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完整版本稿件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播音与主持:艺考专用故事类自备稿件(通用15篇)播音与主持:艺考专用故事类自备稿件篇1(一)玛尼石墙的睿智一座会说话的城堡。
与众不同的石块,比金块还亮的真言。
一个懂信仰的文字,赋予你的灵光。
一个用肉体与慈善感化的石墙。
在石刻者的手上、眼里,在虔诚者的心上、步子中。
一个热闹与孤独并存的石墙。
一个文化与历史并存的信仰。
(二)我在春天里,留了一束你爱的花本想留一束,你爱的格桑花。
用它的香气、土壤,造一个美丽的花瓶。
插上你爱的花,放在与阳光相近的桌旁。
这样,你的书屋,也有我的芳香。
后来,想想。
一束也许不够,便趁你酣睡之时,抓住春天的脚步,种下了一个季度的花。
那样,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与花为舞。
(三)河神的儿女一条长长的、短短的河湾一条宽宽的、窄窄的河岸一条流动的、死静的河水像个淑女、小孩、老人、妇女……的河神一口、一勺、一瓢、一瓶、一桶、一车……。
与太阳同升同降的生命。
循环、维持儿女们的生机就像暖风无性别的抚摸大地,星空无区别的擦亮夜空,你无差异的养育我们。
虽然你生在孤独的源泉,但营造的是一片热闹的汪海。
(四)青海湖青海湖,一片蓝,一朵白,遗留人间的天空。
(五)傻笑我会笑一个傻子的常态拥有正常人的仪态死去的雨水没有眼泪躺在沟里的水一个用臭泥化成的水隐藏的瑕疵我会笑一个阴天的傻子拥有火焰的温度烂掉在温室的蔬菜一个带汁的黑捆绑的异物隐藏的惊吓我会笑没有停顿,一个喷涌的泉水。
播音与主持:艺考专用故事类自备稿件篇2电闪雷鸣般吼叫的战场上,八十位将军带着战士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冒着被巨浪掀翻,滚石砸中,滑落悬崖的危险,徒步挺进在大地震中的峻岭长山,哪里危险,将军们就冲锋在哪里,哪里困难,将军们就出现在哪里。
有一位老将军缺水休克了,苏醒后有继续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灾民们向最可爱的人喊出了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子弟兵来了,子弟兵来了,子弟兵来了就有救了!年轻的女警察当众温柔自然的解开蓝警服的纽扣,用香甜清纯的乳汁去喂哺一个个饥饿的孩子,数百辆出租车浩浩荡荡的挺进灾区义务救援,献血的人群排成了看不到头的队伍,一位孤寡的老人竟然捐出了身上唯一的150元,雨水淋湿了总理的头发,汗水浸透了老爷子的衣裳,他哽咽了,泪从他的眼里流了出来,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们,他说,温爷爷在这里,孩子们,别怕。
泰山书法石刻照片100幅集锦
孤筑题书
跨年登高泰山,看日出、读奇松、解怪石、观云海和盘石刻。
孤筑借在泰山跨年、观日出之澎湃激情,罗列“盘石刻”100幅书法照片,共享与书友。
以待来日登泰山,亦同感盘石刻乐趣!
孤筑许多次登泰山经历,有陪友人走十八盘,有写生走北坡,有随驴友跋涉山林,种种体会一言难尽。
然而,真切感受到极致,便刻骨铭心。
其中感受至深,莫过于泰山石刻。
因为,泰山石刻,说是中国书法的写实史、发展史,毫不为过。
所以,盘石刻,是文化游泰山的一个重要环节。
介于头条发照片不能超过20帧,莫奈何,只能合并同类项,虽然影响作品的完整性和整体效果,所幸,比较全面地囊括了自中天门到泰山玉皇沿线的主要石刻作品照片,绝大多数是孤筑2017初夏及2022-23跨年两次拍摄合集,少数由夫人和朋友提供(极少部分,自于网友图片,涉及侵权,即删)。
孤筑组合泰山石刻图片100幅,统计结果:
篆体占4%
隶书占10%
魏书占8%
楷书占42%
行书占28%
草书占8%
由此可见,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真书依然是主流艺术,展现在规范文体环境中,举足轻重。
由楷入行书,为大多数艺术家所认同并为大众习以为常。
相对地,过于繁琐的篆体,为书法艺术传承留下无限的文字价值意义、溯源空间和象形趣味。
同样地,草书艺术过于简约,丰富了文字表达的结构意味性和抒情趣味性。
但不足以通达从众赏析。
泰山书法石刻,分类繁复,几乎罗列了各种各样类别,简单地把
集群山崖之上称摩崖题刻;分散刻于自然石崖壁、道边之上称为碑刻。
摩崖题刻和碑刻统类泰山石刻。
石鼓文--4种拓本石鼓-吾车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
内容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言诗,亦称“猎碣”。
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
石鼓文的字体,上乘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乘《秦公簋》(春秋中期的青铜器,铭文盖十行,器五行,计121字。
其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字行方正、大方。
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
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
