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现代规模化猪场设计与设施配套
- 格式:doc
- 大小:37.51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现代化猪场建设的考虑——家畜环境卫生学综述我们都已经了解到,畜牧场朝着大规模,高密度,高速度和高效益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发展,从而可见,搞好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是相当重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家畜的环境控制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为畜牧场设计提供技术和方法;为家畜环境保护提供有效途径;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动物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方法;为绿色畜产品生产提供方法与技术;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他生产技术的效力。
下面以现代化猪场的建设为例,阐述搞好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场址选择与规划布局1. 场址选择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它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
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
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平方米或上市商品育肥猪每头3--4平方米考虑,生活区、行政区另行考虑,并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躁、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
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使蚊蝇和微生物孳生,而冬季则阴冷。
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坡度应不大于25°。
在坡地建场宜选背风向阳坡,以利于防寒和保证场区较好的小气候环境。
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
水源水量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的要求。
社会条件,养猪场饲料、产品、粪污、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所以必须交通方便,并保证饲料的就近供应、产品的就近销售及粪污和废弃物的就地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但交通干线又往往是造成疫病传播的途径,因此选择场址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
现代化猪场设计建设及所需设备介绍摘要:目前很多的企业的采购负责人对养猪工艺也不很是很了解,对设备的工艺要求也不了解,而是只能停留在材质的上或者是成套设备的价格上,这样选择的设备或多或少的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在此指出我国现阶段在养猪场设备选择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具体提出了一些有关设备的选择意见和建议。
引言:进行合理的养猪场设备选择,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为猪群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猪舍及其设备原则上要满足猪的生理需要,保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低含量的有害气体、足够的生活空间等。
集约化养猪中,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猪场的基本区域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几个功能性区域。
即: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1、生产区:包括种猪舍、各种类型的生产车间、消毒室、消毒池、药房、兽医室、出猪台、病死猪处理室、隔离舍、维修室及仓库、值班室、粪便处理区;2、辅助区:包括饲料厂及仓库、水塔、锅炉房、屠宰加工厂、车库等;3、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室、食堂、职工宿舍等;二、规模化养猪场主要技术设备猪在繁殖、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工厂化养猪就是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条件。
为此,就必须有成套的养猪设备和合理的生产设施等。
特别应注意设备、设施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集成化。
养猪配套设备是养猪设备的配套使用设备,包括高培保育床,母猪产床,单体定位栏等。
生猪生产特别是生猪规模养殖业之所以出现大起大落,关键在于没有建立稳固的种猪繁育基地。
养猪配套设备母猪产床设施的不完善,当生猪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生猪产品市场过剩时,就会出现的两种现象迫使生猪养殖跌入低谷。
建议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投资建立生猪良种繁育试验基地,完善养猪设备母猪产床设备体系,提高供种能力。
同时,要加大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保障全市畜牧业的稳健发展猪栏(1)①公猪栏与配种栏可采用待配母猪与公猪分别相对隔通道配置;②母猪栏:以大小相结合的群养,并有群外运动场较好;③产仔栏:产仔栏又称母猪产床,采用高床母猪产仔栏,这种栏设在离地面20CM高处。
规模化养猪场设计与建设
针对规模化养猪场的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位置和场地选址:选择距离市场和供应商近、通风良好、环境卫生好、交通便利的地点。
