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化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6
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 引言乙酰化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等领域。
然而,由于乙酰化涉及到酸酐和酰化试剂的使用,反应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
为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乙酰化实验的人员和涉及乙酰化试剂的操作。
3. 实验室环境安全3.1 实验室设施和设备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和实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灭火器、防烟、防火墙等设备应齐全,操作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通风系统:乙酰化涉及到有害气体的释放,实验前应检查通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转。
•仪器设备: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要求严格,应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
3.2 实验室操作管理实验室对操作人员要求严格,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学习和掌握;•对乙酰化试剂的正确认识和操作方法;•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方法。
4. 乙酰化试剂的安全操作4.1 乙酰氯的使用•在进行乙酰化反应前,应检查乙酰氯的规格和质量,并使用双手套、护目镜、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应站在通风系统的正面,将乙酰氯缓慢地滴入反应器中,不得快速加入。
加入后要等待一定时间,确保乙酰氯反应完全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乙酰氯泼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
4.2 吡啶的使用•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使用钢针将吡啶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加入吡啶后,应充分搅拌,避免出现局部过度加热;•使用完毕后,应将吡啶废液收集、分类管理。
4.3 硫酸的使用•在将硫酸加入反应体系中,应注意不要将硫酸滴到试剂瓶口或容器壁上,以免产生反应或破裂;•操作人员必须要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使用加液漏斗将硫酸缓慢加入反应体系中;•使用完毕后,应将硫酸废液收集、分类处理。
4.4 反应的控制在进行乙酰化反应过程中,应掌握反应条件,避免反应温度过高或反应时间过长。
操作规程编号:LX-FS-A23829 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序言1.1目的为加强对乙酰化车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推进公司发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化工行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山东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程1.2适用范围本规程只适用于乙酰化工序的安全生产2.原料安全性能2.1磷酸2.1.1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
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
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2.1.2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1/5目的:建立阿司匹林酰化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范围:适用于阿司匹林车间酰化岗位操作职责:酰化岗位操作工负责执行此规程,工段长、工艺员、现场QA负责监督检查。
内容:1、岗位物料的特性及规格1.1水杨酸:白色针状或柱状结晶,纯品无臭;味微甜后转辛,腐蚀皮肤或引起过敏性皮炎,易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炎症。
含量≥99%,含酚≤0.2%,含水≤0.4%,熔点158~161℃,异物不得有。
1.2醋酐: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味道,脱水灼烧皮肤;强烈刺激呼吸道;催泪和灼伤眼球。
含量≥98%,冰点-73℃,沸点139.6℃。
1.3回收阿司匹林:外观白色或微黄、红色针状或粉末状结晶有刺激性辛酸味,对皮肤有腐蚀性。
澄清度:溶液呈微浑,游离水杨酸:≤0.5%。
1.4母液:浅棕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味,对皮肤、呼吸道、眼球有灼伤和腐蚀性。
醋酐含量≥8%,醋酸≥70%。
2、准备工作2.1水杨酸备料2.1.1根据指生产指令所用水杨酸数量电话通知综合库送料,综合库将水杨酸送至阿司匹林车间,并附带检验报告单。
2.1.2车间酰化工将水杨酸经由货运电梯转至二楼,按物料贮存和定置管理要求放置在存放区,并填写货位卡。
2.1.3水杨酸每批投料量为4500千克。
2.2醋酐备料2.2.1通知液体原料罐区工作人员,开醋酐泵。
2.2.2观察醋酐中间罐称重模块数值,当数值不在变动时,核实计量罐存料,填写物料收、付、存台帐记录。
2.2.3经推算醋酐的相对密度与温度变化呈以下线形关系:醋酐投量约3480~3600L/批。
2.3回收阿司匹林备料2.3.1将当批所需的回收阿司匹林运到指定存放区。
2.3.2回收阿司匹林投料量不得大于720Kg/批,回收阿司匹林按93%折干。
2.4一次母液备料2.4.1经推算母液的相对密度与温度变化呈以下线性关系:每批投入量为1200~1800L/批。
2.5投料前原辅料检查2.5.1检查当批用原料和回收物料检验报告单是否齐全且合格2.5.2检查水杨酸、醋酐、回收品的重量、外观,物料不合格不得使用。
