各项质量与安全管理各项任务,并做好工作记录,认真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卫生部、卫生厅两级检查项目和临床输血相关性检测室间质控,定期评价室内室间质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持续改进。
1月室内室间质控记录
2月室内室间质控记录
3月室内室间质控记录
4月室内室间质控记录
5月室内室间质控记录
6月室内室间质控记录
上半年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7月室内室间质控记录
8月室内室间质控记录
9月室内室间质控记录
10月室内室间质控记录
11月室内室间质控记录
12月室内室间质控记录
全年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科室内质控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稳定和可靠的重要环节。
它能够帮助医疗机构检测并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一个标准的科室内质控流程。
科室内质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质控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质控计划是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制定的,并在全体科室成员的共同参与下得到执行。
质控计划要明确质控的目标和范围,确定测量指标和评价标准,以及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流程。
步骤二:数据采集与整理科室内的质控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疾病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医疗事故的发生等等。
通过数据采集和整理,可以了解科室内的现状和问题,并进行对比和分析。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病历审核、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
步骤三:数据分析与评价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和质量管理工具,例如直方图、散点图、柏拉图等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科室内质量问题的根源,并评价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
步骤四:问题识别与改进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价,可以发现科室内存在的问题,例如手术并发症率较高、医疗差错较多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加强培训、提供更好的设备等等。
改进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应该由全体科室成员共同参与,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调整。
步骤五:绩效评价与持续改进科室内质控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绩效评价,可以了解质控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绩效评价可以根据质控的目标和指标进行,例如手术成功率、感染率、不良事件等。
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全体科室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并进行定期的复查和分析。
除了以上几个步骤首先,质控工作应该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科室内质控工作需要科室负责人的领导和全体科室成员的支持,同时也需要设立专门的质控小组或质控专员来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
其次,质控流程需要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频率要求。
质控工作需要定期进行,例如每个季度或每个月进行一次评估和改进。
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室内质量控制1.试剂的质量保证(1)试剂应按规定的温度保存,一般含有抗体的血清和不加防腐剂的材料可冰冻保存,但一般建议最好用普通冰箱保存。
(2)抗血清和试剂细胞(除谱细胞)必须在每天使用前与相应的细胞和血清做阴、阳性对照,以检测其活性。
(3)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结果的应加入IgG致敏的红细胞,以检测抗人球蛋白试剂的活性。
2.设备的质量保证(1)必须保证所用的所有温度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定期校正。
(2)需要温度控制的设备如水浴箱、干浴箱、孵箱等必须每天记录温度,确保在控制的温度范围内。
(3)存放血液及成分的普通冰箱和冷冻冰箱必须每4小时记录一次温度。
(4)血液加温器必须有一个温度计和温度报警器,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80C 内。
(5)血清学试验专用离心机应每6个月检查一次转速,成分分离用的离心机也必须在每次修理后校正其转速和温度。
3.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的方法,连续的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程度,确立报告能否发出。
旨在检测、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1)“即刻法”质控方法有些检验项目不是每天都要进行检验,如果要用同一批质控血清常规检测20次以后,再画质控图进行质控,难度较大。
采用“即刻法”质控统计方法,只需连续测3次,即可对第3次检验结果进行质控。
具体方法参见郑怀竟主编的《免疫学检验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一书。
(2)x质控图的质控方法在计算机上计算各检测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一般以x±2S为警告限,以制作x±3S为失控限,做质控框架图。
具体方法在很多医学教科书上都有阐述,此不赘述。
4.质量评估和改进计划。
(1)建立书面的质量评估和改进体系计划,并规定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2)建立指示质量和完成范围的程序。
(3)建立标致的质量操作手册,应包含所执行技术程序的法规政策和指导。
谷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基本情况汇报材料一,检验科概况1、科室用房:检验科分设中心实验室和血库两部分,其中中心实验室建筑面积为607.5M2,血库建筑面积为88M2,检验科总建筑面积为695.5M2。
2、人员配置:科室现有业务人员25人,占医护人员总数的5.56%,其中主管检验(中级职称)技师职称12人,占工作人员总数的48%,大专以上学历15人,占工作人员总数60%。
检验科工作人员一览表3、仪器设备:科室现拥有美国产CD1800全自动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及法国产ABX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MONITOR-J半血动血沉仪、长春迪瑞尿液分析仪(两台)、贝克曼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库尔特ACL2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北京源德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湖南天地人半自动细菌培养鉴定系统、北京航天酶标仪、北京拓普洗板机、深圳美侨半自动尿沉渣工作站、美国ISTA手持式血气分析仪。