场地面积应根据养猪数量、设施的大小、采光等要素进行计算。
2. 设施建设:养猪场要建设标准化的饲养设施,包括饲料仓库、猪舍、猪栏、生产管理室、消毒房、淋浴间等。
3. 猪舍设计: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猪的生长需求设计不同的猪舍,包括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等。
猪舍要有良好的通风、排污、保温等设施,保证养殖环境干燥、卫生。
4. 饲养管理:要建立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营养饲料的供给、水源管理、定量安排饲料等。
保证养殖环境符合猪类需求,定期进行消毒、检疫等操作。
总之,养猪场的设计和建设应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产需求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运作,以确保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生态环保。
现代化养猪场设计及搭建方案近年,随着农村专业户数量逐年增加,养猪业科学技术日益普及,专业养猪业也逐步巩固和繁荣。
接下来我们就以年出栏1000头肥猪为例,结合养猪户的养殖经验拟定设计一个现代化养猪场设计及搭建方案。
再根据机械化养猪饲养工艺,就猪场的功能和生产建筑、辅助建筑和猪场机械化等规划设计作初步探讨。
规划设计依据一个年产1000头肥猪的养猪场,需要饲养存栏公猪2头,生产母猪83头,哺乳期仔猪100头,保育猪1000头,生产育成猪370头。
机械化养猪的规划设计主要依据饲养工艺,目前普遍采用以周为节拍的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该设计采用早期断奶(10~20日龄)隔离饲养。
工艺特点:早期断奶(10~20日龄),隔离饲养是养猪新工艺。
早期隔离断奶即根据猪群本身需清除的疾病,在10~20日龄内进行断奶,然后将仔猪送到距离分娩舍250m以外的清净区保育舍隔离饲养,这就是早期断奶(10~20日龄)二点式隔离饲养。
新发展的SEW饲养工艺具有增加母猪产仔胎数,切断仔猪被母猪或其他大猪传染疾病的途径,提高仔猪健康水平。
规划设计1、场址选择场址的选择对猪场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①长远规划。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养猪业是个长期的产业,所以猪场建设应顺应城市的发展,如果能成为城市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将该猪场建于城市规划的畜牧生产基地,则可以避免拆迁的尴尬。
为了隔离灰尘、气味、噪音,该猪场应设在居民区下风向,距离在300~500m以上,距交通主干线不少于100~200m,而且选择地点有足够的拓展空间。
②猪舍的方位。
猪舍应坐北朝南,根据地势、纬度不同也可以有一定的偏斜,以利冬季向阳采暖、夏季迎风凉爽。
现代机械化养猪采取人工控制气候,对方位要求不严格,更多地着眼于便利集中管理和实现机械化生产。
③水、电、交通等因素。
一个1000头机械化养猪场,日用水量达16t,洁净而稳定的水源是必须首先考虑的。
猪场的装机容量较大,一般为30kW,且不能停电,一旦停电,猪渴了喝不到水,热了不能通风降温,仔猪冷了不能加热保温,将严重影响生产。
猪场总体设计与猪舍建筑一、猪场总体设计1.选址:猪场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避免水淹、沼气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还应考虑到猪场离市场、饲料供应、无污染源等的距离,方便运输和管理。
2.猪场规模:根据投资规模、市场需求和养殖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猪场规模。
规模越大,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但也需要考虑到管理和技术的难度。
3.猪舍布局: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将猪舍划分为产仔舍、育肥舍和育种舍等。
同时,应考虑到猪舍之间的通风、采光、通道的设置,以及猪群之间的隔离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4.设备和设施:猪场应配备合适的设备和设施,如饲料机械、自动喂食器、自动清洁系统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二、猪舍建筑猪舍建筑是指猪的养殖场所,它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环境和养殖效益。
合理的猪舍建筑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
1.建筑材料:猪舍建筑需要使用坚固、耐用、隔热、防水和抗菌的建筑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钢筋混凝土、彩钢板、塑钢板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环保性和卫生条件。
2.保温和通风:猪舍需要有良好的保温和通风设施。
保温层可以使用保温棉或保温板,以保持舍内的温度稳定。
通风设施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二者的组合,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3.空间布局:猪舍内应设置合适的空间布局,以确保猪的舒适性和养殖效益。
一般来说,猪舍内的空间应充足,便于猪的活动和生长,同时还需要合理设置饮水设施、饲料器等。
4.卫生和消毒:猪舍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猪舍内应设置隔离区和防疫设施。
综上所述,猪场总体设计和猪舍建筑是猪养殖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猪场总体设计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环保性,而合适的猪舍建筑则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舒适度。