酰化操作规程酰化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反应,通常用于合成酯类化合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酰化操作的规程,包括实验室条件、试剂选择、操作步骤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正确进行酰化反应。
一、实验室条件酰化反应通常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同时,实验室应保持整洁有序,避免试剂的混乱和交叉污染。
二、试剂选择1. 酸:常用的酸包括无水无色正硫酸、冰醋酸等。
选择合适的酸对于反应的进行至关重要,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酸。
2. 醇:酰化反应中的醇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醇。
常用的醇包括甲醇、乙醇等。
3. 催化剂:酰化反应通常需要添加酸性催化剂,如硫酸、磷酸等。
催化剂的添加可以加速反应速率和提高产率。
4. 溶剂:酰化反应中常用的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等。
溶剂的选择应考虑反应物的溶解性和反应条件的要求。
三、操作步骤1. 准备试剂:按照所需量准备好酸、醇、催化剂和溶剂等试剂,并进行必要的干燥和净化处理。
2. 反应装置:选择合适的反应容器,通常为圆底烧瓶或反应釜。
根据反应规模和操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容量和形状。
3. 反应条件:根据具体反应要求,确定反应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条件。
一般情况下,酰化反应在室温下进行,但也可以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4. 反应操作:将酸、醇和催化剂按比例加入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并进行搅拌。
根据需要,可以加热反应混合物或加入惰性气体。
5. 反应监控:在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取样检测反应进度。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红外光谱、质谱等。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调整反应条件或加入适当的试剂以促进反应进行。
6. 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进行处理。
通常可以通过冷却、浓缩或萃取等方法进行产物的分离和纯化。
7. 产物收集:将产物收集并进行干燥处理,得到纯净的酯类化合物。
四、注意事项1. 安全操作:在进行酰化反应时,应注意安全操作,佩戴实验手套和护目镜,避免试剂接触皮肤和眼睛。
磷酸西格列汀酰胺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英文Operating Instructions for the Safe Use of Phosphoryl Siglecitinylamide Positions1. IntroductionThese operating instructions outline the necessary safety precautions and procedures to be followed when handling phosphoryl siglecitinylamide. By following these guidelines, you can minimize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working with this compound.2.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Always wear appropriat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when working with phosphoryl siglecitinylamide, including:- Lab coat or chemical resistant coveralls- Safety goggles or a full face shield- Chemical resistant gloves- Closed-toe shoesEnsure that all PPE is in good condition and properly fitted before starting any work.3. Storage and Handling- Store phosphoryl siglecitinylamide in a cool, dry, and well-ventilated area away from incompatible materials.- Keep the container tightly closed when not in use.- Do not use damaged or leaking containers.- Use proper material handling equipment to move and transport containers.4. Spill and Leak ResponseIn the event of a spill or leak:- Evacuate the area and restrict access to prevent exposure.- Notify appropriate personnel and seek their guidance.- Wear appropriate PPE before attempting to contain and clean up the spill.- Absorb small spills and leaks with suitable absorbent materials. - Collect and dispose of spilled material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regulations.5. Personal HygienePractice good personal hygiene when working with phosphoryl siglecitinylamide:- Wash hands thoroughly with soap and water after handling the compound.- Avoid touching your face, eyes, or mouth while working.