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33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化验室管理制度1 每次实验须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时间与组别,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须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2 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肃静3 实验时小心子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试管或者瓶子不慎打破皮肤损伤或者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处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切勿迟延4 使用酸碱时一定要按操作要求进行5 实验过程中,切勿使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物品接近火源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者沙土掩盖灭火必要时用灭火器6 使用显微镜或者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殊爱护对消耗材料和物品等要力求节约,用完后放回原处7 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用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擦净案面, 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者其他地方,可用百分之三来苏尔液或者百分之五石炭酸液覆盖半小时后擦去,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凡带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棒等)在洗涤前须浸泡在百分之三来苏尔液中进行消毒8 禁止使用化验室内任何器皿盛装食品9 禁止在化验室内吃东西和吸烟10 遵守用电规章11 每日工作先后应认真检查水电煤气门窗等的安全12 做检验记录,认真填写检验结果报告,对检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或者负责人汇报,以便指导生产化验室职责1 做灭菌效果检验记录,协助生产制订一套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案,确保生产卫生2 对采购原料辅料进行验收,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投入使用或者生产加工3 做好水质余氯水质微生物的检测,以免不洁净的水污染食品4 对生产所用的工器具案面工人所用的围裙套袖生产车间的空气更衣室的空气内包装物进行严格的检测,以免这些表面对产品造成污染5 每天对成品和半成品进行严格的检测,做好检验记录,认真填写检验结果报告,对检验工作中发现铁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或者负责人汇报,以便指导生产6 负责检验检测实验设备的校准,维护和控制,严格控制保证各项测试数据的正确可靠可信7 贯彻国家企业待业标准,提高产品的技术检测水平8 接受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产品的技术检测水平9 整理保存化验室的各种检测记录,保证其完整性正确性及可追溯性10 协助经理对各部门进行质量审核并验证其整改效果化验室取样技术要求化验室取样技术要求总的是无菌操作无菌是指取样过程中避免因操作而致的人为污染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盛样品的容器在最初进入加工区之前应当被预先标识,如样品号取样日期取样人等人员取样用的服装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包证采集者没有污染到产品或者食品二:取样工具设备包括取样用的干冰或者湿水取样用的盒子或者制冷皿灭菌容器取样工具灭菌手套无菌棉拭子灭菌全包装袋子都有必须事前落实好,确保无菌,以免在采集过程中污染食品三:取样场所及样品的性状一)成品半成品原料及辅料的取样1:样品为半固体或者单冻时1)取样地点为无菌车间和冷库时,先用75%酒精把手原内包装剪刀消毒,用酒精灯灼烧剪再用灭菌的内包装袋反手取样品,再用封口机封口即可,如果样品为虾蟹可包装两层2)如果在露天或者非无菌环境时取样全过程要在酒精灯下操作,其它操作要求同1)2:样品为块冻时1)取样地点为冷库或者无菌车间时,用75%的酒精把手锯进行消毒,再把锯在酒精灯下灼烧,然后在无菌的案面上取下待检样,放入灭菌的内包装中封口2)如果在露天或者非无菌环境时取样全过程要在酒精灯下操作其它操作要求同1)3:样品为流体时1)取样地点为冷库或者无菌车间时先用75%的酒精把勺子剪刀原包装进行消毒,再把勺子在洒精灯下灼烧,凉后剪开原包装,用勺子取所需的样品入无菌袋内封口2)当取样地点为露天或者非无菌环境时,全取样过程要在酒精下进行,其他方法同1)二)在无菌车间取水样时,要先用75%的酒精擦试水龙头,再用酒精灯灼烧水龙头,打开水龙放水5 秒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无菌瓶子取水样无菌室操作程序及要求1 接种检样前要做以下准备工作:1)将台面地面消毒(千分之三的来苏尔),再清洁2)将所有要用的灭菌玻璃器皿灭菌培养基等摆放好3)要备好酒精灯酒精棉球(75%95%)定量吸球等4)准备完毕打开紫外线灯,消毒30 分钟2 带检样进入无菌室,换鞋更衣戴帽进入后不可随便进出手用75%酒精消毒后再进行样品的称量均质操作等操作接种时要用吸耳球吸样,不可用口直接吸若无均质器则用灭菌剪刀(擦拭95%酒精后通过灼烧消毒)最大可能的将样品剪碎做样时在旁边要放有一条沾有消毒水的毛巾,当样液不当心溅出时可以即时擦拭做样时要把标识清晰:测样的编号稀释倍数,以免发生化验室事故工作完毕后对台面地面进行消毒(千分之三来苏尔),再清洁打扫完毕后打开紫外线灯灭菌30 