检验设备一览表4、开展项目:检验科开展了临检、生化、免疫(包括发光免疫、酶联免疫、荧光免疫等)、骨髓细胞学、及微生物学等专业检验项目200多项;每年开展新项目数占总项目数的1%左右;一些特殊项目如醛固酮、皮质醇、HLA B27、乙肝DNA的检测、染色体培养与核型分析等与武汉兰丁医学检验中心签有外送检验协议。
(见附表)5、检验科的组织体系5、1检验科实行三级管理体系:在科主任领导下实施整体管理,统一管理全科各种仪器设备、试剂和检验业务等内容;下设临检组、免疫组、微生物组、血库及生化五个专业组,各组主管(专业小组长)管理本组的仪器设备维护、试剂请领保管、组内人员安排及工作质量和工作任务的落实;各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仪器管理使用、完成日常工作任务。
由检验业务主任负责科室质量管理,负责督促指导各组的日常工作质量、室内室间质控、质控图的归档等。
各组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互相协调、统一管理。
检验科组织结构分布图临临临临临临艾床床床床床床滋血体化输微免病液液学血生疫初学学实实物学筛实实验验学实实验验室实验验验负责人马强行政主任:祁福生业务主任:杨斌5、2 在科主任统一管理下各组实行相对固定、定期轮转。
检验科室内质控工作制度一、工作目的为检验科室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建立和完善科室内质控体系,规范科室操作流程,加强质量管理。
二、工作内容1.质控样本的选择与收集质控样本的选择应根据样本类别、检测项目和样本来源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质控样本制定相应的标准值和范围。
质控样本收集要注意样本的数量和时间要点,避免误差和偏差。
2. 检验项目结果比较分析质控样本检测结果与标准范围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合格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等指标。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接受审核制度对科室开展的各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
对异常结果或者不符合标准的样本重新检测,并进行记录备查。
4. 工作记录管理制度建立科室内质控档案,对质控过程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备案管理、加密存储,并定期进行更新和归档。
质控记录应包括检测项目、标准、样本编号、结果、审核、处理等信息。
5. 人员培训考核制度针对检验科室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对技能的培训与提高,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熟练、规范地进行操作。
三、执行流程1.质控样本的选择:根据质控的检测项目和范围,选择符合标准的质控样本。
2.质控样本的收集:质控样本的收集需要注意样本的数量和时间要点,避免误差和偏差。
3.质控样本的检测:按照科室内质控体系的要求进行质控样本的检测。
4.质控样本的结果分析:对质控样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结果合格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等指标。
5.质量问题的纠正和改进:对检验结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行纠正和改进。
6.质量记录的管理:建立科室内质控档案,对所有过程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备案管理、加密存储,并定期进行更新和归档。
7.人员培训考核:针对检验科室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技能的培训与提高,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熟练、规范地进行操作。
四、工作标准1.质控样本的选择应符合科室质控要求,样本的规格、数量、来源等信息应准确记录及存档。
运城现代妇科医院
检验科质控员工作手册
2017年
医技科室室内、室间质控
科室负责人:刘继霞
质控员:侯璐庆王亚娟樊钰
填写说明及要求
1、“院级考核”要求质控员参照质控科下发的《医院质量简报》相
应的考核组关于本科室此项质控涉及的奖罚情况,写出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及上个月问题追踪。
2、“质控总结”包括院级考核与自查的总结。
3、“上个月问题追踪”为上个月自查或(及)院级考核发现的问题在
本月的情况。
4、质量管理为实时质控,要求质控员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总结。
5、请质控员按照检点表认真做质控。
6、每月质控小结写完后请质控员及时签字。
医技科室室内、室间质控员工作职责
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完成各项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做好工作记录,认真开展室内质控,定期评价室内室间质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持续改进。
本年度培训计划:
检验科室内、室间质控评价标准
一月份室内、室间质控院级考核总结分析及科室质控
自查工作记录
一月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二月份室内、室间质控院级考核总结分析及科室质控
自查工作记录
二月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三月份室内、室间质控院级考核总结分析及科室质控
自查工作记录
三月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四月份室内、室间质控院级考核总结分析及科室质控
自查工作记录
四月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五月份室内、室间质控院级考核总结分析及科室质控
自查工作记录
五月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6月份室内、室间质控院级考核总结分析及科室质控
自查工作记录
六月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上半年工作总结:
七月份室内、室间质控院级考核总结分析及科室质控
七月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八月份室内、室间质控院级考核总结分析及科室质控
八月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九月份室内、室间质控院级考核总结分析及科室质控
九月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十月份室内、室间质控院级考核总结分析及科室质控
十月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十一月份室内、室间质控院级考核总结分析及科室质控
十一月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十二月份室内、室间质控院级考核总结分析及科室质控
自查工作记录
十二月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总结
全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