因此,在进行猪养殖前,一定要充分考虑猪场总体设计和猪舍建筑的相关因素,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猪场规划设计1、猪场总体规划建设与设备选择总体规划建设:图1:猪场总平面图1 总控室2 哺乳舍3 洗澡间4 妊娠舍5 配种舍6 公猪舍7 湿帘8 料筒9 育肥舍 10 保育舍 11 精液分析室 12 赶猪走廊 13 粪便处理区 14 污水处理区1222234445561188888999999 101010777777777121314设备选择:(1)固体废弃物处理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猪粪。
经传送带运输后,按照一定配比与麦麸等混合,经过摊开,烘干等操作即可制成有机肥。
动物尸体需放入冷柜里暂存,统一经专业机构处理。
(2)污水处理污水包括畜牧养殖中产生的一切废水。
经管道收集后在此进行统一处理。
处理方式不同,处理后的水质也不同。
(3)猪舍降温通风系统➢湿帘降温:湿帘(水帘)降温主要利用水蒸发过程中水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空气温度下降的物理学原理。
在实际中与负压风机配套使用,湿帘装在密闭房舍一端山墙或侧墙上,风机装在另一端山墙或侧墙上,降温风机抽出室内空气,产生负压迫使室外的空气流经多孔湿润湿帘表面,使空气中大量热量进行转化处理从而迫使进入室内的空气降低10-15℃,并不断的引入室内进行防暑降温。
➢中央空调降温:利用温控中心检测每栋猪舍的温度,并利用中央空调调节猪舍温度。
➢温控中心:自动控制系统,当有猪舍的温度超出预警温度时,便会报警,便于猪舍管理,控制温度。
2、母猪舍通风降温系统和猪舍的饲料管线运行原理图2:料线与粪尿道料线运行:➢中转料桶设置在路边,饲料进场之后先在中转料桶,然后根据不同饲料类型转至其他料桶中,供不同猪舍使用。
➢两栋猪舍之间有四个料桶,分别供给保育舍、育肥舍、分娩舍以及妊娠舍饲料。
料线从料桶中由管道运输至每间猪舍的料槽中。
水线运行:➢限位栏中有乳头式饮水器供猪只饮水,乳头式饮水器可以保证饮水清洁干净。
并且猪舍内有饮水加药器,可以在饮水中加入药物,保证猪只健康。
3、其他猪舍的平面设计图图3:配种舍平面图图4:妊娠舍平面图图5:洗澡间平面图图6:分娩舍平面图图7:保育舍平面图图8:育肥舍平面图图9:种公猪舍平面图。
猪场的规划设计方案1. 猪舍建设猪舍是猪场的核心设施,在猪舍的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1 猪舍类型根据养殖需要和场地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猪舍,包括:•地面式开放式猪舍;•地下式密闭式猪舍;•悬挂式开放式猪舍;•阳台式开放式猪舍;•砖瓦式密闭式猪舍。
猪舍的选择应根据养殖规模、气候条件、场地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2 猪舍布局猪舍的布局应结合猪的生长特点和饲养管理要求,将猪舍分为若干个养殖区域。
各个区域之间应设置过渡通道,便于饲养管理。
1.3 猪舍细节猪舍内部应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装修和设施布置:•床铺:床铺应选用较为柔软的材质,如稻草、麦秸等,以便给猪提供舒适的环境。
•饮水设施:应设置自动喝水器或水槽,保证猪能够随时饮水。
•饲料供给设施:应采用自动供料器或人工供料,以保证猪的饮食安全和卫生。
•通风设施:应设置良好的通风设施,保证猪舍内空气流通,有利于猪的生长和健康。
2. 猪圈建设猪圈是猪舍的配套设施,主要用于猪的饲养管理。
猪圈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猪圈类型根据场地条件和猪的生长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猪圈,包括:•四方形猪圈;•圆形猪圈;•自动循环猪圈;•全自动猪圈。
猪圈的选择应结合场地面积、猪的生长特点、饲料供给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2 猪圈布局猪圈的布局应具有方便管理、易清洁、减少猪间的干扰等特点。
各个猪圈之间应设置过渡通道,方便饲养管理。
2.3 猪圈细节猪圈内应设置适当的设施,方便猪的生长和饲养管理:•床铺:床铺应选用较为柔软的材质,如稻草、麦秸等,以便给猪提供舒适的环境。
•饮水设施:应设置自动喝水器或水槽,保证猪能够随时饮水。
•饲料供给设施:应采用自动供料器或人工供料,以保证猪的饮食安全和卫生。
3. 猪场周边设施除了猪舍和猪圈之外,猪场的周边设施也需要注意规划设计:3.1 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是防止污染环境、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设施。
猪场的污水处理设施应符合当地环保要求。
猪场设计方案摘要:猪场设计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农业项目,直接关系到猪的生产效率和养殖环境质量。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综合的猪场设计方案,包括猪舍建设、设备配置、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可以提高养猪效益,改善猪场工作条件,保障猪的生长健康。
1. 引言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禽之一,对提供人们所需的肉类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化养殖系统中,科学的猪场设计方案是实现高效养殖和保证猪的福利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猪舍建设、设备配置和饲养管理三个方面介绍猪场设计方案。
2. 猪舍建设2.1 猪舍选址猪舍应远离居民区和农业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降低气味和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2 猪舍结构猪舍的结构应考虑猪只数量和管理方式。
合理的猪舍结构可以提高通风效果、减少疾病传播和提高劳动效率。
可采用封闭式猪舍和开放式猪舍结构,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猪舍类型。
2.3 猪舍材料和保温措施猪舍建设应选用防火、耐腐蚀的材料,并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确保猪舍内温度适宜,有利于猪只的生长和发育。
3. 设备配置3.1 饲料供给系统合理的饲料供给系统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浪费。
可选择自动化饲喂设备,根据猪只的需求和体重自动供给合适的饲料。
3.2 饮水系统充足的饮水对猪只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应确保饮水设备的通畅和水质的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避免细菌和疾病的传播。
