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析和修改病句
- 格式:ppt
- 大小:4.52 MB
- 文档页数:24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修改病句时了解病句的技巧有助于我们很好的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欢迎阅读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11.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如褒贬上、程度上、范围上有无不当;句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
这些往往诉诸直觉,语感好的人较容易察觉这一类毛病。
2.检查“主干” 保留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去掉句子的次要成分来检查句子的正误。
通过紧缩检查句子有没有残缺,主干搭配是否恰当。
3.检查“枝叶” 即检查附在主语、谓语、宾语上的各个修饰、补充的成分在搭配是有无问题,它们的排列是否恰当等。
句子的六种成分位置应牢记三句话:“句子主干主谓宾,定语常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除以上几种方法外,下面检查语病的“快捷方式”也是做题时必须掌握的:① 如果是单句,则应多从词语运用、语法结构、逻辑内容等角度思考;② 如果是单句中的判断句,则要检查主宾语搭配是否得当;③ 如果单句的附加成分较多,则应检查附加成分的顺序是否合理,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是否搭配;④ 如果句子中有并列成分,则应检查并列成分与中心成分能否完全搭配;⑤ 如果单句的谓语是有承接性的动词构成的并列短语,则应检查这个谓语的顺序是否恰当;⑥ 如果单句的主语位置出现了介宾结构,则应检查是否缺少主语。
⑦ 如果谓语后面是一个长宾语,则应检查是否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⑧ 如果是复句,则应检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是否准确,分句的顺序是否合理。
通过逐层分析,句子的毛病一般可查清楚了,至于修改,关键是对症下药。
常用的修改方法有补、删、换、调等。
成分缺的“补”,多余的、会导致结构混乱的“删”,不搭配的词语可“换”,语序不当的则“调”。
考题大多限制在只改动一处,只有找准病因才能找准这“一处”。
修改原则是“多就少改,不变愿意”,即在保留原意的条件下变动越少越好,而且改后不能出现新的语病。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辨析并修改病句几点具体的规律辨析病句的方法很多,比如语感审读法就比较实用。
语感审读法,就是在审读过程中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果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由考试情况看,为了省时高效地做题,可以采用快速搜寻相关的重点词语,因为这些词,可能就是语病的症结所在:(一)、并列词。
如和、与、及、或、同、跟以及顿号所在的地方等,这类词表明了句子内部有一部分成分是并列关系。
1、病句把不该并列的成分并列了。
A、我们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经典伦理的作用,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经典伦理”是种属关系,不能并列)B、青藏铁路将青藏高原和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皑皑的雪山、辽阔无边的草原等景观串联在一起。
(分类不当,去掉“和”)2、并列成分的先后顺序弄错了A、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要求全国各级法院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少年审判制度,充分发挥少年法庭的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应是“改革和完善”)B、据调查,当今中国,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正在通过电视、电影以及网络游戏等来认识人生,在其中形成有关善恶对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认和思考自己与这个社会的关系。
(应是先“思考”后“确认”)3、并列成分中的一些词语与其他的词语搭配不当A、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可以说“增加石油储备”、“建立石油储备体系”,但不可以说“建立石油储备”)B、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严肃处理”是通顺的,但如果说对“事件”进行“批评教育”就不通了。
)C、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只能“加快速度“,不能”加快规模“)D、这次在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西安宣言》,是在我国直接推动下产生的,它总结和凝聚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智慧。
病句辨析及其修改方法学习指导(一)考查目标1.中考对辨析病句的基本要求: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语病;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能从感情色彩、语言习惯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
2.中考对病句修改的基本要求: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修改;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应对策略:一、牢记修改病句四字诀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
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证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查。
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二、了解常见病句类型(病因)“成分残缺”、“用词不当”、“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累赘”、“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事理(逻辑)”、“前后矛盾”、“分类不当”等。
(后面分类型逐一学习)三、修改方法:增--------对“成分残缺”的句子,可增添字词,补全残缺成分。
换--------对“用词不当”、“搭配不当”“不合事理”、“表意不明”等的词语进行更换,使之合理。
调-------- 对“语序不当”的句子,可以调整语序,使之合理。
删------- 对“重复累赘”、“结构混乱”、“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逻辑)”、“分类不当”等的句子,可删去多余的字词。
四、病句辨析及其修改快速应对方法——抓标志改病句(一)抓否定词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使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往往会造成语病。
例1: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例1句中“不要”与“防止”并用,造成否定失当,表意正好相反。
辨析和修改语病辨析和修改语病辨析和修改语病《中考大纲》中规定:“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1、关联词的位置不当①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②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③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规律: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后面,如果两句话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则放在主语的前面。
