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代码优化
- 格式:pptx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69
软件测试与验收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 (2)1.1 制定目的 (3)1.2 适用范围 (3)1.3 定义与术语 (3)第二章软件测试概述 (3)2.1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3)2.2 软件测试的目的与原则 (4)2.3 软件测试的类型与级别 (5)第三章测试计划与管理 (5)3.1 测试计划的制定 (5)3.1.1 需求分析 (5)3.1.2 确定测试范围 (6)3.1.3 测试策略制定 (6)3.1.4 测试计划编写 (6)3.2 测试计划的执行与监控 (6)3.2.1 测试用例设计 (6)3.2.2 测试环境搭建 (6)3.2.3 测试执行 (6)3.2.4 测试问题跟踪 (6)3.2.5 测试进度监控 (6)3.3 测试计划的变更管理 (7)3.3.1 变更申请 (7)3.3.2 变更评估 (7)3.3.3 变更实施 (7)3.3.4 变更跟踪 (7)3.3.5 变更记录 (7)第四章测试用例设计 (7)4.1 测试用例的定义与分类 (7)4.2 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 (8)4.3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8)第五章功能测试 (8)5.1 功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8)5.2 功能测试的执行过程 (9)5.3 功能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报告 (9)第六章功能测试 (10)6.1 功能测试的基本概念 (10)6.2 功能测试的方法与工具 (10)6.2.1 功能测试方法 (10)6.2.2 功能测试工具 (10)6.3 功能测试结果的分析与优化 (11)6.3.1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11)6.3.2 功能优化策略 (11)第七章安全测试 (11)7.1 安全测试的基本概念 (11)7.1.1 安全测试的定义 (11)7.1.2 安全测试的目的 (11)7.1.3 安全测试的分类 (12)7.2 安全测试的方法与工具 (12)7.2.1 安全测试方法 (12)7.2.2 安全测试工具 (12)7.3 安全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报告 (12)7.3.1 结果分析 (13)7.3.2 结果报告 (13)第八章兼容性测试 (13)8.1 兼容性测试的基本概念 (13)8.2 兼容性测试的方法与工具 (13)8.2.1 兼容性测试的方法 (13)8.2.2 兼容性测试的工具 (13)8.3 兼容性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报告 (14)8.3.1 兼容性测试结果的分析 (14)8.3.2 兼容性测试报告 (14)第九章回归测试 (14)9.1 回归测试的基本概念 (14)9.2 回归测试的方法与工具 (15)9.2.1 回归测试方法 (15)9.2.2 回归测试工具 (15)9.3 回归测试结果的评估与报告 (15)9.3.1 回归测试结果评估 (15)9.3.2 回归测试报告 (15)第十章自动化测试 (16)10.1 自动化测试的基本概念 (16)10.2 自动化测试工具的选择与评估 (16)10.3 自动化测试脚本的开发与维护 (17)第十一章测试团队管理 (17)11.1 测试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17)11.2 测试团队的培训与技能提升 (18)11.3 测试团队的工作流程与协作 (18)第十二章测试结果验收与交付 (19)12.1 测试结果的验收标准 (19)12.2 测试结果的验收流程 (19)12.3 测试结果的交付与存档 (20)第一章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规范本组织/企业/项目(以下统称“主体”)的管理活动,保障主体合法权益,促进主体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特制定本手册/规定/办法(以下统称“本规定”)。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先不填)英文名称:Compiler Construction Principle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40+16/3.5授课对象: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编译程序的一般构造原理,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词法分析程序设计原理和构造方法。
各种语法分析技术和中间代码生成符号表的构造、代码优化、并行编译技术常识及运行时存储空间的组织等基本方法和主要实现技术。
它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 尤其是本课程的知识与计算机应用中很多领域有紧密联系与广泛应用。