- Do not eat, drink, or smoke in areas where the compound is handled.6. Emergency ProceduresFamiliarize yourself with the emergency procedures specific toyour workplace. This includes knowing the location of emergency exits, eyewash stations, safety showers, and fire extinguishers. In case of a fire, use appropriate extinguishing media such as carbon dioxide, dry chemical, or foam.7. DisposalDispose of phosphoryl siglecitinylamide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regulations and guidelines. Do not dispose of the compound in regular waste or down the drain.8. Training and EducationAll personnel working with phosphoryl siglecitinylamide should receive proper training on its safe handling, storage, and disposal procedures. Regular refresher training should be provided to keep employees updated on best practices and safety guidelines.By following these operating instructions and using necessary precautions, you can ensure a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when handling phosphoryl siglecitinylamide.。
酰化操作规程酰化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通过将酸酐与醇反应,生成酯化合物。
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料、涂料等领域。
酰化操作规程是在实验室中进行酯化反应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实验前的准备1. 准备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包括酸酐、醇、催化剂、溶剂、反应容器、加热设备等。
2. 对所使用的试剂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和纯度符合实验要求。
3. 根据所需反应的摩尔比例,准确称取所需的试剂。
二、实验操作步骤1. 将反应容器放置在通风橱或排气罩下,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2. 加入适量的溶剂到反应容器中,使反应物能够充分溶解。
3.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酸酐,并将溶液加热至适当的温度。
温度的选择应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速率来确定。
4. 缓慢加入醇到反应容器中,同时保持温度的稳定。
加入醇的速率应适中,以避免剧烈反应发生。
5. 在反应过程中,可以使用磁力搅拌器或机械搅拌器来促进反应物的混合。
6. 根据反应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加入反应容器中,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7. 反应完成后,通常可以通过测定反应溶液的酸碱度或使用红外光谱等方法来确定反应的程度。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应佩戴安全眼镜、实验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
2. 在加热反应物时,应注意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剧烈反应发生。
3. 注意溶剂的选择,应选用与反应物相容的溶剂,并避免使用易燃溶剂。
4. 催化剂的使用应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遵循安全操作原则。
5. 实验完成后,及时清洗实验设备,并妥善处理废弃物,以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6. 在实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1. 对反应产物进行适当的分离和纯化,可以采用蒸馏、结晶、萃取等方法。
2. 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等,对反应产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YF-ED-J6102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序言1.1目的为加强对乙酰化车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推进公司发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化工行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山东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程1.2适用范围本规程只适用于乙酰化工序的安全生产2.原料安全性能2.1磷酸2.1.1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
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
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2.1.2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2.1.3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
2023年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乙酰化岗位的工作安全,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规范工作流程,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乙酰化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确保工作安全。
