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代煤标准化手册
- 格式:docx
- 大小:81.31 KB
- 文档页数:10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煤炭、焦炭化验室标准化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煤炭、焦炭化验室的管理、技术、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各级煤炭、焦炭化验室。
2. 规范性引用标准GB/T 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6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GB/T 217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219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 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482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75 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T 476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 477 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T 478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T 479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T 1341 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573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574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2565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T 3058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3558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 4633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5447 烟煤黏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8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电加热法GB/T 5450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GB/T 5751 中国煤炭分类GB/T 694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 6949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8899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GB/T 15459 煤的落下强度测定方法GB/T 15590 显微煤岩类型测定方法GB/T 16773 煤岩分析样品制备方法GB/T 16659 煤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9222 煤岩样品采取方法GB/T 19227 煤中氮的测定方法GB/T 19494.1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 19494.2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25213 煤的塑性测定恒力矩吉氏塑性仪法GB/T 25214 煤中全硫测定红外光谱法GB/T 25209 商品煤标识GB/T 30731 煤炭联合制样系统技术条件GB/T 3073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仪器法GB/T 30733 煤中碳氢氮的测定仪器法DL/T 660煤灰高温粘度特性试验方法GB/T 31356 商品煤质量评价与控制技术指南GB/T 18666 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483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MT/T 1 商品煤含矸率和限下率的测定方法MT/T 1034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GB/T 2006 焦炭机械强度的测定方法GB/T 1997 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GB/T 2001 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GB/T 2286 焦炭全硫含量的测定方法GB/T 2005 冶金焦炭的焦末含量及筛分组成的测定方法GB/T 4000 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GB/T 4511.1 焦炭真相对密度、假相对密度和气孔率的测定方法YB/T 077 焦炭光学组织的测定方法GB/T 18510 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GB/T 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注:对于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只采用所引用的版本;对没有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采用最新的版本。
煤矿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第一条根据各井工矿的具体实际,并参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制定的《矿井通风通风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特制定本标准与考核办法。
第二条参加考核评级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通风系统合理可靠。
2、矿井必须采用机械式通风,安装2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装置和反讽设施;有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矿井通风能力符合生产要求,无超通风能力生产现象.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2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3、矿井必须每年进行一次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工作.4、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控系统,且系统运行正常.第三条检查评定内容:一、通风系统;二、局部通风;三、瓦斯管理;四、井下爆破管理;五、通风安全监控;六、防治自然发火;七、综合防尘;八、通风设施;九、瓦斯抽放;十、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十一、管理制度。
第四条评定单位和检查评级办法:1、以自然井为基本评定单位。
