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 格式:docx
- 大小:8.92 KB
- 文档页数:2
智能化: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一、智能化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
智能化是指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使得各种系统和设备具有感知、理解、推理、决策和执行的能力,从而实现对人类活动的高效支持和优化。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生产、交通、医疗、教育、金融等,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
在生产领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线更加自动化、精确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智能仓储系统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在交通领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交通系统更加安全、高效。
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减少人为驾驶错误,提高道路安全性;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调整信号灯时长,缓解交通拥堵。
在医疗领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疗服务更加精准、便捷。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教育领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公平、普及。
提高学习效果。
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它为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发展智能化技术,以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定义和概念在当今世界,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
智能化是指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手段,实现机器、系统或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扩展和辅助人类的认知、感知、决策、行动等智能活动的过程。
智能化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经济的效率和质量。
智能化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计算机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智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智能化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高中政治必修2听课笔记高中学生在听政治必修2课程过程中,要学会做好笔记整理,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政治必修2听课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2听课笔记(一)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75—7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5)“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特点【特别提醒】: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联邦制中的成员。
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民主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
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回答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答:(1)必然性: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2听课笔记(二)1、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P72—73其中,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全球化全球化定义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
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同时,全球化是个具有煽动性的词。
拥护者憧憬它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空前的进步和繁荣;批评者断言它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贫困、战争甚至文化灭绝。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及动力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工业文明的困境是全球化到来的一个前提,现代文明的危机中已经孕育着一个新的时代。
因为各种各样的危机把人们从现代工业文明的幻梦中惊醒,促使人们反思现有的文化模式,思考人类的未来。
以自然资源为基本要素的发展模式所造成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几乎把人类逼到了生存的绝境,人类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必然寻求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是不分国界的,发达国家尽可以把垃圾、化学废物等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但大气圈、水圈、自然风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人类的命运真可谓“风雨同舟”,人类只有联合起来共同解决面临的危机,才有可能渡过难关。
以扩张为特征的现代文明导致了极权主义,致使整个世界处于风险状态,导致了贫富分化,第三世界各国正在越来越深地陷入到贫困、疾病、战争和独裁暴政的泥潭之中。
这本身就构成了对和平生活的威胁,人们不得不担心:冲突,在今天比以往更加可能了。
人们推测可能会爆发两种形式的灾难:一种是环境灾难和生态大事故造成的全球性问题;另一种是国际冲突和地区性战争的后果,在这种灾难当中富裕国家也不可能不受冲击。
道法9下课堂笔记第一课同住地球村1.1开放互动的世界一、共同的家园二、放眼全球经济三、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1.2复杂多变的关系2、世界多极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3、国际交往新方式:4、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应对政策: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回顾历史,战争的危害有: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忘却。
战火导致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看到人们在战争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也看到核武2.2谋求互利共赢2)影响: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2、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原因: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④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2)意义:由中国首创的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①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③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④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③(做法转化,有利于+How)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各国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有利于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有利于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有利于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有利于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有利于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How)和目标是什么(What)?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②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③坚持合作共贏,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④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⑤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4、打造人类共同体,我们应该怎样做?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解读作者:郭晓雪王倩茹来源:《祖国》2016年第11期摘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中的某些因素进行了批判地继承。
对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而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解读有助于处理好人类主体与民族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方法论意义解读面对目前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马克思主义应当给予理论上的回答和关注。
对此,应该对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问题之间的沟通和对话进行加强。
虽然马克思并没有遇到目前的全球性问题,但他从全球的视野阐述了“世界历史”的重要思想。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人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历史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实的个人,因此,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认为,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普遍交往,才能获得全球的生产能力。
历史向世界逐渐转变的过程作为一种异化的过程与人保持对立,同时,这个过程也为个人能力和个人关系的全面、普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世界历史是在人的主体化和异化的互动、普遍性的交往、普遍性的个人互动中,逐渐从低级推进到高级。
(二)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在马克思眼中,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工业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生产力运动的结果。
大工业的出现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分工现象,这种分工会接着引发商品交换范围扩大的现象,使商品交换逐渐扩展到世界范围内,形成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连为一体,最终形成世界历史。
(三)世纪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种新文明的形成过程世界历史的形成既是精神活动世界化的过程,也是经济活动世界化的过程。
世界历史的形成标志着新的文明形态的建立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
在世界历史中,资产阶级使乡村服从于城市,农业服从于工业。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开始在世界各地奔走,四处开辟市场,将消费和生产逐渐变得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2、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3、20世纪末什么使世界像一个地球村:
4、信息技术的核心:
5、将世界经济编织成一个整体,有力地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全球化的是:
6、经济全球化的前提和基础:
7、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8、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本原因:
9、克服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的关键和根本途径:
10、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全球性问题有
哪些?(举两例)
11、欧盟的性质:
12、欧盟的前身:
13、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14、联合国的宗旨:
15、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
16、制定世界市场上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性的规则的是:
17、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是:
18、中国何时加入世贸组织;。
1、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2、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3、20世纪末什么使世界像一个地球村:
4、信息技术的核心:
5、将世界经济编织成一个整体,有力地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全球化的是:
6、经济全球化的前提和基础:
7、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8、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本原因:
9、克服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的关键和根本途径:
10、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全球性问题有哪些?(举两例)
11、欧盟的性质:
12、欧盟的前身:
13、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14、联合国的宗旨:
15、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
16、制定世界市场上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性的规则的是:
17、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是:
18、中国何时加入世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