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形象学导论及领导者形象理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937.50 KB
- 文档页数:35
考试试题(一)答案一、填空:(16分)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1886 年由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19世纪70 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外部研究、内部研究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二、简要回答:(30分)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2、什么是“期待视野”?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就是指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先就已存在的一种“意向”,这种预先就存在的意向会决定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判断和取舍。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1)定义: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学科(如各种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另一端,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研究。
因而又称为科际整合。
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知识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同时也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律。
形象学原理形象学是一门研究形象的学科,它涉及到哲学、心理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形象学原理是指在研究形象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对于我们理解形象的本质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形象学原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大家对形象学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形象学原理的核心在于对形象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形象是指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表达,它可以是视觉上的形象,也可以是思维上的形象。
形象学原理要求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形象,包括感知、认知、表达等方面,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形象的特点和规律。
其次,形象学原理强调形象的符号性和象征性。
形象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符号和象征意义。
通过形象,人们可以传达情感、表达思想,甚至传递文化内涵。
形象学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形象时,要善于挖掘其中的符号和象征意义,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形象所传达的信息。
另外,形象学原理还关注形象的感知和表达方式。
形象的感知是指人们对形象的感觉和认知过程,而形象的表达则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呈现形象的过程。
形象学原理要求我们关注形象的感知和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形象的产生和作用机制。
最后,形象学原理强调形象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具体的物体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形象,甚至可以是情感、思想等内在体验的形象。
形象学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形象时,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形象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形象的内涵和外延。
总之,形象学原理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形象的本质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形象学原理的核心在于对形象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强调形象的符号性和象征性,关注形象的感知和表达方式,以及强调形象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为大家对形象学原理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领导者的形象设计与塑造领导者身为组织的核心,其形象关乎公众的尊重和拥护,良好的形象可以激励自身、对部署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对组织起着影响和导向的作用。
形象设计塑造领导者的外在形象是指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的行为作用于被领导者的感官而产生的带有直观性、具体性的主管印象。
被领导者往往是从领导者的言行和动作中评价领导者的精神风貌和领导能力,如举止行为、仪表言谈等。
这些内容互相作用、紧密结合,形成领导者外在的气质风度,如果与公众期待的理想形象相吻合,通过个人魅力得到公众的认可和追随,就会在被领导者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组织起到影响和导向作用。
尤其是在政务交往活动中,有些政治家甚至通过特殊的肢体语言来表达特定的政策见解。
领导者要塑造良好的形象,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
一、塑造原则领导形象的设计和塑造原则是领导形象的定位,应体现三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与时俱进原则,领导形象是时代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缩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的精神,赋予时代的特点。
当代领导在塑造形象时应融入国际惯例,应学习国外的先进领导思想和领导理论,借鉴众多成功领袖人物的形象设计方法和经验,在博采众长中塑造开放创新的领导形象。
二是公仆责任原则。
领导干部承担着为公众服务的责任,属于工薪阶层,收入是相对固定和稳定的。
因此,领导者应塑造质朴、谦和、沉稳、干练、庄重的形象,着装和仪表不宜奢侈或邋遢,举手投足不宜轻浮或过于时尚。
三是应时应景原则。
形象无小节,要长期不懈地雕琢和维护,学会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
力争做到初次上任时精神抖擞;危机来临时,处变不惊;应对媒体时,从容敏捷;卸任时,胸怀坦荡等。
二、仪表风度现代领导在职场中应给人以勤政廉洁、朴实无华的形象,服饰要整洁得体、庄重大方、沉稳可靠、令人信服。
在正规场合需着正装,男士西装,首选两扣、藏蓝色、白衬衫及右下方倾斜条纹型领带;女士尽量选鲜艳颜色的套装,以靓丽的彩虹和淡妆展示女士的柔性美。
在特定工作场合和工作之外,如果始终穿一种固定服装,会显得古板而不具亲和力。
领导者形象的道与术前言:所谓领导者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形象和综合评价。
