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语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247.50 KB
- 文档页数:34
中国的手语社会左手五指撮合,指尖向上,右手食指围绕左手转一圈,表示各种人聚合起来的社会。
交际双手伸出拇、小指,相对竖立,交替来回移动。
风俗(一)一手直立,左右微动,即“风”手势。
(二)一手五指撮合,指尖在前额按一下,再向下移,并张开五指。
习惯一手五指撮合,指尖在前额按一下,再向下移,并张开五指。
姓名一手食指沿另一手中、无名、小指尖向下划动(中指表示“姓”、无名、小指表示“名”)。
年龄(一)一手食指沿另一手拳背骨关节凸起处向下划,即“年”手势。
(二)一手指尖向上,五指分开,指尖颤动几下,表示多少。
籍贯(一)一手小指放于另一手虚握的拳内,然后向下拉出,象征出生。
(二)一手食指向下指,表示出生的地方。
地址(一)一手食指向下指,即“地”手势。
(二)一手食指沿另一手中、无名、小指尖向下划动,组合为“地名”。
会客(一)两手各伸出拇、小指,由两旁向中间靠近,象征两个人会见。
(二)双手伸拇指互碰几下,表示朋友、客人。
请客(一)双手掌心向上,往旁移动一下,如邀请动作。
(二)同“会客”手势(二)。
宴会(一)双手作端酒杯状,然后举起碰杯,模拟敬酒干杯的动作。
(二)双手五指微曲,从两侧向中间并拢。
参观一手食、中指置于面前,指尖向前绕一二圈,表示观看。
访问(一)一手伸拇、小指绕一圈,象征走访。
(二)一手食指从嘴部向前点两下,表示“询问”。
走访(一)一手伸拇、小指绕一圈,象征走访。
(二)一手食指从嘴部向前点两下,表示“询问”。
咨询(一)一手掌心向上,向前微移一下,表示征求之意。
(二)一手食指从口边向上提起,象征意见。
开会(一)双手掌心相对,手指伸直并拢,然后双手同时向左右两侧外翻,手背向外。
(二)双手五指微曲,从两侧向中间并拢。
会见(一)两手各伸出拇、小指,由两旁向中间靠近,象征两个人会见。
(二)双手食、中指微曲,指尖相对,从两旁向中间互触,表示双方想见。
接见(一)两手各伸出拇、小指,由两旁向中间靠近,象征两个人会见。
(二)双手食、中指微曲,指尖相对,从两旁向中间互触,表示双方想见。
第一章手语概述一、手语的概念(一)手语是聋人交际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是听觉障碍者交际的主要工具。
它以手的动作、手指指式、身体姿态及面部表情的变化作为表意或表音手段,进行语言交际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手语的类型手语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两种。
1.手指语简称指语,它以手指指式代表拼音字母进行拼音,表达意思。
是聋人交往的一种语言工具。
手指语是专为聋人设计的。
它以种种手指指式代表一个个拼音字母,成为手指字母,用手指字母按拼音的顺序依次拼打出词语的音节进行思想交流。
2.手势语是用手的动作、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来表达意思进行交际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⑴自然手势语:人在说话时辅以的动作或模拟简单生活中的动作。
⑵人为手势语:基于人们互相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特定含义,已形成手型固定的动作符号。
二、学习手语的意义手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手语学习有利于健听人与聋人的沟通聋人由于听力障碍,使得他们不能通过正常的方式、途径学习有声语言,因此给聋人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
聋人除了听力障碍以外,肢体和智力是健全的。
这样,聋人要在社会中求生存、要发展,他们需要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还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在社会上同其他社会成员建立起正常的社会关系。
但聋人听不见、看不懂健听人说的语言,健听人看不懂聋人的手语,因此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无法实现。
聋人为了生产和生活在社会上与聋人、与健听人之间要联系,要沟通,这就需要有一种适合的充当相互交流的语言工具。
手语就是这样一种可以作为共同使用、交流的语言工具,因此,聋人、健听人学习掌握手语,才能实现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
2.手语学习是聋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是从事聋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手语是聋校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
聋校教师利用手语组织教学、讲解教学内容、检查教学效果,帮助聋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聋校教师利用手语组织校会、班会、少先队活动等;聋校教师利用手语做聋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明白道理;等等。