2、根据检查结果,各大项均达95分及以上为特级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90分及以上为一级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85分及以上为二级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3、检查大项中,最低得分项为通风专业的定级分。
4、年度等级的确定:以四个季度的平均得分为基础,报集团公司验收,以集团公司验收分为定级分.5、各检查大项中缺分项的,不查不计;检查分项中缺小项的,以该检查分项的其它小项得分的百分比折算计分。
6、在同一等级中,以11个检查大项得分的平均分多少排列名次。
凡进行瓦斯抽放、实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的矿井,每有一项,在上述平均分中加2分后再排名次。
矿井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11。
加气站标准化运行手册前言目录一天然气的理化性质与用途1.1 LNG理化性质与用途1.2 CNG理化性质与用途二天然气加气站构成2.1 LNG加气站构成2.1.1设备表2.1.2设备操作法2.1.3注意事项2.1.4设备运行记录、设备检查表(附填表要求)2.2 CNG加气站构成2.2.1设备表2.2.2设备操作法2.2.3注意事项2.2.4设备运行记录、设备检查表(附填表要求)三天然气加气站工艺流程3.1 LNG加气站工艺流程3.1.1工艺原理、内容3.1.2流程简图、简述3.1.3水洗、水压、气密、吹扫、置换方案3.1.4预冷方案3.1.5投料方案3.1.6试运行方案3.2 CNG加气站工艺流程3.2.1工艺原理、内容3.2.2流程简图、简述3.2.3水洗、水压、气密、吹扫、置换方案3.2.4投料方案3.2.5试运行方案四操作法4.1 LNG 操作法4.2 CNG操作法五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5.1 LNG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5.2 CNG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一天然气的理化性质与用途1.1 LNG液化天然气的理化性质与用途1.11液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是指天然气材料经过脱水、脱硫、去除杂质及重烃类,在常压下,经过低温冷冻工艺冷却至-162℃时,由气态转变成液态的低温液体混合物,称为液化天然气(英文:Liquefied Narural Gas),简称LNG。
天然气从气态变成液态的产品,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工艺过程,这些过程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操作单元及连续的过程物流(包括能量流)所组成的大系统。
在天然气液化的不同工艺流程中,天然气及混合制冷剂都是多元混合物,他们在不同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呈气态、气液平衡态和液态,随着天然气被逐步冷却,混合物中的烃组份将不断冷凝,从而导致气液两相混合物组份不断变化。
因此,LNG的很多热物理性质无法直接通过实验确定,一般都是根据LNG中各种组份的物性来推算。
不同LNG工厂生产的产品组成不同。
技术手册是一种对某种技术或产品进行系统性介绍和说明的文献资料,通常被用于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相关的技术或产品。
在现代社会,技术手册已经成为企业和机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成为企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产品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技术手册的定义、构成要素、撰写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技术手册的编写和使用提供一些参考。
一、技术手册的定义所谓技术手册,是指对某种技术或产品进行系统性介绍和说明的文献资料。
技术手册通常包括产品的技术规格、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相关的技术或产品。
技术手册的形式多样,可以是纸质书籍、电子文档或上线评台等,但无论形式如何,其核心内容都是为了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相关的技术或产品。
二、技术手册的构成要素技术手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产品概况:对产品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产品的型号、规格、外观特征等。
2. 技术参数:对产品的技术参数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性能指标、工作原理、使用范围等。
3. 使用方法:对产品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包括操作流程、使用注意事项等。
4. 维护保养:对产品的维护保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清洁、保养、更换零部件等。
5. 故障排除:对产品常见故障进行分类介绍,并提供解决方法和维修建议。
6. 客户服务:提供客户服务通联方式,方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进行交流和反馈。
三、技术手册的撰写方法撰写技术手册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流程进行,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调研和整理资料:首先需要对产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了解,梳理产品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2. 结构设计和分级编写: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需求,设计合理的结构和层次,编写清晰的章节和段落。
3. 内容编写和排版设计: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用户需求,撰写准确、清晰的内容,并进行合理的排版设计。
4. 审稿和修改完善:对撰写好的技术手册进行审稿和修改,保证内容准确、清晰、规范。
煤炭贸易业务手册第一章煤炭产品基础知识煤炭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煤化作用转化而成的富含碳的固体可燃有机沉积岩,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相应的灰分产率小于或等于50%。
第一节煤炭分类、特征及分布1.中国煤炭分类及代号2009年6月1日,国家标准化管委会发布《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2009),代替(GB5751-86)。
本标准规定的中国煤炭分类体系是一种应用型的技术分类体系,可以用于说明煤炭的类型、指导煤炭的利用、根据一些重要的煤质指标进行不同煤的煤质比较、指导选取适宜的煤炭分析测试方法等。
在新制定的中国煤炭分类体系中,首先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等指标,将煤炭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再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粘结指数等指标,将烟煤划分为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黏煤、弱黏煤、不黏煤及长焰煤。
各类煤的名称可用下列汉语拼音字母为代号表示WY 无烟煤; YM 烟煤; HM 褐煤。
