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苏稽翘脚牛肉的做法配方【图文】
- 格式:pptx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4
乐山苏稽古镇一日游作文
早就听说乐山苏稽古镇是个好地方,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瞧瞧。
这不,终于逮着个机会,我踏上了这充满期待的旅程。
早上,阳光洒在脸上,我哼着小曲儿就出发了。
刚到古镇,就被那热闹的场景给吸引住了。
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摊,吆喝声此起彼伏。
我沿着街道慢慢走着,突然闻到一股超级诱人的香味。
顺着香味找过去,原来是一家卖跷脚牛肉的店。
我二话不说就走了进去,店里已经坐了不少人。
“老板,来一份跷脚牛肉!”我大声喊道。
老板热情地应道:“好嘞,马上就来!”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跷脚牛肉就端了上来。
那鲜嫩的牛肉,翠绿的青菜,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牛肉放进嘴里,哇,那滋味,简直绝了!又嫩又香,汤汁也特别鲜美。
正吃得起劲,旁边桌的一位大叔笑着对我说:“小姑娘,这跷脚牛肉可是咱苏稽古镇的招牌,好吃吧?”
我嘴里塞满了肉,含糊不清地回答:“好吃,太好吃了!”
大叔接着说:“你再尝尝这汤,正宗得很!”
我连忙喝了一口汤,竖起大拇指说道:“大叔,您说得对,这汤真是绝了!”
吃完跷脚牛肉,我继续在古镇里溜达。
路过一家卖米花糖的店,又忍不住买了一些。
甜甜的米花糖,咬一口嘎嘣脆,满嘴留香。
走着走着,来到了河边。
河边有好多人在那喝茶聊天,我也找了个位置坐下,要了一杯茶,感受着微风拂面,别提有多惬意了。
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
傍晚时分,我带着满满的美好回忆离开了苏稽古镇。
这一天,我在苏稽古镇品尝了美食,欣赏了美景,还和热情的人们交流,真是太棒了!我想,我一定会再来的!。
跷脚牛肉作文篇1在我的家乡乐山有一道源远流长的佳肴——跷脚牛肉。
这跷脚牛肉,不仅让人垂涎三尺,它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相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民不聊生,贫病交加,许多穷苦百姓都无钱治病。
当时乐山有一位擅长中草药,精通岐黄之术的罗老中医看着每天病死在街头的病人,于心不忍,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在乐山苏稽河旁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
罗老中医医术精湛,熬的汤不仅防病止渴,竟还可以治疗一般的风寒感冒、胃病、牙痛等。
在这期间,罗老中医看见一些有钱的大户人家,把一些不要的牛杂扔进河里,觉得实在太可惜,便把牛杂捡回洗干净加入有中草药的汤,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把牛杂加入汤后,牛杂的香味使汤变得鲜美万分,让人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
罗老中医熬的这汤因为色香味美,还可以防病治病,更是名声远扬。
每天,专程来饮此汤的人络绎不绝,场场爆满,而没有席位的人,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直接一屁股坐在台阶上翘起二郎腿就开始狼吞虎咽。
久而久之,食客们便给此汤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翘脚牛肉。
跷脚牛肉源于乐山苏稽河旁,诞生于罗老中医的医者仁心,现在翘脚牛肉已经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成为了乐山的一张美食名片。
我最喜欢跷脚牛肉碧清的汤色,脆嫩可口的牛杂。
在经历百年演变后,今时今日的跷脚牛肉在罗老中医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多味中草药和现代佐料。
我不知道今日的跷脚牛肉在过去的百年中,传承了多少代,不知减去了几味药,也不知增添了几味药,更不知这百年老方在岁月面前吃了多少苦,经历了多少曲折磨难。
