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学习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87.50 KB
- 文档页数:32
基础会计复习指导书第一部分课程总说明Ⅰ、目的和要求基础会计是财经类各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一要求是:1、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对象、职能和任务,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树立热爱会计专业的思想。
2、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程序和会计工作组织,为进一步学习各门专业会计课打下基础。
Ⅱ、课程体系和内容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应用科学。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科的基础课程,其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会计基本理论部分教材第一章为会计的基本理论部分,主要阐述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对象、目标、方法等。
(二)会计核算方法部分教材第二章至第十四章为会计核算方法部分,具体阐述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以及运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
,(三)会计工作组织部分教材第十五章,主要介绍会计工作组织的内容和要求,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法规、会计档案等内容。
Ⅲ、学习方法科学的的学习方法,是保证良好学习成绩的保证,不同的课程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各人的基础、条件、学习习惯不同,也就形成各自独有的学习风格。
应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方法,主要注间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要求、抓住重点。
本书已明确指出了各章的学习要点、重点和难点,自学时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抓住各章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会计核算方法”,各章也有核心内容,如第二章的核心内容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因为只有懂得了这个平衡关系的原理,才能理解为什么帐户要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大类设置,才能明白这两大类帐户为什么结构不同。
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是为什么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和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
2、抓住各章的基本概念。
理解和掌握各章有关问题的基本概念,是学好各章重点内容的又一方法。
再如第二章,应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经济业务等基本概念。
基础会计复习指导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基础会计知识的复习指导书,以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基础会计的概念和技能。
无论是对初学者还是已经学习过会计的人而言,本指导书都将为您提供有关会计的核心知识。
2.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是一种记录、分类、总结和解释财务信息的方法。
它是组织和个人管理财务事务、做出决策和评估经济状况的重要工具。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回顾以下基本概念:•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实体、会计周期、货币计量和历史成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货币计量、持续性、一致性、全面性、谨慎性3.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输出形式,用于向内外部用户提供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信息。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复习以下财务报表:3.1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也被称为财务状况表,用于呈现组织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我们将学习如何解读和分析资产负债表,并理解其中的各项重要指标。
3.2 损益表损益表也被称为利润表或收入表,用于展示组织在特定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情况,以计算净利润或净损失。
我们将学习如何读懂损益表,并分析关键的财务指标。
3.3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记录组织在特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财务报表。
我们将了解现金流量表的三个部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并学习如何评估组织的现金流量状况。
3.4 股东权益变动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用于展示组织在特定期间内股东权益的变动情况,包括发行股票、分红和利润留存等。
我们将学习如何解读股东权益变动表,并理解股东权益的相关概念。
4. 会计记录与分类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会计记录和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会计方程和账户的概念•会计凭证和账簿的使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管理•固定资产和折旧的处理•成本和费用的分类5. 会计分析与报告会计分析和报告是根据财务信息进行比较、评估和推断的过程。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财务比率分析:利润率、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等比率的计算和解读•财务报告的目的和受众:公司内部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等•财务报告的准备和编制:审计、公允价值评估、会计估计的使用等6. 会计伦理与法规会计伦理和法规指导着会计职业的行为和责任。
《基础会计学》自学指导书授课教师姓名:张树明教材名称及版本:《基础会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章总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能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特点及本质,进一步掌握会计和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对象、职能、任务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等会计的基本理论。