了解与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将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和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能力。
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掌握构造编译程序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为培养计算机语言与大型应用程序的开发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理论上主要叙述语言和文法的形式定义、自动机理论、词法分析、语法和语义分析、优化和代码生成等环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此同时,通过上机实习构造简单语言的编译程序等编辑器使学生掌握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掌握形式语言理论与编译实现相关的基础概念, 了解与掌握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从形式语言理论的角度, 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程序设计语言及其与编译程序的联系。
做习题是理解课程中基本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方面, 要求学生认真做好习题, 并注意解题规范化。
学生也应重视配合教学, 做好上机实习。
教学内容:第1章编译程序概述(2学时)1、教学内容:1)什么是编译程序2)编译过程概述3)编译程序的结构4)编译阶段的组合5)编译技术和软件工具2、教学重点:编译程序的结构3、教学难点:编译程序的结构,以及每一阶段任务第3章文法与语言(6学时)1)文法的直观概念2)符号和符号串3)文法与语言的形式定义4)文法的分类5)上下文无关文法及其语法树6)句型的分析7)有关文法实用中的一些说明2、教学重点:与编译技术密切相关的一些术语和概念。
Excel-VBA基础入门教案第一章:VBA概述1.1 了解VBA的概念解释VBA的含义和作用介绍VBA与其他编程语言的区别1.2 VBA的应用场景展示VBA在Excel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讨论VBA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优势1.3 VBA的安装和设置指导学生安装VBA宏功能演示如何设置VBA的运行环境第二章:VBA编程基础2.1 VBA编程环境介绍VBA的编程界面和工具栏演示如何新建和使用模块2.2 变量和数据类型讲解变量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常用的数据类型及其使用方法2.3 常用操作符和表达式解释算术、比较和逻辑操作符的含义和用法展示如何使用这些操作符进行计算和判断第三章:VBA控制结构3.1 顺序结构讲解顺序结构的含义和作用演示如何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的宏3.2 选择结构解释选择结构的含义和作用展示如何使用选择结构根据条件执行不同代码块3.3 循环结构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类型演示如何使用循环结构重复执行代码块第四章:常用VBA函数4.1 数学函数介绍数学函数的作用和用法演示如何使用数学函数进行计算4.2 文本函数讲解文本函数的含义和用途展示如何使用文本函数处理字符串4.3 日期和时间函数解释日期和时间函数的概念和用法演示如何使用日期和时间函数获取当前日期和时间第五章:Excel对象和集合5.1 Excel对象模型介绍Excel对象模型的结构和主要对象演示如何使用对象模型操作Excel对象5.2 工作簿和工作表操作讲解如何创建、打开、关闭和复制工作簿和工作表演示如何使用VBA操作工作簿和工作表5.3 单元格操作解释如何选取、修改和格式化单元格展示如何使用VBA操作单元格数据和格式第六章:VBA代码调试技巧6.1 了解调试工具介绍Excel VBA开发工具栏中的调试工具演示如何使用调试工具进行断点设置、单步执行等操作6.2 使用错误处理结构讲解错误处理结构的概念和用法展示如何使用错误处理结构提高代码的健壮性6.3 常见错误类型及解决方法分析常见的VBA错误类型及其原因提供解决这些错误的常用方法和技巧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7.1 认识用户界面设计解释在VBA中创建用户界面的意义和作用介绍常用的用户界面设计工具和组件7.2 常用用户界面设计组件讲解标签、按钮、文本框等组件的属性和事件演示如何使用这些组件创建个性化的用户界面7.3 界面与代码的交互解释界面组件与VBA代码之间的交互原理展示如何通过用户界面组件控制代码的执行流程第八章:文件操作8.1 文件系统对象(FSO)介绍文件系统对象的概念和主要方法演示如何使用FSO进行文件和目录的操作8.2 文件读写操作讲解在VBA中进行文件读写操作的原理和方法展示如何读取和写入文本文件、Excel文件等8.3 实现文件操作实例提供文件操作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第九章:VBA高级应用9.1 数组和集合讲解数组和集合的概念、作用和用法展示如何使用数组和集合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9.2 