分钟化验室洗涮消毒灭菌操作要求1 没用过的玻璃器皿有清洗后要用弱酸浸泡30 分钟,再用洗洁精清洗干净2 玻璃器皿洗干净时在表面既无应有水珠滴下,也不应该有水流流下,而应是形成一层透明水膜3 用过的所有带菌的工器具能灭菌的都应放入菌锅中12130 分钟灭菌后再清洗干净不能高压灭菌的应先用500PPM 的次氯酸钠浸泡4 小时后再清洗干净4 洗净后的玻璃器皿用牛皮纸所好后放入干燥灭菌箱中1602 小时灭菌备用5 培养基灭菌应注意含糖的培养基与不含糖的培养基不能一同灭菌,含糖的培养基11520 分钟灭菌,不含糖的培养基12115-20 分钟灭菌6 有些培养基不能高温灭菌,只能煮沸灭菌,有些培养基成份不能加热,要在50-60 时加入,一定要注意7 高压灭菌锅在使用前要先加水,水位达到三个小支架处即可,使用时要先排汽,当热汽平行排出时才可关闭排汽阀进行灭菌,灭菌完毕后,要等压力达到0 时,打开排汽阀排汽后开锅检验记录的填写的要求1 要认真正确的填写各种表格2 表格的使用格式要与检验方法相吻合,如水质表面样品的检验等不能使用成品检验的表格3 每项检验都应有原始检验记录,且应保存在实验室,向厂内有关部门报告时,可用检验报告单一个项目检验数个样品时,在报告单上可列出最低数和最高数向检验检疫部门提供结果报告时同样报告单要表述准确,报告单与原始记录的检验结果应一致4 要有取样记录,对样品编号要有描述5 记录不能有过多涂改,检验人审核人要签字检验注意事项1 培养基要配制要严格按照要求配制2 显微镜的使用:观察前可先将被检物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干燥后在玻璃片上滴一滴香柏油,用油镜观察,使用要先用擦镜纸擦掉香柏油,再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净,并随即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3 高压灭菌锅的使用一定要按要求操作,以免灭菌不充分,或者损坏设备,或者发生危(wei)险事故4 当有可疑菌落需进一步验证时,操作一定要心,操作完毕后要反复洗手,用50PPM 的消毒液擦拭案面地面,半小时后再用清水擦洗干净,在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动头脸等地方,以免致病菌散播5 不能在化验室吃东西,以免被致病菌侵入不合格产品的控制对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化验室应协同有关部门(不合格品发生的车间和部门) 进行评价和处理,对未分析原因查清责任并提出纠正措施的不合格产品均不得随便处置如发现不合格产品,首先应查找原因,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纠正措施不合格产品含各个环节浮现的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控制步骤为:判定记录标识隔离处理不合格产品的处置方法有:返工拒收长期冷冻改做他用销毁1 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2 对原料拒绝接受3 对于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略有超标的产品冷冻六个月以上,使其符合要求4 对于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超标严重,以及检出其他致病菌的产品则要销毁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及处理措施:1 产品原料本身所带有的,拒收原料2 辅料不合格,拒收辅料3 车间密封不好,密封好车间4 表面样品消毒不彻底,如因消毒时间不够的要加长消毒时间,如因气温升高,则要降温的同时缩短消毒间隔时间5 工人入厕后消毒不彻底,则要加强工人的卫生观念和卫生班的监督力度6 污染产品则要对水进行处理或者更换水源。
检测仪器、设备校准作业指导书1.目的和范围1.1规范本公司检测仪器和设备校准准则,确保检测仪器和设备精度,进而保证产品质量。
1.2 适用所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检测仪器,包含监控装置。
2.定义:2.1 外部校验设备:量块、高度仪、投影仪、耐压测试仪、扭力计、螺纹环规、数显千分尺、推拉力计、稳压仪、标准压力表、百分表、数显温度表、数显多用表、示波表、功率分析仪、电流互感器、弹簧测试仪、MicroVu,其它不能内校仪器。
2.2 内部校验设备:电流连续性检测、耐高压测试夹具、辅助测试系统、气压表、电子称等。
3.职责3.1 计量工程师3.2计量员4.授权4.1 质保经理5.程序5.1 品保部负责制定全公司《检测仪器检定一览表》,以作为校准的依据。
5.2 外部校验:5.2.1由计量员定期查看(每三月一次)外部仪器状态,将到期仪器送国家级仪器鉴定中心校验。
5.2.2 经国家级仪器鉴定中心判定OK之仪器,由计量员将鉴定合格标签贴在仪器上,鉴定证书存档并认可,作好相应记录。
5.2.3 经国家级仪器鉴定中心判定NG之仪器,由计量室认可,标识不合格标签,并对鉴定不合格仪器作好相应处理(特殊情况如仪器维修或报废需报经理处理),并作好记录。
5.2.4 对维修后之仪器,需再送国家级仪器鉴定中心鉴定,校验步骤再依5.2.2,5.2.3执行。
检测仪器、设备校准作业指导书5.3内部校验:5.3.1用标准器、或通过国家计量机构检定的量规仪或已受控设备去试验需校验设备、器具的相关特性参数,若试验数据相符合则判定被校验的设备、器具合格,若试验数据不符合则判定被校验的设备、器具不合格。
5.3.2用内部检定合格的金件样品去试验需校验的设备系统,需校验的设备系统应根据金件样品所示状态显示相应状态,如灯亮或Fail或Pass。
5.3.3 若检验合格则贴内部校验合格标签,并注明下次校验日期,同时填写校验记录。
5.3.4若检验不合格则出具不合格证明,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a报废。