3.3 排泄物处理系统猪场的排泄物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
可以采用生物发酵或其他节水型处理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饲养管理4.1 猪只数量和种类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猪只数量和种类。
同时合理控制猪只密度,避免过度拥挤而导致疾病的传播。
4.2 疾病预防和控制加强疾病预防工作是猪场管理的核心。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疾病检测和驱虫,掌握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防治措施,确保猪只的健康生长。
4.3 猪只生长监控建立完善的数据监测系统,记录猪只的生长情况、饲料消耗量和体质指标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猪场场址选择选择猪场场址,应根据猪场的生产性质,规模,特点和任务,结合地形地势,土壤土质,水源水质,交通运输,生物安全等条件,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后再做出科学的决策。
确定猪场占地面积养猪场应面积充足,复合当地城乡建设的发展规划并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的总占地面积可以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 60-70M2 计算,或者按每出栏一头商品猪需3-4M2 计算,不同规模的猪场占地面积应适当的调整,其调整系数为:大型猪场 0.8-0.9,中型猪场 1.0,小型猪场 1.1-1.2,不同规模猪场的总占地面积参考表 1-1基数母猪数/头年出栏商品猪/头猪场总占地面积/M220 340-360 1560-168050 850-900 3800-4000100 1700-1800 7100-7800200 3400-3600 13600-14800300 5100-5400 19500-21400400 6800-7200 24700-27200500 8500-9000 29200-32500600 10200-10800 33100-37000一亩=666.6M2猪场规划布局养猪场通常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三个功能区。
一,生活区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食堂,宿舍,娱乐室,配电室,车库,饲料库,杂品库等,是猪场经营管理活动的场所,与社会联系密切,因此,该区的位置应靠近大门,并与生产区分开,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不得进入生产区。
车库,饲料库应在该区靠围墙处设置,运输车一律不得进入猪场。
生活管理区设在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以免受到生产区的污染。
二,生产区是猪生活和生产的场所,该区的主要建筑为各种猪舍,生产辅助建筑物。
生产区应位于全场中心带,地势应低于生活管理区,并在其下风向。
但地势要高于病畜管理区,并在其上风向。
三,隔离区主要用来治疗,隔离和处理病猪的场所,为防止疫病传播和蔓延,该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病在地势最低处,而且应远离生产区。
猪场场地规划设计方案猪场是以种植和养殖猪为主要业务的场地,合理的场地规划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益,优化利用空间。
以下是一份700字的猪场场地规划设计方案。
1. 总体规划布局猪场应根据自身规模和生产要求,合理划分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和设施区等功能区域。
生产区占地面积最大,包括猪舍、圈舍、饲料库、饮水区等;生活区为员工提供住宿和休息的地方;办公区为管理人员提供办公和会议的场所;设施区包括车辆停放区、水源区和储物区等。
各功能区域之间应设有道路和通道,方便人员和物资的运输。
2. 猪舍设计猪舍是猪的栖息和生产场所,应根据猪的品种和数量,合理设计猪舍的数量和面积。
猪舍内部应设有适当大小的圈舍,方便分区管理。
每个圈舍内应设有饲喂槽、饮水槽和饲料储存区等设施,并对猪舍进行通风、隔音和保温等处理,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饲料库和饮水区设计饲料库应位于猪舍附近,方便饲养人员取用饲料。
饮水区应设有自动饮水设备,确保猪随时有足够的清洁饮水供应。
同时,应加装水质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4. 员工生活区设计员工生活区应设在距离猪舍一定距离的地方,以减少噪音和异味的影响。
员工生活区应配置宿舍、食堂和娱乐区,提供舒适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5. 办公区设计办公区为管理人员提供工作和会议场所,应位于猪舍和员工生活区的中间位置,便于管理人员对猪场的监督和调度。
6. 设施区设计设施区包括车辆停放区、储物区和水源区等,应合理安排位置,方便进出和运输。
7. 环境保护设计在猪场规划设计中,还应考虑环境保护措施。
如合理布局猪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安装垃圾处理设备,减少垃圾污染;合理处理废水和粪便,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总之,猪场场地规划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生产要求、人员需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以提高生产效益和员工生活品质。
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优化和完善猪场的功能和布局。
甘肃龙华正邦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养殖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要一、项目纲要项目名称:万头生猪养殖工程和万亩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单位:兰州龙华实业集团法人代表:李凯建设地点: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桥乡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江西正邦集团二、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计划养殖母猪存栏5086头,种公猪255头,年出栏生猪10万头规模。