递归算法解释递归算法的概念和特点演示如何使用递归算法解决实际问题9.3 动态对象创建介绍动态对象的概念和作用展示如何动态创建和使用对象第十章:综合实例开发10.1 实例简介介绍一个综合实例的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10.2 需求分析与设计分析项目的需求,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10.3 编码实现使用所学的VBA知识,编写代码实现项目功能10.4 测试与优化对项目进行测试,找出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错误根据测试结果对项目进行性能优化第十一章:Excel Add-In 开发11.1 Add-In 概念介绍解释Add-In 的含义和作用介绍Add-In 的类型及其应用场景11.2 创建和部署Add-In讲解如何创建自定义Add-In演示Add-In 的部署和安装方法11.3 Add-In 高级编程探讨Add-In 的高级编程技巧展示如何扩展Excel 功能和使用体验第十二章:VBA与外部数据交换12.1 了解外部数据交换解释VBA 与外部数据交换的意义和作用介绍常见的外部数据源及其应用场景12.2 使用ADO 连接外部数据讲解ADO (ActiveX Data Objects) 的概念和用法演示如何使用ADO 连接和操作外部数据源12.3 导入和导出数据讲解如何导入和导出数据的方法和技巧展示如何使用VBA 导入和导出Excel 数据第十三章:VBA网络编程基础13.1 网络编程概述解释网络编程的概念和作用介绍网络编程的基本技术和方法13.2 使用WinINet类讲解WinINet 类的作用和用法演示如何使用WinINet 类进行基本的网络操作13.3 实现网络数据获取探讨如何使用VBA 实现网络数据的获取展示如何应用网络编程技术获取网络数据第十四章:VBA安全性和权限管理14.1 了解VBA安全性解释VBA 安全性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VBA 安全性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14.2 宏和VBA代码的安全性讲解如何保护宏和VBA 代码的安全性展示如何防止宏和代码被篡改或滥用14.3 权限管理解释权限管理的概念和作用演示如何实现VBA 代码的权限管理第十五章:VBA编程最佳实践和技巧15.1 编程规范和习惯讲解编程规范和习惯的重要性介绍VBA 编程中的常见规范和习惯15.2 代码优化和重构解释代码优化和重构的概念和作用演示如何进行VBA 代码的优化和重构15.3 高效编程技巧探讨VBA 编程中的高效技巧和策略展示如何提高VBA 代码的执行效率和性能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Excel-VBA基础入门的相关知识,涵盖了VBA的概念、应用场景、安装和设置、编程基础、控制结构、常用函数、Excel对象和集合、代码调试技巧、用户界面设计、文件操作、VBA高级应用、综合实例开发、Add-In开发、外部数据交换、网络编程基础、安全性和权限管理以及编程最佳实践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练习题(绪论)一、选择题1.编译程序是一种常用的软件。
A) 应用B) 系统C) 实时系统D) 分布式系统2.编译程序生成的目标代码程序是可执行程序。
A) 一定B) 不一定3.编译程序的大多数时间是花在上。
A) 词法分析B) 语法分析C) 出错处理D) 表格管理4.将编译程序分成若干“遍”将。
A)提高编译程序的执行效率;B)使编译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提高目标程序质量;C)充分利用内存空间,提高机器的执行效率。
5.编译程序各个阶段都涉及到的工作有。
A) 词法分析B) 语法分析C) 语义分析D) 表格管理6.词法分析的主要功能是。
A) 识别字符串B) 识别语句C) 识别单词D) 识别标识符7.若某程序设计语言允许标识符先使用后说明,则其编译程序就必须。
A) 多遍扫描B) 一遍扫描8.编译方式与解释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执行速度的快慢B) 是否生成目标代码C) 是否语义分析9.多遍编译与一遍编译的主要区别在于。
A)多遍编译是编译的五大部分重复多遍执行,而一遍编译是五大部分只执行一遍;B)一遍编译是对源程序分析一遍就立即执行,而多遍编译是对源程序重复多遍分析再执行;C)多遍编译要生成目标代码才执行,而一遍编译不生成目标代码直接分析执行;D)多遍编译是五大部分依次独立完成,一遍编译是五大部分交叉调用执行完成。
10.编译程序分成“前端”和“后端”的好处是A)便于移植B)便于功能的扩充C)便于减少工作量D)以上均正确第二章练习题(文法与语言)一、选择题1.文法 G 产生的 (1) 的全体是该文法描述的语言。
A.句型B. 终结符集C. 非终结符集D. 句子2.若文法 G 定义的语言是无限集,则文法必然是 (2) A递归的 B 上下文无关的 C 二义性的 D 无二义性的3. Chomsky 定义的四种形式语言文法中, 0 型文法又称为(A)文法;1 型文法又称为(C)文法;2 型语言可由(G) 识别。
A 短语结构文法B 上下文无关文法C 上下文有关文法D 正规文法E 图灵机F 有限自动机G 下推自动机4.一个文法所描述的语言是(A);描述一个语言的文法是(B)。
第一章1、将编译程序分成若干个“遍”是为了。
b.使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2、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