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SDKJC/ZDS01-2019版本号:第二版编写:李德跃审核:批准:受控章:2019-10-6发布2019-10-6实施目录第一部分操作规程 (1)振筛机操作规程 (2)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3)电热恒温干燥箱操作规程 (4)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操作规程 (5)数控多功能电动击实仪操作规程 (6)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操作规程 (7)液压脱模器操作规程 (8)CBR-1 承载比试验仪操作规程 (9)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10)洛杉矶隔板式磨耗试验机操作规程 (11)砂当量试验仪操作规程 (12)摆式摩擦系数测试仪操作规程 (13)加速磨光机操作规程 (14)冲击试验仪操作规程 (15)细集料棱角性测试仪操作规程 (16)自动岩石锯石机操作规程 (17)双端面磨石机操作规程 (18)低温试验箱操作规程 (19)水泥胶砂搅拌机操作规程 (20)水泥胶砂振实台操作规程 (21)水泥净浆搅拌机操作规程 (22)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操作规程 (23)水泥稠度及凝结时间测试仪操作规程 (24)雷氏夹测试仪操作规程 (25)雷氏沸煮箱操作规程 (26)标准恒温恒湿养护箱操作规程 (28)混凝土搅拌机操作规程 (29)混凝土振实台操作规程 (30)标准养护室自动控制仪操作规程 (31)砂浆搅拌机操作规程 (32)数显式砼维勃稠度仪操作规程 (33)水泥胶砂流动度测试仪操作规程 (34)混凝土贯入阻力仪操作规程 (35)电子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36)混凝土含气量测试仪操作规程 (37)混凝土渗透仪操作规程 (38)酸度计操作规程 (39)螺旋测微仪操作规程 (40)箱式电炉操作规程 (41)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 (42)电脑全自动沥青针入度仪操作规程 (43)低温调速沥青延伸度测定仪操作规程 (44)电脑全自动沥青软化点仪操作规程 (45)闪点、燃点试验器操作规程 (46)沥青旋转薄膜烘箱操作规程 (47)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 (48)动力粘度仪操作规程 (49)全自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操作规程 (50)马歇尔电动击实仪操作规程 (51)电子静水力学天平操作规程 (52)马歇尔稳定度仪操作规程 (53)标注恒温水浴操作规程 (54)车辙试验机操作规程 (56)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规程 (57)路面构造深度测试仪操作规程 (58)弯沉仪操作规程 (59)路面平整度仪操作规程 (60)钢筋位置及保护层测试仪操作规程 (61)触探仪操作规程 (62)承载板试验仪操作规程 (63)回弹仪操作规程 (64)收缩膨胀仪操作规程 (65)钢筋腐蚀测量仪操作规程 (66)砼压力泌水仪操作规程 (67)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仪操作规程 (68)水泥快速养护箱操作规程 (69)混凝土快速养护箱操作规程 (70)低温水浴操作规程 (71)沥青薄膜烘箱操作规程 (72)电脑恒应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73)路面构造深度仪操作规程 (74)基桩动测仪操作规程 (74)路面渗水仪操作规程 (75)混凝土钻孔取芯机操作规程 (76)非金属超声检测仪操作规程 (76)LEW-600D型钢绞线拉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77)SL-300型钢绞线松弛试验机操作规程 (78)MAG-500型静载锚固试验机操作规程 (79)WEW-100型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规程 (80)洛氏硬度计操作规程 (81)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机操作规程 (82)针片状规准仪操作规程 (83)沥青蜡含量操作规程 (84)车辙试样成行机操作规程 (85)土壤密度计操作规程 (86)沥青混合料离心式快速抽提仪操作规程 (87)振动压实成型机操作规程 (88)砂浆稠度仪操作规程 (89)电热恒温干燥箱操作规程 (90)沥青布氏旋转粘度计操作规程 (91)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仪操作规程 (92)全自动比表面积操作规程 (93)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操作规程 (94)裂缝宽度观测仪操作规程 (95)立式收缩膨胀仪操作规程 (96)石粉含量测定仪操作规程 (97)压浆剂充盈度仪操作规程 (98)第二部分仪器设备维护、保养 (99)第三部分期间核查 (102)第一部分操作规程振筛机操作规程一、作业前的准备1、通电并检查润滑油油位。
3.7. 测量范围——使计量器具的误差处于允许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值的范围。
3.8. 准确度等级——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其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计量器具的等别或级别。
3.9.最大允许误差——对给定的测量仪器,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
4.内容4.1职责4.1.1各部门计量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的计量检测仪器进行台账管理,对于新增仪器、或标定到期设备检测仪器,需及时的通知到质量部的计量工程师。
及时跟踪和检测直至检测设备可以合格使用。
4.1.2公司内部自校准的设备仪器,由相关部门专业人员进行自校准,自校准后粘贴合格证。
并留下校准记录。
4.1.3.计量工程师负责组织对检测设备进行检定、校准和计量监督工作,对各工序量值传递的正确性和统一性负责。
组织测量设备的内部校准及委外校准的联系及送校工作,并根据校准结果及预期的使用要求进行确认;4.1.4.计量工程师负责对检测设备进行分类,建立检测设备总台账,编制月度和检具标定计划并及时更新。
