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旅游产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钟灵毓秀渭河源
- 格式:docx
- 大小:17.40 KB
- 文档页数:3
渭南旅游线路推介词渭南旅游线路推介词男渭南,华夏之根女渭南,文化之源男渭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女渭南,中国爱情诗歌的源头男渭南,这里是三圣故里女仓颉造字,杜康酿酒男史圣司马迁,一部《史记》,书写了中华三千年的文明历史。
女黄河之水、华山巨石,造就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河山圣地。
男渭南--地处陕西东大门,居华山北麓,渭水之滨,以黄河为界与晋豫毗邻;以粮棉之府,金城钼都和三秦要道而名冠古今。
现辖一区两市八县,一万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五百四十八万人口。
女渭南,历史流播久远、人文兴盛。
从渭洛河谷出土的大荔人头骨化石遗址算起,已有二十多万年的人类活动史;从新石器文化遗址华县老官台、大荔沙苑算起,已有七千多年文化史;男从人文始祖帝喾到大禹凿龙门算起,已有近五千年的文字记载史。
从东周设立下邽县算起,已有2676年建城史。
女这里是最早沐浴了黄河文明的地方。
这里曾诞生了隋文帝杨坚等六位皇帝,寇准等八十位宰相,王翦等三百多位将军。
男渭南,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经过近三十年开发建设,旅游产品门类齐全现已开发8大旅游景区,有景点60余个,仅国字号景区景点多达54处,紧随西安。
女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日臻完善。
旅游交通十分便捷。
有始发韩城直达北京的快速列车。
陇海、同蒲、西南铁路,连霍、西禹高速公路和三条国道、六条省道穿境而过,沿黄旅游公路开工兴建、郑西高速铁路今年通车,形成了市内环线、陕西东北环线、秦晋豫大环线的旅游两小时交通圈。
男现有旅游住宿设施80余家,其中有星级饭店25家,标准床位21000张;国际国内旅行社36家,注册导游352人,旅游汽车120辆。
具有年接待100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承载能力,已成为陕西东北线的热点地区和秦晋豫联动发展的重要集散地。
女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旅游发展战略,计划用五到十年时间,将渭南建成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和知名旅游目的地。
男渭南,旅游资源富饶,产品价优质高,线路科学精良。
睢县电视宣传片解说词〖睢县电视宣传片解说词〗(特效:凤凰图腾、睢县大景及凤舞水城、水城骄子等标志性建筑)凤凰,吉祥之鸟、图腾之鸟,非灵泉不饮、非梧桐不栖,鸣唱着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神奇乐章。
中原水城——睢县,因秦始皇在此梦凤置县,流传下一个诗意的名字:凤凰城。
凤凰三展翅,升腾起睢县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置县史,赋予了这片锦绣的土地灵气与财富,润泽出一方物华天宝的人间乐土。
(推出片名)锦绣睢县水韵中原(解说)睢县蕴中原之锦绣,焕水城之灵光。
她地处豫东平原黄河腹地,位于商丘、开封、周口三市结合处,辖8镇12乡,545个行政村,926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繁衍生息着85万勤劳善良、开拓进取的人民。
心系睢县,因为睢县是——(字幕)一卷荡气回肠的史诗(解说)睢县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发现的周龙岗遗址、乔寨遗址和王庄遗址等史前古文化表明,早在史前时期,睢县就是华夏先民生息繁衍之地。
古睢水穿境而过,哺育了一个古老的群落,据考证,远徙云贵高原的水族便是从这里繁庶的一脉,其水族的“水”字为“睢”字的字音谐变而来。
睢县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的美誉。
秦置襄邑,宋升拱州,金元时改称睢州,民国始称睢县。
这里钟灵毓秀,人文朗润。
汉代时,这里的丝织业就非常发达,出产的丝绸丰富了丝绸之路的色彩。
因求其一赋而引起洛阳纸贵的西晋词赋大家左思有“罗绮朝歌锦绣襄邑”的著名诗句。