严格依照国家的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要求与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污水管道、消防防疫设备、厂区道路、机井等的建造。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项目总投资5~10亿元2、资金来源:①企业自筹6亿元②银行贷款4亿元四、项目建设期项目建设期为5年(自2017年6月至2022年7月)第二章项目背景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平川区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流经平川32公里。
全区面积210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4米。
现辖4乡3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5万人。
耕地面积26.32万亩。
年平均温度为8.2℃,冬夏温差较大。
平均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为17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69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43天。
西戈拉滩的黄桥乡地广人稀,最为适合养殖。
1、黄桥乡位于平川区的东部,乡境内有煤炭、沸石、花岗岩、矿泉水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黄桥乡以农牧业为主的半山半川乡,东与宁夏海原县接壤,北与靖远县靖安乡毗邻,西部与共和乡相接连,南部与种田乡相接,西南部与靖远县高湾乡相邻,省道308线和县际公路333线在这里交汇,形成一个交通便利,辐射周边、农牧产品和商货流通快捷的“金三角”。
2、白银市工商联借助“中国光彩事业庆阳行即民企陇上行活动”的平台,主动登门,以商招商,通过甘肃兰州龙华实业集团(公司法人李龙飞,我市靖远人)与正邦集团反复洽谈沟通,争取江西正邦集团在我市实施“万头生猪养殖工程和万亩生态农业计划”现已达成意向。
近年,区委、区政府以生产安全、无公害、绿色瘦肉型猪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为目标,养猪业科学技术日益普及,专业养猪业也逐步巩固和繁荣。
关于现代化猪场建设的考虑
——家畜环境卫生学综述
我们都已经了解到,畜牧场朝着大规模,高密度,高速度和高效益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发展,从而可见,搞好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是相当重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家畜的环境控制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为畜牧场设计提供技术和方法;为家畜环境保护提供有效途径;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动物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方法;为绿色畜产品生产提供方法与技术;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他生产技术的效力。
下面以现代化猪场的建设为例,阐述搞好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场址选择与规划布局
1.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它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
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
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平方米或上市商品育肥猪每头3--4平方米考虑,生活区、行政区另行考虑,并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躁、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
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使蚊蝇和微生物孳
生,而冬季则阴冷。
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坡度应不大于25°。
在坡地建场宜选背风向阳坡,以利于防寒和保证场区较好的小气候环境。
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
水源水量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的要求。
社会条件,养猪场饲料、产品、粪污、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所以必须交通方便,并保证饲料的就近供应、产品的就近销售及粪污和废弃物的就地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但交通干线又往往是造成疫病传播的途径,因此选择场址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
一般来说,猪场距铁路、国家一、二级公路应不少于300--500米。
2.场地规划和建筑布局
场地选定后,须根据有利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等原则,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尺寸及功能关系,规划全场的道路、排水系统、场区绿化等,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每种建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场地规划:猪场一般可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
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