PM 贫煤; PS 贫瘦煤; SM 瘦煤; JM 焦煤; FM 肥煤;1/3 JM 1/3焦煤; QF 气肥煤; QM 气煤; 1/2 ZN 1/2中黏煤;RN 弱黏煤; BN 不黏煤; CY 长焰煤。
2.分类参数分类参数有两类,即用于表征煤化程度的参数和用于表征煤工艺性能的参数a)用于表征煤化程度的参数①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以质量分数表示;②干燥无灰基氢含量(H daf):以质量分数表示;③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 gr,maf),单位为兆焦每千克(MJ/kg);其测定方法参见GB/T213;④低煤阶煤透光率(P M),以百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参见GB/T2566;b)用于表征煤工艺性能的参数①烟煤的粘结指数(G R.I),简记G,其测定方法参见GB/T5447;②烟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单位为毫米(mm),其测定方法参见GB/T479;③烟煤的奥阿膨胀度(b),以百分数表示,其测定方法参见GB/T5450。
国家重点图书《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注明:普通邮寄(国内普通挂号或国内普通包裹)另加10%邮费【科安发行部】汇款方式:⊙银行汇款:单位户名:北京科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户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劲松桥支行银行账号: 3535 0188 00000 1196⊙联系电话:(010)52878283 (010)85376499QQ号码:617035580《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第二版)作者:贺永德出版日期:2011.03订购电话:010—52878283 010—85376499 013391855884客服QQ号码:617035580 客服QQ号码: 2277073558内容简介: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日益重要。
尤其对于有非常丰富煤炭资源的中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手册全面介绍了煤炭转化及煤化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全面探讨了煤炭作为能源与化工原料的利用化学及方法。
手册共分11篇,54章近318万字。
详细介绍煤田地质,煤的储运、燃烧、气化、焦化、液化的方法及物化基础、工艺流程、工艺条件选择,煤化工的主要设备结构与材质及其相关的环保、安全、仪表自控等的公用工程.手册内容有以下特点。
①技术先进,方法全面.反映了21世纪国际煤化工的现代技术水平;如气化技术中气流床水煤浆加压气化,干粉煤加压气化,流化床的灰熔聚炉气化技术、煤的地下气化技术等;焦化中焦油煤化工产品的分离与提取技术,煤液化的直接与间接液化技术等。
②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
③煤的利用涉及面广,如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燃料电池、碳素材料、由合成气制取氨、甲醇、二甲醚、低碳醇、低碳烯烃、乙二醇和羟基合成多种化工产品等均有介绍.④手册中有大量图表、数据、公式,文字通达.⑤手册是权威性专著,集中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
本手册可供煤炭、煤化工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气化用煤要求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这样:引言的目的是为了阐述本文的主题——气化用煤要求标准,并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气化用煤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由于气化用煤涉及的技术和工艺较为复杂,其质量标准及要求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制定和完善气化用煤的要求标准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气化用煤的要求标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在文章结构中,我们将首先概述气化用煤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其在能源领域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气化用煤的关键要点,包括煤种选择、煤质要求、加工工艺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调查,我们将提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要求标准,以期能够指导和规范气化用煤的生产和使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上述要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篇文章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气化用煤要求标准的理解,促进气化用煤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合理的结构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本文要讨论的话题,即气化用煤的要求标准。
接着介绍了文章的结构,明确了整篇文章的组织形式。
最后,阐明了本文的目的,即探讨气化用煤的标准化问题。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阐述了气化用煤的要求标准。
在第一个要点中,可以具体介绍气化用煤的基本要求,包括煤种选择、煤质要求、煤粉颗粒大小等方面的内容。
在第二个要点中,可以深入探讨气化用煤的高效利用和环保要求,包括燃烧效率、废气排放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可以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总结要点中,可以简要回顾文章中提及的重要要点,强调气化用煤的标准化的重要性。
在展望未来部分,可以提出对气化用煤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建议,以及预测气化用煤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公开征求国家标准《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24.07.30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关于公开征求国家标准《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
(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环办标征函〔2024〕18号为适应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加强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资源回收利用,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体系,落实《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要求,我部组织修订了《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暂行)》(GB 21522—2008),现公开征求意见。