第三条乙酰化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安全生产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方可上岗工作。
第四条乙酰化岗位的负责人是指乙酰化岗位的主管,要负责岗位的安全和管理。
第五条乙酰化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严禁擅自修改工作流程。
第六条在乙酰化岗位工作期间,严禁饮酒、吸烟、嚼槟榔及其他影响工作安全和健康的行为。
第七条在乙酰化岗位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相应的工作服和安全防护用品。
第八条在乙酰化岗位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停工或恶意损坏设备。
第二章工作场所安全第九条乙酰化岗位的工作场所必须保持干燥、整洁,无明火和易燃物品。
第十条乙酰化岗位的工作场所必须配备有效的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第十一条乙酰化岗位的工作场所必须标注相关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第十二条乙酰化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各项设施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进行维修、更换。
第十三条乙酰化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保持工作场所的密封性,防止有害物质外泄。
第三章作业作業安全第十四条乙酰化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配备相关的个人基础防护用品,包括防护眼镜、口罩、防护手套等。
第十五条在进行乙酰化作业时,必须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连续性和规范性。
第十六条乙酰化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作业规程,正确使用相应的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
第十七条在进行乙酰化作业时,必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工并报告有关负责人。
第十八条乙酰化岗位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滴漏、外泄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如有发生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第四章废弃物处理第十九条乙酰化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包装。
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乙酰化岗位的安全工作环境,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乙酰化岗位相关人员,包括操作人员、监控人员、维修人员等。
第三条乙酰化岗位的安全原则是“预防第一、综合施策、责任到人、全体参与”。
第四条乙酰化岗位的安全管理由职能部门负责,落实到各岗位。
第五条乙酰化岗位的员工必须经过专业的安全培训,掌握相关的安全操作知识。
第二章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第六条乙酰化岗位的人员必须穿戴相应的安全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第七条乙酰化岗位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八条乙酰化岗位的人员必须熟悉乙酰化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和事故原因。
第九条乙酰化岗位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程序,如开机前的检查、换班交接班的提示等。
第十条乙酰化岗位的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必须检查相关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
第十一条乙酰化岗位的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和专注,不得在操作时分心或进行其他无关操作。
第十二条乙酰化岗位的人员必须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安全工具,不得擅自拆卸或更改。
第十三条乙酰化岗位的人员在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上级。
第十四条乙酰化岗位的人员要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第十五条乙酰化岗位的人员要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干净,杜绝杂物积存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在。
第十六条乙酰化岗位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规定,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第三章处罚与奖励第十七条乙酰化岗位的人员如违反安全规定,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包括扣发奖金、停职、辞退等。
第十八条乙酰化岗位的人员如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报告,将获得公司的奖励,包括表扬、奖金、升职等。
第四章附则第十九条乙酰化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以保持其有效性。
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乙酰化岗位是指在工业生产中进行乙酰化反应的岗位,这是一种具有一定风险的操作,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下面是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包括安全准备、操作流程、事故应急等。
