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包装食品标签法规解读精讲
- 格式:ppt
- 大小:7.02 MB
- 文档页数:16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4一、引言GB7718-201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是中国制订的食品标签规范,于2014年正式实施。
本通则规定了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内容、形式、规格以及使用条件,旨在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维护食品市场的秩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在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环节中,以包装形式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
三、标签内容要求1. 产品名称预包装食品的产品名称应当真实、准确,能够正确描述食品的性质、特点和用途。
2. 生产者名称和地址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包含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以便消费者进行溯源和投诉。
生产者名称应为注册名称。
3. 成分表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应包含成分表,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要求标明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和添加剂,以及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4. 净含量标签上应明确标注预包装食品的净含量,以重量、容量、长度、面积等合适的计量单位表示。
净含量的表示应准确,不得误导消费者。
5.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明确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生产日期可以用年份、月份、日期表示;保质期可以用年份、月份、日期表示,或者用“最佳食用期”、“生产日期加X天”等方式表示。
6. 储存条件和方法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明确标注储存条件和方法,以保证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如冷藏、冷冻、阴凉干燥等。
7. 食品添加剂预包装食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剂的,应在标签上明确列示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功能。
8. 过敏原信息若预包装食品中含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大豆、花生、乳制品等),应当在标签上明确列示过敏原信息。
9. 清真标志、犹太人食品标志等特殊标志若预包装食品符合特殊食品要求,应当在标签上明确标注相应的特殊标志,如清真标志、犹太人食品标志等。
四、标签形式要求1. 字体、字号、字间距和行间距预包装食品标签上的文字应清晰可辨,字体和字号应适中,字间距和行间距应合理。
2. 标签颜色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背景色应选用明亮而鲜艳的颜色,以提高辨识度和吸引力。
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解读(一)作者:暂无来源:《食品与生活》 2015年第2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对《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B13432-2004)进行了修订,新发布的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13)将于2015年7月1日起实施。
什么是特殊膳食用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是指为满足特殊的身体或生理状况和(或)满足疾病、紊乱等状态下的特殊膳食需求,专门加工或配方的食品。
这类食品的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与可类比的普通食品有显著不同。
主要包括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涉及的品种除外)以及其他特殊膳食用食品(包括辅食营养补充品、运动营养食品,以及其他具有相应国家标准的特殊膳食用食品)。
标准明确规定,只有符合“特殊膳食用食品”定义的食品才可以在名称中使用“特殊膳食用食品”或相应的描述产品特殊性的名称。
新标准的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的标签,包括营养标签。
其中涵盖了对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的一般要求,如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以及营养标签要求,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含量声称和功能声称。
原《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中所列举的类别如“无糖速溶豆粉”、“强化铁高蛋白速溶豆粉”等属于对普通食品所做的营养声称,不适用于新标准。
与相关标准如何衔接《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了预包装食品(包括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的基本标示要求,而新标准规定了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中具有特殊性的标识要求。
对于符合新标准含量声称要求的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如果对能量和(或)营养成分进行功能声称,其功能声称用语应选择《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规定的功能声称标准用语。
强制标示内容一般要求新标准规定,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的标示内容应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相应条款的要求。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第23条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而制定的一项法规。
其中第23条是关于食品成分和含量表述的规定,旨在告知消费者有关食品成分的信息,以便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本文将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第23条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第23条强调了食品成分标签的准确性。
食品制造商必须确保其成分标签中所列出的信息准确无误,以避免引起消费者的误解或混淆。
消费者有权知道他们购买的食品中包含的成分,而精确的成分标签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其次,第23条规定了食品成分标签的具体内容。
食品成分标签应至少包含以下信息:食品中的添加剂、色素、香料、防腐剂等成分的名称和数量。
此外,如果食品中含有某些特定成分(如过敏原)或用于营销目的的成分(如功能性成分),则标签中应明确标示。
第23条还提到了食品成分标签中可能存在的虚假或误导性描述。
食品制造商不得使用虚假或误导性的描述来误导消费者。
例如,如果一个食品宣称含有“新鲜水果”,但实际上只含有极少量的水果成分,那么这样的标签就是虚假的和误导性的。
消费者有权根据他们所购买食品的成分标签来做出准确的选择。
此外,第23条还涉及了食品成分标签的语言要求。
成分标签应使用本国语言书写,以确保消费者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这对于国际贸易和跨国购物尤为重要。
最后,第23条还要求食品制造商提供关于食品成分的进一步信息。
如果食品成分达到一定的阈值或如果该成分被认为对某些人群有特别的危害或好处,制造商应提供额外的信息或警示。
这有助于消费者在购买前对食品的成分做出了解,并做出适当的选择。
总之,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第23条对食品成分标签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它要求成分标签准确无误地告知消费者有关食品成分的信息,并防止使用虚假或误导性的描述。
此外,它还强调了食品成分标签的语言要求和提供进一步信息的重要性。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同时也为食品制造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解读一、修订《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目的和依据食品标签是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的载体。
做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既是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的需求。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卫生部组织修订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
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充分考虑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实施情况,细化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食品标签的具体要求,增强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与相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关系《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属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规定、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相应内容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预包装食品标签的通用性要求,如果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特殊规定的,应同时执行预包装食品标签的通用性要求和特殊规定。
三、标准修订的主要过程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单位成立标准起草组,承担标准修订任务。
标准起草组多次组织专家研究,召开研讨会和专家咨询会,充分听取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意见。
本标准通过卫生部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700余条反馈意见和修改建议。
标准起草组逐一分析反馈意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处理,进一步完善标准文本。
本标准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第五次主任会议审查通过,于2011年4月20日公布,自2012年4月20日正式施行。