但是,我知道,在这传承了百年的醇厚汤汁、绵长香味中,从未变过的是罗老中医的医者仁心;在这机缘巧合所造就的美味里,脆嫩的牛杂里,始终如一的是那勤俭节约的美德!篇2我吃过许多的美食,有让人沉醉的峨眉糕、有正宗的甜皮鸭、还有让人难以忘记的豆腐脑……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跷脚牛肉,这可是咱大乐山土生土长的地道美食了。
记得第一次吃跷脚牛肉是爸爸带我去的,当时他们球队赢得了比赛,于是到跷脚牛肉店聚餐。
跷脚牛肉的做法
跷脚牛肉,是四川省乐山市一道博大精深的特色美食。
制做原材料关键有牛羊肉,牛肋条,牛肝菌,牛耳等。
色香味俱全美,通道丝滑,美味极其。
一、所需食物
跷脚牛肉是把牛羊肉的身上各种各样的东西统统放进一起,包含牛羊肉,牛肋条,牛肝菌,牛耳,牛肺,牛心,毛肚,牛肠,牛百叶,羊筋,牛腱,牛脑,牛骨头,牛髓,牛鞭,牛血这些。
二、做法
选定香辛料有:荜拨,白芍,三奈,八角,香皮,百里香,小茴香,砂仁,白蔻,白豆蔻,丁香花,八角茴香,香果,甘松,良姜,白蔻仁。
(之前加的有罂粟壳)
做法:锅中放冷水将上告香辛料用布袋子扎牢放进锅,另添加老黄姜,胡椒粒,四川宜宾芽菜(不必造粒)味精,鸡精,盐。
(当锅中飞出香辛料味是应将料包捞起来)
将高品质辣椒干置炒锅里加少量食用油炒成香气出锅捣碎(大小以粉末状较粗为宜)后,添加适量的鸡精和盐。
碗内以生莴笋节铺底;香葱段,香莱撒于烫熟牛杂汤上边。
放置香辛料的实际使用量还需要自身渐渐地感受。
三、外部点评
百年老历史时间,三代演化。
跷脚牛肉火锅已变成乐山市博大精深的地区名吃。
它防病的养生药膳作用,"以脏补脏"的中医原理,大大的提高了这道地区名吃的品位和级别。
非常是历经陈氏对跷脚牛肉火锅数次比照配制后,汤味更加注重。
在传统式汤味的基本上不但提升了药枣、枸己、川芎,还提升了二十余味中药材熬料而成的"精汤",更有效的趋向科学研究营养成分。
如今杨记跷脚牛肉火锅已产生汤鲜香特、牛杂汤鲜嫩、滋补养生强身健体、养颜美容和食用方法多种多样的五大特点。
张谦:跷脚牛肉乐山豆腐脑,差异化竞争的杀手锏!张谦乐山市苏稽镇人,从事餐饮业近二十年,现为乐山跷脚牛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乐山传统豆腐脑制作技艺传承人。
正宗非遗传人详解两大技术张谦的外婆年轻时跟着乐山市苏稽镇的老师傅学会了跷脚牛肉的制作方法,并在镇子上横穿峨眉河的儒公桥边经营一家小店,后来这门技艺又传到了张谦母亲的手中,张谦从小耳濡目染,对跷脚牛肉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后来,张谦的母亲又将这个手艺连同门店一起传给了张谦。
在人口只有几万,面积不大点儿的乐山市苏稽镇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七八十家跷脚牛肉店,为了让自己的小店杀出重围,她在菜单中加入了炒菜、小吃和点心,使得“跷脚牛肉”从一种单纯的汤锅升格成了正餐,她结合当地人口味精心设计的菜式,如滚石牛肝、脑花骨髓麻婆豆腐、回锅牛肉等,没几年便成了当地每家跷脚牛肉门店的“标配”。
自从张谦接手后,她家的跷脚牛肉铺面从最初二三十平米,逐渐扩张到了上千平米,并且在2018年底,开了第二家酒楼体量的门店。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张谦和她的跷脚牛肉店,在四川餐饮圈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不少成渝等地的大厨经常专程驱车赶来,为的就是从张谦手中偷回技艺和菜品。
2017年,张谦被认定为乐山“跷脚牛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之一。
为了对食客产生持续的吸引力,张谦在十几年间,不断将当地的知名小吃引入自己店里,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乐山豆腐脑,其点击量在小店中渐渐“逼平”跷脚牛肉,于是张谦在2016年5月又开了一家豆腐脑店。
凭借这十几年来积累下来的实践经验,张谦运作起豆腐脑小店来可谓得心应手,从菜品结构到明档设计,从店面装修到包装策划,她全部亲力亲为,开业不久,这家豆腐脑店便被催成了网红,进而荣升旅游攻略上不得不吃的乐山美食。
面积只有一百来个平方,十几张餐台,人均消费十七八元的小店,日均营业额轻松破万。
本次培训,张谦将首次公开跷脚牛肉和乐山豆腐脑的家传配方,毫无保留地为广大学员展示这两种乐山美食的制作全流程。