这里名胜古迹众多,有春秋时期宋襄公望母台、唐代无忧寺塔、宋代圣寿寺塔、明代袁家山、清初汤斌祠和睢杞战役纪念馆等众多名胜古迹。
古往今来,睢县的名人俊杰层出不穷,从汉代饱学名士东园公到宋代父子双状元的张去华、张师德,从明代抗击倭寇的爱国将领袁可立到清朝“三代帝王师、天下文官祖”的儒学大师汤斌,从现代著名诗人苏金伞到当代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任长霞等,文明的弦歌代代不绝。
睢县是一片筑就历史丰碑的红色热土。
解放战争中,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将军在这里妙手运筹的睢杞战役,成为他军事生涯的恢宏手笔。
在甘肃·渭源旅游资源推介会上的致词(2011年5月20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旅游界、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到大家,在西安举办以“溯渭河源头游丝绸古道”为主题的甘肃·渭源旅游资源推介会,向省、市的各界朋友们介绍渭源旅游资源,宣传渭源旅游产品,共商合作事宜,共谋发展大计。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渭源县委、县人民政府和35万勤劳淳朴的渭源人民,向光临今天推介会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渭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地谢意!渭源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
渭源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
316、212国道和正在设站建设的兰渝铁路穿境而过,县城距省会兰州市174公里,距陇海铁路陇西站55公里,距在建的天定高速公路延长线出口13公里。
全县耕地面积80万亩,林地62.89万亩,草场80万亩,海拔在1930米-3941米之间,县城海拔2080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独特的地质地貌,为渭源创造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全县现已开发出“首阳谒圣”、“天井幽谷”、“太白云海”、“双门踩浪”、“灞陵听涛”等十多处景点,其中首阳山景区被命名为AAA级旅游景点,灞陵桥——老君山公园和渭源县马铃薯种薯科技示范园区被命名为AA级旅游景点,首阳山、夷齐古冢、天井峡三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渭源县已成为旅游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
渭源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渭源于公元前205年设立县制,名首阳县,归属陇西郡,公元551年改名渭源县。
境内融汇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三大古文化,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葬有孤竹国二圣伯夷、叔齐的首阳山,鸟鼠同穴奇迹的鸟鼠山,秦长城遗址和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等一些历史人文景观。
某县旅游产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钟灵毓秀渭河源)王纲渭河,一条古老宽广的河流,她源远流长,横贯秦陇,滋养了勤劳淳朴的人民,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渭河文明。
灞陵桥,一座气势恢弘的古桥,她匠心独具、古朴典雅,宛如一道彩虹横跨跨越丹江两岸,赋予渭源大地以无限的灵气和高雅神韵。
渭水源头,是渭河文明的发祥地。
早在六七千年前,人类文明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群星灿烂的远古文化,留下了波澜壮阔的画卷。
上千年经过数千年历史演变和沧桑更替,明天的渭源钟灵毓秀,雄姿勃发。
1处全国着力点文物保护单位,16三处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50多个名胜古迹、500多件馆藏文物,惊叹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奇景和人文胜迹,联袂构成了渭水源头恢宏壮观的文化旅游长廊。