一、安全准备1.1 操作人员应参加相关的岗前培训,了解乙酰化反应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安全事项。
1.2 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服、手套、口罩和安全鞋,确保身体和呼吸道的安全。
1.3 检查工作地点的环境和设备设施是否完好,如有问题应及时报修。
1.4 检查所使用的试剂、容器和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二、操作流程2.1 在乙酰化岗位工作前,应先确保岗位的环境清洁,并清理工作台面和周围的杂物。
2.2 操作人员应按照工艺流程操作,遵循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2.3 操作人员应根据所使用的试剂和设备的特性,合理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
2.4 在进行乙酰化反应时,应注意监测反应的进程和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5 操作人员应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禁止随意触摸反应器和试剂,以免发生意外。
2.6 在反应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操作台面和设备,并归位妥善保管,确保岗位的整洁和安全。
三、安全措施3.1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吸烟、饮食和饮酒,禁止随意聚集人员,以免引发火灾和爆炸。
3.2 严禁将试剂和反应物品带入岗位范围外,以免发生泄漏和污染。
3.3 在操作过程中,禁止滥用和浪费试剂,合理控制用量,避免资源的浪费。
3.4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反应器和相关设备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如有发现问题应及时报修。
3.5 当发生事故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操作,保持冷静,并及时上报岗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
四、事故应急4.1 操作人员应熟悉岗位的事故应急预案,了解应急处理流程和相关的安全设施。
4.2 在发生事故时,应迅速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妥善控制事态的发展。
4.3 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报告岗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全力配合事故处理工作,并如实报告事故原因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工作岗位描述乙酰化岗位是指在工业生产中负责乙酰化反应的操作、监控和维护工作的岗位。
乙酰化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生产的稳定进行。
二、岗位职责1.负责乙酰化反应装置的操作,按照工艺要求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流速等参数。
2.监控乙酰化装置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协助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的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配合质量部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5.按要求填写操作记录和生产报表,及时上报生产数据和工艺参数。
三、安全操作规程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南,不得擅自调整操作参数或改变操作顺序。
2.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耳塞、手套、防护服等,确保个人安全。
3.熟悉乙酰化反应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原理,了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4.严格控制操作区域的人员进出,确保操作区域的安全与私密性。
5.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技术交流会议,不断提升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6.严禁在操作区域内吸烟、饮食或进食。
四、应急处理1.对于突发事故或异常情况,首先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向上级报告。
2.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配合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事故处理和紧急疏散。
五、设备维护1.定期对乙酰化反应装置进行巡检和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
2.注意设备周围的环境卫生,保持操作区域的整洁。
3.注意设备的通风和散热,防止设备过热或发生其他安全问题。
六、个人防护1.佩戴防护眼镜,避免化学物质对眼睛的伤害。
2.佩戴耐酸碱手套,保护双手免受化学物质的侵害。
3.穿戴防护服和防护鞋,保护身体免受化学物质的侵害。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
七、操作记录与报告1.按要求填写操作记录,详细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参数和异常情况。
2.及时上报生产数据和工艺参数,确保生产进程的及时掌握。
3.按要求编制生产报表,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乙酰化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程,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下面是针对乙酰化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详细描述了操作人员在实验室中应该遵守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乙酰化实验之前,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实验鞋、安全眼镜、手套等。