2、多项定语的语序不当。
他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黄冈中学的语文老师。
正确次序:他是黄冈中学(领属性的)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动词短语)的优秀的(形容词)语文(名词)老师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表示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3、多项状语语序不当①从村庄到街道,从清晨到深夜,到处都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②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蒂诺维奇热情的交谈。
正确的次序是:许多记者昨天(时间)在新闻发布中心(处所)都(副词)热情地(表情态)同米卢蒂诺维奇(对象)交谈。
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词短语,②表时间的介词短语,③表处所的介词短语,④表语气的介词短语(副词),⑤表情态的词,⑥表对象的介词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词前。
4、分句的次序不当①可怜的小狗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满脸伤痕,这时它已无力叫唤了。
②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经过四个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
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①山坡上,听不见锹(qiao)镐声,也看不见人影走动,只有一对对焦急的眼光,在向山沟里张望。
(“眼光”是不能“张望”的,应改为“眼睛”。
)②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小学辨识8种类型修改病句要点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几种方法:(一)语感觉察法: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就、语意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干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逻辑分析法: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
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前言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一,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难度也可见一-般。
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3)重复多余(4)语序不当(5)句式杂糅(6)句意歧义(7)不合事理(8)用词不当修改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即增加字词、删去多余字词、调整字词顺序、更换字词。
无论用那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二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多就少改。
能力测试题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山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
B.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C.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能力测试题2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小李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经调查,某社区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120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到60人,正减少-一倍。
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1.修改病句的原则:(1)病因要查清在修改病句之前,先要查清句子究竟是什么毛病,所以面对一个病句,先要认真读几遍,再做进一步分析,只有确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2)修改尽量少修改病句时,要使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尽量少动、小改。
(3)原意必保留在修改病句时,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修改后句子的表达形式可以小有出入,但句意不能有丝毫改变。
2.辨析病句方法:(1)读句子,明确错误的类型。
(2)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3)理清枝叶,定语,状语,补语是否恰当。
(4)体味语境,看句子的语序是否合理,前后是否矛盾。
(5)弄清关系,复句要看关联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6)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来意思基础上修改,这是根本原则。
3.几种务必注意的病句类型:1.“是”和“成为”要小心,前后是否一回事。
“避免”“预防”“忌”“仿造”,看看是否说反了。
①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搭配不当。
应改为“北京的秋天”才对)②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要恼怒,二忌卧处不要当风,三忌不要吃得太饱。
(“三忌”与后面的“忌”矛盾)2.分数倍数要注意,减少不能用倍数;搭配介词要想清,是否意思有问题。
①今年增产50%,成本降低近两倍。
(“降低两倍”不通)②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3.“是否”“可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
双重否定表肯定,多用一个又否定。
①有没有意志是成功的关键。
(“成功”之前应加“能否”)②新旧体制交替,不免不出现管理漏洞。
(多了一个“不”,意思弄反了)4.习惯错用的词:“目的是为了”“大多以……为主”语意重复①美国对伊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的为了摧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目的”与“为了”重复)②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
(“以……为主”就含有“大多”的意思,属重复)“约……左右”“近……左右”“余……左右”“达……多(以上)”“超过……以上”表意矛盾③近一半左右的年青人不相信这个。
辨析并修改病句方法
一、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
例如: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用词不妥。
“不管”后面的词语一般要限于不好的情况。
可将“不管”改为“尽管”)
二、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主干为“品质浮现”,显然主谓搭配不当。
将“浮现”改为“出现”。
)
三、类比法
仿照所给的句子仿写一个相类似的句子看看是否有语病。
例如:
有利于培养团结互助精神,因为开展集体活动可以陶冶热爱集体,增强集体观念。
(句式杂糅。
“陶冶”和“增强”两词可删去其中的一个。
)
四、语意分析法
这是通过造句、填空等手段来分析句子常见毛病的一种方法。
例如:
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词序不对应。
“生产”应放在“这个县”之后。
)。