应掌握会计概念、会计对象、职能、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授课主要内容:会计对象、基本前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一般原则【难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一般原则参考教材:《会计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初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具体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与社会环境会计的起源与发展(一)会计的起源是由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消费的过程(二)中国会计的起源与发展1、会计的萌芽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至奴隶社会2、西周设立了专门的会计官吏——司书、司会3、西汉时期,官府与民间已有了会计账簿4唐宋时期创建了“四柱清册”,四柱—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旧管+新收=开除+实在5、明末清初出现“龙门账”、“四脚账”等中式复式簿记,龙门账全部账户分四大类——进、缴、存、改,“进-缴=存-该”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会计发展学习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制定自己的企业会计准则(二)西方会计的发展1、13—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商业、手工业和信贷业的发展,促进了会计在欧洲的发展2、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中,系统介绍了复式记账方法,这标志着近代会计的产生3、18世纪60年代出现了“英美派会计”体系与“大陆派会计”体系4、20世纪会计的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离,适用于不同需要出现了社会会计、国际会计、比较会计、通货膨胀会计及人力资源会计等。
第二节会计的涵义、职能与对象一、会计的涵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一系列会计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通过提供经济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价值形式管理活动。
《会计学基础实训》指导书保险职业学院保险管理系黄建中编写一、编制说明为指导本课程的实训教学,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特制定本计划,就实训教学的目的、方式、内容和时间安排、要求和考核做出规定。
二、实训教学目的锻炼学生利用所学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处理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报表、利用会计信息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课程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序号 教学内容 时间安排 一 准备 4学时 二 建账 10学时 三 填制记账凭证 16学时 四 登账 8学时 五 六 七结账和对账 编制报表 总结4学时 10学时 4学时 合 计 56学时四、实训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二章 单项模拟实训第一节 账户和复式记账第二节 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第三节 记账凭证填制和汇总第四节 会计账簿设置和登记第五节更正错账第六节成本计算第七节会计报表编制第八节第三章综合模拟实训第一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第二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第一章会计模拟实训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识证能力、制证能力、登账能力和编制会计报表以及经济活动分析能力。
通过会计模拟实训,加深对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二、会计模拟实训的一般要求(一)会计模拟实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教师要认真负责,对每次实训要做到有计划、有控制、有指导、有实训成绩、有实训讲评。
教师对实训课要像上正课一样,不得(二)对学生的要求包括道德要求和技术性要求两个方面。
1.(1)(2)(3)学生在进行会计模拟实训时,态度要端正,目的要明确,作风要踏实,操作要认真,以一个会计人员的身份参和实训。
2.(1)(2)会(3)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填制(编制)(4)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填制除按规定必须使用红墨水书写外,所有文字数字都应使用蓝(黑)墨水书写,不准使用有铅笔和圆珠笔(除复写凭证外)(5)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操作出现错误,必须按规定方法进行更正,不得涂(6)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须及时整理立卷,编制目录,装订成册,三、会计模拟实训的步会计模拟实训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准备阶段、实训操作阶段和总结阶段。
(中级会计)基础会计学习指导书1.2练习题1.2.1名词解释1.会计目标2.受托责任观3.决策有用观4.管理活动论5.信息系统论6.会计职能7.会计假设8.会计主体9.持续经营10.会计分期11.货币计量12.会计对象13.资金运动14.资金循环15.资金周转1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7.可靠性要求18.相关性要求19.可理解性要求20.可比性要求21.实质重于形式要求22.重要性要求23.谨慎性要求24.及时性要求1.2.2判断题对下列各题的正误进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是专职会计人员的出现。
()2.财务会计主要承担向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提供企业相关信息的责任。
()3.在诸多环境中,对会计各发展阶段都具有普遍影响作用的是经济环境。
()4.2006年我国颁布39项会计准则,表明与国际准则实现了全面趋同。
()5.经济环境会影响会计的发展,但会计对经济环境不具有影响作用。
()6.会计目标是近代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
()7.在会计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会计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8.会计对交易和事项的管理主要是价值形式的管理。
()9.在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中,监督职能是其最基本职能。
()10.会计假设也称会计基本前提。
()1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适用于非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确认、计基和报告。
()12.会计对象是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内容。
()13.一般认为,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14.企业筹集的资金最初都是以货币资金形态进入企业的。
()15.对企业的资金筹集阶段可划分为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具体过程。
()16.与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动情况相比,产品生产企业的资金运动不体现为循环与周转方式。