标准相关资料可登录我部网站(/)“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
请于2024年8月31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我部,意见电子版请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张曦、余化龙
电话:(010)65646861、82268455
传真:(010)82200550
邮箱:****************.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大楼4层
邮编:100035
附件:
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
3.《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修订GB21522-2008)编制说明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4年7月30日。
能源管理体系手册发布令本手册根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29456—2012)编制,旨在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和实施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能源管理体系,不断降低企业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手册于2014年6月16日起实施,要求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认真执行。
为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任命XXXXXX同志为管理者代表.为确保本手册有效贯彻落实,授权各单位行政正职为管理执行者.总经理:二0一四年六月十五日0.3 最高管理者承诺书承诺书公司全体员工及相关方:根据我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为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提供充足的资源,定期进行管理评审,通过不断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提高其有效性.特此承诺如下:1、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所需的资源,以达到能源绩效目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等2、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3、通过会议、培训及其他手段,在本公司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4、指定公司安全生产部具体负责能源目标、指标的建立,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按计划实施考核;5、亲自参与能源绩效参数的评审,以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6、在煤总经理期规划中考虑能源消耗、能源使用及能源效率等能源绩效问题,以确保公司在能源方面的战略优势;7、通过日常监督、目标考核、内部审核等方式,及时评价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掌握能源管理的主动权。
承诺人:二0一四年六月十五日0.4 能源管理体系授权书授权书为了使公司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特任命XXXXXX同志为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
其职责如下:1)确保按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2)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源管理活动;3)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绩效;4)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绩效;5)确保策划有效的能源管理活动,以落实能源方针;6)在公司内部明确规定和传达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能源管理;7)制定能够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8)提高全员对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认识。
燃气管道工程技术手册设计证书编号:311023-sj甲级前言为了保证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满足我院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了统一本院设计标准、规范设计内容,提高整体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特制定本手册。
本手册的编制是本着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有利于我院技术进步的原则,积极采用推荐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标准。
在严格执行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本手册意在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多必要的设计参数,在保证设计施工图的合理性、降低消耗、减少浪费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时结合公司发展方向,广泛征求了相关人员的意见,进行整理、分析,力求使手册更具有实用性、合理性和指导性。
此次本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城镇中低压燃气管网、城市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及工业用户燃气工程等常规业务的设计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要求。
手册中引用了大量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有关内容,这些标准、规范在引用时应注意当前的有效版本,引用的有关内容将随着标准的修订而被修改,均以最新的标准版本为准。
由于各相目公司遍布全国各地,各地区的情况和习惯做法又千差万别,所以设计人员应在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对手册的内容灵活运用。
在手册执行的过程中,我们诚恳地希望大家将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分院,以便使手册的内容得到不断的补充、修改和完善。