这种印象和评价淀积于公众的社会心理之中,这种社会心理实际上是领导者内在素质与外在能力的一种有机反映。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心理是对领导形象在思想感情变化上的一种互动,它往往通过印象和评价表达出来。
公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形成对领导者的初步印象,印象一经形成,公众便会从各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分析得失、优劣,最后总结出对领导者的综合评价。
社会公众是领导形象的感受者和评价者。
一方面,社会公众作为整体是产生、监督和罢免领导者的权力主体,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公众评判的依据。
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中的个体,在与领导者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领导者的感知和判断,虽然这些感知和判断是公众个体意识的产物,但正是这些个体意识的总和才构成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整体意识,并最终对领导形象产生影响。
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因为认识的正确与否、深刻与否直接影响着领导行为。
因此思想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自我强化意识的过程中:首先是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然企业领导不要求像政府领导那样需要拥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
但是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光荣一员,明确自己的“三观”,仍然是作为中国人的基本要求。
此外,科学的“三观”也是指导人生正确方向的有力保障,它虽然没有为人们提供可操作性的能力层面的支持,但是却从更深层次为其他具体理论树立总的指导思想,为具体知识掌握方向。
其次,企业领导还要时刻树立提升领导形象的观念。
企业处于经济大潮的最前沿,作为企业这艘大船的船长,领导者的工作是繁忙的,公司日常的琐事、公司外部的应酬、公司前景的规划等都是领导者必须处理的问题。
但是一个合格的企业领导者还应在繁忙的基础上注重自己形象的塑造,把塑造形象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内容,而不是在工作基础上添加的累赘,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心悦诚服的注重形象,时刻把形象问题当作是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关系到企业未来的重大任务,为自己增加人气的同时。
注意:答案的正确使用方法:1、用电脑的Word 打开此文档,查找(输入题目的一部分,适合打字快的同学)2、用手机安装wps office,用WPS office 打开此文档,选择“工具->查看->查找”直接搜题(查题速度超快,打字慢直接语音输入)如下图:1. [单选题] 《出埃及记》出自于()。
A.《领导论》B.《君主论》C.《圣经》D.《神曲》正确答案:C2. [单选题] 关于领导,说法错误的是()。
A.领导是主体间的互动关系B.领导者居于主导的位置C.运用劝说的手段进行引导D.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领导正确答案:D3. [判断题] 领导现象只在上下级的这个关系中存在。
()正确答案:错导论(二):公共领导者的特征已完成得分:100/100.0测验1. [单选题] 公共领导在外延上表现为()。
•A.公众领导•B.公共事项的领导•C.公共组织中的领导•D.A和C正确答案:D2. [单选题]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不包括()。
•A.奖励•B.惩罚•C.招聘•D.设置愿景正确答案:D3. [单选题]领导与统治的区别有()个。
•A.1•B.2•C.3•D.4正确答案:C4. [判断题] 领导者可以改变追随者具体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
()正确答案:对导论(三):公共领导者的角色已完成得分:100/100.01. [单选题] 与西方文化价值相比,中国缺少一种()。
A.世俗的约束B.组织的约束C.法律的约束D.来世的约束正确答案:D2. [判断题] 领导者最难的任务是改变组织结构。
()正确答案:错3. [判断题] 毛主席讲领导者的职责一个是出主意,一个是用干部。
()正确答案:对导论(四):关于领导学的研究已完成得分:100/100.0测验1. [单选题] 一般正常者的智力大概是()。
A.100B.110C.140D.150正确答案:B2. [单选题] 领导者的组织职责不包括()。
A.公共组织的创立者B.公共信息的汇集者与传播者C.公共人力资源的动员者和激励者D.公共冲突的创造者正确答案:D3. [判断题] 实验研究是领导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形象学与“他者”1.什么是比较文学形象学形象研究在文学研究中由来已久,比如研究一部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自形象。
比较文学形象学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研究的差异在于,它研究的是“他者”的形象,即“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如“近代中国文学中的西方形象”、“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等。
所以,它的研究领域不再居限于国别文学的范围之内,而是在事实联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研究。
而比较文学研究的特色就在于它的跨越性,所以形象学很早就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它几乎是与比较文学这个学科同时发型的。
在19世纪,法国首创了比较文学研究,同时也开创了以事实联系基础的影响研究。
但是,学者们在进行影响研究的时候,逐渐发现影响有时是很难确指的。
一个作家的创作与他所阅读和接受的外国文学之间并不总是能够用事实来阐明。
在实证方法渐趋呆滞的情况下,法国比较文学学者伽列明确提出了形象学的研究原则,他指出,在研究事实的联系时不应拘泥于考证,而应当注重研究“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
这样,他实际J把研究一国文学中的外国形象问题置于事实联系研究的中心。
他虽然没有吲确提出“形象学”这个词,但已提出了形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其后,他的学生基亚又把这一主张进一步归结为:不再追寻一些使人产生错觉的总体影响,而是力求更好地理解在个人和集体意识中,那些主要的民族神话是怎样被制作出来,又是怎样生存的。
显然,两位学者都充分意识到了“异国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民族对异国文化的看法,折射出了异国文化在本国介绍、传播、影响、诠释的情况。
正是为了给当时已趋呆滞的实证方法注入活力,同时也为了使传统的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更具可操作性,他们才大力倡导、开拓形象研究这一层面。
正如基亚所说:“影响问题往往是不可估量的,相似之处只是偶然的,人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准确地把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某个形象或某些形象的流传情况描绘出来。
”在总结前辈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当代法国比较文学学者莫哈更明确地界定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异国的形象,是出自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形象,最后,是由一个作家特殊感受所创作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