确保个人防护装备的完整性和适合性。
2. 熟悉实验室安全设施和应急处理措施:操作人员应熟悉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如紧急停电按钮、安全淋浴、洗眼器等,并了解应急处理措施和逃生路线。
3. 检查实验设备和试剂品的完好性:在进行乙酰化实验之前,操作人员应仔细检查实验设备和试剂品的完好性,确保设备没有损坏或泄漏,试剂品没有过期或污染。
二、操作流程及安全措施1. 操作台的准备与清洁:在进行乙酰化实验之前,操作人员应先清洁操作台面,确保无杂物和化学品残留。
同时,确保操作台的通风和照明良好。
2. 操作前的配置操作熟悉并签署操作票:在进行乙酰化实验之前,操作人员应先熟悉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并逐一检查实验所需的试剂品、药品、仪器设备是否齐全。
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量和配置所需试剂。
3. 安全操作手法: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验要求,采取安全的操作手法,避免直接接触有害化学物质。
例如,在倒液体试剂时,应将试剂瓶口对准容器壁,缓慢倾倒使其顺利流入容器中,避免溅起或喷溅。
4. 监测和控制反应条件:在进行乙酰化反应中,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验要求监测和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pH值等。
如果出现异常或超出安全范围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或报告主管人员。
5. 良好的通风系统:乙酰化实验通常会产生有害气体,操作人员应确保实验室内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并确保通风口无阻塞。
如有必要,应戴上防毒面具。
6. 妥善保存和处理废弃物:操作人员在实验结束后,应将废弃物进行分类、标记,并妥善存放。
有机废弃物需与其他废弃物分开储存,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或交由专门机构处理。
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乙酰化岗位的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依法确立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乙酰化岗位的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条该操作规程适用于乙酰化岗位的所有工作人员。
第三条所有乙酰化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履行该操作规程,从而确保其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确保岗位操作的安全性。
第二章安全设施和装备第四条乙酰化岗位必须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包括但不限于紧急停车按钮,安全防护网,报警装置等。
并且每年进行设施和装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操作正常。
第五条员工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口罩等。
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正确使用和戴上个人防护装备。
第六条岗位必须经过合理布局,确保通道畅通,易于逃生,并且设置紧急出口和明确标志,保证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
第三章作业规程第七条员工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或改变操作程序。
第八条每日操作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无任何异常。
第九条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工艺要求,控制工艺参数在允许范围内,做到操作规范。
第十条在操作过程中,员工必须配合监测设备,根据监测设备的报警信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一条在操作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员工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上级报告。
第四章紧急处理第十二条如发生紧急情况,员工必须迅速采取安全措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第十三条发生火灾时,员工必须立刻报警并采取灭火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第十四条发生泄漏时,必须迅速封堵泄漏源,并向上级报告。
第十五条发生中毒事故时,员工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第五章工作记录和培训第十六条乙酰化岗位必须做好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员、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操作结果等信息,以便追溯和分析。
第十七条所有乙酰化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 引言乙酰化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在众多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例如化工、医药、食品等。