目录第一章基本规定3第一节绘图基本要求及设计图例 3一、燃气专业制图的一般规定 (3)三、燃气专业设计制图标准 (5)四、燃气专业设计图例见附录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燃气管道施工图设计文件9一、设计文件组成: (9)二、设计文件内容: (9)三、填写的几点要求: (10)四、施工图上的说明内容: (10)五、设计文件的格式规定: (10)第三节常用技术标准11一、国家标准 (11)二、行业标准 (15)三、标准应用: (16)第二章燃气管道施工图设计18第一节设计需收集的资料18一、室内燃气管道施工图设计需收集的资料 (18)二、室外燃气管道施工图设计需收集的资料 (18)三、调压器室燃气管道施工图设计需收集的资料 (19)四、锅炉房(直燃机)燃气管道施工图设计需收集的资料 (19)五、燃气管道跨越工程支撑设计需收集的资料(工艺专业提供给结构专业)20第二节管材及附件的选用20一、室内燃气管道的管材及管件选用 (20)二、室外燃气管道的管材及管件选用 (21)三、聚乙烯管材、管件的使用规定 (21)四、穿跨越工程管材的选用 (22)第三节设计参数及计算方法23一、燃气小时计算流量的确定 (23)二、燃气管道摩擦阻力计算 (25)三、低压燃气管网压降及压降分配 (27)四、常用燃气管道规格的计算 (27)第四节施工图设计要点31一、室内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要点: (31)(一)管线位置 (31)(二)阀门位置 (31)(三)活接头位置 (32)(四)套管的设置 (32)(五)管卡或支架(托架)的设置 (32)(六)燃气表的安装 (32)(七)燃气燃烧器具的安装 (32)(八)对燃具给排气设施和排烟设施的安装要求 (33)(九)商业用户、工业企业设计要点 (34)(十)锅炉房(直燃机)燃气管道设计要点 (34)(十一)对于高层建筑的室内燃气管道系统应考虑的问题: (35)(十二)特殊场所安装燃气设施的要求: (36)(十三)燃气管道及设备的防雷、防静电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37)(十四)室内燃气管道施工图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38)二、室外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要点: (39)(一)高、中压管线的平面布置原则 (39)(二)高压管道设计需注意的事项: (40)(三)中压管道设计需注意的事项: (41)(四)低压管网的平面布置原则 (42)(五)中、低压庭院管网设计应注意的几点: (43)(六)设计室外架空燃气管道应注意的几点: (45)(七)管道的纵断面布置原则 (46)三、调压室燃气管道施工图设计要点: (46)第五节主要设备的选用和安装47一、燃气计量表 (47)(一)燃气计量装置选型的基本原则 (47)(二)燃气计量表装置的设置要求 (48)(三)燃气表安装位置确定 (48)(四)燃气表的保护装置 (49)(五)燃气表的安装场所 (50)二、调压装置的安装 (50)(一)调压装置的选择原则 (50)(二)调压装置的设置要求 (50)(三)调压装置的工作环境 (51)(四)调压器的安装调试应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有关要求进行。
安全员工作标准化手册内容5篇安全员工作标准化手册内容(篇1)(1)“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所有职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厂房、生产线、设备、设施等,职工有权向上级报告。
遇有直接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职工有权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领导处理。
(3)操作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生产或独立操作。
电气、起重、车辆的驾驶、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割)、爆破等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和考试合格,持特种作业许可证操作。
(4)进入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要把发辫放入帽内;操作旋转机床时,严禁戴手套或敞开衣袖(襟);不准穿脚趾及脚跟外露凉鞋、拖挂;不准赤脚赤膊;不准系领带或围巾;尘毒作业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必须戴好防护口罩或面具;在能引起爆炸的场所,不准穿能集聚静电的服装。
(5)操作前,应检查设备或工作场地,排除故障和隐患;确保安全防护、信号连锁装置齐全、灵敏、可靠;设备应定人、定岗操作;对本工种以外的设备,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经培训后方可操作。
(6)工作中,应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擅自将自己的工作交给别人;二人以上共同工作时,必须有主有从,统一指挥;工作场所不准打闹、睡觉和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严禁酗酒者进入工作岗位。
(7)凡运转的设备,不准跨越、横跨运转部位传递物件,不准触及运转部位;不得用手拉、嘴吹切屑;不准站在旋转工件或可能爆裂飞出物件、碎屑部位的正前方进行操作、调整、检查、清扫设备;装卸、测量工件或需要拆卸防护罩时,要先停电关车;不准无罩或敞开防护罩开车;不准超限使用设备机具;工作完毕或中途停电,应切断电源,才准离岗。
(8)检修机械、电气设备前,必须在电源开关处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
必要时设专人监护或采取防止意外接地的技术措施。
警示牌必须谁挂谁摘,非工作人员禁止摘牌合闸。
AQ 2037-2012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导则标准号:AQ 2037-2012替代标准号: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日期:2012-12-10技术说明书编码:2013-03-01时效状态:实施日期:CAS No:现行AQ 2037—2012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导则前言本标准第1、2、3章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包括:1)AQ 2037-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导则;2)AQ 2038-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地球物理勘探实施规范;3)AQ 2039-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钻井实施规范;4)AQ 2040-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测录井实施规范;5)AQ 2041-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井下作业实施规范;6)AQ 2042-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陆上采油实施规范;7)AQ 2043-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陆上采气实施规范;8)AQ 2044-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海上油气生产实施规范;9)AQ 2045-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道储运实施规范;10)AQ 2046-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程建设施工实施规范。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世红、王强、吴苏江、宋立崧、杜民、彭星来、高瑞芝、支景波、邱少林、周焕波、章焱、孙少光。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农村气代煤工程技术规程农村气代煤工程技术规程是指为了解决农村地区使用煤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等问题,推广和应用生物质能源技术,提高农村生活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制定的规范和指导性文件。