)法则,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古茂雄秀,冠绝古今。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
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
明代大收藏家安国的十种石鼓文拓本,自称十鼓斋。
其中最佳者北宋拓三本,仿军兵三阵命名为《先锋》、《中权》、《后劲》秘藏之。
这些均是世界上保存字数最多、最好的拓本,现皆流传到日本,藏于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
2006年春三本同时来华参加上海博物馆的《中日书法珍品展》。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为明代拓本,也非常珍贵。
[汇品]唐窦臮:籀之状也,若生动而神凭,通自然而无涯。
远则虹绅结络,迩则琼树离披。
(《述书赋》)清康有为:若石鼓文则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
体稍方扁,统观虫籀,气体相近。
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
(《广艺舟双楫》)清康有为:钟鼎及籀字,皆在方长之间,形体或正或斜,各尽物形,奇古生动。
章法亦复落落,若星辰丽天,皆有奇致。
(《广艺舟双楫》)石鼓文1--(先锋本)(北宋拓)(共46页)石鼓文(先锋本)(北宋拓)各纵18.0厘米横10.4厘米,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大足石刻营销战略方案模板一、选题意义大足石刻是我从小时候起,就经常去的地方,我对这里有着不一样的感情,那些石头的艺术每次去看,都能拨动我心里的弦,带给我一些触动。
直到今天,再次看到大足石刻,我发现那拨动我的不是别的,正是大足石刻的文化,所以我选择大足石刻作为我的旅游网络营销策划方案,希望经过推广能够被更多的人熟知。
二、现状分1、景点基本信息最佳旅游时间:农历二月xx左右一年一度大足石刻香会节,五一节大足龙xx国际航空体育旅游节。
最佳线路组合:北x石刻—南x石刻-宝顶石刻-大足龙x湖。
2、优势分析环境宜人:大足区是重庆市唯一不规划布局工业的县城,坐拥15个城市公园,1.1万亩城市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47%,空气质量绝对全国一流。
交通快捷:西部标准最高的成渝复线高速公路现重庆-大足段应经开通,重庆城区半个小时就可到大足,届时整条线路开通后,成都到大足只要一个半小时路程。
文化悠远:佛都大足,拥有重x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现正倾力打造西部最大的影视创意基地和好莱坞环球影视城。
名片响亮: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AAAAA级风景名胜区、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圣地。
3、劣势分析旅游机制不完善,旅游项目单一,区内交通有待完善。
三、策划方案1、推广主题石刻晚钟,大足绝唱2、推广目的城市形象塑造:通过香会节塑造大足区形象提升城市地位。
旅游主题推广:通过石刻主题文化吸引目标旅游人群参与。
3、推广定位年龄集中在20—60岁之间,白领人群、企业领袖、自由工作者、享受型人群、外籍人士、以及广大摄影、登山、徒步爱好者。
4、明星效应邀请合适的明星为大足石刻代言,宣传大足石刻文化。
5、微x营销定期发布大足石刻旅游文化信息,加大微博上对大足的宣传力度。
6、微x扫二维码赢大奖与知名房产公司、餐饮公司、连锁超市、娱乐场所等合作,扫描微信二维码就有机会赢得大足一日游和大足特产,以此来吸引各地游客,通过此方式那些有兴趣的消费者也会自愿进行口头宣传。
《中国石拱桥》茅以升【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3】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4】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5】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播音主持综合稿件模版《烟雨江南》好容易在五月的江南游历,却总是雾茫茫雨蒙蒙,使美丽的江南增添了一层神密的面纱。
尽管在风雨中,却怎么也抵挡不住江南对我的诱惑,我依然冒着滂沱大雨,倘佯在江南古镇。
似乎因了这雨,江南更显朦胧和妩媚。
远看那小桥流水人家,淡淡地罩上了一层薄纱,好似一幅水墨丹青;粉墙黛瓦被柔和的远河缠绕,那线条优美得连人体写真也自叹不如。
飘飘的雨丝在风的吹拂下斜斜地滑落,把小镇装点得更加古朴和清幽。
站在江南的小桥上淋着江南的雨,尘世的喧嚣和心的杂念都顺着雨水滴落,顺着那运河流向远方。
头发淋湿了,衣服淋湿了,鞋也灌满了水,可心却十分地快畅。
烟雨中的江南古镇,远看水乡飘渺,近听雨落无声。
雅致的园林,在雨中仍是那么气宇轩昂,细致精妙的砖雕石刻、曲桥回廊、假山荷池更是野朴成趣,清新自然。