辨析和修改病句的方法一、辨析病句的方法辨析病句是修改病句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正确地辨析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病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快速而正确地辨析病句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语感审读法:语感是在长期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在做题时要调动语感,先从感性上察觉句子的毛病,看读起来是否拗口,然后再从语法、逻辑等方面分析比较,辨明病因进行修改。
2.换句类比法:如果读一个句子发现句子或句子的某一部分与语感发生冲突(感到别扭),而一时又说不出其错在哪里时,可以造几个与其结构类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分析,这样就比较容易判断该句子错在哪里了。
3.语法分析法: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准确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首先检查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清晰、合理;然后再依次检查成分的搭配、语序、用词等方面是否得当。
对于包含多个分句的复句,重点检查分句之间的关系、层次、句序是否合理,表意是否清晰;检查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配套,是否得当。
4.逻辑分析法:如果一个句子从语法上看不出什么毛病,就应再从逻辑、修辞方面检查,主要看它是否合乎事实、情理。
逻辑分析就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进行检查,看语句表达是否得当,句义关系是否合适;修辞方面要从修辞是否恰当,表意是否正确考虑。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1.语感察觉法:审读病句,可以从语感上察觉毛病,也就是说读时会觉得别扭。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出来,并据此进行修改。
2.提取主干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将句子进行缩句,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词语的搭配是否有毛病。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出来,并据此进行修改。
3.有的放矢法: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词语的修饰语过多,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使用多重否定词,可能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问题等。
因此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可重点进行辨析并修改。
辨析并修改病句“三大方法,八项注意”《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掌握六种病句类型,并要求考生“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应从容易出“毛病”的地方入手,对容易出“毛病”的地方要特别注重,我把它概括为“三大方法,八项注意”。
一、辨析并修改病句的“三大方法”判别病句的最简捷方法是语感审读法、语法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
1.语感审读法在病句分析过程中,我们能够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要再做比较,明辨原因,以便加以修改。
例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此句是病句。
2.语法分析法对于一个句子,我们能够通过度析句子中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看它们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①找主干。
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看是否搭配得当。
如果句子主干没有问题,就理应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
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准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
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3.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实行分析,这就是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如: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材的。
”①“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为“制造伪劣产品”;②“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去掉“凡是”,把“都”改为“大都”。
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八项注意”1.注意比较复杂的句子和长句子。
病句常常隐藏在较复杂的句子和长句子中间。
对于较复杂的句子和长句子,我们能够采用“去枝叶,留主干”的办法,看各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得当。
即使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辨析病句,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同时要熟悉语病常见设错类型,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
一、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1.语感审读法。
这种方法借助的是朗读中的节奏感。
进行语感审读时,要善于用疑问代词替代相关的内容,以便简化句子,眀析句子的结构,也就是要善于使用模糊读法。
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放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一句,一替代一读就会发现“防止‘什么’不再发生”是不合逻辑的。
又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一替代一读就会发现:“不管什么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怎样”显然不合习惯,“不管”应改成“尽管”。
2.主干枝叶梳理法。
这种方法就是对句子作结构分析,提取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多余,是否搭配得当;再分析修饰语(定、状、补)与中心语的关系,寻找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等等。
对于句子成分学得不好的同学,不必过分拘泥于成分。
主干枝叶梳理的目的是简化眀析句子,因此这样的同学可以先找出句中的结构助词“的”“地”,分析出句中的修饰限制成分,(此时可以分析句子修饰限制方面的问题)把它们忽略掉,然后再分析剩下的内容。
经过这样的剥离,句子也就相对简单了些,句子的毛病也就较明显了。
如“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一句,可以简化为“文件对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规定和说明”,其主干是“文件作了规定和说明”,可见没有残缺和赘余,也无搭配不当。
再看修饰、限制成分。
“对……问题”这一作状语的介宾短语没有毛病。
“从理论上和政策上”这一状语,孤立地看也没有语病。
但是,一旦把它与“详细”和“深刻”联系起来看,就发现前后不照应,搭配不当,应该把“理论”和“政策”互换位置,使前后照应,搭配恰当。
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用紧缩法即可发现“事情”与“完成”不搭配。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