建筑物布局:猪场建筑物的布局在于正确安排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
布局时需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关系、卫生防疫、通风、
采光、防火、节约占地等。
生活区与生产管理区和场外联系密切,为保障猪群防疫,宜设在猪场大门附近,门口分别设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值班室和更衣室。
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并注意卫生防疫,种猪、仔猪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高处。
繁殖猪舍、分娩舍应放在较好的位置,分娩舍要靠近繁殖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靠近育肥舍,育肥舍设在下风向。
商品猪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车。
如商品猪场可按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产房、断奶仔猪舍、肥猪舍、装猪台等建筑物顺序靠近排列。
病猪和粪污处理应置于全场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距生产区应保持50米的距离。
二、猪舍的基本结构
猪舍的基本结构包括地面、门窗、墙、屋顶等,这些统称为猪舍的外围护结构。
猪舍的小气候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舍的外围护结构的性能。
1.基础和地面基础的主要作用是承载猪舍的自身重量、屋顶积雪重量和墙、屋顶承受的风力,基础的埋置深度,根据猪舍的总荷载、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及气候条件等确定。
基础受潮会引起墙壁及舍内潮湿,应注意基础的防潮防水。
为防止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浸湿墙体,在基础墙的顶部应设防潮层。
猪舍的地面是猪仔活动、采食、躺卧和排粪尿的地方。
地面对猪舍的保温性能及猪只的生产有很大影响。
猪舍己救人面要求保温、坚实、不透水、平整、不滑、便于清扫和清洗消毒。
地面一般应保持
2%--3%的斜度,以利于保持地面干躁。
水泥地面坚实耐用、平整,易于清洗消毒,但保温性能差。
目前猪舍多采用水泥地面和漏缝地板,为克服水泥地面传热快的缺点,可在地表下层用孔隙较大的材料(如炉灰渣、膨胀珍珠岩、空心砖等)增强地面的保温性能。
2.墙壁,猪舍的墙壁要求坚固耐用,承重墙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必须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环境的要求,墙壁使用不同的材料,一般墙体为粘土砖墙,砖墙的毛细管作用较强,吸水力也强,可以保温和防潮;有的地区使用波纹板或幕布当途径墙壁。
墙体的厚度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所选墙体材料的热工特性来确定。
3.门、窗户主要用于采光和通风换气,窗户的大小、数量、形状、位置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设计;门是供人和猪出入的地方,供人、猪、手推车出入的外门一般高2.0--2.4米,宽1.2--1.5米,门外设坡道,便于猪只和手推车出入,外门的设置应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必要时加设门斗。
4.屋顶屋顶起遮挡风雨和保温隔热的作用,屋顶要求坚固,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不漏水、不透风,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三、猪舍模式选择
1.传统式单、双坡猪舍
单坡传统式猪舍,结构简单,便于施工,舍内光照、通风较好,但冬季保温性较差,适合于小形猪场;双坡式可用于各种跨度,一般栏舍布置双列式,若设吊顶则保热性更好,但对建筑材料要求较高。
单、双坡传统猪舍,适合于投资少,较简陋的中小型猪场。
规模一般在3000--5000头之间,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猪场。
2.装配式猪舍
装配式猪舍是近年来在南方地区新建的,一般为框架结构,跨度在12-15米之间,多设四列五通道,长度为100米左右,侧墙上装有轴流式风机,两边为卷帘幕,舍内温帘降温,集约化程度高,一栋猪舍饲养规模在3000-5000头,配套设施先进,有的采用机械刮粪,自动饲喂等机械化程度比较高。
此类猪舍适合同5000头以上的大型猪场,投资额多在150万元以上。
各系统为:
(1)降温系统:气温在37℃以下时,打开地窗、塑料卷帘,猪舍敞开,利用自然风除湿降温,或利用安装在铸铁漏缝地板正上方的加压喷雾系统进行降温。
气温在37℃以上时,对于分娩床、公猪栏、限位栏内的猪只,关闭地窗及封闭隔板上的门,密闭纵墙上的塑料卷帘,向蜂窝湿帘内注水,开启轴流风机,进行负压降温。
(2)保暖系统:关闭地窗,封闭塑料卷帘。
在仔猪保温箱内装有两根红外线取暖器,箱外装有温控器,根据仔猪的出生日龄,在温控器上设定温度数字,对箱内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对于培育猪,用保温板进行取暖。
定期打开轴流风机除湿、换气。
(3)通风系统:冬季寒冷,猪舍呈密闭状态,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大,每天必须开启轴流风机通风换气。
春、秋两季,猪舍为敞开式,采用自然通风。
夏季严热,猪舍密闭,采用负压通风降温系统。
3.楼房式猪舍
为节约土地资源,在土地比较紧缺的地区可以采用楼房饲养,楼房建筑承重强,结构复杂,猪场建设成本高。
楼房饲养密集度较高,要求管理严格,防疫消毒到位,通风采光要好,猪群尽量不串层。
楼房猪舍适合大型猪场,投资额多在500万元以上。
四、总述
总之,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现代化的猪舍也将发展的更全面。
科技兴,人民幸,在现代化的潮流下,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将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代化的引领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会有一个良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