4.1.5.采购部负责检测设备的购买与委外维修,负责将供方提交的检测设备信息传递至计量工程师。
4.1.6.使用部门负责部门内检测设备的采购申请、维修、报废等手续的办理,并且负责对检测设备标识的维护以及对有效期到期需检定的检测设备的收集。
4.2.检测设备的配备4.2.1. 新购测量设备须经计量工程师组织计量检定或校准证明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对于C类检测器具可由公司内部设备管理人员与标准器具进行比对或者一次性校准后使用(标准器具按照规定时间委外校准)。
4.2.2.委外加工检具由使用部门提出、设计,并由部长审核后加工;加工完成,由加工者连同检具图纸/检具测量报告送交计量室组织进行检定评审,经检定合格的发给合格证,加工者在检具上打印规格、编号,登记入检测设备总台账后方可投入使用,不合格的通知加工者维修或重新加工。
计量工程师组织检定合格后,由计量工程师登记入总台账.4.3.检测设备的日常管理4.3.1.计量管理人员负责建立公司《检测设备总台账》,详细记录检测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生产厂家、检测设备类别、检定周期、报废等内容。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校准作业指导书篇一:测量仪器校准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用于校准玻璃量器、容量筒、坍落度测定仪、试模、碎(卵)石标准筛、砂浆分层度测定仪、混凝土贯入阻力仪、砂浆稠度测定仪、养护室等试验用仪器设备的校准以及工程施工现场使用的混凝土搅拌机自设加水装置、测深水铊、测深仪等设备的校准。
2 职责2.1 子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校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2.2 使用单位计量员负责组织试验人员或测量人员实施校准工作;试验站负责人或测量班班长对校准结果进行审核。
3 校准用测量仪器和用具校准玻璃量器:架盘天平(称量1000g,精度1g)。
校准容量筒:台称(称量50kg或100kg,感量50g)、钢直尺(长 500mm,分度值 1mm)、玻璃板(尺寸以能盖住容量筒口为宜)。
校准坍落度测定仪:钢直尺,长300~500mm,分度值0.5~1mm。
校准试模:游标卡尺(长200mm或以上,分度值0.02mm)、钢直尺(长 300mm,分度值0.5mm)钢角尺。
校准碎(卵)石标准筛:游标卡尺(200mm,分度值不小于0.02mm)。
校准砂浆分层度测定仪:游标卡尺(300mm,分度值不低于0.02mm)。
校准混凝土贯入阻力仪:游标卡尺(150mm,分度值不低于0.02mm)、200×200mm 平板玻璃一块。
校准砂浆稠度仪:架盘天平(500g,精度1g)、钢直尺(300mm,精度1mm)。
校准混凝土搅拌机加水装置:台称、秒表(或带秒针的手表)、铁桶(或容器)。
校准养护室温度、相对湿度:干、湿温度计和时钟。
校准测深水铊、测深仪:钢卷尺(30m)1把。
校准用测量仪器需经确认合格。
4 玻璃量器校准实施步骤4.1 外观检查:目测检查玻璃量器有无损坏,是否干净,刻度线是否清淅。
附表7(CNAS-CL01-A025: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校准实验室的应用说明》核查表5结构要求填表说明:1.“自查结果说明”栏应逐个条款进行描述。
2.本核查表只在CNAS-CL01-A025适用时填写。
6资源要求编号及章节/条款号自查结果说明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b)应根据必要性和有效性的原则确定实施期间核查的范围以及核查方式。
备注7过程要求编号及章节/条款号自查结果说明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备注实验室制定的校准方法,应至少包含以下适用的内容:a)文件编号及版本号;b)适用范围;c)校准方法所用的测量方法(或测量原理);d)校准的量(或参数)及其测量范围;e)使用的测量标准及辅助设备的名称、主要技术性能要求。
必要时可包含测量标准的溯源要求或途径等内容;f)对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的要求,如温度、电源等的要求;g)校准前的准备,如标准设备或被校设备开机预热的要求等;7.2.1.6h)校准程序的内容,包括:——校准开始前对被校设备进行的正常性检查的要求及方法;——校准步骤以及操作方法;——对观察结果和校准数据记录的要求;——校准时应遵循的安全措施;——数据处理的要求和方法;——需要时,应包含对符合性判定、校准间隔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或程序;注:实验室制定校准方法时可参考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CNAS-AL01第10页共17页2018年06月01日发布2018年09月01日实施8管理体系要求2018年06月01日发布2018年09月01日实施附表7(CNAS-CL01-A025:2018)附录A:对现场校准的补充说明填表说明:本附录A如果不填写,视为实验室不实施现场校准或现场校准不申请CNAS认可。
A.6资源要求2018年06月01日发布2018年09月01日实施2018年06月01日发布2018年09月01日实施CNAS-AL01第15页共17页A.7过程要求2018年06月01日发布2018年09月01日实施2018年06月01日发布2018年09月01日实施A.8管理体系要求2018年06月01日发布2018年09月01日实施。