翘脚牛肉的汤料配方翘脚牛肉是一种起源于四川省乐山市苏稽镇的美食,因肉质鲜美、汤汁醇厚、价格亲民等特点,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到底如何才能做出如此鲜美的翘脚牛肉呢?诀窍全在汤料配方里,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份翘脚牛肉的汤料配方,给各位做个参考。
以下是家常版的翘脚牛肉汤做法:香料准备:荜拨(3个);白芷片(半截);三奈(1颗);八角(2个);香皮(3厘米长);小茴香(8g);草果(2个);砂仁(2颗);白蔻(5颗);⑩丁香(10粒);?桂皮(3厘米长);?香果(1个,去壳,拍破);沙姜(一节);甘松(0.5g);香叶(5片);胡椒粒(10g)。
以上香料用冷水泡半小时后,放入香料包中备用。
汤底熬制:选用牛脊骨、牛腿骨,洗净后冷水下锅,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放入姜葱蒜祛除腥味,半小时后转小火,放入准备好的香料包熬制三小时后,关火。
翘脚牛肉的汤做好后,将准备好的牛杂、牛肉切成薄片,在汤里烫熟之后,捞上来加以调味料,就可以吃啦。
汤清见底,香浓四溢,牛肉牛杂耙软入味,一口肉一口汤,口齿留香,人一整天都会觉得舒畅。
这里要说明一下,小编以上提到的汤料配方,只是普通的家常版做法,切记不可商用。
翘脚牛肉作为一种传统美食,从30年代起开始盛行于乐山一带,又因乐山大佛、峨眉山闻名于世,无数中外游客来到乐山,同时也品尝到了翘脚牛肉这种人间美味,于是乎,乐山翘脚牛肉的名字,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了。
现在严格来说,一家成熟的跷脚牛肉店,除了必须有正宗的翘脚牛肉以外,还得有各类特色风味小吃以及菜品搭配出售,让客人们的选择余地更大,而菜品丰富味道正宗的跷脚牛肉店,也才能更好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
举个列子,比如说乐山的冯四娘翘脚牛肉,手艺由祖辈传承下来,从最初的路边摊,到现在的好几家门店、上百个学员,成为了乐山最受欢迎的翘脚牛肉店,它也是走过了一段长长的艰苦旅程,现在甚至通过学员的手,将乐山的翘脚牛肉开到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也算是为翘脚牛肉的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了。
从乐山往北十多公里,有一三岔路口,一边通向文化名人郭沫若故居沙湾,一边通向秀冠天下的佛教名山峨眉山。
三岔路口的交点之处有一小镇,名叫苏稽。
不知是因路口而有了小镇,还是因小镇而有了路口,总之,处于名佛、名山、名人之间的小镇远近闻名是由来已久的了。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苏稽这个地方。
小镇不大,象川西平原边缘浅丘地带很多小镇一样:纵横交错的小巷,木板青瓦的民居。
一条清彻的小溪从小镇中穿过,一座青石板搭成的小桥横卧小溪之上,小溪两边是川西南丘陵地区常见的吊脚楼和两三人才能围住的黄桷树。
靠近青石桥边的吊脚楼上多是茶馆,茶馆临溪一面大多为开放式的,仅有一道齐腰高的栏杆。
茶客凭栏而坐,或近观楼下水中游鱼,远眺对岸村姑浣衣,或呼朋唤友,谈古论今,玩牌下棋。
溪水清浅,淌过光滑的鹅卵石,一路欢歌而去,在大佛的脚前流入与大渡河、岷江汇合的青衣江中。
因为这里水土肥美,女人的水色便很好,古来就有“苏稽水口(相邻的一个小镇)一枝花”之说。
但是,在当地人的眼中,苏稽的闻名并不在于它在旅游版图上的重要位置,而是在于其淳厚的民风和富于地方特色的饮食。
“跷脚牛肉”便是小镇的一大招牌产品。
苏稽虽然是个小镇,但它却是方圆百里有名的肉牛宰杀基地,宰杀的肉牛全部来自大小凉山,并供应方圆百里及成都的部分餐馆。
其实“跷脚牛肉”主要并不是吃牛肉,而是以吃牛肚、牛肝等内脏为主。
最初之时,只是因为每日宰杀的牛太多,肉被送往餐馆后留下大量的内脏无法处理,老板便将这些内脏洗干净后煮上一大锅,让帮工的人们一起吃。
后来因为味道鲜美,便慢慢地走出了作坊,成为一种大众饮食。
关于“跷脚牛肉”的得名有不同的说法,但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还是吃时的那种姿势。
据说早期这类卖牛杂碎的小店,只是一些下苦力的人才光顾。
小店大都很小,店堂内外摆上几张方桌,几根条櫈,忙碌了一天的短衣帮们,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带汤的牛杂碎,一碗喷香的米饭,一碟泡菜,吃到酣畅之时,便将一只腿跷起,踏在条櫈之上。