手语基础知识(一)手语的概念手语是聋人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我国聋人使用的手语,一般称为手势语,也有人称作手势或哑语,把手指字母称为指语,两者常常结合运用。
具有形象生动、活泼敏捷的特点。
手语包括手势语和手指语.手势是用手(有时也包括身体各种姿势和面部表情)或配合语言表示一定意思的动作。
《辞海》(1979年版)对‚手势‛一词的注释是:‚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这是比较广泛的解释。
《教育大辞典》(卷2)对‚手势语‛的解释是:‚手势俗称‘哑语’或‘手势’。
是手语中的一种,是以手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手段。
使用时,多伴有上肢和身体的动作。
在人类有声语言产生前及萌芽阶段,曾起交际工具的作用,在表达体系上有两类,(1)不完全遵循有声语言的语法规律,表达过程无严格的顺序。
(2)完全遵循有声语言的语法规律,表达过程与口语、书面语一致。
因为手的表现力有限,故表达概念不如有声语言准确,且难以表示抽象概念,在聋人教育中,需要结合其它语言形式加以运用。
手指语,简称‚指语‛,是以手指的指式变化和动作姿势代表字母形状、进行拼音、表达意思。
(二)手语的类型形象手势——就是模仿事物的整体或部分外貌,体现出事物的形状、特征,从而表示某种含义。
会意手势——是透过事物的外形、动作以引申、借代的方式来了解具体含义。
形声手势——就是借用汉语中的拼音来表达比较抽象的词目。
转注手势——就是手势本身不直接表示所要表示的词,而是以所表示词的某些含义定出手势动作,使人看了这个手势,要在脑中转个弯,通过联想去了解它要表达的内容。
仿字手势——它是以双手手指搭成(模仿)汉字的字形来表达。
组合手势——它是由以上几种手势中的两类或两类以上的手势组合而成的手势。
手指仿字类手势动作图工人个干州洲共从田品业中公井丰古山介王仁仙江非册昌晶曲闫巡丁书空类手势动作才厂甲几乙丙了千万文士太子刁义亿仿字加书空手势动作图辽串疗侗夫功件贵历厅毛朱于刊形刑亚示凶。
一玉:口:一手食指指尖沿嘴划一圈。
中国:一手伸食指,自咽喉布向下顺肩胸部至右腰部划一条线(此是中国旧式服装“长衫”的前襟线,所以以此表示中国)。
一瓦:双手微弯,上下交叠,下面一手不动,上面一手斜着向上一顿一顿移动,如屋瓦形。
顶:左手平伸,掌心向下;右手伸出拇指顶在左手掌心上。
成:一手伸出拇指,在胸前向上举。
家:双手搭成“^”形,如屋顶状。
都:双手五指微曲,自上向下作弧形移动,表示“全部”、“完全”。
说:一手食指横于嘴前转动几下,表示说话。
国:手指字母“G”的指式。
很大:(一)一手拇指指尖抵于食指跟部,向下一沉。
(二)双手掌心相对,同时向两侧挥动。
其实:(一)手指字母“Q”的指式。
(二)一手食、中指相叠,弹打另一手食指。
一个:(一)一手身出食指,其余四指弯曲。
(二)左手拇、食指与右手食指搭成“个”字。
家一:心:双手拇、食指搭成“心”形,贴于左胸部。
装满国一:手:一手拍另一手背。
撑起:双手掌心向下,屈时,自胸前往下一按,上身随之上抬,模仿俯卧撑动作。
(可视具体情形模仿撑的动作。
)家家是最小:(一)一手拇指指尖抵于食指跟部,向下一沉。
(二)一手拇指捏小指指尖。
国国是:千:一手食指书空“千”字。
万:一手食指书空“万的最后一笔”(即“万”字笔画的省略)。
家在:一手伸出拇、小指,坐于另一手掌心上。
世界:左手握拳不动,右手五指张开,微曲,绕左拳转动。
的国在天地:(一)一手食指指尖朝上,在头上方转一圈。
(二)一手食指指尖朝下指一下。
的家有:一手拇、食指伸直,拇指不动,食指弯动几下。
了强:双手握拳放于胸部,同时向下一顿。
的国才:一手食指书空“才”字。
有富:双手伸开,掌心向下,拇指贴于胸前,手指微动几下。
的家国的家住:在:一手伸出拇、小指,坐于另一手掌心上。
心里家的国以:手指字母“Y”的指式。
和:左手拇、食指相交,如“+”号;右手打手指字母“H”的指式,表示两数相加的结果。
矗立:一手伸食、中指,指尖向下伸直,抵于另一手掌心上。
沟通的手语摘要:一、手语的概述1.手语的定义2.手语的起源和发展3.手语的特点和分类二、手语在沟通中的作用1.手语在听障人士生活中的重要性2.手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3.手语在自然灾害中的紧急救援三、手语的学习和应用1.学习手语的意义和价值2.手语的学习方法和途径3.手语在实际沟通中的应用四、我国手语事业的发展1.我国手语事业的历史和现状2.我国手语教育和推广的成就3.我国手语事业的发展前景正文:手语是一种非言语沟通方式,通过手部动作、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来表达意思。
手语起源于古代社会,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手语也逐渐演变和完善。
现代手语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广泛应用于听障人士的日常沟通以及国际交流、紧急救援等多种场景。
手语在听障人士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听力障碍,听障人士无法通过口语进行沟通,手语便成为他们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