渭水源头,方圆千里,胜景无限,集山水之大成,占峰崖之精髓,移步而景换,游目以骋怀,无不彰显着渭河儿女倾力打造“甘肃生态旅游名县”的时代风貌。
今天,县委、县政府群策群力,与时俱进,绘制出了渭源旅游旧有蓝图——“渭河源”一条主线,清源、会川两大旅游服务中心,首阳山、渭河源、洮河风光三大观光旅游功能区。
让我们循着五彩斑斓旅游区的旅游风景线,到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做一次壮美的渭河源之旅漳河吧!莲峰山、首阳山、天井峡、石门水库四大风景区交相辉映,构成了绚丽多彩的首阳山旅游区。
这是一条丰厚的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独特的自然风光相融的旅游“画廊”。
(莲峰山)出县城东南34公里,即到素有“陇上碧莲”之誉的莲峰山。
这里是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国家森林公园,鸟瞰莲峰,九峰环抱、状如莲花,故称莲峰山。
曾因马鹿成群结队出没于山林间,又称“马鹿山”。
此山因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古迹众多而文明遐迩。
由大山、皇洞、后五台、释迦霁等九座形态各异的山峰组成。
山腰苍松蔽日,丛林密布,白薇飘香;山上清泉涓涓,松涛阵阵,爽气宜人。
登高揽胜,大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山门便是“不二法门”。
这里,古迹遗址,星罗棋布,记载着1660年的生命履痕。
这里,稀世珍宝,灿若星辰,展示着5325平方公里的富集资源。
这里,古城新姿,繁荣和谐,凝聚着382万人的智慧结晶。
这里,就是遂宁,一座值得行走的城市。
片头:走进神奇遂宁北纬三十度线,科学家为研究地球而画的一条曲线。
却是一条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谜团层出不穷的曲线:巴比伦空中花园、约旦死海、古埃及金字塔、加勒比百慕大群岛……纷纷跨越时空云集于此。
当这条曲线横贯遂宁腹心大地时?同样也留下了无数神奇。
注:在片中适当时候分别配字幕注解“八大奇观”位于遂宁射洪的世界侏罗纪公园——龙凤峡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数量最多的原生硅化木森林产地。
因为特殊的经纬度,遂宁成为中国人造卫星返回的港湾。
这到底是时代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从前,还是时光穿越时代轮回占领了现在?有人说遂宁是四川最早的“科学城”,最经典的佐证就是北宋庆历年间遂宁人发明的卓筒井钻井技术,它揭开了人类用钻井方法开发贮存地下深处矿产资源的序幕,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加速了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
被公认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中国第五大发明”。
卓筒井技术是遂宁先民的伟大发明,“中国死海”则是现代遂宁人创新的智慧结晶。
集休闲体验、保健理疗为一体的“中国死海”,那湛蓝的海水来自于地壳深处、来自于一亿五千万年前,在尽情的嬉戏和欢笑中,再现了中东死海的神奇魅力,引领着参与性互动旅游的新时尚。
民间有首歌谣:“观音菩萨三姐妹,同锅吃饭各修行,大姐修在灵泉寺,二姐修在广德寺,唯有三妹修得远,修在南海普陀山。
” 位于城西的中国皇家禅林——广德寺和位于城东的观音朝觐圣地——灵泉寺,隔江相望,与远在南海的普陀寺称为姊妹观音道场。
遂宁就是公认的“观音故里”。
广德寺开山祖师克幽禅师是唐中宗的孙子,民间传说克幽禅师就是观音的化身。
这种说法或许能为我们解释:为什么遂宁广德寺地处偏僻却受到唐宋明三朝皇帝的十一次敕封?为什么历史上皇帝赐予寺院镇山法印屈指可数,而广德寺却独得两枚?为什么广德寺历经1300多年,还能完整地保留着2万多平方米盛唐时期寺庙建筑群。