()17.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最终又回复到货币资金状态的过程称为资金周转。
()18.资金运动的增值部分是企业实现的利润。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会计原理学习指导书篇一:会计学基础学习指导书会计学基础学习指导书上海水产大学经贸学院会计教学点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会计学基础》(也称《基础会计学》或《会计学原理》)是上海水产大学经贸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对于会计、金融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课程后,还要进一步学习会计学科的后续课程。
对于其他专业(学习本课程后,不再学习会计学科的后续课程)来说,本课程则称为《会计学》。
这门课程选用上海水产大学经贸学院会计教学点编写(杨德利老师主编)的《会计学基础教程》为教材,它是会计学的启蒙教材。
《会计学基础教程》共设十二章,其结构和内容见下表。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力求使学生们通过学习,理解会计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不再学习本课程后续课程的学生们来说,学习本课程后,也能对会计学有所认识和了解,将有益于他们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二、学习要求学习本课程,应该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要求理解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特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
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对于学习本课程内容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但是,这些问题,大多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开始时先一般了解,随着课程内容的学习,从相互联系中逐步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要求掌握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到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一整套会计核算方法,特别要在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既要懂得应该怎样做,又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注意方法当中也有理论问题。
会计学基础学习指导书上海海洋大学经管学院会计系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会计学基础》(也称《基础会计学》或《会计学原理》)是上海海洋大学经管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对于会计、金融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课程后,还要进一步学习会计学科的后续课程。
对于其他专业(学习本课程后,不再学习会计学科的后续课程)来说,本课程则称为《会计学》。
这门课程选用上海海洋大学经管学院会计系编写(杨德利老师主编)的《会计学基础教程》为教材,它是会计学的启蒙教材。
《会计学基础教程》共设十二章,其结构和内容见下表。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力求使学生们通过学习,理解会计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不再学习本课程后续课程的学生们来说,学习本课程后,也能对会计学有所认识和了解,将有益于他们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二、学习要求学习本课程,应该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要求理解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特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计量、会计属性等基本理论问题。
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对于学习本课程内容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但是,这些问题,大多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开始时先一般了解,随着课程内容的学习,从相互联系中逐步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要求掌握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到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一整套会计核算方法,特别要在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既要懂得应该怎样做,又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注意方法当中也有理论问题。
3.要求结合各种方法的学习,掌握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的基本技能,包括记账、结账、对账、错账更正、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等有关技能。
基础会计学课程学习指导资料一、课程概述会计学是现代企业管理所必需的核心基础,是企业财务决策的基础和核心。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学生将学习使用主要的会计工具,包括财务报表和会计方程式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熟悉会计方程式和它的应用;3. 掌握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和结构;4. 能够使用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决策。
三、课程内容1. 会计基础概念- 会计的定义和目的-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财务报表的作用和分析方法2. 会计方程式-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会计方程式的构成和变化- 会计分录的编制和使用3. 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解读- 损益表的结构和解读-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解读4. 财务分析- 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应用- 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 在课堂上讲解相关概念、知识点和原则; - 突出会计方程式和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应用。
2.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交流观点;- 借助课程案例和实际数据进行案例分析。
3. 课程作业- 帮助学生巩固课程知识和技能;-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4. 实践教学- 通过企业实训和参观,提高学生对实际财务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五、考试形式本课程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主要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分析题。