,作业文件ZHJC-CX-2010(第3版)控制状态:受控□非受控□持有人:接受日期:年月日发放编号:福建正海海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批准页本《质量文件》适用于以下机构的质量管理活动:福建正海海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质量文件版号:第2版编写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10:2006)发布日期:2010年月日实施日期:2010年月日控制编号:ZHJCZ-011-2008总页数:页(含封面)编制成员:审核人:批准人:目录油类检测作业指导书 (1)活性硅酸盐检测作业指导书 (3)pH检测作业指导书 (5)浑浊度检测指导 (7)溶解氧检测作业指导书 (9)化学需氧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11)氨检测作业指导书 (13)亚硝酸盐检测作业指导书 (16)硝酸盐检测作业指导书 (18)无机磷检测作业指导书 (21)叶绿素a检测指导 (23)汞检测作业指导书 (25)铜、铅、镉检测作业指导书 (27)锌检测作业指导书 (29)总铬检测作业指导书 (31)砷检测作业指导书 (33)666、DDT检测作业指导书 (35)多氯联苯检测作业指导书 (38)狄试剂检测作业指导书 (40)硫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42)挥发性酚检测作业指导书 (46)氰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49)水色检测作业指导书 (53)透明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55)嗅和味检测作业指导书 (56)pH检测作业指导书 (57)悬浮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61)氯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63)生化需氧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65)总有机碳检测作业指导书 (67)硒检测作业指导书 (69)有机碳检测作业指导书 (72)氧化还原电位检测作业指导书 (74)粪大肠杆菌检测作业指导书 (75)细菌总数检测作业指导书 (77)生物毒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79)鱼类回避检测作业指导书 (82)滤食率检测作业指导书 (84)赤潮毒素检测作业指导书 (87)水准观测作业指导书 (89)潮汐观测作业指导书 (92)海发光观测作业指导书 (94)海冰观测作业指导书 (96)海面有效能见度观测作业指导书 (98)风观测作业指导书 (100)气压观测作业指导书 (101)降水量观测作业指导书 (102)空气温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03)相对湿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04)含水率检测作业指导书 (105)石油烃检测作业指导书 (106)总汞检测作业指导书 (108)大型底栖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10)潮间带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12)海浪监测作业指导书 (114)沉积物粒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15)水温监测作业指导书 (116)肉眼可见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17)色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18)电导率检测作业指导书 (119)总硬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20)溶解性总固体检测作业指导书 (122)矿化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23)酸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24)总碱度、重碳酸盐、碳酸盐检测作业指导书 (126)游离二氧化碳检测作业指导书 (129)侵蚀性二氧化碳检测作业指导书 (131)高锰酸钾指数检测作业指导书 (13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检测作业指导书 (135)硫酸盐检测作业指导书 (137)氟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38)硼检测作业指导书 (139)氨氮检测作业指导书 (140)硝酸盐氮检测作业指导书 (142)总氮检测作业指导书 (143)磷酸盐检测作业指导书 (144)总磷检测作业指导书 (145)总氰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47)碘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49)溴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151)总大肠杆菌检测作业指导书 (153)硅酸检测作业指导书 (155)铁检测作业指导书 (157)锰检测作业指导书 (159)六价铬检测作业指导书 (161)钙检测作业指导书 (163)镁检测作业指导书 (164)钾、钠检测作业指导书 (165)钡检测作业指导书 (166)银检测作业指导书 (167)镍检测作业指导书 (168)铝检测作业指导书 (169)甲醛检测作业指导书 (171)苯胺检测作业指导书 (173)游离氯检测作业指导书 (175)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检测作业指导书 (177)苯、甲苯、乙苯、二甲苯检测作业指导书 (178)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检测作业指导书 (180)烘干残渣及盐分总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182)锶检测作业指导书 (183)叶绿素检测作业指导书 (184)总碱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86)油类检测作业指导书1.试剂及其配制除非另作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自来水加高锰酸钾蒸馏或等效纯水。