四、标准修订完善的主要内容(一)修改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两类预包装食品:一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二是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
不适用于散装食品、现制现售食品和食品储运包装的标识。
(二)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标准修改了“预包装食品”和“生产日期”的定义,增加了“规格”定义和“规格”标示方式。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解读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与现行版本内容进行比较,就其主要变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如下:
1、明确了生产日期的定义,由原来的“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装或灌装日期,即将食品装入(灌入)包装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变为“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避免了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歧义。
2、对标签的基本要求做了增补,中食安信总结主要变化包括:
①明确了不得以任何形式明示或暗示食品或食品中的某成分具有预防、治疗疾病的作用。
②在条款中明确了同时使用外文和繁体字时,强制性标示内容应与规范汉字含义一致。
③由于强制标示内容的增加,要求预包装食品的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40cm2时,强制标示的内容字符高度为“不得小于2.0 mm”。
3、增加了属性名称的定义,即“能反映食品本身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固有特性的专用名称。
属性名称包括对配料特性、工艺特点、食品类别等一种或多种食品专属特征的描述”。
4、明确提出需要展开标示的复合配料应是“直接加入食品中的”。
中食安信认为这意味着复合配料中的复合配料有望不需再展开,
第1 页共4 页。
全面解析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1 营养标签的基本概念和标准简介(一)营养标签的基本概念1.营养标签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营养标签是预包装食品标签的一部分。
2.营养素食物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防、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维生素等。
其中蛋白质、脂防,碳水化合物和钠为核心营养素。
3.营养成分食品中的营养素和除营养素以外的具有营养和(或)生理功能的其他食物成分。
各养成分的定义可参照GB/Z 21922-2008《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
4.营养成分表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的规范性表格。
5.营养素参考值(NRV)专用于食品营养标签,用于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的参考值。
6.营养声称对食品营养特性的描述和声明,如能量水平、蛋白质含量水平。
营养声称包括含量称和比较声称。
含量声称是指描述食品中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水平的声称。
声称用语包括“含有”“高”“低”或“无”等。
比较声称是指与消费者熟知的同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能量值进行比较以后的声称。
声称用语包括“增加”或“减少”等。
7.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
8.食部预包装食品净含量去除其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后的剩余部分。
食品含有皮、骨、籽等非可食部分的,如罐装的排骨、鱼、袋装带壳坚果等,应首先计算可食都(计算公式如下),再标示可食部中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
可食部=(总重量一废弃量)/总重量x100%(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准简介食品营养标签属于食品标签的一部分,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定义,营养标签是指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特性的一种描述,包括营养成分标识和营养补充信息。
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的规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讲解PPT素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保障人民健康,维护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依据,其中预包装食品标签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承载着产品的重要信息,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是通过标签获得产品信息。
下面将从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分类、标准要求和解读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分类根据实际的产品特性和国家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标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外包装标签:通常位于产品包装的外面,主要包含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基本信息。
2.内包装标签:常常位于产品的内部包装上,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如生产批号、生产厂家等。
3.附带标签:一些特殊的食品可能需要额外的标签提供特殊信息,如原产地、生产工艺等。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标准要求为了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了解和保障其权益,国家对预包装食品标签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要求,主要包括:1.标签内容清晰:标签上的文字、数字应清晰可辨,不得有模糊、涂改等情况。
2.标签信息全面:标签应包含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原产地、配料表、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等信息。
3.标签标识准确:应明确标注生产厂家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证产品追溯能力。
4.标签语言规范:标签信息应使用国家规定的语言文字,不得使用虚假、夸大宣传语言。
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解读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阅读并正确解读预包装食品标签,以下是一些常见标签信息的解读:1.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生产日期是指产品生产的具体日期,保质期是指产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时间,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产品的保质期剩余情况。
2.配料表:配料表按照重量比例由大到小排列,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避免过敏或对某些食材不适应。
3.食品添加剂:如有食品添加剂,标签上需明确列出,并消费者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
4.原产地:原产地信息有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选择习惯进行购买决策。
综上所述,预包装食品标签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一种重要方式,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认真阅读标签并正确解读,以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预包装食品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是食品生产企业向消费者提供食品信息的重要途径,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内容和格式,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
本文将就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
一、标签内容要求。
1.产品名称,标签上应明确标注食品的产品名称,名称应准确、清晰,与实际产品相符合。
2.成分表,标签上应明确标注食品的成分表,包括各种原料的名称、含量、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等信息。
3.保质期,标签上应明确标注食品的保质期,保质期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标注保存条件。
4.生产日期和批号,标签上应明确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批号,以便追溯产品的生产情况。
5.贮存条件,标签上应明确标注食品的贮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6.食用方法,标签上应明确标注食品的食用方法,包括烹饪方法、食用数量等信息。
7.生产企业信息,标签上应明确标注食品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消费者进行投诉和咨询。
二、标签格式要求。
1.字体和字号,标签上的文字应清晰可辨,字体应统一、字号应适中,以便消费者阅读和理解。
2.语言要求,标签上的文字应使用国家规定的官方语言,不得使用迷惑性、虚假或夸大的用语。
3.版面设计,标签的版面设计应简洁明了,内容排版合理,不得出现混乱、模糊或遮挡的情况。
4.标识和标志,标签上应包含国家规定的食品安全标识和生产许可证号,以保证产品的合法合规。
5.颜色和图案,标签的颜色和图案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使用虚假或误导性的颜色和图案。
三、标签标准的重要性。
预包装食品标签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食品市场秩序,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格的标签标准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促进消费者健康消费,保障食品安全。
同时,标签标准的执行也可以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促进食品质量的提升,推动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