建设家乡的电视解说词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这儿的儿女长久以来始终以信念和坚韧在建设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家园,谱写着一曲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这是一片沸腾的土地,她生机勃发,活力张扬,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流的大源之水,增添了她钟灵毓秀的诱人活力,纯朴的民风,勤劳、善的老百姓,赋予她发展创新的无限空间……这儿,环境安静、祥和;故事,唯美婉转;遐想,浩渺深远,一切都充满了生机……这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桐庐县凤川街道三鑫村,是由肖岭、雷坞、竹桐坞3个自然村组合而成,坐落于凤川街道东南,距街道办事处所在地翙岗村2千米,柴雅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境内的肖岭水库,是桐庐县最大的水库,如同高峡平湖,浩瀚的水面,碧波清流,灌溉着下游千万亩土地,养育着大源溪两岸千万勤劳朴实的儿女……三鑫村地处于三源与小源峡谷的出口,3个自然村呈「品」字状,分居东、西、南3个方向,相距一千米左右。
从三源和小源峡谷滚滚而来的水流在这儿交汇后,称之为大源溪,向北汇入富春江。
如遇丰水期,登高俯瞰,一清一浊两条溪流如同「巨龙」交汇,十分壮美。
明朝宰相刘伯温在为翙岗村写的〖虎镇山记〗中就有「两水潆徊,双龙合」的叙述,指的便是这儿。
村前溪流潺潺,村后群山环抱,山峦连绵,历来就有「九山半田半溪流」的说法。
丽质闺藏久,纯真出自然。
由于三鑫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及良好的生态条件,各种各样自然景观和人文传说,汇成了一片诗意盎然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有文人墨客进行过各种各样描写。
肖岭村吴氏族谱中记述的「龙山永秀、阔坞常青、禽鸣圣岭、旗蜂拥翠、鼓突呈祥」等肖岭十景,便是对肖岭村各种各样自然美景的赞叹叙述,特别是其中的「阔坞常青、鼓突呈祥」更如神来之笔,写出了肖岭村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精华。
小源山峡谷,是三鑫村境内一处独特的山水景观,近几年在全国各地户外探险的驴友网上已声名大振,并把小源峡谷改称为「十字大峡谷」,峡谷内的自然生态美景列为华东地区前列。
小源峡谷从竹桐坞村进入,纵深二十余千米,谷宽百米,两岸青山拥翠,碧水环绕,三步一泉、五步一潭、十步一瀑,晴日溪流涓涓,雨后飞瀑翩翩,山水合一,百姿千态,澄澈之溪流,掬可为饮,照可为镜。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多少拓荒者的故事。
在这道迷人的风景线上,谱写了多少创业者的乐章。
巍巍群山,伸出双臂,涛涛湟水,舒展长袖。
美丽的彩陶之乡乐都乐都,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文化灿烂,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引人注目!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乐都县辖7镇12乡354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8.1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76万人,是一个汉、藏、蒙、回、土等多民族聚居区。
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县域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境内地形西高东低,湟水河东西贯穿。
县城海拔1950米,年平均气温6.9度,年平均降雨量335.4毫米,无霜期144天,属内陆高原气候。
乐都,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块富庶的土地繁衍生息,西汉时期,乐都被正式纳入封建王朝的版图。
东晋隆安三年,鲜卑族建立南凉国,定都乐都,隋唐时期设鄯州都督府,宋称邈川城,明称碾伯卫,清设碾伯县,1929年青海建省,改称乐都县,现隶属海东地区。
乐都,交通便利,109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兰青铁路横穿全境,县城距离西宁机场35公里,全县市话交换实现了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
流经境内的湟水河、引胜河等数十条支流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水能蕴藏量达3万千瓦。
电网覆盖全县各乡(镇)村,变电总容量63亿千瓦安,电量充足,供电质量优良。
天然气主干线横穿全境,县内已完成各口径支线管线37千米,年供气量3000万方,设计能力已达1.2亿方。