描写跷脚牛肉优美的语句
跷脚牛肉,在四川嗜辣的大环境下,罕见地以清汤的模样独步天下,自有其不可复制的魅力。
据说,每个地方的特色小吃都有一段关于食物匮乏的记忆,相传,济世救人的老中医在悬锅熬药的同时,把大户人家丢弃不用的牛杂和中药汤一起煮制,竟汤鲜味美,独特美妙,既能治病强身,又能填饱肚子补充蛋白质,是艰苦岁月的产物。
古市香跷脚牛肉店位于苏稽镇,据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无法考证。
很大的店,全开放式厨房,这个算是亮点,你可以一边参观一边等位置,看着师傅在窗明几净的环境里煮牛肉、配白水煮的莲花白,吃客的心是安稳的。
一行人坐了满满一大桌,先生直接点了一个套餐,加了两份跷脚牛肉,于是,我看到了以苏稽为代表的乐山小吃大荟萃。
豆腐牛脑、西红柿炖牛尾、蒸笼牛肉、三鲜冰粉、狼牙土地、芙蓉血旺、甜皮鸭、豆腐咔咔、钵钵鸡、红糖饼、滚石牛肝、三份跷脚牛肉和白水煮莲花白。
每样菜都小尝了一口,没找到重点,急急地问多次光临过此店的先生,这,重点就是跷脚牛肉,对不?点头称是。
连忙把转盘转到跷脚牛肉,喝一口汤,吃一口肉,不是想象中的味道,纯牛肉有些柴,牛杂还好,较脆爽,汤没有意料中的中药味儿。
看着服务员来现场表演滚石牛肝,小锅沸油,把葱姜蒜和牛肝一起在沸油里翻炒,烫熟,内心小期待,第一口,牛肝嫩滑,就是咸啊!。
跷脚牛肉作文
在乐山有一道源远流长的佳肴跷脚牛肉。
跷脚牛肉源于乐山苏稽河旁,吃过一次跷脚牛肉,你就会觉得“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这跷脚牛肉不仅让人垂涎三尺,它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当时乐山有一位擅长中草药的老中医,他看到一些有钱的大户人家,把一些不要的牛杂扔进河里,觉得实在太可惜,便把牛杂捡回洗干净加入有中草药的汤,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把牛杂加入汤后,牛杂的香味使汤变得鲜美万分,让人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
现在翘脚牛肉已经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成为了乐山的一张美食名片。
乐山跷脚牛肉英文介绍乐山跷脚牛肉(Leshan Qiaojiao Beef)是四川省乐山市的一道著名传统名菜。
下面是其英文介绍:Leshan Qiaojiao Beef, also known as "跷脚牛肉" in Chinese,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dish from Lesh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It gets its name from the unique way it is cooked, with the beef being stewed in a pot and then served on a raised platform, or "qiaojiao," which allows the broth to drain away, leaving the tender and flavorful meat.The dish is made with high-quality beef, which is first marinated with a blend of spices and then slowly stewed in a rich broth made from beef bones and various herbs and spices. The resulting beef is tender, juicy, and full of flavor, with a rich and savory broth that is perfect for soaking up with rice or noodles.Leshan Qiaojiao Beef is often served with a variety of side dishes and condiments, such as pickled vegetables, chili sauce, and fresh herbs, which add an extra layer of flavor and texture to the dish. It is a popular dish in Sichuan cuisine and is often enjoyed as a hearty and satisfying meal.无论是作为一道主菜还是配菜,乐山跷脚牛肉都是一道美味佳肴,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乐山跷脚牛肉宣传语百年历史,三代演变。