手语不仅可以帮助听障人士获取信息和参与社会活动,还能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手语在国际交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手语体系,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手语,人们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实现无障碍沟通。
在自然灾害中,手语也常常用于紧急救援,帮助灾民与救援人员顺利进行沟通。
手语的学习和应用在我国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手语的重要性,纷纷通过学校、社会组织等途径学习手语。
手语教育和推广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对听障人士的关注和尊重,还有助于增进全社会的手语技能和无障碍意识。
我国手语事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手语研究和应用将不断创新,为听障人士的沟通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总之,手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古至今,手语的演变和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第一部分:手语概念一、手语具有语言的性质:它能用于传情达意,在聋人群体中能自然习得,能传承与发展。
二、中国聋人手语的特质:《中国手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是以手形为载体的视觉语言。
三、《中国手语》词汇来源:一来源于聋人沟通需要;二来源于汉语词汇库。
第二部分:中国聋人手语发展的几个阶段一、1958年前:各地不统一阶段二、1959年—78年建立中国手语改革委员会《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阶段三、1979—1987年先后于79、82、87召开三次工作会议《聋哑人通用手语图》阶段四、1988年后《中国手语》阶段从此,使《中国手语》定型,吸收了手势语和手指语的长处,具有形象、生动、简便等特点能反映实际,注意与书面语的结合,力求向口语靠拢,具有文理性。
2003年正式出版《中国手语》修订版第三部分:现行的《中国手语》由两部分构成(1)汉语手指字母:用手指指式代表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拼成普通话。
称为“指语”(字母指式)(2)手势:应用双手动作造型表示某一个概念(词语)意思。
配合脸部表情。
注明:在“指语”的发展过程,1974年北京第四聋校教师李有光、沈家英设计了汉语“音节指式”,即用指式表示“汉语拼音”的韵母。
拼打时,右手打‘声母’,左手打‘韵母’。
由于声、韵同时出现,可以减少闪动,有助聋人发音说话,快速领会音节。
广东地区,尤其是广州,一直使用‘音节指语’。
词汇要求:1、用手语熟练打出以下词汇2、背记词根:“男”(哥哥、弟弟、先生、儿子等)“女”(姐姐、妹妹、女儿、女士等)“人:(残疾人、男人、女人、年青人、老人等)“朋友”(朋友、恋爱、结婚、陌生等)“教”(七、没有、沙子、检查等)“同”(同学、同事)3、能用本课的词语组合成简单的日常会话新词教学:人民群众青年男女残疾人聋人盲人肢残人弱智人健全人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朋友同志同事同学职业校长学生教师医生护士演员记者主任代表二、句子练习:1、你好!(你们好!)2、我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达爱国的手语:
1. 我爱中国:双手横伸,掌心向上,互拍手背,面露笑容。
2. 中国加油:左手横伸,掌心向上,右手先拍一下左手掌,再伸出拇指。
3. 我的祖国:双手横伸,掌心向上,在胸前同时移动两下,面露自豪的表情。
4. 热爱祖国:双手横伸,掌心向上,在胸前同时移动两下,面露微笑。
这些手语表达了对中国的爱和支持,通过手语可以传达出对国家的情感和敬意。
需要注意的是,手语的表达方式可能因地区和个人习惯而有所差异,上述示例仅供参考。
如果你需要更准确的手语表达,请咨询当地的手语专家或相关机构。
中国手语大全什么是中国手语?中国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用于交流和沟通,主要由手势和面部表情组成。
它是中国聋人社群的主要交流工具,也被广泛用于聋哑人群体之间的交流。
中国手语有自己的语法和结构,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含义和概念。
中国手语的历史中国手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中国,聋哑人的交流主要依赖于口头语言和手势。
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手语才得到了更系统的发展和推广。
1978年,中国手语被正式确定为聋人教育的一门课程,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中国手语的特点中国手语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使它与其他手语系统有所不同。