县城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高,正在向青海东部次中心城市、湟水河畔璀璨明珠、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迈进。
乐都,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总耕地面积63万亩,是青海省主要粮食产区和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境内盛产小麦、青稞、豌豆、洋芋、油菜籽、蚕豆和黄瓜、辣椒等瓜果蔬菜,素有“蔬菜瓜果之乡”的美誉。
虫草、大黄、蕨菜、山鸡等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广、品质好,开发“绿色食品”潜力大。
嵩县旅游宣传片解说词5A嵩县,静享自然“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在华夏版图的中原腹地,在八百里伏牛山之巅,在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南部,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这里地跨三域,风光旖旎,这里历史悠久、人文积厚,这,就是被无数游人高度赞誉的中国旅游强县——嵩县。
陆浑不墨千秋画,伊水无弦万古琴。
这里的伊河、汝河、白河,分别汇入黄河、淮河、长江。
巍巍伏牛山、汤汤伊河水,将3009平方公里的嵩州大地,连缀成大河之南最为迷人的一方胜境。
这里的山,秉承了巍巍伏牛山的刚毅和气度,千峰竞秀,万壑开屏。
这里的水,流露着一山之水跨三域的气度和胸襟,潭瀑成群,溪水纵横。
山水交融的神奇造化,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自然恩赐,四季变幻、气象万千。
人间仙境白云山,山势高极冠中原,集奇绝险峻于一体,禀赋独异,被全国媒体称为“中国最美的地方”,早在西汉时期,留侯张良便隐居于此,留下了“白云山下任逍遥,胜似朝中爵禄高”的传世佳话。
这里有气势磅礴的云海,瑰丽灿烂的日出,这里有灵动秀美的飞瀑清潭,还有中原最高的山峰玉皇顶。
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点五,有全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森林氧吧。
徜徉5A景区白云山,观景和静心兼而得之,令人神往,使人陶醉。
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高山平湖、奇石秀水。
走近中原最大的高山湖泊,只见湖水汪然一碧,湖畔杉林密布,天光云影,浪漫如诗。
远观形神俱备的伟人卧像、清晰可辨的公心峰,感悟伟大领袖天下为公的盛德伟业。
更有天下第一飞来石,重愈两万吨,单向倾斜,摇摇欲坠,势若临风再飞。
以原始生态著称的木札岭,地处伏牛山腹地,贵在原始、美在自然。
惟妙惟肖的官帽峰下,谷深幽林万木青,峰险石上苍松生,处处展现着大自然的浑然天成。
漫步山间,时见碧水荡漾,偶有叠瀑出没,令人心旷神怡。
青山环四围,碧水盈天外。
陆浑湖,仿若仙女遗忘在人间的梳妆镜,湖光山色、碧波万顷。
夕阳西下时分,撑一叶扁舟划开水波,赏霞光之绚烂、观飞鸟之翱翔、享垂钓之悠闲。
招商活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魅力xx 我心飞翔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大开发,大建设,大交通,大招商,汇成了 ___发展的雄浑乐章。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飞速增长的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生活气象,让所有的希望在这里不断生长。
连绵青山,悠悠碧水,赋予她钟灵毓秀的诱人魅力。
地杰人灵,丰饶物产,赋予她发展创新的无限空间。
踏上这方热土,天地因此而广阔,事业因此而生辉,人生因此而精彩。
这里就是充满山水情韵的创业家园——河南·xx心系xx,因为xx是——第一章: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xx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上古时期,这里便有先民生息繁衍,尊为xx部落,后演变为古xx国;汉武帝元鼎四年开始建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穿过 ___烟云,xx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原大地上焕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开放和谐新xx”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工矿业强县、旅游业活县、产业化富民”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转变、由传统粗放工矿业向精深加工和制造业转变、由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努力扩张经济总量,全力加快经济转型,奋力实现跨越发展。