下面是相关参考内容:一、技术概述农村气代煤工程技术规程是为农村地区推广和应用生物质能源技术,通过生物质气化等技术将农村生活垃圾、秸秆、畜禽粪便等可再生资源转化为清洁能源进行供暖、烹饪和发电,以提高农村生活用能效率和环境质量。
二、工程选址和设计(1)选址原则:选择空气质量良好、资源丰富的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设计要求:根据当地的气候、能源需求、可再生资源产量等因素,合理设计生物质气代煤工程的规模、标准和布局,确保设施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
三、生物质资源收集和储存(1)生物质资源分类和采集:根据生物质的类型和用途,将生活垃圾、秸秆、畜禽粪便等可再生资源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采集和分类储存。
(2)储存设施:提供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储存设施,包括生物质储存仓库、垃圾分类储存桶等。
四、生物质气化和燃烧技术(1)气化技术:采用先进的生物质气化技术,如固定床气化、流化床气化等,将生物质转化为可燃气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燃烧技术:根据生物质气体的特性和需求,选用适当的燃烧设备和技术,实现清洁、高效的燃烧过程。
五、供热和电力发电系统(1)采暖系统:设计合理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设备、输送管道和供热终端设备,确保农村居民取暖需求。
(2)发电系统:根据农村电力需求,设计合理的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组、电池储能装置等。
六、排放与环保要求(1)排放控制:设置烟气净化装置和废水处理设施,控制废气和废水的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排放标准。
(2)环保要求:注重绿色环保,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的材料等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七、运行与维护管理(1)运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Q/SY GDJ 0318-2008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管理内容 (1)3.1 一般规定 (1)3.2进站管理 (2)3.3 设备管理 (2)3.4 站场标牌、上墙内容管理 (5)4 场站记录 (6)4.1各场站常用记录 (6)4.2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特殊记录 (7)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艺编号牌规格尺寸表 (8)附录B(规范性附录)站场标牌、上墙内容表 (9)附录C(规范性附录)危险等级、因素及色例表 (10)附录D(规范性附录)进站须知内容表 (11)附录E(规范性附录)设备区域承包牌样式图 (12)附录F(规范性附录)设备区域承包牌字体、颜色表 (13)附录G(资料性附录)表格样式表 (14)I前言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质量节能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群、谢海强、冯立德、李德民、高峻岫、刘建恒、任鸣钟。
I I城镇燃气输配系统场站标准化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燃气输配系统站场及站场设施、设备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中的管道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各类站场的管理及相关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894 安全标志GBJ 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劳锅字[1990]3号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SY/T 0043 油气田地面管线和设备涂色规范CJJ 51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3 管理内容3.1 一般规定3.1.1 操作和维护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义马煤业集团综能新能源、新气体、甲醇蛋白有限责任公司备煤岗位操作手册(试行)批准:审定:审核:编写:二0一二年三月目录第一篇综能公司岗位责任制.................................................................................................... - 2 -一、车间主任岗位职责.............................................................................................. - 2 -二、车间书记岗位责任...................................................................................................... - 2 -三、车间生产副主任岗位责任制...................................................................................... - 3 -四、车间工艺技术员岗位责任制...................................................................................... - 4 -五、车间工艺班组长岗位责任制...................................................................................... - 5 -六、交接班制度.................................................................................................................. - 5 -七、巡回检查制.................................................................................................................. - 6 - 第二篇岗位操作手册................................................................................................................ - 7 -一、工艺流程简述.............................................................................................................. - 7 -1.1 锅炉上煤工段..................................................................................................... - 7 -1.2 气化上煤工段..................................................................................................... - 8 -二、开停车程序.................................................................................................................. - 8 -2.1 锅炉上煤工段开车程序....................................................................................... - 