乙酰化岗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乙酰化过程的安全性,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需要制定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 安全前提在进行乙酰化岗位的操作之前,有几个重要的安全前提需要遵守: - 所有从事乙酰化工作岗位的员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乙酰化过程和操作规程,并具备相关证书; -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服和护目镜等; - 工作场所必须维持干净、整洁的状态,避免杂物堆积和阻碍疏散; - 岗位周围必须标明明显的禁止携带火源的标志,并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
3. 操作规程3.1 乙酰化过程控制•乙酰化过程必须在专门设计的乙酸酐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催化剂应定期更换并记录;•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严禁随意更改操作步骤;•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避免超过安全范围;•在反应过程中,必须定期抽取样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3.2 安全防护措施•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服、安全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等;•乙酰化岗位周围必须配置清晰的安全警示标识,并标明危险源和安全区域;•岗位工作区域必须保持通风良好,以避免有害气体积聚;•禁止在乙酰化过程中食用、饮水或吸烟;•岗位附近必须配备灭火器、洗眼器和淋浴器等紧急救援设备;•定期对岗位设备和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3 废物处理•废弃物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妥善处理;•废弃液体和固体必须分开收集,并放置在标有危险废物标志的容器中;•废弃液体和固体的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包装和防护措施,以避免泄漏和污染环境;•废弃物的处理必须委托给合法授权的单位进行,绝不得随意丢弃或排放。
4. 应急处理即使在遵守上述操作规程的情况下,意外情况依然可能发生。
江苏万隆化学有限公司安全操作规程
酰化岗位操作规程
(1)开车前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特别要检查酰化釜是否干净,各管道、阀门是否正常。
(2)关闭、开启相关的阀门,确认无误后方可投料。
(3)开启投料系统真空水泵,用真空将定量的FB抽进酰化反应釜中,再用真空将定量的OFBC抽入高位槽中,然后开启尾气吸收系统将反应釜中的真空排完后,打开人孔盖,开启搅拌,将定量的三氯化铝投入反应釜中。
(4)开启反应釜夹套蒸汽阀门加温到所需的温度时,开始缓慢的滴加OFBC,滴加时尾气管道上要控制好一定的负压。
(5)滴加结束保温一小时后升温到一定的温度再保温两小时,取样分析,合格后表明酰化反应结束。
(6)包装完成后,该反应釜重新投料待用。
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序言1.1目的为加强对乙酰化车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推进公司发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化工行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山东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程1.2适用范围本规程只适用于乙酰化工序的安全生产2.原料安全性能2.1磷酸2.1.1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
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
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2.1.2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2.1.3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用大量水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1.4操作处置与储运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易(可)燃物、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前准备工作
①操作人员根据规定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②检查岗位所需用原辅材料的品名、数量、质量是否符合投料工艺要求;
③检查所管辖的设备、管线、仪表、电器等是否能正常运转,符合工艺规程要求;
④检查设备、管线上的阀门是否处于工艺要求状态;
⑤检查电器设备是否达到防爆要求,岗位有无跑、冒、滴、漏现象,以及其它安全隐患。
2.操作要点
①运送原辅材料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袋(桶)破裂;对于能与水发生反应的原料,不得接触水或摆放于潮湿的地点;
②无标签或标签不清晰的原辅材料不得投入使用;
③备料过程中,计量一定要准确,做到精确无误,实行双复核制;
④根据工艺要求计量定量的硝基苯泵入酰化釜中,降温;抽入定量的乙酰氯入高位罐中备用;
⑤待酰化釜中硝基苯温度降到6℃时,投入定量的三氯化铝,降温至6℃,重复操作,三氯化铝投完后,投入萘甲醚,降温;
⑥待釜中温度降至0℃时,打开乙酰氯滴加阀,将高位罐中的乙酰氯滴入釜中,滴加过程中,釜内温度控制在8℃以下;
⑦滴加完后,保温,转料;
⑧打开保温釜进料阀,将酰化釜中物料泵入保温釜中;酰化釜底阀为搪瓷阀,使用时应注意旋转方向,且不能用力过猛;
⑨升降机操作严格按照《升降机使用操作规程》操作;
⑩本酰化反应为无水反应,严禁水份超标,注意做好防潮工作;
11操作规程中,认真仔细,遇到异常情况时,根据异常情况处置卡中的措施进行处置,不得自作主张或隐瞒不报;
12及时做好各种记录,清扫岗位卫生并保持整洁;
13及时对所管辖的设备、管道、阀门及安全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1/5
目的:建立阿司匹林酰化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范围:适用于阿司匹林车间酰化岗位操作
职责:酰化岗位操作工负责执行此规程,工段长、工艺员、现场QA负责监督检查。
内容:
1、岗位物料的特性及规格
1.1水杨酸:白色针状或柱状结晶,纯品无臭;味微甜后转辛,腐蚀皮肤或引起过敏性皮炎,易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炎症。