XXXXXX有限公司《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程序文件发布时间:实施时间:实验室检测过程的控制规范DHR/ZC-4.1-01 1.目的:规范检测过程的操作顺序和做法。
2.适用范围:实验室检测过程及相关人员。
3.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执行本规范。
4.操作规范:4.1合同评审:a)合同评审员按照《合同评审程序》负责常规,简单、重复性的要求,标书或合同的评审。
对于新的、复杂的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议评审。
b)合同评审员接收样品和委托单后,首先确定该检验合同是属于常规评审,还是会议评审。
对于常规评审合同,必须认真审查检测联系单中委托方所填写的基本信息,样品描述和委托内容及要求是否详尽、规范,要明确检测项目、检测依据,限定指标及其它要求。
对于以会议评审的合同,应及时递交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由其组织会议评审。
c)合同经评审后,委托方代表及实验室代表进行合同确认签字。
d)对于出现合同修改和合同偏离时,应填写相关的《合同修改记录》、《合同执行偏离记录》。
4.2任务下达及过程记录:a)参加合同评审人员在合同评审后,根据合同确定的内容和实验室岗位分工,下达工作任务。
b)各岗位人员工作完成后,需做好记录。
4.3样品接收、保存:制样人员按照《检测样品的处置》接收样品,做好记录,并按《样品标识程序》对所接收样品加贴唯一性标识,按照有关检测方法、标准、制备用检测用小样和保留样,分别交于检测人员和样品管理员。
4.4检测:a)检测人员接到检测小样后,按照有关检测方法、标准进行样品检测,填写检测原始记录,会同岗位检测人员核对。
b)核对人员和同岗位检测人员在对检测结果核对时,对原始记录的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负责,并将发现问题的记录及时返给原检测人员进行修改。
4.5检测报告的审核、签发a)审核人员要认真审核检测依据,检测方法是否正确,数据公约是否规范,检测结果是否异常,对发现问题的《检测报告》及时返到相应检测岗位进行修改或复验。
检测/校准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评定、批准作业指导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录1 目的和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评定项目的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认可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评定工作组的组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检测/校准实验室项目的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检验机构项目的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评定结论的形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评定结论的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评审员的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XXXXXX有限公司《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程序文件发布时间:实施时间:实验室检测过程的控制规范DHR/ZC-4.1-01 1.目的:规范检测过程的操作顺序和做法。
2.适用范围:实验室检测过程及相关人员。
3.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执行本规范。
4.操作规范:4.1合同评审:a)合同评审员按照《合同评审程序》负责常规,简单、重复性的要求,标书或合同的评审。
对于新的、复杂的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议评审。
b)合同评审员接收样品和委托单后,首先确定该检验合同是属于常规评审,还是会议评审。
对于常规评审合同,必须认真审查检测联系单中委托方所填写的基本信息,样品描述和委托内容及要求是否详尽、规范,要明确检测项目、检测依据,限定指标及其它要求。
对于以会议评审的合同,应及时递交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由其组织会议评审。
c)合同经评审后,委托方代表及实验室代表进行合同确认签字。
d)对于出现合同修改和合同偏离时,应填写相关的《合同修改记录》、《合同执行偏离记录》。
4.2任务下达及过程记录:a)参加合同评审人员在合同评审后,根据合同确定的内容和实验室岗位分工,下达工作任务。
b)各岗位人员工作完成后,需做好记录。
4.3样品接收、保存:制样人员按照《检测样品的处置》接收样品,做好记录,并按《样品标识程序》对所接收样品加贴唯一性标识,按照有关检测方法、标准、制备用检测用小样和保留样,分别交于检测人员和样品管理员。
4.4检测:a)检测人员接到检测小样后,按照有关检测方法、标准进行样品检测,填写检测原始记录,会同岗位检测人员核对。
b)核对人员和同岗位检测人员在对检测结果核对时,对原始记录的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负责,并将发现问题的记录及时返给原检测人员进行修改。
4.5检测报告的审核、签发a)审核人员要认真审核检测依据,检测方法是否正确,数据公约是否规范,检测结果是否异常,对发现问题的《检测报告》及时返到相应检测岗位进行修改或复验。
审核人员对《检测报告》的质量负责。
b)经审核的《检测报告》交实验室主任签发,归档。
化验室工作制度DHR/ZC-4.1-02 1化验室要保持整洁。
仪器、设备、器皿、实验台面、地面要清洁,每天工作前打扫一次,每月彻底清扫一次。
2 各种仪器、器皿、器材、试剂等要摆放整齐,用完后要及时清理,清洗。
各种标识要规范、清晰、明示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3 保证化验室良好通风设施、保证用水、温度、湿度、光照等化验条件符合要求。