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一、具体地说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几种方法:(一)、语感觉察法: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
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干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有的放矢法: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多重否定词,可能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问题;是非句中,可能会出现前后不对应的问题。
如:“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
”“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
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
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二、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语病: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没有主语,去掉“使”。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
(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教与学:判断修改病句的方法一、判断病句的方法(一)、紧缩法。
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
例如: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
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
例如: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
”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
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类比法。
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
例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例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中学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高效方法一、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分类学习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要想快速准确地辨析与修改病句,就要熟知这些类型,并结合例句进行分类学习。
二、了解各种类型病句特点,对症下药(一)成分残缺例句:我在屋里看书。
病因:主语残缺。
建议:删去“在”或“屋里”。
(二)成分赘余例句:这种不爱护公物道德行为,是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因:语义重复。
建议:“不爱护公物”改为“破坏公物”或删去“道德行为”。
(三)搭配不当例句:他经常抽出时间给同学们辅导作文。
病因:搭配不当。
建议:“抽出时间”改为“挤出时间”。
(四)用词不当例句:他做事很认真,从不马马虎虎。
病因:用词不当。
建议:“马马虎虎”改为“敷衍了事”。
(五)语序不当例句:他穿着洁白色衬衣和深蓝色裤子来参加会议。
病因:定语与中心语的语序不当。
建议:“洁白色”和“衬衣”互换位置。
(六)结构混乱例句:早晨起床后洗脸刷牙之后,再吃饭。
病因:杂糅。
应改为“起床后先洗脸刷牙,再吃饭”或“起床后先吃饭,再刷牙洗脸”。
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1.要仔细阅读句子,确定病因所在;2.弄清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检查是否搭配恰当;3.如果有多个病因,要分清主次,辨明重点;4.学会使用修改符号,规范地修改病句;同时注意保持原意。
经过这样的练习,同学们的语言感受能力、语法运用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另外还需要注意选择多种类型的典型句子进行训练,可以借助“修改符号”进行自批、互批、集体批等方法,培养语感,增强识别病句的能力。
还要加强练习,勤学苦练方能熟能生巧。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作文写完之后,要反复读,仔细改,尽量消灭病句。
还可以通过阅读书报、扩展阅读等方式积累经验、提高修养、增强语感,从而提升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
总之,要想提高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并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和实践。
常见病句辨析及病句修改技巧汇总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备考的重点之一。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的考点,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另一方面还要掌握一些辨析及修改病句的方法与技巧。
一、常见病句类型例析(一)、成分残缺或赘余(1)缺少主语例1: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分析:本句没有主语,应该去掉“通过”或是“对”。
(2)缺少谓语例2: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分析: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少宾语例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分析:应在“敢搏”的后面加上“的精神”。
(4)缺少宾语的中心语例4:“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分析:本句缺少了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意识”。
(5)成分赘余例5: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分析:“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去一个。
(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6: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分析: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动宾搭配不当例7: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分析: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把“的生活”删去。
(3)主宾搭配不当例8:秋天的香山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分析:“香山”不能是“季节”,应该把“季节”改为“地方”。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9: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分析:“聪明”不能修饰“手”,应该去掉“聪明”一词。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10: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分析:“能否”和“关键”不能搭配,把“能否”改成“想”,或把“要”改为“能否”。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例11: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