含量≥99%,含酚≤0.2%,含水≤0.4%,熔点158~161℃,异物不得有。
1.2醋酐: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味道,脱水灼烧皮肤;强烈刺激呼吸道;催泪和灼伤眼球。
含量≥98%,冰点-73℃,沸点139.6℃。
1.3回收阿司匹林:外观白色或微黄、红色针状或粉末状结晶有刺激性辛酸味,对皮肤有腐蚀性。
澄清度:溶液呈微浑,游离水杨酸:≤0.5%。
1.4母液:浅棕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味,对皮肤、呼吸道、眼球有灼伤和腐蚀性。
醋酐含量≥8%,醋酸≥70%。
2、准备工作
2.1水杨酸备料
2.1.1根据指生产指令所用水杨酸数量电话通知综合库送料,综合库将水杨酸送至阿司匹林车间,并附带检验报告单。
2.1.2车间酰化工将水杨酸经由货运电梯转至二楼,按物料贮存和定置管理要求放置在存放区,并填写货位卡。
2.1.3水杨酸每批投料量为4500千克。
2.2醋酐备料
2.2.1通知液体原料罐区工作人员,开醋酐泵。
2.2.2观察醋酐中间罐称重模块数值,当数值不在变动时,核实计量罐存料,填写物
料收、付、存台帐记录。
2.2.3经推算醋酐的相对密度与温度变化呈以下线形关系:
醋酐投量约3480~3600L/批。
2.3回收阿司匹林备料
2.3.1将当批所需的回收阿司匹林运到指定存放区。
2.3.2回收阿司匹林投料量不得大于720Kg/批,回收阿司匹林按93%折干。
2.4一次母液备料
2.4.1经推算母液的相对密度与温度变化呈以下线性关系:
每批投入量为1200~1800L/批。
2.5投料前原辅料检查
2.5.1检查当批用原料和回收物料检验报告单是否齐全且合格
2.5.2检查水杨酸、醋酐、回收品的重量、外观,物料不合格不得使用。
2.5.3对照应投物料的重量,复核准备投的物料量是否相符,重量不符不得投料。
2.5.4完整全面填好各项记录。
2.6投料前设备检查
2.6.1投料前检查各阀门的开关是否正确。
2.6.2用抽真空的方法检查酰化反应釜底阀是否有泄漏。
2.6.3检查酰化反应釜搅拌器是否正常。
2.6.4检查酰化反应釜内是否有物料。
2.6.5按照钛棒过滤器设备操作规程检查过滤器是否正常。
2.6.6检查蒸汽压力≥0.4MPa,水压≥0.3MPa。
3、各项工序操作方法
3.1液体物料投料操作
3.1.2计算应加物料重量和醋酐中间罐应剩余的重量,在称重模块输入应投料重量。
3.1.3打开酰化反应釜上的进料阀门。
3.1.4打开醋酐磁力泵,进料至设定重量后自动停止,然后关闭酰化反应釜的进料阀门。
3.1.5核实醋酐中间罐的剩余物料料和实际加入物料是否准确,并填写批生产记录。
3.2固体物料投料操作
3.2.1用电动葫芦将水杨酸半吨包吊起,沿着道轨吊至酰化反应釜的上方,先打开酰化反应釜加料口,然后打开半吨包下口放料口,水杨酸随机通过半吨包放料口加入酰化反应釜中。
3.2.2放料完毕后将半吨包卸下回收,盖好酰化反应釜加料口。
3.2.3填写好批生产记录
3.3酰化反应釜夹套升温操作
3.3.1首先关进水阀,开排水阀。
3.3.2打开压缩空气将夹套内的水排净后,关闭压缩空气进气阀,关排水阀。
3.3.3打开酰化反应釜夹层排气阀,开蒸汽进汽阀(蒸汽压力≤0.5MPa)。
3.3.4当酰化反应釜内温度升至工艺控制范围时,关蒸汽进汽阀。
4、操作步骤
4.1一次投料
将整批醋酐3480L~3600L(因密度确定)按照液体物料投料操作加入酰化反应釜内,开搅拌;将3000Kg水杨酸按照固体物料投料操作加入酰化反应釜内,按照酰化反应釜夹套升温操作方法将酰化反应釜升温到一定温度后停蒸汽,让物料自然反应升温至85~89℃,保温30分钟后,通知结晶岗准备接料,结晶岗开结晶釜进料阀,酰化反应釜内物料经过钛棒过滤器转入结晶岗结晶釜内。
4.2二次投料
当接到结晶岗二次投料通知后,向酰化反应釜内投入回收物料(不得大于720Kg)、母液1200~1800L(因密度确定)、水杨酸1500Kg,如母液检测含酐量低于8%时,适当补加醋酐调配到≥8%。
按照酰化反应釜夹套升温操作方法将酰化反应釜升温,内温升至70℃左右停蒸汽。
物料自然反应升温至85~89℃之间,保温45分钟以上,待接到结晶岗放料通知后,将酰化反应釜内物料经过钛棒过滤器转入结晶岗结晶釜内。
4.3操作要点
4.3.1投料配比:水杨酸:醋酐=1:0.8363(重量比),搅拌转速88.4~93.6r/min (34~36Hz)。
4.3.2一次、二次升温控制最高温度85~89℃。
4.3.3回收物料投料总量不得超过1200kg/批。
5、注意事项
5.1货运电梯严禁载人。
5.2放料前严查钛棒过滤器是否完整可用,设备存在问题严禁放料。
5.3管线内不得存料。
5.4反应过程中不得接触铁器和水。
5.5使用正压、负压设备时要确认完全排空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6、安全防护
6.1醋酐、醋酸对人体皮肤、呼吸道、眼睛能灼伤,设备和管线严禁跑冒滴漏,到岗位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具。
如手套,眼镜,工服。
6.2醋酐、醋酸、水杨酸、ASP母液易燃易爆,岗位严禁明火并备有灭火器。
6.3检修动火前要清理好动火现场,清刷好要动火的设备,断开相关的管线。
安全员必须亲临现场检查,符合动火条件、有专人监护,备有消防器材,方可动火。
6.4皮肤接触到醋酐、醋酸和母液时,应先迅速用毛巾擦干后再用大量清水冲洗。
溅入眼中必须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2%苏打水冲洗,然后送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7、异常现象处理
7.1反应过程中停电、停水、停汽时,要迅速将水、汽阀门关闭保温。
7.2温度显示不准时,应及时采用玻璃温度计代替。
8、主要设备维护与使用
8.1随时注意观察酰化反应釜内搅拌减速机有无异常的现象、响声,观察减速机油面,发现有异常或缺油时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或补加润滑油。
8.2酰化反应釜电机温度≤60℃。
不得用水冲洗电机。
8.3搪瓷反应釜严禁敲击,发现损坏应立即停用并报告车间。
8.4母液中间罐严禁超压使用,工作压力必须≤0.15MPa。
9、现场管理及卫生
9.1生产现场环境及所有设备、容器应保持整齐、清洁,无跑、冒、滴、漏现象。
9.2进入生产岗位要穿戴好工作服、劳保护品,与岗位无关的任何物品、饰品禁止带入生产现场。
9.3生产现场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杂物,操作完毕及时清理现场及设备卫生。
9.4本班所用工具、器具必须及时清点并交接班,不得缺少或丢失,发现缺少要查找并及时汇报。
9.5非本岗位人员禁止随意进入。
10、培训:
10.1培训时间:0.5小时
10.2培训部门:
10.3受训人员:生产管理人员、酰化岗位操作人员
11、相关文件和记录:
无
12、变更情况:
13、附录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