考试内容涉及到本课程全部知识点,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学习建议1. 认真听讲,不要缺课;2. 学会合理分配时间,认真完成课后作业;3. 多思考问题,善于与同学探讨;4. 借助电子图书馆、网络资源等自主学习;5. 积极参加课程实践教学活动。
七、结语由于会计是管理的核心,因此掌握基础会计学是现代管理相关学科的必备条件,也是学习和实践财务管理最基本的前提。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引导学生深化思考角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训指导手册系部名称:(宋体五号,固定值18磅,下同)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计划学时:适用专业: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实验一记账凭证模拟实验一、实验性质与课时安排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4课时二、实验目的掌握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各种记账凭证的方法;熟悉收、付、转各种记账凭证的格式及适用范围。
三、实验要求熟悉审核记账凭证的基础要求,掌握审核的方法,加强对记账凭证的合理性、完整性、技术性的审核,对审核的记账凭证能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四、实验内容审核原始凭证;填制收、付、转记账凭证;审核收、付、转记账凭证。
五、实验资料(一)东方公司2010年11月30日总分类账户及明细账户余额东方公司2010年11月30日总分类账户及明细账户余额总账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明细账数量西海大华合计甲材料530T乙材料500T单价10001500借方金额总账7000短期借款400000应付账款6300090000153000应交税费530000应付利息750000长期借款明细账数量光明新阳合计单价贷方金额50000080000500001300009000020000800000合计库存商品A产品3000600B产品2000300合计固定资产1280000实收资本1800000盈余公积600000本年利润2400000累计折旧7000000400000070000030000002000000( 合计11240000 合计 11240000(二)该公司 2010 年 12 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2 日,接受三江公司投入的货币资金 500 000 元,存入银行。
2、3 日,向光明公司购入甲材料 200 T ,单价 1000 元,乙材料 100 T ,单价 1500 元,增值 税率为 17%,同时发生运杂费 30 000 元,以存款支付价、费款和税款,料未到。
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自学指导书一、课程编码及适用专业适用专业:08工商管理(本函)、08财务管理(专科)、08会计电算化(专科)、08经济管理(专科)二、课程性质基础会计是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是会计系列课程当中的第一门课程,也是会计学的启蒙课程,主要讲授会计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业务技能。
包括:会计的概述、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掌握更高层次的会计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基础会计》主要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是各专业会计学或会计学各分支的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任务,及其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理解并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的相关理论、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及其具体运用;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具体要求,明确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其执行程序;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了解会计工作组织的有关内容及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等等。
为后续专业会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学期的《基础会计》学习,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三基”,以便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基”即指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了更好的掌握基础会计的精髓,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深刻理解并逐步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准则;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目的和任务。
(二)掌握会计方程式和会计的平衡理论;复式记账原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存货盘存和财产清查方法;成本计算方法;财务报表。
(三)熟悉并掌握会计循环理论,会计从分录、过账、试算、调整到结账、编表的全过程及其基本操作技能。
《基础会计学》课程学习指导手册课程组:孟祥霞贝洪俊白玉华程洋徐玲2011年8月8日《基础会计学》课程改革教学大纲《基础会计学》课程改革教学大纲(Basic Account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代码:1A10645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法授课对象:会计学专业课程负责人:孟祥霞授课教师:贝洪俊、白玉华、程洋、高健、李成艾、徐玲学时:64学分:4理论讲课学时:48小班讨论学时:16学时自学学时:16学时课外学时:18学时实验学时(课外):16学时教材名称及主编姓名:《基础会计》,陈国辉、迟旭升主编辅助教材:《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会计学科的起点,是会计学入门的向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第1章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现代会计、会计目标、要素、会计职能作用,会计准则等概念,初步建立现代会计基本概念体系,从而具备会计入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会计学科体系及其分支,一般了解会计的基本方法及方法体系,初步了解会计工作特别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程序;理解:现代会计的基本涵义、目标和一般内容,以及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掌握各个会计要素的基本涵义,掌握会计要素项目以及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会计的产生。
(2)会计的发展。
(3)现代会计的涵义。
2.会计的目标与会计要素。
(1)会计的目标。
(2)会计对象。
(3)会计要素。
3.会计的职能作用。
(1)会计对经济过程的反映职会计信息系统职能。
(2)会计对经济过程的监督职能。
4.会计准则。
(1)会计准则的意义和作用。