“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十·五”末的2.4倍、2.8倍、5倍和2.2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位居省、市前列。
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走上快车道,后来居上和高速发展的势头锐不可挡。
xx县委被中组部、中宣部等国家四部委评为全国唯一“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县级集体,xx县先后荣获“中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名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大县”、“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全国中药材基地县”、“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等国家级殊荣。
某县旅游产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钟灵毓秀渭河源作者王纲渭河,一条古老宽广的河流,她源远流长,横贯秦陇,滋养了勤劳淳朴的人民,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渭河文明。
灞陵桥,一座气魄恢弘的古桥,她匠心独具、古朴典雅,犹如一道彩虹横跨渭河两岸,给予渭源大地以无限的灵气和神韵。
渭水源头,是渭河文明的发祥地。
早在六七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制造了群星灿烂的远古文化,留下了波澜壮阔的画卷。
经过数千年历史演变和沧桑更替,今天的渭源钟灵毓秀,雄姿勃发。
1处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16处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50多个名胜古迹、500多件馆藏文物,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奇景和人文胜迹,联袂构成了渭水源头恢宏壮观的文化旅游长廊。
渭水源头,方圆千里,胜景无限,集山水之大成,占峰崖之精髓,移步而景换,游目以骋怀,无别彰显着渭河儿女倾力打造“甘肃生态旅游名县”的时代风貌。
今天,县委、县政府群策群力,与时俱进,绘制出了渭源旅游新蓝图——“渭河源”一条主线,清源、会川两大旅游服务中心,首阳山、渭河源、洮河体面三大旅游功能区。
让我们循着多姿多彩的旅游风景线,到这片古老而奇特的土地上,做一次壮美的渭河源之旅吧!莲峰山、首阳山、天井峡、石门水库四大风景区交相辉映,构成了绚丽多彩的首阳山旅游区。
这是一条丰厚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自然体面融为一体的旅游“画廊”。
(莲峰山)出县城东南34公里,即到素有“陇上碧莲”之誉的莲峰山。
这个地方是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景区,俯视莲峰,九峰环抱、状如莲花,故称莲峰山。
曾因马鹿成群结队出没于山林间,又称“马鹿山”。
此山因山青水秀、体面旖旎、古迹众多而文明遐迩。
由大山、皇洞、后五台、释迦庵等九座形态各异的山峰组成。
山腰苍松蔽日,丛林密布,白薇飘香;山上清泉涓涓,松涛阵阵,爽气宜人。
登高揽胜,大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山门便是“别二法门”。
“是谁能将眼光敞开,看得穿大千世界;请你先把足跟立定,方可入别二法门。
”这幅饱含哲理、意蕴深厚的对联由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字体遒劲有力,古朴典雅。
登临山顶,环顾群山,九峰对峙,犹如一朵翠色欲滴的莲花,如幻如影,如梦如诗。