a.源程序b.目标语言c.编译方法3、变量应当。
c.既持有左值又持有右值4、编译程序绝大多数时间花在上。
d.管理表格5、不可能是目标代码。
d.中间代码6、使用可以定义一个程序的意义。
a.语义规则7、词法分析器的输入是。
b.源程序8、中间代码生成时所遵循的是- 。
c.语义规则9、编译程序是对。
d.高级语言的翻译10、语法分析应遵循。
c.构词规则二、多项选择题1、编译程序各阶段的工作都涉及到。
b.表格管理c.出错处理2、编译程序工作时,通常有阶段。
a.词法分析b.语法分析c.中间代码生成e.目标代码生成三、填空题1、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目标程序。
2、编译过程通常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3、编译程序工作过程中,第一段输入是源程序,最后阶段的输出为标代码生成程序。
4、编译程序是指将源程序程序翻译成目标语言程序的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1、文法G:S→xSx|y所识别的语言是。
a. xyxb. (xyx)*c.x n yx n(n≥0) d. x*yx*2、文法G描述的语言L(G)是指。
a. L(G)={α|S+⇒α , α∈V T*}b. L(G)={α|S*⇒α, α∈V T*}c. L(G)={α|S*⇒α,α∈(V T∪V N*)} d. L(G)={α|S+⇒α, α∈(V T∪V N*)}3、有限状态自动机能识别。
a. 上下文无关文法b. 上下文有关文法c.正规文法d. 短语文法4、设G为算符优先文法,G 的任意终结符对a、b有以下关系成立。
a. 若f(a)>g(b),则a>bb.若f(a)<g(b),则a<bc. a~b都不一定成立d. a~b一定成立5、如果文法G是无二义的,则它的任何句子α。
a. 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必定相同b. 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可能不同c. 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必定相同d. 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但它们对应的语法树相同6、由文法的开始符经0步或多步推导产生的文法符号序列是。
第十章代码优化某些编译程序在中间代码或目标代码生成之后要对生成的代码进行优化。
所谓优化,实质上是对代码进行等价变换,使得变换后的代码运行结果与变换前代码运行结果相同,而运行速度加大或占用存储空间少,或两者都有。
优化可在编译的不同阶段进行,对同一阶段,涉及的程序范围也不同,在同一范围内,可进行多种优化。
一般,优化工作阶段可在中间代码生成之后和(或)目标代码生成之后进行。
中间代码的优化是对中间代码进行等价变换。
目标代码的优化是在目标代码生成之后进行的,因为生成的目标代码对应于具体的计算机,因此,这一类优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的机器,我们不做详细讨论。
另外依据优化所涉及的程序范围,又可分为局部优化、循环优化和全局优化三个不同的级别。
局部优化指的是在只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的基本程序块上进行的优化。
循环优化对循环中的代码进行的优化。
全局优化是在整个程序范围内进行的优化。
本章重点:局部优化基本块的DAG表示第一节优化技术简介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源程序是:P :=0For I :=1 to 20 doP :=P+A[I]*B[I];经过编译得到的中间代码如图10-1-1所示,这个程序段由B1和B2两个部分组成,B2是一个循环,假定机器按字节编址。
那么,对于这个中间代码段,可进行如下这些优化。
1、删除多余运算(删除公共子表达式)优化的目的在于使目标代码执行速度较快。
图10-1-1中间代码(3)和(6)中都有4*I的运算,而从(3)到(6)没有对I赋值,显然,两次计算机的值是相等的。
所以,(6)的运算是多余的。
我们可以把(6)变换成:T4 :=T1。
这种优化称为删除多余运算或称为删除公共子表达式。
2、代码外提减少循环中代码总数的一个重要办法是代码外提。
这种变换把循环不变运算,即其结果独立于循环执行次数的表达式,提到循环的前面。
使之只在循环外计算一次,上例中,我们可以把(4)和(7)提到循环外。
经过删除多余运算和代码外提后,代码变成图10-1-2。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代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中代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理解代码可读性、可维护性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程序代码。