4标准仪器、器具(如砝码、温度计、滴定管、容量瓶等量器具)要妥善保护,不要随便挪用。
5 化检验人员工作时,要穿实验服,做到衣帽整洁,实验服不得穿入非工作场所。
6 化检验室应保持安静,工作人员应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不准串岗、闲谈,做与本职工作无关事情。
7 化检验室内禁止吸烟,进食,并不得存放与检验工作无关的物品。
8 检测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化验室,联系业务工作要在办公室进行,外来人员不经批准不得直接进入化验室。
9 对化验产生的废液、废物等需按有关处理办法处理后排放或弃去,防止环境污染。
10 化验室各部位安全卫生设专人负责。
下班后要拉闸、断气、关水、关窗、熄灯、锁门(如有人继续工作需做好交代)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三级审查规定DHR/ZC-4.1-03 1.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错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特做此规定。
2.适用范围:此规定适用于技术记录的审查工作。
3.职责:检测人员负责检测记录、证书、证稿的一级审查;检测岗位工程师以上人员负责检测记录、证书、证稿的二级审查;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负责检测记录的三级审查;实验室主任或其授权人负责证书、证稿的三级审查(签发)。
4.措施和方法4.1一级审查:主要项目有a)检测人员是否签署了姓名;b)填写是否规范和完整;c)数字或符号如有记录错误,是否进行了修正和盖章;d)核算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2二级审查:a)数字修改是否正确;b)计算结果是否正确;c)是否按合同要求检测了各个项目,进行重复检测的次数是否满足有关要求;d)不合格或处于边缘值的检测结果是否进行了核对实验;e)检测结果及其平均值是否确切。
4.3三级审查a)一级、二级审查人员是否签名;b)检测日期是否在合同的规定内;c)从其它记录、校准曲线等传递来的量值有无差错;d)不合格或处于边缘值的检测结果是否进行了核对;e)检测结果是否与合同以及法律法规相符;f)检测记录与有关要求或由其产生的证书、证稿或检测报告的有关要求,参数是否匹配。
实验室各岗位职责和人员任职条件DHR/ZC-5.2-01 1、目的:为了保证本实验室的质量和技术活动符合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特规定各岗位人员职责、权限及其任职条件。
2、岗位设置:a)实验室主任;b)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兼职监督人员、文档管理员、合同评审员;c)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兼职样品管理员、试剂管理员、设备管理员;3、各岗位职责:3.1实验室主任:主持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有:a)负责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的贯彻落实;b)负责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制定,管理评审的实施;c)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批准、发布;d)负责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批,各种资源的配置;e)统一指挥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协调内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f)负责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它工作。
3.2质量负责人:a)负责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b)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不合格检测工作的控制。
c)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联络。
d)负责对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实验室及工作人员的公正行为、岗位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规范等进行监督,并定期报告。
e)负责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技术文件、记录等归档、登记、发放、标识、回收、保管和处理。
f)负责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g)负责客户送达样品的接收。
h)负责合同评审相关文件、记录的汇总和整理。
i)其工作对实验室主任负责。
3.3)技术负责人:a)负责本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合同评审,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测量溯源性等要求控制的归口管理;b)全室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
c)实验室能力测试及比对实验。
d)负责检测样品的储存、调用和处理。
e)负责样品储存室的环境监控,质量保证及留存样品的定期抽查工作。
f)负责组织试剂、药品和消耗品采购文件的编制。
g)负责执行《测量溯源性控制程序》中的校准物管理。
h)负责药品和消耗品的验收和登记及废弃试剂和药品的处理。
i)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建立,仪器设备的接收和使用中的验证。