踏在幽幽的古镇小巷里,踩在清清亮亮的麻石路上,闻着小摊上飘来的油香,听着吴越软语那悠扬的叫卖声,流连在这古镇,思古之情油然而生,怎不叫人心醉,怎不叫人心牵?该走了,可多情的雨仍下个不停,江南人留客不说话,只有小雨沙沙地下,好像对着我说:“留下吧!留下吧!”江南的雨多情,而雨中的江南更是爱意绵绵,她又像一个温柔美丽的绣娘,用雨丝织出了江南两岸的绿,织出了江南的春,织出了江南那如画的水乡风情;她又用情丝绣出了江南如诗的韵,绣出了江南幽雅的姿彩和一代一代江南人如水的柔情。
我真的不舍,舍不下江南,舍不下江南的雨,更舍不下这多情多彩、如诗如画的烟雨江南。
播音主持综合稿件模版(2)尊敬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广播节目。
我是您的主持人XXX。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话题,其中包括时事热点新闻、人物专访、文化艺术探讨等内容。
希望通过我们的节目,能够为大家带来全方位的信息和愉快的听觉享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节目之旅吧。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最近发生的一些重要新闻事件。
据报道,近日,我国成功发射了一颗新一代通信卫星。
各位评委,我抽取的景点讲解片区是川东片区,选择景点为“赤化全川”红军石刻标语,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好的。
谢谢。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一路风光,车行其间。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瞻仰红四方面军留下的大量石刻宣传标语,我们将经历一次“走进历史、回到现实”的心灵之旅。
今天我们将沿途参观赤化全川标语、王坪烈士墓园以及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等红色遗迹,参观途中,请各位紧随团队,互相照应,并注意随身物品的检查。
红军石刻标语群位于通江县城东北约60公里,车程约1个小时,依山而雕,仅县境内至今保存完好的红军石刻标语共有2000多条,占全国红军石刻标语的三分之一以上——正如著名作家叶永烈所说:“在通江,每一块石头都是一部红色史书,每一把泥土都是一团革命风云”。
川陕苏区的红军标语包括石刻文献、石刻标语、石刻对联等。
它达到了三个全国之最:红军石刻数量最多,红军石刻保存最完整,红军石刻字符面积最大。
这些标语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在陕南、川北和长征沿线,红四方面军共镌刻了1万多条石刻标语。
2007年文物普查数据表明,在川陕苏区,至今保存完好的红军石刻标语、文献、布告等仍有2200余幅。
主要分布在巴中、广元、达州、绵阳等区域,其中通江市现存的红军石刻文物居首,保存最完整,类别最齐全,分布最广泛。
好的,现在,请各位随我手指的方向望去,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声动华夏、名扬神州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
“赤化全川”每个字高5.9米,宽4.9米,字道深0.35米,大的笔画宽0.7米,大的笔画可躺进一个成人。
每个字间隔7.1米,整个字幅面积为300平方米。
石标雄踞山崖之巅,十里八乡,一目了然,30里外仍清晰可见。
赤化全川标语于1934年3月由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錾字队錾刻。
据史料记载,当初准备錾刻的不是“赤化全川”,而是一幅“国民党是帝国主义走狗”的标语,“国民”二字刻成后,恰逢时任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刘瑞龙同志来此巡查,錾字队的同志请刘部长提点意见。
1
乡村石刻人的刀下乾坤
现场主持 记者 张蕾:在人们的印象中,石头是坚硬、缺乏灵性的
东西。人们常用“铁石心肠”、“硬得像石头”等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某些
人的固执。然而,就是这些普通、坚硬的石头,在新安县城关镇一位
普普通通的农民手中,通过他的精雕细刻,赋予了这些石头生命和灵
魂,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配音:在位于新安县的城关镇北关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每天都
会传出清脆的叮叮咚咚的声音,熟悉的村民都知道,老张又在自己心
爱的石头上镌刻作品了。
老张名叫张志斌,今年62岁,新安县北关玉石斋创办人,一位地地
道道的农民。初见时,他脸庞晒得黝黑。一眼望过去,丝毫看不出他
有什么过人之处,然而,现场目睹一行行精致的碑文,在凿子的叮叮
当当下诞生时,你却不得不承认,貌不惊人的他,确实很有两把刷子,
而他也用长达20余年的坚持,让石刻这门传统艺术得到了延续和传
承。
配音加字幕资料:说起石刻,那在我国已经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石刻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书法艺术、古代雕刻的直接体