清代诗人吴镇赞曰:“孤鹤泪烟海,遥投仙客家。
五峰云散尽,涌出碧莲花”。
整个大山看起来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山顶的八卦楼恰似龙角,两侧的清泉宛如龙眼,名曰“龙眼双泉”。
这棵四五人才干抱得住的千年古松算是马武挂鞭树,距今已有1940多年的历史。
相传,东汉捕虏将军马武征西羌时,曾屯兵于此,每登大山,都要在树下挂鞭歇息,后人称之为“马武挂鞭树”。
莲峰山是古丝绸之路一处佛道一家的旅游胜地。
自汉代以来,山上就有石窟寺院,元朝汪世显曾将此山作为王府遨游之地。
明清以来,许多名士骚客和退隐官员常年住在这个地方,修身养性,读书习武,每每留下脍炙人口的篇章。
建国初期,这个地方有古建造群降34处200余间,僧侣达700多人。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享誉陇中的莲峰山山会,四方游人,兴会而至,春潮布满,白蕨滴露,山歌四起,喧闹非凡。
(首阳山)陇右古县渭源,建于公元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时称首阳县。
县因首阳山得名。
东出莲峰山,迤逦数里,便是声播陇右的名山首阳山了。
这是商末周初孤竹国二子伯夷、叔齐隐居采薇直至饿死的地点。
山势巍峨高峻,曲折东去,主峰像一位盘腿端坐的慈母,伯夷、叔齐的墓冢位于山湾正中,宛如一对酣睡在母亲怀中的婴儿。
两座墓冢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下,幽静肃穆。
墓前有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题写的墓碑——“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篆额“百世之师”。
两边对联“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横额“高山仰止”。
墓后是供奉伯夷、叔齐像的清圣殿,塑像由我省闻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当地都要举办祭拜活动。
满山薇蕨吐蕊,遍野山花烂漫,游客踏青采蕨,焚香拜谒,深深沉醉在古代先贤凄美悲壮的故事中,震撼在穿越时空的浩然正气里。
(天井峡)眼前这条横亘15里的史前峡谷算是天井峡。
天井峡的地质结构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分前峡、后峡、上峡和下峡四大峡。
从上峡顺谷底穿行,处处峰回路转,步移景换。
仰望峰巅,或独成一峰,或并肩而立,似亲昵对卧的双狮,如俯冲直下的雄鹰,有的犹如高高耸立的麦垛,有的酷似奔驰别息的猛兽,让人浮想联翩,大饱眼福。
仙女屏、淋仙瀑、天井泉等20多个景点卓尔别群,令人目别暇接。
眼前,万丈石崖,中开一缝,仰望天空,惟独一线宽窄,顶端一处寒泉飞扬而下,垂成千尺白练,泻金渐玉,清凉沁骨,传说是王母娘娘的瑶池。
崖壁上喜悦的浅溪奔泻而下,汇成湍急的小河,继而旋成清亮见底的深潭,泛绿映蓝。
这道青灰色的石壁,算是仙女屏,传说是七仙女更衣之地。
对面洒脱飘逸、飞珠溅玉的瀑布算是淋仙瀑,曾是七仙女沐浴浣衣的地点。
当年七仙女游历此地,顿生淋浴之念,她们畅游于怡人美景,不由自主哼起了歌谣,别巧被放养天马的牧童听见。
牧童循声而来,其中一位仙女妹妹故意留下一只绣花鞋做为信物,以期再次相会。
今天,我们能看到许多状如鞋子,大小似三寸金莲的奇花,当地人叫它“神仙一只鞋”。
这些明艳无比的宝贵“兜兰”无一别见证了这段神化般的爱情。
十五里峡谷,十五里画廊。
踩着清亮溪水,额头水珠飘飘,足下流水潺潺,远离尘世污染,少了城市喧嚣,远望蓝天一线,白云似锦,令人心旷神怡。
天井峡,一处返璞归确实史前峡谷。
天井峡,一方和谐共处的世外桃园。
暖流绕画阁,柳色映湖光。
你看那古朴庄重的木质拱桥,笑傲百年的老槐古柳,绿意盎然的老君山脉,流光溢彩的文化长廊,无别凸显着渭河源旅游风景区独特的魅力。
以渭水文化和源头文化为主的渭河源头主线,是一条把找根溯源、休闲度假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旅游风景区。
景区内,名胜古迹灞陵桥雄姿别减,熠熠生辉;鸟鼠山、品字泉光耀千古,举世闻名;“太白云海”、“南横卧佛”景色怡人,蔚为壮观;王韶古堡、寺坪遗址积淀着这方水土独特的文化经历。
(灞陵桥)眼前这座横跨渭河两岸的拱桥,是全国唯一一座纯木质拱桥,被称为“国宝级文物”。
灞陵桥差不多成为陇中旅游标志,灞陵桥主题公园被认定为国家AA级风景名胜。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太白山)“海拔三千三,离天三尺三。
别知路多远,八十一道弯。