j)负责制定本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及设备状态的控制、维修。
k)其工作对实验室主任负责。
3.4)实验室内审员a)负责参与制定活动计划,编制内审检查表,并按计划客观、公正地完成任务。
b)报告审核结果。
c)配合和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
d)协助受审核方制订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审核。
e)其工作对审核组长负责。
3.5)检测人员a)负责JHR原料、产品及外来样品的理化分析工作。
b)负责分析结果的输入工作。
c)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d)其工作对实验室主任负责。
3.6)制样人员a)负责JHR原料、产品样品的制备。
b)负责制样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c)负责保留样品的日常管理。
d)其工作对实验室主任负责。
3.7)取样人员a)负责JHR进厂原料、产品的取样作及原料卸货监督工作。
b)负责JHR特殊样品的取样工作。
c)负责取样相关质量记录的管理。
d)其工作对实验室主任负责。
二、人员任职条件1)实验室主任:大专以上学历,理化分析或类似专业,30-45岁,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技术负责人:大专以上学历,理化分析或类似专业,30-45岁,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质量负责人:大专以上学历,理化分析或类似专业,30-45岁,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室内审员:大专以上学历,25-45岁之间,了解并掌握ISO/IEC17025-2005标准,具有三年以上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并经有关部门培训合格,取得内审员资格者。
5)检测人员:高中以上学历,受过无机非金属化学分析,物理分析专业培训,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工作认真细致。
6)制样人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2-45岁,身体健康,有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工作认真负责,吃苦精神强。
7)取样人员:初中以上学历,22-45岁,身体健康,有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工作认真负责,吃苦精神强。
化验员技术操作规程DHR/ZC-5.2-02 1 化验员必须“爱岗敬业”。
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严格遵守化验分析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化验结果、数据准确可靠.2 化验员必须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操作,严禁擅自修改技术操作规程。
未经领导批准,不得用其它方法代替标准方法进行操作。
3 化验员必须使用规定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未经领导批准,不得使用其它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
4 化验员必须高度重视化检验质量。
每化验一批试样,一定要带标准试样,并依照标准值予以校正。
5 化检验员在日常操作时,如发现仪器设备、化学试剂或蒸馏水有问题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妥善处理。
6 化检验员必须做到及时、准确的完成当班化验任务,发现有不合格试样或认为有问题的试样,应立即主动复验,确认后及时填写化验记录和台账,并通知化验室土任。
7 从事化检验工作的实习人员必须经过三个月业务培训,要求基本掌握化检验技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化检验操作技术,经过化验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8 化检验员必须努力学习业务,钻研技术,不断提高化检验技术操作水平,确保化检验数据科学、准确、可靠。
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DHR/ZC-5.2-03 1 化检验人员必须遵守化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种仪器设备、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规则,以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 使用各种电器设备时,应事先仔细检查电源线路、电器开关以及设备各部件是否安全完善合乎规定。
3 严禁用铁柄、毛刷或潮湿擦布清理电器设备,严禁用铁器(如坩埚钳、铁叉等)开/闭闸开关,以防触电。
4 使用有腐蚀性药品时(如强酸、强碱、浓氨水等)要穿好工作服,做好防护工作,防上烧伤事故发生。
5 配制硫酸溶液时只能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且边倒边搅拌,绝对禁止反操作。
6 配制浓苛性钾、钠或浓酸时,应在坚固的大烧杯中进行,同时用凉水冷却。
7 易燃化学药品(如无水乙醇、苯等)的保管和使用应远离火源,放置低温处。
8 高温物体(如烧热的坩埚、沸腾的水或溶液)必须用工具夹取,禁止用手直接拿取,放置于不易着火、燃烧的安全地方,让其冷却。
实验室管理和关键支持岗位设定及职责DHR/ZC-5.2-04 1、目的:为了保证本实验室的质量和技术活动符合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特规定各类管理人员和关键支持岗位人员职责、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