首先,中国手语使用的手势和动作较大而细致,以便更清晰地传达信息。
其次,中国手语注重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这是与其他手语系统相比所具有的独特特点之一。
另外,中国手语还有一套独特的语法规则和约定,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
中国手语的基本词汇中国手语的基本词汇是学习中国手语的重要基础。
学习中国手语的最基本的一步是学习一些常用词汇,如问候语、数字、颜色、家庭成员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国手语词汇示例:•你好:右手以掌心向下的方向向前抬起来,然后用食指朝上指向前方。
•感谢:右手打开,掌心向上放在左胸前。
•数字:用手指代表数字,从一到十,分别用不同的手势表示。
中国手语的用途中国手语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中国手语在聋人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聋哑学生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
其次,中国手语在社交交流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使聋哑人士能够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此外,中国手语还在演艺和表演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手语歌曲和戏剧表演。
学习中国手语的方法学习中国手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首先,可以参加中国手语的培训班,通过专业的指导和辅导进行学习。
此外,网络上也有很多学习中国手语的资源和教程,可以方便自学。
另外,与聋哑人士交流和互动也是学习中国手语的有效方法,通过实践和沟通提高自己的手语水平。
中国手语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手语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中国手语种类一、引言手语是聋人群体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表达自我、传递情感和信息的重要手段。
中国手语种类繁多,涵盖了通用手语、地方手语和行业手语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中国手语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领域、推广与普及、与聋人文化的关系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中国手语的发展历史中国手语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手语研究和发展是在近代以来的聋人教育领域开始的。
随着聋人教育的发展,中国手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规范,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三、中国手语的分类1.通用手语通用手语是指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手语体系,主要用于聋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通用手语具有规范性、通用性和易学性等特点,是聋人群体中最为普及的手语体系之一。
2.地方手语地方手语是指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通用的手语体系。
由于地域文化和语言差异,地方手语在表达方式和词汇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地方手语对于促进聋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3.行业手语行业手语是指特定行业或领域内通用的手语体系。
例如,医学手语、法律手语等。
行业手语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主要用于特定领域内的交流和沟通。
四、中国手语的应用领域1.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国手语主要用于聋人教育。
通过手语教学,聋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同时,手语教学也有助于促进聋人与健全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2.康复领域在康复领域,中国手语主要用于聋人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
通过手语交流,可以帮助聋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社会服务领域在社会服务领域,中国手语主要用于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方面。