(2)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基础知识点推荐书目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会计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推荐一些经典的会计基础知识书籍,帮助读者打下坚实的会计基础。
1. 《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 by 林林. 这是一本经典的财务会计教材,内容详实、深入浅出。
林林教授在书中系统阐述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操作规范,并通过大量实例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会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2.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 by 王王. 此书是一本经典的管理会计教材,涵盖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实践。
王王教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用管理会计的方式来评估企业的绩效、制定预算和做出决策。
3. 《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 by 张张. 作为成本会计领域的权威,张张教授将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得非常透彻。
这本书特别适合对成本会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成本会计的相关知识。
4.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by 李李. 对于那些想了解和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必备的参考资料。
李李教授详细讲解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各项要求和指南,并通过实际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这些准则。
5. 《税法》(Taxation) by 吴吴. 税法是会计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对于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来说尤其重要。
吴吴教授在这本书中非常系统地讲解了税法的基本原理和税务规定,并通过大量实例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税法知识。
以上推荐的五本书籍涵盖了会计领域中的基本知识点,分别关注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税法等重要内容。
这些书籍内容丰富、观点独到,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使用。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会计学基础》课程学习指导书陈琪编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用*号注明重点章节)模块一会计概述一、学习目标理解会计的涵义,理解会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了解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二、学习内容1-1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2 会计的职能与作用1-3 会计的内容1-4 会计的涵义1-5 会计核算方法三、本章重点、难点会计的涵义、职能与作用四、建议学习策略以课件学习为主,辅之以课程指导书五、习题(一)名词解释:1、会计(二)简答:1、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2、会计的作用是什么?3、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模块二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一、学习目标1、理解会计循环的定义与步骤。
2、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
3、了解会计各要素的具体内容。
4、能解释会计基本等式。
5、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6、掌握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分类。
7、掌握账户的概念。
8、正确识别账户的基本结构。
9、明确会计科目与账户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0、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11、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12、能熟练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
二、学习内容2-1 会计循环2-2 交易、事项与会计要素2-3 会计等式2-4 交易、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分析2-5 会计科目与账户2-6 账户的结构2-7 复式记账原理2-8 会计分录三、本章重点、难点会计循环、会计六要素的概念、特点、包含的内容、会计平衡公式、会计科目的内容、账户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解、会计分录的编制。
四、建议学习策略以课件学习为主,辅之以课程指导书五、习题(一)名词解释:1、会计循环2、资产3、负债4、所有者权益5、收入6、费用7、利润8、账户9、会计科目 10、复式记账法(二)简答:1、什么是会计循环?它包括哪些具体步骤?2、什么是会计恒等式?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它有什么影响?3、什么是复式记账法?它有什么优点?4、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模块三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一、学习目标1、掌握会计凭证的定义和分类。
1.2 练习题1.2.1 名词解释1.会计目标 2.受托责任观 3.决策有用观4.管理活动论 5.信息系统论 6.会计职能7.会计假设 8.会计主体 9.持续经营10.会计分期 11.货币计量 12.会计对象13.资金运动 14.资金循环 15.资金周转1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7.可靠性要求 18.相关性要求19.可理解性要求 20.可比性要求 21.实质重于形式要求22.重要性要求 23.谨慎性要求 24.及时性要求1.2.2 判断题对下列各题的正误进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是专职会计人员的出现。
()2.财务会计主要承担向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提供企业相关信息的责任。
()3.在诸多环境中,对会计各发展阶段都具有普遍影响作用的是经济环境。
()4.2006年我国颁布39项会计准则,表明与国际准则实现了全面趋同。
()5.经济环境会影响会计的发展,但会计对经济环境不具有影响作用。
()6.会计目标是近代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
()7.在会计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会计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8.会计对交易和事项的管理主要是价值形式的管理。
()9.在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中,监督职能是其最基本职能。