8 -2.2 锅炉上煤工段停车程序..................................................................................... - 10 -2.3 气化上煤工段开车程序..................................................................................... - 10 -2.4 气化上煤工段停车程序..................................................................................... - 13 -三、常见故障处理............................................................................................................ - 14 -3.1 锅炉上煤工段常见故障处理............................................................................. - 14 -3.2 气化上煤工段常见故障处理............................................................................. - 15 -四、设备参数一览表........................................................................................................ - 16 -5.1 锅炉上煤工艺指标............................................................................................. - 21 -5.2 气化上煤工艺指标............................................................................................. - 21 -六、联锁原理图................................................................................................................ - 22 -6.1 锅炉上煤联锁原理图......................................................................................... - 22 -6.2 气化上煤联锁原理图......................................................................................... - 24 - 第三篇操作附件.................................................................................................................... - 26 -一、事故预案.................................................................................................................... - 26 - 第四篇岗位知识问答.............................................................................................................. - 32 -第一篇综能公司岗位责任制一、车间主任岗位职责1、行政上受主管生产副总直接领导,同时接受其他相关部门领导的指导,领导本车间员工开展日常工作。
燃气表与采暖炉安装要求1.1 燃气表的安装要求1.1.1 燃气表的一般安装要求1)宜安装在非燃结构的室内通风良好处。
2)严禁安装在卧室、浴室、危险品和易燃物品堆存处。
3)燃气表的安装应满足抄表、检修、保养、和安全使用的要求。
表1.2.1燃气计量表与燃具、电气设施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cm)4)住宅内燃气表安装在厨房内;住宅内高位安装燃气表时,表底距离地面不宜小于1.4m;当燃气表安装在燃气灶具上方时,燃气宝与燃气灶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0mm,低位安装时,表底距离地面不得小于10cm.5)挂表应端正不得歪斜,距墙的距离不得小于10mm,以免受潮生锈。
燃气表应设托架支撑,托架安装应水平、牢固。
6)挂表前应将管路进行吹扫,预防生锈、杂物进入表内影响燃气表正常工作。
7)对存放超过半年的燃气表必须重新测试后方可使用。
1.2 燃气灶的一般安装要求燃气灶具安装及验收应符合《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2013的标准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燃气灶具一般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厨房内,并应设门与卧室、起居室隔开;2)设置灶具的房间净高不得低于2.2m;3)灶具与墙面净距不应小于10cm,与侧面墙之间应有不小于15cn;与对面墙不得小于1m。
灶具离水池不宜小于20cm;4)灶面边缘侧壁距木制家具的净距不应小于20cm,当达不到时,应加防火隔热板;5)放置灶具的灶台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采用难燃材料时,应加防火隔热板;6)燃起双眼灶进口管径不得小于DN15;7)燃具与电气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表1.2-1的要求:表1.2-1 燃具与电气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cm)1.3采暖炉安装一般要求采暖炉安装、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GB16914-2012及《家用燃气具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2013的标准外尚应符合一下要求:1)采暖炉安装后必须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下列设置采暖热水炉房间应符合下述规定:(1)采暖炉不应设置在卧室、卫生间内,应安装在通风良好,有给排气条件的厨房或非居住房间内。
(2)安装采暖炉的房间净高不应低于2.2m。
(3)采暖炉应安装在方便操作、检修、观察火焰且不易被碰撞的地方。
(4)安装采暖炉的墙面和地面应能承受所安装采暖炉的荷重。
(5)设置容积式热水器的地面应做防水层、近处应设地漏;地漏及连接的配水管道应能承受90℃的热水。
3)采暖炉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暖炉与相邻灶具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0cm。
采暖炉的其他部位的防火间距参见CJJ12-2013中第4.8节的规定执行。
(2)采暖炉上部不应有明敷的电线、电器设备及易燃物,下部不应设置燃具等燃具。
(3)安装热水器的地面和墙壁应为不燃材料,当地面和墙壁为可燃或难燃材料时,应设防火隔热板。
(4)安装场所的地面最低点应设有地漏。
4)壁挂炉排烟管安装(1)壁挂炉给排气管必须明装,吸气/排气口应直接与大气相通。
(2)强制排气的排气管和给排气管的同轴管水平穿过外墙排放时,坡度向外墙,坡度应大于0.3%,其外部管段的有效长度不应小于50mm;所有排气管在安装完成后均应加装密封圈。
(3)燃气采暖热水炉和给排气管连接时应保证良好的气密性,搭连长度不应小于30mm。
(4)穿外墙的烟道终端排气口与电线、电缆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要求:(1)穿外墙的烟道终端排气口距门窗洞口最小净距宜符合下表:表1.3-2 烟道终端排气口距离门窗洞口最小净距(m)5)采暖炉安装完毕,应按以下要求进行验收:(1)燃气的种类和压力以及自来水的供水压力,应符合采暖炉铭牌和产品说明书要求。