”说的算是奇绝险峻的太白山,因传说是太白金星修道的仙山而得名“太白山”。
山形险绝、系云摩天,酷似华山,又称“小华山”。
仰望山峰,殿宇呈瑞,云缠雾绕,山腰茂林修竹,披红挂绿,陡崖峭壁,挂瀑飞虹。
俯瞰山下,云海翻腾,众山环拱。
徜徉在龙眼显圣、风摆浪声、八仙过桥、石缸探底、寺顶积雪等众多奇观美景之中,品味“夜半钟声”、“龙眼神泉”等千古传说,让人物我皆忘,如痴如醉。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绿波如烟,苍山如海,峰峦层叠,如诗如画。
如遇晴天,陇西、临洮、渭源三县县城清楚可辨,尽收眼底。
若逢雨天,只见云翻雾卷,烟雾荡波,群山起舞,万壑松鸣,宛然置身蓬莱仙境。
看足下山梁,似龙凤呈祥,二龙戏珠。
观山上风景,茂林修竹,美别胜收。
(鸟鼠山)出县城西北10公里,有一座名列经传的千古名山——鸟鼠山,这个地方算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的发源地。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渭自鸟鼠同穴”山。
《水经注》说,“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
“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
渭河以宽广而博大的胸怀,孕育了灿烂的渭河文化,把周、秦、汉、唐等8个王朝推向了历史颠峰。
鸟鼠同穴山犹如巨龙,仰头起伏,曲折东去。
南侧密林深处,三眼清泉涌出,形成“品字泉”。
泉旁建有禹王庙,以纪念这位“三过家门而别入的”的治水英雄。
千百年来,“鸟鼠同穴”的奇特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访古探胜,吟诗作赋。
今天,这一奇观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缩影。
鸟鼠山系由南向北,将渭源分为东西两半,岭东为渭河流域,岭西为洮河流域。
把洮河民俗风情与自然山水、文化体验与考古探险有机融会在一起的洮河体面旅游线,魅力无限,别有情趣。
在这个地方,品味船崖巨舫和高崖花会的花海歌潮,领会“露骨积雪”和“双门踩浪”的诡丽景致,探找古代将士纵马疆场、奋力搏杀的刀光剑影,一种远离尘嚣、探幽怀古的心境油但是生。
(高崖花会)“尕马儿骑上着下四川,路过着来了个渭源。
身上的尘土脸上的汗,才知道你来的路远。
”(《下四川》)悠悠花儿,浓浓乡音,在“花儿的故乡”高石崖袅袅别绝,令人魂牵梦绕。
每年六月初六,附近数县的花儿歌手纷至沓来,即兴对唱。
密林深处,马莲丛中,花伞摇动,歌声悠扬。
形成了花的海洋,歌的浪潮,情的世界。
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文化日子,就像这千年流动的渭河,源远流长,生生别息,折射出渭水源头百姓日子的淳朴风情,沉淀着这方水土神采飞扬的美好回顾。
(双石门)这算是享有“陇上香格里拉”美誉的双石门。
这个地方青山如黛,草场似锦,万古幽寂、野趣天成,大自然的神工造化将大小石门、一线天、卧龟石、燕子崖等景点融为一体,奇诡秀绝。
历史遗迹——三国古栈道,因三国魏将邓艾从此道穿崖架木,修成栈道,通神勇,取西蜀,成就了曹魏霸业而一举著名;宋代王韶开熙和、征叠宕,曾在此巧通奇兵。
现在,古道遗迹犹存,当年穿架木料的凿孔历历在目。
穿行的游客都要踩着沁人肌骨的水浪前行,所以,有了如此一具别致的名字——“双门踩浪”。
眺望高处,海拔3900米、巍峨高峻的露骨山,宛然一位身着铠甲的英武之士守护渭河源的南屏。
极目远处,人迹罕至、沟壑纵横、怪石嶙峋的韶人谷吸引着探险者惊异的目光。
别久,这个地方将进展成为“陇右第一探险胜地”。
人杰地灵渭河文明绽异彩,钟灵毓秀渭源体面竞风流。
南部首阳山景区生态、宗教旅游线,中部渭河源景区找根溯源、休闲度假旅游线,西部洮河体面景区怀古探险、文化体验旅游线,如一朵朵瑰丽的奇葩盛开在渭河之滨。
今天,在35万渭河儿女向小康迈进的伟大征程中,古老的渭源大地亮点频闪,捷报频传:三星级“龙源宾馆”、峡城电站破土动工,引洮工程、212高速公路即将上马,兰渝铁路穿境而过,蓬勃兴起的旅游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进展机遇。
渭水举浪奏时代强音,灞陵翘首谱腾飞乐章。
渭河源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仰头跨入“省会兰州一小时经济圈”,必将成为享誉陇上的“生态旅游名县”!某县旅游产业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钟灵毓秀渭河源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