()10.会计假设也称会计基本前提。
()1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适用于非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确认、计基和报告。
()12.会计对象是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内容。
()13.一般认为,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14.企业筹集的资金最初都是以货币资金形态进入企业的。
()15.对企业的资金筹集阶段可划分为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具体过程。
()16.与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动情况相比,产品生产企业的资金运动不体现为循环与周转方式。
()17.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最终又回复到货币资金状态的过程称为资金周转。
()18.资金运动的增值部分是企业实现的利润。
会计学基础学习指导书上海水产大学经贸学院会计教学点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会计学基础》(也称《基础会计学》或《会计学原理》)是上海水产大学经贸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对于会计、金融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课程后,还要进一步学习会计学科的后续课程。
对于其他专业(学习本课程后,不再学习会计学科的后续课程)来说,本课程则称为《会计学》。
这门课程选用上海水产大学经贸学院会计教学点编写(杨德利老师主编)的《会计学基础教程》为教材,它是会计学的启蒙教材。
《会计学基础教程》共设十二章,其结构和内容见下表。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力求使学生们通过学习,理解会计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不再学习本课程后续课程的学生们来说,学习本课程后,也能对会计学有所认识和了解,将有益于他们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二、学习要求学习本课程,应该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要求理解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特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
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对于学习本课程内容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但是,这些问题,大多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开始时先一般了解,随着课程内容的学习,从相互联系中逐步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要求掌握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到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一整套会计核算方法,特别要在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既要懂得应该怎样做,又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注意方法当中也有理论问题。
3.要求结合各种方法的学习,掌握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的基本技能,包括记账、结账、对账、错账更正、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等有关技能。
三、学习方法学习本课程应该着重掌握以下几个学习环节:1.预习环节——听课以前,对教材进行预习。
这门课程有些内容自己阅读可能有些困难,预习要记下难点,听课时可带着问题学,把注意力集中在疑难问题上。
2.听课环节——认真听课,着重理解讲授的内容。
讲课采取重点讲授方式,主要讲重点、难点,着重帮助同学们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把注意力集中在讲授的体系结构、主要论点、必要的解释和补充、以及对教材中有关图表、实例的解说等方面,并适当做一些笔记,以便课后复习。
3.复习环节——认真阅读教材,系统进行复习。
授课时数有限,讲授的内容只能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复习时要通读教材,精读重点、难点。
由于同学们是初学会计,许多内容、概念都是第一次接触,要反复阅读教材才能领会,有的还要结合习题(作业),才能悟出其中道理,有的还要把有关章节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才能作到融会贯通。
4.习题(作业)环节——独立完成习题(作业)。
《会计学基础》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业务技术方法。
要掌握这些方法,除了阅读教材以外,还要动手做作业,尤其是业务题。
只有会做了,才算真正理解。
能独立完成作业,学习就比较巩固了。
第二部分学习指导学习指导包括:1、学习要求和重点分析(有较大难度之处用★提示);2、应熟悉的基本概念;3、习题(五种题型:思考题、业务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学习要求和重点分析本章共设七节,概括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诸如会计的涵义、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以及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等。
学习本章,要求从总体上理解什么是会计,明确会计的对象,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了解会计发展简史、会计方法体系、会计法规体系、会计学科体系。
通过本章学习,能懂得会计的本质,提高对会计的认识。
本章重点分析:1.理解会计的涵义。
什么是会计?根据教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关于会计的定义,这个定义包含了会计的本质、特点、职能和总目标等4个基本点;(2)关于会计的本质,它是一种管理活动;(3)关于会计的特点(会计核算的特点),主要有3个;(4)关于会计职能,有两个基本职能。
(5)关于会计的目标,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掌握上述要点,就能对会计的涵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明确会计的对象。
教材对会计的对象分作两个层次阐述的:(1)会计的一般对象;(2)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项。
要明确会计的一般对象,更要明确会计要素。
★学习“会计六要素”时,应首先掌握每一会计要素的概念,再深入理解其特征及分类。
学习这一问题时,可对各项会计要素的含义和内容作一般了解,待学到后面章节内容,特别是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和会计报表内容时,再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3.★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教材阐述了4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基本假设),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先要明确这些前提条件;教材还阐述了13项一般原则,并将13项一般原则大体划分为3类,这些会计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规范。
由于理论性强,学习时先初步理解,以后随着学习的进度,应逐步加深理解。
