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质量控制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32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韩骏飞 2016.1.211、目的检测、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2、开展室内质控前的准备工作2.1、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2.2、建立标准操作规程2.3、仪器的检定与校对测定临床样本的仪器要按一定要求进行校准,校准时要选择合适的(配套的)标准品;如有可能,校准品应能溯源到参考方法或/和参考物质;对不同的分析项目要根据其特性确立各自的校准频度。
2.4、质控品的选择选用与与仪器配套的质控物或商品质控物。
2.5、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质控品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保存、操作,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冻干血浆的复溶要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复溶时所加溶剂的量要准确,并尽量保持每次加入量的一致性;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
3、质量目标不同的项目由于其检测原理、检测方法、仪器以及试剂等因素的不同,其变异系数的设定也不同,具体可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改法案(CLIA'88 )能力比对检验(PT)的评价限(TEa)并结合科室内部实际情况而定。
4、室内质控的实际操作4.1、设定靶值,因全血质控品和凝血质控品稳定性和有效期较短,采用下述述方法设定靶值。
在3-4天内,每天分析每水平质控品3-4瓶,每瓶进行2-3次重复。
收集数据后,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对数据进行异常值检验。
如果发现异常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靶值。
4.2、设定控制限标准差的设定: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
以前的标准差是几个月数据的简单平均或甚至是累积的标准差。
控制限的设定:控制限通常是以标准差的2倍表示(均值±2s),但CV ≤1/2TEa。
4.3、更换质控品拟更换新批号的质控品时,应在"旧"批号质控品使用结束前与"旧"批号质控品一起测定,重复4.1和4.2的过程,设立新的靶值和控制限。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韩骏飞1、目的检测、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2、开展室内质控前的准备工作、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建立标准操作规程、仪器的检定与校对测定临床样本的仪器要按一定要求进行校准,校准时要选择合适的(配套的)标准品;如有可能,校准品应能溯源到参考方法或/和参考物质;对不同的分析项目要根据其特性确立各自的校准频度。
、质控品的选择选用与与仪器配套的质控物或商品质控物。
、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质控品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保存、操作,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冻干血浆的复溶要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复溶时所加溶剂的量要准确,并尽量保持每次加入量的一致性;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
3、质量目标不同的项目由于其检测原理、检测方法、仪器以及试剂等因素的不同,其变异系数的设定也不同,具体可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改法案(CLIA'88 )能力比对检验(PT)的评价限(TEa)并结合科室内部实际情况而定。
4、室内质控的实际操作、设定靶值,因全血质控品和凝血质控品稳定性和有效期较短,采用下述述方法设定靶值。
在3-4天内,每天分析每水平质控品3-4瓶,每瓶进行2-3次重复。
收集数据后,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对数据进行异常值检验。
如果发现异常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靶值。
、设定控制限标准差的设定: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
以前的标准差是几个月数据的简单平均或甚至是累积的标准差。
控制限的设定:控制限通常是以标准差的2倍表示(均值±2s),但CV ≤1/2TEa。
、更换质控品拟更换新批号的质控品时,应在"旧"批号质控品使用结束前与"旧"批号质控品一起测定,重复和的过程,设立新的靶值和控制限。
124.236.7.*质量手册目录01 质量手册说明02 质量手册版本控制03 科室简介04 授权书05 批准令06 公正性申明07 修改记录08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09 组织和管理10 投诉地解决11 不符合项地识别和控制12 纠正措施13 预防措施14 内部审核15 管理评审16 人员17 设施和环境18 检验前程序19 检验程序程叙文件目录001 程叙文件目录002 批准令003 修改爷01 文件控制程序02 计算机管理程序03 合同评审程序04 医疗咨询控制程序05 客户投诉控制程序06 不合格项控制程序07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08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09 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10 人员任用资质评定程序11 仪器管理程序12 仪器校准程序13 样本管理程序14 生物参考范围建立程序15 实验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6、检测结果溯源程序17、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18、室间质量评价程序19、生物安全管理程序20、需求地确定及实验室能力评审控制程序21 新检测项目建立程序22、满意度监测程序23、标识控制程序24、仪器标识控制程序25、质量保证程序26、检测申请单格式确定程序27、检测结果报告控制程序28、检测结果修改与变更程序29、试剂管理程序30、结果报告程序作业指导书临床检验作业指导书01 静脉血常规样品采集手册02 末梢血常规样品采集手册03 静脉血血沉样品采集手册04 血型鉴定血液标本的采集05 尿液常规标本采集手册06 普通尿液标本的采集手册07 特殊尿液标本的采集手册08 粪便标本采集09 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09 临检室标本采集手册汇总)10 精液标本的采集11 KX-21 血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12 Miditron 仪器操作规程13 粪便常规检查作业指导书14 脑脊液常规检查作业指导书15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16 ABO 血型鉴定作业指导书17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作业指导书18 精液常规检查作业指导书19 前列腺液常规检查作业指导书20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21 粪便潜血试验作业指导书22 尿液颜色测定23 尿液透明度测定24 尿液比重测定25 尿液酸碱度测定26 尿液蛋白测定27 尿液胆红素测定28 尿胆原定性试验29 尿液亚硝酸盐定性试验30 尿液红细胞测定31 尿液白细胞测定32 尿液沉渣检查33 尿液干化学法筛选标准34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35 网织红细胞计数36 KX-21 血细胞分析仪作业指导书37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38 血液常规检查生化组作业指导书01 生化组组长职责02 生化组岗位职责03 生化组质量监督员职责04 生化组环境检测和控制程序05 生化组试剂管理程序06 生化组质控品、校准品管理程序07 生化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1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12 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13 总蛋白测定14 血清白蛋白测定15 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测定16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17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测定18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19 