例如,在公共场所设置手语翻译服务,可以让聋人更好地获取信息和服务;在社区中开展手语活动,可以增进聋人与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五、中国手语的推广与普及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强对中国手语的重视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中国手语的普及和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为聋人提供更好的手语服务和培训机会。
简述中国手语务川聋哑学校:余江霞中国手语是中国聋人通用的交际语言。
沈玉林从语言学角度下定义:“手语是聋哑人交往的重要工具,是形式(手的形状、位置和运动)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一般来说,手语包括手势语和手指语中国手语的手势语可以分为两类:(1)以模仿动作、形象、事物的形状等为主的自然手势;(2)在自然手势基础上加上部分代码手势、模仿汉字和拼音字母形状的指式而形成的人工手势。
中国手语的手指语也分为两类:(1)按照《汉语手指字母表》用一只手比划每一个字母,一个字母一个指式,连续变换指式来拼打出音节或词,就是单拼字母指语;(2)同时用两只手,右手比划声母指式和左手比划韵母指式,一次就看到一个完整的音节或词,就是双拼汉语音节指语。
手语是一种语言,在现代语言学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它是因为聋人群体的交际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聋人群体中约定俗成和代代相传的。
聋孩子从小接触直观形象的手语,很快明白意思并用来交谈,对他们学习口语和识字有很大帮助。
手语可以作为聋孩子自然获得的和聋人交际的第一语言,也可以成为后天耳聋的人和健听人学习的第二语言或外语。
目前国内手语五花八门,各行其是,多年来一直没有统一起来。
作为一种语言,聋人手语需要发展,需要规范。
我国曾经将五花八门的地方汉语统一成标准口语,即普通话,进行过广泛持久的努力。
我们希望确立手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地位,将手语视为语言学体系的一部分,请国家语言机构介入,请语言学家对聋人手语进行研究、改进、规范、推广。
这是聋人手语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聋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聋人接受国家教育的依赖性媒介,是提高聋人整体文化素质的保证。
中国手语手语是什么?手语是由于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已作为聋人的一种语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手语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
手指语是用手指的指式变化和动作代表字母,并按照拼音顺序依次拼出词语;在远古时代,全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这样的手势大多数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动作,叫作自然手势,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开始创造出具有语言性质的手势,这种在有声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与有声语言密切结合的手语,称之为人为手势。
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结合成为手势语。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同汉语有各地方言一样,手语也有各种不同的地方手语。
50年代后期,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就开始了中国手语规范化的工作,1990年,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的《中国手语》工具书正式出版发行。
为什么要学手语?1、学手语可以使你的胳膊和手指优美2、学手语可以使你表情生动,眉目传情3、学手语可以隔着马路、火车车窗说话4、手语是健身增体益智的体操5、学手语能交结许多聋人朋友6、学手语能方便在全世界作日常沟通7、学手语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协调能力,脑嘴手并用8、学手语可以开发视觉思维能力,活跃全脑。
9、学手语可以锻炼眼力,观察入微多久能学会手语?学习手语需要时间和耐心。
每个人学习手语的速度不一样。
速度在手语中不是至关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清楚,清楚地打手势,即使你打得慢,也要打得清楚。
当聋人请你重复打一遍,这说明你需要打得慢一些,尽可能清楚些。
如果你打得慢,不要不好意思。
重要的是表达出你的意思,与别人沟通,让别人理解你。
中国手语的构成原则以手势语为主,适当配合手指字母(手指语)。