(2)打开燃气管道阀门,关闭燃气具燃气阀,用肥皂液或测漏仪检查燃气管道和接点,不应有燃气泄漏现象。
(3)按采暖炉使用说明书试运行采暖炉,燃烧器燃烧正常,阀门开关灵活。
1.4室内燃气设备安装及布置1.4-1室内燃气设施安装立面示意图1.4-2室内燃气设施安装立面示意图1.5阀门的设置及安装1)燃气表前设置燃气入户切断阀(燃气表前阀)和自闭阀,天然气用器具前设置切断阀(表后阀)。
2)表前阀为燃气专用内螺纹球阀,燃气器具前阀门为燃气专用内外丝球阀。
阀门执行规范《建筑用手动燃气阀门》CJ/T180-2014,阀门应启闭灵活,连接牢固。
3)自闭阀执行规范《CJ/T447-2014》.4)阀门安装前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应100%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强度试验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5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
阀门的检查机试验应符合《阀门的检查与安装规范》SY/T4102-2013中4.1.7条规定。
1.6 金属波纹软管的安装要求1)壁挂炉和嵌入式燃气灶选用不锈钢波纹软管,燃气软管执行《燃气用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CJ/T197-2010的规范要求。
2)非固定式燃气灶选用橡胶复合软管,燃气软管执行《燃气用具连接用橡胶复合软管》CJ/T491-2016的规范要求。
3)软管最高允许工作压力不应小于管道设计压力的4倍。
4)与壁挂炉连接的不锈钢波纹软管长度为1m与嵌入式燃气灶连接的不锈钢波纹软管长度为1.5m,与非固定式燃气灶连接的橡胶软管长度为1.5m。
软管上不应有接口。
5)不锈钢波纹软管应采用卡套式管件机械连接。
复合软管采用压紧螺帽(锁母)或管卡(喉箍)固定。
6)在软管的上游与硬管的连接处应设内外丝球阀。
软管与管道、燃具的连接处应严密、安装应牢固。
7)软管应低于灶具面板30mm以上,且不应安装在有火焰和辐射热的地方及隐蔽处。
1.7 试压、检验1.7.1强度试压1)强度试验应在管道吹扫完成后进行,吹扫介质采用空气或氮气,不得使用可燃气体。
2)引入球阀至燃气表进口做管道强度试验。
管道强度试验介质应采用空气。
3)强度试验的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且不得低于0.1MPa;稳压不少于0.5h后,应用发泡剂检查所有接头,无渗漏、压力计量装饰无压力降为合格。
4)燃气采暖炉、燃气表、灶具等不应参与强度试验。
1.7.2 严密性试验1)严密性试验应在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用压力计量装置应采用U型压力计,U型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不得大于1mm。
2)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且不得低于5kpa,在试验压力下,居民用户稳压时间不应少于15min,并用发泡剂检查全部连接点,无渗漏、压力计无压降为合格。
3)当实验系统中有不锈钢波纹软管、耐油胶管时,在试验压力下的稳压时间不宜小于1h,出对各密封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外包覆层端面。
燃气设施安全运行、维护和抢修操作规程1.1 一般规定1.1.1燃气供应单位对燃气设施的运行与维护应制定下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定,管理制度应包括工作内容和范围,明确责任人。
1.燃气管道及其附件巡查、维护制度和操作规定;2.用户设施的检查维护、报修制度和操作规定;3.用户用气设备的报修制度;4.日常运行中发现问题和事故处理的上报程序。
1.2管道及其附件的运行与维护1.2.1 燃气管道巡查1.2.1.1 燃气管道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内不应有土壤塌陷、滑坡、下沉、人工取土、堆积垃圾或重物、管道裸露、种植深根植物及搭建(构)筑物等;2.管道沿线不应有燃气异味、水面冒泡、树草枯萎和积雪表面有黄斑等异常现象或燃气泄出声响等;3.不应有因其他工程施工而造成管道损坏、管道悬空等,施工单位应向城镇燃气主管部门申请现场安全监护;4.不应有燃气管道附件及标志丢失或损坏;5.穿跨越管道、斜坡及其他特殊地段的管道,在暴雨、大风或其他恶劣天气过后应及时巡检;6.架空管道及附件防腐涂层应完好,支架固定应牢靠;7.应定期向周围单位和住户询问有无异常情况。
1.2.1.2 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2.2 管道检测1.2.2.2.1管道检测周期1.埋地管道泄漏初见周期应根据材质、设计使用年限及环境腐蚀条件等因素确定。
2.卖地管道常规的检漏初见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1)聚乙烯塑料管线和设有阴极保护钢制管道,检测周期不应超过1年;(2)未设印记保护的钢制管道,检测周期不应超过半年;(3)被违章占压的管线,应强制整改,在未整改之前应每季度检测1次。
(4)管道运行时间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1/2,检测周期应缩短至原周期的1/2;(5)新同期管线在24小时内进行泄漏检测一次,并在1周内进行复测;(6)切线、接线的焊口及管道泄漏修补点应在操作完成通气后立即进行泄漏检测,并在1周内进行复测。
3.管道附属设施的泄露检测周期应小于或等于与其相连接管道的泄漏检测周期。
4.管道附属设施在更换或检测完成通气后应立即进行泄漏检测,并应在24h-48h内进行1次复检。
1.2.2.2.2管道检测1.埋地管道的泄漏初检可采取车载仪器、手推车载仪器或手持仪器等检测方法,检测速度不应超过仪器的检测速度限定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埋设于车行道下的市政主干管道,宜采用车载仪器(如激光检测车)进行快速检测,车速不宜超过30km/h,架空管网宜采用遥距激光检漏仪及无人机配合检测;(2)对于埋设于人行道、绿化地、庭院等区域的管道,宜采用手推车或手持仪器进行检测,行进速度宜为1m/s,应与定位检测同时进行。
2.采用仪器检测时,应沿管道走向在下列部位进行检测:(1)燃气管道附近的道路接缝、路面裂痕、土质地面或草地等;(2)燃气管道附属设施及泄漏检查孔、检查井等;(3)燃气管道附近的其他市政管道井或管沟等。
3.在使用仪器检测的同时,应注意查找燃气异味,并应观察燃气管道周围植被、水面及积水等环境变化情况。
当发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泄漏判定:(1)检测仪器有明显的浓度变化;(2)空气中有一位或有气体泄出声响;(3)植被枯萎、积雪表面有黄斑、水面冒泡等。
4.泄漏判定应判断是否为燃气泄漏及泄漏气体的种类。
井判断确认为燃气泄漏后应立即查找漏点。
5.检测孔检测或开挖检测前应核实地下管道的详细资料,不得损坏燃气管道及其他市政设施。
检测孔内燃气浓度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孔应位于管道上方;(2)检测孔数量与间距应满足找出斜口燃气浓度峰值的要求;(3)检测孔深度应大于道路结构层的厚度,孔底与燃气管道顶部的距离宜大于300mm,各检测孔的深度和孔径应保持一致;(4)燃气浓度检测宜使用锥形或钟形探头,检测时间应持续至检测仪器示值平稳为止。
6.检测孔检测完成后,应对各检测孔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燃气浓度峰值的检测孔,并应从该检测孔进行开挖检测,直至找到泄漏部位。
7.开挖前,应根据燃气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应设立警示标志,警戒区内应对交通采取管制措施,严禁烟火,现场人员应佩戴职责标志,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8.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测周围环境的燃气浓度。
9.经开挖确认漏点后,应立即上报并启动抢险程序。