3. 让学生了解软件工程中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能够对代码进行合理的模块划分和功能实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进行问题求解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软件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3. 提高学生代码调试和优化的能力,能够对现有代码进行有效的修改和完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编程、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对软件工程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软件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提高代码质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学生已掌握基本编程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软件工程课程内容。
课程性质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为未来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预设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代码规范与编程习惯:讲解代码书写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提高代码质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1章“编程规范与技巧”。
2. 编程语言基础:巩固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等)的基本语法,为后续代码编写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教材第2章“Python编程基础”或“Java编程基础”。
3. 模块化设计与实现:介绍模块化设计方法,引导学生对代码进行合理的模块划分。
教学内容:教材第3章“模块化设计”。
软件工程第10章软件开发环境在软件工程的领域中,软件开发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就像是一个为软件开发团队提供各种工具和资源的“大工具箱”,旨在提高开发效率、保证软件质量,并促进团队之间的协作。
软件开发环境并不仅仅是指一堆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的简单组合,它涵盖了从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编程语言、编译器、调试器,到项目管理工具、版本控制系统,以及团队协作平台等多个方面。
一个良好的软件开发环境能够为开发者提供舒适、高效的工作空间,让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解决业务问题和实现软件功能上。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编程语言和编译器。
不同的编程语言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 Python 在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表现出色,Java 在企业级应用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C++则常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的系统编程。
而编译器则负责将开发者编写的源代码转换为可执行的机器代码。
一个优秀的编译器能够优化代码,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同时还能提供丰富的错误提示和警告信息,帮助开发者及时发现和纠正代码中的问题。
调试器也是软件开发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程序出现错误时,调试器能够帮助开发者逐行执行代码,查看变量的值,设置断点,从而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
现代的调试器通常具有强大的功能,如条件断点、内存查看、线程调试等,大大提高了调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除了这些基础的工具,项目管理工具在软件开发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制定项目计划、分配任务、跟踪进度、评估风险等。
常见的项目管理工具如 Jira、Trello 等,提供了直观的界面和丰富的功能,使得团队成员能够清晰地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和自己的职责,有效地提高了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执行效率。
版本控制系统则是保障软件开发过程中代码一致性和可追溯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版本控制系统,开发者可以方便地对代码进行修改、提交、回滚等操作,同时还能够与团队成员共享代码,协同开发。
Git 作为目前最流行的版本控制系统之一,具有分布式、高效、灵活等优点,已经成为了软件开发领域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