现,其文化史料价值极高。很多纪事刻石可证经补史,各时代的石刻,
是研究文字字体演变的实物例证,在很多领域内石刻文献都是不可或
缺的资料,后人也是通过石刻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
史,因此石刻又被人们成为活着的历史。这如此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
2
怎么会跟一个泥腿子结缘,而且一结就是20多年,这背后又有什么
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新安县北关玉石斋经理张志斌:1993年以前我是从事篆刻哩
在1991年这个时候 我从偃师找了一块石头想给我父亲刻块碑
找偃师师傅刻碑 刻完以后刻的字有点差 我就给他研究一下如何把
这个字质量提高一下 他说就这种质量你们新安县就没有这种人才
我这就是最高水平 所以我才不服气 试试能把这个字刻好不能
配音:正是因为这股气,已过不惑之年的老张在篆刻之余,开始研究
起了石刻,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这石刻跟篆刻都是刻,
这一接触啊,老张是彻底傻了眼,首先是篆刻用的刻刀不能适用于石
刻,其次是当时新安县民间从事刻石的人寥寥无几,而他又怕别人笑
话,没有老师指导,也没有作品借鉴,他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新安县北关玉石斋经理张志斌:刚拿住刀它不像篆刻 这个姿势就很
拿捏人不知道咋弄才能刻成这个字 所以说一天才刻了20多个字
配音:一味的闭门造车,让老张吃了不少苦头。他改变以往固步自封
的做法,抽空就到书法界的朋友家中请教石刻工艺,把大家都当成师
傅,学习他们的长处,当听说哪里有旧时的古人碑刻,老张就迫不及
待的前去查看研究,一点点的积累,一天天的摸索,他已记不清跑了
多少个地方,刻坏了多少把刻刀,两年后,他将石刻的基本功一一掌
握,并结合自己在篆刻艺术上的功力,形成了独特的石刻风格。
新安县北关玉石斋经理张志斌:刚开始一天20多个字,最后一小时
3
40到50个字 一直到最后每小时100多个字 通过这不断的摸索 这
技术逐渐提高
配音:凭借累积两年石刻技术,1994年老张在城关镇的北关村开办
了玉石斋,开始了专业的石刻加工,创作之初,他的作品大多是替人
篆刻碑文,老张毛笔字写得不好,替人刻碑最初是请人写,后来他买
了本字帖,于工作间隙,自己练习。苦练了半年,便开始自书自刻,
加上他有读书看报研究史书的爱好,可根据顾客的要求,随意撰写碑
文,顿时名声鹊起,成为新安一带有名的雕刻师,由他创办的玉石斋
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石刻加工厂,这些也为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收获
的声誉,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农民,对于公益性质的碑刻老
张始终坚持着一个原则。
新安县北关玉石斋经理张志斌:大家辛辛苦苦像改变村里落后面貌
集资 修路建校搞文化设施一看到这个碑上都是10块 20块捐资
我大部分是仅仅收个材料钱 甚至说都是免费 因为按正规收费 他们
捐的款还不够这块碑 从开始到现在各类公益事业免费碑起码在300
块以上
配音:如果说当初创办玉石斋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的老张已经将石
刻看作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始终认为石刻承担着书写历史的责
任,而新安多数地方的碑刻都是由他完成的,为了给后人留下记录,
他细心的将所有经手过的石刻作品整理成册,像宝贝一样珍藏。
新安县北关玉石斋经理张志斌:每一栋楼得建设 它都有存根 什么时
候开工 什么时候完工 它的基本内容 比如说新安县电厂 从开始建
4
电厂一直到现在 一期到三期的工程总共工程量 参与建设的人员 每
一个都有记录
配音:从事石刻20余年来,老张在石刻技艺方面,不断精益求精,
创作的作品种类丰富、风格独特。然而,岁月不饶人,今年已经62
岁的他,在雕刻作品时,明显没有了昔日的敏捷。由于常年与石头打
交道,雕刻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也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但老张始终没
有放弃。
新安县北关玉石斋经理张志斌:石刻行业像其他行业一样 都是非物
质文化的一种产业 不管在任何时候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 中华
民族的一种行业 它传承历史必须的手段 所以说不管在任何时候 那
怕全世界 全中国都没人干 我也要把这个行业继续传承下去
配音:2004年,钟情于石刻艺术的老张,说服了在外打工的大儿子
和刚刚大学毕业的二儿子,让他们操起了刻刀,一家两代人专攻石刻
艺术,让石刻这一传统工艺得到了延续。如今不管是新安城乡,还是
天南海北,都有他的石刻作品,作品涉及工业、农业、史实等多个方
面,而碑刻上的文字也成为了时代变迁的见证者。老张说,他会一如
既往的专攻石刻艺术,培养更多更好的石刻人才,让新安石刻之花开
遍全国各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