血清尿素氮测定20 血清肌酐测定21 血清尿酸测定22 血清葡萄糖测定23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24 血清甘油三脂测定25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测定26 血清钙测定27 血清镁测定28 血清磷测定29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30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31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32 血清载脂蛋白测定33 血清淀粉酶测定34 血清肌钙蛋白测定35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36 脑脊液蛋白测定37 血清脂蛋白 a 测定38 血清钠离子测定39 血清钾离子测定40 血清氯离子测定41 血清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免疫组操作指导书001 免疫组能力检测表01 免疫组组长职责02 免疫组工作职责03 免疫组岗位职责04 免疫组质量监督员职责05 免疫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06 免疫组废弃物管理制度07 免疫组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124.236.7.*08 免疫组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09 意外事故的处理程序10 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程序11 ELISA 方法检测 HAV-IgM 抗体12 ELISA 方法检测 HAV-IgM 抗体2本站现在提供检验科全套SOP文件13 ELISA 方法检测 HCV-IgM 抗体14 ELISA 方法检测 HDV-IgM 抗体15 ELISA 方法检测 HEV-IgM 抗体16 ELISA 方法检测AFP17 ELISA 方法检测HBSAg18 ELISA 方法检测抗—HBS19 ELISA 方法检测HBeAg20 ELISA 方法检测抗-HBe21 ELISA 方法检测抗-HBC22 ELISA 方法检测 CEA23 乳胶方法检测 ASO24 乳胶方法检测RF25 血清检测梅毒26 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27 异步免疫层析法检TB28 热源六项标准操作规程29 ST-360 酶标仪标准操作规程30 ST-360 型全自动洗板机清洗与保养31 TDL-5 型离心机32 Washer 430 型全自动洗板机清洗与保养33 80-2 型离心机标准操作规程附表:梅毒方法学编码附表二梅毒抗体室间质评试剂编码表附表三仪器编码 Microsoft Word 文档推荐:免疫学 SOP 写作参考手册微生物操作制作指导书01 细菌革兰氏染色作业指导书02 细菌培养技术03 临床细菌学室内质量控制04 细菌分群初步鉴定05 葡萄球菌属鉴定06 链球菌属鉴定07 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氏菌属鉴定08 奈瑟氏菌鉴定09 非发酵菌鉴定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附表四PCR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01 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的设置02 基因扩增实验室平面图03 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管理章程04 样本编号的标准操作程序05 室内质控记录图06 操作程序07 工作人员档案记录 108 整改措施血凝组标准操作规程01 血栓与只凝血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02 STA-R 凝血分析仪操作说明03 血凝标本采集04 CA6000 仪器操作规程05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06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07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08 血浆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测定09 血浆 D-二聚体测定20 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标本接收分发室操作规程1、标本接收室工作职责…………………………………2、标本接收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3、标本接收室废弃物管理制度…………………………4、标本接收室意外和事故处理……………………………5、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程序………………………………6、 TDL-5 型离心机标准操作规程……………………7、标本的分离…………………………………………生物安全01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02 生物安全术语与定义03 检验科废弃物管理制度04 检验科采血消毒灭菌制度附表: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级记录表01 仪器移交表02 废弃物处理登记03 不合格标本返回记录单04 故障处理登记05 仪器故障记录06 检验科冰箱温度07 水温箱温度08 物资移交表09 微生物培养皿制备登记本10 压力锅登记本11 仪器维护12 质量失控处理登记13 紫外线消毒记录14 微生物标本处理记录本15 培养箱温度。
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培训教材(PPT 45页)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文件编号:LFKER -18~01第A版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2018年1月1日临汾市凯尔锐医院院检验科目录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长:刘维华成员:李莹婕岳亭如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1、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2、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手册》,拟出程序文件,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3、在医务科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定期或不定期、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每次对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都要详细记录。
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4、对科室的质量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分析科室质控数据、临床反应情况、质量缺陷问题,查找质量隐患。
5、经常到临床科室听取其对检验科各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加强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具体职责分工:刘维华: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李莹婕:协助主任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实验室室内质控规则室内质控是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检测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目的是控制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常规工作前后的一致性。
室内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应当选用与人血清基质相同、分析物含量均一、无传染危险性、稳定性好、瓶间差小、有较可靠的靶值或预期结果等。
我室目前常规开展了生化、血液学.一、质控品的保存和使用购买回质控品后,严格按照要求保存,并做好标识。
使用时应根据实验用量,有规律、有计划地对其融解,不要一次融解过多。
冰冻状态融化使用时,应轻轻摇匀,切忌剧烈振摇。
未用完部分可在4℃冰箱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质控血清在室温的放置时间,加样完毕后及时收回放进冰箱。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控血清内各成分相对稳定,从而使监测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