手语词汇的设计方式•一、象形式用手的动作直接模拟事物的形状(部分或全部动态或静态),体现出事物某些特征来表示某种意思和概念。
这种构词方式是手语中最常见、最生动、最活泼,最易被聋人接受的方式。
如:水、床、降、写字•二、会意式用手的动作象征某种意思,有时配合面部表情,表示事物某种发展变化状态及人受某种物体、信息的刺激引起的感受反应。
中国手语基本常识一、什么是手语?手语,就是用手来表达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
手语主要是聋人使用的语言。
因为聋人听不到声音,也不能说话;只能用眼看,用手的动作配合表情和姿势来表达意思。
所以,手语是聋人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
二、手语有手势语和手指语两种。
手语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它有手指语和手势语两种:手指语也叫指语,是用手指的不同指式来代表不同的字母,按有声语言的规律拼出词汇,句子来表达意思,是手语的一种。
《汉语手指字母方案》中规定了30个指式。
手势语主要是用双手的不同动作,构成一定的意思。
手势语有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之分:自然形成的简单的指点和形象的模仿,与有声语言和文字关系不大的手势叫作自然手势;在有声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人为地创造出来的与有声语言相关的手势叫作人为手势。
《中国手语》一书共收入了手势语词汇5587个。
三、中国手语的一般基本规律(一)手势语词汇的分类: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丰富的词汇,手势语也不例外。
从手势词汇的造词类型这一角度来看,由于我国聋人手势语的手势动作是根据汉语的字,词表示出来的,所以与汉字的造字方法有相似之处。
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六书”之说,但手势动作与汉字造字方法又不完全相似,所以,手势词汇主要可分为指事,象形,会意,表音,仿字,结合六种类型。
1、指事式:直接指点所要表达的人或物。
如“我”是指一指自己,“你”是指一指对方;“前”是指一直前方,“后”是指一指后方;“鼻子”“耳朵”“嘴”是指一指具体部位;买东西时,只要指一指要买的东西就行了。
2、象形式:用手的动作模仿事物的形状,动态,特征,来表示某种意思,概念。
如:将双手伸开,指尖相对,拼成“∧”形,模拟房子的外形,就表示“房子,屋子,家”;如“牛”,“海洋”。
3、会意式:用手的动作,以及配合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面部表情来象征某种意思,表示事物的含义,状态,发展,变化等。
如“起床”,“冷”。
常用中国标准手语【标准的手语】手语是聋人使用的主要语言,目前主流认为可以分为自然手语与手势汉语。
自然手语为聋人长期生活中积累使用的手语,有自己的语法,词汇的保留与创造也依靠聋人的思维习惯,当然也会部分的参考手势汉语,受到汉语言的影响(受到影响并不代表是依附于汉语的,就像韩国语,日本语很多词汇都来源于汉语一样,手语的词语可能参考借鉴自汉语,如字形,发音,但并不能说它是依附于汉语的。
作者木有语言学基础,一家之谈,欢迎拍砖)。
当然,不同地域的自然手语,受地区环境,生活方式影响,会有所不同,人们可能会细分为地区手语,如北京手语,上海手语,杭州手语等,他们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手势汉语由听人创造,词汇参考聋人的自然手语作为基础,并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再创造,进而衍生词汇,语法与汉语语法相同,因此称之为手势汉语(或者文法手语)。
在中国,标准的手语为“中国手语”。
笔者认为,“中国手语”范围很大,前面关于手语的划分,只要在前面加上中国限定,都可称之为中国手语。
所以,“中国手语”的具体内涵其实是要靠具体的环境来区分的。
不妨说在中国,标准的手语是“标准中国手语”,感觉说的是废话了呢,“标准中国手语”是什么呢,据笔者小道消息,目前,标准化的内容尚在制定之中,我们姑且将《中国手语》作为标准好了,《中国手语》是一本工具书,里面是常用手语词汇的合集,没有规定手语的语法。
【手语的特点】手语是视觉语言,手语者通过手型、手势的动作配合表情的变化,动作幅度的夸张,手势位置的移动等来完成信息传递。
【学习手语多长时间能入门,多长时间能交流】手语的入门其实比较容易,因为它是一门形象的语言,很多手势都有生活来源。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入门其实非常容易。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不能坚持下来,入门阶段学习没多久,就放弃了。
标准的中国手语词汇分为两大部分,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
手指语只有32个,很快就能掌握,《中国手语》中手势语约5000个,一般都用到手指语,常用手势语并不多,掌握起来只要1-2个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而语法姑且使用汉语语法,加上必要的词语省略(手语的主要语法之一),短时间内入门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