跷脚牛肉汤锅已成为乐山源远流长的地方名食。
它防病治病的药膳功能,"以脏补脏"的中医原理,大大提升了这道地方名食的品味和档次。
特别是经过杨氏对跷脚牛肉汤锅多次对比调配后,汤味愈加讲究。
在传统汤味的基础上不仅增加了药枣、枸己、当归,还增加了二十余味中药熬制而成的"精汤",更合理的趋于科学营养。
现在杨记跷脚牛肉汤锅已形成汤鲜味特、牛杂细嫩、滋补强身、美容养颜和吃法多样的五大特色。
在这样浓郁的仿古色调中,所有人都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时。
老板娘告诉我们说,跷脚牛肉是以牛骨、牛杂为主材,配以多种中药和辅料炖煮而成的。
说话间,一盘盘浓香四溢的牛肉、牛杂、牛肉汤就端上了桌。
美味的牛肉、牛杂,醇厚的汤汁,再蘸上鲜红的干辣椒面,辣得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真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品尝着美味佳肴,心中仍在疑问:这“翘脚”二字又从何而来呢?站在一旁的服务员为我们讲述了“跷脚牛肉”的传说。
相传,在30年代初,乐山老百姓民不聊生,贫病交加。
有位姓陈的老中医,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
其间,他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肠子、牛骨、牛肚之类的东西扔到河里,觉得很可惜。
于是,他把牛杂捡回洗净后,放在有中草药的汤锅里炖煮,结果发现熬出来的汤味甚是鲜香。
因味特汤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特意来饮者络绎不绝,很多没有席位者,就直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碗而食。
久而久之食客们便形象的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且流传至今。
“跷脚牛肉”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源远流长的百年历史,更体现在历经三代的演变和发展之上。
如今,跷脚牛肉已不再是过去底层百姓的美食,而是在传统汤味的基础上增加了二十余味中药和各种特殊佐料的美味佳肴,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的食客。
继承传统,不断改进,发展创新,这就是苏稽古镇的“跷脚牛肉”上百年来魅力依旧的原因所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跷脚牛肉之蒸牛肉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跷脚牛肉之乡,四川乐山苏稽镇。
粉蒸牛肉作为一大特色,备受各大旅游爱好者的喜爱。
用料
牛肉1000克
白糖20克
郫县豆瓣 1.5勺
盐15克
菜籽油5勺
盐须子3根
蒸肉粉用料:
大米300克
干辣椒5个
黄豆100克
调料:
辣椒面适量
鸡精适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跷脚牛肉之蒸牛肉的做法:
牛肉切成小片,最好选用腰牛肉,腰牛肉细腻,嫩滑。
我买的牛肉都是现杀的,所以没有洗,一般洗过的要把水滤干才可以的。
蒸肉粉倒入和好,腌制一会儿,蒸肉粉是我自己做的,后期会给大家说怎么做。
加入配料。
用手抓腌一定要和均匀,不然味道会不一样。
加水,一定要加的够多。
盖盖大火15分钟。
起锅倒入配料和盐须子。
味道非常好的哦。
小贴士
1.蒸肉粉的配料洗干净后,放在锅里用大火干炒炒香,转到小火再炒2分钟。
不能加油。
2.菜籽油和豆瓣是关键,要和到蒸肉粉和肉粘到一起!
3.有很多的配料是要自己掌握的,每个人的口感不同。
4.如果不喜欢吃全是肉的朋友,可以用洋芋或者红苕切成小块垫底。
或者用豌豆和肉拌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