学习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重点是理解各项原则的要求,以及权责发生制、配比、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谨慎性等原则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
例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存货在物价上涨时期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等,都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4.了解会计方法体系。
教材主要阐述了会计方法体系中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它由7种专门方法组成,这是初学会计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先了解这些方法的含义,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后随着后面有关各章的学习,再加深理解。
二、应熟悉的基本概念1.会计2.会计的核算职能3.会计的监督职能4.会计的一般对象5.会计要素(会计六要素)6.会计循环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4个基本假设)8.会计核算一般原则(13项一般原则)9.会计核算的方法(7种专门方法)10.会计法11.企业会计准则三、习题(一)思考题见教材P39,1—12。
(二)判断题1.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是同一概念。
(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 )3.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工作中做到谦虚谨慎,不夸大企业的资产.。
( )4.会计核算遵守一贯性原则,则必然也符合可比性的要求。
( )5.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 )6.会计的方法就是指会计核算的方法。
( )7.会计循环是指在一个会计期间依次连续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过程。
( )8.采用历史成本原则,物价变动时,也不得任意调整账面的历史成本。
( )9.最常见的会计期间是一个月。
( )10.持续经营前提为企业的财产计价和收益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 )(三)单项选择题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记录和计算B.核算和分析C.考核和分析D.核算和监督2.会计主要利用的计量单位是( )。
A.实物计量单位B.劳动计量单位C.货币计量单位D.工时计量单位3.会计的一般对象是( )。
A.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B.再生产过程中的部分经济活动C.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D.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4.会计主体对会计工作范围从( )上进行了界定。
A. 时间B.内容C.空间D.空间和时间5.划分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是( )。
A.配比原则B.权责发生制C.谨慎原则D.历史成本原则6.财产物资的计价原则是( )。
A.配比原则B.历史成本原则C.一致性原则D.权责发生制原则7.下列支出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 )。
A.设备购置费B.材料运杂费C.办公用品费D.产品销售费8.可比性和一贯性原则都是以( )原则为基础的。
A.相关性B.客观性C.及时性D.明晰性9.会计分期是从( )引伸出来的。
A.会计主体B.权责发生制C.会计对象D.持续经营10.( )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
A.可比性B.权责发生制C.配比D.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四)多项选择题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以下几项( )。
A. 历史成本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E.会计主体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会计核算B.会计计量C.会计决策D.会计监督E.会计预算3.会计核算的特点是( )。
A.反映已发生的经济业务B.主要利用货币计量C.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D.预测未来4.根据权责发生制,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的有( )。
A.本期实现的收入,并已收款B.本期实现的收入,尚未收款C.属于本期的费用,尚未支付D.属于以后各期的费用,但已支付5.根据收付实现制原则,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的有( )。
A.本期实现的收入,并已收款B.本期实现的收入,尚未收款C.属于本期的费用,尚未支付D.属于以后各期的费用,但已支付6.下列属于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是( )。
A.一贯性B.配比C.历史成本D.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E.真实性7.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有( )。
A.资产B.收入C.负债D.费用E.所有者权益8.四柱清册的”四柱”是指( )。
A.旧管B.新收C.实在D.开除E.存该9.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法规体系由( )组成。
A.会计法B.会计准则C.会计制度D.会计方法10.下列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是( )。
A.设置账户B.财产清查C.会计检查D.复式记账E.编制报表(五)参考答案判断题:⒈-⒉+ ⒊-⒋-⒌+ ⒍-⒎+ ⒏+ ⒐-⒑+单项选择题:⒈D ⒉C ⒊D ⒋C ⒌B ⒍B ⒎A ⒏B ⒐D ⒑C多项选择题:⒈BCDE ⒉AD ⒊ABCD ⒋ABC ⒌AD ⒍BCD ⒎ACE8. ABCD ⒐ABC ⒑ABDE第二章账户一、学习要求和重点分析从第二章开始,学习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
本章共设3节,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会计科目和账户,及其基本原理——会计等式。
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等式,以及会计事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以及科目的分类;掌握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和设置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
通过本章学习,为学习第三章复式记账打好基础。
本章重点分析:1.★理解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教材阐述了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中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会计基本等式,它反映了企业特定日期静态的财务状况。
学习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理解会计等式的含义,等式中各会计基本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